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墨客文档网!

什么是农村产业融合发展(8篇)

文章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07-09 20:09:01

篇一:什么是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农业产业融合的概念

  近年来,随着国家在农业产业化上投入的越来越多的资源,农业的发展逐渐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发挥农业的作用,改善农业发展状况,国家开始采取政策措施,引导和促进农业产业融合。农业产业融合是指农业和工业的深度融合,从而发挥农业更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农业产业融合可以分为经济融合和技术融合两类。经济融合是指在企业经营范围内,实现资源共享和规模效应,实现运营经济的更大发展。技术融合是指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范围内,融合农业和工业技术,实现技术创新,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农业产业融合促进了农业发展,带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它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了农民的收入;通过实现资源共享和规模效应,使企业的运营效率更高,生产效率更高,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由于技术融合,农产品质量更优,农业结构得到改善,提高了农业的竞争力。

  农业产业融合的实施之后,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由于地域分布、资金等原因,农民就业机会有限;随着技术创新,农业科技人才短缺;由于市场不完善,农产品销售现象严重。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有关部门应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农业产业融合提供合法依据,保障农业发展的合法性;二是加强资金投入,提供资金支持,为农民增加收入和就业做出贡献;三是加强对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提供技术指导和技术支持;四是完

  -1-

  善市场体系,创造良好的销售环境,促进农产品的销售。

  以上就是关于农业产业融合的概念,我们可以看到,农业产业融合的实施有利于农业的发展,而且政府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相关问题,使农业产业融合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增强农业市场竞争力,推动农业经济发展。

  -2-

篇二:什么是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农业产业融合是指农业与其他产业相结合,在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方面开展联动合作的一种发展模式。农业产业融合的主要内容包括:

  1.

  农业生产融合:指农业与其他产业在生产方面进行联动合作,如农业生产与先进技术、农药、化肥等产业相结合,使农业生产更加科学、高效。

  2.

  农业加工融合:指农业与加工产业相结合,将农产品加工成更加高值化的产品。

  3.

  农业科技融合:指农业与科技产业相结合,使用先进的技术来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4.

  农业旅游融合:指农业与旅游产业相结合,将农业的资源和优势转化为旅游资源,吸引游客来农村旅游。

  农业产业融合具有很多优势,如可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为农民创造就业机会,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等。同时,农业产业融合还有一些挑战,如需要克服农业产业融合的资本、技术、管理等方面的障碍,需要加强政策支持和保障。总的来说,农业产业融合是一种有效的促进农业发展的方式,应当加强推广和实施。

篇三:什么是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农村??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到底说的是什么?乡村振兴必须让经济发展起来,实现产业兴旺。突破“乡村的产业就是农业”,以及“农业的功能就是提?农产品”的传统思维模式,最重要的举措是促进农村??三产业融合发展。近年来农村??三产业融合发展政策农村??三产业融合,是以农业为基本依托,通过产业链条延伸、产业融合、技术渗透、体制创新等?式,将资本、技术以及资源要素进?跨界集约化配置,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式,达到?产、?产和三产的全?融合发展。1.发展?标到2020年,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总体?平明显提升,产业链条完整、功能多样、业态丰富、利益联结紧密、产城融合更加协调的新格局基本形成,农业竞争?明显提?,农民收?持续增加,农村活?显著增强。

  2.功能多样实现农村?态化、绿?化、特?化,提升农业的功能外延。产业链条完整将农业?产、农产品加?、销售连接,组建完整的产业发展平台。3.业态丰富发展特?旅游村镇,开展现代化产购销活动,形成丰富的产业业态。4.利益联结紧密专业?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及?商资本间形成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5.产城融合更加协调实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效运营,促进城乡?体化。农村??三产业融合发展?标1.严守耕地保护红线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重点保护耕地数量、质量和?态等要素,提?农业综合?产能?,确保国家粮?安全。2.坚持因地制宜处理好?态和保护?态的关系,推进?态社会?明建设,分类指导,探索不同地区、不同产业融合模式。3.保障农民利益坚持尊重农民意愿,强化利益联结,保障农民获得合理的产业链增值收益。4.坚持市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更好发挥政府作?,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加快培育市场主体。5.坚持改?创新坚持改?创新,打破要素瓶颈制约和体制机制障碍,激发融合发展活?。6.坚持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相衔接

