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墨客文档网!

【发改总结】温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1年工作总结和2012年工作思路(仅供参考)

文章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05-17 16:00:09

温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1年工作总结和2012年工作思路2011年,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发改委的领导下,在全委同志的共同努力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三生融合·幸福温州”总战略,按照“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发改总结】温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1年工作总结和2012年工作思路(仅供参考),供大家参考。

【发改总结】温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1年工作总结和2012年工作思路(仅供参考)


温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1年工作总结和2012年工作思路


2011年,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发改委的领导下,在全委同志的共同努力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三生融合·幸福温州”总战略,按照“全省领先、全国一流”的要求,扎实推进“十大项目”建设,发改各项工作取得重大突破,成效显著。全年获国家级表彰1次、省级表彰9次、市级表彰6次,先进个人表彰19人次。在此,我代表委党委表示衷心的感谢!也向获得优秀的处室、获得优秀的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

一、2011年发展和改革工作总结

预计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350亿元,同比增长9%左右。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490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74亿元,分别增长19%、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51亿元,增长95%,居全省首位(投资率达5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65亿元,增长18%。外贸出口总额180亿美元,增长24%。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560元,增长1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3120元,增长15%。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6。预计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左右,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2.8%和3.3%。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一)强投资,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今年以来,全市投资总量、投资率取得历史性突破,投资增幅全省第一,投资成为拉动我市经济运行中的最大亮点,与其他标杆城市的差距也明显缩小。1-11月全市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373亿元,同比增长94.8%,其中基础设施投资367.8 亿元、增长58.7%,工业投资293.8亿元、增长18.1%,房地产投资615.5亿元、增长153.6%。截至12月底,全市173个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401.15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115%,同比增长81.8%,完成率为历史最好。

注重谋划抓前期。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就着手谋划“十二五”重大项目和“千项万亿”计划,并研究安排2011年市重点建设项目173个、投资350亿元;市本级政府投资项目548个、投资356亿元;“十大建设项目”子项目44个、投资330亿元;重大前期项目64个、总投资3871亿元。同时建立了投资项目储备库进行跟踪管理,目前已储备2800多个项目。特别是对其中诸如瓯飞工程、5条高速公路等一批基础性、关键性、影响长远的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多次带队专程赴杭州向省委、省政府及省发改委进行汇报对接,并借省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来温视察、省“双重”行动服务组来温调研等机会,多次进行专题汇报,全力争取省里的大力支持。同时,强化项目报批跟踪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瓯飞工程、市域铁路S1线石坦隧道和永强机场新建航站楼、甬台温高速复线等15个重大前期项目已开工,绕城高速西南线工可报告已批复,龙丽温高速温州段前期工作取得新进展;肯恩大学项目建议书和可研报告也已批复;国家发改委同意将温州市域铁路作为全国先行先试工程;市域铁路S1线等26个重大项目纳入省“十二五”重大项目建设规划。列入省重点项目全省最多,

70个计划开工重点项目已开工56个;全市有5个项目列入国批前期计划,19个项目列入省批前期计划,列入省批项目数为我市历年来最多,占比全省第一。

强化督查抓推进。根据市委的统一部署,认真组织开展推进四类165个历年遗留项目限期建设(截至目前,计划完成率为60.8%)、项目建设“百日攻坚”等专项行动(截至目前,完成投资任务数211亿元的31.2%),建立市领导挂钩联系市本级重点建设项目、全委干部联系服务项目等制度。突出强化投资考核,根据市委主要领导指示,研究提出主要行业建设工程标准工期,制订实施市本级单位投资考核实施细则,促进市本级单位加大投资力度。每月在媒体上公布11个县(市、区)和3个市级功能区、51个中心镇和20个功能区,以及市本级单位投资完成情况,对连续排名靠后的单位主要领导进行约谈。制定出台《温州市重点建设项目考核办法(试行)》,针对推进慢的相关单位,发出督查通知书,确保重点建设有序推进。

优化环境抓保障。出台《关于进一步下放审批权限简化审批程序的意见》,从15个方面下放审批权限到各县(市、区)。简化了部分项目的审批程程序,审批时限缩短50%以上。制定出台《关于调整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及前期工作服务采购方式的意见》,实行重大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牵头做好政府投资项目建设条件和初步设计的联合审批,全年累计召开初步设计联审会议55次,建设条件会议81次。19个项目列入年内需省发改委协调解决用地指标的重大建设项目计划,已落实土地指标6843亩。扎实推进市政府投资项目融资平台申请发行企业债券工作步伐,目前,市城投集团12亿元7年期保障房债券、温州港集团7亿元6年期债券已通过省发改委审核并向国家发改委申报发行;市交投集团10亿元7年期债券已上报省改委审核;全年6家企业债申请发行额度69亿元,企业债券发行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积极开展银项合作,深化与国开行的合作内容,拓展合作领域,得到国家开发银行的热烈回应。

