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墨客文档网!

小学语文课改中的困惑与对策9篇

文章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07-16 15:45:03

篇一:小学语文课改中的困惑与对策

  

  谈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学困惑及对策

  第一篇:谈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学困惑及对策

  谈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学困惑及对策

  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我们教师的热情高涨,有信心把语文工作做好,但仍存在困惑,我也采取了相应的对策。

  一、课堂上的时间不够用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通过学方法,让学生勇于探索,对新事物产生兴趣。为了适应新课程教学,我们必须转变教学理念,必须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找方法,那就会产生拖堂现象,那我们如何去完成教学计划,识字能力又怎么样培养?那就必须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不能让课堂的时间浪费掉,教师们必须控制好时间,避免迟到,防止外界干扰,减少维持课堂纪律,要让学生明白学习是重要的事情,是要花很多时间去学的,但不是可以随便浪费的。我们还可以尝试引导学生将最感兴趣的话题或文中的重点问题提出来讨论,而其它的问题可放在课后与学生单独交流,或将自己的想法写在纸上再交给老师,对于较为精彩的话语可展览在语文学习园地内。

  二、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但学生自己不能成功地自主、探究、合作

  学习方式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基本的行为和认知取向,即学生在研究解决其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具有个性特色的方式。那就要改变传统教学中的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但常常不好操作,流于形式,缺乏在个体独立思考基础上的真正合作,在课堂中只有少部分同学能参与,其他同学仍是被动,没有表现的机会。有的学生合作学习时,不会倾听,不会合作。

  在课堂活动前,先明确分工,再合作。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也可以先独立思考,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最后形成集体的意见。在合作学习的内容中,要考虑学生之间不同的认

  识,不同的发现,这些内容往往是教学的重点或难点,是学生靠个体自主学习很难解决的,把学生的个体差异变成一种教学资源,学生就会积极参与合作学习中去。教师要对合作学习进行指导,不能袖手旁观,要真正关注学生,深入到合作学习中去,了解他们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思考的疑难点。

  三、语文教师转变教学理念,但把握不住语文课该教什么

  理念的转变,是适应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根本前提。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师主要靠自己个人解决课堂里面的所有问题。新课程里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那么就要靠教师集体能力的发挥,就需要更多人,更大的空间,教师之间将更加紧密地合作,与不同学科的教师打交道,那语文课到底是什么课?

  现代教师所面临的挑战,要求教师保持开放的心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进行多方位的学习,现在的语文教学,已经不是单一的语文知识,而是涉及多门学科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具有更开阔的教学视野;其次,就是学会和同行合作,吸取多人的智慧,协调一致;对学生的评价,不仅看学生成绩,还要多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重视知识的运用、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不搞提海战术,减轻学生负担,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四、不学语法,语文教师在课堂怎样培养“语感”

  谈到语文教学时,特别强调“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而不仅仅地掌握知识和

  笼统地提高能力。不少人感慨,“耗时多,收益少”。重视能力的培养,不重视基础知识,那不学语法知识,“语感”又怎么样培养?

  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就突出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可以通过吟诵法,让学生利用读书的语气感悟,主要通过学生,老师进行有感情的朗诵,进行对比,而产生共鸣;也可以进行教学情境法,来让学生感悟,主要通过教学内容,精心布置情境,让学生们都能融洽到情景中;还可以利用传授的知识的过程,让学生在思维里产生感悟。

  五、语文教师转变教学行为,那如何去备好课

  语文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必须根本转变,这样才能主动适应并投入新课程改革,才能真正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目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然而,以学生为中心,意味着教师转为合作者,那么一堂课,教师如何去备课,如何去引导学生根据教材去主动寻找问题。

  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教师由权威变成合作者,那么教师跟学生是平等关系,在学习中,备课中,可以去参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根据学生的学习个性去发现问题,通过课堂的组织,并引导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产生兴趣与个性,这样大大加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化,运用多种教学模式,让学生找问题,可以同学提,老师提,再一起解决;还可以通过利用学生最感兴趣的字、词、句、画等入手,让学生产生兴趣,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六、课堂新用语的运用机械化,从教材难引到实践

  新课改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要以教材带领学生走向自然和社会,然而就在课堂中经常出现一句课堂口头语“你们读懂了什么”,从这句话中,我们就知道还是不能走出“教教材”,新课程的教材,使我们在课堂提问下,学生无语。

  我们是想让学生弄懂教材,并从教材中引发到现在生活中去,而往往教师们还是拘谨于教材,不敢突破。还由于学生在现在生活的阅历和社会接触较少,读课外图书也有限,也很难去领悟教材,甚至一些关键词、句难以表现出来。真正树立为学生而教,根据学情而教,使学生读有所感,思有所启,练有所得,学有所获,让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思想交流、情感沟通、生命对话的场所。教学要沉下心来咀嚼教材,发现、选取典范语段、欣赏点评;要开掘出蕴涵于母语中优秀的民族文化;对课文的主体特点、语言特色应了然于胸,还要自己准备好课文的相关知识、背景资料,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生能自己收集信息最好。这样,在教学中才能得心应手发挥信息调控的功能。

  语文教学就是为了让学生学得聪明一些,灵气一点,当然,新课

  程所蕴涵的新思想、新理念,也给我们前所未有的冲击,给我们带来困惑,但新课程所构建的理想未来,正是需要我们带来困惑去实践,去探索,去创造。其实,创造新课程的过程也是发展我们自己的过程。

  第二篇:语文新课程教学中的困惑与对策

  语文新课程教学中的困惑与对策

  兰西二中王萍

  转眼间,我市初中全面推广使用与新课程标准相配套的新教材已有一年了.在这一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既有体验新课程的兴奋和喜悦,也有感到理论与实际不好统一的矛盾与困惑.为此,我把自己以及同事们在实际教学中的一点体会整理出来,供大家参考批评.

  困惑之一:阅读课中,究竟谁来主导探究?

  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对于刚刚脱离童稚的七年级学生来说,由于存在大量的知识缺陷,他们在实际的课文自主或合作探究活动中,往往只能停留在文字表面意思这样的肤浅层次,而很难达到课文的深层意蕴,更不要去奢望他们提出来一些视角新颖的、有价值的问题了.每当这时,语文老师们就不得不面对这样一种两难选择:讲,还是不讲?若讲,对一些正在思考且马上就要接近胜利终点的爱动脑子的学生来说,似乎有一点强行剥夺他们思考权利和成功喜悦的嫌疑,显然有悖于新课程改革精神.而对另一部分不爱动脑子的学生来说,正好满足了他们的“不劳而获”的懒惰心理,可谓害处多多;不讲吧,眼睁睁的看着孩子们在真理和成功的花园围墙外乱撞而不得其入门要领,心中总是于心不忍,况且宝贵的时间也随着孩子们的叽叽喳喳而悄悄流走,教学任务眼看无法完成,又不由得让人心生焦虑.再说,就算是讲,又该如何确定介入学生探究活动的深度与广度?讲深了,不仅学生难以听懂,且属越俎代疱之举,似乎又走回了“满堂灌”的老路;讲浅了,对学生的理解又没什么实质的帮助.或许正是出于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不同,在很多的“公开课”“示范课”中,主讲老师们经常会选择这样两种极端的处理方法:一种可以称之为“保姆式探究教学法”,即由于唯恐学生找不到“标准答案”,在学生开始深入探究课文之前,教师就先明确地给出了讨论的问题或范围,以便让学生们的讨论时“有的放矢”,少走弯路,而且在讨论中还时不时“欲说还休”地给学生们提示一下,直到最后圆满地完成找到“标准答案”的任务.另一种呢,则恰好相反,或者可以称之为“放羊式探究教学法”,即教师在学生的整个探究活动中始终以旁观者自居,任由学生有那里艰难地摸索,甚至于连教师作一下点评和总结的权利也彻底下放了.

  困惑之二:古诗、文言文教学到底该不该逐句翻译讲解?为继承和吸收我国优秀的古典文化,在我国的大中小学各阶段的语文课程中都涉及到一定量的古诗词和文言作品,由于年代的久远及语言的变迁,加上初中生的语言知识和理解能力有限,使他们对这类作品的理解相当困难.因此,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给出

  “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的浅显要求,并重点强调了朗诵和积累教学要求.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师对诗文的句意讲解的不够,造成学生对诗文中的语句理解不够深入,很多只是一知半解,致使他们在后面的教学环节如作品主题的探究,课文的理解背诵,名言佳句的灵活使用等方面都产生了很多的障碍,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困惑之三:字词积累、病句修改之类的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当如何进行?我在教学中发现,我所任课的七年级班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的人远未达到新课标中规定的“(5~6年级)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积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会写”学段目标要求:有约三分之一以上的学生认不

  全也读不准《汉语拼音字母表》中的声母和韵母,亦不能熟练地使用字、词典等工具书,写起作文来更是病句连天,让人哭笑不得.显然,他们的语文基本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其中又以词汇的积累严重不足表现的尤为突出.而且,由于这种问题的存在直接导致了更多问题的连锁产生,如学生的朗读能力很差,一段很短的现代文在给了相当长的时间预习后仍然读得结结巴巴,动笔写字就是“别字大全”,给我的教学带来了很多的不便.为改变这种状况,我也曾希望从一些市、区两级的公开课中找到一个解决的办法,但令我失望的是从这些公开课中似乎也未看到诸如此类问题的处理方法.

  困惑之四:教材中设计的“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活动是否城市味太浓,而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农村中小学的实际?

  就目前我接触到的七年级上下册教材来看,其中设计的绝大部分活动都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即动手搜集与活动主题有关的大量各种资料,如文字、图片、影像光盘、录音磁带甚至于实物等,有的甚至还需要学生走上街头做实地调查……就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来说,这样的要求无非是为了提高学生们利用现代各种传媒有目的的采集实用信息,以提高他们实际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并有意地调动其社会参与意识.然而这些专家学者们似乎忽略了这样的一个简单而又不得不面对的社会现实,即中国目前仍然是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而其中80﹪以上的人口是农民!相应地,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中亦有大部分是生活在广大偏远乡村的农村孩子.试问,对于很多当地尚未接通宽带网络,连上一次城都很不容易的农村娃们来说,你让他们到哪里去上网查资料,又到哪里去搞什么社会用字情况调查呢?更不用说让他们去搞什么野外探险活动了,就算孩子们想去,可他们的有那个时间和经济实力吗?可若是不搞这些上网查资料、做社会调查的准备活动,这项综合性学习活动又成了无米之炊,无源之水.对于我们这类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师来说,这的确是一个同样感到头痛的矛盾问题.困惑之五:教学方法在改,中(高)考这个指挥棒会不会随之而改?

  坦率地讲,尽管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积极倡导素质教育已有多年,然而,在不发达的基本国情和升学、就业的社会环境重压下,应试教育还是客观存在的,个别地方甚至有愈演愈烈的回潮之势.就我们身处教学一线的语文教师而言,究竟是应该以从国家和民许的发展的长远大计出发,切切实实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根本目标呢,还是从个人和学校的短期利益和目标出发,以扎扎实实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为行动指针?也许有人会对此提出疑问说:“难道提高学生的应试技能和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这二者就不能结合起来吗?”的确,既能在考场上得到高分同时又能在生活中熟练练运用语言文字的聪明学生是有的,但不可否认的是,那种虽然在考场上对答如流,但在现实生活中却见了生人不敢说话,上了台面手足无措,写封书信辞不达意的孩子更是屡见不鲜.什么缘故?就是因为在某些僵化甚至已变成错误的高(中)考题型误导下,在一些教师的题山题海重压和浸泡下,他们早已从原本聪明伶俐的儿童变成了“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天下事”的书呆子.他们在一次又一次“标准答案”的打击下,早已失去了那颗敢想敢干,勇于探索的可贵童心,而变成了一个个只知盲从权威,不敢发表自己独立见解的“两脚书橱”.再说说教师们,其实他们又何尝不知道那种狂轰滥炸式的题海训练对孩子们损害很大呢,但面对动辄教学实效(实际就是升学率)与职称工资、评先表模等个人待遇挂钩的压力,他们又能作出什么样的选择呢?正如中药之与西药:面对药效缓慢却治本的中成草药和虽有副作用却药效很快的西药,只想早是解除病痛的你会作出什么样的的选择?于是乎,你就不难

  看到这样种种此类的怪现象:公开课上,大家争着谈论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学生们也争抢着讨论回答教师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好一幅红红火火探索新课程教学法的热闹景象.而其余时间呢,大家却是毫不相让的大比内功——你给你的学生做《名题精练》,我就让我的弟子啃《黄冈宝典》,一本不够?那就来两本.时间不够?那就加班补课呗!你中考不是总要考点古诗文的背诵和默写么,那我就把各册教材中的名篇名段一一点明划出

  ,让学生们天天去背诵、默写,直到形成条件反射才算过关;你中考不是总要考以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三大文体为主的阅读题么,那我就专门找一些历届中考中的精典文段来反反复复的练,还怕他们学不会如何对付这类问题?你中考不是以话题作文为时髦吗,那我就我的弟子们多买几本《话题作文大全》回来读读背背吧,说不定就能碰到原样的话题呢……至于其他方面嘛,那就管不了啦,只要学生们能考个好成绩就行了.如此以来,学生的语文素质怎能真正得到提高?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又怎能落到实处?这种现状和不明朗的中考命题改革方向,给我们一些准备以更大步伐推动教改深入的一线教师们深深的顾虑和疑惑.毕竟相对于已属纯熟的旧教法来说,新课程的教法探索面临的是更多的未知甚至是失败的风险啊!

  当然,在实际工作中得到的感受远不止这些,限于篇幅,我在这里就不在班述.那么,对于这些问题我们是如何探索解决的呢?主要的措施如下:其一,转变角色,服务主体.“教师永远只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不是学生学习的主宰者.”对于我们每一个教师而言,我们始终不能忘了这一点:我们老师最重要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学生多少所谓的知识,而在于教会学生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前人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说的也是此理.在阅读课中,我们应该做的就是利用课文这个“例子”(叶圣陶语),激发和引导学生们去大胆而自信地去听、去说、去读、去写.也许,在探究的过程中,他们的想法很荒唐,也许他们的的表达很笨拙,远没有我们心中期望的那样完美,但只要是孩子们在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下的真情实感流露,我们为什么不为他们的真实、坦率和勇敢的精神而喝彩呢?因为我们大人们再多的感受也取代不了他们的自己的体验,终究有那么一天,这些可爱的孩子是要用自己的眼睛和大脑还有嘴巴去独立的观察、思考和说话啊!所以,我们千万不要为了个什么“标准答案”去剥夺他们思考的权利和自由,而应该多在如何给孩子们创造有利于他们打开思维闸门的恰当情境上下足功夫,把课堂的主人公角色还给学生.其二,分层教学,因势利导.由于学生在语文基础知识上的水平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为了避免教学中“一刀切”造成基础稍好的学生因要求太低”吃不饱”而基础较差的学生因为要求相对太高又”吃不了”的不利局面,我在进行有关基础知识方面训练时,都会把这些知识点根据其难度大小进行一定的拆分,对学有余力的学生给予较高的要求,而对学习感到吃力的学生则给予一些难度较低的要求.如对生字词的积累掌握中,我就要求那些基础较好的学生不仅要掌握那些词语的读音和写法,还要求他们掌握这些词语的各种常见意思及用法,比如会用这些词语造句等.对那些基础薄弱的学生则仅要求他们会在读会写并知道这些词语的基本含意就行了,在学习文言文时也是如此.对那些基础好的学生,我不仅要求他们较为透彻地掌握课文的主旨和写作特色,我还要求他们把每篇精典的文章完整的背诵下来以积累语言材料;而对另外一些学生我只要求他们能基本了解文章的意思和特点就行了.因此,在课堂上我常会有意识地针对性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同时也会给出不同的要求.从而避免了课堂上

  为照顾全体学生而句句翻译费时又费力的问题.其三,量体裁衣,因地制宜.对于综合性学习中涉及到的脱离了农村实际的问题,我们首先统一对新课标开展这项活动的目的认识,认为这项教学内容的设计是有它科学和合理的意义的,应该积极地实施.而对于由于我国城乡经济发展不均衡引起的教材内容不能全面适用问题,我们则采用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加以解决,即根据我校的校情和学生们的兴趣灵活地使用教材中的活动内容,或增或删,或加以适当变通.如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原为“黄河,母亲河!”,考虑到我们襄樊地处秦岭秦岭以南,距黄河相当遥远,学生对之缺乏直观的感性认识,盲目照搬肯定难以进行.于是,我根据我校地处汉江边的实际情况,将此次活动的主题改为“保护母亲河——关注身边的汉江”,让学生们通过观察汉江江水流量与水质的变化,和调查对汉江水造成污染的原因有哪些等具体措施,从自己的身边去观察去发现现实的环境保护问题,从而使这项活动得以顺利且比较深入的开展了下来.使孩子们在锻炼了实际运用语言能力的同时,又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环保教育,增强了“保护环境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的主人翁责任感.其四,奋勇当先,敢立潮头.面对势不可当的课程改革潮流,我和同事们不甘落人后,积极地进行着新课程教育教学方法的探索和改革.如力求把原本气氛沉闷,严肃的“讲”堂变成轻松欢快的“学”堂;变“我写作文是为了完成任务”为”我要写好作文显示我的风采”;把竞争和激励机制引入课堂以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鼓励他们想说、敢说;把多媒体带进课堂以有声有色、有形有貌的课件帮助学生达成对课文重点情节和场景的理解等等.同时,在摸索中,我们也越来越强烈地认识到,作为教师们教学指挥棒的中考考试内容及命题方式有作一些适当改变的必要,如能否进一步增加主观题的比重而磋少那些客观题的比重(如文言文选段由课内改为课外的,现代文阅读题目设计更偏重于学生主观感悟及创新表达而不是像现有的按图索骥)?能否在平时组织一些大型的市、区(县)级规模的作文、演讲或书法大赛,并将其获奖成绩计入中考总成绩以大大激发学生们写好作文和练好书法的兴趣呢?虽然,我们在摸索中也曾走过一些弯路,经受过挫折和失败,但是我们始终坚信只要我们不断进取,永不言败,我们就一定能取得新课程新教学

  改革的最后胜利!第三篇:新课程实施下高中物理教学的困惑及对策

  新课程实施下高中物理教学的困惑及对策

  新课程改革全面推开,各种见仁见智的新理念、新模式不断渗透到高中物理教学中来,给物理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契机,我们广大的物理教师也很想抓住这个机遇,对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改革创新。但是,在具体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惑。下面,就本人从事高中物理教学以来所遇到的两个问题进行总结探讨:

  一、探究式教学与传统的考核模式如何权衡?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大大增加了探究式学习的内容,这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实践能力。但是,我们的课时紧张,教学进度固定,面临升学压力,特别是现行的学生考核的模式依然以笔试解题能力为主。这与新课程所提倡的探究式教学之间就产生了一定的冲突。

  实际情况与教学理想的这种冲突显得十分无奈,但是,在时间允许的情况,我还是尽量在设计教学流程的时候将探究式教学的理念融入其中,慢慢地,从中也有了一定的体会:

  实施探究教学的根本目的不在于某个知识的获取,而是要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学会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要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培养他们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习惯,唤回他们创造的激情、积极的态度,进而产生主动获取物理知识的动力。尽管这样的教学模式比较耗时,但从学生的物理学习热情和实际测验的成绩情况看来,效果反而比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更好得多!而学生也非常享受这样愉快活跃的课堂。

  二、课堂气氛活跃,但如何收放自如?

