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墨客文档网!

作为文学批评者赫尔曼·黑塞(2022年)

文章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2-07-21 20:30:02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作为文学批评者赫尔曼·黑塞(2022年),供大家参考。

作为文学批评者赫尔曼·黑塞(2022年)

 

 作为文学批评者的赫尔曼·黑塞 ——Hermann Hesse as a Literary Critic:On Die Welt Der BüCher 作

 者:

 马剑

 作者简介:

 马剑,北京大学德语系副教授,文学博士。北京 100871

 原发信息: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沪)2015 年第 20156 期 第13-21 页

 内容提要:

 赫尔曼·黑塞不仅是一位享誉世界的作家,而且还是一位多产的、睿智的文学批评者,文章试图从四个方面评述黑塞的文集《书籍的世界》,以此探讨文学批评对于黑塞的意义和其评论文字背后蕴含的深刻内涵。

 Hermann Hesse as a Literary Critic:On Die Welt Der BüCher

 关

 键

 词:

 赫尔曼·黑塞/《书籍的世界》/文学批评者

 期刊名称:

 《外国文学研究》 复印期号:

 2016 年 04 期

 在那成堆的书籍中

  你长期寻找的智慧,

  此时从每一页上闪亮——

  因为它已是你自己的光芒。①

 这首题为《书籍》(Bücher)的诗歌被这部文集的德国编者放在了正文之前,而诗歌的内容也恰恰透露出黑塞关于人与书籍关系的思考,文学批评家首先无论如何应该是一位读者,而且应该是一位睿智的读者。因此,在几篇关于读书的文章中,黑塞都阐发了他对于书籍和读书的独到见解。

  首先,黑塞坚定地认为,作为读者,人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读书的目的何在。在他看来,读书既不是一条通向“教养”的道路,也不是一种消磨时光的娱乐,与此相反,读者应该赋予书籍、阅读一种更高层次的意义,只有这样,书籍的价值才能真正体现出来。在作于 1911 年的文章《关于阅读》(

 das Lesen)中,他这样写道:

  人们应当从阅读那里期待收获,就像从生活中的任何一个脚步和任何一次呼吸中所期待的那样,人们应当付出气力,以便收获更多的力量,人们应当失去自我,以便更加自信地重新找到自我。如果从读过的书籍中我们无法获得快乐或者安慰或者力量或者精神的安宁,那么了解文学史就没有什么意义。缺少思想的、心不在焉的阅读就如同蒙上眼睛漫步于美丽的风景之中。我们阅读的目的也不应当是为了忘却我们自己和我们的日常生活,而是与此相反,我们阅读的目的是为了重新更加自信而成熟地、牢牢地把握我们自己的生活。②

  “重新更加自信而成熟地、牢牢地把握我们自己的生活”,这就是黑塞理想中人通过读书能够达到的目标,因为正是从书籍那里,人可以获得他想要获得的东西,无论这种东西是力量还是慰藉,是快乐还是心灵的宁静;如果说在这篇文章里黑塞所表达的对于读书的追求还是针对一些读者

 错误的读书倾向有感而发,所阐述的观点尚且接近普通人的认知的话,那么,在创作于 1920 年的《关于读书》(Vom Bücherlesen)一文中,他则通过个人细致的观察、体会给普通读者提出了非常详细具体的建议和指导——他把人们读书的过程分成了三种类型或者三个层次,并且认为读者会由此在不同的时间属于不同的群体。他认为,第一类读者是所谓“单纯的读者”,他们只是一群作品的接受者,是没有个性的个体,他们会以一种千篇一律的审美标准来衡量一位作家的创作成果。与此相反,第二类读者则“既不看重一部作品的素材也不欣赏其形式,不把它们看作其唯一的最重要的价值”。对于这类读者来说,“所谓的审美价值几乎完全失去了意义”,这类读者看重的恰恰是这些传统的审美价值的另一面——“一个突然被发现的、投向作家虚假的自由的另一面,也就是作家的被迫和被动的目光能够比一种高超的技巧和一种文雅的语言艺术的所有魅力都更令他感到欣喜”③。而在这两类读者或者说两类读书的层次之上的就是第三个读者的类型,对此,黑塞是这样解释的:

  这第三类读者是非常具有个性的个体,是他本性的充分体现,以至于他完全自由地面对他阅读的作品。他既不想受到教育,也不希望消遣娱乐,他使用一部书籍无非是把它当作世界上的一件物品,对于他来说,书籍仅仅是出发点和灵感。对于他来说,他阅读什么归根到底是无所谓的。他读一位哲学家的著作并不是为了相信他的思想,为了接受他的学说,也并不是为了敌视他或者批判他,他阅读一位作家的作品,并不是为了听任这位作家向他解释这个世界。他自己会做出解释。……如果这类读者在一

 部书籍里找到了一句优美的名言、一句格言、一条真理,那么他就会尝试着首先把它们“翻转”过来。他早就知晓,每一个真理的反面也是正确的。他早就知晓,每个精神的立场都是一个极端,与它对应,还存在着另一个同样正确的极端。……这类读者,或者更确切地说是我们当中的每个人,在他处于这个层次的时候,都能够阅读任何他想要的东西——一部长篇小说、一本语法书、一本列车时刻表、一个印刷厂的试印稿。④