  坚持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相衔接,与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引导农村产业集聚发展。农村产业融合的七个基本要素1.特?农产品依托农产品的多种原料?产?式及特?,包括原产地、品种、?态环境和特种品种等,是产业融合的重要基础。2.精深加?以多元化的加?技艺为核?,包括特殊加??艺、加?材质、?化传承、?匠精神等,形成?物质?化遗产、特?技术、特?加?等有?化内涵及?艺在内的加?产品。3.技术能?导?新的科学技术,促进精神加?的能?提?,提升农产品的加??平,提?加?品的附加价值。4.?化创意?式结合时尚、?化、消费产品的创造?式,提?产品的?化属性,从产品的包装、效果、体验和艺术价值等??,塑造产品?化品牌。5.品牌营销通过企业、电商、品牌营销和?络营销的?式,推?产品品质和体验,实现品牌化营销,塑造其品牌影响?。6.推?销售?式利?多种推?和销售?段,实现规模化销售、合作社销售、?型企业带动以及企业加盟的销售?式,促进品牌化营销。7.体验化消费?式通过旅游引导,使游客实现多种?式的体验化,包括?活、参与?产、创造和产品消费的体验化,实现体验化的销售和消费。农村产业融合的“三?向六类型”模式探究1.以?产为主导的?、三产融合发展模式以“原产地特?+原材料加?”的消费驱动模式,推进??三产业融合发展,主要由?产带动?产和三产发展,实现特?农产品→加?→服务体验(旅游观光、休闲及度假、互联?应?、物流仓储、销售等)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产为主导,?三产融合发展模式2.以?产加?为主导的?、三产融合发展模式(?三?模式)以加?产业“加?产品+?化服务”为引领,推进??三产业融合发展,主要由?产带动?产和三产发展,实现农产品加?

  以加?产业“加?产品+?化服务”为引领,推进??三产业融合发展,主要由?产带动?产和三产发展,实现农产品加?→特???艺品→?化传承(?艺及?匠等)的发展模式,促进加?产业在农产品转型升级中的积极推动作?。?产为主导,?三产融合发展模式3.以三产为主导的融合发展模式(三??模式)利?旅游聚集??的优势,打造景观吸引核,促进?流带来消费,形成购买?和服务?撑。实现由三产(旅游业)带动?产和?产联合发展的带动模式。旅游引导的消费聚集模式依托科技的先进?产?,开发科技应?和科技服务等功能,实现农业的附加价值提升,构建三产(科技业)带动?产和?产融合发展模式。以科技?段带动的新产品开发模式

  以?化创意为核?,通过?创农产品的?产、以及?创功能模式的引?,构建三产(?化产业)带动?产和?产融合发展模式。以?化创意为核?的消费、?才聚集模式主要以物流配送为核?,形成规模化?产、销售、服务?络体系,构建完善的产业链体系,构建三产(服务业)带动?产和?产融合发展模式。以电商物流为引领的服务带动模式产业融合的六?路径1.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有机结合推动农村产业融合与新型城镇化联动发展。引导农村?三产业向县城、重点乡镇及产业园区集中。发挥对??集聚和城乡建设的带动作?,培育农产品加?、商贸物流等专业特??镇。2.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以农牧结合、农林结合、循环发展为导向,调整优化农业种植养殖结构,发展?效、绿?农业,以?效益、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为主要内容的“??三新”农业蓬勃发展,?些传统资源、农业废弃物被综合利?,激发农业潜?。主要为农业提升,调整农业发展结构。

  3.延伸农业产业链通过农产品精深加?、冷链物流体系建设、优势产区批发市场建设等?式,实现农副产业与市场流通、存储的有机衔接,构建??产与三产业间的联系纽带,促进“农业+加?业”、“农业+服务业”融合,实现??产、?三产、??三产融合的?标。4.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推动农业与旅游、教育、?化等产业的深?融合,实现农业从?产向?态、?活功能拓展,??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创意农业、农耕体验以及乡村??艺等,使之成为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兴?柱产业。5.??发展农业新型业态发展农村新型创意业态,包括休闲观光、体验农业、养?养?、创意农业等旅游业态、优质林果、设施蔬菜、草?畜牧、中药材种植等特?业态、农村电商、农产品定制等“互联?+”等新业态,促进“加?业+服务业”、“农业+加?业+服务业”融合,实现??三产融合发展。6.引导产业集聚发展依托??三产在空间上的叠合发展,从建设种植基地→农产品加?制作→仓储智能管理→市场营销体系,构建“全产业链”发展模式,通过在农产品?产优势区域发展加?和流通园区,配套相应的科研、培训、信息等平台,形成?产、加?、流通?体化的融合形式,实现??三产融合发展。农村产业融合下“9+12+N+N”的产品体系1.产业融合九?建设?程引导农村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为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就业增收、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繁荣稳定提供有??撑,产业融合需布局九?建设?程。产业融合重点建设?程2.农旅融合的??类产品农旅融合产品可分为??类,包括?园综合体、农业主题公园、休闲农业、?化创意农园、?园?镇、农业研学基地、休闲乡村旅游、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康养基地、乡村民宿、主题牧场和?科技农业?范园。3.培育多种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多种农业经营主体,包括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业协会、龙头企业、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及?商企业等多种主体,引导各类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实现适合企业化经营、规模化发展的现代农业。

  农业经营主体4.构建利益联结机制创新发展订单农业,?励发展股份合作。强化?商企业社会责任,健全风险防范机制。利益联结机制农村??三产业融合的服务?撑体系1.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构建农村综合信息化服务平台,提供电?商务、乡村旅游、农业物联?、价格信息、公共营销等服务;?创建农村创业孵化平台,提供在线技术?持、定制化解决?案、创业服务;?打造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由科研机构、?业协会、龙头企业等提供社会化公共服务;?加强消防、特种?业经营等领域便利市场准?,加强监管机制。2.创新农业?融服务推?普惠?融和产业链?融模式,对粮??产经营主体营销实施贷款试点、融资租赁,形成多种?式融资、农信贷与保险合作的农业多元化?融服务机制。3.强化?才和科技?撑加强农民职业教育培训,引导多种主体在农村创业,促进科研?员到农村兼职,推动企业、科研机构科技创新。

