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墨客文档网!

廉洁奉公的人物素材(8篇)

文章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07-10 19:27:01

篇一:廉洁奉公的人物素材

  

  廉洁奉公的现代人物素材

  周恩来廉洁奉公,严以律己,新中国成立后始终保持战争年代那种艰苦朴素躬行节俭的作风,相关的故事至今仍广为流传,令人难忘。

  我要中国料子

  进北京后,为了接见外宾和出席会议需要,周恩来第一次做衣服,选中了北京“红都”服装店。工作人员介绍:“这是闻名全国的服装店。”

  周恩来笑着说:“我就是慕名而来的。”

  面对工作人员介绍的英国呢料、澳大利亚毛料等各色的外国布料,周恩来摇摇头,说:“我要中国料子,无论毛料布料都要国产的。”这次他做了一套青色粗呢毛料中山服、一套蓝卡其布夹衣和一套灰色平纹布中山装。这几件衣服一直穿到1963年,始终整洁、挺括。衣服穿了10年仍然整洁、挺括,其中当然有奥妙。周恩来有两只袖套,办公时必定套在胳膊上,这样就保护臂肘不会磨损得太快。然而,他一天工作长达十七八个小时,天长日久仍不免磨损磨破,于是,便送去“红都”请裁缝织补。衣服虽然旧了,会客时将衣服熨烫一遍,穿出来仍然整洁、挺括,再加上他潇洒大度的仪容举止,丝毫无损大国总理的风度。

  严控建造楼堂馆所

  新中国成立初期,一些地方和部门想兴建大的楼堂馆所,对此周恩来

  总是迟迟不批。他常对秘书们说:“要我批准,签个字很容易。可这是国家的资金,人民的血汗,我是提笔千斤重啊!”

  1962年6月,周恩来顺道去鞍山市视察,当时鞍山市刚建好一座新宾馆,当地负责人准备让周恩来住到那里去,可周恩来到宾馆一看坚决不住。周恩来说:“宾馆为何要盖得这样好?要知道现在全国有很多地方还比较困难哩,我不能住在这里!”

  在视察中,周恩来又发现鞍山市还在新建的一个大礼堂,其中有不少地方仿造了人民大会堂廊柱式建筑的样子,于是周恩来当即说:“什么?你们把人民大会堂搬到这里来啦!”然后马上指示:“这个礼堂不能用!”

  “我不进,那不是我的家”

  新中国成立以后,周恩来一直在中南海西花厅内工作和生活。这是一间老屋,陈旧、阴暗、潮湿,到夏季时青砖地上常泛出一层白色的碱花,这无疑会损害周恩来的健康,为此有关部门多次提出维修,但都被他拒绝了。

  一次,秘书又以维修保护文物为名向周恩来建议维修西花厅,这次周恩来终于松了口,但明确表示“哪里坏了修哪里,绝不能铺张浪费”。不久,周恩来外出视察,秘书趁这个机会指挥维修工在潮湿的青砖上铺上了地板,并撤走了发霉的旧地毯换上新的,封严漏风的窗户,挂上了比较厚的呢窗帘,此外还搬来两把沙发,同时把房梁重新油漆了一遍。之后秘书

  一算账,觉得应该符合周恩来“尽量节约”的要求。

  不料,周恩来一回来就发现了这些变化,他站在门口生气地责问:“为什么这样铺张!谁叫你添置这些东西?”

  秘书连忙检讨:“总理,是我错了……您先进屋休息吧……”

  周恩来气愤地反问:“我回屋,接受你的既成事实?”之后他又伸手指向屋里道:“把那些东西统统搬走,否则我不进!”说完扭头就走。见此状,其他人忙追上去劝他,只听他大声说:“我不进,那不是我的家!”后来,在周恩来的坚持下,工作人员把西花厅的地毯、沙发、窗帘等能够搬走的东西全部搬走,恢复原来的旧貌,周恩来这才回到了西花厅。为了此事他还在国务院办公会议上多次检讨自己,并教导秘书说:“我身为总理,带一个好头,影响一大片;带一个坏头,也要影响一大片。你们花那么多钱,把我的房子搞得那么好……这样一级学一级发展下去怎么得了?”

  多付钱使下级不再送礼

  一次,福州军区副司令员龙飞虎因为思念老领导周恩来,就托人从福建送来了一筐桔子,并让人捎话说请总理尝个鲜。知道此事后,周恩来当即说:“我不要!”大家觉得这样做有点不通人情,就劝他道:“既然已经送来了,不能再送回去。”周恩来想了想便问桔子多少钱一筐,在得知是25元一筐后,他马上吩咐秘书给龙飞虎寄去50元。

  据了解,周恩来经常会收到一些老部下馈赠的土特产,对此他一概推

  辞,实在推不掉的总是按市价付钱,这次却超出一倍,对此身边的工作人员都感到不解,于是周恩来解释说:“我多付钱,他以后就不会再送了。”果然,自此以后龙飞虎再也不送东西给周恩来了。

篇二:廉洁奉公的人物素材

  

  古代廉洁奉公的名人小故事(精选22篇)

  古代廉洁奉公的名人小故事

  篇1诸葛亮虽身为蜀国丞相和三军统帅,军政大权在握,却是廉洁奉公的表率。他教育儿子要进行品行高尚的养成,即要用俭朴的生活来养德,用淡泊富贵来树立大志,用静心学习增长才干,用振奋精神来革除享乐怠惰,等等。诸葛亮正是这样做而实践“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名言的。他在生命垂危之际写给刘禅的信中说:“我在成都的家只有桑树800棵,薄田15顷,子孙靠它生活还是挺富裕的。我在外面(老家以外的地方)再没有别的财产,随时的衣食,全部仗给于官家,不另外谋取生财之道来增加点滴私产。我死的时候,不使家属内有多余的布帛,外有多余的财产。”诸葛亮在临终前不但劝谏后主,规划国事,而且有针对性地陈述家事,预先谢绝赏赐,以免后代因钱财而不成大器。高风亮节,这太难能可贵了!

  诸葛亮的这种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

  古代廉洁奉公的名人小故事

  篇2岳飞是中国古代将帅中廉洁奉公,为人师表的楷模。他从严治军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严以律己。岳飞提出过国泰民安的两个著名口号:“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他身体力行,严守一不贪财,二不爱色,三不娶妾,四是山河未复滴酒不进的“四不”规定。他个人的日常生活极其清苦。他平常的饭菜大多是主食加一个菜。有一次,岳飞吃到一种名叫“酸馅”的食品,他觉得味道不错,尝了几个以后,就叫随从收起来留到下顿再吃,以免浪费。岳飞在16岁时娶的一位刘姓夫人,因他从军远离,家乡沦陷后,生活无着,被迫转嫁。南渡以后,岳飞另娶了一位李姓夫人,夫妻之间的感情甚笃。他的部属同事们曾出于对岳飞这位主帅的尊敬,出钱买了一个年轻美貌的土族女子,送给他做姬妻。岳飞未曾见面就婉言谢绝了。在当时的南宋士大夫社会官吏多是三妻六妾和“西湖歌舞几时休,直把临安作汴京”的环境中,岳飞能如此洁身自好,真是清淡如水,廉洁为镜,高风亮节,实在难得!