(二)强谋划,全力推进“十二五”规划实施

紧抓规划编制与实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顺利推进,《温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在全省各地市中第一个发布实施,获省优秀奖。截至2011年12月31日,市级“十二五”59项规划已审批发布56项,正在市政府报批3项,工作进度比上一轮五年规划编制进度提前70%以上。“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已分解到年度,《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在全省各地市中第一个发布实施。

紧抓重大课题和政策研究。围绕重点、热点问题,组织开展杭甬青厦标杆城市对照研究,形成《嘉兴统筹城乡考察报告》、《温州与杭甬青厦等省内外城市的指标比较浅析》、《青岛、厦门推进城市建设的做法及启示》、《青岛国有投融资公司创新实践初步研究》等调研报告,获市主要领导充分肯定。牵头起草《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以市委办名义印发实施。起草《温州市地方经济金融情况汇报》,以市政府名义作为向国务院研究中心的汇报材料,整理形成《中央巡视组来温调研汇报材料》,完成陈金彪代市长总牵头的《今后五年和2012年温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体系和重点任务》以及彭佳学常务副市长牵头的《扩大固定资产对策研究》等重点课题,为起草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发挥了重要的参谋作用。

紧抓经济形势分析。重点强化投资、工业、服务业、物价、财金、社会民生、体制改革等七大专项分析,建立涵盖温州地区256家骨干企业(工业、服务业)监测体系,逐月、逐季形成经济运行分析报告,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三)强转型,全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全面启动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坚持把海洋经济发展作为推进温州“三大转型”和建设“三生融合”现代化国际性大都市的重要平台和抓手,积极对接制《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制定《温州市实施方案》,在全省第一个颁布实施;制定发布《关于加快发展海洋经济的若干意见》。积极争取将温州市列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五大中心城市。瓯飞工程成功列入国务院批复的《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温州为全省唯一的国家重点开发区域,为温州长远发展争取了巨大空间。获首届中国海洋经济投资洽谈会展览展示先进单位。

加快推进服务业发展。坚持把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作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制定发布《市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审批实施金融业、商贸流通业、旅游业、信息化、科技发展、城市商业网点布局、现代农村流通体系、专业市场及物流园区等规划,基本形成了服务业“1+X”发展规划体系。服务业发展局成功组建,作为市政府主管服务业发展工作的副处(县)级行政机构,具体承担全市服务业发展的综合、协调、指导、服务职能。建立服务业发展财政专项引导资金,强化服务业发展综合协调机制和统筹工作。研究提出了《2011年温州市服务业发展行动计划》,带动服务业大投入大建设,截至11月底,第三产业投资达到了1055亿元,占全市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的76.8%,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6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一,服务业“十大工程”完成年度计划109.7%。预计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将达1490亿元,占GDP比重45.5%,将继续保持全省排位第三。全市中介机构清理规范稳步推进。

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制定发布了全省唯一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重点扶持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生物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及“一核、五片、十四个集聚区”的总体构架,确定增加值五年年均增长40%,“十二五”期末占GDP11.5%的总体目标。制定实施2011年温州市重大工业项目计划,帮助企业向上申请各类扶持资金,有力地推进了中光科技等一大批产业链带动作用强、投资大,技术含量高的项目。

加快推进节能减排步伐。制定发布《温州市“十二五”及2011年节能减排综合工作实施方案》、《温州市发展低碳经济及应对气候变化“十二五”规划》和《温州市循环经济“十二五”规划》,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投资节能评估暂行办法把好节能关,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监督和考核,组织实施温州市循环经济“551行动计划”重点项目。前三季度单位GDP能耗下降4.8%,预计超额完成年度计划160%以上,能耗强度全省第二,降幅全省第一。荣获全市节能降耗先进单位、污染减排先进单位,浙江省“十一五”污染减排工作先进个人。