  读者不禁要问:这是怎样的一种阅读状态呢?有人或者甚至会问:这还是阅读吗?毫无疑问,黑塞之所以能够做出这样的阐述,正是基于他个人的阅读体验——这第三个层次的读书,已不再是简单的阅读,而是一种充分展现一个人个性的同时又兼具发挥个体创造力的更高层次的精神活动,因此,一方面,黑塞也“承认”这第三类读者已经不再是读者了,但另一方面,他却又强调了这第三个阅读层次的重要性:

  谁长时间地处在这个层次上,谁就不再阅读任何东西了。但是,没有人会持久地位于这个层次上。可是,谁根本就不了解这个层次,谁就是一个糟糕的、不成熟的读者。因为他不知道,世界上所有的文学作品和所有的哲学也都在他自己身上,即使是最伟大的作家也只会从我们每个人自己本性中所具有的源泉里汲取营养。因此,在你的生命中,哪怕只有一个小时、只有一天的时间也要停留在这第三个层次上,停留在不再阅读的层次上,停留的时间越长,此后你就越是会——回程是那么的容易!——成为一位更好的读者,成为所有文字记录的一位更好的听众和阐释者。⑤

 显然,在阅读的这个层次上,黑塞格外看重的是读者作为个体的创造性活动,看重的是作为个体的读者与书籍之间的互动联系,看重的是读者与书籍作者之间的精神共鸣,从而将人的读书活动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精神高度。毫无疑问,这种认识是与黑塞的作家身份密不可分的,正因为他本人同时是文学作品的创作者,他才能够对读书有如此独特而深切的感悟。而这种对人在读书过程中个体性的反复强调和突出,既更加完美地诠释了上述卷首小诗的内涵,又愈发深刻地反衬出书籍对于黑塞本人的重要意义和影响。

  这种人的个体性与书籍的紧密联系在 10 年后即 1930 年创作的文章《书籍的魔力》(Magie des Buches)中被再次作为主题加以强调——黑塞不仅热情地称赞书籍的世界是人类从自身的思想中创造出来的诸多世界中最伟大的一个,而且更多的是为书籍在大众眼中丧失了曾经拥有的价值和吸引力而感到深深的忧虑,通过深入浅出地分析以文字和书籍为代表的精神世界在历史和现实中的发展变化,黑塞为读者,尤其是为那些青年读者们描绘着那个神奇的、具有魔力的书籍的世界,继而向他们发出了内心深处的呼声——热切地希望每一个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意识到通过读书用精神充实自己的重要性,意识到通过阅读找寻和体验自身的重要性。这篇文章的最后几行文字不仅强调了文学作品的个体性和唯一性,而且还把读者的思考带向了另一个精神高度——人作为一个整体的共性:

 我们在阅读中越是注重细微的差别,越是感觉敏锐,越是关联丰富,我们就会越强烈地看到每一种思想和每一部文学作品的唯一性、个体性和严格的局限性,我们会看到,一切美、一切魅力都恰恰建立在这种个体性和唯一性的基础之上。同时,尽管如此,我们也相信自己已经越来越清晰地看出,各个民族的所有这些成千上万的声音追求的是同一个目标,以不同的名义呼唤相同的神灵,梦想实现相同的愿望,承受着相同的苦难。从几千年无数的语言和书籍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在那些闪亮的瞬间,读者眼前会出现一个异常高贵的、超越现实的幻想——人的面孔,由上千种相互矛盾的线条神奇地演变成了一个整体。⑥

  二、在评论中展现一部德国文学史

  不难想象的是,作为一位用德语写作的作家,黑塞自然非常关注本国、本民族文学创作的发展,撰写的关于德语文学作家、作品的评论的数量也非常之多。概括起来,这些评论文章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首先,在几篇文章当中,黑塞从不同的视角对德国文学或者说德语文学的发展进程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梳理——这其中既有在《浪漫派和新浪漫主义》(Romantik und Neuromantik)中对跨越 18 至 19 世纪的德国浪漫派文学发展的评述,也有在《德国的小说家》(Deutsche )中对近代以来直到 19 世纪下半叶德国小说发展的极其细致、详尽的介绍和评论——这几百年间几乎所有德国的知名作家的小说作品都被包含在其中,还有在长文《世界文库》(Eine Bibliothek der Weltliteratur)中对本民族最大的一笔财富——1500 年以来的德语文学精品的筛选和推崇。对于那些平

 时对德语文学不甚了解或者知之甚少的读者来说,阅读黑塞的这些文字,就仿佛跟随着他一起追溯德国文学发展的历史,可以由此认识很多的作家和作品。不仅如此,黑塞的评述往往既非常详细又高屋建瓴,对谈论到的每一位作家、每一部作品常常是短短几句话就准确地概括出作家的主要创造风格、个性特点,总结出作品的主要内容、艺术特色和其在文学史上占据的地位。读者不仅会惊叹于黑塞阅读的范围之广、对自己本国文学发展的了解之深,同时,也会赞叹他缜密的思维和高超的评述技巧。