  古代廉洁奉公的名人小故事

  篇3宋时,刘温臾在朝中身居要职,一个自称他门生的人送给他一车粮草,刘温臾推辞不掉,当即答谢回赠他一套华丽的衣服,其价值高于一车粮草的数倍,那人见达不到送礼行贿的目的,只好将粮草拖了回去。

  古代廉洁奉公的名人小故事

  篇4东晋西征大将军陶侃做浔阳县吏时,曾主管县衙鱼肉及精美食品供应。有一回,他派人送一瓦锅鱼制品给母亲谌氏。谌氏原封未动让人退回,并附信一封:“你做县吏,送给我公物,不但不能使我受益,还会增加我对你的担忧。”她规劝儿子要公私分明,为政清廉。在母亲的教导下,陶侃反思自己,改过自新,后来以政绩显著闻名于世。

  古代廉洁奉公的名人小故事

  篇5古时,东关临池司马孟宗在外做渔官时,因妻子爱吃鱼,他便把腌鱼寄给妻子。其妻却将鱼如数退回,并附言说:“你做渔官,却把腌鱼寄给我,别人如何看呢?”为此,她三年不吃鱼,司马孟宗从此也恪守清廉。

  古代廉洁奉公的名人小故事

  篇6清顺治年间,侯抒愫任潍县知县时,操守清正。大商人郭某遭了官司,有十多个官员为其说情,侯抒愫都闭门不见。侯抒愫为官清正与其哥哥的劝导是分不开的。当初,侯抒愫任知县时,其哥哥侯抒恽就劝戒说:“我们家世代清白,你如果贪一文钱回来,我就不认你这个弟弟了。”

  古代廉洁奉公的名人小故事

  篇7明朝有个兵部尚书叫王廷相。有一次,他给新上任的御史讲了这样一件事:一天,他坐轿外出,走到半路下雨了。雨后再上路时,一个穿着新鞋的轿夫小心翼翼,后来还是一不小心踩到了水洼里,鞋面被弄脏了。于是,这个轿夫便不再顾惜新鞋,再遇到泥水,便满不在乎地踩上去。御史是负有弹劾、纠察官员过错之责的人,王廷相讲的这个故事,其中的寓意很深,是劝戒御史引以为戒,坚持防微杜渐,以保清廉本色。

  古代廉洁奉公的名人小故事

  篇8金海陵王执政时,刘焕任任丘县县尉。任丘县县令是个贪财的人,刘焕遇事就提醒他“收敛贪财之心,少干贪占之事”。这个县令还能听进他的劝告,与刘焕共事期间真的多干实事,不搞贪占。后来,朝廷考核官员时,县令受到奖赏。县令置酒感谢刘焕:“你有廉慎之德,使我获得了奖赏,感谢你的提醒和规劝。”

  古代廉洁奉公的名人小故事

  篇9春秋齐景公时,齐国的良相晏婴一生崇尚节俭。他平日粗茶淡饭,妻室只着布衣,从不奢望丝绸。晏婴自己有一狐裘,一直穿了三十年,别人讥笑他,他却泰然处之。景公称赞他勤政廉洁,并赐给他千金之裘,但他却坚辞不接受。

  古代廉洁奉公的名人小故事

  篇10战国时期鲁国国相公仪休爱吃鱼,有人投其所好送鱼给他,公仪休不收。问其原因,他说:“正因为喜欢吃鱼,所以不能接受,现在我作为国相,能够用自己俸禄买鱼吃,如果现在收了鱼而丢了官,谁又会送给我鱼呢?所以我不能接受啊。”公仪休“好鱼而不贪鱼”,实乃其深知“贪赃、枉法、丢官、受惩罚”之间的内在联系,愿每位领导干部任前任中都时刻不忘认真算一算政治帐、经济帐、家庭帐。

  古代廉洁奉公的名人小故事

  篇11北宋时期有位州官,为人极其廉洁。一天晚上,有人从京城送来一封上司的来信。他猜想这一定是朝廷有什么重要指示,马上命令公差点上蜡烛阅读。谁知读了一半,他又命令把官家的蜡烛吹灭,把自己买来的蜡烛点上,继续往下看。公差很纳闷,难道官家买的蜡烛不及他自己出钱买的亮吗?后来才知道,那封信有小半是关于他留在京城家属的情况,他认为这是私事,不能点官家的蜡烛。在有些人看来,为了半封家书,竟然换烛再读,实在有点“小题大做”。但正是这样的小事,却更能从细节上表现出一个人的品质,更足以让当今存在公“话”私打、公车私用、公请私吃、公费私游等等凡此种种揩公家油的一些领导干部汗颜。

  古代廉洁奉公的名人小故事

  篇12东汉时,羊续曾多次任庐江太守,从不请托受贿、以权谋私。其府丞焦俭为人也很正派,有一天,他见羊续生活太清苦,便给他送了一条活鲤鱼来。面对这条“礼鱼”,羊续左右为难。无奈之下只好暂且收下。但等焦俭一走,他就让下人把鱼挂在庭檐下,再也不去碰它。这件事传开之后,府吏们为羊续的高风亮节所折服,也都不敢礼贿他了。因此当地老百姓都敬称其为“悬鱼太守”。

  古代廉洁奉公的名人小故事

  篇13东汉刘宠曾任会稽(今浙江绍兴)太守,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且清廉俭朴。在他离任时,当地百姓凑了一批金银相赠。刘宠虽坚拒不收,却又不忍令父老乡亲过于失望,只好拿一文钱作为纪念,故被时人誉为“一钱太守”。百姓还修了“一钱太守庙”来纪念这位清官。后人有诗赞道:“刘宠清名举世佳,至今遗庙在江边。近来仕官多能者,世学先生拣大钱”。

  古代廉洁奉公的名人小故事

  篇14西晋时期的山涛既是大文学家,又是著名清官。陈郡人袁毅曾做鬲县令,送给山涛100斤上等蚕丝。山涛不愿独自违抗当时的风气,就收下来藏在阁子上。后来袁毅恶迹败露,被送到廷尉治罪。山涛把丝拿出来交给官吏,上面积有多年灰尘,但印封却完好如初。众人不禁钦佩山涛为官清廉,因而人尊称其为“悬丝尚书”。文学家王戎曾这样评价山涛:“他就像未经雕琢的玉石、未经提炼的矿石(即‘璞玉浑金’),人们都喜爱它的珍贵,却不能估量它的真实价值。”

  古代廉洁奉公的名人小故事

  篇15南朝萧梁时期,徐勉被任命为吏部尚书,主管全国组织人事工作。这下他家可热闹了,有事没事来套近乎的人不晓得有多少。某天晚上,徐勉邀请友人相聚。席间有个叫虞暠的人,仗着和徐勉关系比较好,竟狮子大开口“求詹事五官”。徐勉正色道:“今夕只可谈风月,不宜及公事。”虞暠讨了个没趣,只得讪讪告辞。故时人赞其为“风月尚书”,“止谈风月”也成了历史典故。