(四)强活力,全力推进体制改革创新

深化中心镇改革发展。在全省率先开展中心镇“四集中”改革,制定实施《关于推进中心镇发展改革的实施意见》、《中心镇扩权事项目录》和《农村新社区便民服务事项目录》。抓好“1650”城市框架体系建设涉及的51个中心镇布局,针对部分省级中心镇改为街道,我们积极向省发改委争取增补一批新的省级中心镇。督促指导柳市、龙港、鳌江、塘下4个省级小城市培育试点镇实施“三年行动计划”。指导推进全市38个都市型功能区和4个生态旅游功能区的布局和建设。继续深化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新启动13个改革试点项目和22个深化推进项目建设。

全力推进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设立。积极跟踪衔接争取,国家发改委明确支持在我市设立国家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扩大金融改革试点,在多种所有制金融企业等方面进行改革试验;将探索完善地方金融管理体制列为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重要任务;进一步突出重点、突出特色,力争率先在民间金融规范化发展等领域实现突破,在此基础上可再行扩大试验范围;原则赞同温州市开展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工作,建议制定并完善相关管理办法,防范各类风险;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体系,完善信用服务市场,规范发展信用评级机构,加强信用市场监管,改善地方信用环境。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认真履行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职责,下达年度全市医改工作计划任务,对医改工作实行月度报告制,定期分析、研究解决医改工作中的难点问题。起草温州市鼓励社会力量办医、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改革推进三年来,我市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不断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初步建立,全市所有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实施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现了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取得进展,公立医院改革得到积极探索。

(五)强服务,加快推进社会民生发展

全力推进市场价格秩序稳定。维护物价稳定是今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我们健全市场价格秩序,加强农产品等重要商品市场价格监管。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开展医疗、教育、停车、商品房明码标价、驾校收费等专项检查。围绕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对地下车库停车、泥浆运输、苗木供应、房地产市场、蔬菜种植、生猪养殖等进行成本监审。完成24家单位的定调价监审,定期和定调价监审总资金达77.9亿元,核减资产8.99亿元,核增资产6142万元。对816个行政事业性收费单位、134个收费项目进行了验审,验审率达100%。深化公共服务,出台鹿城区停车收费标准,上调我市出租车燃油附加费,完善市区管道石油液化气价格管理形式,开展价格服务进小微企业,建立社会价格监督服务组织的长效机制。有效发挥12358价格专线举报电话的社会效益,全市受理咨询件3431件,办结率99.592%。全市查处各类价格违法案件60件,实施经济制裁940.759万元。

加快推进社会事业发展。编制完成《社会事业设施布局“十二五”规划》,审核发布教育、卫生、妇女儿童、民政、就业与社会保障、人才、文化发展、社区服务、体育设施等21项社会发展类规划。组织论证《温州大学发展“十二五”规划及2025年远景目标》。牵头制定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切实改善民生等政策,完成温州市民办教育发展(土地、融资、收费等)优惠政策课题研究。争取中央、省支持资金0.5亿元。

(六)转作风,深化“五型”机关创建

深入开展“五型”机关创建,“厚德为民 善谋笃行”服务品牌成功入选市十大服务品牌之一,全面落实即办制,将全委35项审批事项的办理要件、办理流程、办理时限在网上公布,推行AB岗工作制、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否定报备制等,进一步转变机关干部办文办会办事作风。贯彻落实省发改委“双重”行动部署,坚持“服务重大项目、服务重大事项,服务基层群众”,组建3个服务组,下基层调研服务,召开座谈会,跟踪服务重点项目,走访项目单位,帮助解决问题。委主要领导亲自参加“行风热线”,接听市长热线,聆听群众的意见建议。我们坚持领导领办、一对一面商等方式,全年办理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94件,其中主办件34件。完善选人用人机制,认真贯彻落实《干部任用条例》,通过公开、公正、公平的民主方式,培养和选拔了33名年青干部,走上领导岗位,成为全委的业务中坚力量。全年共选送干部参加各类业务培训研讨班达50多人次。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制订年度工作要点,与机关23个职能处室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扎实推进援疆工作,编制完成《对口支援拜城县总体规划》,积极推进产业援建,已有5家企业正式在受援地落户,总投资额达13.3亿元。出台《对口支援工作若干意见》,对口支援有序规范。

从自身工作来看,工作中还存在着诸多薄弱环节,一是发改委作为综合部门,在推进市委重大战略部署中,需要兄弟部门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二是投资结构有待优化,工业投资比重偏低,房地产投资,特别是土地购置费占比偏高;三是市本级政府投资项目推进相对较慢,仅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48.3%;四是资金、土地等要素制约严重;五是重大项目前期有待进一步深化到位。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对待,深入剖析,制定措施,妥善加以解决。

