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墨客文档网!

保护生态环境党课范本(通用4篇)

文章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08-13 14:18:01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保护生态环境党课范本(通用4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保护生态环境党课范本(通用4篇)

保护生态环境2023党课4篇

【篇1】保护生态环境2023党课

浅析生态环境保护

摘要: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惠及子孙的伟大事业和宏伟工程。坚持不懈地搞好生态环境保护是保证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为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巩固生态建设成果,本文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进行一个分析。

关键词:生态环境 事业 保护 发展 持续 生态建设

1 环境污染概述

环境污染有各种分类:按环境要素分: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按人类活动分:工业环境污染、城市环境污染、农业环境污染。按造成环境污染的性质、来源分:化学污染、生物污染、物理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电磁波)固体废物污染、能源污染。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环境污染问题,具有全球影响的方面有大气环境污染、海洋污染、城市环境问题等。随着经济和贸易的全球化,环境污染也日益呈现国际化趋势,近年来出现的危险废物越境转移问题就是这方面的突出表现。

2 当前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状况

2.1 当前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2.1.1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一定成绩。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采取了一系列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大举措,加大了生态环境建设力度,使我国一些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和改善。主要表现在:植树造林、水土保持、草原建设和国土整治等重点生态工程取得进展;
长江、黄河上中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全面实施;
重点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开始启动;
建立了一批不同类型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
生态农业试点示范、生态示范区建设稳步发展;
环境保护法制建设逐步完善。

2.1.2 全国生态环境状况仍面临严峻形势。目前,一些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生态环境破坏的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剧,危害在加重。突出表现在: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源头的生态环境恶化呈加速趋势,沿江沿河的重要湖泊、湿地日趋萎缩,加剧了洪涝灾害的危害和植被退化、土地沙化;
草原地区的超载放牧、过度开垦和樵采,致使生态功能衰退,水土流失加剧;
矿产资源的乱采滥挖,导致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繁发生;
近岸海域污染严重,海洋渔业资源衰退。生态环境继续恶化,将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生态环境安全。

2.2 当前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 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是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一些地区环境保护意识不强,重开发轻保护,重建设轻维护,对资源采取掠夺式、粗放型开发利用方式,超过了生态环境承载能力;
一些部门和单位监管薄弱,执法不严,管理不力,致使许多生态环境破坏的现象屡禁不止,加剧了生态环境的退化。同时,长期以来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投入不足,也是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切实解决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与问题,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3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目标

3.1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的指导思想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中心,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维护国家生态环境安全为目标,紧紧围绕重点地区、重点生态环境问题,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分区推进,加强法治,严格监管,坚决打击人为破坏生态环境行为,动员和组织全社会力量,保护和改善自然恢复能力,巩固生态建设成果,努力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为实现祖国秀美山川的宏伟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3.2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 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并举。在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的同时,必须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彻底扭转一些地区边建设边破坏的被动局面。

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应充分考虑区域和流域环境污染与生态环境破坏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统一规划,同步实施,把城乡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城乡环境保护一体化。

4 引导人们环境保护从身边做起

地球是人类的母亲,是我们生命的摇篮,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我们每人都有责任来保护她。近几年人们已经越来越意识到环境的重要性了,无论在电视,广播里,报纸上经常会见到关于换进保护的话题,也经常会见到由于环境破坏给人们带来的自然灾害,所以作为地球村的小公民,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来保护我们的环境,保护我们的家。现在水资源的缺乏越来越严重,所以我们建议的大家节约水,早晨洗脸时把水龙头拧小点,生活重要循环利用水。我们要地形妈妈买菜时不要用塑料带方便袋,以减少白色污染,再有我们这里刮风时尘土飞扬,经常会眯眼睛,我希望每年春天我们能亲手种植一棵小树,让它和我们一起茁壮成长,来抵御那讨厌的风沙。还有我们不使用一次性餐快,因为它是用树木做的。

5 结束语

环境问题是由于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源所造成的。“只要我们——人类有时刻不忘保护环境的意识,有依法治理环境的意识,地球村将成为美好的乐园”。“真正检验我们对环境的贡献不是言辞,而是行动。”虽然我们现在做得只不过是一些微小的事,但是我坚信要是我们人人都有保护环境的责任心,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携手保护我们的家园,自然会给人类应有的回报。

参考文献:.

[1]闫新华,赵国浩.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var模型分析——基于山西的实证研究[j].经济问题,2009(6).