  古代廉洁奉公的名人小故事

  篇16隋朝袁律修一生经历了北魏、东魏、北齐、北周、隋5个朝代,官至尚书郎、太常少卿。为官50余载,却两袖清风,连升酒薄礼也不收,人们皆呼他为“五代清郎”。

  古代廉洁奉公的名人小故事

  篇17明代的范景文历任兵部侍郎、工部尚书、内阁大学士等职。他位高权重,很多人来求他办事。为杜绝纷至沓来的亲朋好友求他,范景文特地在府门上写下6个大字:“不受嘱,不受馈”,故被百姓美称为“二不尚书”。

  古代廉洁奉公的名人小故事

  篇18清康熙初年,原广西罗城县令于成龙,被两广总督金光祖举荐为全省唯一“卓异”,升任合州知州。其子从山西老家来看他,他仅有一只还舍不得吃的咸鸭,乃割下一半作为让儿子带回老家的礼品,因此人称“半鸭知县”。离开罗城时,堂堂一位县令,竟然连赴任的路资也没有。当地百姓听到于成龙离去的消息,一片哭号,依依不舍,相送数十里。后来他出任堂堂两江总督,赴任途中只住旅馆不住公馆。在总督府每餐只吃青菜,时人称之“于青菜”。当他逝世后,南京“士民男女无少长,皆巷哭罢市。持香楮至者,日数万人”。康熙帝破例亲为撰写碑文,称他是“天下第一廉吏”。

  古代廉洁奉公的名人小故事

  篇19清代古田县人陈滨,居官清廉,政绩显着。他常对人说:“贪不在多,一二非分钱,便如千百万。”后来巡抚湖南、福建。当官20余载,独身在外,没有携带过家眷。儿子想去探望他,竟苦于缺路费。在衙门里,他吃的是瓜果素菜,安于清贫,终生不变,受到百姓称赞。康熙皇帝称他为“苦行老僧”,此名不胫而走。

  古代廉洁奉公的名人小故事

  篇20清代岭北道道台汤斌,为官多年,竟毫无苟取,坚持以清贫为本,每日以豆腐汤为肴,许多百姓便敬称他为“三汤道台”。意思是说他:为政像豆腐汤那样清廉,生活像黄连汤那样苦涩,对世道人心像人参汤那样滋补。

  古代廉洁奉公的名人小故事

  篇21清道光年间,曾国藩正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有一次受到政敌

  的恶言,逼上梁山,别无选择,老曾为表清白,堵住敌人之嘴,竟当着众人的面,挺身而出,把自己脱得精光,露出瘦削、文弱、矮小的身子,光着屁股走进银库清点现银,从而查清了国库亏空的真相,揪出了真正的国家蠹虫。堪称古往今来真正的第一“裸官”。

  古代廉洁奉公的名人小故事

  篇22张瀚初任御史时,曾去参见都台长官王延相。王延相没有大谈为官之道,只给张瀚讲述了自己的一次乘轿见闻:一天,乘轿进城,路遇大雨。一轿夫脚穿新鞋,从灰厂到长安街,小心翼翼择地而行,生怕弄脏了新鞋。进城后,路面泥泞渐多,轿夫一不小心,踩入泥水坑中,由此便高一脚低一脚地随意踩去,不复顾惜了……王延相说:“为官之道,亦犹是耳,倘一失足,将无所不至矣?!”张瀚听了这个“新鞋踩泥”的故事后,“退而佩服公言,终生不敢忘”。此后多年,他严谨从政,廉洁为官,后来升任被称为“朝中第一官”的吏部尚书,建树颇多,名留青史。

篇三:廉洁奉公的人物素材

  

  廉洁奉公议论文论据素材

  廉洁奉公议论文论据素材

  导语:当今社会一直在倡导“廉洁奉公”,那么我们该怎样真正的做到这一点呢?其实跟很多事情一样,需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将廉洁奉公的意识铭记于心。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相关素材,欢迎大家阅读!廉洁奉公议论文论据素材

  适用话题:廉洁、道德、职责、奉献

  【论点】廉洁奉公应从身边小事做起。

  【相关论据】

  1、晏婴身体力行住陋室:春秋时期,齐国有个名叫晏婴的宰相,他虽然权重位显,但为政清廉,力倡节俭,不计私利。他出任齐相后,仍住在原来那所低矮、潮湿、狭小,并且靠近闹市、十分嘈杂的房子里。齐景公见晏婴的住宅与其他王公诸侯相比,实在太寒酸了,便多次提出给他换一座宽敞、豪华、幽静的住房。晏婴却一再推辞,坚持不受。齐景公大惑不解,问他为什么这样。晏婴回答说:“我住的这所房子,祖先们都住得,现在由我继承下来,已感到很不恰当;我觉得我能住上这样的房子,已经太过分了。”

  2、包拯“寿日薄酒促膝谈”:北宋名臣包拯,一生铁面无私,清廉正直。当他六十寿辰时,特派儿子包贵守在门口,一概拒收寿礼。同朝为官的同乡挚友张奎携礼来祝寿了,包贵把父亲一概不受礼的嘱咐告诉他,张奎说:“别人送礼可以不收,我的"礼得收下。”说完,作诗一首:“同窗同师同乡人,同科同榜同殿臣。无话不谈肝胆照,怎能拒礼在府门?”包拯接读后,回诗一首:“你我老是知音人,肝胆相照心相印。寿日薄酒促膝谈,胜似送礼染俗尘。”张奎读后,无言以对,喝了薄酒,携礼而归。

  3、灭官烛看家书:北宋时期,博州有位州官,为人极其廉洁。一天晚上,有人从京城送来一封上司的来信。他猜想这一定是朝廷有什么重要指示,马上命令公差点上蜡烛阅读。谁知读了一半,他又命令

  差人把官家的蜡烛吹灭,把自己买来的蜡烛点上,继续往下看。公差很纳闷,难道官家买的蜡烛不及他自己出钱买的亮吗?后来才知道,那封信里有小半是关于他留在京城家属的情况,他认为这是私事,不能点官家的蜡烛。当然这是古书所载,是否真有这样的清官廉吏该当别论,我们感兴趣的是这里提倡的精神。为了半封家书,竟然换烛再读,这在许多人眼里看来好像有几分“迂腐”,别说是用官烛看半封信,就是一封信、十封信、百封信,也不会有人去“斤斤计较”。因为,用根蜡烛只不过是件再“小”不过的小事,可就是这样一件小事,州官却看得很重。可见在他的头脑中,“公”与“私”的界限是多么分明。

  4、陈毅淡亲属谋私:解放初期,陈毅出任上海市市长,妹妹陈重坤想让他帮助解决升学问题。陈毅不帮这个忙,对妹妹说:“你自己凭本事去考,考上了就读,考不上就回家种田。我是共产党的干部,人民的市长,绝不搞裙带关系。”后来,陈重坤依靠自己的努力,考上了一个医务训练班。

  5、决不搞特殊化:1963年1月,周总理和邓大姐专程从上海赶到苏州,看望正在那里养病的陈云同志。苏州有个百年老店——采芝斋,它所生产的“苏式糖果”驰名中外。周总理离开苏州时,接待人员准备了一些“苏式糖果”送给总理。邓大姐当即要随行人员付了钱。总理不放心,又要来发票,问是不是同市场价一样。当知道是按成本收费时,就坚决按市价把钱补上,并且严肃地对接待人员说:“我们是人民的勤务员,要时刻防微杜渐,决不能搞特殊化。你们做接待工作的要时刻注意这一点啊。”

