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墨客文档网!

【商务意见】淮南市关于贯彻落实安徽省“十三五”物流业发展规划实施意见(仅供参考)

文章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06-04 20:54:02

淮南市关于贯彻落实安徽省“十三五”物流业发展规划的实施意见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贯彻落实《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十三五”物流业发展规划的通知》(皖政办〔2016〕1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商务意见】淮南市关于贯彻落实安徽省“十三五”物流业发展规划实施意见(仅供参考),供大家参考。

【商务意见】淮南市关于贯彻落实安徽省“十三五”物流业发展规划实施意见(仅供参考)



淮南市关于贯彻落实安徽省“十三五”

物流业发展规划的实施意见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贯彻落实《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十三五”物流业发展规划的通知》(皖政办〔201618号)精神,加快发展物流业,补齐短板,降低成本,结合《淮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淮南市“调转促”行动计划《服务业加快发展工程实施方案》,经市政府第100次常务会议研究,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发展目标

2020年,力争全市物流业年营业收入达100亿元,年均增长15%,重点培育10家龙头企业,建成3家大型综合物流园区。基本建成布局合理、技术先进、绿色环保、安全有序的现代物流产业体系,将我市打造成皖北地区的区域性物流中心和辐射合肥都市圈、长三角区域的能源物流中心城市,成为黄淮海沿淮物流产业带及皖豫鲁苏地区重要的物流节点。

——质量效率显著提高。物流社会化、专业化程度进一步提升,第三方物流比重明显提高。物流成本显著下降,到2020年,力争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生产总值比重比2015年下降2个百分点左右。

——产业体系基本健全。形成以制造业物流、农产品物流、商贸物流、电商物流、国际物流为重点,其他专业物流协同发展的现代物流产业体系。

——企业竞争力显著增强。一体化运作、网络化经营能力进一步提高,信息化和供应链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综合物流企业集团和服务品牌。

——基础设施及运转方式衔接逐步顺畅。便捷高效的基础设施网络基本形成,多式联运、甩挂运输、共同配送等现代物流运转方式保持较快发展。园区布局更加合理,服务能力、管理水平和集聚效应明显提升,推进物流示范园区建设。

——技术应用水平明显提升。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功能更加完善,物联网、大数据、射频识别等信息技术推广运用,分拣、装卸的自动化普及率进一步提高。

二、空间布局

依托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和合肥物流圈重要物流节点城市区域定位,以主城区为中心构建合淮物流通道、淮蚌物流通道、淮阜物流通道、淮亳物流通道四条主要的物流通道,加强与沿淮、沿江、沿海地区合作,加快陆港、航空口岸建设,推动形成层级清晰、功能完整、互联互通的立体化物流体系,全面融入全国物流大循环。

选择具有区位优势的物流节点,积极培育物流市场,建设物流基地、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多层次协调发展的物流发展格局。重点打造开发区(园区)物流园区、新加坡新桥国际物流产业园区、淮矿物流园区等大型物流基地及山南新区物流中心、煤化工物流中心、凤台物流中心、毛集物流中心、潘集物流中心、寿县物流中心等多个物流中心项目。

依托重点产业园区,建设煤化工产业物流园、医药产业物流园、电商快递物流园等一批专业现代物流园。依托引江济淮工程,加快淮南港建设改造,建设沿淮物流园,加速融入长江经济带。依托新桥国际机场,把航空物流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建设

着力改善交通基础设施薄弱环节,推动形成市内外相互衔接、互联互通的快速物流通道。优化各种运输方式在线路、节点上的匹配和衔接,促进顺畅衔接和高效中转,提升物流体系综合能力。加强仓库、堆场、接驳、停车场等转运设施建设,改善物流装卸、搬运、分拣设备,提高货物换装的便捷性和兼容性。高标准规划建设物流园区,促进物流资源和物流要素整合集聚,增强物流园区辐射带动能力。加强城市配送中心规划,在城市社区和村镇布局建设共同配送末端网点,优化城市商业区和社区物流基础设施布局,形成层级合理、规模适当、需求匹配的物流仓储配送网络。推进快件分拨(转运)中心等骨干快递设施建设。(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市邮政管理局等)

(二)推动物流企业做大做强

鼓励物流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重组、协作联盟等方式做大做强,培育技术水平先进、主营业务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现代物流企业集团。鼓励运输、仓储等传统物流企业向上下游延伸服务,推进物流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和支持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进一步加快制造企业、商贸企业分离外包物流业务,促进企业内部物流需求社会化。着力引进世界知名和国内龙头物流企业进驻淮南,支持设立区域物流总部、运营中心、分拨中心和转运中心。认真落实物流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物流企业诚信监督制度,引导我市物流企业健康发展。加快培育5A4A级以上的物流企业。(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邮政管理局、市商务局等)

