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墨客文档网!

闽南童谣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5篇

文章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07-14 10:18:01

篇一:闽南童谣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

  

  民间游戏在幼儿园闽南童谣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作者:杨柳青

  来源:《成才之路》2019年第17期

  杨柳青

  (福建省泉州市温陵实验幼儿园,福建

  泉州

  362000)

  摘

  要:把民间游戏融入幼儿园闽南童谣教学,能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激发幼儿学习热情,提升幼儿的综合素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文章从闽南童谣的娱乐价值、教育价值、传播地方文化的价值角度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民间游戏;幼儿园;闽南童谣;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9)17-0067-01丰富多彩的闽南童谣是闽南人童年美好的回忆。它扎根于闽南文化的沃土,广泛流传于厦、漳、泉、台以及广东一带,承载着厚重的人文底蕴,是孩子们成长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闽南童谣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都来源于生活,有的诙谐有趣,有的铿锵有力,有的富有精彩的故事情节,有的体现闽南人打拼劳作的场景,充满闽南本土特有的浓厚的家乡民俗气息。

  我园根据小、中、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幼儿兴趣和生活经验出发,将闽南童谣融入幼儿一日生活中。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如何让这些经典童谣情景再现,使之成为有生命的教育载体,已成为幼儿教师必须探索和研究的重要课题。《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我园地处闽南传统文化中心——泉州西街,在“满街都是圣人”的传统文化背景下,将独具地方特色的民间游戏融入闽南童谣教学,汲取民间游戏中丰富的“说”材料,整合易学、易会、易传的特点,让闽南童谣走进校园,能促进幼儿语言、认知、情感及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要在传承文化与幼儿快乐发展中寻找一个结合点,民间童谣无疑是一个有效的载体。

  一、在民间游戏中挖掘闽南童谣的娱乐价值

  在游戏中吟诵童谣,能增强游戏的趣味性,更好地表现游戏的特点,让幼儿感受参与的欢乐与喜悦。如童谣《掩呼鸡》:掩呼鸡,走未离,一个掠,一个覕。咮咮咮,来找汝,找若有,金交椅;找若无,大骹机。找的找,覕的覕,走过来,缉过去,掠着替身真趣味。在捉迷藏游戏中,教师可让幼儿在“找”和“躲”的过程中朗诵这首童谣,以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幼儿在游戏中必须遵守规则,自觉围成一个圆圈,模仿鸡叫觅食的声音。当念到最后一句“掠着替身真趣味”时,蒙着眼睛的幼儿抓到别的小朋友,就可以成为自由人,到圈中继续游戏。如果没有抓到,就要接受一点小“惩罚”,如表演一个节目等。这个童谣游戏,不同年龄段的幼儿都可以参与,玩法不同。小班的幼儿可侧重于体验捉和藏的乐趣,中、大班的幼儿可侧重于启迪发散性思维。教师要和幼儿共同制定游戏规则,提高游戏质量,更好地发挥其育人作用。童谣融入游戏,既增加了游戏的趣味性,又培养了幼儿团结协作的意识,使幼儿的社会性得到发展。

  二、在民间游戏中挖掘闽南童谣的教育价值

  当童谣从摇篮曲、止哭歌等最初的形态衍变出新的内容后,其本身所附加的教育成分也逐渐增多,且在道德、文学、常识等方面有其独特的教育作用。童谣内容生活化、富有趣味性,语言生动,可以培养幼儿活泼开朗、幽默机智的良好品质。如童谣《老鼠仔》:老鼠仔,钻壁空,一暝不困,蛲蛲动。一只一只想偷食,人人看到都卜掠。童谣与民间游戏融合,幼儿非常喜欢。此外,这个游戏在不同年龄段有不同难易程度和不同形式的玩法。小班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既能了解老鼠偷吃、破坏的习性,又能感受到童谣诙谐有趣的语言风格。中、大班幼儿可以利用道具进行游戏,由4个幼儿扮演小花猫,将皮筋围成正方形,其余幼儿佩戴头饰扮演小老鼠。在童谣吟诵声中“小老鼠们”四处打洞偷吃,小花猫们最后收网捉老鼠,游戏的场面紧张而激烈。在游戏中,幼儿们感受到闽南童谣特有的魅力,既收获了知识,又受到了教育。