  【相关名言警句】

  1、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江泽民)2、人在犯罪之前先嗅到一阵罪恶的烟,良心的呼吸就不能自由了。(雨果)3、一切罪恶最初都是微不足道,由于相习成风,最后便不可收拾了。(萨迪)4、手莫伸,伸手必被捉。(陈毅)

  5、一个人如果只想到自己,那是最可耻的;一个人如果只为自己活着,那就不如死掉。(彭德怀)

篇四:廉洁奉公的人物素材

  

  当代廉洁奉公的人物素材摘抄

  侯吉昌,男,1969年7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大学本科文化,20XX年从部队转业,至今一直在执行庭工作。

  虽然不能身坐审判庭,但却也能努力让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得到最后的实现,并以此作为自己孜孜不倦地努力和追求,去长年累月在执行岗位上默默工作;虽然没有豪言壮语,但却已执行了千余件案件,最好的希望和寄托就是以实际行动当好一名实实在在的执行法官,这就是榆次区人民法院执行局执行员侯吉昌同志的理想。在十多年的法院工作经历中,他忠实地履行法律赋予的庄严使命,固守那份对公正的执着,深刻诠释那份不变的为民情结,把无私的奉献和强烈的责任感,融入日常工作的一言一行。他每年都被区法院评为“先进个人”、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及“优秀公务员”,06年、07年先后被授予榆次区政法系统“十佳个人”、公正执法一心为民“优秀政法干警”等称号。08年在维护全区社会稳定工作中成绩显著,荣立二等功。10年又被晋中市政法委授予“办案能手”称号。

  政治合格恪尽职守

  身处这样一个直接兑现当事人实体权益的要害岗位,侯吉昌同志深深懂得“公生明,廉生威”这个道理,他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的规定、中政委的“四条禁令”和最高院的“八不准”、“六个严禁”及其他各项规章制度。他不断加强世界观改造,培养了优良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了忠于法律,刚正不

  阿,廉洁自律,服务人民为基本内容的法官职业道德理念,在思想上奠定起拒腐防变的牢固基础,以一身正气,秉公执法去努力回报党和人民的信任。他很注重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抽出十分有限的休息时间,不断地去研究执行工作的情况,求索执行规律,用清晰的头脑、创新的理念去做好严肃、艰苦而又光荣的执行工作。

  廉洁执法刚正不阿

  侯吉昌同志严格办案程序,严格遵守纪律,始终不为权势所屈,不为金钱所动,不为私情所惑。凡接触过他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位刚正不阿、清正廉洁的人,在他心中,只有法律的公正。多年来,他从不在家接待当事人,对送礼的更会拒之千里。好多案件执行完之后,当事人感觉他这个人不错,办案效率又高,打内心里感谢他,想意思意思,有多少人请吃饭、送礼金,都被他婉言谢绝。他说:我挣共产党的钱,吃共产党的饭,努力工作尽心办案是我的职责。为百姓办案时我分内的事,我怎能接受你们的吃请?再说,我学习法律也多年了,作为一个法律人,法律是神圣的,我在生命的每一天都应当为维护法律的尊严而努力。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对任何“强权官意”都不盲从,而是严格执法办案,展现着法官无偏无私的坦荡胸怀。一次他已下班回家,突然接到一执行线索,他马上和同事来到被执行人家。当事人的家属一面与执行人员纠缠,一面打电话四处“求援”。他果断决定并当即将这名当事人带回法院。谁知这名被执行人竟公然叫嚣:“看你们谁敢往拘留所送我,你们是不想干了,我找的哪个人都比你官大!”果如其言,说情

  电话不久就纷纷打来,最后他干脆关闭手机,不接电话,依法对这名被执行人作出处理。

  以民为本艺术执行

  侯吉昌同志在日常生活中,外表祥和,不善言谈。但在执行案件时,却充分展现出了他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和高超的说服教育的执行艺术。他在具体执行每一件案件过程中,在保证程序公正的同时,还体现“四细”、“两文明”。“四细”,即在执行过程中,对整个案件材料进行仔细的分析;对案件双方当事人的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对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进行过细的掌握;对当事人的思想状况进行精细的揣摩。“两文明”,即语言文明,无粗、脏话;行为文明,无粗暴、乱施械具的行为。20XX年,他执行冀明亮与侯瑞君离婚财产分割一案,第一次传唤询问当事人的时候,细心的他就从女方的痛哭和男方的爱怜表情中看出了其中奥妙。原来双方当事人感情并未真正破裂,只是因为双方当事人的父母对儿女的错爱,而干涉子女生活导致小两口的离婚。侯吉昌同志找准了突破口,他多次把双方父母亲叫到一起,认真耐心地做他们的思想工作。从政策谈到国家法律,从家庭和谐谈到子女的幸福,?功夫不负苦心人,终于说通了当事人,说服了他们父母。一对鸳鸯重修好,一时冤家再结亲。小两口办理复婚手续后怀着感恩的心,多次专程前往法院看望他们的“媒公”。这一案件的执行,真正体现了司法为民的宗旨意识,为当代文明执行树立了光辉典范。

  “执行工作不能总是和风细雨,必须有理、有节,必要时依法

  地采取强硬措施”,作为一名老执行员,他是深谙此道的。他在文明执行的同时,也对那些有履行能力而拒不执行的被执行人,依法用足、用活、用够查、扣、冻、拘等措施,促使被执行人履行法律文书所确定的义务,真正体现了文明执行和强制措施相结合。他在执行一起交通肇事损害赔偿中,被执行人逃避多年,在得到线索后找到被执行人时,被执行人和5岁儿子还在睡梦中,侯吉昌同志在安顿好被执行人的小孩后,当即强行对其采取拘传措施,谁也没想到被执行人感激对执行人员说:“谢谢你们没有当着我儿子给我上铐,没有当我儿子面训斥我,没有让我失去父亲的尊严,我真的很感激你们,就凭这,这钱我出了?”最终,案结事了,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侯吉昌同志从一言一行做起,公正清明,思民忧、解民困,心中始终装着老百姓,用自己的行动践行司法为民,赢得了民心。使当事人心服口服,进而理解、支持、配合法院执行工作,使当事人深切感受到了司法的人文关怀的同时,提高了人们对法律的公信度。

  他就这样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奉献着。

篇五:廉洁奉公的人物素材

  

  ()

  〔古代廉洁奉公的名人小故事〕

  导语:我们要大力弘扬我们民族固有的清正廉洁的传统美德,提倡廉洁自律,秉公办事,不徇私情,不谋私利,清白做人的精神。以下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关于廉洁的素材,欢迎大家阅读参考!谢谢!