二、2012年发展和改革工作主要任务

明年是我市“十二五”转型发展的突破之年,是新一届党委政府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兴起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高潮的关键之年,干好明年意义重大。我们要深刻领会中央关于2012年经济工作的总体部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三生融合·幸福温州”战略目标,按照“全省领先、国内一流”的要求,“学赶杭甬、比追青厦”,稳中求进,把强投入、兴实体、促转型,抓统筹、推改革,重服务、惠民生,稳物价更好地结合起来,以“十大项目”为抓手,突出推动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促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又好又快推进温州转型发展提供保障支持。

2012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初步安排为:全市生产总值3700亿元、增长10%左右;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545亿元、增长11%,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07亿元、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50亿元、增长30%以上(投资率达到6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00亿元、增长15%;外贸出口总额200亿美元、增长10%;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500元、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4800元、增长13%;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104左右,计划安排城镇新增就业人数7.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二氧化碳排放,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氨氮排放量、氮氧化物排放量完成省下达的目标任务;研究和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达1.45%。

做好明年全市发改工作,重点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全力抓好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一是紧抓计划安排。坚定不移抓住投资这一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紧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率60%,投资增速30%以上的年度目标,着力优化投资结构,增加有效投资,大力推进以基础设施为重点的重大项目建设,优先保障市重点续建项目尤其是收尾工程,确保按时竣工投产,有序推进“十二五”规划确定的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加大工业性投资比重(800亿元)。抓紧制定实施市重点建设项目计划(初步安排实施项目230个,年度计划投资430亿元,其中建成项目35个,开工项目68个,续建项目127个,另外安排预备项目52个)、市政府投资项目计划(初步安排500亿元以上)、市重大项目前期计划(初步安排项目60个)。二是紧抓重大项目前期。把预安排的重点项目前期推进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提前到年内下达分解任务;把开工项目集中到上半年开工建设,争取开工项目在下半年开工。大力推进龙丽温高速、温州绕城西南线、沈海高速复线、104国道西过境、飞云江五桥、56省道延伸线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通过重大项目支撑形成大投资量。紧跟形势变化,切实加强投资分析和谋划,积极主动做好跟上级相关规划计划项目对接,精心谋划和报批一批重点项目,积极做好向上衔接申报和跟踪催批工作,争取更多项目列入国家和省重点项目计划,取得国家、省对温州项目要素保障的支撑和政策支持。进一步配合完善投资项目审批制度。牵头做好项目联审,优化提速项目审批服务。优化项目管理,防止项目超工期、超概算,特别是要预防开工即停工的现象发生。创优质工程,做到促进度,保安全,保质量。三是紧抓要素保障。加快债券发行工作,建立申请一批、准备一批、培育一批等“三个一批”工作机制,大力推动国有平台公司利用企业债券融资,启动第二批5只债券申报,基本完成首批债券市场发行任务,实现债券发行零的突破。加强与央企、省企的对接,这次浙江与中央企业合作洽谈会上,我省与央企签订52个合作项目,协议金额约2720亿元。根据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我市积极组织参加与央企合作洽谈活动,我委共梳理上报我市与央企合作意向项目18个,总投资484亿元。目前,港口、南湖城市综合体等4个项目已纳入全省签约项目计划,总投资248亿元,还有重点洽谈项目1个,投资15亿元,重点推介项目13个。下步要积极主动开展与央企的新一轮对接,大力推动我市央企对接合作工作正向纵深发展。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促进内外温州人互动。市委、市政府决定2012年1月31日召开世界温商大会,推出217个项目,总投资2650亿元,吸引世界温商回乡投资。我委牵头招商项目组工作,目前正积极开展前期工作方案制定、招商项目任务分解、招商项目及招商政策汇编、签约项目确定及现场布置、相关资料准备等,确保项目成功签约。组织政府投资基础设施项目与国开行省分行、国开金融有限责任公司进行2011-2013年期间重大项目融资合作对接。做好与驻温银行的融资合作。