  在强调创新、实践、探索的课堂中,师生共同营造一种动态、充满生机的课堂。但是,课堂还是应该有一定的秩序和纪律约束,这样又会出现“冷场”。那么,又要使课堂气氛活跃,又要收放自如,该如何权衡呢?

  我觉得,主要是处理好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之间的关系。例如:在学生还不善于合作学习的情况下,教师应考虑合理分组,指导学生进行合理竞争与合作,协调班级成员之间的关系,同时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从独立转向合作;随着课改的深入,可逐步培养起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原则、方法、步骤,即可克服学生自主学习时的盲目尝试和无意义的猜测,提高课堂学习的高效性。

  第四篇:语文新课程教学中的困惑与对策论文

  转眼间,我市初中全面推广使用与新课程标准相配套的新教材已有一年了.在这一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既有体验新课程的兴奋和喜悦,也有感到理论与实际不好统一的矛盾与困惑.为此,我把自己以及同事们在实际教学中的一点体会整理出来,供大家参考批评.

  困惑之一:阅读课中,究竟谁来主导探究?

  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对于刚刚脱离童稚的七年级学生来说,由于存在大量的知识缺陷,他们在实际的课文自主或合作探究活动中,往往只能停留在文字表面意思这样的肤浅层次,而很难达到课文的深层意蕴,更不要去奢望他们提出来一些视角新颖的、有价值的问题了.每当这时,语文老师们就不得不面对这样一种两难选择:讲,还是不讲?若讲,对一些正在思考且马上就要接近胜利终点的爱动脑子的学生来说,似乎有一点强行剥夺他们思考权利和成功喜悦的嫌疑,显然有悖于新课程改革精神.而对另一部分不爱动脑子的学生来说,正好满足了他们的“不劳而获”的懒惰心理,可谓害处多多;不讲吧,眼睁睁的看着孩子们在真理和成功的花园围墙外乱撞而不得其入门要领,心中总是于心不忍,况且宝贵的时间也随着孩子们的叽叽喳喳而悄悄流走,教学任务眼看无法完成,又不由得让人心生焦虑.再说,就算是讲,又该如何确定介入学生探究活动的深度与广度?讲深了,不仅学生难以听懂,且属越俎代疱之举,似乎又走回了“满堂灌”的老路;讲浅了,对学生的理解又没什么实质的帮助.或许正是出于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不同,在很多的“公开课”“示范课”中,主讲老师们经常会选择这样两种极端的处理方法:一种可以称之为“保姆式探究教学法”,即

  由于唯恐学生找不到“标准答案”,在学生开始深入探究课文之前,教师就先明确地给出了讨论的问题或范围,以便让学生们的讨论时“有的放矢”,少走弯路,而且在讨论中还时不时“欲说还休”地给学生们提示一下,直到最后圆满地完成找到“标准答案”的任务.另一种呢,则恰好相反,或者可以称之为“放羊式探究教学法”,即教师在学生的整个探究活动中始终以旁观者自居,任由学生有那里艰难地摸索,甚至于连教师作一下点评和总结的权利也彻底下放了.

  困惑之二:古诗、文言文教学到底该不该逐句翻译讲解?为继承和吸收我国优秀的古典文化,在我国的大中小学各阶段的语文课程中都涉及到一定量的古诗词和文言作品,由于年代的久远及语言的变迁,加上初中生的语言知识和理解能力有限,使他们对这类作品的理解相当困难.因此,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给出

  “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的浅显要求,并重点强调了朗诵和积累教学要求.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师对诗文的句意讲解的不够,造成学生对诗文中的语句理解不够深入,很多只是一知半解,致使他们在后面的教学环节如作品主题的探究,课文的理解背诵,名言佳句的灵活使用等方面都产生了很多的障碍,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困惑之三:字词积累、病句修改之类的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当如何进行?

  我在教学中发现,我所任课的七年级班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的人远未达到新课标中规定的“(5~6年级)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积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会写”学段目标要求:有约三分之一以上的学生认不全也读不准《汉语拼音字母表》中的声母和韵母,亦不能熟练地使用字、词典等工具书,写起作文来更是病句连天,让人哭笑不得.显然,他们的语文基本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其中又以词汇的积累严重不足表现的尤为突出.而且,由于这种问题的存在直接导致了更多问题的连锁产生,如学生的朗读能力很差,一段很短的现代文在给了相当长的时间预习后仍然读得结结巴巴,动笔写字就是“别字大全”,给我的教学带来了很多的不便.为改变这种

  状况,我也曾希望从一些市、区两级的公开课中找到一个解决的办法,但令我失望的是从这些公开课中似乎也未看到诸如此类问题的处理方法.

  困惑之四:教材中设计的“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活动是否城市味太浓,而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农村中小学的实际?

  就目前我接触到的七年级上下册教材来看,其中设计的绝大部分活动都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即动手搜集与活动主题有关的大量各种资料,如文字、图片、影像光盘、录音磁带甚至于实物等,有的甚至还需要学生走上街头做实地调查……就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来说,这样的要求无非是为了提高学生们利用现代各种传媒有目的的采集实用信息,以提高他们实际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并有意地调动其社会参与意识.然而这些专家学者们似乎忽略了这样的一个简单而又不得不面对的社会现实,即中国目前仍然是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而其中80﹪以上的人口是农民!相应地,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中亦有大部分是生活在广大偏远乡村的农村孩子.试问,对于很多当地尚未接通宽带网络,连上一次城都很不容易的农村娃们来说,你让他们到哪里去上网查资料,又到哪里去搞什么社会用字情况调查呢?更不用说让他们去搞什么野外探险活动了,就算孩子们想去,可他们的有那个时间和经济实力吗?可若是不搞这些上网查资料、做社会调查的准备活动,这项综合性学习活动又成了无米之炊,无源之水.对于我们这类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师来说,这的确是一个同样感到头痛的矛盾问题.

  困惑之五:教学方法在改,中(高)考这个指挥棒会不会随之而改?

  坦率地讲,尽管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积极倡导素质教育已有多年,然而,在不发达的基本国情和升学、就业的社会环境重压下,应试教育还是客观存在的,个别地方甚至有愈演愈烈的回潮之势.就我们身处教学一线的语文教师而言,究竟是应该以从国家和民许的发展的长远大计出发,切切实实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根本目标呢,还是从个人和学校的短期利益和目标出发,以扎扎实实提高

  学生的应试能力为行动指针?也许有人会对此提出疑问说:“难道提高学生的应试技能和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这二者就不能结合起来吗?”的确,既能在考场上得到高分同时又能在生活中熟练练运用语言文字的聪明学生是有的,但不可否认的是,那种虽然在考场上对答如流,但在现实生活中却见了生人不敢说话,上了台面手足无措,写封书信辞不达意的孩子更是屡见不鲜.什么缘故?就是因为在某些僵化甚至已变成错误的高(中)考题型误导下,在一些教师的题山题海重压和浸泡下,他们早已从原本聪明伶俐的儿童变成了“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天下事”的书呆子.他们在一次又一次“标准答案”的打击下,早已失去了那颗敢想敢干,勇于探索的可贵童心,而变成了一个个只知盲从权威,不敢发表自己独立见解的“两脚书橱”.再说说教师们,其实他们又何尝不知道那种狂轰滥炸式的题海训练对孩子们损害很大呢,但面对动辄教学实效(实际就是升学率)与职称工资、评先表模等个人待遇挂钩的压力,他们又能作出什么样的选择呢?正如中药之与西药:面对药效缓慢却治本的中成草药和虽有副作用却药效很快的西药,只想早是解除病痛的你会作出什么样的的选择?于是乎,你就不难看到这样种种此类的怪现象:公开课上,大家争着谈论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学生们也争抢着讨论回答教师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好一幅红红火火探索新课程教学法的热闹景象.而其余时间呢,大家却是毫不相让的大比内功——你给你的学生做《名题精练》,我就让我的弟子啃《黄冈宝典》,一本不够?那就来两本.时间不够?那就加班补课呗!你中考不是总要考点古诗文的背诵和默写么,那我就把各册教材中的名篇名段一一点明划出

  ,让学生们天天去背诵、默写,直到形成条件反射才算过关;你中考不是总要考以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三大文体为主的阅读题么,那我就专门找一些历届中考中的精典文段来反反复复的练,还怕他们学不会如何对付这类问题?你中考不是以话题作文为时髦吗,那我就我的弟子们多买几本《话题作文大全》回来读读背背吧,说不定就能碰到原样的话题呢……至于其他方面嘛,那就管不了啦,只要学生们能考个好成绩就行了.如此以来,学生的语文素质怎能真正得到提高?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又怎能落到实处?这种现状和不明

  朗的中考命题改革方向,给我们一些准备以更大步伐推动教改深入的一线教师们深深的顾虑和疑惑.毕竟相对于已属纯熟的旧教法来说,新课程的教法探索面临的是更多的未知甚至是失败的风险啊!当然,在实际工作中得到的感受远不止这些,限于篇幅,我在这里就不在班述.那么,对于这些问题我们是如何探索解决的呢?主要的措施如下:其一,转变角色,服务主体.“教师永远只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不是学生学习的主宰者.”对于我们每一个教师而言,我们始终不能忘了这一点:我们老师最重要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学生多少所谓的知识,而在于教会学生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前人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说的也是此理.在阅读课中,我们应该做的就是利用课文这个“例子”(叶圣陶语),激发和引导学生们去大胆而自信地去听、去说、去读、去写.也许,在探究的过程中,他们的想法很荒唐,也许他们的的表达很笨拙,远没有我们心中期望的那样完美,但只要是孩子们在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下的真情实感流露,我们为什么不为他们的真实、坦率和勇敢的精神而喝彩呢?因为我们大人们再多的感受也取代不了他们的自己的体验,终究有那么一天,这些可爱的孩子是要用自己的眼睛和大脑还有嘴巴去独立的观察、思考和说话啊!所以,我们千万不要为了个什么“标准答案”去剥夺他们思考的权利和自由,而应该多在如何给孩子们创造有利于他们打开思维闸门的恰当情境上下足功夫,把课堂的主人公角色还给学生.其二,分层教学,因势利导.由于学生在语文基础知识上的水平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为了避免教学中“一刀切”造成基础稍好的学生因要求太低”吃不饱”而基础较差的学生因为要求相对太高又”吃不了”的不利局面,我在进行有关基础知识方面训练时,都会把这些知识点根据其难度大小进行一定的拆分,对学有余力的学生给予较高的要求,而对学习感到吃力的学生则给予一些难度较低的要求.如对生字词的积累掌握中,我就要求那些基础较好的学生不仅要掌握那些词语的读音和写法,还要求他们掌握这些词语的各种常见意思及用法,比如会用这些词语造句等.对那些基础薄弱的学生则仅要求他们会在读会写并知道这些词语的基本含意就行了,在学习文言文时也是如此.对那些基础好的学生,我不仅要求他们较为透彻地掌握课文的主旨和写作特色,我还要求他们把每篇精典的文章完整的背

  诵下来以积累语言材料;而对另外一些学生我只要求他们能基本了解文章的意思和特点就行了.因此,在课堂上我常会有意识地针对性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同时也会给出不同的要求.从而避免了课堂上为照顾全体学生而句句翻译费时又费力的问题.其三,量体裁衣,因地制宜.对于综合性学习中涉及到的脱离了农村实际的问题,我们首先统一对新课标开展这项活动的目的认识,认为这项教学内容的设计是有它科学和合理的意义的,应该积极地实施.而对于由于我国城乡经济发展不均衡引起的教材内容不能全面适用问题,我们则采用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加以解决,即根据我校的校情和学生们的兴趣灵活地使用教材中的活动内容,或增或删,或加以适当变通.如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原为“黄河,母亲河!”,考虑到我们襄樊地处秦岭秦岭以南,距黄河相当遥远,学生对之缺乏直观的感性认识,盲目照搬肯定难以进行.于是,我根据我校地处汉江边的实际情况,将此次活动的主题改为“保护母亲河——关注身边的汉江”,让学生们通过观察汉江江水流量与水质的变化,和调查对汉江水造成污染的原因有哪些等具体措施,从自己的身边去观察去发现现实的环境保护问题,从而使这项活动得以顺利且比较深入的开展了下来.使孩子们在锻炼了实际运用语言能力的同时,又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环保教育,增强了“保护环境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的主人翁责任感.其四,奋勇当先,敢立潮头.面对势不可当的课程改革潮流,我和同事们不甘落人后,积极地进行着新课程教育教学方法的探索和改革.如力求把原本气氛沉闷,严肃的“讲”堂变成轻松欢快的“学”堂;变“我写作文是为了完成任务”为”我要写好作文显示我的风采”;把竞争和激励机制引入课堂以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鼓励他们想说、敢说;把多媒体带进课堂以有声有色、有形有貌的课件帮助学生达成对课文重点情节和场景的理解等等.同时,在摸索中,我们也越来越强烈地认识到,作为教师们教学指挥棒的中考考试内容及命题方式有作一些适当改变的必要,如能否进一步增加主观题的比重而磋少那些客观题的比重(如文言文选段由课内改为课外的,现代文阅读题目设计更偏重于学生主观感悟及创新表达而不是像现有的按图索骥)?能否在平时组织一些大型的市、区(县)级规模的作文、演讲或书法大赛,并将其获奖成绩计

  入中考总成绩以大大激发学生们写好作文和练好书法的兴趣呢?虽然,我们在摸索中也曾走过一些弯路,经受过挫折和失败,但是我们始终坚信只要我们不断进取,永不言败,我们就一定能取得新课程新教学改革的最后胜利!第五篇:新课程下语文知识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新课程下语文知识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一、困惑: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下文简称“课标”)指出:“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要求7~9年级学生“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如果这些是针对课改前语文教育中的某些弊端而言,无疑是有道理的。但6年来的语文课程改革实践,对语文知识教学反其道而行之——考试回避、老师绕道、学生放弃。一是课标制订者把传统意义上的语文知识“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简化为附录三“语法修辞知识要点”,只剩下词的分类、语法的结构、单句的成分、复句(限于二重)的类型、常见修辞格五项。这种表述固然打破了“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但却给一线教师造成了语文知识可有可无的错觉。二是课标中只提出了“具有独立阅读能力”、“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的课程目标,既没有什么是精读、略读等陈述性知识,更没有如何精读、略读的程序性知识;既没有什么是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陈述性知识,也没有如何写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程序性知识,更没有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相关知识。课程标准的不明确性,令一线教师无所适从。三是“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的规定,客观上造成了不考不教、不教不学的窘境。

  2、从教材看,各版本的编者按课标要求尽量淡化语文知识,但出于教学的实际需要,又不得不以各种方式渗入一点必不可少的知识。如人教版在有些课文之后以“补白小方框”的形式介绍一点语文知识,碍于“刻意追求”之嫌和版面所限,只能在内容上作肤浅介绍,缺少

  深度辨析,缺少实践链接,在形式杀上也只能是分散的零碎的应景式的。另一方面,课标要求重视语文知识的实践运用,但教材文本是以主题单元编写,而不是依据语文知识能力的发展需要,所以文本与知识的脱节,增加了教学的难度。加之教师如何准确把握文本、如何使文本与知识相结合,恰到好处的处理好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关系,更是难乎其难。因此说,教材为语文知识教学增加了难度。

  二、思考

  1、有必要建立语文知识教学体系。“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不等于“不追求”,不等于不要完整的语文知识体系,只是不要“刻意追求”,不要夸大语文知识的理论(概念)教学,这才是对新课标语文知识教学的正确认识。结合7-9年级人教版教材和教学实践,笔者建议形成如下体系:

  ●语法修辞知识体系

  七年级上册

  汉字、语汇知识:检字法、词义与语境、词的褒贬色彩、同义词的辨析、反义词的作用

  修辞知识:比喻、拟人

  七年级下册

  语法知识:实词(名、动、形、数、量、代)虚词(副、介、连、助、语气、叹)

  修辞知识:排比、反复

  八年级上册

  语法知识: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后补短语

  修辞知识:对偶、设问

  八年级下册

  语法知识:主谓句与非主谓句、句子成分、句子的主干、长单句的分析

  修辞知识:反问、夸张

  九年级上册

  语法知识:并列复句、承接复句、递进复句、选择复句、转折复句、因果复句、假设复句、条件复句、复句与关联词语、二重复句的分析

  修辞知识:汉语常用修辞格(以表格方式加以归纳作附录)九年级下册

  语法知识:结构要完整、搭配要得当、语序要合理、句式要单

  一、表达要合事理。

  ●听说读写知识体系

  七年级:朗读方法及要求

  八年级:听话说话、记叙文阅读、说明文阅读、阅读方法(背诵、猜读、浏览、精读、复述)、写作(缩写、改写、扩写、续写、自传和小传)

  九年级:议论文阅读、诗歌阅读、小说阅读、散文阅读、戏剧阅读、实用文体写作(演讲稿、调查报告、总结)●书法与书写知识体系

  七年级:硬笔楷书、临摹、欣赏颜体书法

  八年级:欣赏王羲之的书法、欣赏草体书法

  2、有必要拓展语文知识教学内容。毫无疑问,上述这些最基本的语文知识是初中学生必须了解和掌握的。认为“不考”便“不教”的做法,忽视语文知识对阅读、写作的作用,这种认识和做法是片面的和不正确的。如解决“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这个难点,也离不开词的知识指导,诸如词义与语境的关系、词语的褒贬色彩、同义词的辨析、反义词的作用等等,这些语汇知识对于体味、推敲词语在特定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是有帮助的。再如“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这就必须让学生学会抓住复杂句子的主干,理清“枝叶”,弄清各种修饰成分与主干之间、修饰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和意义关系,掌握分析句子的方法,看句子结构是不是完整,句子成分的搭配是不是恰当,句子的语序是不是合理,有没有前后矛盾、不合事理等。为此,语文知识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标规定的内容,而应以此为突破口,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对课标与教材进行二度甚至三度开发,在满足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需求上进行适当扩充延伸。

  3、有必要改革语文知识教学实践。⑴在课后练习中挖掘语文知识。新课标教材采用了多种形式呈现语文知识,如汉字、语汇和语法知识主要采用补白短文的形式,分散安排在课文后的空白处或者在课后练习中。如课文《春》的比喻手法运用很突出,课文后面设计有这样一道练习:

  课文中多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比喻,就是在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使描写生动形象,说理通俗易懂,比喻通常都有本体和喻体,本体是被比喻的事物,喻体是用来比喻的事物。本体和喻体这之间常用比喻词“像”“像??一样”等来连接。这种比喻叫明喻。课文最后三段把春天描写成“像刚落地的娃娃”“像小姑娘”“像健壮的青年”,这三个比喻表现了春天景象的什么特点?你还能用别的比喻来赞美春天吗?

