欢迎来到墨客文档网!

论农业与生态文明建设(完整)

文章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2-07-27 15:30:05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农业与生态文明建设(完整),供大家参考。

论农业与生态文明建设(完整)

 

 论农业与生态文明建设 ——Discussion of Agricultural an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作

 者:

 朱春江/Surendra P.Singh/Sammy L.Comer

 作者简介:

 朱春江(1970- ),男,江苏连云港人,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博士,副教授,美国田纳西州立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管理、技术经济管理、资源经济管理及人力资源管理等,E-mail:jszcj@126.com(江苏 连云港 222006);Surendra P.Singh(1944- ),男,博士,田纳西州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与乡村发展、农产品市场营销、微观经济学等;Sammy L.Comer(1945- ),男,田纳西州立大学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学、乡村金融、农场管理等(美国 田纳西州 纳什维尔 37209)

 原发信息:

 《生态经济》(昆明)2013 年第 11 期 第 127-131 页

 内容提要: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与农业发展息息相关,文章以农业发展为切入点探讨农业与生态文明之间的关系。农业与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主要表现在农业设施与生态文明、农业环境与生态文明、农业产业与生态文明、农业科技与生态文明、农村文化与生态文明、农业政策与生态文明等方面。在科学发展指导下,只有做好农业设施投入、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合理利用、农村文化建设、农业政策制度建设等工作,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开拓农业生态文明发展道路。

 Discussion of Agricultural an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关

 键

 词:

 生态文明/农业设施/农业环境/农业产业/农业科技/农村文化/农业政策

 ecological civilization/agricultural facilities/agricultural environment/agricultural industry/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rural culture/agricultural policy

 期刊名称:

 《农业经济研究》 复印期号:

 2014 年 01 期

 中图分类号:F303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部门,为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提供了永恒的动力。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悠久的农业历史孕育了中华民族灿烂的社会文明。“天人一体”[1]的人与自然环境关系学说,“以时禁发”的利用自然资源原则等,体现了古代农业朴素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然而近几个世纪人类步入工业文明以来,在把自然资源转化为人类所需产品的过程中,对自然资源没有节制的消耗,造成了水资源污染、水土流失、土壤酸化、土地沙漠化、大气污染等生态环境恶化、环境承载能力下降、生态脆弱及系统失衡等一系列问题,这种掠夺式开发,严重地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剧了农业发展的困扰,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制约着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工业文明所创造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2]。然而值得欣慰的是,党在十八大报告中第一次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举,作为五位一体之一,充分体现了党十分重视“生态文明建设”,这是党执政的理念创新,是从国家层面立

 足于中国基本国情、关系人民福祉的正确决策。农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息息相关,农业发展进程中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绝不能对资源进行掠夺式开发,应该加大农业设施投入力度,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自然资源,进行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合理利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和政策制度建设等,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以实现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书写农业生态文明发展新的篇章。

  2 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

  传统意义上狭义的“生态”概念,是指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自然环境;广义上的“生态”指的是人、一切生物系统共同的生存环境和发展空间[3]。作为人类生存繁衍发展的主要因素,它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多方面的命运和前途[4]。“文明”一词来源于古希腊“城邦”的代称,是一个与“野蛮”、“愚昧”、“落后”相对应的范畴[5],是对人类物质的、政治的、文化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以及相应的创造模式的总概括[6],是指人类文化发展的成果,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7]。

  而生态文明是迄今为止,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一种新的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高级形态[8],是人与自然交流融通的状态[9]。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在反思全球性资源环境问题的过程中就自己的基本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做出的理性选择和科学回答,是文明理论研究的新课题和文明实践活动的新方向[10],是指一种发展理念,是对科学发展观的彻底贯

 彻[11]。2007 年,胡锦涛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研讨班上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科学的阐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所以建设生态文明,以把握自然规律、尊重自然为前提,以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建立可持续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以及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着眼点,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本质要求[12]。2012 年,李克强在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年会开幕式上指出,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努力建设一个生态文明的现代化中国,可以说生态文明建设勾画了一个未来中国崭新的愿景[13]。

  3 对农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并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放在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位置,彰显了农业发展对生态文明建设举足轻重的作用。构建生态文明的首要任务就是建设生态农业的文明[14],没有农业生态文明,也就没有生态文明可言。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关系到整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15]。农业生态文明是指自然生态环境与农业的关系,良性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发展,在农业生产中要着力形成和谐、良性、可持续的发展势头[16]。

 目前农业生态文明建设还存在诸多现实问题,主要存在农业基础依然薄弱、农业环境污染严重、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科技发展的“双刃剑”、农村文化落后、农业法律政策还不完善等问题。农业发展还面临很多困难,不解决好这些农业根本问题,也就谈不上农业的现代化,更谈不上农业生态文明建设。所以从农业设施与生态文明、农业环境与生态文明、农业产业与生态文明、农业科技与生态文明、农村文化与生态文明、农业政策与生态文明等方面来探讨农业与生态文明建设关系,提出相对的对策措施,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开拓农业生态文明建设新的发展道路。

  3.1 农业基础与生态文明

 2011 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农田水利建设滞后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水利设施薄弱仍然是国家基础设施的明显短板。为此国家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加大对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也指出,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这是国家对农业基础设施投入的指导性文件和报告,所以,第一要充分利用国家对农业投入的宏观政策,积极申报相关的国家、省、市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争取立项以获取国家立项资金;第二要进行多元化投资模式探讨,政府制定优惠政策吸纳社会资金和外资进行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等:第三要形成以工哺农,以工促农、以工带农的农业