  三、挖掘民间游戏在传播地方文化中的作用与价值

  闽南童谣以闽南语为载体,带有浓重的方言口语色彩,含有大量的地方词汇、音调和特有的方言文化,幼儿在童谣的熏陶下,能够加深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地方文化的认同感。如童话《月娘月光光》:月娘月光光,起厝田中央。爱食三色糖,爱睏水眠床。幼儿通过相互拍手的传统游戏形式,边拍手,边吟诵童谣,并进行想象:一群在宅院或田野嬉戏追逐的孩子们,对着皎洁的月光,憧憬着美好的生活。这首脍炙人口的童谣,展现出闽南的方言特色和韵律美,对地方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博饼,起源于厦门,是闽南地区几百年来独有的中秋传统活动,是一种独特的月饼文化,也是对历史的一种传承。在童谣《中秋博饼》活动中,幼儿和家长一起互动交流,增进亲子感情。家长走进幼儿园,和孩子一起玩童谣游戏,不仅能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发展情况,还能使家园联系更加密切,让童谣延伸至家庭,有利于民俗文化的传承。家园合作,能让幼儿更好地走进童谣,感受童谣的文化底蕴和人文色彩,感受生活的绚丽多彩。

  总之,民间游戏因为其浓郁的地方特色和形式灵活多样的特点,在幼儿园闽南童谣活动中广泛运用。随着童谣不断推陈出新,教师应在传统游戏形式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着眼于幼儿的身心发展,围绕幼儿的成长需求,让童谣发挥出更好的育人作用,促进幼儿的进步和成长。

  参考文献:

  [1]向丽芳.童谣及其对幼儿的影响和运用[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5).

  [2]陈晓霞.闽南童谣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开发与应用研究[J].儿童发展研究,2013(01).

  [3]谢莉斯.幼儿园音乐教育中福州童谣使用现状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7.

篇二:闽南童谣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

  

  福建毅育斫宪飞I成果分享?闽南语童谣在幼儿园语言活动中的应用平和县五寨中心幼儿园

  庄志华一、闽南语童谣在幼儿园语言活动中的应用意

  义闽南语童谣因其自身具有的优势适合幼儿语言

  学习的特点,逐渐成为了教师在幼儿语言教学中的重要课程。闽南语童谣是闽南传统文化的积累,用

  于幼儿语言教学不仅丰富了教育资源,同时也有利

  于传统文化的传承。闽南语童谣描述的内容,多以

  日常生活中的场景、道德文化、民族风情等内容接

  近生活实际且通俗易懂,可以让幼儿与生活实际相

  联系,提升其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生活中的沟通与交

  流。由此可以看出在幼儿教学中引用闽南语童谣,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新性的举措,不仅提升了课