  对这样的练习,我们要善于从中挖掘提炼相关知识,使学生既掌握有关修辞手法的知识,又紧密结合课文实例,了解这种修辞手法在课文中的表达作用,提高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

  ⑵在文本阅读中强化语文知识。新教材的选文突出了人文性的特色,但任何一篇文章都不是脱离语言而孤立地存在的,它们或多或少的独具其语言魅力,对此进行妥善处理、合理安排,有助于我们强化语文知识的学习,形成工具性与人文性的互补。不同体裁的文本,相对应的就有不同内容的语文知识;而语文知识的合理强化又能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文本,增强语文阅读能力。

  ⑶在复习教学中提升语文知识。由于语法、修辞练习分散安排在课文后面,知识零散,语言知识要转变为一种语言能力,必须通过反复的实践。如果只是把这些短文读一遍,或做一两个练习就完事,这对于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是起不到什么作用的。为了便于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有必要在具体教学中安排时间加以梳理,以便形成体系,并提升在文章阅读和写作教学中实际运用。

  ⑷在写作训练中落实语文知识。写作训练是对学生语文知识转化为语文能力的极好检验,词汇、语法、修辞等知识可以在作文指导、作文修改、作文评价的各个方面得到具体落实。反过来,词汇的运用、语句的修改、文段的表达等等都有助于写作能力的提高。

篇二:小学语文课改中的困惑与对策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第一篇: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摘

  要】

  在新课改环境下,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讲是挑战同时也是机遇,本文则对新课程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策略分析。

  【关键词】

  新课改

  小学语文

  挑战

  学校的宗旨在于,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需要的人才,不只是要知识丰富,更加注重的是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新课改作为改善小学生的教育方式,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教育制度,因此,在实行了新课改政策后小学语文也要发生相应的改变,这就难免会为小学语文的教学带来不同的适应程度以及挑战。

  1.新课改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的挑战

  1.1创新后的教学方式学生仍然处于被动

  语文作为三大重要科目之一,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在课堂上,学生缺乏创新能力,不能使自己的思维展现出来。实行新课改后,教师起到引导作用,然而,由现阶段来看,效果并不是很理想。虽然在课堂上增加了不少的互动环节,可是这些互动环节一般是以课堂提问为主,这就使小学生的思维有一定的局限性[1]。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若跟教师的理想答案有所不同,就会直接将学生的学习思维建立在自己的教学方法中,很多教师在追求创新的同时却忽略了创新本身。例如,在公开课开始前,许多教师的普遍做法就是用很多办法增加语文课的新鲜度,有时还会安排好优秀学生,让他们在教师提问的时候积极回答问题,这是教学问题的一个很大弊端,忽略了学生们的感受,导致新课改反倒成为教学的不利政策。

  1.2当下的教育模式不适应新课改政策

  2010年教育部颁发《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

  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虽说传统的教学观念已经被改革,但这一观念却在很多教师心中扎根,例如,机械化、程序化、标准化如同流水线一般的教学方式,一方面阻碍了教师本身的创新,也不利于学生在新课改后的适应。教师的自我修养也会给新课改政策带来阻碍甚至不利的影?,不能更好的了解到小学生的生活及学习方式,教师往往忽略小学生的个性差异、兴趣和爱好,使小学生丧失成长活力按照教师的方法学习成长,导致教育本真含义的扭曲。

  1.3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及写作能力得不到创新

  对于小学生来说,校园是发现自我兴趣和爱好的地方,或许他们会在这里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或许他们会学到坚持自我的观点。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是很关键的,阅读能力会使小学生开阔自己的大脑,丰富自己的知识,对自己的梦想有强烈的向往;能使小学生们更好的运用语言能力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和思维;能使小学生们提高自我的文化品位,增强对语文的兴趣,从而主动学习[2]。

  在学习语文这一科目的过程中,写作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对于小学生来说,枯燥乏味的写作是极不情愿的,这就要求教师深刻体会学生们所感兴趣并且需要学习的部分,在增强学生们的阅读能力的同时将写作能力也能得到提高。

  2.新课改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对策

  2.1抛弃传统教育,引进创新型的教育

  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对于小学生的教育要从小抓起,由传统的教育看来,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只关注学生的成绩,让学生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考试上。学生的优劣取决于考试成绩的好坏,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为了追求高分质量,加大了对小学生的练习,忽略小学生的承受能力,造成小学生的学习疲劳,对语文学习兴趣降低,从而对学习语文产生抵抗,学习能力也逐渐下降。因此,要抛弃这种不利于小学生学习的教育,转换教学方法,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创新的教学方法,丰富学生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2.2关注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培养优秀人才

  小学语文新课改的彻底实行,需要语文教师的全力配合、教师的教育方法,智慧、以及具备一定的接受能力和创新能力。对于教育来说,语文教师是小学生的启蒙者,对小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需要语文教师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另外,随着多媒体技术对教学的引进,在提高了教学质量的同时,另一方面来说也要求教师对此技术的掌握,多媒体技术成为辅导小学语文教学的代表性技术,是现代下最为高效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2.3注重小学生全面素质培养,转变学业评价价值

  新课改政策下,与之前传统教育方式相比,从只关注成绩改变为对综合素质的关注,具有更为全面的教育价值观,注重学生的知识、技能等各方面优秀的发展情况。不断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的培养,鼓励学生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并为之付出努力。书面考试和技能展示相辅相成,推动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提高小学生的自我追求。教师应给学生以考虑问题的时间,鼓励学生提出对问题的看法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断开发小学生的潜力,使小学生在学习任何有利事物上都能更加用心。而且,对于一个问题,应提出有多个办法解决的理念,给予小学生自行解决的机会,提高小学生学习的信心。

  【结

  语】

  综上,由于小学语文对我国的小学教育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应鼓励小学语文在教学方面的创新,由单方面知识培养转变为综合能力培养;由传统形式教学转变为创新型教学。在现阶段中,虽然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在新课改的环境政策下,相信学校领导会很快看到其优点和展示出的效果,从而通过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创建其他有益于小学生更好成长的建设,来将新课改政策更好的实践下去。

  【参考文献】

  【1】许薇.新课改背景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探究【J】.普洱学院学报,2014(05)

  【2】刘伟.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5(21)

  第二篇:浅析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创新小学语文教学

  浅析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创新小学语文教学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不断深入,人们愈发的重视学生的核心素质的培养以及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特别是将学生培养成为德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性重点学科,其学习不但对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文学创作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的提升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还有利于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继承和弘扬。鉴于此,教师应当及时的转变教学理念,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在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新课改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创新方式

  小学阶段是学生基础奠定的关键时期,教育学习情况需要我们高度的重视。小学语文作为基础中的基础,其教学内容包括拼音汉字的识读、古诗歌的背诵、阅读理解和文学创作等方面,可以说语文作为我国文化的积淀和重要传承,知识体系复杂且庞大,传统的教学方式已无法适应当前的教学需要,学生容易对语文的学习产生抵触和抗拒的心理。对此,我们应当不断创新和完善语文教学方式,采用信息教学技术和情境教学方法以及生活化教学方式来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

  一、教师应当转变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

  学生作为学习主体,主观能动性和学习兴趣直接影响了学科知识的学习,为此教师应当及时的转变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营造出良好的师生互动教学关系,并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小学是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初步建立形成的关键阶段,教师的教学用语和评价都可能对学生的心理成长和发育造成深远的影响。

  教师应当采用激励教学模式,合理的运用教学用语,保护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自尊心,营造出良好的师生互动教学关系。例如在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的学习过程中,对于课文的朗读和结构以及描写方式的分析,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回答教师的问题,即使回答错误,教师也要可定学生的表现,以此来鼓励学生学习自信心的建立,营造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环境。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营造良好的语文学习氛围

  语文即语言和文字的学习,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中要传承之一,语文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对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但汉语作为世界上最难的语言,语文的学习可以说具有相当大的难度,小学生受到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的限制,无法快速的理解语文书面知识。鉴于此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形和音频视频等集于一身,生动想象的将语文知识呈现在学生眼前。

  教学案例:在课文《景阳冈》的学习过程中,课文中的武松在阳谷县景阳冈时在酒店与老板的对话和打虎的细节描写过于复杂,摘自《水浒传》原文的课文读法比较绕口,不便学生的理解,教师则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水浒传》中关于武松打虎的影视片段,通过观看视频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体会,激发了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趣,为接下来的课文分析和理解打下良好的开端,可以极大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增强语文教学的生活化,便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语文是具有广泛的实践应用性学科,无论是写作还是沟通交流都需要有良好的语文功底,因此语文和我们的实际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将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和语文教学内容相结合,增强语文教学的生活化和口语化,降低语文学习的难度,便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吸收。

  教学案例:在课文《爬山虎的脚》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学校中的爬山虎作为示范,为学生进行课文的讲解和分析。《爬山虎的脚》是叶圣陶老先生对爬山虎的生长过程和爬山虎的叶子以及触须的描写,将爬山虎向上攀爬的过程生动想象的描写成爬山虎用“脚”向上攀爬的过程,具有极强的文学之美和现实的描写。“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

  重?B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这段话写实而又富有美感,教师将爬山虎的实物为学生展示,加深学生的理解,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相结合,重视语文的情感表达作用

  语文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语文写作能力,这是对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的考查,对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将阅读与写作教学相结合,充分发挥出语文学科的情感表达作用。

  例如在课文《和时间赛跑》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首先对全文的结构和作者要表达的主旨思想感情进行分析,同时让学生明白时间的重要性,并分析“和时间赛跑”的真正含义。为学生布置以“和时间赛跑”为题的400字写作任务,要求表达学生真实的思想情感。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深刻体会文中蕴含的情感精神,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格建立。

  五、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教育渗透,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小学是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初步建立形成的关键阶段,教师的教学用语和评价都可能对学生的心理成长和发育造成深远的影响。为此教师应当采用激励教学模式,合理的运用教学用语,保护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自尊心,营造出良好的师生互动教学关系。例如在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的学习过程中,对于课文的朗读和结构以及描写方式的分析,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回答教师的问题,即使回答错误,教师也要可定学生的表现,以此来鼓励学生学习自信心的建立,营造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环境。

  结语

  综上所言,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性的重点学科,其学习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学创作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对此教师应当重视语文教学方式的改进和创新,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营造教学情境,通过情景教学模式的创建以及生活化教学方式和阅读写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陈勇.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探究[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7(07):111-112.[2]薛世豪.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探究[J].考试周刊,2017(11):21-22.[3]孟凡云.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探析[J].吉林教育,2016(10):37-38.[4]李文洁.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情景教学的策略研究[J].中华少年,2016(02):55-56.第三篇: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所面临的挑战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所面临的挑战

  高中语文是最为基础也最为重要的一门学科课程,长久以来,高中语文教学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问题,制约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教学效果的提高,经过摸索实践,需要进行深入的改革措施。

  一、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1、语文教学气氛不浓厚,学生的积极性不高。

  在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仍然是教学的真正主宰,依旧是语文大戏中的“主角”,多数是陈述式的、刻板式的教学方式,课堂气氛不浓厚,学生的语文兴趣也无法激发。

  2、教学理念没有更新。

  新的课程标准推行以来,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依然盘踞在教学的课堂之中,高中语文教学还是在围绕着应试的主题,进行以升学考试为重点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高中语文知识复习、强化训练为主,忽略了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提升,与个性化的语文学习相关甚远,与新课标的要求相关甚远。

  二、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实施策略

  1、注重高中语文的悬疑提问和矛盾式提问导入策略。

  (1)悬疑提问导入策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悬念的导入会紧紧抓住听者的心理,引领语文学习的兴趣,在高中语文的导入中,要巧妙设置一些悬念式的提问,以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究语文内容的兴趣。

  例如:在人教版《廉颇蔺相如列传》一课中,为了导入“负荆请罪”课文内容,教师可以这样设疑:“想来,同学们应该知道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在小学就有《将相和》一文,那么,同学们能不能思考一下,为什么作者的题目是《将相和》而不是《相将和》呢?为什么廉颇觉得蔺相如的职位比他高,就不服气了呢?请大家思考并探查课文,学习、讨论一下廉颇是怎么知识这件事的?”学生在教师提出的疑问中,感觉也有些奇怪,遂立即进行课文的内容探究。

  (2)矛盾式提问导入策略。高中语文教学要在师生之间进行信息、思想和情感的交流,而不能平铺直叙、淡然无奇,课堂教学的冗长沉闷是最容易消除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从而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而,教师要设置一些让学生感悟深化、理解透彻的提问,营造高潮,使其思维进入集中、想象和创造的积极主动的状态。

  例如:在讲授《美腿与丑腿》一课中,引用富兰克林课文中的一句话:“那些有吹毛求疵恶习行迹的人,大家都能看出来,从而可以决定避免和他们交往。”,进而提出矛盾式的、思考的问题:“美国著名思想家富兰克林,在对待只见‘丑腿’时,显然也有不足之外,那么,我们如何看待他的这一‘丑腿’?”这是作者富兰克林思想的矛盾之处,由此引发了学生之间的热烈讨论:有的维护权威、有的大胆质疑、有的捍卫真理、有的态度模糊等等,最终达成一致的明确观点: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采用宽容的态度,更多的是看到他们的“美腿”――优点。

  2、注重采用互动式的“对话式教学”。

  “对话”是现代教育中的流行概念,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要体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对话与互动,因而,要采用互动式的“对话式”教学,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对话能力,是立足教学实践主体的目标教学。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对话习惯,增强对话的有效性,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例如:在《我的空中楼阁》一文中,教师在介绍了空中楼阁的特点和心境之后,可以与学生对话:如果我们拥有这样一间“小屋”,真是太幸福了!然而,现实生活中,到底有没有一间像作者描绘的那

  样一间“小屋”呢?为什么呢?学生对此也有自己的思考,展开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对话,在探讨思想碰撞中,提升了学生的对话能力和水平。

  另外,在师生对话的环节中,教师还要起到引导、促进和铺垫的作用,例如:在对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掌握对诗词时代背景的了解,明晰特定社会生活背景之中的作者处境,才能引导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如果一味地强调师生对话,而没有让学生真正感悟到这首诗词旷达深远的意境、复杂的人生情感及对人生的反思,又怎么能够进行深层的对话呢?因此,高中语文课堂对话平台的架构,还需要教师前期合理的铺垫和讲述,只有在教师的合理铺垫引导之下,才能将师生之间的对话引向深入。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的要求背景之下,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教学策略,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高中语文学习兴趣,通过悬疑设问、矛盾式设问、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等不同方式,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指导学生在不同策略的教学方法之下进行深入的思考,从而使学生成为高中语文学习的主体,积极地展现学生的个性思维,在交流、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寻求语文内容的真谛和精髓。

  黄国华,教师,现居广西钦州。

  第四篇: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

  摘要:自新教材实施以来,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基础上,小学语文教师更应该根据现行新课标教材和学生特点,总结课堂教学第一手经验,来进行有效性教学,我根据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谈一下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希望以此有所贡献。

  P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探析

  一、教师要重视课前备课工作

  我们提倡备课要备两头,即一备教材,二备学生。因此,语文教师备课时既要认真钻研教材,又要深入研究学生情况,力求制定出明确、具体而又符合生情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要以教材特点

  和学生实际精心安排教学过程,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编写出切实可行的教案。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教师首先必须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现状了然于胸,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得,既减轻学生的过重学业负担,又让课堂充满笑声,充满活力,学生怀着这种宽松愉悦的心情上课,只有这样,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才能面向大多数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应有的提高,真正让学生每天都有进步,人人都有成功的喜悦。

  二、情感教学,体会文字之美

  人的情感是具有感染性的,语文是一块充满情感的天地,只有学生情感投入了,语文课堂才能绽放出灵性的光芒,生命的激情才能被点燃,写作教学的有效性才能提升。语文课堂教学只有教师倾注情感,把情感资源与语文教学充分融合,感动自己,以情唤情、传情,才能带着这份感动走向学生,才能激发学生对于人物、事物、环境等的情感,从而产生学习兴趣。

  三、引导学生多阅读,积累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的培养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要引导学生多阅读,在阅读中找到兴趣与关注点,再由点及面地进行短文阅读分享,最终生成长篇。很多学生在阅读分享方面很有困难,可以分组互助学习,每个人负责一小部分,所以比较容易专注的完成,想得全面仔细;同时,给别人负责的部分提建议时,大家的思路开阔,每位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集思广义,会更具有创造性,不知不觉中引导着学生多思考、多观察,开发想象力,进而把文学潜能激发出来。

  四、个性化教学

  激发写作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凡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学生总是在这方面表现出某种潜在能力。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喜欢写作,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是写作教学的第一要务。可以让学生每天写一点有意义的事情,引导学生写日记,不仅可以锻炼文笔,还可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老师要努力在班里营造一种轻松、融洽的氛围,要表扬那些敢于尽情朗读自己作品的学生,从而鼓励学生写作。

  在个性化教学过程中,并不是让每个学生,及其每个方面都要按统一规格平均发展。而是要求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关注和鼓励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写作方法,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选择,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另外,还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和不同的教学课程,采取合适的写作教学方式,注重运用教科书上的种种开放性写作教学方法,积极开发课内外的学习讨论,创造性地开展各种写作教学活动,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把语文学以致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五、理论联系实际

  实践中锻炼写作

  积极参与社会,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撰写小作文或者组织辩论赛,对社会现象进行讨论,进行年段评比。这样,写作教学逐步将小课堂与大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会大大提高。利用课前五分钟,让学生对某种社会现象、某件身边小事、时事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通过摆事实和讲道理,说出自己的看法。教学小说时,让学生在课前讲一篇小小说,所选的小说可以是感人肺腑的,也可以是富有哲理的,也可以是令人惋惜的。在教学名著阅读时,让学生轮流讲名著的精彩故事情节。而在讲说明文时,便组织学生学写说明文并展示自己的作品。此外,还组织过朗诵比赛、演讲比赛、手抄报比赛、作文比赛等活动,这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既活跃了他们的课余生活,也丰富了课堂的活动形式,陶冶了学生的思想情操,也发展学生的健康个性,使语文课堂走向生活,联系生活学语文,使课堂得到有效延伸,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六、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课堂上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余地,多一点机会去表达自己,多一些愉快的经历成功。为了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可以改变生活习惯,固定的课堂模式,上课专注于教学,小组和个别辅导学习合作与交流相结合的综合模式,从而使课堂更有利于主动学习,鼓励学生继续掌握从逐渐学习的“学习”到“学习”,最后以“学习”的境界。可以让学生自己先进行预习,让学生进行大胆讨论,各抒己

  见,在讨论的过程中,既节省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还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能力。坚决摈弃那种“我讲你听”的被动式灌输,互动在实际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为他们创造一个与教学相符的民主氛围。

  七、结语

  总之,在小学语文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让学生很好的参与课堂教学,从而很好的保证语文课堂效率的提高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增强语文素养,提高语文学习成绩。

  第五篇: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随着小学课程标准的不断改革,小学语文教学正面临着重大的考验。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正遭受剧烈冲击

  ,教师的主体地位悄然发生着变化

  ,取而代之的是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大大提高。《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就指出

  ,语文教学应着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造出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帮助他们发展思维、形成个性。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笔者结合自身经验,从以下方面提出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方案,供教育同仁参考:

  一

  更新教育观念

  做到与时俱进

  对教师而言

  ,先进的教育观念不仅会影响其教育方式

  ,更关系到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新课改的背景下

  ,对教师的教育观念也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不仅要坚持传统的“教书育人”、“以德立教”,更要不断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完善学生观、课程观、评价观,倡导新作风,树立新形象

  ,以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学生为

  己任

  ,把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教学活的根本

  出发点。不能局限于以往的教育观念,仅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人文修的培育

  ,应从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来开展

  自己

  的教学动,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和路径并不断创新

  ,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

  ,并帮助他们塑造品格、完善心性

  ,真正落实好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

  的培养

  目标,做到教学活动有的放矢。

  二、注重平时积累,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新课标发生变化后

  ,教师的任务也发生了很大转变

  ,从以往

  的简单

  传授到如今的启发、引导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感悟。对于学生而言

  ,唯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摒除以往

  的死记硬背

  ,通过平时积累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进

  而获得更深人、更丰富的情感体验,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而教师如能在平时积极倡导学生注意知识积累

  ,在课堂上注重对学生理解能力的启发。双管齐下定能够帮助学生达到上述目标例如,在学习《身边

  的科学

  》

  这篇说明性课文时,教师应在讲授文章内容

  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理清说明文的文体特点,抨顺写法上的脉络,并引导学生加强对说明文知识的积累与感晤,以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三、以兴趣带动教学

  兴趣是学习的内部动力

  ,它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还能深人挖掘学生

  的内在潜能

  ,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因此

  ,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小学生对事好奇、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

  ,以吸引学生兴趣为切人点

  ,创造

  条件使语文教学的内容迁移到学生兴趣浓厚之所在

  ,辅之以生动化、趣味化的讲解

  ,做到以兴趣放飞学生心灵。具体而言

  ,小学语文课文的内容普遍

  具有较强的趣味性

  ,教师可以采用层层启发式教学

  ,让学生开动脑筋

  ,联想下一个可能发生的故事场景或情节

  ,锻炼学生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同时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可以让学生上台来讲故事

  ,对讲得好的学生给予充分鼓励,让他们体验到成就感和

  自豪感;还可以借助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分角色朗读等,让学生踊跃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让学生爱上课堂,爱上语文。

  四、丰富教学模式,开展情境式教学

  情境式教学是指教师创设一个生动、具体的情境

  ,把这些情趣盎然的生活画面、活动场景搬人课堂,以引起学生的态度体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

  内容。在小学语文

  的教学中

  ,情境式教学不仅是丰富教学模式

  的有效手段,还是实现新课程标准

  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师如将情境式教学运用得当,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

  ,在学习《看浪花》

  这篇课文时,教师可

  以采用多媒体教学

  的方式,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有关浪花的视频,通过风景再现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大海恢弘

  的气势与壮丽

  的风光

  ,从而激发学生对这篇课文浓厚的学习兴趣。再比如,学习《四季

  》

  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把学生带出课堂,带人大

  自然,

  从大

  自然中选取某一典型植物作为学生观察的客体,让书本上的知识鲜活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既陶冶了学生

  的情操又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五、以情动人,注重情感教育

  长期以来,应试教育有意识地淡化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但事实上,对学生而言人文素养的提升离不开环境的熏陶,更离不开心与心的交流;对教师而言,情感交融与互动能够有效弥合师生间的距离,消除学生对教师的隔阂心理,融洽教学气氛

  ,在课堂授课过程中更能获得

  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与回应。语文是一门人文气息很强的学科,拥有健康广阔的心胸、完善健全的人格对学习语文大有裨益

  ,而要做到这

  些

  ,情感教

  育更是

  必不

  可少。因此,语文教

  师要不

  断提高

  自身的职业

  情感,并融情感于教学,在

  授课过程

  中做到以

  情动人。如在讲解

  《小蟒鲜找妈妈入

  《爱迪生救妈妈

  》

  这类蕴含深厚情感的课文时,要感情充沛、以

  心感人,让学生联想到父母对

  自己

  的爱,获得

  “亲情无价”的情感共鸣,以

  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此外,对于语文学习来说没有答案的正误之分,因此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和学习成果

  ,对于与标准答案不符但独具一格的回答要在适当的场合下给予认可

  ,避免全盘否定甚至当堂呵斥

  ,以维护学生

  的内心感受。另外还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并倡导积极、合作、自主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个人情感与他人

  的互动

  中得到升华,能够在体会语文的魅力中快乐成长。综上所述,面对语文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小学语文

  的教学模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在这种背景之下,要想真正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积极探索语文教学改革模式

  ,发挥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实现课改后小学语文教学水平的全面提升而不懈奋斗

篇三:小学语文课改中的困惑与对策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中的困惑及应对策略(最终五篇)

  第一篇: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中的困惑及应对策略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中的困惑及应对策略

  推荐人:柳健美(六年级二班语文教师)

  推荐理由:这篇文章来自一线教师贾平生,他是在认真学习高效课堂理论,切身实践高效课堂之后,把对高效课堂的一些困惑认真地记录下来,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想出了一些解决措施,对我们的教学具有真正的指导意义。

  我校自今年九月份全面实施高效课堂以来,我认真地学习了“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有关理论,并积极地在课堂实践中去创新和运用。高校课堂真正的内涵就是要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把教师和学生都解放出来,推动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体现生进师退,学生搭台学生唱戏的理念。这种教学模式的革新从根本上消除了课堂以老师引导为主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所带来的高投入,低回报的低效教学。由注重整体教学变为关注个体教学,再推动整体发展,就更加趋于合理,科学。它也是在大班额班级授课这一大背景下的形式和内涵上的转变,从学生自主、合作、兴趣、意志品质等多方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是素质教育的有效推进。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去摸索,去尝试,既反思又有总结,有失败也有成功,现就我所遇到的困惑和自己的一些拙见,写下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困惑一:教师放不开学生。在问题解决课当中,学生在小组讨论展示后,有些教师总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再去按自己的理解重新对问题再补充和强调,重新有回到了原来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并不是说有了高校课堂,就完全抛弃传统教学中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因此往往造成课堂教学时间总不够用,学生自主研讨的成果,结果又变了老师的一言堂。大多数老师反映教了以后,心理上总不踏实,自我认为好像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这也许是应试教育中的通病吧。考试就要高分数,没有高分数我们的教学就是失败的,好多老师就在这种理念下徘徊、犹豫不决,真正地不敢放开让学生去自主学习。

  策略:我认为,进行教学模式的革新就是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这样才会取得家长和社会的认可。但是实践中,我们的学生在个体上有不同的差异,短期内不会取得明显的效果,因此老师的着眼点放在大部分学生的身上,在认识上不能急功近利,要放眼未来。在学习方法和兴趣培养上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始终把学生放在第一位。这样的话,老师才会彻底丢掉心理上的包袱,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挖掘出他们内心“狼”性的学习期待,从而推动他们全面发展,让他们求知的欲望燃烧得更加旺盛,进而就让自己“懒”一回吧。

  困惑二:结构化预习落实不到位,达不到老师预期的效果。

  要搞好课堂教学,根本在对文本的预习上,读不透课文,读不出感悟,生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高效课堂就变成了低效课堂了。老师往往交给了学生结构化预习的内容和问题以及读书“六字诀”,但学生读在课外,缺乏有效地监督,部分学生就流于形式了,甚至书上是空白的。因此,教师花费大量的精力再去督促和检查,教师很累很累的,好多教师就在问,这样的学生该怎么办?

  策略:结构化预习的好与不好,直接影响问题发现课的推进,也就直接关系到学生搭台学生唱戏的原则在课堂教学中的真正体现。我们是城乡结合的城镇学校,一大部分学生没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在一段时期内利用教辅资料照抄照搬,失去了自己的思维,久而久之,不会思考和感悟了。这种问题的出现是正常的,我们一定首先做好家长的思想动员工作,赢得家长的信任和支持,让家长也参与进来,家校互动。学校也在必要时设立潜能生家长接待日或定期召开高效课堂家长培训会,让家长明确自己的职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解决好结构化预习的落实。

  困惑三:潜能生开口不说,三单不能认真完成,导致的结果是优秀的学生更加优秀,学困生变得更差。每次小组讨论问题时,老师一再要求学科长让潜能生先说,把机会留给他们,可潜能生由于性格和自信心的不足,确实就是不开口,课堂毕竟时间有限,久而久之,学科长和其他同学也就失去了耐心,不让他说了,从此这些潜能生就变成了一名看客了,有时候开一些小差,干脆不参与讨论了。在三单完

  成当中,总是疲于应付,拖沓,迟迟不能完成,书写潦草。因次,就形成了优生越来越优,差生越来越差。

  策略:任何教学模式并不是完美无缺,而高效课堂重点要求老师在学生小组讨论问题时重点放在潜能生的关注上。只有把潜能生的潜力最大限度地开发出来,高效课堂才会在学生,教师,家长的内心深处扎根,生长,高校课堂才会真的最大效益化。潜能生学习和心理上有障碍,教师在进行小组分配时,要考虑到每个人的性格特点、爱好、兴趣、志向等方面的因素,让潜能生能够小组中受到尊重,安排学科长或优生采取“兵教兵,多帮一”的形式,时刻关注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在分配问题时让学科长尽量给他们简单的问题,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平时,老师多建立和他们心灵间的对话,从家庭、生活以及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入手,解开他们的心锁,让他们真体会出班级大家庭带来的温暖和关爱,有进步就表扬。

  困惑四:学生展示板演书写太慢,导致课堂时间不够用。

  生成单尽管提前一到两天发下去,有的问题不能独立完成,即使完成了,心里也没底。一般生成单上要预设四到六个问题,问题必须在认真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才能完成,小组讨论问题大概要10——15分钟时间,再去黑板上展示出来,大概也得5——8分钟时间,在实际操作中并没象专家提出来的时间上的合理分配,有时小组讨论的问题的难易程度不一样,有些产生答案的时间比较长,再加上要讲解展示,时间根本就不够了,学生记录答案的时间也很仓促,大多学生对最终答案的形成要在课外整理,有的“懒”学生干脆不管了。

  策略:教师对生成的问题提前要预判,简单问题可以交由学术助理在课堂组织学生读一读,把它划在书上。对于共性问题,在课堂上要做重点讨论展示,难点问题在学生讨论未能形成有效答案时,教师要给予帮助和点拨。展示问题时,有些小问题可以让小组其他成员在小组内进行展示,有些写出关键词或标出课文中句段就可以了,不必面面俱到,详尽地写出来,给其他学生留下组织语言和想象的空间,从而整体提高学生语言的分析和高度概括能力,这样既节省时间,又锻炼了学生。如果问题太多的话,可把问题分开,利用下一节课时间

  去解决。

  困惑五:过分拘泥于形式,追求完模式上的完美,致使自己个性化教学模式不复存在。忽略对学情的研究,照拿照搬专家的理论模式,生搬硬套,唯专家而专家,美其名曰“这是专家说的”。教无定法,但有规律可循,我们有时就完全抛弃传统的教学方法,课堂学生讨论的轰轰烈烈,下来才发现生成单上的问题不会还是不会。好文章是读出来的,如果问题设计时,没有给学生课堂上读文本的时间,那么文章中的许多东西是读不出来的,更无法去感悟。还有疑问就是,花时间读了,问题展示时间就不够了,这些一直困惑着大多数老师,但不读文本老感觉不踏实。因此课堂不能撇开课本,唯问题去讨论,那才叫得不偿失。

  策略:课堂上一定要解决好读书和问题展示时间的分配问题,要时刻提醒学术助理注意时间的掌控。如果课文较长可以选重点段落在课堂上分角色朗读或进行简单的表演,使学生产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趣。学生在完成生成单时,可以围绕问题再对文本进行重新的认识和理解。这样对帮助解决问题有很大帮助,反而还能加快解决问题的速度和准确性,这还可以节省一些时间。课堂节奏的掌控,在起初时还要掌握在老师的手中,所以老师要加大对学术助理的培训力度。课堂要随学生接受知识能力的变化而变化,一节课只要让学生能自己去解决好1——2个问题或字词的理解和对课文的初步感悟,这也就是收获,不要非得把所有的问题解决完,看起来课上完了,但生成单完成的效果还是不理想。有些课是老师一直展示着自己,我觉得不是在上课,而是再“秀”课,一节看起来很完美,而忽略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尊重学生才是学生搭台学生唱戏的魅力所在。课堂要精,要实。

  困惑六:对高效课堂整个过程推进,一些老师心理准备不够成熟。对学生学情从定性和定量上没有很好的研究,只限于对部分学生了解,对教学成绩心有余悸,老担心学生考不出好成绩。对学生双元管理的过程性还未形成系统、有效地探索。我认为,离开学情的研究和探讨,一切都是徒劳,纸上谈兵。忽略学生人文素养和乡土文化底蕴的研究,课堂教学效果不会是高效的。只有收集好这方面的可行性研究资料,才会形成个人的研究方向和课题。穿着韩立福的衣钵进去,最后走出来的才会是光鲜的你。

  策略:大多老师在起初是是被迫地接受教学模式的改革,心里上还未从传统教学的模式中走出来,没有放下老师的师道尊严,不能走进学生,真正去挖掘他们身上潜在的东西。学校要帮助教师卸下心理上的包袱,在绩效考核等方面给予肯定和支持,让老师放手开展高效课堂的推进,这样才会有丰厚的回报。学校要尽快地形成自己的研究课题,指导老师的研究行动策略,要务实不要务虚,让老师在快乐中去体验高效课堂,才能有学生的快乐成长和发展。研究学生,解决好层面上的问题,一切迎刃而解,怕的是轰轰烈烈的来,最后黯然地离去,一切都是浮云。

  总之,这些是我在教学实践中一些感悟,许多地方还是有不够成熟的地方,有偏颇和不正之处还需各位同仁指正。

  第二篇:高效课堂中的困惑

  高效课堂中的困惑

  课堂教学改革是一条艰难而曲折的道路,既要积极又要稳妥,不能急于求成,需要改革者有非凡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心;既要不断创新,又要善于发现问题,努力探索新路子、新方法,尽快解决所遇到的一些问题。本文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浅谈打造高效课堂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问题

  一、教师理念:明白容易转变难

  有人说,世界上最难的事莫过于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和把别人的钱装进自己的口袋。在课改之初,教师就要面临接受新思想,实践新事物。与之俱来的是两种心理不适,一是否定自我的痛苦感。高效课堂要求教师在教育理念、教学方式上都要有根本性的转变,对于教师来说,这是一种挑战和超越。面对这种变革,年轻教师由于在教育教学经验和理念上还没有定型,适应尚容易些,年纪稍大一点的尤其是那些经验丰富、成就感强的优秀教师要发生这种角色转变,就不那么容易了。他们原本依靠自身过硬的专业技能和深厚的专业知识,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游刃有余。要他们否定几十年来积累的经验,放弃他们认为行之有效的“教育法宝”,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二是调整师生关系引发的不适感。传统教育师生关系本质是师道尊严。知识传承是一种单向性服从关系,“我主你客,我说你听”单一性说教关系。而新型师生关系的倡导的是民主、平等与和谐。

  对策——

  1、加强学习,不断探讨。要求教师经常学习课改的新理念、新方法,由浅入深,循循善诱。

  2、“忍痛割爱”,要求教师主动接受“改造”,不能让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捆住自己的手脚。

  3、不要担心“邯郸学步”,只要心存课改的理念,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就一定能转变观念、更新方法。只要教师心存课改的基本理念——面向全体、自主学习、把课堂还给学生,从备课那刻起就立足于学生,再到上课、辅导、检测,就一定会成功的。

  教师不妨先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看自主学习的情况,有些问题教师不教学生通过自学一定能够掌握的。

  问题

  二、学生习惯:说改容易养成难

  教师改掉一讲定乾坤的习惯难,而要求学生从被动接受、走向主动索取的学习道路同样阻力重重。所以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也不可忽视。需要教师在自身观念转变的前提下,想方设法调动激发学生自主求知的欲望,走向高投入度、善于合作、善于表达的学习道路。

  对策——

  1、积极引导。在过去传统的课堂上,学困生习惯于坐等老师“喂”食物,不想动口、动脑、动手,就需要老师注意引导。

  2、激发兴趣。可以建立课堂教学小组活动评价机制,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开展“明星小组”评选活动。

  3、建立信心。学生的自信心决定学习的成败,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特别是“学困生”)比较改革前后的效果,使学生“确信”课

  改的效能,给学生足够的信心。充分相信学生,逐步培养他们自觉学习的好习惯。

  问题

  三、集体备课:安排容易做实难

  集体备课容易流于形式,深入研讨并达成共识、形成文本难。有的教师认为集体备课是为了搞形势,结果备课质量不高。

  对策——

  1、形成制度。要求教师准备好导学案初稿,按规定时间到场。由组长负责组织调控,年级主任负责督查,学科主任亲临指导,教导处抽查,2、贵在坚持。集体备课一定要长期坚持!只有长期坚持,并不断总结集体备课的经验和不足,才能逐步备出高质量的“方案”。

  3、强化“有效”。学校完善督察制度,除了督察教师集体备课的出勤、备课的数量等方面外,更要督察所备“方案”的质量,即是说检查教案的课堂教学的指导性强不强,这才是集体备课的根本。

  4、总结评比。各种督查、检查结果计入月评比,种种措施环环相扣,确保集体备课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问题

  四、导学案:编写容易有价值难

  导学案绝不是教学内容的拷贝,也不是教师讲授知识点的简单罗列,更不是练习题的堆积,而是教师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构建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介质,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导学案把备“教案”变为备“学案”,把教学的立足点、课堂的支撑点由教师“教”转向学生“学”,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把学习目标设计成学习方案教给学生,突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导学案编写得如何,是一节课成败的基础,它能体现教师的“支架”作用。使用时要求教师语言简练、开门见山、直击要点。作为教师要清楚何时点拨、点拨什么内容(易错知识点、易混知识点、思想、方法、规律、知识结构、注意事项、拓展内容等)。

  对策——

  1、在编制导学案时要注意“学生化原则”、“学科化原则”、“问题化原则”、“整合化原则”和“个性化原则”。一切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

  2、导学案要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每个学校或老师在课堂教学上都应该有自己相对固定的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即是说课堂上应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每个环节要注意哪些,在编制导学案时要充分考虑,这样就能编制出价值较高的导学案。

  问题

  六、小组:建立容易建设难

  小组的“建立”和“建设”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是两个不同的境界。小组的建立与建设就像盖房子与装修。如果说小组建立只是拥有或存在框架,那么小组建设是装修,是心旷神怡地逐步完善。建立就是初步的组建,很容易的,建设就是用心去经营小组、完善小组。

  对策——

  1、培训组长。小组的建设第一要务是组长的培训,组长的培训与指导主要包括思想培训和能力培训。训练小组长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创新精神、合作精神,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协调能力、评价能力。鼓励组长有服务同学的思想,必须高度负责。消除“当组长影响自己学习”的顾虑。(“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毛泽东)

  2、分工细化。劳务分工和学务分工要责任到人。做到每个人都有事做,各负其责。否则把组长累死也劳而无功。

  3、团队建设。要逐步培养学生具有团队合作意识,积极开展帮扶,人人当小老师。

  4、奖励机制。为了充分调动组长的工作积极性,可以在班级或者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明星小组评选”活动,对“明星组长”进行表彰。

  小组建设是一个动态过程,要不断总结工作得失,逐步完善运行机制。

  问题

  七、督导检查:评价容易长效难

  这是所有教师在课改过程中遇到的老大难问题之一。一开始,奖励还起作用,可是时间一长,奖什么都提不起学生的兴趣,甚至教师自己也感到疲于应付。问题何在,怎么解决?