  加强农民职业教育培训,引导多种主体在农村创业,促进科研?员到农村兼职,推动企业、科研机构科技创新。4.改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加强农村?地整治,促进???利设施、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突出农村环境整治和?态保护,构建三级物流?络体系,完善各项配套设施,促进农村宜居环境建设。5.?持贫困地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励经济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开展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作。

篇四:什么是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什么是农村??三产融合发展?融合现状及如何发展?导语当今世界,产业融合已经成为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它通过产业渗透、产业交叉和产业重组等,激发产业链、价值链的分解、重构和功能升级,引发产业功能、形态、组织?式和商业模式的重?变化。?、什么是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农村??三产业融合发展以农村??三产业之间的融合渗透和交叉重组为路径,以产业链延伸、产业范围拓展和产业功能转型为表征,以产业发展和发展?式转变为结果,通过形成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带动资源、要素、技术、市场需求在农村的整合集成和优化重组,甚?农村产业空间布局的调整。农村??三产业融合发展,可以采取以农业为基础,向农产品加?业、农村服务业顺向融合的?式,如兴办产地加?业、建?农产品直销店、发展农业旅游;也可以采取依托农村服务业或农产品加?业向农业逆向融合的?式,如依托?型超市,建?农产品加?或原料基地等。?论采取哪种?式,都必须通过第?、第?、第三产业在农村的融合发展,形成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第?、第?、第三产业在农村的共存分?,或外部的、表层的联系,只要没有形成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就不能称之为农村??三产业融合发展。如?个有农业的村庄,同时有个砖??和??品?商店,谈不上农村??三产业融合发展。?、我国农村??三产业融合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是农业与?三产业融合程度低、层次浅,主要是农业与?三产业融合程度不紧密,链条短,附加值不?。?是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发育迟缓,对产业融合的带动能?不强,有带动能?的新型经营主体太少,?些新型经营主体有名?实,还有?些新型主体成长慢、创新能?较差,不具备开发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和新产业的能?。三是利益联结机制松散,合作?式简单。?前农村地区产业融合多采取订单式农业、流转承包农业,真正采取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将农民利益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利益紧密连接在?起的,所占?例并不?。四是先进技术要素扩散渗透?不强,由于农业存在着?然和市场双重风险,加之盈利低下,许多社会资本和先进成熟的技术?产要素向农业农村扩散渗透进程缓慢,同时还由于农民的技能素质低下,农村产业融合型?才缺乏,也抑制了先进技术要素的融合渗透。五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涉农公共服务供给不?。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需要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和?效的公共服务。?前,我国许多农村地区供?、供电、供?条件差,道路、?络通讯、仓储物流设施落后,导致农村内部以及农村与城镇间互联互通?平低下,这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三、怎样实现??三产融合发展呢??是着?推进新型城镇化。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有机结合,引导农村?三产业向县城、重点乡镇及产业园区等集中。加强规划引导和市场开发,培育农产品加?、商贸物流等专业特??城镇。强化产业?撑,实施差别化落户政策,努?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

  ??全覆盖,稳定吸纳农业转移??。?是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以农牧结合、农林结合、循环发展为导向,调整优化农业种植养殖结构,加快发展绿?农业。建设现代饲草料产业体系,推?优质饲草料种植,促进粮?、经济作物、饲草料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发展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合理布局规模化养殖场。加强海洋牧场建设。积极发展林下经济,推进农林复合经营。推?适合精深加?、休闲采摘的作物新品种。加强农业标准体系建设,严格?产全过程管理。三是延伸农业产业链。发展农业?产性服务业,?励开展代耕代种代收、??托管、统防统治、烘?储藏等市场化和专业化服务。完善农产品产地初加?补助政策,扩?实施区域和品种范围,初加??电享受农?电政策。加强政策引导,?持农产品深加?发展,促进其向优势产区和关键物流节点集中,加快消化粮棉油库存。?持农村特?加?业发展。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持优势产区产地批发市场建设,推进市场流通体系与储运加?布局有机衔接。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农产品加?、仓储物流、产地批发市场等辅助设施建设。健全农产品产地营销体系,推?农超、农企等形式的产销对接,?励在城市社区设?鲜活农产品直销?点。四是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加强统筹规划,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化、健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农家乐,提升管理?平和服务质量。建设?批具有历史、地域、民族特点的特?旅游村镇和乡村旅游?范村,有序发展新型乡村旅游休闲产品。?励有条件的地区发展智慧乡村游,提?在线营销能?。加强农村传统?化保护,合理开发农业?化遗产,??推进农耕?化教育进校园,统筹利?现有资源建设农业教育和社会实践基地,引导公众特别是中?学?参与农业科普和农事体验。五是??发展农业新型业态。实施“互联?+现代农业”?动,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应?于农业?产、经营、管理和服务,?励对??种植、畜禽养殖、渔业?产等进?物联?改造。采??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改进监测统计、分析预警、信息发布等?段,健全农业信息监测预警体系。??发展农产品电?商务,完善配送及综合服务?络。推动科技、??等元素融?农业,发展农?艺术景观、阳台农艺等创意农业。?励在?城市郊区发展??化、?体化等?科技农业,提?本地鲜活农产品供应保障能?。?励发展农业?产租赁业务,积极探索农产品个性化定制服务、会展农业、农业众筹等新型业态。六是引导产业集聚发展。加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城乡规划、?地利?总体规划有效衔接,完善县域产业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通过农村闲置宅基地整理、?地整治等新增的耕地和建设?地,优先?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创建农业产业化?范基地和现代农业?范区,完善配套服务体系,形成农产品集散中?、物流配送中?和展销中?。扶持发展?乡(县)?业、?村?品,加快培育乡村??艺品和农村?特产品品牌,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依托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农业科研院校和“星创天地”,培育农业科技创新应?企业集群。我们给你帮助转发是最好的?持