  堂的教学质量,更是实现了民族文化的传承。二、在幼儿园语言活动中应用闽南语童谣的重

  要作用幼儿在来到学校接受学前教育之前,所处的成

  长环境、教育、性格都是不尽相同的,进而语言表

  达能力存在着差异。这需要教师在未来的教学工作

  中,要善于去观察幼儿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

  学。入学幼儿的具体特点主要为以下两部分:一部

  分儿童喜欢表达自我的想法,善于和同学教师之间

  沟通交流,其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能够在班级中起

  着活跃气氛的作用;另一部分儿童性格比较内向,不善于主动和同学教师沟通交流,在课堂上很少发

  言,喜欢独来独往,其语言表达能力通常不如前一

  种幼儿强。所以针对这种情况,一方面,教师可以

  采用学习互助小组的方式,通过幼儿之间的交流,去帮助内向的孩子逐步增加在课堂上的活跃程度=

  另一方面,教师要选择能够整体提升幼儿语言表

  达能力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而通俗易懂、朗

  朗上口的闽南语童谣就很适合幼儿教学。如:在教

  学《天黑黑》这首闽南语童谣,教师可以通过现代

  化教学工具再结合“森林教学法”营造自然直观的?56?环境,利用自然地环境,形象的道具,将童谣通过

  多种方式更为生动形象地诠释出来。教师可以应用

  歌曲的形式先领唱,逐步带领幼儿熟悉童谣的旋律

  和基本描写的内容,教师再组织幼儿开展小组的演

  唱活动,在演唱的同时每个小组可以根据童谣的内

  容加上舞蹈或者动作,这样既让孩子更容易理解内

  容,也更好的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内向的同学在

  活跃组员的带领下,也会逐渐地提升其语言表达能

  力,性格也会开朗起来。整个活动,通过闽南语童

  谣的学习,既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让孩子树

  立自信心,为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三、闽南语童谣在幼儿园语言活动中的相关应

  用举措1?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培养幼儿对语言的感

  知力闽南语童谣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

  分,是闽南人表达的一种传播方式,具有朗朗上

  口、贴近生活的特点。对于幼儿来说,语言的学习

  处于最为初级的阶段,幼儿学习具备注意力较为分

  散的特点,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釆用能够吸引

  幼儿学习注意力的教学方式。而闽南语童谣多以生

  活中常见的场景为主,内容活泼并且通俗易懂,旋

  律流畅简单的特点,可以更好地被幼儿理解,吸引

  幼儿学习注意力,使幼儿能够深入理解语言,提升

  其语言表达能力。2营.造想象空间,提高幼儿们的想象力

  幼儿处于对世界逐步认识的阶段,其认知程度

  需要不断的积累和培养才能逐步增加,在这一阶段

  由于缺乏对事物界限的认知,幼儿的想象力是最

  为丰富的,可以把逐步认知的事物,通过想象逐步

  地连接起来,连接的过程中往往可以突破事物的本

  相,进行超脱事物本身的想象。比如,幼儿可以将

  花儿和翅膀联系起来,认为花儿拥有了翅膀就可

  ■成果分享----------------------------------以传播更多的种子和香气。这一想象的过程是幼

  儿对世界的好奇认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

  发挥幼儿的想象力,更好地理解闽南语童谣。闽南

  语童谣大都描写的是故事或者是场景等,教师可以

  让幼儿充分地发挥想象过力,去想象童谣的描写的场景、人物、活动等。如:《计算机》这首闽南语

  童谣:“讲到伊,真趣味,四四角角像电视。会写

  字、会念诗,会唱歌、会扮戏,嘛会晓ABC。讲到

  伊,大人国仔拢甲意。”教师可以用“森林教学

  法”给幼儿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环境,让孩子

  去玩玩计算机,给幼儿一定的时间,通过大胆想象

  表达出童谣所想要表达的内容。想象的内容会逐步

  与事物相关,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在尊重幼儿想象

  力的基础上去帮助幼儿梳理想象力,会更有效提升

  幼儿的语言创造性。与此同时,幼儿的想象力可以

  给教师的教学更多的灵感,促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

  中不断地去探究更好的教学方式,营造良好的课堂

  氛围。3通.过童谣教学,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幼儿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多鼓励幼儿开口说

  话是提升其语言感知力和理解能力的重要方式。幼

  儿开始学习的初步阶段,对于知识充满好奇,通

  常对于自我表达处于羞涩阶段。闽南语童谣朗朗上

  口,可以帮助幼儿逐步培养起使用词语的连贯性和

  应用的频率,逐渐地敢于表达自我的想法进行沟通

  和交流。闽南语童谣在教学中优势的发挥需要教师

  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去进行引导,去加深对于童谣

  的理解。如:在教学《天上一块铜》这首童谣的中,教师和幼儿都有对于描写场景的想象和理解。

  幼儿的想象力和教师相比会更加地丰富,教师可以

  在对童谣展开具体讲解之前,带领孩子到户外,坐

  到草地上仰望天空,引导幼儿进行想象,首先,可

  以从题目开始,让幼儿猜测童谣可能表达的故事或

  者场景。幼儿通过想象力,可以想到天上为什么会

  有一块铜,是谁把铜带到了天空上面,铜会不会掉

  下来砸到人等。其次,教师可以建立相应的讨论小

  组,在小组内通过教师提供的和童谣内容相关的图

  片或者视频等去进行讨论,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幼儿在组内想象力的促进下,可以迸发出更多的想