  对策——

  1、完善评价体系。学校要构建有效的评价手段(即时性评价、结果性评价、阶段性评价和立体评价体系),包括个人评价体系、小组评价体系、班级评价体系、教学组评价体系、年级评价体系、学校评价体系。从而有效保证评价的可持续性。

  2、完善管理制度。在管理上,可实行三展、六评、一奖惩制度。

  三展:督察组、年级主任、学科主任每天要把检查结果在门厅公示板上公示展评,打出分数,列出优缺点。

  六评:每天有六个层面的检查直指课堂,校领导、督察组、年级主任、学科主任、教学组长、班主任、各检查人员要对检查情况,做出各自的评判,形成一个高密度的评价网络。

  一奖惩:每月一次综合评比,各层评价。每月兑现奖惩。

  3、创新管理办法。一种好的制度、一种好的管理办法不会长期有效的,需要我们根据情况适时创新,不断完善督查系统。

  评价权利下放,管理责任上移,所有评价直指课堂。

  问题

  八、课堂展示:泛展容易精彩难

  展示即发表,即暴露,即提升。初始课改的教师遇到的的最大问题就是不知道展示什么,只要是问题全部上黑板展示。展示是解决学习内驱力的金钥匙,要高度重视展示,但不可为了展示而展示。

  对策——

  1、明确展示什么。文科应侧重成果展示,关键在于分享成果。理科要重视问题展示,探究问题。

  2、明确展示级别。展示分为组内小展示和班级大展示,小组展示就是由组长负责,把本组学生所做的练习、对于问题的讨论结论,先

  进行组内交流;班级展示就是由教师组织,对于出现的共性问题,集中各小组展示成果。

  3、明确展示原则。展示要关注其问题性、层次性、互动性和创生性。

  4、明确展示目的。展示的目的就是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就是暴露学生存在的问题。展示过后一定要有质疑环节,让学生充分发言,允许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共同解决。

  问题

  九、学习任务:设计容易完成难

  对照学习目标,设计学习任务很容易,但是真正完成任务——做到堂堂清就难了。完成学习任务是课堂教学的根本,要想较好的完成当堂任务,就需要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对策——

  高效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要严格按照“五步三查”的流程来。各流程环环相扣,只有上个环节做扎实,才能保证下一个环节的顺利进行,进而保证学习的有效性。

  1、实施“五步”——课堂5个环节。

  ⑴自学。在明确“学习目标”和“自学指导”后,要求学生紧张、高效、专注的学,也称“独学”。

  ⑵对学、群学。这一环节也是自学的过程,学生个人学习时不懂的问题、个人的困惑及自己的见解可以与本组内的同学互相交流。

  ⑶组内小展示。在组长负责下,本组先展示自学效果,在组内达成共识,以备在全班进行展示。⑷班内大展示。在教师组织下,展示成果。要充分调动各个小组的积极性,参与面要大,要给学困生展示的机会。

  ⑸整理学案,达标测评。要求学生认真参加测评——当堂完成作业,一定要独立。

  2、开展“三查”。

  “三查”指课堂上的三次关键性的学情调查,这是非常必要的,是了解学情、二次备课的前提。

  ⑴学生自学(独学)时,了解学情。⑵组内小展示时,了解学情。

  ⑶整理学案,达标测评时,了解学情。

  落实好五步三查,实际上就把握了学生自学效果的命门。抓住了高效课堂的根本。

  问题

  十、教学质量:不升反降容易提高难

  课改是一个历程,必然会经历跌宕起伏。开始的时候期望值不要很高,首先要从改变教师和学生的生命状态入手,还原学校和师生的生命活力,进而改变教师和学生的学习状态。有了这样的环境和心境,教学质量提高指日可待。

  对策——

  1、坚定信念。不必担心“邯郸学步”,义无反顾,勇往直前。

  2、加强学习。不断学习课改的先进理念和高效的方法,并不断创新,及时总结经验。

  3、走出误区。⑴农村学生“素质差”不可搞高效课堂。正是由于农村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于城市差些,学校发展滞后,才要下大力气搞高效课堂。

  ⑵年龄偏大的教师不能搞高效课堂。年龄大的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是教学的财富,但接受新的教学理念要有一个适应过程,适应了、深入了照样可以搞高效课堂。

  ⑶毕业班不宜搞高效课堂。毕业班复习课程很紧张,更要提倡课堂的高效,要面向全体学生,深入探讨,共同提高。试想,毕业班的教学需要的是“低效”的课堂吗?

  综上所述,高效课堂的建设是一项工程,会遇到问题的,我们只要坚定信念,深入研究去发现问题,不懈探索来解决问题,就一定能取得成功,打造出高效课堂。

  第三篇:英语高效课堂中的困惑

  高效课堂英语教学中的困惑

  张艺萍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我们每个人都积极参与,身体力行,尽快行动起来,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我的英语高效课堂的困惑谈几点肤浅的体会。

  一:教师放不开自己。教师也有自己的固定思维,传统的教学观念在相当的教师中已经沉积下来,一时改变不过来,想要交出学习的主动权是很不容易的。例如在问题解决当中,学生在小组讨论展示后,有些教师总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再去按自己的理解重新对问题再补充和强调,重新又回到了原来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并不是说有了高校课堂,就完全抛弃传统教学中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因此往往造成课堂教学时间总不够用,学生自主研讨的成果,结果又变了老师的一言堂。大多数老师反映教了以后,心理上总不踏实,自我认为好像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这也许是应试教育中的通病吧。考试就要高分数,没有高分数我们的教学就是失败的,好多老师就在这种理念下徘徊、犹豫不决,真正地不敢放开让学生去自主学习。

  进行教学模式的革新就是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这样才会取得家长和社会的认可。但是实践中,我们的学生在个体上有不同的差异,短期内不会取得明显的效果,因此老师的着眼点放在大部分学生的身上,在认识上不能急功近利,要放眼未来。在学习方法和兴趣培养上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始终把学生放在第一位。这样的话,老师才会彻底丢掉心理上的包袱,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挖掘出他们内心“狼”性的学习期待,从而推动他们全面发展,让他们求知的欲望燃烧得更加旺盛,进而就让自己“懒”一回吧。

  二:

  结构化预习落实不到位,问题生成不了或不到位达不到老师预期的果。

  要搞好课堂教学,根本在对文本的预习上,学生读不透课本知识点的意图,感悟不出问题,生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高效课堂就变成了低效课堂了。老师往往交给了学生结构化预习的内容和问题以,但学生预习在课外,缺乏有效地监督,部分学生就流于形式了,甚至书上是空白的。因此,教师花费大量的精力再去督促和检查,教师很累很累的,好多教师就在问,这样的学生该怎么办?

  预习的好与不好,直接影响问题发现课的推进,也就直接关系到学生搭台学生唱戏的原则在课堂教学中的真正体现。实际是一大部分学生没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甚至利用教辅资料照抄照搬,失去了自己的思维,久而久之,不会思考和感悟了。如何解决这种问题呢?首先做好家长的思想动员工作,赢得家长的信任和支持,让家长也参与进来,家校互动。让家长明确自己的职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解决好结构化预习的落实。三:交流探究时,潜能生只探究不交流,学困生不探究不交流,优生独打独唱,导致的结果是优秀的学生更加优秀,学困生变得更差。每次小组讨论问题时,老师一再要求小组长让潜能生先说,把机会留给他们,可潜能生由于性格和自信心的不足,确实就是不开口,课堂毕竟时间有限,久而久之,学科长和其他同学也就失去了耐心,不让他说了,从此这些潜能生就变成了一名看客了,有时候开一些小差,干脆不参与讨论了。在完成过程当中,总是疲于应付,拖沓,迟迟不能完成,书写潦草。老师也是疲于应付,顾了头顾不了尾。只有把潜能生的潜力最大限度地开发出来,高效课堂才会在学生,教师,家长的内心深处扎根,生长,高校课堂才会真的最大效益化。潜能生学习和心理上有障碍,教师在进行小组分配时,要考虑到每个人的性格特点、爱好、兴趣、志向等方面的因素,让潜能生能够小组中受到尊重,安排学科长或优生采取“兵教兵,多帮一”的形式,时刻关注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在分配问题时让学科长尽量给他们简单的问题,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平时,老师多建立和他们心灵间的对话。

  四:学生展示板演书写太慢,导致课堂时间不够用。

  一般问题生成要预设3到4个问题,问题必须在认真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才能完成,小组讨论问题大概要10——15分钟时间,再去黑板上展示出来,大概也得5——8分钟时间,这还要看学生展示的顺不顺利,如果不顺利,时间就成了大问题,在实际操作中并没象专家提出来的时间上的合理分配,有时小组讨论的问题的难易程度不一样,有些产生答案的时间比较长,再加上要讲解展示,时间根本就不够了,学生记录答案的时间也很仓促,大多学生对最终答案的形成要在课外

  整理,有的“懒”学生干脆不管了。

  教师对生成的问题提前要预判,简单问题可以交由学术助理在课堂组织学生读一读,对于共性问题,在课堂上要做重点讨论展示,难点问题在学生讨论未能形成有效答案时,教师要给予帮助和点拨。如果问题太多的话,可把问题分开,利用下一节课时间去解决。

  五:过分拘泥于形式,追求完模式上的完美,致使自己个性化教学模式不复存在。忽略对学情的研究,照拿照搬专家的理论模式,生搬硬套,唯专家而专家,美其名曰“这是专家说的”。教无定法,但有规律可循,我们有时就完全抛弃传统的教学方法,课堂学生讨论的轰轰烈烈,下来才发现生成单上的问题不会还是不会。如果问题设计时,没有给学生课堂上读文本的时间,那么文章中的许多东西是读不出来的,更无法去感悟。还有疑问就是,花时间读了,问题展示时间就不够了,这些一直困惑着大多数老师,但不读文本老感觉不踏实。因此课堂不能撇开课本,唯问题去讨论,那才叫得不偿失。六:对高效课堂整个过程推进,一些老师心理准备不够成熟。对学生学情从定性和定量上没有很好的研究,只限于对部分学生了解,对教学成绩心有余悸,老担心学生考不出好成绩。对学生双元管理的过程性还未形成系统、有效地探索。我认为,离开学情的研究和探讨,一切都是徒劳,纸上谈兵。忽略学生素养研究,课堂教学效果不会是高效的。只有收集好这方面的可行性研究资料,才会形成个人的研究方向和课题。穿着韩立福的衣钵进去,最后走出来的才会是光鲜的你

  第四篇:高效课堂实施中的困惑

  高效课堂实施中的困惑

  1、预习不到位,会导致学习效果差

  在学校没有专门时间留给学生预习,预习任务难以落实,预习不充分,导致课堂学习进展缓慢,达不到预期效果。

  2、课堂热闹,讨论交流实效性不理想

  表面看起来讨论十分热闹,可深入其中,会发现有的讨论根本与老师要求无关,有的并未参与讨论,自己干自己的,还有趁乱说闲话的,效果不理想,老师不太好掌握。

  3、如何保证课堂活而不乱?

  4、作为各组组长的优秀生,每节课有帮助学困生任务,他的成绩是否会受影响,时间长了他不愿意帮助组内同学怎么办?

  5、学习能力差异大,两级分化日趋严重怎么办?

  优秀学生具备自己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在这种课堂模式下,他们会越来越优秀,可欠缺学习能力的学生,惰性强的学生,不会自主学习的,会不会越来越差,一旦形成严重两级分化,会给教学带来较大困难

  6、负责小组积分的同学成绩是否会受影响?

  7、有时课上会出现两组成员争论不休的时候,教师应怎样在不打消孩子积极性的基础上制止?

  8、完不成预设的学习任务,影响教学进度怎么办?

  9、老师准备的一些课件,视频,图片等辅助教学的资料还能用吗?在哪个环节

  用?多媒体主要作用是实物投影吗?

  10、怎样合理有效地评价机制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并使他们

  始终在课上保持高度的热情?

  11、教师评价机制该如何改变?

  12、是否能增加外出培训的机会?

  13、大容量的班级学生如何有效调控?

  14、教师个人能力的差距与课改要求

  15、传统的留作业与课改的方式应如何适应?

  16、上课进度与课改的初期推进必然会有矛盾

  17、如何能保持学生上课积极性的持久

  18、小组学习方式对班级常规管理的挑战

  19、教学过程中学生和小组评价如何体现

  20、以自学为主的高效课堂模式,用不用考虑学科特点,还是全部推开?

  21、学科进度必然会进展缓慢,如何解决?

  22、学校对教师课堂的检查与监控如何实现?

  23、高效课堂中怎样进行文化建设,有没有切实可行的指导予以借鉴?

  24、作为非寄宿制学校,怎样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地预习?怎样调节课堂容量

  小与课时有限之间的矛盾?

  25、小组成员偏多,不便讨论怎么办?

  26、怎样调动每个学生,使全面参与?

  27、如何让讨论更深入,更有价值,而不流于“合作探究”的形式?

  28、小组评价如何做到及时,公正?怎样才能做到高效,有意义?怎样才能

  做到高效,有意义?怎样能持续激发小组成员及小组之间的竞争积极性?

  第五篇:高效课堂的困惑

  高效课堂的困惑

  从去年起,我们青原区就在开始实施高效课堂,我也在积极践行之中。

  高效课堂讲究的是课堂的高效,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小组合作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听了观摩课结合理论学习之后,我在自己的班级开始实施。

  去年,我教的是六年级,小组的划分可谓是大刀阔斧,全班的座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每组都有好中差各级的学生,选出了组长并开始培训。接着全班开始了高效课堂模式化的学习,面对新的模式,学生积极性很高,差生尤其兴高采烈。但渐渐我觉得自己力不从心,有着多种困惑:

  一、小组长的能力良莠不齐。既要学习好,又要热心小组工作,还要组织能力强,尤其要牺牲自己很多课余时间,这是对小组长最基本的要求。小组长的选拔和培训真的成了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因为小组长的不负责任或是自己水平不够会直接导致这组学生整体水平偏

  差。记得刚开始实施时,很多学生都跃跃欲试,很想当组长。随着时间的流逝,发现当组长的责任太大,任务太重,尤其是要牺牲很多休息时间,很多组长就不太情愿了,做起事来明显是应付。学生性格故然是一个问题,但我觉得还是我的培训不到位,评价方法太单一。我也很想有好的培训组长的方法,但是不知如何下手。

  二、一个学期下来,学生两极分化。优的更优,差的更差。我想高效课堂的产物不应该是这样,我不禁反思这热闹的讨论场面下,差生的发言质量和倾听质量到底有多高,是不是只是图个热闹而误了学习?我该如何让之些差生受到组员更好的帮助,受到老师更多的关注?

  三、不同体裁的文章是否都适用?明显感觉到,说明文用高效课堂效果好得多,而放在记叙文中,尤其是充满感情的文字中,学生的情感明显跟不上,更何谈效果?我该如何让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情感共鸣作到统一?中国的诗词歌赋博大精深,高效课堂的效果是否会优于传统课堂?

  四、教师的自学指导如何才能更到位,更有效?每篇课文的自学指导,都是老师在自己理解文章后写出来的,但对于我们并不是特别有经验的老师,要写出好的自学指导难免走很多弯路。我经常想,要是有一本像教学参考书那样权威的自学指导该有多好!

  五、这学期我教学一年级,我也想使用高效课堂,可是我该怎么样去渗透呢?

  课改之路很长,很苦。但我艰信,课改之后的天空是一片阳光。

  多想能快点用上高效课堂,更想有权威的专家手把手地指导。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篇四:小学语文课改中的困惑与对策

  

  小学语文教研和课改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与新课改的逐步深化,小学语文教学顺应改革,不断的进行机制改革与创新,在教学理念与教学目标任务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优化升级,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成绩。然而在其不断的创新的过程中,有些许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一些迷茫与不解,影响了整个语文学科的教学进度与深入改革。本文通过分析小学语文在教研和课改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其改善与优化的措施,来帮助促进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作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研和课改;问题与对策

  引言:在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在基础教育方面尤为重视,尤其是对于小学生的教育体制,进行了全面的深化改革,使得小学课程的教学实效性与应用性逐渐增强,同时在众多小学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使得小学语文课程的课改成功推行,但在实践中实施的新课改过程,仍然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会严重影响教学质量以及高质量教学的延续,将这些问题进行集中的探究与分析,是目前解决此类问题最有效的方法。

  一、教研与课改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的教研参与度不高

  教研,顾名思义教育研究,是教师们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一起总结教学经验,从中发现教学漏洞,并针对问题进行分析,升华教学方法。但教研从广义的角度分析,其可分为三种类型,包括钻研、教研以及教研之钻研,其与哲学中的事物发展规律相类似,从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事物的发展离不开这三个过程。然而针对现如今的新课改,对于小学语文教育的要求,即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其自身的教研工作,尤其是对于学校本身,更需要将教师的教研工作重视起来,学校需要将教研工作作为重点工作进行开展,且在开展工作的同时,以学校为单位,成立专项教研小组,有专门的授课教师组成,在进行工作的同时,教师需要将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将进行

  授课的教师作为研究的主体人,教研小组的开展以专门授课教师与专业的教研组人员共同组成。但从现如今的小学语文教研现状可以看出,很少有专门的授课教师主动去参与教研工作,多数学校的教研工作与专门的授课教师之间没有很好的对接,导致小学语文教师在教研工作中的参与度极低,另外还有个别学校缺少专门的教研工作小组进行教研工作。

  2.授课形式僵硬化,缺乏灵活度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增添了更多新颖的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这些教育形式与教学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与有效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受到之前传统的教学观念的影响,现如今的语文教学课堂授课模式逐渐出现了僵硬化的问题,教师严格贯彻新课改上的高效化课堂模式与教学方式,但由于其照搬照做,在使用的过程中缺乏灵活度,导致课堂环节出现僵硬化的形态,比如在教师进行授课过程中,由于新课改形势下,要求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教师就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僵硬的互动交流,其中缺少情感的输出与投入,使得该环节在进行的过程中过于形式化与勉强化,并未在真正意义上体现师生互动交流的意义,且不能够使学生完全的放开,展现自我。

  二、课改与教研中的有效解决策略

  1.建立教研机构,加大教师参与度

  有条件的学校应该建立专门的教研小组,来进行教研工作,教研工作是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工作,授课的教师也只有通过参加制定各种教研工作,才能够使得自己在工作上面取得一定的收获与经验。同时学校进行教研工作,也可以保证学校的教学质量水平一直处于高质量的状态,在教研机构中,由专门的教研人员与专门的授课教师等人组成教研小组,专门的授课教师,可针对授课过程中的具体问题提出具体的问题所在,并在教研工作讨论的过程中与其他教师相互讨论经验,总结问题根本,使得教研工作始终落实在切实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之中,而专门的教研工作者可以将专门的授课教师的相关问题进行提炼与升华,在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之中,与其他授课教师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与

  措施,如此设置的专业教研小组,可以有利于解决具体的问题与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使得教师队伍更加的优化与专业化。

  例如,语文教师制定教研工作计划,在计划书中明确教研的思想与理念,是以学生为出发点,以课改为助推力,推荐语文教学研究提高教师的教务水平与课堂教学水平,对于优秀的课堂例子要拿出来详细研究,认真分析课堂中的每一个细节,将自己的真实感受分享出去并听取他人的意见,其次做到规范教学的常规,严格提升教学质量,与其他教师与专业教研人员一起研究教材内容与教授方式,以提高每一节课的课堂实践效率为目的,严格控制作业量,规范批改内容,认真对待学生的每一份作业,最后,要抓好学生的书写能力,计划从认识上增强对于学生出现能力的重视程度,注重平时课堂上的教师榜样作用,学生的书写姿势要及时纠正,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书写质量。严格执行教研计划内容,从而达到提升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的教学目的。

  2.丰富教学内容,开展多元化教学

  为避免教学模式僵硬化的现象出现,进一步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拓展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资源,实施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也是一种重要的优化方案。在小学语文教师进行课堂授课的过程中,应该将重心放在教学的内容上,而不是教学的方式上,只要教学内容足够充实,教学的方式就是锦上添花,但在其进行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要求教师在进行内容教学上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活跃的课堂氛围。

  以小学三年级课文《大青树下的小学》为例。课堂开始之初,教师可以以播放音频或视频“爱我中华”歌曲的方式引入话题,在课堂开始之前,大家首先来欣赏这首音乐,欣赏完之后,我们大家一起来讨论一下,你知道的我国56个民族中的哪一些民族,他们都具有怎样的特色服饰,特色风俗呢?由此引发同学们积极主动参与互动,课堂开始之初,就活跃了课堂氛围。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知在小学的语文教研与课改过程中,受到各个方面的因素影响,其在授课的过程中虽然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仍遗漏了些许问题,例如教师

  的教研工作参与度、教师授课方式僵硬化等问题,因而应从提高教师教研工作参与度、丰富拓展教学内容等方式来开展工作,进而有效改善此类问题的出现。

  参考文献

  [1]王爱芹.小学语文教研和课改的问题及对策[J].花溪,2021(17):2.