  ▲

  诸葛亮

  诸葛亮虽身为蜀国丞相和三军统帅,军政大权在握,却是廉洁奉公的表率。他教育儿子要进行品行高尚的养成,即要用俭朴的生活来养德,用淡泊富贵来树立大志,用静心学习增长才干,用振奋精神来革除享乐怠惰,等等。诸葛亮正是这样做而实践“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名言的。他在生命垂危之际写给刘禅的信中说:“我在成都的家只有桑树80棵,薄田15顷,子孙靠它生活还是挺富裕的。我在外面(老家以外的地方)再没有别的财产,随时的衣食,全部仗给于官家,不另外谋取生财之道来增加点滴私产。我死的时候,不使家属内有多余的布帛,外有多余的财产。”诸葛亮在临终前不但劝谏后主,规划国事,而且有针对性地陈述家事,预先谢绝赏赐,以免后代因钱财而不成大器。高风亮节,这太难能可贵了!

  诸葛亮的这种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

  ▲

  岳飞

  岳飞是中国古代将帅中廉洁奉公,为人师表的楷模。他从严治军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严以律己。岳飞提出过国泰民安的两个著名口号:“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他身体力行,严守一不贪财,二不爱色,三不娶妾,四

  是山河未复滴酒不进的“四不”规定。他个人的日常生活极其清苦。他平常的饭菜大多是主食加一个菜。有一次,岳飞吃到一种名叫“酸馅”的食品,他觉得味道不错,尝了几个以后,就叫随从收起来留到下顿再吃,以免浪费。岳飞在16岁时娶的一位刘姓夫人,因他从军远离,家乡沦陷后,生活无着,被迫转嫁。南渡以后,岳飞另娶了一位李姓夫人,夫妻之间的感情甚笃。他的部属同事们曾出于对岳飞这位主帅的尊敬,出钱买了一个年轻美貌的土族女子,送给他做姬妻。岳飞未曾见面就婉言谢绝了。在当时的南宋士大夫社会官吏多是三妻六妾和“西湖歌舞几时休,直把临安作汴京”的环境中,岳飞能如此洁身自好,真是清淡如水,廉洁为镜,高风亮节,实在难得!

  ▲

  厚谢婉拒

  宋时,刘温臾在朝中身居要职,一个自称他门生的人送给他一车粮草,刘温臾推辞不掉,当即答谢回赠他一套华丽的衣服,其价值高于一车粮草的数倍,那人见达不到送礼行贿的目的,只好将粮草拖了回去。

  ▲

  母劝子廉

  东晋西征大将军陶侃做浔阳县吏时,曾主管县衙鱼肉及精美食品供应。有一回,他派人送一瓦锅鱼制品给母亲谌氏。谌氏原封未动让人退回,并附信一封:“你做县吏,送给我公物,不但不能使我受益,还会增加我对你的担忧。”她规劝儿子要公私分明,为政清廉。在母亲的教导下,陶侃反思自己,改过自新,后来以政绩显著闻名于世。

  ▲

  妻劝夫廉

  古时,东关临池司马孟宗在外做渔官时,因妻子爱吃鱼,他便把腌鱼寄给妻子。其妻却将鱼如数退回,并附言说:“你做渔官,却把腌鱼寄给我,别人如何看呢?”为此,她三年不吃鱼,司马孟宗从此也恪守清廉。

  ▲

  兄劝弟廉

篇六:廉洁奉公的人物素材

  

  ()

  〔关于廉洁奉公的事实与理论论据素材〕

  导语:我们要大力弘扬我们民族固有的清正廉洁的传统美德,提倡廉洁自律,秉公办事,不徇私情,不谋私利,清白做人的精神。以下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关于廉洁的素材,欢迎大家阅读参考!谢谢!

  ▲

  一、事实论据

  ▲

  古代廉吏拒贿故事四则

  ▲

  悬鹅示众

  明时,周新担任司法按察使后,一天,有人给他送来一

  只烤鹅,他坚决不受,但送礼人已经抢先出门了。于是,周新叫家人把烤鹅挂在屋子后面,以后凡是送礼者,他就让家人领着去看那只已经风干了的烤鹅。从此,再没人自讨没趣了。

  ▲

  立檄拒礼

  康熙19年,于成龙改任直隶巡抚。大名县县官遵循旧习,在中秋节前给他送了一份“中秋礼”。于成龙严词拒收,还特地颁布了《严禁馈赠檄》,通报了大名县县官的送礼行为,并明令所属官员,今后如果发现逢年私送者,“决不宽恕”.

  ▲

  棒打送礼

  南北朝时,南朝的中书通事舍人顾协,虽位高权重,但为政清廉。他曾说:“送礼纳贿,必然徇情枉法,吏治怎能清明?”有一次,他以前的一位门生因有事相求,送礼向他

  21行贿。顾协怒不可遏,责令将这个门生重打二十大板,赶出了门外。

  ▲

  厚谢婉拒

  宋时,刘温臾在朝中身居要职,一个自称他门生的人送给他一车粮草,刘温臾推辞不掉,当即答谢回赠他一套华丽的衣服,其价值高于一车粮草的数倍,那人见达不到送礼行贿的目的,只好将粮草拖了回去。

  ▲

  现代几则廉政小故事

  据主席身边的警卫员回忆,1929年1月,红四军下井冈山,迂回于赣南、闽西之间,毛主席行军,战士们沿途没见他骑马,可部队中的伤兵、病号、掉队的战士们都骑过他的马。虽说毛主席是前委书记,但他同战士们同吃一锅饭,同吃一盆菜,没有丝毫区别。

  211932年,红军打到漳州,警卫员住在毛主席那里。一眼看见他脚上穿的黑线袜子,已经洗成又薄又稀的灰色袜子了,主席发现他盯着他的袜子看,就把脚一伸,说:“这双袜子还是1929年下井冈山后你替我买的,已经换过两次袜底了,你看还是好的。不过再不能换袜底子了,袜面也太稀薄,经不起洗了。”

  主席说着,还有些舍不得的样子。毛主席行军中惟一御寒的一条毯子,也不知用了多少年,上面的毛已基本上掉光,差不多是一个麻袋片了。部队并不是没有像样的毛毯,但是他硬是不要。

  现在想想,那时的毛主席已是红军的领导核心,毛主席的廉洁,在当时是少有的廉洁。

  我国现代著名经济学家、社会活动家马寅初解放前曾担任浙江省财政厅长。有一天,德清县有一个想当县长的人托人将一千大洋送给马寅初,请马寅初开开后门,让他就任某

  21县县长。马寅初勃然大怒,骂道:“不要脸的东西,这种人今天能用钱打关节,真的当了县长,一定是个贪官。凭这一条,他就不能当县长。立即吩咐来人把钱退回。

  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楷模孔繁森,更是一位一尘不染两袖清风的好干部。这位模范干部收留了三个震灾中认识的孤儿。由于生活拮据,他到血库要求献血。在外人眼里,一个共产党的中高级干部生活如此清贫真难以想像。1993年,妻子到西藏探亲,去的路费由自己筹措。由于看病,妻子将返程的路费花光,只好向孔繁森要钱,他东挪西借才勉强凑了500元,而回程机票当时是每个人800元。妻子不忍心让丈夫为难,就自己找熟人借了一些。回到济南后,他妻子去看上大学的女儿,女儿一见面就对妈妈说:“学校让交学杂费,我写信给爸爸,爸爸让我跟您要。”他妻子一听,眼泪刷刷地流了下来———自己身上剩下的钱,连回家乡聊城的车票还不够,哪里还有钱给女儿交学费!孔繁森把工资中的相当大一部分用于帮助有困难的群众,平时根本就没有攒下几个钱。他给群众买药,扶贫济困时出手大方,少则百十元钱,多则上千元。他因车祸牺牲后,人们在他的遗体上找到的现金只有8元6角,在场的每个人都流了泪。

  21呼和浩特市原市委书记牛玉儒同志的事迹传遍了长城内外,他的思想和行动令人深受感动。尤其是他清正廉洁、不享特权的高尚行为更是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大公无私的高尚情怀。很多同志在学习牛玉儒先进事迹时深有体会地说,牛玉儒能勤政为民、鞠躬尽瘁,成为党的好干部,人民的贴心人,与他的清廉家风是分不开的。

  牛玉儒的父亲是一位正直的老党员,儿子当了“大官”还不忘提醒儿子。一次,老人看了京剧《铡包勉》,心有感触,忙给牛玉儒写了一封信:

  “我们家世世代代都是农民,只有你当了领导,一定要清廉,像包公一样,堂堂正正!”