  福建毅育斫宪象内容,去丰富自身的想象力和表达方式,逐步的提升沟通、理解以及语言表达能力。4.通过闽南语童谣教学,提升幼儿的学习能力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

  去进行教学。幼儿对世界的认知处于初级阶段,通

  常会被动作、颜色、声音等吸引注意力去进行模

  仿或者学习,从而形成对世界的自我认知。闽南语童谣的描写多数和日常生活的场景以及相关的人物

  有关,可以更好地让教师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来开

  展教学。如:在教学“婴仔婴婴困,一眠大一寸,婴仔婴婴惜,一眠大一尺,摇儿日落山,抱子金金

  看,子是阮新肝,惊你受风寒。”教师应用“森

  林教学法”让幼儿根据活动内容动手布置相应的环

  境,营造出轻松的自然氛围,让幼儿如临其境的手

  抱布娃娃去感受妈妈抱自己的情形,通过画面去充

  分发挥想象力。比如,妈妈会怎样哄自己睡?妈妈

  的表情会是怎样的?感受妈妈照顾孩子的辛苦、期

  盼孩子健康成长无私的爱。这一过程可以更加充分

  地拓宽幼儿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在幼儿

  充分发挥想象力后,再进行童谣的讲解,可以帮助

  幼儿提升对语言的理解能力,随着幼儿对于词语理

  解的深入,会更加喜欢去表达自我想法,培养起积

  极活跃的性格。教师还可以在活动延伸中让孩子通

  过绘画,表演等形式再现该闽南语童谣的内容,提

  高幼儿对其内容的理解。综上可见,闽南语童谣对

  于幼儿来说有提升其自我学习能力的作用。四、结论闽南语童谣因为自身独特的演唱方式受到幼儿

  的喜爱,成为许多幼儿园的园本教材。所以基于

  “森林教学法”的将闽南语童谣应用在幼儿语言教

  学中,不仅能激发幼儿的语言学习兴趣,提升学习

  积极性,还能提高幼儿的理解能力,从而更能促进

  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为其未来的发展培育起良好

  的学习习惯。(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

  2020年度课题“基于,森林教学法,的闽南语童

  谣在幼儿园课程中渗透的研究”(立项批准号:

  FJJKXB20-732)的研究成果。)?

  57?

篇三:闽南童谣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

  

  闽南童谣与幼儿园区域活动的融合教育

  摘要:闽南童谣有着自己特有的形态与特征,在历史的发展及变迁中体现出了自己强劲坚韧的传承特性。然而,闽南童谣却在其源地逐渐失传,原因有二:一是普通话家庭让幼儿失去了讲闽南语的环境,二是科技发展让幼儿难以理解闽南童谣的内容。正如《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到“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没有闽南语的语言环境,没有运用闽南语进行交流,幼儿要如何掌握闽南语?更不用说学会闽南童谣了。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幼儿从小远离闽南童谣中描述的农耕时代,一些民间游戏如今也几近消失,幼儿难以理解童谣的内容,又谈何学会?

  关键词:幼儿教育;闽南童谣;区域活动;

  一、闽南童谣与幼儿园区域游戏的融合

  (一)闽南童谣的“内容”与区域活动的“选择”融合

  闽南童谣生动地记载了闽南人的智慧、精神、信仰、价值取向及生活劳动点滴,是闽南人在历史发展长河中记录下的一种文化缩影。闽南童谣产自农耕时代,内容难免存在一些粗俗、难懂、过时的成分,超出幼儿所能理解的范围。因此,需要细心筛选闽南童谣的内容。选择优秀合适的闽南童谣是实现其教育价值的有效途径。幼儿在每个年龄阶段都有其对应的教育内容,并非所有的闽南童谣都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要以幼儿为主体慎重考虑童谣内容。选择的时候需要广泛搜集并进行归类整合,组织区域环境创设以及区域活动,多渠道、多手段进行渗透教育。