  [2]张环.浅谈小学语文教研和课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祖国,2019(8):2.

  [3]尕豆才让.小学语文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40):2.

篇五:小学语文课改中的困惑与对策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困惑与对策

  作者:李凤荣

  来源:《知音励志·社科版》2016年第11期

  摘

  要在全新的课程标准实行之后,小学语文的教学方式层出不强。教师们在研究新的课程标准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的困惑。随着教学的开展不难发现,在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影响着教学开展的有效性。老师在开展教学中也遇到了很多的困惑。为了解决语文老师教学中的困惑,笔者认为有必要结合教学中的困惑仔细研究分析,并找出合适的对策开展教学,以期能够为教学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

  困惑;对策

  在新的课程标准不断推进的过程中,老师们也在改变着传统的教学方法,并能够深入研究教学的基本内容。在课改的新的内容的影响下,老师们虽然都有所收货但是也存在着困惑,这些困惑严重的影响着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开展。如,教学中的方法选取的问题、教学素材的选取规则等问题都在影响着老师的教学。

  1小学语文教学的困惑

  1.1教学具体内容有困惑

  在之前的教学中,老师依据大纲和教材的内容开展教学。而教学大纲中对学生的要求也是具体明确的。但是在新课程标准之下,对老师的教学要求并不是很明确,导致教学中老师很难把握住所要求的那个度。这种情况严重的影响着教学开展的有效性,也导致老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内容产生困惑。

  1.2教学时间分配有困惑

  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在新课标中提出要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课堂中给予学生分配多长的时间学习成为教学中的难点。在学习方法的培养过程中,势必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但是时间是有限的,想要保证教学目标顺利完成就要延长教学的时间,这样很容易出现拖堂的现象。怎样在教学中出来好语文教学内容与课堂时间的关系成为了老师教学中的困惑。

  1.3教学方法有困惑

  课程标准的转换必定会引起教学方法的改变。想要改变满堂灌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由于学生们对教学方法的不适应和不配合导致老师在使用新的教学方法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的困难。应该运用怎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够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成为老师的困惑。

篇六:小学语文课改中的困惑与对策

  

  “-| ?l

  ? | t 一

  a 一一

  小学语文新课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广州市萝岗区长平小学 张作平 我省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实施几年以来,取得了较好的成 效。在这块以人性为基准,以发展为根本,以提高素质为核心 的平台上,广大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有了很大的转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不仅是 教学手段的更新,而且是教学理念的更新。但是,多媒体教学 也应切合教学实际,应需而异。“在课堂上,能用实物演示的,师生关系得到明显改善,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和探究式学习能力 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由于部分教师对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 倡导的理念还缺乏深层次的理解,部分教师的课堂上不同程度 地存在着赶时髦、走形式、急功近利等等现象,课堂行为也随 之出现了一些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问题一:教学情境化设计不合理 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教学情境设计是教师为 了达到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教学环境的一种 就别用教具演示;能用教具演示的,就别用课件演示;能让学 生亲自操作的,老师更不要包办代替。”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存在上述问题也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 成的,但作为在一线教学的小学语文教师而言,如何克服苦难,应对自己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并加以改正,是摆在他们面前的 重要课题。

  (一)明确小学语文教学特有的教学理念 新课程要求我们小学语文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更新知识,教学方法。语文教学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 语文知识和学习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语文学习内 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知识学习变得生动形象、富有趣味。但在实践中,个别教师为了创设情境“冥思苦想”,却步人了过于注重教学的情境化设计的误区,辛辛苦苦创设的 情境,并不能达到期盼的效果。特别是一些低年级的学生,往 往因为被老师创设的情境所吸引,而久久不能进入学习状态。

  问题二: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化 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 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 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语文学科具有其他任何学科都 不可比拟的人文性,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保持自尊的、个性化的 阅读姿态,并通过适当的途径把它传递给学生、影响学生。在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调动自己所有的人文和专业素养,深入 浅出,引领学生对作品进行多维的、细致的解读,这样,学生 的人文素养和各种语文能力才会同步得到较快的提高。

  (二)加强对教师的理论培训和专业培训 落实小学语文新课改教学理念,关键在于我们语文教师本 身。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有 着一定的难度,首先他必须对新课改理念有着较为完整的认识,能准确把握住新课改的内涵;其次,他要有一定的人文精神,在很多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合作学 习的形式。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部分教师的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一种形式,缺乏实质性的合作,学生的参与 度不均衡,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教师不能给学生充裕的合 作时间,有的学生在合作中根本没有任何的发现等等。还有教 师组织学生讨论流于形式,纯粹是为了有讨论的形式而组织讨 论。有些不需要讨论的问题,也在组织讨论,有些问题需要讨 论,但只给不到一分钟时间,学生还没有说上两三句话,就草 草收场。

  问题三:课题教学只求“表面活跃”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有的教师上课表面看起来课堂气 氛异常“活跃”,在回答教师提问时,下面学生们小手如林,“老 师,我,老师,我……”的喊声不绝于耳。即使老师指定学生 回答时,下边还是喊声不断。对于学生下边的表现,有的老师 全然不顾,只是陶醉于自己创造出的“活跃”的课堂气氛里。

  其实,教学并不是越热闹越好,也并不是笑声越多越好。“活而 不乱”才是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追求的理想目标。

  问题四:教师不能及时介入学生学习活动 实际上,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过程中,并不意味着教 必须对教育学、对心理学、对文学史、对艺术史、对文学作品、对文艺理论、对文艺批评、对语言学等学科有着比较深入的了 解,甚至还必须了解相关学科的一些知识。第三,新教材注重 了知识间的整合,运用了系统思想方法来编排教学内容,每一 个教师都会有一定的适应过程。从内容处理上看,新教材的编 者看到了随着社会的发展,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已经接受了较好 的学前教育这一现实,做出了比较切合实际的安排,运用了更 科学更合理的思想方法,有利于儿童数学思维的后续发展,使 教材具有挑战性。

  (三)继续重视教师基本功的提升 教师的基本功是否扎实,直接关系到一堂教学的成败。因 此,教师本身要不断加强学习,练好内功;要系统地钻研教材,把握好教学目标、重难点;要深入了解学生,弄清学生的认知 水平和生活经验;要多动脑筋设计好教案,从知识技能框架、师责任的减轻和教师作用的降低。相反,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 要求。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每堂课上,都会有一些非 常积极的参与者,也会有一些很被动的参与者,或者根本不参 与者。作为教师,学生小组讨论的时侯,教师不是等待,不是 观望,也不是干自己的其他事情。教师应成为小组讨论的一员,参与其中,并对小组学习的过程做必要的指导。

  问题五: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的滥用乱用 随着教育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教学设施的改善,多媒 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越来越多。不可否认,运用多媒体 可以扩大教学容量,增强直观性,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激起 情境创设、教学模式选择、教学艺术等方面不断优化,精益求 精;要以科学的、理性的思维贯彻实施新课标中所提出的教学 理念、教学思想、教学模式,同时,继承传统中可取做法,取 长补短,不断改进,不断完善。与此同时,教师要重视语文学 科的现实背景,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去体验和理解语文 知识;要重视语文学习的活动过程,重视学生语文学习的个性 化,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与灵活性。

  总之,教师只有真正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工作 方式,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教 学,才能真正进新课程。

  36 

篇七:小学语文课改中的困惑与对策

  

  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大全五篇]第一篇: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如何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是我们教师一直关注并执着追求的目标。下面我从课前、课堂和课后三个方面谈论如何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一、教师课前准备充分,领会教材意图。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

  新课标要求教师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师不能认为让教材再现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必须经过再加工重新创造,使教材“新鲜出炉”,更大程度上把知识的教学伴随在培养态度、能力的过程之中。我曾听过一节“认识整时”的课,讲课的老师从第91页的主题图引出了课题,接着在师生互动中认识整时,动手操作拨“整时”后教师指导正确写整时,最后以第92页的插图来巩固对整时的认识。整节课知识技能、过程方法落实得很扎实。可讲课的老师对插图并没有物尽其用,只是看一幅说一幅,缺少了有机的结合起来观察与讨论,难免令人感到浪费了珍贵的教学资源。实际上,教材中的插图都是经过编写教材的老师精挑细选,几乎每一幅图都不止一层意思。因此我建议授课的老师把第92页的插图(一位小朋友一天的生活、学习时间的安排)以“先分后总”方式加以诠释,即先让学生自主选择插图讲解图意,巩固对整时的认识,再让学生综合起来看这几幅图谈谈自己的感受。尽量让学生主动的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经验结合起来,体验到数学学习是有价值的,并有意识的建立学生的时间观念,渗透要养成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其次是充分了解学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充分了解学生,对于打造数学高效课堂教学至关重要。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

  活经验,可以避免课堂教学中教与学脱节的现象;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可以引起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共鸣;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编写导学案及备课从了解学生入手,学习不是学生被动的接受信息的过程,而是在他们原有的知识基础上知识的同化与顺应的过程。在教学前对学生摸摸底,针对其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知识结构的建构与重组可以使教学事半功倍。要想深入了解学生一定要与他们建立互动的关系。我经过实践:学生在课外活动的状态下谈话效果较好。因为学生认为老师在和他聊天,心情比较放松,容易畅所欲言,能顺利得到老师想要的答案。如果说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还有所保留的话,那在家里肯定是赤露敞开的。因此,家访可以帮助老师更完整、全面的了解学生,建立起老师、孩子和家长的友好关系。

  另外是制定一个完整、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必定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决定着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选择,决定着教学效率的提高。传统教学目标搞“一刀切”,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要为每个孩子量身定做不同的教学目标是不切实际的空想主义,但是制定分层目标是行得通的。可以分成下限目标、上限目标、发展目标。如在教学算法多样化时,笔者要求能力弱一些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本算法即可,能力好些的学生则要求会运用多种算法,能力更好的学生在会运用多种算法的基础上学会择优或想出更好的方法。这样从学生的认知差异出发来设计差异化的教学目标,最终“促进所有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应有的发展。”还有对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也要有所区分,这样能够避免在教学时抓不住主要的基本内容,而在次要的或者学生容易接受的内容上多花时间从而达不到预定的教学效果。

  二、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课堂中优化教学过程是关键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双边统一的活动过程。任何学生在走进课堂之前,都不是一张白纸。我们知道,知识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赋予的意义每个人的领受是不同的,学生在认知、解释和理解知识的过程中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首先要处理好预设与生

  成的关系

  打造数学高效课堂既要精心预设又要注重生成。预设是教师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环节等做出的设计性的展望。目的是为了让课堂教学有序、有效的进行。生成是在课堂中自然出现的,这种出现与教材的精心设计是密不可分的,当然它也是意料之中的。预设与生成是一对矛盾统一体。没有充分的预设不会有也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它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补充和拓展,两者在教学过程中相辅相成,同样重要。

  作为一个数学教师就首先要有生成意识,宽容的接纳来自学生的生成,善于抓住和筛选有效的生成资源。记得在上《分数的意义》时,请学生从8枚棋子中找出四分之一。学生回答不一,有的认为是1枚棋子是四分之一,有的认为2枚棋子是四分之一,还有的认为4枚棋子是四分之一??当时,我没有马上否定说错的学生,也没有用事先预设好的问题拉着学生走,而是恰如其分的灵活引导,把握好动态生成的新资源,展示出动态生成的艺术,达到了巧妙运用生成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就像布卢姆说的那样:“人们无法预测教学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同样,没有了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其为一种艺术了。”其次是注重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和合作能力

  1.小组合作学习要讲实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什么都是小组合作学习,要根据学生和教学的需要而组织进行。内容简单的不用小组合作学习,内容较难的先要给学生留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再组织小组合作。这样,每个人都有思维上的参与,实现人人学数学。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制定相应的规则。合作学习的关键是教师要科学组建学习小组,即要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爱好、成绩等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合作能力为目标的。记得有一次我教《应用题的练习》时要求学生四人小

  组自主分工:一是读题,二是分析,三是说出解题思路,四是解答。在反馈过程中,证明学生自己能做出优势互补的合理的安排。朗读水平高的读,书写能力强的写,条理清晰的说。小组合作的实效性得以彰显,使大家都得到了锻炼并发挥了自身的长处。2.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的策略

  在课堂学习中,合作小组常常表现出不善于合作的状况。一次,我在执教请学生小组合作时看到以下现象:有的学生托着下巴冷眼旁观,有的学生溜到别的小组,有的东张西望??因此,我们教师在平时要采取策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1)鼓励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都能积极的相互支持和配合,进行有效的沟通,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清楚的理解对方的想法与观点,积极承担自己扮演的角色。对那些内向的、怕羞、不敢说的学生要多加鼓励和点拨。(2)指导学生学会倾听。倾听,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就有困难了。首先,要树立倾听的意识。教师应该告诉孩子们:如果你想得到别人的尊重,你自己就要先尊重别人,而倾听是你尊重他人的一种方式。其次,当众口头称赞那些愿意认真倾听他人的学生,建立起榜样。最后,评一评哪些学生学会了倾听。(3)达成共识。让学生对组内的认知冲突进行有效解决,从而解决问题,理解知识,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彼此信任其次,注重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师生情感交流的加强。教师在课堂上面带笑容,其欢乐的情绪会感染学生,给学生一种亲切感,是学生产生学习动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以真诚的笑容面对每一个孩子,是师生情感得以交流,让每一个孩子都以良好的心态参与教师组织的课堂学习之中。对于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教师也应多多给予鼓励,使他们有信心学得好。经常给予学生赞扬,发现他们思维的“闪光点”也能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

  3、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动手实践

  数学教学要取得好的课堂效率,必须要引导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活动方式,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在此,我们特别强调会做,因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将所学知识消化、贯通;通过实践,学

  生在“触摸”中感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比如例如,教“圆的周长”时,可以让学生各自做直径为2、3、4、6厘米的硬纸圆片。上课时,各人用这些圆片在有刻度的厘米尺上滚动一周,并依次记下数据,让学生分别算出每个圆片滚动一周的长度除以相应圆的直径,再比较四个结果,研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和总结后发现: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这时,告诉学生:这个三倍多一些就是“圆周率”,进而推导出圆的周长公式。、这样的动手实践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感知、理解新知识,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重视课后与课堂的紧密衔接性

  小学数学知识的特点是系统性强,前后联系密切。课后复习能够给学生以总结、探索、发展的空间,这样不仅能巩固和发展课堂所获得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

  但是由于学生思维发展水平和接受能力的限制,有些知识的教学往往分几节课或分几个学期来完成,这样就更需要有意识地注意知识间的联系和系统化,以便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通渭县陇阳小学

  王金萍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各地蓬勃开展。新课改,让语文课堂充满了激情与活力;新课改,让语文教学更精彩。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是一部新世纪语文教学的“航标灯”,它充分肯定了语文不仅是重要的交际工具,而且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已经明确,改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当前在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的研究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课堂教学也随之出现了新的变化。比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多了,课堂鼓励言语多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多了,查找、收集资料的多了,多元解读文本的多了……但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行,有必要深入到语文教学的内部,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研究当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成败。

  面对新的时代、新的学生、未来的需求,回顾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感到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一些教师对课改中新理念的理解和把握还存在着很多困惑,教学实践中也就难免出现一些偏差,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实施,成为课堂改革的瓶颈。要想很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从课堂教学入手,正确分析目前小学语文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并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阅读教学效率不高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这样说,主要指语文课所花的时间,师生所投入的精力与期望学生具备的能力还不成正比,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费时多而收效微”的状况。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外部的原因,有语文课程复杂的原因等等。在这里我们找找自身的原因。就阅读教学来说,一个是内容太多、太杂,老师驾驭不了。加上怕漏教了偏偏又考到了,于是无论是“西瓜”还是“芝麻”统统都要捡,“眉毛胡子一把抓”来个一网打尽。“课文是例子”,但不完全等同于教学内容,面面俱到,只会蜻蜓点水,劳而少功。一个是教学过程太繁、太复杂,又太雷同。内容多、重点多、环节多,又往往千课一面,千篇一律。老师累,学生烦,效率低。另一个是方法、策略不合适,表现为“两化”和“三多三少”,教师活动多,学生活动少;师生对话多,学生个体与文本对话少;分析内容、开掘人文多,抓住文本语言,引导学生理解、积累、运用少。把课文都讲“肿”了。我们的阅读教学还不能激起每个学生的兴趣;还不能给每个学生比较充分的时间,势必削弱了语言文学的感染力,削弱了语文的魅力,导致语文应用能力不强,同时人文的熏陶也大打折扣。

  (二)追求课堂教学的形式,忽视教学的实效性

  我们发现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有的课热热闹闹,教学形式“变化多端”,一味追求“创新”,一节课下来,有的学生甚至连基本的识字任务都完不成,连短短的一篇课文都读不熟;有的课,生字还没有掌握,课文还没有读熟,就让学生漫无边际地想象,还有的课不以教材为依据,不以学生的知识能力为基础,任学生高谈阔论,不着边际,凡些种种,看似创新,其实不然,这种没有语文基础的创新,正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不会长久的,这样既不利于学生的语文素质的培养,又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

  课程改革强调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活动化,提倡一些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引入课堂,使学生在活动中、游戏中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实际教学中,由于课改精神的理解不够到位,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够了解和盲目模仿等原因,教学中盲目活动的现象有所增加,甚至有些教师认为没有活动就不是一堂成功的课,活动越多越好。如:有的教师一节课内让学生唱唱跳跳四五次,且都与教学内容关系不大,有的课,一节课安排八九次讨论,而内容都是极其简单的问题,学生本来不感兴趣,也无法展开讨论,造成时间浪费。应该说任何形式都是为教学服务的,再好的形式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脱钩,都是得不偿失的。的确,在轰轰烈烈的新课改中,确实存在着一些貌合神离的现象,貌似实施了新课标,其实没有实效。下面结合小学语文课文《自己去吧》的教学案例来谈谈这一问题。在本课的识字教学中,执教老师是这样处理的:老师出示生字“景”,学生讨论后交流识字方法。

  生1:日加上点横头加上口再加上一个小字。师:很好!