篇五:什么是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内涵、做法及启示

  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必然要求。2016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93号),提出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以制度、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为动力,以新型城镇化为依托,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之后发布的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指出,要大力推进农民奔小康,必须充分发挥农村的独特优势,深度挖掘农业的多种功能,培育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撑。应该说,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并不是一个新提法,对此学界已开展相关的理论研究,国际上有着许多成功的经验,北京市自身也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实践探索。本文就围绕上述内容做一定的归纳梳理,以期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一、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内涵与形态

  产业融合并非新生事物,可以说在产业演进和产业发展史中,产业融合现象随处可见。而学术界对产业融合的讨论,则最早源于上世纪中后期由数字技术的出现而导致的产业之间的交叉(马健,2002)。通俗来讲,产业融合是指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不同行业相互渗透、相互交叉,最终融合为一体,逐步形成新产业的动态发展过程。产业融合涉及多个领域,其中,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随着社会各界对“三农”问题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而日益受到关注。

  (一)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基本内涵

  政策界和学术界都在尝试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内涵做出界定。陈晓华(2015)指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以农业为基本依托,以产业化经营组织为引领,以利益联结机制为纽带,通过产业联动、要素集聚、技术渗透、体制创新,促进农业产前、产中、产后以及休闲

  服务各环节的有机结合,实现农业产业链的延伸、价值链的跃升、功能的拓展、多主体的共赢,让农民参与二三产业、分享增值收益。姜长云(2015)提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农村一二三产业之间的融合渗透和交叉重组为路径,以产业链延伸、产业范围拓展和产业功能转型为表征,以产业发展和发展方式转变为结果,通过形成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带动资源、要素、技术、市场需求在农村的整合集成和优化重组,甚至农村产业空间布局的调整。郑风田、崔海兴、程郁则(2015)认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指以农业为基础和依托,借助产业渗透、产业交叉和产业重组方式,通过形成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延伸农业产业链,由一产向二产和三产拓展,打造农业产业综合体和联合体,进而达到实现农业现代化、城乡发展一体化、农民增收的目的。

  从上述不同形式的内涵界定中,可以归纳出如下共同点:(1)产业链条的延伸。主要是指以农业为中心,向产前和产后延伸链条,进而把种子、农药、肥料供应以及农产品加工、销售等环节与农业生产连接起来。(2)技术的支撑。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在提高生产效率、转变生产模式、缩短供求双方之间距离的同时,也使农业与二三产业间的边界变得模糊。(3)产业间的关联与渗透。通过开发、拓展和提升,使农业具备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传承、科技教育等多种功能,进而与文化、旅游、教育等产业交叉融合。(4)产业发展效益的提升。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最终目的,是推动农村产业空间布局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并让农民参与二三产业,分享农村产业增值收益。

  (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主要形态

  从实践情况看,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包含多种形态,而且,按照不同的标准可分成不同的类型。从所涉及产业的关系来看,可分为横向产业融合和纵向产业融合,前者主要是指产业链的拓宽,即农业具有了其他产业的功能,后者主要是指产业链的延伸,即农业与其他产业联系在一起。从融合主体的性质来看,可分为内源性融合和外源性

  融合,前者是指以农户、专业大户、家庭农场或农民合作社等农业生产主体为基础的融合发展,后者是指以农产品加工或流通企业等非农业生产主体为基础的融合发展;从融合发展的路径划来看,可分为组织内融合和组织间融合,前者是指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办加工和销售,或农业企业自建基地一体化经营,在产业组织内部实现融合,后者是指龙头企业与农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合作,在产业组织间实现融合。这里主要以横向和纵向产业融合为例做简要介绍。

  表1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主要形态

  类型

  名称

  举例

  横向产业一三产业之间休闲观光农业、创意农业、会展农业、籽种农业和环保农融合

  的融合

  业等

  垂直一体化模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式

  “公司

  农户”、“合作社

  农户”、“公司

  合作社

  农纵向产业分工合作模式

  户”、“公司

  合作社

  基地

  农户”