  例如,闽南童谣中《见笑草》讲述的是含羞草,幼儿可在植物区种含羞草,通过实践理解《见笑草》中的内容。闽南童谣是幼儿认识世界的教科书,是幼儿学习的阶梯。在阅读语言区让幼儿阅读学习《三字经》(金门版),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学习《跛缴汉》,了解赌博的危害;在角色扮演区提供材料道具,让

  幼儿表演《天乌乌》《海龙王娶亲》等童谣故事等。选择优秀合适的闽南童谣,融入幼儿园区域活动中,让幼儿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文化的熏陶。

  (二)闽南童谣的“童趣”与区域活动的“创造”的融合

  闽南童谣自古以来就是儿童游戏时的童言童语,也是长辈教育儿童的内容。其大多篇幅短小、结构简单、充满童趣、朗朗上口,是幼儿感兴趣并喜爱的内容。幼儿对闽南童谣的认识大致遵循这样一个规律:对内容的初步感知与认识——学习说闽南童谣——对内容的探索与体验——幼儿进行创造与表现。对闽南童谣内容的感知与认识是学习闽南童谣的基础,只有了解了内容才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从而学会较为抽象的闽南语。探索与体验的过程使幼儿不仅仅满足于“说”,进一步激发了幼儿的思维进行创造与表现。

  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学会闽南童谣后创造性地开展活动,按照自己的理解在美工区作画、做道具,或是在角色表演区进行创造性的表演,正所谓“古学今用”。在表演区中,幼儿边唱边跳,在自己的小舞台上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表演。传统的童谣结合幼儿喜爱的舞蹈动作与幼儿自创的道具,不仅是对闽南童谣的一种传承,更是一种创造。

  (三)闽南童谣的“传承”与区域活动的“发展”的融合

  文化的传承与人的发展是教育永恒的主题与教育者永远的使命,闽南童谣在幼儿园区域活动的运用正是这一永恒主题的时代衍生。人们会担心,这一传承的“担子”压在幼儿身上是否过于沉重。文化,究竟应该怎么去传承与发展?

  虞永平教授曾经在《关于幼儿园课程的理想、构想、遐想》中讲道:“幼儿园课程的资源是丰富多样的,每个幼儿园都处在特定的自然、社会及文化之中,都有自己的优势资源,这些资源往往是幼儿感兴趣的,也是最能引发幼儿主动学习的。”在区域互动的设置中应当关注闽南当地的风俗习惯、自然资源、名山大川、特色文化等本土文化,闽南童谣的内容便是这些本土文化的精华缩影。将闽南童谣纳入区域活动的内容之中,是传承文化,更是在区域活动中发展文化。

  闽南童谣包罗万象,涉及的领域众多。幼儿园要将闽南童谣应用在区域活动中,要从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入手,以当地文化特色为切入点,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运用于区域活动之中,使区域活动与趣味性、生活性相结合,将区域活动打造成为传承闽南童谣、发展闽南文化的基石。

  二、闽南童谣与幼儿园区域活动的走向

  (一)“说”童谣

  幼儿自小生活在普通话环境中,对于闽南语的学习仅仅由教师教授未免片面。闽南童谣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周长楫认为,从闽南童谣入手学闽南语更加容易。一来,对幼儿的闽南语学习以及闽南童谣的传承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二来,又拉近了家庭之间的距离,增进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感情。正所谓“家庭是幼儿的第一所学校”,家长要配合幼儿园对幼儿学习闽南童谣进行指导,特别是祖祖辈辈生活在闽南、闽南语讲得地道且对闽南童谣倒背如流的祖辈。

  教孩子学习闽南童谣的关键是理解童谣、说准方言、说出闽腔。儿童正处于语言学习的关键期,对富有节奏感的词句十分敏感。童谣作为直率浑成的天地妙文,对幼儿的语言训练及思维发展有重要影响。例如在“端午节”主题活动中,教师围绕闽南童谣《五月节,扒龙舟》开展系列区域活动,首先在阅读区投放《屈原投江》《孝女曹娥》等故事,并在课上播放龙舟赛等相关的视频,让幼儿理解端午节的由来;在区域环境创设浓厚的端午节氛围,让幼儿主动参与活动,激发学说童谣的兴趣。家长带上幼儿到龙舟赛的现场,亲身感受童谣的内容,学“说”童谣,这是闽南童谣运用于区域活动的基础。