[2]孔祥武,魏贺,罗艾桦.美丽中国 永续发展[n].2012-11-14.

[3]陈关升.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行动上应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环境保护(2012)[db/ol].北京:中国城市低碳经济网,2012.

【篇2】保护生态环境2023党课

[保护生态环境环保演讲稿]保护生态环境演讲稿600

环保演讲稿-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家园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生产与生活的基本条件。党和政府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伴随着“基本国策”、伴随着新的世纪正迈着希望的脚步,作为地球村的重要成员,草木葱茏,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空气清新是我们梦寐以求的家园。地球是人类唯一居住的地方,人类要在地球上安居乐业,就要爱护地球,爱护大自然。地球是茫茫宇宙间唯一一艘载有生命的航船,我们人类是这艘船上的乘客。当船漏水的时候,谁能说拯救地球与我无关?山不孤独水孤独,所以水绕着山;
梦不孤独心孤独,所以梦把心牵住;
树不孤独鸟孤独,所以鸟在树上住;
我们不能让水孤“独”,不能让心孤独,更不能让鸟孤独,让我们共建绿色家园,让绿色回归自然,我们共同在努力!朋友,新世纪凝望地球:空气污染严重、土地遭到破坏、温室效应威胁着人类、生物多样性锐减、森林面积日益减少、淡水资源受到威胁、化学污染日益严重、混乱的城市化、海洋生态危机加剧、极地臭氧空洞,这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吗?曾记否,我们的前人生活的环境是那样的美好:茂密的森林和青青的绿草覆盖着大地,清新的空气中瓢着阵阵花香,丰腴的土地和清澈的河水哺育着大地上的生物,鸟儿在树上歌唱,鱼儿在蔚蓝的大海中畅游……如今,面对满目疮痍的地球,我们是否应该深深地反思:时代要进步,文明要发展,我们再也不能吃祖宗饭、断路的路子了,人类向大自然一味掠夺式的索取生活方式不可取。我们应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保护生态环境,倡导文明新风。我们应该积极地,自觉地行动起来,快快加入到生态环境保行动中来。保护环境,建设绿色家园,应从身边的事做起:

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家园。就要大力倡导和树立绿色文明理念。将绿色文明当成是人与自然相和谐与共、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新的文明。将这一文明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共同认知。从而自觉传播、实践人与自然和谐与共的绿色文明理念。人在自然中生长,绿是自然的颜色。绿色是多么宝贵啊!它是生命、是希望、是快乐,让我们行动起来,为珍惜绿色,创造绿色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吧!

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家园。就是要立足安康实际。安康地处秦头楚尾,是西北、华中和西南三个经济区的几何中心,汉江即是长江水系最大的支流,也是陕南安康人的母亲河,它孕育着安康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历史上曾誉为“黄金水道”。“九五”以来,我们始终把保护汉江流域生态环境安全,保护汉江水质免受污染作为环保工作的重点,不断加大投入和治理力度,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汉江环境保护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虽然坚持了“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坚定不移地走生态环境保护型之路。如今,随着西部大开发进程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启动,大大推动汉江经济走廊的开发?安康作为国家南水北调工程中线主要调水区,优质水源涵养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丹江口水库在我省境内汉江、丹江流域集流面积659万公顷,涉及汉中、安康、商洛、宝鸡4市的29个县区、298万人口。汉江全长1537公里,在我省就有600多公里;
总流域面积9.52万平方公里,在我省达4万多平方公里。安康不仅是调水区,而且是水源涵养区,同时也担负着保护水源地水质的重大责任。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区,水土流失严重,导致土地资源破坏,水源涵养能力降低,生态环境恶劣,泥沙下泄淤积河床、水库,使水利工程运行寿命和使用效率降低,丹江水质恶化,制约当地 __的发展,也给南水北调工程水质安全留下了隐患。

随着安康经济社会的发展,随着安康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动员社会人士履行义务、参与生态建设;
架起方便人民群众监督生态环境建设的桥梁;
想方设法鼓励社会力量投入生态环境建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安康山多水多,山青水秀,山多植物种类多,水多工业利用价值大,山青水秀又处南北过渡带,孕育着宜人而鲜有的气侯资源。大可以“水”牵线搭桥,联结北京等五省市构建“同饮一江水,共建新生活”的新认识、新资源,立足资源优势,运作生态资本,把绿色价值转化为较高的经济附加值,以而赋予整个经济以新的活力和竞争力,获得更多的政策和财政的反哺,实现经济跨越势发展。安康气候宜人,以山为雄,以山抒情,以水为灵,以水表情,游者有所依,情有所寄,使生态旅游成为主体。