  在父亲的教育和影响下,牛玉儒为民谋利、清正廉洁的信念更坚定了。多少年来,牛玉儒为与他素不相识的老百姓办过无数实事、好事,可在亲戚中却“六亲不认”。但身为老党员的父亲理解他:听说朱玉儒果断拒绝了亲人们的相求,老人却感到欣慰。他在电话中劝道:“玉儒,亲戚越骂你,老百姓就会越信任你„„。”

  21清廉家风源于做好亲人的思想工作。牛玉儒的5个兄妹,至今全是普通百姓。妹夫几年前下岗,妹妹打来电话求助,牛玉儒说:

  “这事三哥我不能管,下岗是个普遍问题,你们要自己多想想办法,给别人带个头。”

  二哥的孩子想找份工作,有人说:

  “你叔叔在自治区当领导,让他说句话不就行了?”二嫂千里迢迢找来。牛玉儒把二嫂接到家,热情款待。但一听这事,一口回绝:

  “这样的事不要找我!”二嫂当时就哭了。事情最终还是没办成。最后,孩子靠自己努力,进了一家企业工作。牛玉儒得知后非常高兴。不少老家的亲戚朋友听说牛玉儒当大官了,去找他办事,他总是婉言拒绝,然后让妻子好好招待,领他们上街逛逛,带上路费,送他们上车。

  牛玉儒对每一个亲朋都一视同仁,大家也就逐渐理解了,不难为他了。

  二、理论论据

  21▲

  【关于廉洁奉公的句子大全】

  1、廉洁方能聚人,律己方能服人,自正方能带人,无私方能感人。

  2、正气一身官气扫清风两袖腐风离。

  3、执政以廉为本,为官以勤为先。

  4、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

  5、草生峰不显伟岸松长谷底不失高节。

  6、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身手;抗得住诱-惑,经得起考验。

  217、财:左贝右才,恰似能者得之,不义之财勿沾;色:上刀下巴,犹如利刃抵喉,桃色新闻勿惹。

  8、反腐倡廉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廉洁行政关系人民群众福祉。

  9、廉洁奉公,从我做起;廉政之途,必有我路。

  10、廉洁方能聚人,律己方能服人,身正方能带人,无私方能感人,爱民方能得心。

  11、贪杯误事,贪钱找事,贪色来事,不贪无事,清廉自律,事事如意。

  12、事不三思终有悔,人能百忍自无忧。

  2113、“钱”字两把刀,贪了就折腰。

  14、腐败就像一场车祸,卷入其中,恐难以全身而退。买保险?对不起,暂无此项业务,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廉洁今天,点亮未来”。

  15、宁静以致远,学高为师必须坐十年冷板凳,淡泊以明志身正为范岂能挣一分昧心钱。

  16、为政清廉,一生平安;腐化贪婪,前程有限。

  17、不义之财不取,不洁之物不拿,不净之地不去,不正之人不交。

  18、百代兴盛依清正,千秋基业仗民心。

  2119、头脑始终清醒,政治立场坚定;心中为党为民,不惧邪气歪风;永葆革命本色,执政为民立功!

  20、吃一点、拿一点、卡一点、要一点,早晚毁在这一点;勤一生、德一生、廉一生、洁一生,多少幸福此一生。

  21、为官一任,清廉八方,关注民生,造福民众,就是最大的希望工程。

  22、天做棋盘星做子,谁人敢下;法做利剑廉做盾,谁人敢腐。

  23、镜不蒙尘能照人,人不染污可树威;清白勤政时铭记,人生无愧君久安。

  1121

篇七:廉洁奉公的人物素材

  

  廉洁人物素材以及点评

  任弼时,原名任培国,湖南汨罗人。任弼时是我们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他16岁参加革命,46岁英年早逝。30年的革命生涯中,与任弼时一起工作和生活过的人,都知道他有“三怕”:一怕工作少;二怕麻烦人;三怕用钱多。

  一怕工作少,甘当人民的“骆驼”。

  任弼时曾在革命时期坐过两次牢,严重的酷刑对他的身体摧残极大。后来,他南征北战,生活艰苦,劳累过度,慢慢积劳成疾。他是中央队伍中身体最差的一个人,又是最忙的一个人。

  1949年3月,任弼时因病远赴苏联治疗。1950年4月,病情稍有好转,他就迫切要求回国工作。回国后,党中央要求他继续休息,医生也只允许他每天工作三、四个小时,但他却主动给毛泽东及书记处写信,坚持要求工作。在他的一再坚持下,毛泽东同志和党中央只好根据医生的建议,同意他每天工作4小时。可真一恢复工作他就把病情抛诸脑后,先是把工作时间每天增至5小时,后来又要求医生增加到8小时,而实际上每天往往会超过8小时。每逢毛泽东在夜里召集会议,他都坚持参加,并且白天照常工作。抗美援朝战争打响前后,他完全忘记了自己还是个病人,全身心投入工作,常常工作至深夜,长时间研究战局并思考对策。1950年1月25日凌晨,任弼时终因劳累过度,病情突然恶化,导致脑溢血而去世。

  任弼时去世后,党中央对他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德给予高度评价。叶剑英同志曾说“他是我们党的骆驼,中国人民的骆驼,担负着沉重的担子,走着漫长的艰苦道路,没有休息,没有享受,没有个人的任何计较。”

  二怕麻烦人,愿做同志的“被子”。

  任弼时在新中国成立前就是五大常委之一,但他为人厚道,不管是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中,都始终坚持亲力亲为,少让他人代劳,不给别人添麻烦,更不想欠下人情债。对待他人就像冬天的一床棉被,让人感到舒服、暖和,可以安心踏实地度过寒夜。

  1949年,任弼时在玉泉山养病,身边的工作人员为了帮助他恢复身体健康,特地买来了水鸭。一天晚饭后,在医生和卫士的陪同下,任弼时拄着拐杖在附近散步。路过一个山塘,看见一位老汉在赶鸭子。任弼时走上前去,热情地和他打招呼,却只得到那人冷漠的回应。任弼时以为这老头性格古怪,难打交道,后来仔细一问,才知道老人情绪低落生闷气的原因。原来,这段时间,几天在水塘里莫名来了几只鸭子,偷吃了老人家的水稻,害得他一连几天守在塘边赶鸭子。