  融合

  空间产业集聚“一村一品”、“一乡一业”

  模式

  循环经济模式

  “种植业—养殖业—生物质产业—种植业”循环模式

  1.横向产业融合

  目前,农村横向产业融合主要表现为一三产业之间的融合,即通过开发、拓展和提升农业的多功能性,赋予农业科技、文化、教育和环境价值,使农业的功能拓展至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传承、科技教育等领域,内涵覆盖生产、生活、生态等方面,从而实现农业与文化、旅游、教育、健康、环保等产业的有机统一。横向产业融合的典型代表包括休闲观光农业、创意农业、会展农业、籽种农业和环保农业等,其中,休闲观光农业实现了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创意农业实现了农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会展农业实现了农业与商务、教育产业的融合,籽种农业实现了农业与科技服务业的融合,而环保农业则实行了农业与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等产业的融合。

  2.纵向产业融合

  纵向产业融合又因产业间关联方式的不同,有着多种实现模式。(1)垂直一体化模式。这种模式属于组织内的产业融合,即通常以大型企业或合作社为主体,其生产经营向上游延伸至农产品生产、生产

  资料供应乃至技术研发等环节,向下游则扩展至销售服务环节,涵盖了研发、生产、加工、流通、销售、服务等各个领域,从而实现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很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都采取了这种模式。(2)分工合作模式。这种模式属于组织间的产业融合,即以企业、合作社等为主体,通过订单生产、统购统销、股份合作等利益联结手段,将在空间上分离的农村一二三产业紧密连接,主要形式有“公司

  农户”、“合作社

  农户”、“公司

  合作社

  农户”、“公司

  合作社

  基地

  农户”等。(3)空间产业集聚模式。这种模式属于区域内的产业融合,即受地区资源禀赋、产业特色和发展导向等因素影响,一二三产业及相关产业组织在农村特定区域集聚,形成集群化、网络化的发展格局,如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等。(4)循环经济模式。这种模式属于链条上的产业融合,即农业内部种植业、养殖、畜牧等子产业之间,以及农业与加工制造业之间,依据生物链的基本原理而建立起产业上下游之间的有机关联,并形成相互衔接、循环往复的发展状态。比较典型的例子是“种植业—养殖业—生物质产业—种植业”模式的循环。

  二、国内外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主要做法

  一二三产业融合既是转变发展方式的必要举措,也是未来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很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充分意识到其重要性,并依据自身实际情况采取了各有侧重的推动措施,日本、韩国、意大利、美国和我国台湾地区就是比较典型的例子。

  (一)日本推动多种经营

  1994年,日本学者今村奈良臣提出了“第六产业”概念。由于1、2、3之和以及之积均等于6,因此称为“第六产业”。发展“第六产业”的要义是鼓励农户搞多种经营,发展食品加工业、农资制造业和农产品流通、销售及观光旅游业等,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借此增强农业发展活力,并让农民更好地获得增值收益。日本政府充分吸收了“第六产业”的发展思想,2008年12月,日本民主党在内

  阁会议中提出了题为《农山渔村第六产业发展目标》的农林水产大纲,这是日本政府首次在政策大纲中提及“第六产业”一词。2010年3月,日本内阁会议通过了新的《食品、农业和农村基本计划》,提出要通过发展“六次产业”来增加农民收入,打造新的商业模式。

  (二)韩国加强产业关联

  韩国也提出了“第六产业”的概念,其核心是以农村居民为中心,以农村现存的有形、无形资源为基础,将农产品生产与制作、加工以及流通、销售、文化、体验、观光等结合起来,创出新附加价值。2013年8月,韩国农林食品部设立了“第六产业相生资金”,规模达到100亿韩元。2016年初,韩国农林食品部又公布了一份题为《通过转向“第六产业”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出口的相关措施》的报告,致力于加强农业生产、加工、销售、出口等与旅游业之间的联系,以建立从农业向“第六产业”转变的体系。该体系强调通过培育专业化企业、利用外部资本和技术、促进公司与农业产业之间的互利合作来提升农业产能,进而取得更为显著的经济效益。相关措施可概括为四大项目,即推动农业生产现代化和个性化、振兴食品加工制造以及食品产业、强化分销效率及扩大出口规模、推广韩国农村旅游。

  (三)意大利做大休闲农业

  在发展传统农业的同时,意大利非常重视现代化新型业态的开发,通过充分挖掘多功能性,使农业不再简单地局限于提供农产品,而是将农产品的商品化生产与其他多种形式的服务活动联系在一起,休闲农业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意大利是世界上最早提出休闲农业概念的国家,早在1865年就成立了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着力发展本国的休闲农业。截至2014年,意大利全国共有21744家休闲农场,其中,8937家休闲农场提供住宿服务,占总数的41.1%;9785家农场提供餐饮服务,占45.0%;8028家农场既提供住宿又提供餐饮服务,占36.9%;10298家农场除提供餐饮服务外,还开展其他类型的休闲农业经营活动,占47.4%。