(三)加快物流现代化标准化建设

加强物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加快企业物流信息系统建设,推进各类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整合发展和信息共享,推动全社会物流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鼓励物流企业采用新技术和新装备,加快对现有仓储、转运设施、运输工具、停靠和卸货站点的现代化建设和改造,推进港口、码头、货场、物流园区设施现代化。推进物流科技研发基地建设,加快运输、仓储、配送、装卸、冷链等专业物流设施设备的研发应用。加大国家和行业物流标准实施力度,积极对接国际先进标准,推进重点物流企业参与专业领域物流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制定工作,加强重要物流标准宣传培训和推广应用。积极开展物流服务标准化试点示范工作。(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质监局、市邮政管理局等)

(四)大力发展绿色物流

大力推行绿色运输、绿色仓储、绿色配送,实现物流绿色低碳发展和节能减排。优化运输结构,合理配置各类运输方式,提高铁路和水路运输比重,大力发展甩挂运输、多式联运、共同配送等先进物流组织模式,着力提高车货匹配,减少返空、迂回运输。鼓励和引导物流企业选用节能环保车辆、新能源汽车等节能环保物流设施设备。引导企业建立逆向物流体系,促进资源循环利用。鼓励包装重复使用和回收再利用,支持开展托盘租赁回收业务。加强危险品运输和仓储管理,强化物流过程的环境风险防范与控制,最大限度减少环境事故。(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市发改委等)

(五)推动国际物流发展

依托新加坡新桥国际物流产业园和市经开区公用型保税仓库,大力发展保税物流,加强商务、海关、检验检疫、海事、国税等部门联动,实现保税物流园区仓储运输、信息服务、海关监管、报关退税等一条龙服务。加快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建立口岸物流联建联动机制,进一步提高通关效率。(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合肥海关驻淮南办事处、安徽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淮南办事处(筹)、市交通运输局、市国税局等)

(六)推进物流重大项目实施

围绕物流业薄弱环节和产业发展需求,重点在制造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等十大工程领域,谋划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建立健全全市物流重点项目库,分类管理、滚动实施。进一步健全项目推进机制,实行项目建设属地负责制,强化部门帮扶企业联系协调机制。进一步加强物流项目推介和招商引资,积极承接现代物流业转移。(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邮政管理局、市招商局等)

四、重点工程

(一)制造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工程

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围绕我市新型煤化工、现代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医药等重点产业基地,大力发展煤化工产业物流园、医药产业物流园等产业配套物流,推动装备制造物流、煤炭物流、化工物流、冷链物流等专业化物流业态发展。支持建设与制造业企业紧密配套、有效衔接的仓储设施和物流信息平台,组织实施一批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示范工程和重点项目,促进现代制造业与物流业有机融合。大力发展供应链物流,主动对接制造业物流全过程,积极介入采购物流、厂内物流、配送物流、逆向物流等全供应链环节,为制造企业提供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销售的完整供应链服务。(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商务局等)

(二)农产品和冷链物流工程

围绕我市具有比较优势的优质粮、豆制品、畜禽、水产品和果蔬等农产品资源,依托淮南谢家集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等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产地集配中心,建设一批规模较大、带动较强、技术水平较高的农产品物流基地。支持农产品生产基地改造提升物流设备设施,推广机械装卸、自动化拣选、电子交易、智能仓储等设备技术应用,开展集散配送业务。推进产地预冷、初加工、冷藏保鲜、冷链运输等设施建设,形成专业化农产品冷链物流基地。加强冷链物流设施设备信息化改造,构建全流程质量监控和追溯系统。鼓励建设节能型冷库。推进面向合肥都市圈、长三角市场的生鲜农副产品直供基地建设,整合低温屠宰、低温冷冻、冷链运输、检验检疫、包装加工等设施资源,完善冷链物流网络体系。(责任单位:市农委、市商务局等)

(三)电子商务物流工程

促进电子商务与物流快递协同发展。加强专业化物流园区和功能区建设,优化物流节点设置,形成“分拨中心、配送中心、配送队伍和客户”四级网络节点布局。加快推进市、县、乡物流节点建设步伐,与电商产业布局和发展趋势相匹配。鼓励“第三方智慧仓储、第四方智慧物流”等模式创新,大力发展淮南市快递物流产业园和市邮政分拨中心等第三方电商物流和仓储配送中心。依托电子商务园区,构建电子商务公共信息服务、网络交易保障服务等基础性应用平台。实现数据交换与共享,提升电子商务物流的服务标准化、流程可视化、送达准点化,提高物流和库存周转率。支持社区、机关、高校、商务区建设末端配送站点,纳入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规划,发展智能快件箱。提高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效率和专业化服务水平。发挥我市特色产品优势,大力发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跨境电子商务物流。(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邮政管理局等)