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家园。就要形成从我做起、从身边事做起、现在做起。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为了维护生态平衡,保护安全的、多样的生态系统,营造安全健康舒适的生存空间,我们积极呼吁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和强化自然山水的整体布局,积极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存方式,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从安康的生态环境的实际出发,就是要以人为本,立足自身,点滴做起,在日常生活中厉行节约,防止浪费,珍惜资源,植绿护绿,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为人类永续生存与发展尽绵薄之力。只要全民动员起来,群策群力,积极行动,持之以恒,我们安康天空湛蓝湛蓝,空气清新清新,山野翠绿翠绿,溪流水沟清澈清澈,山中野兽出没……这些是多么的令人羡慕啊!生态良好、景观优美、植物多样、清新舒适的人居环境。安康大地就一定会安宁康泰富有美意,山川秀美、江山如画!

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家园。生态环境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提高,人与自然走向和谐,这是全面小康社会全新的理念。“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我们的饭碗”、“我们不仅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有了绿水青山,才有永续利用的金山银山。”这是安康市民间广泛传播的语言,体现了安康人民群众对生态环保的高度重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全民族的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都要有明显提高,生态道德要成为思想道德素质建设的一部分。让“生态道德”建设,让“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深入人心,让“尊重自然、保护生态”成为全民的自觉行动。

春天正迈着大步向我们走来,草地上逐渐有了点点绿色,莉花、杏花悄悄打开了它的花苞,三月桃花也把它美丽的花朵绽放出来!让人看了感受到了春天带来的勃勃生机。把这美景来维护。我们呼吁,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家园。让我们共同努力,承担起赋予的责任,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为创造美好未来做出积极的贡献,让安康的明天更加美好。

内容仅供参考

【篇3】保护生态环境2023党课

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是指由生物群落及非生物自然因素组成的各种生态系统所构成的 整体,主要或完全由自然因素形成,并间接地、潜在地、长远地对人类的 生存和发展产生影响。生态环境的破坏,最终会导致人类生活环境的恶化。但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是在近几百年来我们人类各方面得到高速发展,尤其是工业得到高速发展的同时我们的生态环境正在一步步走向衰弱,环境保护已然成了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必须承认在过去的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间所创造的经济财富是以环境为代价的。生态环境保护这门课的存在,就是为了增加我们对于环境保护相关知识的了解,能使自己在未来将它很好的与自己的专业课知识相结合,为生态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一份自己的努力。

人类对于理想聚居环境的向往和追求自古有之。在自然经济时代,人类与山水相依,与大自然共生,过着天然纯朴的聚居生活。然而,近代不断推进的工业化进程加快了人类改造自然的步伐。也加速了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当人们应用各种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大规模、大范围地建设现代化聚居环境,为生活带来了方便和舒适的同时,也导致沙漠化等各种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因而,研究人居环境的生态化问题对于人类构建现代生态文明,营造绿色家园,提高生存质量,具有现实的意义。

所谓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每一社会都有与其相应的文化,并随着社会的演进而发展。文化具有民族性,通过民族形式的发展,形成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具有历史的延续性,社会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连续性是文化发展历史延续性的基础。文化的传播具有地域性,不同的区域环境形成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从文化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看,文化是人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文化是在人类对自然(生态环境)的认识与改造过程中发展和创造出来的。美国著名人类学家摩尔根把文化的发展分为七个阶段,即低级蒙昧社会→中级蒙昧社会→高级蒙昧社会→低级野蛮社会→中级野蛮社会→高级野蛮社会→文明社会。每个文化阶段的标志是与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和改造密切相关的,如在人类文化的低级蒙昧社会阶段,人类生活在原始的生态环境中,依靠野果为生,由此可见,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正是和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利用与改造同步的。在人类与自然的对立统一关系中产生和发展了文化。因此,在人类文化的进程中,无一不包括了生态环境的因素,也无不打上了生态环境的烙印。

从生态学的角度看,文化是指人类对环境的社会生态适应。

由于人类具有明显的自然与社会双重属性,作为生物的人,对环境的生态适应使人类产生了不同的人种,在体质形态及生理、生态等特征方面出现了差异的人群。作为社会的人,以不同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自己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来实现对环境的社会生态适应,从而形成了自然文化、民族文化和科学文化三个层次组成的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不同历史时代以不同的文化层次作为主流,并以此成为特定时代文化的主要特征。