  (二)“玩”童谣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而与区域活动相互结合的闽南童谣更受幼儿的喜爱。通过主动玩游戏,幼儿获得直接经验,比由教师灌输的被动学习所获得的经验多很多。而幼儿“玩”童谣,也是如此。

  例如将上述闽南童谣《五月节,扒龙舟》融合进区域活动中,可以让幼儿在美工区、建构区自制游戏道具,比如龙舟、船桨等。正所谓“社会生活经验是角

  色游戏的源泉”,幼儿在亲身感受过龙舟赛的现场之后,拥有龙舟赛的直接经验,开展闽南童谣的划龙舟角色表演便得心应手,从区域的小舞台走出校园甚至走向社会。幼儿还可以运用自己制作的龙舟、船桨等道具开展龙舟比赛。同时,教师根据幼儿不同年龄特点对龙舟比赛进行的改编与创新,既锻炼幼儿的身体,培养幼儿的社会能力,又是对闽南童谣的传承与创新。

  三、结语

  闽南童谣是闽南人民数千年悠久历史传承下来的一笔宝贵的财富,传承并发扬闽南童谣,不管是作为一位教师还是作为一名闽南人,都责无旁贷。在幼儿园中,将闽南童谣与区域活动相结合,不仅丰富了幼儿园的教育形式,还让幼儿在自主游戏的同时感受到闽南童谣的魅力,了解闽南童谣的内涵。闽南童谣运用于区域活动的研究是一项长远且系统的工作,只有上下合力,学前教育界的专家教授、幼儿园的园长教师、家长、当地有经验的老人等社会人士一同配合,才可为闽南童谣的传承提供可能性,才能为幼儿的成长注入新的可能。

  参考文献:

  [1]赵淑芳.民间工艺融入幼儿园课程的意义及研究策略[D].重庆:西南大学,2010.

  [2]贺慧.幼儿园教师角色游戏的指导能力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5.

  [3]吴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应用[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7.

篇四:闽南童谣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

  

  闽南童谣融入大班音乐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闽南童谣融入大班音乐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随着社会的发展,音乐教育在学校里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而闽南童谣作为一种典型的本民族文化,也被不断融入到音乐教育中。特别是在大班课堂上,利用闽南童谣对学生进行音乐教学,大大活跃了教室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首先,闽南童谣的老歌谣,充满民间趣味,通俗易懂,很容易吸引住大班学生的注意力,只要把这些歌曲里的歌词和乐曲的朗读,在教室上活跃起来,就能引发学生的热情,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其次,闽南童谣也促进了学生的认知水平提高,从歌中,可以了解到当地的风俗习惯,从而增加学生对闽南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度。

  再者,闽南童谣也能够起到放松身心的作用,因为里面的歌词淳朴,抒发的情绪也让人感受到一种温馨的慰藉,还可以让学生们学习一些和歌词相关的生活智慧,增加他们对生活的温度感,大大加强了学生们学习闽南文化的兴趣,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同乡学”的欢乐。

  最后,在教学中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要多介绍歌词背后的历史内容,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闽南文化;二是要把歌曲作为媒介,让学生进行情境交流,帮助他们学习到更好的表达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总之,把闽南童谣融入大班音乐教学中,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们热情,还能够加深学生们对闽南文化的认知,促进学生们文化素养的提高。

篇五:闽南童谣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

  

  闽南童谣在幼儿园打击乐教学中的运用实践

  摘要:闽南童谣是闽南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包含丰富的知识,还包含着闽南人传统美德与人生智慧,处处弥漫着闽南人的生活气息,闽南童谣琅琅上口、诙谐有趣,它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内涵,深受幼儿的喜爱。那么如何挖掘童谣中蕴含的节奏和韵律,突出童谣中的艺术教育价值,巧妙的将闽南童谣渗透在打击乐教学中是值得我们深究的问题。因此针对幼儿年龄特点,我选取幼儿感兴趣的童谣,尝试在幼儿中进行尝试教学与实践,获得了初步的成效。以下谈谈我的几点具体做法和感受。