  生2:日字头加上北京的京。师:真棒!生3:我给大家猜个谜语,“一个小朋友叫京京,在太阳底下晒太阳。”

  师:不错。刚才这些同学都说得不错,你想怎么记就怎么记,现在就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识记“景”。

  在本案例中,教师把提倡识记方法多样化当成让学生“你想怎么记就怎么记”,以为只要是学生提出的记法就是合理的,只要是学生的记法就要“尊重”,这样就是“自主”。我认为,提倡识记方法多样化是尊重学生的个性需求,是为学生留下更大的思考空间,但多样化不等于不优化,特别是对一些不利于学生今后发展,未经学生充分思索得出的学习方法,就需要具体的指导。在学生充分发表自己想法的同时,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比较,找出多种方法的区别,选择出比较好但又适合自己的方法。例如可以这样引导:“谁听懂了他的想法?

  能给大家解释一下吗?”“你的记法与他不同在哪里?”“大家认为他的方法怎么样?”等。在这样适时适当的引导下,学生才能了解记法的多样性,还理解了记法的合理性,培养了优化意识。通过比较,学生的思维不断深入,在热烈的交谈中知己知彼,智慧的火花不断闪现、碰撞,这样的学生交流才会有实效。此外,在案例中,当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教师一概以“很好!真棒!”进行笼统评价,这样做的结果真的能促进学习吗?新课程指导下的教学评价,目的不是对学生进行分等,而是有效地促进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我们可以发现案例中学生的回答都是正确的,但是显而易见第三位学生的发言更能促进学生的形象记忆,教师并没有抓住这一点,更有效的评价学生、鼓励学生。我认为,教师过多的、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随意性评价,不仅难对学生产生积极的促动,反而导致学生形成浮躁心态和随意应付的品格,在学生发言后,为了提供更为广阔的交流空间,教师以“鼓励性评价”取代“倾向性评价”的做法是可取的,但要把握操作的分寸,同时,针对学生发言中表露出来的不同的思想观点,不同的行为表现,教师要抓住“小结点拨”的契机表达自己鲜明的观点。

  在教完这一课的生字后,教师设计了一个应用巩固的游戏情境——“开火车”,游戏是由老师自己当“火车头”,老师手里拿着许多生字卡片,嘴里说着“呜……”,火车开到哪儿,就指定身边的一位同学回答,回答对了,这位学生就可以拉着老师的衣服跟在后面做“车厢”,下一个同学则拉着前一个同学的衣服。“火车”一直在教室里开着,不一会儿,“火车”变得越来越长了,场面也越来越热闹,只见小朋友有的说着、有的笑着、有的在欢呼着……在这节课中,教师设计了符合低年级小朋友年龄、心理特征的游戏情况——“开小火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表面上看,学生是动起来了,其主体作用也得到了发挥,同时,师生的距离近了,似乎实施了零距离的对话,但仔细观察便会发现,这堂课只停留在形式上的热热闹闹,并没有激发起学生深层次的思维,一节课下来,学生收益很少,情绪高度兴奋,难以平静。这样的教学设计背离了教学的基本要求,浪费了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在课堂活跃热闹的气氛中,学生思维却停留

  在肤浅的状态中。在朗读课文时,教师请四人小组合作朗读自己感兴趣的课文内容。教师话音刚落,小组里忙活起来。组员们开始为充当什么角色此起彼伏。好不容易达成一致意见后,一些人开始分角色朗读,另一些人却讲闲话、摆弄书本等,小组合作就在这样无序杂乱的状况下延续……一些教师由于对“合作学习”的认识不全面,常常使“合作学习”成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标志。本案例中,教师安排学生的小组讨论、交流活动,虽然表面热闹,但在小组活动中,为什么小组内会为“当什么”而费尽心机,很清楚,这些学生的潜意识里还是将自己看作单独的学习个体,根本不具备参与合作的心理状态;再者,为什么小组分角色朗读时,会有人开小差?如果教师明确分工,使每个学生在合作过程中担负明确具体的任务,而且个体任务完成优劣会直接影响到小组合作质量的高低,这样一来案例中“开小差”的现象会大大减少;低年级学生不懂得如何倾听、如何分工,所以会各说各的,争先恐后地表现自己,学习较差的同学更多是成了陪衬和观众。可见,小学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有些老师确实只追求课堂教学的形式,而忽视了教学的实际效果。

  (三)口语交际,习作教学的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由于考试、评价原因,我们很多语文老师把语文课的大部分时间用在了帮助学生学习、理解课文上,而口语交际、习作教学受到了忽视。不少教师认为读写是“硬”任务,课标有要求,课本有任务,学校有考核,完不成任务,考不出好成绩向谁都不好交待。至于“口语交际”是“软”任务,反正考试考不到,练不练无关紧要。对于教材中的“口语交际”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往往以点带面,“蜻蜓点水”带而过。这种形式主义影响了小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与课标的要求相差甚远。因而,大部分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仍然是低水平的,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敢说、不会说、不爱说和不善说。而习作教学有不少教师这样认为,在考核时只是亏好不亏赖,也就使部分教师对习作缺乏有效地作前指导和具体的讲评,所以,语文教学的内容只集中在阅读教学、识字教学上,使语文教学的内容大大缩水,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不到全面的发展。

  (四)忽视了语文学科的特点

  课改以来,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树立大语文观,不能把语文课定格在语文书本世界里,要与其它学科及生活、社会加深联系,语文学科必须从封闭走向融合,学科本位现象必须改变,但是如果这一问题的尺度,把握不好就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如有些语文课用一堂课的时间画一幅关于课文的画,甚至有的教师把语文作业本当成了图画本,每次作业都要配上图画。又如,有一位教师上《草船借箭》用了十几分钟来折纸船。这些方法颇具有改革意识,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但我认为教师忽视了语文学科要达到的要求和标准,忽视了语文学科的特点。

  语文课就是语文课,不能上成其它课,更不能上成大杂烩。我们学习语文,主要是掌握语文这个工具,即:积累语言,积淀语感,再凭借语感运用语言,也就是着力培养听说读写能力。融合沟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多角度的学语文、用语文,而不是另外给语文附加上一些其它学科的任务。

  (五)教学方式转变了,双基落实不到位

  1、识字教学存在着“高耗低效”的现象,生字回生率和错误率居高不下。学生书写不够规范、整洁,中、高年级学生作文中,错别字现象严重,教师对识字、写字的强化训练不够。

  2、在阅读教学中有一种倾向,好像一提到“淡化”段的训练就理解为“不要进行”段的训练。这种认识是欠妥的,因为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其中就应该包括理解段的能力。我们知道如果不理解每段的内容、层次,就难以理解全篇文章。而且,概括段落大意可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思维能力,这也是一种阅读能力。只是在分段和概括大意时要注意两点:(1)不是每篇课文都要求学生分段、概括大意,有的课文成人拿来分段概括大意都有困难,教师就可以不安排这方面的训练,有的课文很好分段,(特别是总起—分述—总结)的写法,小学中、高年级必须掌握,还是应安排分段训练的。(2)概括段意,学生只要大体概括出主要意思即可,不要苛求,更不要求答案统一。

  3、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不能有机结合。有些老师在阅读教学中不

  注意渗透写作方法,使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得不到写的训练。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都不让学生去感悟。认为“淡化段的训练”也就是不要进行写作方法的训练,致使学生作文能力有所下降。

  4、在阅读教学中,阅读教学要达到什么目的教师们很茫然。相当一部分教师还停留在依据教材、教参把课文给学生讲清楚,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这一层面上,却不能从课文中提炼出重点字、词段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

  (六)教学观念滞后,课堂教学沉闷

  目前,在小学的语文课堂上,依然存在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传统教学方式,教师上课的第一任务是执行教案,并且一个个预先设计好的情节不停地问,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逐一说出提纲中预拟的字眼,实际上是让学生“猜”教师手中的底牌,教学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学生实在说不出,最后还是由教师一锤定音,教师问完了,教案设计的“板书提纲”,便一字不落地搬到黑板上。学生在课堂上思维不活,语言不活,缺乏创新意识,老师宁愿上去上一堂平平常常的错漏不多的课,也不愿上一堂有创意的耳目一新的但有可能失败的课,教师如此,学生亦然,自己没有十分把握,不敢回答问题,宁肯重复别人的发言,也不敢冒一下“危险”,更不敢力排众议,独树一帜。

  (七)课外阅读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

  去年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公布了一项调查结果,调查显示,我国国民阅读率持续走低,有阅读习惯者仅占5%,从这一点来说,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算不上成功。课外阅读,是语文课程的要求——小学阶段课外阅读量145万字;课外阅读,是知识经济时代对每个人的要求;课外阅读,更是一种生活,关系到每个人一生的幸福。但是从我们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来看,学生课外阅读量还远远没有达到这个要求。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做练习、试卷上。就是有的学生自己进行课外阅读,由于缺乏教师的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而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

  二、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

  (一)对“新课标”的思想、理念理解不清,把握不准,没有突破性的认识,对思维方式的巨大变化没有体悟。

  (二)陈旧的教学依然束缚着自己,始终没有清醒而清晰地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意念。

  (三)大修订的语文教材及现行实验教材,编排体系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学内容更新、更活、更宽,教学弹性大,使部分教师感到无所适从。

  (四)大多数一线老师缺乏学习、进修、观摩的机会。

  (五)受考核评价制度的影响,教师过于重视考试的分数。

  三、针对以上问题及其形成的原因,建议采取的对策: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本身有优势,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完全应当学得更好一些。提高语文教育、教学质量,要综合治理。语文,由其学科特点所决定,必定是“课内领悟方法,课外求发展”。仅靠读12本薄薄的教科书,仅靠每学期写七八篇作文,是难以具有较强的语文能力的,当前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一)大刀阔斧地改革课堂教学

  针对“把课文教肿了”,针对教师教得辛辛苦苦,课时紧紧张张,效果仍不理想这一现状,语文教学一定要删繁就简,要返朴归真,简单实用,提倡简简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简单不是草率,不是省事,是简约的教学内容,是简化的教学环节,简便的教学方法……简单,是一种指导思想,也是教学的较高境界。我们要以简驭繁,实现省时高效的教学理想。

  1、教学内容要精。

  改革课程内容,是课程改革的重要方面。语文不同于其它学科,特别是不同于理科。数学课程内容=教材内容=教学内容,而语文课程内容>教材内容>教学内容。因为语文教材的主体是课文,课文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隐藏在课文之中,语文教师难当,语文课难教,这第一难,就在要靠教师钻研教材,通过对教材的二度开发,来确定“教什么”,也就是解决教学内容的问题,依据什么来确定每课教什么呢?依据年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文特点、课后思考练习等,结合确定每课的教学内容。具体地说,教师先要作为一般读者阅读教材,“钻进去”、“潜心会文本”、“披文以入情”、喜怒哀乐,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再“跳出来”,站在学生的角度,依据教学目标,结合课文特点及思考练习的提示,在对课文语言来一番“虚心涵咏,切己体察”的基础上,确定本课语言训练的内容,诸如,需要理解的词句,需要积累的语言,需要习得的学法,需要揣摩的写法。即找准语言训练的重点。如果教学内容比较精当,瞄准课文的重点,训练的难点,学生的疑点,语言发展的生长点,就可以在一定程度是克服教学内容“泛化”不确定化的问题,做到“该教该学的就教就学,不该教不该学生的不教不学。”如:有位老师在执教《歌唱二小放牛郎》

  三、四小节时,设计了这样了个环节:看看图,二小害怕吗?那个鬼子从口袋里拿出手表会怎么说?想一想,然后学着鬼子说说。学生们兴趣盎然,纷纷学着电影电视里鬼子说话的味儿说起来。教师又指名学生站起来说说,让其他学生评价他们说得像不像;接着老师又问:二小会上他们的当吗?这两个鬼子会怎么说?又让学生学着鬼子那恶狠狠的口吻说说……因此,像鬼子这样的反面人物我们根本不应该让学生去模仿,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王二小的角度去展开想象,揣摩体会二小当时面对敌人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使语文文字的训练和人文精神的熏陶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学生感悟的仅仅是鬼子的凶恶,更多感悟的是二小面对敌人表现出来的英勇顽强毫不屈服的精神。这样不仅会提升他们对人物形象的思想认识,还能使他们受到英雄人物形象的熏陶和感染,真正受到一次思想的教育和精神的洗礼。而这样的语文学习才会真正为学生打好“精神提升”和语言发展的基础,促进他们精神生命的健康成长。

  也许这位老师设计的初衷是好的,是想让学生通过想象,进入角色,体会人物形象,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但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是一群可塑性较强的成长中的儿童,他们的世界观、认识事物的能力比较模糊,价值取向不太清晰,是非观念不太明白。让学生扮演鬼子一类的恶人说话、表演,他们会觉得好玩和好奇,就会不

  自觉地去学习、模仿,这对于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形成非常不利。这种情景创设,即使是偶尔是一两次,也会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的个性品格形成带来负面的影响。我们在教学中时应该引导他们从真善美的角度去追求语文学习的快乐,从而真正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文化内涵。

  2、教学环节要简

  要下决心改变繁琐的或面面俱到地分析课文内容,或离开课文语言挖掘人文内涵的教学思路。依据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突出语言的理解、积累和运用,来构建简约、实用的阅读教学。无论教哪个年段的阅读课,无论教哪篇课文,都离不开学生自学,教师引导,师生交流。学生自学,至少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对课文有个初步的整体的把握;另一个是能提出不懂的或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不仅有内容方面的,而且要有语言方面的,诸如,这儿为什么用这个词?这个句子为什么这样写?一般来说,刚刚学习一篇课文,要安排自觉的环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解决重点问题之时,也要给学生比较充足的自读自悟和“交头接耳”的时间。

  小学语文教学,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的指导主要体现在引领学习过程,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在关键处点拨以及精当的讲解上。此外,需要强调的,阅读教学要从始至终贯穿“读”,朗读、默读,不是只言片语地读,也不是少数人的读,是大面积地落实到每个同学的潜心地读。问题要少提,要整合;书要多读,有目的、有层次地读。通过课上的反复练读,把课文读正确、读顺畅直至读出感情,是评价阅读教学成败的一个重要指标。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默读中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都是要着力训练的。具体到一篇课文的教学来说,突出体现这么几个教学环节就可以了。一是学生个人初读课文,认读生字,熟悉生词,把课文读正确,读后有初步感受,提出不懂的问题;二是教师引导学生在初步交流的基础上,整体把握课文,或理清思路,或抓住主要内容,在整体把握的同时培养分析、概括能力。三是梳理学生提出问题,结合教学设计中的预设,明确本课教学重点,并以问题整合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四是回归整体,对课文赏读或积累语言

  或体现写法迁移的小练笔。五是课外拓展阅读,运用阅读教学中学到的方法,指导学生再进行拓展阅读,巩固阅读能力。

  3、教学方法、策略要活。

  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因课文题材、体裁的不同、教学目的的不同,设计出丰富多样的教学模式。

  精读课: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抓住重点,深入感悟;品读赏读,揣摩写法;积累语言,尝试运用。

  略读课:整体把握,不宜肢解课文。建立采取几遍读的方法。如:一读,读对读通口诵心惟;二读,画画批批,粗知大意;三读,交流收获,积累语言。

  四、扎扎实实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

  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具体内容包括:

  1、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

  2、认真写字的习惯。

  3、随时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4、自主预习复习,认真完成作业。

  5、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6、与语文学习相关的学习处理等习惯。

  五、认真上好口语交际课和习作指导课。要将口语交际课与习作课有机地结合起来。

  1、培养诗性人格:有情人才能写出有情文。

  2、强化生活体验:塑造文学的眼睛。

  综上所述,小学各学段的语文学科的每课时课堂实践只有切实保证教育的真正意义,负起语文学科的责任,才能培养学生的言语智慧,发展学生的言语能力,才能让学生经历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不能到能的学习过程。“酸甜苦都有营养,成功失败都有收获。”愿我们的语文教学在各位老师的不断研究和探索中变得越来越完美。

  2013.9.11第二篇: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问题与对策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语文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该学科教学在完成德育任务方面具有诸多优越条件。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是最具可行性也是最有效的德育渗透方式之一。语文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一切素质教育都源于语文学习。因此,学生的语文水平如何,常常是素质水平的体现。语文又是工具,其它学科的学习,表达和交流都离不开这个工具,因此怎样掌握语言这个工具就成为我们现在研究问题的所在。但是农村语文教育远远达不到我们的目标和要求,针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上存在的一些问题来谈一谈我自己的看法,以及如何改进,从哪些方面改进等等一系列存在的问题来提出一些意见、建议以便能为我们乡村小学语文教育事业贡献一份自己微薄的力量。

  一、目前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就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改革努力使学生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的一种主要的形式就是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这种方法被大多数的教师运用在实践中。但在课堂中,我们不难发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较好,但实效性比较差。有些教师一提出问题就让学生进行合作讨论,没有让学生经过独立思考;而有些问题,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就可以得出结论,根本不需要合作学习;有些问题提问的方式不正确,学生不明白该去合作什么,讨论什么;有时候合作讨论没有足够的时间,几个学生刚刚凑到一起还没怎么讨论,时间就结束了;有的小组里,只是将自己的答案说出来,几个同学对照一下,就完事了,根本没有合作啊讨论啊之类的;在小组里,发言的依然还是成绩优秀的同学,学习差的学生只有倾听的份;还有的小组因为缺乏良好的组织和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合作学习时居然成了聊天玩耍的机会,更使合作流于形式;还有的教师在学生小组合作时不清楚自己该做什么??很多的问题表现了出来。

  小组内的合作学习需要遵循合作学习的原则,首先,要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建立合作学习,有些问题学生能独立思考得出结论的,就不需要进行合作学习;其次,教师要善于选择合作学习的时机,当学生确实意见不统一,确实遇到疑难问题时才去合作,这样才会是有意义的学习;再次,讨论的时候一定要明确的方向、问题、内容、范