  (四)美国发展综合企业

  美国农业综合企业是纵向产业融合的典型代表,其主要特征是将涉及一二三产业的农产品生产、流通过程及农用物资的生产、供应等环节置于统一的领导下,以便实现生产和流通的有效地协调。美国农业综合企业主要有由工商企业联合组建的农工综合企业、公司农场和农场主合作社三种类型。可以说,通过农业综合企业的发展,美国将农业生产、工业制造、商品流通、信息服务、金融支持等产业融为一体,形成了以农工综合企业、工商企业和农业合作社等行业组织为主,产前、产中、产后紧密结合的产业化经营体系,打造了一条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紧密相连的产业链条。

  (五)台湾拓展农业功能

  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初,受到快速发展的工商业的竞争以及国际农产品市场的冲击,我国台湾地区的农业发展陷入困境,农产品成本高、价格低、农民收入少、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凸显。为使农业走出困境,台湾开始推动农业转型,着力发展生产、生活、生态有机结合的“三生”农业,取得了许多成功经验。在此过程中,台湾着力推动农业由以产品生产为主,向同时发展农业旅游、农产品运输和休闲农业等转变,有些地方甚至用经营文化、经营社区的理念来开发建设农业旅游景点等。

  三、北京市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础条件

  近年来,北京市以发展“高端、高效、高辐射”的都市型现代农业为目标,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拓展农业多功能性,实现了休闲农业、会展农业、循环农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等方面的快速发展,为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一)休闲农业蓬勃发展

  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深入推进,加之市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消费需求的逐步改善,京郊休闲农业迎来蓬勃发展。

  据统计,截至2015年底,全市共有1301个农业观光园和8863个乡村旅游接待户,2015年全年接待游客4043万人次,总收入39.2亿元,分别比“十一五”末增长21.5%和56.2%。

  案例1:北京国际鲜花港的花卉服务业

  北京国际鲜花港始建于2007年7月,是顺义区政府设立的高科技农业产业园区,也是北京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先行试点建设的特色园区之一。建园后,依托得天独厚的展区优势和庞大的花卉品种优势,通过新品种、新技术的室内展示和特色花卉、苗木的露地种植,营造了规模化、差异化的展示效果,显著强化了花卉产业的生态休闲功能。在提升四季展示能力的基础上,着力打造春季“郁金香文化节”和秋季“菊花文化节”两大特色花展,逐步提高园区的品牌知名度。据统计,2009—2013年间,园区通过举办菊花文化节、郁金香文化节等9次大型花事活动,吸引游客近200万人次,年均实现会展综合收入1000万元,与此同时,带动了旅游休闲、文化创意等关联产业发展,推动当地服务产业年均收入增加超过4000万元。

  (二)会展农业成绩突出

  近年来,北京市充分发挥国际交往中心的区位优势,通过举办大型、高端农业会展活动,推进国内外农业合作与交流。据统计,仅2015年上半年,全市共举办13项农事节庆活动,诸如平谷区第十七届国际桃花音乐节、第三届北京农业嘉年华、第九届世界马铃薯大会等活动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案例2:北京农业嘉年华的多功能会展

  北京农业嘉年华是融农业生产、生态、休闲、教育、示范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都市型现代农业盛会,截至2015年已成功举办三届。第三届活动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联合天津、河北两地协同办会,突出京津冀三地农业特色,新增了河北馆和天津馆,举办了天津、河北主题日活动,设置了“三馆两园一带”6大功能板块及“蔬情画意”、“金玉粮缘”等9大主题创意展区。各场馆开展加工制作活动100多项,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使得农业产业链“接二连三”的趋势

  日益显现。活动期间共接待游客118.8万人,比2014年第二届农业嘉年华增长20.7%,实现收入4345.7万元,同比增长73.1%。

  (三)循环农业初见成效

  为应对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北京市加大管控力度,推动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着力发展循环农业。2014年,北京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了87%,全市年产畜禽粪便700万吨,其中,肥料化利用率达到70%,平均回田率达到85%。据估计,农村可再生能源利用工程为全市减少了150万吨二氧化碳和2万吨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可吸入颗粒物。

  案例3:北京德青源公司的循环农业

  北京德青源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北京最大的蛋鸡养殖企业和全国蛋鸡行业的龙头企业。该公司注重生态化养殖,探索形成了“生态养殖—食品加工—清洁能源—有机肥料—订单农业—有机种植”的生态循环农业产业链条。为处理蛋鸡养殖产生的大量鸡粪和污水,德青源公司投资建设了4座沼气发酵罐和1座沼液储存罐。依靠这些设备,实现了废弃物再利用,每年生产沼气700多万立方米。从2009年开始,公司利用其自建沼气发电厂设施,每年向华北电网供应绿色电力1400万度。此外,德青源公司还对沼气进行提纯,生产天然气,供应附近农村居民使用。一天产气9000立方米,可满足1.8万户农户炊事用气。德青源公司充分利用发电废弃物沼泥、沼液、沼渣,平均每年生产固态有机复合肥6600吨,可满足5万亩耕地生产用肥,这些肥料大部分用于附近地区有机果品和玉米生产。