  【关键词】闽南童谣打击乐教学

  一、寓闽南童谣于生活中,引导幼儿做中学,营造学童谣的氛围。

  开展闽南童谣的教学活动需要一个过程,所以不能只限制于集中教学活动,要拓展学习的空间和时间,充分利用一日各个环节,把闽南童谣教学有机融进,营造学习的氛围。

  1、早操环节,我们利用闽南童谣句式押韵朗朗上口、优美动听、有节奏感的特点,把它融进早操的游戏里,如《我是大粒的上丸元》《老阿公》这两首闽南童谣经过改编,配上具有闽南小调乐曲让幼儿边唱闽南童谣边按童谣的节奏结伴进行表演。2、点心环节,利用分点心时巩固复习童谣,引导幼儿愉悦地说唱,避免幼儿枯燥的等待。3、课前的情绪稳定,让幼儿边说唱童谣边做动作,集中幼儿注意力,做好上课前的准备。4、区角活动,提供具有闽南特色的闽南打击乐器和相关的图片,引导幼儿尝试边看图谱边为闽南童谣伴奏。充分利用多种的教育手段,引导幼儿学习,掌握方言深厚的文化底蕴,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精神。

  二、寓闽南童谣于节奏游戏中,引导幼儿“玩中学”,激发学习的兴趣。

  曾经伴随着一代人成长的闽南童谣,正在随着时代的变迁而逐渐淡出孩子们的生活。刚接触闽南童谣时,孩子们对其有趣的发音和诙谐的内容深深吸引,于是我们创设游戏化氛围,通过有趣的游戏场景,引导幼儿在玩中学。如闽南童谣《老鼠钻壁洞》这首童谣形象鲜明,简短易读,富有童趣,深受幼儿喜爱,特别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形象突出的,非常适合小班幼儿游戏,活动中,教师主要引导幼儿感受其风格,理解童谣的内容,孩子们一下子对闽南童谣这种独特的风格吸引了,但对于其中的内容还不理解,如“一瞑”“卜掠”,教师通过图片,结合自己的范读,引导幼儿念准字音。待熟悉了内容,他们自由结对,有的当小老鼠,有的当老鼠夹玩游戏,孩子的兴致很高,为了更好的借助这个有利的契机,教师寓闽南童谣于游戏中,创设了游戏氛围和环境,引导幼儿在游戏中通过角色扮演对这首闽南童谣内容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选取了节奏鲜明欢快的《玩具进行曲》乐曲,引导幼儿模仿小老鼠吃米时的可爱形象通过拍手、拍脚到拍同伴的肩膀、互动配合等等游戏,按照一定的节拍,一拍一下的跟着乐曲节奏走圆圈,帮助幼儿掌握好四四拍节奏,并能配合肢体语言进行律动。这样一首栩栩如生、形象鲜明的闽南童谣在游戏情景中很巧妙的运用于教学中。

  三、寓闽南童谣于打击乐教学中,引导幼儿感受中探索,增强教学效果。

  闽南童谣是儿童口头传唱的歌谣,它们大多是根据幼儿的理解能力、心理特点,以简明的音韵写成。在平时的打击乐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闽南童谣结构规整,句式押韵,琅琅上口,节奏明快。选择和开发一些适合幼儿年龄特点、适合幼儿学习和感受的闽南童谣并运用于幼儿园打击乐中的初见成效。

  1、教材的选择与改编。

  要合理、有效地利用闽南童谣进行音乐教学,选材方面是要费一番功夫的。特别对幼儿园的孩子们来说,形象生动、通俗易懂、富有情趣的童谣更能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于是我们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选择了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闽南童谣作品。如《老鼠仔钻壁洞》、《羊仔囝》、《戽虾戽蛟蚤》、《一只鸟仔》《搵孤鸡》等生动有趣的作品,但有些闽南童谣篇幅长也拗口;有些句节较繁琐或字面不好理解的童谣就需要加工改编后才能让幼儿学习,为了使其结构规整,节奏分明,我们尝试对闽南童谣进行改编,并寻找与童谣句式、情绪相匹符的音

