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墨客文档网!

【体育意见】抚顺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实施意见【精选推荐】

文章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06-03 15:00:09

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各县、区人民政府,沈抚新城、石化新城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体育意见】抚顺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实施意见【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体育意见】抚顺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实施意见【精选推荐】



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

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


各县、区人民政府,沈抚新城、石化新城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和《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辽政发〔201534号),加快发展我市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抓住国家进一步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创新体育产业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以打造“一极五业”产业发展优势为核心,促进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协调发展、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贡献。

(二)发展目标

2020年,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1%以上,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比例达到43%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8平方米。到2025年,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1.5%以上,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比例达到45%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平方米。培育23个知名体育生产和体育服务品牌,打造12个具有国际影响的品牌赛事。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门类齐全的体育产业体系。

二、主要任务

(一)创新体制机制             

转变政府职能。全面清理不利于体育产业发展的规定、文件,营造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鼓励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发展。加快体育赛事管理体制改革,采取引入竞争机制,加强体育经纪人队伍建设,扩大和提高赛事活动的市场化规模和水平等措施促进赛事产业发展。

推进职业体育改革。建立和完善职业体育体系,支持社会资本进入职业体育,引导有条件的体育俱乐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充分发挥俱乐部的市场主体作用。

创新体育场馆运营机制。积极推进体育场馆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创新,引入现代企业制度,开展多种经营,激发场馆活力。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场馆建设和运营。

(二)培育多元主体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体育产业发展,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全民健身事业,扩大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提高公共体育服务能力和水平。利用社会资本和市场力量推动竞技体育发展,实行管办分离,促进竞技体育社会化。拓展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渠道,完善后备人才选拔方式,营造不同市场主体的有序竞争和平等发展环境,引导扶持社会力量兴办体育俱乐部,共同参与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提升体育资源的市场化运作水平,鼓励有条件的运动项目走向市场。

帮助体育企业做大做强。扶持、培育一批拥有自主品牌、比较优势和竞争实力的体育企业。重点打造2-3个知名体育生产和体育服务品牌。努力培育一批区域性体育产业合作项目和基地,积极开展体育产业基地创建工作。

加强体育人才培训。依托抚顺地域特色和体育传统优势,积极开展冰雪、漂流、登山、马拉松、山地自行车、帆板、乒乓球等项目的培训。打造具有特色的优势体育项目人才培训基地。

(三)优化结构、完善布局

依托抚顺“山、水”和“冰、雪”等自然资源和现有产业基础,积极引导和推动体育产业各业态合理布局和集聚发展,着力培育能够支撑全市体育产业发展的增长点,到2025年,形成“一带、两圈、七园”的体育产业布局。

1.一带引领,着力打造浑河体育健身旅游产业带。浑河体育健身旅游产业带是指东起浑河、苏子河源头,西至浑河沈抚断面,沿浑河及两岸周边地区,建成集竞技表演、休闲健身、体育旅游等于一体的体育产业长廊。

神州北湖上游:以浑河和苏子河为依托,发展漂流、垂钓、登山、沙滩摩托、户外露营、自驾车营地、徒步等项目。神州北湖段:以神州北湖及周边林地为依托,建设神州北湖环湖自行车赛道,发展动力伞、野外生存、登山、马拉松、户外露营等项目。浑河市区段:以浑河水面及两岸滨水体育公园、高尔山公园、劳动公园、月牙岛生态公园、玫瑰园、金风湾公园、玉露潭公园等为依托,发展帆板、皮划赛艇、龙舟、游泳、速滑、登山、徒步、山地自行车等项目。沈抚交界断面:与沈阳岸堤公园、东洲河滩公园连接,形成百里运动长廊,发展沈抚间冰雪、骑行、徒步、马拉松、轮滑、笼式足球等项目。

2.两圈聚集,重点建设城市商业休闲健身圈和生态休闲健身养生圈。

——城市商业休闲健身圈。以新抚区、望花区、东洲区、顺城区、沈抚新城已形成的健身设施和商业基础为依托,做大做强现有产业。积极引进体育健身服务企业和体育用品销售企业,大力发展体育休闲健身、体育用品销售、体育彩票销售等项目,打造集商业和休闲健身等于一体的商业休闲健身圈。

——生态休闲健身养生圈。以三块石、猴石、和睦、岗山森林公园和红河峡谷、筐子沟、紫花岭、皇顶山、萨尔浒等景区的自然生态资源为依托,大力发展野外生存、山地穿越、田园垂钓、农事体验、休闲养生、森林漫步、商务健身,乡村度假等休闲养生项目,打造集户外运动、休闲健身、生态养生等于一体的生态休闲健身养生圈。