人类之所以能够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壮大,关键在于人类具有文化。人类通过文化的传授和知识的共享,一代又一代地传递,这就是文化的生态适应性。由于文化的进化而导致了整个人类社会的进化。由于有了文化,人类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因此,从生态学的角度看,文明是指某一地域文化对生态环境的发展过程。人类用文化来适应生态环境,也用文化来改造生态环境。环境与文化的协同进化,推动了人类文明的繁荣、发展。但如果某一文化的发展过程与生态环境不协调,就会引起生态危机、资源耗竭等问题,当人类最终无法用文化来适应新的生态环境时,必将导致文化的退化和文明的衰亡。

有人曾用这样一句话来勾画人类历史进程:“文明人跨过地球表面, 足迹所过之处留下一片荒漠”。这种说法虽然有点夸张,但用它来形容某些文明的消失,却是非常生动形象的。今天,人类已经践踏了自身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大片土地,这正是人类文明不断从一处移向另一处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若干古文明衰亡的主要原因。

巴比伦文明的衰落就是因为不合理的灌溉所造成的土地盐渍化和灌溉渠道淤积造成的。苏美尔人对森林的破坏,加上地中海气候冬季倾盆大雨的冲刷,使河道和灌溉渠道的淤积不断增加,人们不得不反复清除淤泥,甚至重新挖掘新的渠道,尔后又无奈地将其放弃,这样的不良循环,使得人们越来越难将水引到田中。与此同时,由于苏美尔人只知道灌溉,不懂得排盐,其结果使美索不达米亚的地下水位不断上升,给这片沃土披上一层厚而白的盐结壳,土地的恶化,使美索不达米亚葱绿的原野渐渐枯黄了,人口的增加和土地的恶化,使文明的“生命支持系统”濒于崩溃,并最终导致文明的衰落。历次朝代的更迭,都没能恢复土地的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恶化状况,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永远地沦为一个人口稀少的穷乡僻壤。如今伊拉克境内的古巴比伦遗址,已是满目荒凉,只有沙漠、盐渍化土地。

玛雅文明的消亡是因为“swidden agriculture”系统,这对热带雨林地区的土壤侵蚀非常严重,在这种地区,一旦森林覆被破坏,土壤也就随之流失了。而农业用地、木材及燃料的需求,使森林消失不可避免;
与之相关的是河流中的泥沙含量增高,造成低地和沟渠的淤塞,地下水面抬高。此外,土壤有机肥补充不足,环境及资源恶化直接导致农业生产力下降。公元800 年食品生产开始下降,粮食短缺和战争频繁,导致高死亡率使人口锐减,城市逐渐变成废墟,一个高度发达的文明毁灭了。

撒哈拉文明的消亡是因为这块沃土原有的水分平衡遭到无情的破坏,滋润这块土地的“季风雨”发生了历史性的变迁,而人类烧荒林地、过度放牧等自毁家园行为,最终导致了沙漠的形成。现在,沙漠仍像死神一样以每年6km的速度吞噬着中非的沃土,那里的人们依旧延续着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破坏生态环境中水资源平衡,无节制地消耗森林、过度放牧,他们似乎未意识到,他们仍在继续撒哈拉的悲剧。

丝绸之路沿线文明的衰亡固然与气候变干、降雨量减少、冰川融水萎缩、河流断流、水系改道等自然因素的波动有关,但土地的过度开垦、生物资源和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天然植被的破坏以及频繁的战争等人为因素,加剧了土地盐渍化、水资源的耗竭和环境退化,这是导致丝绸之路沿线文明逐渐消失的原因。

人类,无论是古代人还是现代人,都是大自然的子孙而不是自然的主人,人类如想保持相对于生态环境的优势,就必须使自己的行为符合自然规律,人类征服自然的企图,通常只会破坏自己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一旦生态环境受到破坏,人类的文明也就随之衰落。任何一个文明社会存在的基础,都在于一个持续的“生命支持系统”,文明得以持久延续与发展的关键是保持了养育人类的土地的可持续性。

上述几个古文明衰亡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破坏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和环境基础。古文明消失的教训值得人类对长期以来沿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模式进行深刻的反思,今天日趋严重的生态危机已向人类敲响了警钟。因此,从可持续发展战略高度看,人类只有彻底摒弃以破坏环境、过度消耗资源为代价的传统经济模式,建立一种新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经济模式,即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构建一种全新的生态文明社会,才能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与地球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无论我国还是世界,目前的生态环境状况都不容乐观。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从身边一点一滴的节约做起,从对于能源使用的自我约束做起;
还要认真学习知识努力完善节能减排的工艺技术,为提高能源的利用率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最终恢复我们生态原本的美好,建设一个可持续性发展的社会!