  乐来搭配。如《老鼠仔钻壁洞》是一首富有游戏情节的童谣,角色生动,诙谐有趣,情节暗示明显,选用《玩具进行曲》这首节奏明快、鼓点清晰、行进式的乐曲,我们觉得非常合适,它能让幼儿随着行进的音乐,模仿小老鼠一拍一下,一个跟着一个出来“偷吃”的情景,重点落在一拍一下的跟着乐曲节奏走圆圈,帮助幼儿掌握好四四拍的节奏,并能配合肢体语言进行律动。

  2、借助视觉符号,加深理解,帮助幼儿掌握相应节奏型。

  视觉符号既结构图谱,通过易懂的、直观的符号,以及与童谣内容相符的图片,使得闽南童谣材料简单化和形象化。而运用图谱有助于幼儿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图谱具有形象性与可视性,适宜的图谱可以将抽象的闽南童谣词句直观的再现于幼儿面前,实现语言与画面沟通,并能有效地支持幼儿学习。如:闽南童谣《戽虾戽蛟蚤》,我们很好地运用了有关童谣内容的图片,出示相关的大虾小虾和情景图片,每一句都用一张生动形象而且一看就明了的动物情景图片提示幼儿,幼儿在图片的帮助下,很快地理解了童谣内容,并模仿其形象做动作。图谱中有趣的图像激发了幼儿的兴趣,他们开始主动吟诵童谣,待熟悉童谣后,幼儿开始尝试看图谱拍出相应的节奏,在老师的引导下,直观的图谱很好的帮助幼儿掌握了简单的四分节奏。

  3、借助动作符号和道具,帮助幼儿明确角色、增强节奏感。

  肢体语言帮助幼儿理解闽南童谣中的词意,发挥幼儿的想象。由于幼儿缺乏生活经

  验,对童谣中的某些词汇不能正确理解,这时,让幼儿用肢体语言来表示就能很快理解。如:《戽虾戽蛟蚤》中,孩子对“戽虾”“戽蛟蚤”“大尾”“细尾”“掠”“科”等这些词用语言很难讲清楚,这时让幼儿看老师的动作听讲解;或让幼儿自己尝试做一做,动一动。教师通过形象、生动肢体动作示范,幼儿就能很快理解了。而简易的道具使用往往能在活动中起到恰到好处的作用,活动中孩子对于“大虾”“小虾”角色的分辨不明确,于是老师巧妙的借助了两个大小不同、颜色不同的圆圈牌,孩子通过形象的物品,很快就能分辨出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教师按照一定节奏,通过肢体语言表现“大虾”“小虾”的不同动作,引导幼儿自己发现问题,突破活动的难点,使幼儿更好掌握节奏和遵守游戏的规则。

  4、闽南打击乐器尝试教学,引导幼儿探索角色与乐器的配合,体验探索和演奏乐趣。

  闽南打击乐器有其独特的演奏方式和特别的音色,但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存在一定的难度,于是我们借助孩子最感兴趣的提线木偶入手,通过提线木偶“孙悟空”配上闽南打击乐器,演绎出相应的节奏走和跳的动作,幼儿的兴趣被激发。教师提供多种闽南打击乐器,引导幼儿多种感官探索,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不断感受、倾听、探索中,了解几种闽南打击乐器的音色和演奏方法,孩子们从中体验和感受闽南打击乐器的独特魅力。这也是打击乐教学中,挖掘乡土文化中适合幼儿教育的教学资源,发挥其独特的教育作用。

  闽南童谣是阐述乡土文化的象征性素材之一,抓住和找准闽南童谣中的艺术教育契机,突破教学难点是我们一直不断探究的目标。闽南童谣在幼儿园的打击乐教学中的运用是一种大胆的尝试,如何把握童谣中的艺术教育手段也是提升我们自身素质的关键,也就是说:正确把握童谣中的艺术教育手段是教师智慧的体现,所以我们将继续探索尝试各种不同教学方法,让我们的闽南文化绽放光彩!

  参考文献:《闽南童谣100首》

  《泉州歌诀图典》

  泉州市新海路闽南文化保护中心编

推荐访问:闽南童谣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 闽南 童谣 幼儿园

本文来源:https://www.cygypipe.com/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25859.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