3.七园支撑,大力发展七个产业园区。

——城东三期体育主题公园产业园。引进李宁体育园等产业模式,建设城东三期体育主题公园产业园,并以此为基础,结合城东高新技术信息产业园区建设,拓展服务供给,开展竞技表演、体育旅游、休闲健身、体育培训等项目,打造集竞赛表演、休闲健身和体育培训等于一体的体育产业园。

——南站地区体育用品销售产业园。以南站地区为中心,以大商集团、鹏达运动城等体育用品销售企业为基础,扶持万达广场、天朗国际广场、浙商国际商贸城等城市商业综合体发展,壮大体育用品销售业。积极引进知名体育用品连锁销售机构落户,提高体育用品销售专业化、品牌化、规模化水平,打造体育商业综合区。

——沈抚新城体育旅游产业园。以皇家极地海洋世界、丰远热高乐园、冠翔冰雪大世界、迪卡侬体育用品抚顺分公司等企业为基础,引导和扶持现有企业不断扩大经营规模,做强体育旅游品牌。积极引进知名企业,大力开发自行车、攀爬、滑水、戏雪、攀岩、滑草等体育旅游项目,打造具有地区影响力的体育旅游产业园。

——西部体育用品生产物流园。利用沈抚新城、望花区的区位优势和我市生产特殊钢、碳纤维等原材料优势,引进冰雪用具、自行车配件生产企业,同时建设配套物流服务体系,打造集生产、仓储、配送和运输服务等于一体的体育用品生产物流园。

——东部民族特色体育产业园。以赫图阿拉城、红河谷漂流等景区为基础,将体育项目和传统文化、民俗节庆相结合,大力开发狩猎、珍珠球、秋千、骑马、射箭等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运动项目,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打造集民族特色、体育旅游、竞赛表演等于一体的体育产业园。

——雷锋体育场竞赛表演休闲健身体育产业园。完善雷锋体育场健身设施,开发建设市民户外活动中心,建成足球和水上项目训练基地,开展足球、篮球、网球、水上等项目训练、培训活动。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承办商业性赛事,建设体育商业街,打造集体育训练、竞赛表演、体育展览、体育培训、体育商业购物等于一体的体育产业园。

——榆林体育竞赛健身培训产业园。充分利用我市被列为国家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契机,紧紧抓住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的机遇,以抚矿工学院体育场馆、红树林网球场、健娱乐全民健身中心为基础,建设足球基地、自行车运动廊道等体育设施,开展乒乓球、羽毛球、网球、足球、自行车骑行等群众性体育赛事及培训活动,打造集体育竞赛、休闲健身、体育培训等于一体的体育产业园。

与此同时,紧紧抓住国家出台《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的重大机遇,促进足球振兴,大力发展足球产业。制定抚顺市足球改革发展实施意见和足球场地设施建设规划。积极开展职业足球、校园足球、社会足球等比赛和活动,创新足球运动管理和运营模式,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和运营足球产业,促进足球产业长足发展。

抓住我国承办2020年冬奥会的有利契机,利用我市在冰雪项目上的资源和人才优势,促进冰雪运动相关产业大发展。实施好抚顺市冰雪运动发展规划,在丰远热高滑雪场、冠翔冰雪大世界等项目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冰雪旅游项目。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冰雪运动场地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冰雪运动,促进冰雪运动繁荣发展,并逐步形成新的体育消费热点。

(四)促进融合发展

积极拓展业态。推动体育与养老服务、文化创意、设计服务和教育培训的广泛融合,以体育旅游为重点,促进体育传媒、体育会展、体育广告等新兴业态发展。促进康体结合,推广“运动处方”,发挥体育锻炼在疾病防治以及健康促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通过投入设备补贴、无偿提供技术指导和人员培训等措施,鼓励社会资本开办康体、体质监测和运动康复等机构。

鼓励交互融通。支持金融、地产、建筑、交通、制造、食品药品、信息等企业开发体育领域产品和服务。鼓励有关企业研发先进材料,开展体育装备制造和销售工作。推动“互联网+体育”产业创新发展,积极创建服务行业交流合作平台,促进互联网与体育产业跨界融合。

(五)丰富市场供给

完善体育基础设施。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统筹规划体育设施建设,合理布局,加快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重点加强公园专项体育设施和社区活动场地设施建设,升级改造一批便民利民的中小型体育场馆、公众健身活动中心、户外多功能球场、健身步道等场地设施。通过整合公园、绿地、堤坝、滩地和盘活改造旧厂房、仓库、老旧商业设施等资源用于体育健身设施。鼓励社会力量建设小型化、多样化的活动场馆和健身设施。在城市基本建成15分钟健身圈,城市社区和农村行政村实施体育设施全覆盖。