 基础设施投入促进农业发展的思路。通过改善农业基础设施,以改变农村面貌,增强农业发展的动力,实现农业农村发展的历史性跨越,为农业生态文明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3.2 农业环境与生态文明

 长期以来,随着工农业的迅猛发展,工业企业的大量有害污水排泄物,农业上除草剂、杀虫剂等大量农药污染物质进入自然循环系统,改变了生态系统的环境因素;农产品的废弃物加剧了资源和能源的浪费,影响了环境生态系统的平衡;大量盲目地施用化肥,破坏了土壤的内在结构,造成土壤板结,地力下降,严重地影响自然系统的物质循环。随着森林的砍伐,草场牧地的荒芜、农林种植面积的减少等,造成了生态系统的失衡,使自然生态系统进入恶性循环状态。

  由此可见,农业最容易破坏自然环境,一味掠夺自然资源以求得短期利益,就将使自然环境遭到破坏,使农业生产无法继续下去,这是一种愚蠢的慢性自杀行为[20]。进行农业生态文明建设,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刻不容缓。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第一,要对工业文明的反思和终结[21],不能为了经济效益而牺牲生态效益,要注重国民生态意识的培养[22],要树立环境保护意识;第二,要做好防治化工企业的有害的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等排放工作;第三,要大力发展有机农业、合理使用化肥肥料;第四,要建立农村生活环境净化工程,重点为做好化粪池、改厨、改水、改栏及农户生活废水净化工程;第五,要做好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村庄绿

 化等工作,大力发展经济林、生态林,庭院果林等,努力打造山美水美的现代农业田园风光,谱写生态文明美丽篇章。

  3.3 农业产业与生态文明

  农业是中国传统产业之一,在实现工业化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由于长期粗放生产,农业生产消耗了大量的能源和资源,严重破坏了中国的生态环境,并制约了传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23]。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农业发展方式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片面强调经济增长而忽视了生态环境[24]。所以按照能源高效利用、资源循环利用、生态绿色环保的要求,促进各类资源的循环利用[25],从而达到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要求。

  农业产业要从粗放型的生产转向生态型的产业,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生态观光农业、低碳产业等。

  (1)循环经济。

  农业循环经济与传统农业经济不同的是,它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农业资源—农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26]。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推动循环经济模式来进行生态文明建设[27]。2012 年 12 月 26日,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发展循环,会议指出发展循环经济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基本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能有效节约农业

 资源,节能增收,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28],可以说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建设我国农业生态文明的必然选择[29]。

  (2)生态观光农业。

  观光农业是利用农业及农村自然景观结合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农村生活与文化,提供人们观光、休闲与体验的农业与生态旅游相结合的产业形式[30]。生态观光农业要进行深度旅游产品开发,挖掘深层次文化底蕴,以更好地满足游客高品位消费的需求。通过生态观光业来带动区域内其他相关产业的链式发展,使区域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等不断得以保护,向旅游公众展示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形象。

  (3)低碳产业。

  “高能耗、高污染”经济模式是自杀的经济模式,走低碳产业道路,才是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农业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农业产业的发展必须走走低碳产业道路,应该大力发展植树造林运动,利用林业资源打造木业产业,又达到来保护环境之目的。还要充分利用风能、水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从而推进能源的低碳化。

  3.4 农业科技与生态文明

  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人类借助科学技术这一先进工具创造了高度的现代文明。科技进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生态文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31];另一方面,由于我们不合理地利用科学技术造成了生态危机,这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35]。生态环境问题的

 产生似乎使人们更多的看到了科技的局限性,看到了它像一柄高悬在人类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剑,时刻都会给人类造成伤害[33]。转基因产品的潜在威胁,现代技术造成的能源过度开采,工业废气的排放造成的“温室效应”等,给农业发展带来深刻的危害。如果不进行深刻的技术变革,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会受到严重的威胁,更谈不上生态文明的建设。

  2012 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必须紧紧抓住世界科技革命方兴未艾的历史机遇,坚持科教兴农战略,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下决心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推动农业科技跨越发展,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注入强劲动力,这是党和政府的对“三农”政策的英明决策,也给农业生态文明建设创造了历史机遇。生态文明是对工业文明的辩证否定,生态文明的基础是生态科技[34]。农业生态科技创新要做好如下几方面工作:第一,增强全社会构建生态文明的意识,生态忧患意识,充分发挥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观能力性;第二,加强现代科技技术的合理利用,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化技术、节水农业技术、复合种养技术、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技术、低碳技术、节能降耗技术、精准农业技术等;第三,要研发有害生物诊断识别、预警及有效防控技术,新品种培育技术等:第四,在农业资源利用、病虫草害控制、生态修复、农产品安全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通过农业科技创新来抢占未来农业科技竞争制高点,支撑和引领中国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创造现代农业生态文明。

  3.5 农村文化与生态文明

 提升全社会的文明理念和素质,使人类活动限制在自然环境可承受的范围内,走生产...

推荐访问:文明建设 生态 完整 论农业与生态文明建设 论农业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

本文来源:https://www.cygypipe.com/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15097.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