【篇4】保护生态环境2023党课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科学专业适用,2007年修订)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260437
课程名称: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英文名称:AgriculturalEcologicalEnvironmentProtection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学时:27
学分:1.5
适用对象:环境科学专业
考核方式:考查,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先修课程:无
二、课程简介
农业环境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建设的头等大事,特别是农业经济的发展、有机农业的实施、食品安全的保障都不能脱离农业环境。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人类改造自然的规模空前扩大,从大自然中获得的资源也越来越多,但随之排放的废物也与日俱增,从而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目前,全球围耕地面积的减少,森林资源过度砍伐、水资源短缺、物种消失、酸雨危害、臭氧层被破坏和温室效应等所引起的气候变暖、厄尔尼诺以及拉尼娜等现象,造成的环境危害和破坏已引起人们极大关注。
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也是人类社会生产的基础及其他社会活动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因此是国民经济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其重要的作用是其他经济部门所无法替代的。
农业环境不仅是农业生产的基地,也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城市化过程的加速,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商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农业的发展,尤其是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问题正引起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积极行动。
以人为本,保护环境,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就是要从我做起,做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本课程为环境科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基本了解目前国外农业生态环境状况,农用化学品污染途径及其防治,农业废物的产生及农业废物资源化利用,污水灌溉与农业生产,酸雨对农业的危害,土地退化与整

治,农业环境的修复,农业环境灾害及其控制,无公害农产品生产。
四、教学容及要求第一章农业生态环境
(一)目的与要求
1、通过学习,要求了解加强我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2、掌握农业环境的概念以及可持续农业的含意。
3、了解当前我国农业生态环境出现的突出问题及农业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
(二)教学容第一节农业环境的概念一、环境
二、农业环境
第二节农业发展与可持续农业一、全球农业发展趋势
二、可持续农业
第三节当前我国农业生态环境出现的突出问题一、农业资源锐减二、生态严重破坏三、环境污染加剧四、自然灾害频繁
第四节加强我国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
一、加强保护环境的宣传教育工作,树立全民的环境意识二、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三、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积极开展生态环境建设
四、加强环境保护的法制建设,制定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技术经济政策五、建立环境质量行政领导负责的考核奖惩机制,努力提高环境管理水平六、发展国际间的环境合作与交流,促进世界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进步第五节农业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影响一、农业环境问题的产生
二、全球环境问题对农业环境的影响第二章农用化学品污染及其防治(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农用化学品的主要种类和污染途径2、了解农用化学品使用概况及发展趋势3、掌握农药、肥料的污染和防治(二教学容
第一节农用化学品使用概况及发展趋势一、化学农药的使用概况与发展趋势二、化学肥料的使用概况与发展趋势第二节农用化学品的主要种类和污染途径

一、农药二、化肥三、农膜
第三节农药的污染和防治一、农药的污染
二、农药污染的防治
第四节肥料的污染机理和防治措施一、肥料的污染
二、肥料污染的防治
第三章农业废物控制和资源化(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农业废物的产生及危害2、了解农业废物的管理
3、掌握农业废物资源化利用的主要模式及途径(二教学容
第一节农业废物的产生及危害一、畜禽废弃物二、农作物秸秆三、农村生活垃圾
第二节农业废物的资源化利用
一、农业废物资源化利用的主要模式二、农业废物资源化利用的主要途径三、国外农业废物的利用第三节农业废物的管理
一、更新观念,强化对农业废物资源化利用的意识二、强化管理,建立保障体系三、引入市场机制,增加资金投入四、建立健全技术和人力支持体系五、提高认识水平,增强环境意识第四章污水灌溉与农业生产(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国外污水灌溉概况
2、了解污水灌溉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了解合理污灌的对策和措施(二教学容
第一节国外污水灌溉概况
第二节污水灌溉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一、污水灌溉对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二、污水灌溉对农业环境的影响三、污泥对土壤的污染
第三节污水灌溉的农业生产效益一、提供水肥,提高农作物产量二、净化污水,缓解环境压力第四节合理污灌的对策和措施