(四)城乡物流配送工程

加快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程、“快递向下”服务拓展工程、“新网工程”,加强农产品骨干网络建设,进一步完善城乡配送网络体系,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物流配送节点,搭建城乡配送公共服务平台,积极推进城乡消费品和物资配送网络体系建设。大力发展面向流通企业和消费者的社会化共同配送,鼓励交通、邮政、商贸、供销、出版物销售等开展联盟合作,整合利用现有物流资源,进一步完善存储、转运、停靠、卸货等基础设施,提高共同配送能力。加快推进电子商务与物流快递协同发展,支持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化流通方式向农村延伸,加强农村网店建设,进一步发挥农资连锁企业、邮政及供销合作社的网络和服务优势,提升物流服务能力。(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供销社、市邮政管理局等)

(五)物流园区工程

认真落实全省物流园区建设发展实施方案,结合产业需求和区位特点,依托交通枢纽、口岸、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一批货运枢纽型、商贸服务型、生产服务型、口岸服务型、综合服务型等物流园区。推进物流园区水、电、路、通讯设施和多式联运设施建设,加快现代化立体仓库和信息平台建设,完善周边公路、铁路配套,推广使用甩挂运输等先进运输方式和智能化管理技术。完善物流园区管理体制,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形成以大型综合物流园区为核心,若干专业物流园区为辅助的园区布局。加强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等全国性物流行业协会的沟通联系,积极申建国家级、省级物流示范园区,加快园区发展,增强园区集聚效应和辐射带动能力。(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邮政管理局、市交通运输局等)

(六)多式联运工程

加快淮南市铁公水空联运现代综合物流基地建设,构建能力匹配的集疏运通道,配备现代化中转设施,积极对接全省统一的多式联运信息平台,实现货运换装无缝衔接。加强淮南港口建设,提升水道通航能力,完善水陆集疏运系统,推进大宗散货水铁联运、集装箱多式联运,积极发展干支直达和江海直达等船舶运输组织方式。推进铁路专用线建设,发挥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作用,构建与铁路货运站能力匹配的公铁联运网络系统。大力发展公路甩挂运输物流方式,积极申建甩挂运输示范工程,提高综合运输水平。重点推进皖江物流淮南港综合码头工程、上海铁路局淮南铁路物流基地、淮南港大通洛河作业区港口物流园等项目。(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市发改委等)

(七)物流信息平台工程

建立完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整合商务、交通、邮政、工商、税务、海关、检验检疫、银行、保险等部门的信息资源,构建形成物流公共管理信息、物流业务信息交换和物流企业信息处理三级架构的覆盖全市联通内外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推进北斗导航、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智能交通、自动识别等先进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积极构建通联各地、线上线下一体的物流云平台。鼓励物流园区和物流龙头企业搭建面向中小物流企业的信息服务平台,推动实现多种运输方式间信息互联与共享,促进货源、车源和物流服务等信息的高效匹配,有效降低货车空驶率。支持物流企业开发应用内部信息管理系统,形成集物流信息发布、在线交易、数据交换、跟踪追溯、智能分析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物流信息平台,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政府信息办、市商务局、市交通运输局等)

(八)物流标准化工程

落实安徽省物流业标准化发展规划。支持仓储和转运设施、运输工具、停靠和卸货站点的标准化建设和改造,积极发展标准化、厢式化、专业化的公路货运车辆,逐步淘汰栏板式货车,推广托盘、集装箱、集装袋等标准化设施设备,推进管理软件接口标准化,全面推广甩挂运输试点经验。针对危险货物仓储运输、物流装备安全要求等强制性标准,推进物流设备和服务认证,推动行业协会、媒体和社会公众共同监督物流标准实施,加大政府监管力度。推进物流领域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支持物流企业开展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质监局、市邮政管理局等)

(九)大宗商品和再生物资物流工程

围绕煤炭、煤化工、建材、水泥、粮食等大宗商品,推进建设区域物流分拨中心,提升大宗商品转运能力,大力发展现货交易,引导发展期货交易。支持大宗商品生产企业剥离物流业务和资产,组建独立运作、独立核算的第三方物流企业。鼓励大宗商品物流企业开展物流质押金融、物流保险等增值服务。加快建设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重点推进包装物、废旧金属、废旧电器、报废汽车、农作物秸秆、建筑垃圾等回收物流发展。积极拓展回收加工、信息服务、价格评估等业务,推进建设旧货物流分拣加工基地。完善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发挥再生资源加工企业带动作用,推进淮南市再生资源产业园区等再生资源物流园建设。(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供销社等)