丰富体育赛事活动。培育体育中介市场,加强体育经纪人队伍建设,鼓励和支持体育社团和其他社会组织举办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积极探索和培育自主品牌的体育赛事。培育和打造1-2个具有国际影响的品牌赛事和3-5项具有地域特色的体育赛事活动,发挥赛事综合拉动效应。

(六)营造健身氛围

落实《全民健身条例》。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学校等单位推行工间、课间健身制度,倡导每天健身1小时。切实保障中小学体育课课时,鼓励实施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计划。完善国民体质监测,不断扩大监测面,努力实现国民体质监测和健身场所的融合与促进。

推动场馆设施开放利用。通过政策引导、补贴和购买等方式积极推动和鼓励各级各类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加快推进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提高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设施使用率。

加强体育文化宣传。通过各种媒体大力宣传普及健身知识,引导市民培育体育消费观念、养成体育消费习惯。推广体育文化,开放体育信息资源,提升体育文化传播效果。

三、政策措施

(一)大力吸引社会投资

鼓励社会资本投资体育产业领域,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多种模式,支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体育产业领域,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产品和服务供给、场馆设施建设运营、体育赛事活动举办和职业体育发展。将中小型健身休闲、体育培训企业纳入中小企业发展扶持政策范围,将体育用品企业、体育新媒体企业纳入科技企业扶持政策范围,将体育中介、体育场馆运营、体育旅游、体育保健康复企业纳入支持服务业发展政策范围。

(二)鼓励健身消费

各级政府要将全民健身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保持与国民经济增长相适应。安排一定比例的财政资金,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发放体育消费券等多种方式,支持群众健身消费。

(三)完善税费价格政策

符合条件的体育类非营利组织的收入,可按税法有关规定,享受企业所得税相关优惠政策。体育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支出,符合税法规定的可在税前扣除。企业从事文化体育业按3%的税率计征营业税。对财政部门拨付事业经费的体育场馆、体育学校自用的房产和土地免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体育企业缴纳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确有困难的,可按照国家有关税收政策及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定期给予减免。经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体育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鼓励企业、个人和其他社会力量捐赠体育服装、器材装备,对符合税收法律法规规定条件向体育事业的捐赠,按照相关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体育场馆等健身场所水、电、气、热价格按不高于一般工业价格标准执行。位于居民区内的非经营性体育场所水、电、气、热价格按居民价格执行。

(四)完善规划布局与土地政策

将公共体育设施和体育产业发展用地纳入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对重点体育产业项目建设用地给予优先支持。新建居住区和社区要按相关标准和规范配套建设群众健身设施,按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执行,并与住宅区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投入使用。通过多种方式改造和完善已建成居住小区的健身设施。规划部门出具调整规划的意见后,可采取协议出让方式办理用地手续。支持企业、单位利用原划拨方式取得的存量房产、旧厂房改造转型为体育设施。对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非营利性体育设施项目可继续以划拨方式使用土地;不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经营性体育设施项目,连续经营一年以上的可采取协议出让方式办理用地手续。

(五)完善人才培养和就业政策

鼓励有条件的高职、中职院校培养各类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开展各类体育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加强校企合作,多渠道培养复合型体育人才。支持退役运动员接受再就业培训,鼓励街道、社区聘用体育专业人才从事群众健身指导工作。

(六)完善无形资产开发保护和创新驱动政策

加强对体育组织、体育场馆、体育赛事和活动名称、标志等无形资产的开发和利用,建立体育资源交易平台。推进赛事举办权、赛事转播权、运动员转会权、无形资产开发等具备交易条件的资源公平、公正、公开流转。提升体育无形资产价值,支持体育企业联合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符合条件的中小型体育科技企业享受优惠扶持政策。

四、组织实施

(一)健全工作机制

将发展体育产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金融、发展改革、工信、教育、科技、财政、人社、规划、国土、住建、地税、城管、卫计、体育、统计、旅游、国资等多部门合作的体育产业发展工作协调机制,负责统筹实施体育产业发展,研究推进重大事项,推动重点任务落实。加强对发展体育产业工作的考核和评价,强化考核评价结果的运用。

(二)加强行业管理

建立健全行政监管、社会监督与服务认证相结合的体育市场监管体系。建立多部门联动的综合执法机制。完善体育安全服务规范,加强风险提示,健全应急管理体系,组织安全培训和演练。建立和完善抚顺市体育产业发展统计监测体系,并定期公布。

(三)加强监督落实

各县区、市直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情况,抓紧制定具体措施和配套文件。市体育局、市发改委要会同有关部门,对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推荐访问:抚顺市 体育 实施意见 【体育意见】抚顺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实施意见

本文来源:https://www.cygypipe.com/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18554.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