  (四)产业化经营已成规模

  对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支持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和一体化的快速发展。截至2013年,全市共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4家,其中,市级101家、国家级38家,龙头企业固定资产1105.9亿元,实现销售收入3595.2亿元,净利润80.5亿元,出口创汇18.3亿美元。此外,全市共有产加销一体化合作社4969家,占合作社总数的87.7%。

  案例4:首农集团的全产业链经营

  首农集团是北京市规模最大的农业企业,于2009年4月由北京三元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华都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大发畜产公司重组而成。组建后的首农集团资产总额达300亿元,员工4万人,拥有国有全资及控股企业64家,中外合资合作企业31家,境外公司3家,其中,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为上市公司。首都农业集团在畜禽良种繁育、养殖、食品加工、生物制药、物产物流等方面具有行业明显优势,已形成从田间到餐桌的完整产业链条,拥有5家国家级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三元”、“八喜”、“峪口禽业”、“太子奶”、“丘比”5个中国驰名商标,“三元”、“华都”、“双大”3个“中国名牌”及一批著名商标,已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

  四、启示及建议

  基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基本内涵,借鉴国内外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主要做法,结合北京市的发展基础,得到启示并提出建议如下:

  (一)强化政府部门的联动效应

  农业管理体制中条款分割,产加销、贸工农相互脱节现象一直是制约农业产业化的重要因素。在农业产业融合过程中,更是涉及科技、农业、工业、旅游业、流通服务业等多部门,政策措施很难形成合力。因此,在实践过程中,应加强体制机制创新,依靠组织网联、结盟和合作,实现多层次、多环节和跨空间的组织协同,力求打破部门分割局面,在不同地域政府间、政府各部门之间,实现资源和政策联动共享,促使形成巨大的工作合力,有利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二)夯实产业融合的基础条件

  对于范围广阔的农村地区,要实现较好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效果,需要强化道路、通讯、电力、供气、供水、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为社会投资主体参与现代产业融合提供良好条件。其中,应重点加快

  信息和流通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信息服务业和流通服务业发展奠定基础。一方面,继续推进“金农”、“三电合一”、农村信息化示范和农村商务信息服务等工程建设,整合资源,共建平台,强化精准农业、智慧农业、3S等信息系统的应用,积极探索信息服务进村入户的新途径和办法。另一方面,积极运用财政贴息等政策措施,加大对农产品批发市场、物流配送中心等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推进农村流通设施和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化提升工程,加强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完善流通环节食品检疫检测体系,拓展现代流通体系的覆盖范围。

  (三)引导现代要素向农村流动

  要素聚集是一二三产业发展壮大的基础。对于要素聚集度相对较低的农村地区,则需要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来吸引现代要素流入。因此,可依据国家产业政策建立农村产业发展负面清单,从财税、信贷、土地和价格等方面进一步健全促进农村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对积极开拓农村市场的研发、信息、金融、流通等服务企业,实行一定程度的财税优惠。对服务产业融合的金融机构实行差别化的货币政策,进一步推动县域农村商业银行获得定向降低准备金;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信贷支持和上市扶持力度。对新设立的农村企业在注册资本、工商登记等方面降低门槛,对在农村开展连锁经营的服务企业实行企业总部统一办理工商注册登记和经营审批手续。具备条件的地区,可以安排专门的产业融合用地,并在土地出让金或租金方面给予补贴。对列入国家鼓励类的农村产业逐步实现与工业用电、用水、用气、用热基本同价。

  (四)做好新型经营主体培育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面广、复杂性强,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贯穿其中,对经营主体的要求相对较高。而以普通农户为代表的传统经营主体,如果不能向新型经营主体转型,往往难以在产业融合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因此,相对于一

  般意义上的现代农业,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通常更需重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作用。此外,一些本土化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受到资源、能力、理念和营销渠道的限制,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往往非常缓慢,在提升农业价值链、增加农业附加值方面的效果也不太理想。这就迫切需要加快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并引进外部植入型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来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带动本土化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更好地实现提质增效升级。

  (五)促进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

  从上述做法和经验看,要充分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需要进行大规模基础设施、科技创新、品牌培育等方面的投入,小规模经营的农户很难负担起如此高昂的成本。从另一个角度看,较小的经营规模也无法为产业融合提供发挥作用的平台。因此,还需要进一步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为农村一二三产业的交叉融合创造条件。《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引导土地流向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也强调,要发挥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引领作用。所以,推动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既是对中央要求的落实,也是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前提。

  参考文献:

  [1]马健.产业融合理论研究评述[J].经济学动态,2002(5):78-81.[2]陈晓华.推进龙头企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J].农村经营管理,2015(12):6-9.[3]姜长云.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题应有新解法[J].中国发展观察,2015(2):18-22.[4]郑风田,崔海兴,程郁.产业融合需突破传统方式[N].农民日报,2015-09-12.[5]赵海.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J].农村经营管理,2015(7):26-29.[6]陈丽娜.国外支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例[J].农村工作

  通讯,2015(18):35-36.[7]农村工作通讯记者.融合层次简析农村工作通讯[J].农村工作通讯,2015(18):35.[8]戴孝悌.产业空间链视域中的美国农业产业发展经验及启示[J].世界农业,2012(2):9-13.