(十)应急物流工程

完善应急物流设施规划布局,加大应急物流基础设施投入,提升设施设备现代化水平。推进应急物流信息系统建设,整合利用各部门应急物流数据资源,强化应急物流数据保障能力。支持县区政府建立多部门协同的应急物流统筹协调机制,重点建立健全应急物流调度运用机制、储备机制和激励补偿机制,充分调动社会物流资源。加强应急物流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加强资源统筹、人才培训、理论研究等应急物流基础工作。(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商务局等)

五、保障措施

(一)深化改革开放

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物流业降本增效专项行动方案(20162018年)》和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物流业“降本增效”的若干意见》,以行政审批、工商登记、财税、道路运输等领域为重点,以促进物流业降本增效为导向,加快推进物流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各层级的物流政策综合协调机制。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落实放宽物流企业行政许可相关政策。继续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全面实施“多证合一、一照一码”,减少前置性审批,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引导企业改革“大而全”“小而全”的物流运作模式,制定支持企业分离外包物流业务和加快发展第三方物流的措施。规范道路运输物流车辆技术审验制度,简化年审手续,优化审验程序。扩大物流业对外开放,搭建国际物流合作平台,推动市内物流企业与市外先进物流企业合作交流。主动参与“一带一路”及长江经济带建设,积极参与长三角物流合作机制构建。(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交通运输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商务局等)

(二)规范市场秩序

推动建设物流业发展营商环境法治化,加快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物流市场。加强对物流市场的监督管理,规范物流企业市场行为,依法查处不正当竞争和垄断行为,促进物流行业规范自律。加强物流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物流企业和从业人员信用记录,纳入省市统一信用信息平台,定期披露企业的基本情况和不良行为。增强企业诚信意识,建立跨行业的联合惩戒机制,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切实加强安全监管,进一步强化对物流企业的安全管理,督促物流企业切实履行安全主体责任。严格执行国家强制标准,加强物流车辆和设施设备的检验检测。禁止超载运输和违规超限运输。(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公安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等)

(三)加大政策扶持

加快完善投资、财税、用地、价格等政策体系,着力降低物流成本,推动物流业加快发展。支持物流业重点项目申报中央预算内投资和现代物流专项建设基金,争取省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给予倾斜。整合利用各级各类财政资金,积极创新投资方式,大力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围绕物流业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实施一批重大项目。严格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政策,切实减轻物流企业负担。加大对物流业的用地政策支持力度,适当增加物流业发展用地。积极支持利用工业企业旧厂房、仓库和存量土地资源建设物流设施或者提供物流服务,涉及原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或租赁的,应按规定办理土地有偿使用手续。对分离后新设立的物流企业,在不改变土地用途、不重新开发建设的情况下,使用的原划拨土地可按有关规定暂不办理土地变更登记。物流企业按有关规定在用电价格上按照一般工商业价格执行,在用水、用气等价格上执行工商业同价。促进物流车辆便利通行,优化城市物流配送车辆交通管理,对进入市区的物流配送车辆优先发放货车通行证,为配送车辆在市区通行和停车提供便利。进一步放宽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落实鼓励新能源汽车推广运用的相关政策。(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市邮政管理局、市物价局等)

(四)拓宽融资渠道

支持物流企业申报市级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发挥政策性融资担保资金撬动效应。加大金融机构信贷支持力度,鼓励银行创新适合物流业特点的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探索开展股权、特许经营权、信用保险保单、仓单、应收账单、动产抵(质)押贷款和保理等多种形式金融服务。积极引进外资、社会资本投资物流产业。鼓励物流企业通过上市挂牌、发行债券、增资扩股、融资租赁、保险资金等途径筹集资金,利用资本市场做大做强。支持物流企业引入私募基金、资产证券化、股权众筹等多种新型融资工具开展直接融资。(责任单位:市政府金融办、市财政局、人民银行淮南市中心支行、市产业发展集团等)

(五)强化人才支撑

按照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要求,以提高实践能力为重点,鼓励物流行业企业与高校深度合作。积极探索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与有关部门、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和企业联合培养物流人才的新模式。鼓励高等院校、职业学校开设物流相关专业,培养现代物流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开展物流从业人员的岗前培训、在职培训,提高职业技能和业务水平。实施人才激励政策,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物流人才尤其是熟悉国际物流业务运作的高端人才。(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人社局等)

六、组织实施

各县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促进物流业发展的重大意义,完善落实配套政策,加强指导和监督,确保实现发展目标;要按照实施意见确定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结合实际抓紧制订具体工作方案,落实部门职责和重点举措,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报送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和市交通运输局等相关职能部门。市发改委要加强统筹协调,做好政策跟踪落实,确保取得实效。

20161111日  

推荐访问:淮南市 安徽省 贯彻落实 【商务意见】淮南市关于贯彻落实安徽省“十三五”物流业发展规划实施意见

本文来源:https://www.cygypipe.com/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18817.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