  望着在水上游来游去的鸭子,任弼时隐约明白了什么。他询问陪同的警卫员这些鸭子的来历,警卫员见任弼时满脸严肃,只好实话实说。原来,炊事员见任弼时身体不好,血压高,特意买了几只水鸭给他降压补身体。

  机关没地方喂养,只好暂时放在塘里。不料鸭子不老实,偷吃农户的水稻,惹出了麻烦。任弼时问清情况后,心生愧疚,立即向老人家赔礼道歉,并交待警卫员:“赶快把鸭子赶回去关好,莫让它出来祸害人。”

  老汉心里的石头落了地,任弼时却因生气,血压又升高了。

  三怕用钱多,犹若一位“党内妈妈”。

  任弼时一生艰苦朴素,情系民众,珍惜革命的每一个铜板。“在国家大业初创、人民生活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一分钱也不应多花。”他多次告诚工作人员说:“你们不要以为现在进城了,应该阔气一些了,这样想就不对了,不能忘记目前我们国家和人民还有困难。”

  1949年进城后,任弼时先住在西郊香山,因离城较远,工作不便,后来搬到景山东街居住。他的办公室离马路只有二三米,街上川流不息,声音嘈杂。任弼时有心脏病,又有高血压,需要安静,但他却一直默默坚持住下去,没有半点埋怨,瞒着困难不说。组织上为了照顾他的工作和休息,要给他搬家。当了解到搬家得把另一个机关迁走腾地时,他坚决不答应。他说:怎么能以一个人牵动一个机关呢?后来,组织上准备把他住的房子修缮一下,谁知任弼时还是不肯:“这房子不漏雨,不透风,还住得下去,不要再花钱装修了,免得给组织上和同志们添麻烦。”就这样,他一直坚持住在景山东街那套紧挨马路的旧房子里,直至病逝。

  任弼时一生光明磊落、顾全大局,公而忘私。他留下的“三怕”精神,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共产党人防腐拒变的一面明镜。在助推清廉张家界建设的道路上,任弼时同志“廉洁奉公、严于律己”的精神和作风给我们树立了典范,值得每一位纪检监察干部学习和发扬,“三怕精神”是永远照耀着我们永不熄灭的明灯,并将激励着共产党人不断前行。

篇八:廉洁奉公的人物素材

  

  关于廉洁正直的名人故事(精选12篇)

  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素有勤劳、俭朴的优良传统。三国的诸葛亮、宋代的包公、清代的于成龙,一代伟人毛泽东……他们的廉洁、正直、朴实、节俭的品质令人感叹和敬佩。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廉洁正直的名人故事(精选12篇),欢迎阅读,谢谢!

  廉洁正直的名人故事1据主席身边的警卫员回忆,1929年1月,红四军下井冈山,迂回于赣南、闽西之间,毛主席行军,战士们沿途没见他骑马,可部队中的伤兵、病号、掉队的战士们都骑过他的马。虽说毛主席是前委书记,但他同战士们同吃一锅饭,同吃一盆菜,没有丝毫区别。

  1932年,红军打到漳州,警卫员住在毛主席那里。一眼看见他脚上穿的黑线袜子,已经洗成又薄又稀的灰色袜子了,主席发现他盯着他的袜子看,就把脚一伸,说:“这双袜子还是1929年下井冈山后你替我买的,已经换过两次袜底了,你看还是好的。不过再不能换袜底子了,袜面也太稀薄,经不起洗了。”主席说着,还有些舍不得的样子。毛主席行军中惟一御寒的一条毯子,也不知用了多少年,上面的毛已基本上掉光,差不多是一个麻袋片了。部队并不是没有像样的毛毯,但是他硬是不要。

  现在想想,那时的毛主席已是红军的领导核心,毛主席的廉洁,在当时是少有的。

  廉洁正直的名人故事2东晋西征大将军陶侃做浔阳县吏时,曾主管县衙鱼肉及精美食品供应。有一回,他派人送一瓦锅鱼制品给母亲谌氏。谌氏原封未动让人退回,并附信一封:“你做县吏,送给我公物,不但不能使我受益,还会增加我对你的担忧。”她规劝儿子要公私分明,为政清廉。在母亲的教导下,陶侃反思自己,改过自新,后来以政绩显著闻名于世。

  廉洁正直的名人故事3在国务院的会上,人们不止一次地听到总理拒绝装修会议厅的建议,总理说:“只要我当总理,会议厅就不准装修。”1959年,水利

  部未经报告请示,在密云水库附近兴建一座水利建设成就展览馆。有一天,在西花厅开会,总理突然转过头向水利部副部长钱正英说:“钱正英,贺老总告诉我,你们在密云水库那里修建一个相当高级的楼,有没有这回事?”钱答:“有,是一座水利展览馆。”总理沉默了一会儿,摇摇头,轻声地说了一句:“没有想到你们也会办这种事。”钱听了羞愧得无地自容,心里像刀割一样难受。如果按现在某些干部的想法,总理既未严厉批评,又未责成处理,既无纪委处分的`威慑,更无丢官的危险,完全可以蒙混过关。但在周总理伟大人格的感召下,钱回部后,立即在党组会上作了传达。水利部党组随即决定:将这座价值400多万元的建筑,无偿转让给第一机械工业部一个研究所,并向中央写了一个深刻检查的报告。

  廉洁正直的名人故事4魏征是唐代杰出的政治家和著名的宰相。他直言不讳,曾提出“薄赋敛,轻租税”、“居安思危”、“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等思想,加上为人俭朴,病危时还没有像样的房子,所以一直深受人民的称道。而魏征的夫人裴氏也是一名廉洁、俭朴的好女人,历史上出名的贤内助。

  裴氏虽说是宰相的妻子,自嫁给丈夫之后依旧那么勤俭节约,并随丈夫住那间旧屋,每天纺纱织布度日,而毫无怨言。

  唐太宗听说魏征家的房子又窄又旧,十分破烂,便命令派人去为他调整。当官员和工匠等人来到魏家时,魏夫人对来人说:“他(指魏征)住惯了老房子,住不惯华丽大厦,请皇上原谅,不要给他调房了。”由于魏夫人的再三辞谢,工匠们只得重新翻新了几间旧房子,便回去了。

  唐贞观十七年,魏征病重,起不了床。唐太宗派出医生去为他治疗。谁知,医生到魏家一看,简直不相信,魏征盖的被子又破又旧,根本御不了寒。医生回来据实向皇上禀告之后,太宗立即派人给魏征送去了丝棉被。谁知这回魏夫人又出来挡驾了。她说:“他也用惯了布被布褥,没有必要添加丝棉被,也请皇上见谅。”就这样,魏夫人常年铺佐丈夫料理家事,一直勤勤恳恳,相互体贴,而没有后悔嫁给

  这样一个清贫的丈夫。

  魏征于64岁那年去世了。唐太宗听到噩耗后非常伤心。他想,这样一个好臣子理应受到表彰与敬重,于是下令举行盛大的葬礼。这时又是魏夫人出来讲话了。好说:“魏征一生俭朴,葬礼排场太大,与他平生志愿有违。”唐太宗最终拗不过魏夫人,细细想来,她所说的也在情理,于是只得为魏征举行了一个非常简单的葬礼。