  第二,在对德国文学史上诸多作家、作品进行评述的同时,黑塞自然会把更多的笔墨奉献给他喜爱的那些作家。在上述几篇文章中,他虽然没有对给他带来巨大影响的歌德(Goethe)做过多的评论,但在字里行间,读者依然能够读出他对这位德国文豪的真心崇敬,这集中体现在他对歌德的作品尤其是长篇小说《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Wilhelm Meisters Lehrjahre)的备至推崇上;在另一方面,被胡格·巴尔(Hugo Ball)称为“浪漫派辉煌的发展进程的最后一位骑士”⑦的黑塞在对浪漫派的论述中则毫不吝惜笔墨,体现出他对德国文学史上这一重要发展时期的高度关注。在上述三篇文章中,他都用了大量的文字来评价浪漫派的代表人物,比如施莱格尔兄弟(Brüder Schlegel)、诺瓦利斯(Novalis)、蒂克(Tieck)、布伦塔诺(Brentano)、阿尔尼姆(Arnim)、E.T.A.霍夫曼(E.T.A.Hoffmann)等等。然而,这里非常值得一提也格外引人关注的是在这些作家之外,黑塞还对让·保尔(Jean Paul)这位介于古典文学和浪漫文学之间的小说家格外推崇,在《德意志民族和德语文学作品》(Deutsches Volk und deutsche

 Dichtung)中,他称“伟大的作家让·保尔也许是除了歌德之外近代德国最杰出的文学天才”⑧。在本书中,让·保尔是除了歌德之外出现频率最高的作家的名字。从黑塞的评论文字来看,尤其是让·保尔的创作风格、其小说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都被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例如,在《德国的小说家》中,黑塞就这样评价了让·保尔的成就:

  于是,我会更加愉快地推荐让·保尔。向具有诗意的人推荐是为了快乐,向善于深思的人推荐是为了取之不尽的兴奋,向市侩推荐是作为神奇的芥末膏药。让·保尔是不缺少魅力、不缺少才华、不缺少浪漫派最真挚的表情的唯一一位德国作家,然而,在他的头顶上,却又高悬着德国古典人本主义的、非常清爽而又空旷的星空。每一种美德和每一种恶习中的德语,最高尚的理想和最糟糕的家庭教育,玩耍的孩童与狂怒的男子——若不是让·保尔,我们这位最了不起的票友、这位最伟大的大师,谁还会去捍卫那独一无二的德国长篇小说的几乎闻所未闻的全部历史,谁又会用阳光和月光去颂扬这段历史?⑨

  从这段评述中可以看出,黑塞之所以格外欣赏让·保尔,是因为他是一位雅俗共赏的作家,是一位能够满足各个不同文化和社会阶层读者兴趣爱好的作家,是一位融德国浪漫派和古典主义精神于一身的作家。不仅如此,让·保尔的创作甚至还超越了他所处的时代,比如,在《艺术家与心理分析》(Künstler und Psychoanalyse)一文中,黑塞就将他的创作与 19世纪末 20 世纪初兴起的分析心理学联系了起来:

 在伟大的德国作家当中,让·保尔对于精神活动的看法与今天的理论最为接近。另外,让·保尔还是艺术家的最辉煌的典范,对于他来说,与自身无意识的、持续不断的、亲密的联系由深藏的、活跃的预感变成了永恒的、丰富的源泉。⑩

  正因为有如此的评价,所以,黑塞向读者推荐了让·保尔几乎所有重要的小说作品;也恰恰是因为这个缘故,当黑塞注意到,让·保尔已被 20 世纪初的德国人遗忘,他的全集在德国 60 年中都没有再次出版时,他感到极度失望和焦虑也就不足为奇了。但尽管如此,黑塞仍然坚信,优秀的文学作品一定不会永远被人忘却,同时,他也强烈地呼吁德国的读者和出版社无论如何都要重视本国、本民族的文学财富。

  第三,在对浪漫派的评论方面,黑塞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对作家、作品的赞扬和赏识上,而是用他那特有的智慧深入到了作家的精神世界,甚至挖掘出了整个德国浪漫派的思想精髓,从而将其评论提升到了极高的理性层面。举例而言,如果说黑塞对让·保尔的欣赏更多的是看重他的艺术成就的话,那么,对于浪漫派的重要代表诺瓦利斯,黑塞则在《浪漫派和新浪漫主义》一文中认为,“我们从诺瓦利斯的文章和格言里更容易在字面上把握浪漫派的基本理念,这些文章和格言要比对费希特哲学的释义丰富得多”(11),而关于这些基本理念,他这样概括道:

  诺瓦利斯学说的内容就是,超越了时间和地点的禁区还有永恒的法则存在,这些永恒法则的精神就...

推荐访问:文学批评 赫尔曼 作为文学批评者的赫尔曼·黑塞 赫尔曼黑塞的文学地位

本文来源:https://www.cygypipe.com/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14407.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