第二、全力抓好产业优化升级一是全面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组织实施《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温州市实施方案》,推进实施浙台经贸合作区,争取启动洞头省级海岛综合开发与保护试验区建设,督促推进瓯江口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十个重点海洋产业区块建设。制定海洋经济重大建设项目年度推进计划,组织实施 “四大重点工程”。积极向上争取先行先试,加快形成“一核四片十区多岛”的海洋经济发展空间格局。二是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召开全市服务业发展大会,尽快出台《关于促进我市服务业跨越发展的政策意见》及相关实施细则,切实发挥好市级服务业发展财政引导专项资金的作用。全面实施《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突出抓好金融、商贸、旅游、物流、信息创意等重点行业发展,提升我市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积极培育服务业大企业大集团,推进服务质量建设。组织实施服务业“十大工程”并完成年度投资90亿元以上。努力实现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较今年提高1个百分点,继续保持全省领先水平。三是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全面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对200个重点培育项目做好跟踪助推服务,扶持3家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着力推进一批开发区(工业园区)生态化与信息化改造工程,积极探索利用产业投资基金发展新兴产业。四是下大力气抓好节能减排。分解落实2012年节能减排主要目标任务,严格落实节能减排责任,进一步完善考核办法。编制出台《低碳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督促落实建设目标任务,建立考核制度。加强对重点用能项目的节能监管,严格实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保持能耗强度全省领先水平。

第三、全力抓好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一是完善功能区管理体制。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理顺功能区中心镇管理体制的实施意见》和《2012年功能区和中心镇培育工作要点》,推动市、县两级建立功能区和中心镇培育工作推进机制,督促指导功能区和中心镇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二是推进中心镇扩权改革。督促各县(市、区)根据温州市下发的《县(市、区)、乡镇(街)、社区(村)三级事权调整(参考)目录》,结合理顺中心镇管理体制的实际需要,制定出台县向中心镇放权的事项目录,并抓好落实;督促落实中心镇培育的相关财政、土地等扶持政策;完善中心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三是推进小城市培育试点。督促落实试点镇所在县(市、区)相关扶持政策,推广试点经验,研究制定我市小城市标准体系与培育政策。四是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出台实施意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继续扩大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范围,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五是积极参与推进城乡统筹、金融创新、社会管理、文化发展、生态建设等各项改革工作。

第四、全力抓好稳物价强监管明年世界经济形势严峻复杂,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上升,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异常波动的可能性较大;国内部分农产品供求紧平衡格局依然存在,流通环节多、费用高问题较为突出,劳动力、土地等要素价格和环保成本呈上涨趋势,物价上涨的压力依然较大,2012年继续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一是建立健全长效机制。规范流通秩序,降低流通成本,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防止价格走势出现反弹。二是积极稳妥推进价格改革。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完善原油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政策措施,适时实施用水累进加价制度,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三是加强民生价格监管。执行教育、医疗、银行、房地产、电信、有线电视等领域不合理收费清理政策,规范价格行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四是加大价格行政执法力度。强化市场价格监管和反垄断执法,大力整顿规范市场价格秩序,规范市场价格行为,保障消费者合法价格权益。强化价格投诉举报,案件办结率达到99%以上。逐步健全社会价格监督服务组织网络体系。五是强化价格基础工作。加强价格监测预警分析、价格信息化、价格法制等制度建设,着力提高价格调控监管能力,不断提高价格工作质量和水平。

第五、全力抓好服务效率提升一是深入调研,提高谋划能力。加强发展规划综合管理,督促实施各专项规划,分解落实规划目标任务,创新编制2012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突出指标完成和制定情况,以及重大项目安排。开展经济监测预警,建立市发改委国民经济发展景气指数系统。按季度开展并扩大骨干企业运行监测、编制全市经济运行综合分析报告。围绕投融资、现代服务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海洋经济发展、功能区管理体制、航空大都市开发建设、价格监管等热点问题,扎实推进重大课题研究、及时提出应对各种困难和风险的政策建议。二是敢于担当,提高协调能力。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认真履行好经济综合管理职责,充分发挥好市里设在我委的20多个协调机构办公室职能,勇当主角,甘当配角,既谦虚谨慎,又善于协调服务,切实加强与兄弟部门的沟通衔接,建立协调的工作推进机制。三是创新机制,提高执行能力。以贯彻落实“三生融合幸福温州”评价指标体系为导向,结合“十二五”规划,明确工作目标,细化工作计划。打造团结协作、真抓实干的领导班子,建立全委干部联系重大项目制度,实施处室和个人工作绩效考核,在全委上下形成你追我赶,勇争一流、埋头实干的工作氛围。四是转变作风,提高服务能力。大力发扬“5+2”、“白加黑”精神,扎实推进“五型机关”建设,全面深化即办制,推进审批职能集中,推动服务重心下移,倾听基层呼声,吸纳良智卓见,坚持服务重大项目、服务重大事项,服务基层群众。

推荐访问:温州市 工作总结 工作思路 【发改总结】温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1年工作总结和2012年工作思路

本文来源:https://www.cygypipe.com/gongzuozongjie/15532.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