  葬礼结束以后,魏征夫人裴氏也没有去住皇上给盖的新房子,她依旧与儿子住在原先翻修过的老房子里,过着清贫、淡泊而宁静的生活。

  廉洁正直的名人故事5明朝时,嘉兴知府杨继宗清廉自守,深得民心。一次,一名太监经过这里,向他索要贿赂,他打开府库,说:“钱都在这儿,随你来拿,不过你要给我领取库金的官府

  印券。”太监怏怏走了,回京后,在明英宗面前中伤他。英宗问道:“你说的莫非是不私一

  钱的太守杨继宗吗?”太监听后,再也不敢说杨继宗的坏话了。

  ?手好不要钱

  清乾隆进士王杰为人刚直敢言,不附权贵。当时和坤在朝中专权,大臣

  都不取得罪他。惟王杰每每与其据理力争。有一次,议政完毕,和坤有意戏弄王杰,拉着他

  的手说:“好白嫩的手啊!”王杰正颜厉色地回答道:“王杰手虽好,但不能要钱耳!”和

  坤羞愧而去。

  廉洁正直的名人故事6晋代名臣陶侃年轻时曾任浔阳县吏。一次,他派人给母亲送了一罐腌制好的鱼。他母亲湛氏收到后,又原封不动退回给他,并写信给他说:“你身为县吏,用公家的物品送给我,不但对我没任何好处,反而增添了我的担忧。”这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

  廉洁正直的名人故事7晋代人吴隐之任广州太守,在广州城外,见一池泉水名“贪泉”。当地传说饮了贪泉之水,便会贪婪成性。他不信这些,照饮不误,饮后还写了一首诗:“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他在任期间,果然廉洁自律,坚持了自己的操守。

  廉洁正直的名人故事东汉时,一位叫刘宠的人任会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废除苛捐杂税,为官时十分清廉。后来他被朝廷调任为大匠之职,临走,当地百姓主动凑钱来送给即将离开的刘宠,刘宠不受。后来实在盛情难却,就从中拿了一枚铜钱象征性地收下。他因此而被称为“一钱太守”。

  廉洁正直的名人故事9公仪休喜欢吃鱼,有人就送鱼给他,他拒而不受。送鱼的人说:"听说你喜欢吃鱼,为什么不肯接受我送的鱼呢?"公仪休说:"正因为我喜欢吃鱼,所以更不能接受你的鱼!我现在做宰相,买得起鱼,自己可以买来吃,如果我因为接受了你送的鱼而被免去宰相之职,我自己从此就买不起鱼了,你难道还会再给我送鱼吗?这样一来,我还能再吃得到鱼吗?因此,我是决不能接受你送的鱼的。"廉洁正直的名人故事10苏东坡是我国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他在担任徐州知府时,以为官清廉、刚正不阿、不畏权势,执法严明著称,受到徐州百姓的称道和传颂。至今徐州城乡还流传着他不少的佳话。

  苏东坡五十岁的时候,家人要为其祝寿,苏东坡一再制止,并嘱咐家人不准宣扬。谁料,寿辰这一天,来了一个送礼人,双手抱着一盆盛开的月季花,家人便问:“请问尊姓大名,有何事?”来者说:“我叫赵钱孙李,来祝寿的。”家人听罢,奇怪地笑道:“那有这样的名字呢?”来者说:“我本姓赵,右邻姓钱,左邻姓孙,对门姓李,知府大人今年五十大寿,大家推荐我送一盆月月红,给知府大人做寿礼。”家人听后,知是百姓心意,本想收下,但大人从不收礼,只好叫来者说出理由,那人思忖片刻,道出:“花开花落无间断,春去春来不相关。但愿大人常康健,勤为百姓除赃官。”家人把诗写在纸上,叫仆人把诗送给苏东坡看,让他来处理此事。不一会苏东坡出来,亲自收下那盆月季花,笑着咏诗道:“赵钱孙李张王陈,好花一盆黎民情。一日三餐抚心问,丹心要学月月红。”

  后苏东坡虽赋闲回家,但他一生清正廉明、惩贪除恶的好名声却在民间永远流传。

  廉洁正直的名人故事11春秋时,宋国司城子罕清正廉洁,受人爱戴。有人得到一块宝玉,请人鉴定后拿去献给子罕,子罕拒不接受,说:“您以宝石为宝,而我以不贪为宝。如果我接受了您的玉,那我们俩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倒不如我们各有其宝呢?

  廉洁正直的名人故事12唐朝的宰相卢怀慎清正廉洁,不搜刮钱财,他的住宅和家里的陈设用具都非常简陋。他当官以后,身份高贵,妻子和儿女仍免不了经常挨饿受冻,但是他对待亲戚朋友却非常大方。

  他在东都(洛阳)担当负责选拔官吏的重要公务,可是随身的行李只是一只布口袋。他担任黄门监兼吏部尚书期间,病了很长时间。宋璟和卢从愿经常去探望他。卢怀慎躺在一张薄薄的破竹席上,门上连个门帘也没有,遇到刮风下雨,只好用席子遮挡。卢怀慎平素很器重宋璟和卢从愿,看到他们俩来了,心里非常高兴,留他们呆了很长时间,并叫家里人准备饭菜,端上来的只有两瓦盆蒸豆和几根青菜,此外什么也没有。卢怀慎握着宋璟和卢从愿两个人的手说:“你们两个人一定会当官治理国家,皇帝寻求人才和治理国家的策略很急迫。但是统治的时间长了,皇帝身边的大臣就会有所懈怠,这时就会有小人乘机接近讨好皇帝,你们两个人一定要记住。”过了没几天,卢怀慎就死了,他在病危的时候,曾经写了一个报告,向皇帝推荐宋璟、卢从愿、李杰和李朝隐。皇帝看了报告,对他更加惋惜。

  安葬卢怀慎的时候,因为他平时没有积蓄,所以只好叫一个老仆人做了一锅粥给帮助办理丧事的人吃。玄宗皇帝到城南打猎,来到一片破旧的房舍之间,有一户人家简陋的院子里,似乎正在举行什么仪式,便派人骑马去询问,那人回来报告说:“那里在举行卢怀慎死亡两周年的祭礼,正在吃斋饭。”玄宗于是赏赐细绢帛,并因此停止了打猎。

  另外人们传说:卢怀慎去世时,他的夫人崔氏不让女儿哭喊,对他说:“你们的父亲没死,我知道。你父亲清正廉洁,不争名利,谦虚退让,各地赠送的东西,他一点也不肯接受。他与张说同时当宰相,如今张说收受的钱物堆积如山,人还活着,而奢侈和勤俭的报应怎么

  会是虚假的呢?”到了夜间,卢怀慎又活了,左右的人将夫人的话告诉了他,卢怀慎说:“道理不一样,阴间冥司有三十座火炉,日夜用烧烤的酷刑来惩罚发不义横财的人,而没有一座是为我准备的,我在阴间的罪过已经免除了。”说完又死了。

推荐访问:廉洁奉公的人物素材 廉洁奉公 素材 人物

本文来源:https://www.cygypipe.com/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25259.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