篇六:什么是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农业产业融合的概念

  近几年来,中国农业产业融合概念被越来越多地引入到政府政策,学术论文,和市场实践中,国家综合利用和重新分配资源生产模式的改变,加快了农业产业融合的发展。以下是对农业产业融合概念,现状,和趋势的全面性概述。

  农业产业融合是指将农业和工业生产业合并开发,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和优化配置,最终实现农业和工业的有机结合。换句话说,农业产业融合是一种向农业生产系统中引入了工业技术,使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得到改进的过程。它将农业和工业和其他有形和无形资源,如金融资源,技术服务,人力资源,物流网络和信息系统等因素整合在一起,有效地提升农业收入水平,提高农业劳动力的素质,实现农业革命。

  在目前的发展阶段,农业产业融合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传统的农业技术相比,农业产业融合具有更大的效益和更大的潜力。例如,它可以有效地提高农业产品的质量,提高生产率,节约能源和改善环境;它可以实现农业综合利用和农民就业结构的优化,改善农民的经济收入水平,增强农民的社会地位。此外,农业产业融合还有助于改善城乡社会发展的平衡,推动农村经济新常态的形成。

  尽管农业产业融合的发展有着广阔的前景,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首先,农业产业融合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仍然有待加强。农业企业缺乏现代技术和资源,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其次,农业产业融合的实

  -1-

  施还受到政府政策的制约,这使得企业更难实现融合发展。第三,农业产业融合可以缩短农业产品供应链,但由于中国农业市场的离散性,仍然存在可行性障碍。

  未来,农业产业融合将继续在政策、技术、和市场上取得新进展。政府将继续支持农业产业融合,加强政策宣传和执行,为农业产业融合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促进农业企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鼓励企业投资和开发农业产业链。此外,企业将着力开发新的技术平台,改进农产品供应链,实现农产品流通市场的联合发展。

  总之,农业产业融合是推动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手段。未来,政府将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企业将提升技术实力,运用新的技术平台改善体系,以达到加强农业产业融合的目的。

  -2-

篇七:什么是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何谓农村一二三产融合?

  “以新型城镇化为依托,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

  何谓农村一二三产融合?

  农村发展的三产融合,就是“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市场服务业”三个产业融合发展:

  一产指“农业生产行业”,始终围绕农业为核心发展各类相关产业,坚持以农业发展作为优先方向,坚持农业的主体地位不动摇。

  二产是“农产品加工业”,是以农业物料、人工种养或野生动植物资源为原料催生出加工、销售等环节,进行工业生产活动的总和。

  三产是“农产品市场服务业”,即延伸产业链,拓展农产品功能和提升农业附加值,如农业观光、科普教育、品牌展示、文化传承等。

  “三产融合”是一种对传统农业经济模式的改革,也是一个深度融合、交叉发展的概念。也就是说,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础上,将一二三产业的理念进行交互,将第二产业工业化、标准化的生产理念和第三产业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引入第一产业的发展,形成“一产接二连三”的互动型、融合型发展模式。

  如何实现农村一二三产融合?

  现如今有些地方对于三产融合还是浅显的排列理解。近年来,农家乐发展愈加壮大,一部分农民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家里兼开着一家农家乐用于招待游客的模式屡见不鲜,但显然并没有真正把握并发挥第一产业带头的作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在农村的共存分立,或外部的、表层的联系,只要没有形成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就不能称之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如一个有农业的村庄,同时有个砖瓦厂和日用品小商店,谈不上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可以采取以农业为基础,向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顺向融合的方式。如兴办产地加工业、建立农产品直销店、发展农业旅游;也可以采取依托农村服务业或农产品加工业向农业逆向融合的方式,如依托大型超市,建立农产品加工或原料基地等。但无论采取哪种方式,

篇八:什么是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农村的产业融合机制

  农村的产业融合机制是指将不同产业进行整合,通过互相协作和协调,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生产协同、品牌共建、市场共拓等目标的一种运作模式。该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整合资源:通过整合土地、资金、技术、人才等各方面的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优势互补:不同产业之间的产业链环节互相协作,互相补充。比如养殖业和种植业的结合,可以实现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充分发挥农业资源的综合效益。

  3.生产协同:不同产业的生产过程互相配合,共同完成生产线上的每一个环节。比如,种植和加工业的结合,可以实现充分利用农产品的副产品,增加生产利润。

  4.品牌共建:不同产业共同打造品牌,形成“一村一品”或“一区一品”,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5.市场共拓:不同产业互相促进,开拓新的市场,增加销售额。比如,旅游业和农业结合,可以打造乡村旅游品牌,吸引更多游客,扩大销售渠道。

  以上是常见的农村产业融合机制,通过建立良好的产业融合机制,可以促进农业多元化发展,提高农村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水平,促进农村稳定和农民福祉的提升。

推荐访问:什么是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融合 农村 产业

本文来源:https://www.cygypipe.com/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25088.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