一、加强领导,提高环保意识二、全面调查,科学规划三、积极处理,清污分流四、加强污灌水质监测五、科学地进行污水灌溉六、污染土壤的改良七、合理利用污泥
八、加强宣传,提高法制观念
第五章酸雨对农业的危害及其防治(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酸雨的成因及其特点2、了解酸雨对农业的危害3、掌握酸雨污染的防治(二教学容
第一节酸雨的成因及其特点一、酸雨的成因二、酸雨的特点
第二节酸雨对农业的危害一、酸雨对农作物的影响二、酸雨对树木的影响三、酸雨对土壤的影响
四、酸雨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第三节酸雨污染的防治
一、减少SO2等酸性物质的排放
二、筛选对酸雨敏感的指示植物和抗酸雨植物第六章土地退化与整治(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世界土地资源概况,主要是中国土地资源概况2、了解土地退化与农业生产的关系3、掌握土地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二教学容
第一节土地问题概述一、世界土地资源概况二、中国土地资源概况三、我国土地资源特点四、我国土地的利用结构
五、我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二节土地退化与农业生产一、土地退化的含义与现状二、土地退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第三节土地的保护与整治一、土地生态系统
二、基本农田保护与耕地质量管理三、土地整治

四、土地复垦
第四节土地的农业可持续利用
一、我国农业土地合理利用的框架思路二、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对策第七章农业环境的修复(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污染物的土壤修复2、了解污染物的植物修复3、了解污染物的微生物修复(二教学容
第一节污染物的土壤修复
一、污水资源化与污水土地处理系统二、土地处理系统工艺类型三、土地处理系统的减污机制四、土地处理系统的生态效应五、应用前景
第二节污染物的植物修复一、植物修复
二、污染物的植物净化体系第三节污染物的微生物修复一、微生物与生物修复二、农业环境的微生物净化第四节农村地下水污染与自净一、农村地下水污染二、地下水污染的自净
第八章农业环境灾害及其控制(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农业自然灾害及减灾对策
2、了解森林资源危机及其对农业生态环境影响3、掌握土壤侵蚀和农业耕作(二教学容
第一节农业自然灾害及减灾对策
一、全球自然灾害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我国自然灾害对社会经济发展及农业生产的影响三、减灾的基本对策
第二节森林资源危机及其对农业生态环境影响一、世界森林资源现状及发展趋势二、森林资源危机及对环境影响三、我国森林资源的现状与问题四、保护森林资源的对策与建议第三节土壤侵蚀和农业耕作一、世界耕地利用现状与特性二、土壤侵蚀和耕作制度关系三、我国耕作制度的现状和趋势

四、防治农业耕作土壤侵蚀的技术第九章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无公害农业、绿色农业以及有机农业的概念以及三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2、掌握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以及有机食品的判识标志
3、了解我国无公害农业的发展现状以及世界相关国家发展有机农业的现状4、了解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
5、了解无公害农产品的质量标准与要求
6、了解无公害农产品的申请认证与监督管理(二教学容
第一节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概述一、无公害农业的缘起二、无公害农业概念的提出
三、国外无公害农业发展研究现状和趋势第二节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一、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的选择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栽培管理技术三、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施肥技术
四、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病虫害防治技术第三节无公害农产品的质量标准与要求一、无公害农产品的商品质量标准二、无公害农产品的安全质量标准
第四节无公害农产品的申请认证与监督管理一、无公害农产品的申请与认证二、无公害农产品的监督管理三、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程序
五、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教学环节
教学时数
课程容
讲课333333
习题课
讨论课
其他教学环节
小计
实验
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



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合计
33327






六、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源
1.吴东雷,声明等编著,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化学工业2005.62.达炳主编,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导论,:中国农业大学,2003.13.维新编,农业环境保护,:农业、1993
4.天齐,林肇信,逸农编,环境保护概论,:高等教育、19985.大弟等编著,农药污染与防治,:化学工业,20016.王俊,义生主编,化学污染物与生态效应,:中国环境科学,1993
7.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等编,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手册,:科技,20028.报刊类:科学时报、中国信息报、中国环境报、中国绿色时报、科技日报9.农业类:中国农业信息网、中国农业科技信息网、新华网、九亿农网、人民网、绿色和平网
七、其他说明
大纲修订人:勇修订日期:2007-10-10大纲审定人:永胜邓金川审定日期:2007.10


推荐访问:党课 范本 通用 保护生态环境党课范本(通用4篇) 保护生态环境2023党课 2022年保护生态的微党课

本文来源:https://www.cygypipe.com/dangkexiazai/31375.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