  围,小组内同学们能各抒己见,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教师要给予充足的时间。还有,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什么样的学习方式,要因内容而定,教师应该协调好学习的内容和方式的关系,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如果遵循了这些原则,在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坚持一段时间,相信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避免出现两种倾向:首先是目标替代了过程,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可以发现,有些教师把目标当成过程,学习过了、分析过了就以为学生学好了、分析好了,殊不知两者之间差距是比较大的,学生学了,不代表他学好了,掌握了,理解了、吸收了,同样,分析过了也不能说明学生对课文内容掌握了,这种教学过程就忽视了教学目标的体现,在教学效果上肯定不能实现,更说不上教学任务的完成了。其次就是很多教师只重视结果而忽视了过程。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应该主要看教师教的过程和学生学的过程,二者缺一不可。比如在语文指导朗读过程中,朗读一般也讲究两个方面,一是质量,二是数量,读的多了,过程就体现了,质量上相应也应该体现出训练过程,一遍遍的朗读,争取后一次要能比前一次有进步,在反复的训练中,逐步体会文中的语言和作者的感情,同时也提高朗读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在教学中,很多教师广泛运用多媒体课件,但是我认为对多媒体资源的开发还应该更加合理、科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方式发生了改变,教学手段比以前更加优化了,体现在教学中的就是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不难否认,多媒体的运用不但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应的时代发展的需要,多媒体所带来的便利也是我们所期望的。但是在多媒体运用中,我们同样也可以发现一些问题,首先,教师对课件的期望太高,依赖太强。有些教师认为没有好的课件就上不出好的课堂,所以就把课件当成提升自己课堂水平的筹码,为了增加课件的技术含量,追求课件的新、奇,课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做课件,在课堂上,从头至尾都在使用课件,课堂成了展示课件的平台,在课堂上看到的只是课件的声音和图画,而看不到教师的教,看不到学生的学,课堂的活动被课件完全替代了。其次,有些教师对多媒体课件的认识还不够清晰,从而导致主次不分。多媒体课件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不能是主要手段,在课堂中,有些教师的课很明显是跟着课件走,教学过程被设计得有条不紊,教学进程由课件来控制,教学节奏也是由课件来决定,这样就导致课件2占据了教学的主导,教师却变成了多媒体的播放者,完全不能体现教师的个人素质,学生在课堂上面对的不是老师而是多媒体课件了。当然这样说不是要严厉禁止多媒体的运用,对多媒体的使用还应提倡和推广,但是同时也应该加强在这方面的研究,使多媒体的运用更加合理、科学。多媒体运用的好,确实可以为课堂带来不一样的效果,也可以为课堂增色添彩,只是希望多媒体不要取代了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

  四、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师过分强调学生的个性,甚至有些纵容,这就影响到了语文教学的本质性,在一篇文章中,阅读应该是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过程,但是有些教师对学生整体把握课文有些忽视,刚读一遍课文,就让学生说书你喜欢哪一句、哪一段,你想解决什么问题,从学生的回答来看,他们说的只是琐碎的东西,说的也是课文的某一个方面,提的问题也相对比较肤浅,不够深刻,对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的也不全面。有些教师在课堂上会让学生找自己喜欢的方式、喜欢的句子或段落来读,这确实是注意了学生的兴趣和个性,但是对于培养学生的提炼中心思想的能力是没有利处的。学习不能光凭自己的喜好和兴趣,也需要一定的吃苦耐劳和刻苦努力,如果有些学生的读书心得只是来源于自己喜欢读的内容,自己不喜欢的就不学不读,长此以往,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就不完整,不全面,这样也会导致学生阅读上的缺陷。在整体把握课文的基础上,选取某一重点段落进行品读赏析,是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思想的,但是如果割裂的文章的整体性,只看重某一段则是有害的。还有些教师,喜欢运用多媒体出示某些重点语句或是段落,引导学生品读,试想,脱离了大的语言环境和内容情境,描写的再美的词句或段落能有多大的魅力呢?所以说,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重点引导学生对整体文章的把握,对于文中关键词句的理解和品位也要放在大的背景和氛围中进行,千万不能割裂开。

  五、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比较重要,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体现学生的个性化的行为,在阅读中,应该依据教学内容设计开放性的话题供学生们讨论,从而培养学生个性阅读,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往往只重视了思维的发散,而忽视了整合优化,导致学生们的思维有点过分。比如在《乌鸦喝水》一课,总结时教师提出一个问题:你认为这是一只怎样的乌鸦?学生有的说乌鸦很聪明,自己想到了喝水的办法;有的说乌鸦爱动脑筋,有的说乌鸦很勤快,到处找水,还

  3有的说乌鸦不讲卫生,小石子不干净,也有的说乌鸦不太聪明,怎么不找吸管喝水呢,到处找石子多累啊,更有学生说乌鸦叫声很烦人,不讨人喜欢??而这位教师对每个答案都微笑点头,这种开放性的问题我觉得好像已经走进了误区,这种开放性的没有固定答案的问题旨在拓展学生视野,促进学生与文章的结合,前几种意见说明学生对文章理解的比较到位,而后几种意见显然脱离了文章主旨,而教师却没有及时评价,如果教师能恰到好处的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文本,再让学生说说“乌鸦还有别的方法能喝到水么”,相信教学效果会好的多。

  六、针对一篇文章,提问的问题不宜过多,也不能琐碎甚至偏离语文教学的方向。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些教师喜欢和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提问与回答,这样会使课堂显得过于繁琐、饱满,教学思路也不够清晰明确。课堂中应围绕一个大问题引入,引导学生层层深入,进行与文本的对话,从而实现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师要善于提出有价值性和内涵的题目,在问题中,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要统一,有时我们提出一些问题,学生无法回答,说明我们备课不充分,对学生的已有知识摸得不透彻,或者也可以说从另一个方面说明教师的文化素养不够深厚。在课堂中,我们难免会碰到很多突发性问题,有时也会与本课的教学内容无关,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避开,但也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对于那些需要解决但又不是重点的问题,教师应该注意把握分寸,掌握时间分配,不能占据大量的时间。

  在语文教学中,或许我们还会碰到更多的问题,有些还会让我们觉得棘手,不知道从哪里解决好,但是我觉得只要我们把握了语文教学的本质和目标,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为主旨的指导下,逐渐摸索自己的教学模式,探索出适合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教学思路,我们一定可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三篇:中职语文教学中存在问题与对策

  中职语文教学中存在问题与对策

  摘

  要:我国高等教育和中小学基础教育的教学改革,一直以来都受到重视,研究的专家学者以及一线教师有很多,而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却相对滞后,特别是文化基础课教学问题尤为突出。本文试图结合中职语文教学情况,理清中职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中职教学尽一份微薄之力。

  关键词:中职

  语文教学

  问题

  对策

  一直以来,坊间流传着“误尽苍生是语文”的声讨。为了这个,研究语文教学的专家学者及一线教师有很多,但是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有力的研究却少之又少。有人说,没有分数的标准,没有升学的压力,相对于高中沉闷的课堂,中职的语文教学应该呈现一派生机,然而只要是在中职学校从事过语文教学的老师都会发现,中职的语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那么中职语文教学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况呢?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发现主要存在有以下问题。

  一、中职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从教材看

  现行的语文教材部分选文陈旧无味,艰难晦涩的文章多,作品数量锐减,课后习题的设置只是单纯的继承性学习,应用文单元的必学课文实用性不强,教材中许多课文和初中课文重复,教材装帧版式设计陈旧。大家都知道,语文教材是教学的主要载体,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水平的提高。这样的教材现状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从教师看

  中职学校的大多数教学还是以在普高教学中适用的应试教育教学

  方法为主。因为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是在面向普通高中的师范教育模式中培养出来的,而且中职教师很少有教学研讨和进修的机会,教学观念难有更新,缺乏对语文教学的更深入研究。有的教师甚至认为中职学生素质太低,到中职学校学习无非就是学点技术,文化课只是装点门面,所以很难将语文教学和实用性联系在一起。

  3.从学生看

  由于独生子女比例上升,高等教育扩招引发了普高热,家长和学生都不愿意选择中职学校就读。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一部分是中考失利,作出了不情愿的选择,心理上的失衡在很长时间内都难调整过来;大部分学生是由于上不了普高不得已选择了中职学校。所以虽然中职的学生从年龄、生理上和普高学生相差无几,但这些学生是一群有较强失败感和挫败感的学生,简单落后的教学方法不但取不到预期的效果,还会加剧他们对学习的抵触和厌倦。他们在中职学校的学习一方面有自暴自弃的可能,另一方面也会缺乏足够的自信。他们和普高学生语文学科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1)基础薄弱。中职学校的学生语文基础较差,常识缺乏,学习视野狭隘,语言积累薄弱。

  (2)惰性。学习意志力、自觉性较差,教学中习惯于被动接受。

  (3)阅读量低。有很多学生课余时间是完全不阅读的,家庭藏书量也极低。针对以上存在的主要问题,笔者认为可以试着从以下方面来对症下药。

  二、中职语文教学存在问题的对策

  1.教材方面

  因为教材的老化是一个全国现象,所以不存在精选教材之说,这就对语文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笔者曾经在这方面做过尝试,即自己选择一些文章篇目,比如龙应台的《目送》,用以和朱自清的《背影》作比较性学习。还加大在应用文写作方面选取适合的例文。另外还鼓励学生自选自己感兴趣的文章放在课堂上和同学一起讨论,这些都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2.教师方面

  一定要转变观念,要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不仅着眼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更要在实用二字上下功夫。

  中职学校的任务主要是为社会培养有一技之长的初、中级技术人才,这就决定了教学应结合实际突出实用性,让学生能读写各种类型的应用文。中职的教材编者也很重视这方面的重要性,在应用的教材《语文》三十二个单元中,编排了七个单元计四十二篇课文。涉及了几乎所有常用的应用文。但是很多教师对这个重要性却没有足够的认识,导致学生毕业后,工作总结、调查报告不会写,甚至连简单的条据都不会写。著名教育家张志公说:文章可分为文学作品和非文学作品两大类,非文学作品是为了应用。可以说,每一位受过教育的人无一例外地在踏入社会中都要写应用文。笔者在教学中,尝试让学生为校团委写广播稿、为学校大型活动写新闻报道、为学校盖房子写合同书等等,并把这个纳入期末评价,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实用性而乐于学习。总之,教师要首先转变观念,才能想出好的教学方法。

  3.学生方面

  (1)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的意义,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结构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布鲁纳指出:“使学生对一门学科有兴趣的最好办法必须使之知道这门学科是值得学习的。”因此,让学生明白语文课学习对他们以后工作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才有可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曾花了三节课的时间让刚进中职的新生讨论学习语文的意义,结果学生得出不论是从精神方面还是现实层面语文都是不可欠缺的。

  (2)因为中职生普遍在学习上缺乏耐性,对单一的教学方式很难产生长久的兴趣。单纯的讲授很难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就是小组合作、项目教学用得多了他们也会觉得厌烦,所以笔者尝试了运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式。比如说在讲授《迢迢牵牛星》时,对“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这一主旨句的理解,就结合《魂断蓝桥》和电视剧《潜伏》中的视频片段,让学生加以体会,因为是经典影片和热播电视剧,学生非常感兴趣,也深刻地理解了这两句诗中所传递的情感。考虑到很多中职生以前很少有机会在全班同学面前讲话,在诗歌单元,就搞一

  个全班的诗歌朗诵会,做到全员参与,这样让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到了学习中来,也得到了自我提升。

  (3)在作业布置方面,要注意作业的多样化,要尽量地和学生所学专业联系在一起,做到学以致用。比如说在给旅游专业的学生上《城市的文物与文化》这一课时,笔者就让他们给当地的一些有文化底蕴的景点写导游词;同样的课文在给计算机专业上时,就让他们做介绍当地文化与景点的PPT,并且让他们在课堂上模拟展示。经验证明,只要教师布置的作业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是很乐意去做的。这样不但让学生体会到了语文的实用性――学好语文可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也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可以让自己的生活充满诗意。

  三、小结

  现在,我们面临着人口老龄化,需要通过提高劳动力的素质来获得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问题,又面临着我国教育结构不合理、职业教育缺乏、几百万大学生难以找到工作的局面。如果通过改革基础教育体系和职业培训制度,中国庞大的劳动力人口将转化为强大的人力资本,这会维持中国经济进入新的增长周期。未来拼的是智力而不是劳力。我们国家的职业教育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而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需要很多笔者这样在教学中多点思考的一线教师。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职业教育一定不会再是普高教育的附庸,会在各方面成熟而迎来自己的春天。

  (作者单位:沅陵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第四篇: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汉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1、教师凭自己的经验教学,教法单一。

  2、学生学习兴趣不浓,被动接受学习,教学耗时长,效果差。

  3、汉语拼音教学是整个小学阶段的关键环节,老师重视度不够。

  4、一年级新生学前教育存在极大的薄弱环节,学前教育有不科学的因素。

  5、学前教育的老师存在文化程度、专业技术、师德休养、个人兴

  趣爱好等个体差异,对进入一年级的新生有多方面的影响。

  6、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忽略了对孩子的贴身教育,辅导力度不够。家长对孩子的责任心不强。

  7、一、二年级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不够充足。三至六年级学习时间相对较长一点。

  8、学风不浓、学生厌学是存在着的普遍现象。

  9、城乡学校差别大。师资力量有悬差,超大班额突出,教师是人不是神不能做到全顾。

  10、教学设备分配不均,没有做到城乡资源共享。规模小的学校只能是希望、盼望加渴望,最后是失望。

  二、对策

  1、教育主管部门把师培师训工作进一步加强。使用多层次、阶梯式、不等式等方式方法对教师进行培训。培训面放宽,让大多数教师都受益。

  2、教师利用培训、读书、网络等学习多人的经验,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

  3、对幼儿教师加大培训力度。学前教育对义务教育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学生很多方面:性格、兴趣爱好、勤学好问、行为习惯的养成等都与学前教育密切相关。

  4、培养教师专长及特长。分配教学科目用其长。

  5、定期或不定期对对家长进行培训。档次不一定要好高,班内校内培训都行,不需要大道理,只要切合实际即可。

  6、密切家校联系。家校互动,随时掌握孩子(学生)的动态,不让学生处在夹层中,失去了家校的监管。加强对孩子的家庭辅导。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对孩子都要实行正面教育。扶正学生的身心。让孩子从小养成正确认识和判断事物的能力。

  7、学校办学质量的好坏不在于外表搞得怎么样,关键在于: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夸奖,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口碑。老百姓的夸奖、老百姓的口碑能成就学校教育的兴衰。老百姓呀,应该利用他们那张金口多为学校摇旗呐喊,把指责变为理解,把误解变为宽容,把阻力变

  为动力,齐心协力共同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

  8、加强安全管理力度。近年来,学校安全事故频发,一切最终的责任都是学校承担。我觉得只要学生购买了人生伤害意外安全保险,一旦发生伤害,经济补偿这块应全部由保险公司承担。

  9、各级政府及组织要把关心教育教学工作落到实处,从舆论上、思想上、生活上多关心教师。空头口号少喊一点,具体工作多做一点,把温暖送到教师心间。

  第五篇: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摘

  要:文章主要在结合笔者研究和工作经验情况下,首先对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简要分析,随后在此基础上探讨一些做好其教学工作的对策,从而为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打下牢固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问题;对策;探讨

  一、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根据笔者多年教学工作经验来看,目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主要存在着两方面主要问题:一是学生主体地位没有得到体现。虽然素质教育日渐深入,小学教学中将学生主体地位予以体现就成了当前广大老师重要任务。但根据笔者研究可知,当前部分小学语文教学中并未很好地把学生主体地位予以体现,如此一来不仅会导致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习知识,并且也会造成语文教学质量因此而大大降低;二是教学模式单一枯燥。由于应试教育,小升初等原因,部分老师在教学中采取的模式较为单一且枯燥,这主要表现为一味地让学生学习写字,背诵课文以及死记硬背一些标准答案。而从实际教学来看,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会致使课堂教学低效率,并且也不利于学生语文能力培养。

  二、做好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对策

  针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所存在的问题,为了提升教学质量以及学生成绩,笔者建议广大老师应采取以下对策:

  (一)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转变以前的教学

  观念,引导学生自主思索,自主实践,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突显出现。因为小学生年纪较小,还不具备足够的自我认知以及自我控制能力,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在充分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还需要充当好引导者以及组织者的角色,和学生一同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并带领学生共同领悟语文的独特魅力,并在学习语文过程中感到快乐。例如,在学习《秋天的图画》这一课文时,老师应当积极转变陈旧的教学理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并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创造一些让小学生能够自主发挥的机会。在开始讲课前,老师可先让学生将自己在生活中所看到的秋天景象讲述出来,并进行相互的交流,如谈谈公园,广场,小区以及道路两旁有什么景物,该类景物在秋季和其他季节有什么不同,并让学生将自己认为具有秋天特色的景象画出来,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如此一来不仅能够有效活跃课堂氛围,给学生提供了自我表达的机会,而且还能促进学生创造力以及想象力的发挥,让学生学会观察,分析,思考以及总结。通过该方式能够让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并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有效提升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二)更新语文教育内容,创新教学方法

  教育内容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有直接的影响,语文教学在小学中得不到学生应有的重视,与陈旧的教育内容和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有很大关系。因此,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质量,教育内容的更新及教学方式的丰富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教育内容的更新方面,可以结合时代特征融入一些现实的因素,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以更好的凸显出语文教学的意义,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在创新语文教育方式方面,首先老师要在正确把握以前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可以根据课程内容结合实际,充分借助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对教学手段、方式等进行改革和创新,以更丰富的形式将语文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

  (三)加大对网络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网络教育资源开发是目前高等院校对教育资源进行改革创新的一个重要方向,通过网络教育资源的开发、共享,可以很好地弥补高校

  语文课程设置及教学中的许多不足,因此,小学中的语文教学要得到更好的发展,加大语文网络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一个有效途径。首先,通过把语文知识链接于网络资源中,?W生可以实现随时随地地学习,而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此外网络教育资源也是对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利用,对于提高小学中语文教学质量是非常有意义的。

  (四)借助于多媒体开展教学

  除了上述几项措施外,借助于多媒体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也是重要措施之一。这主要是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其心智尚处于发育阶段,并且他们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通过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可以使得课堂教学借助于图片、视频等新颖直观的方式吸引学生积极认真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这样一来对于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及学生知识学习均大有裨益。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应用多媒体开展教学的重点在于老师应确保多媒体课件质量。为此广大老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中除了要严格根据具体课程选择适宜的图片、视频内容外,在其制作上还需确保简单易懂以及富有乐趣,这样一来方能在保障多媒体课件质量情况下使得学生能够有效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从而达到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之目的。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实施中,广大老师要在全面认识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准确地对小学语文课程进行定位,并注重教育内容的更新及教学方式的创新,加大网络教育资源的开发力度,如此一来才能为保障其良好教学质量及提升学生成绩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李东.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读写算:老师版,2016(30):259.[2]尹秀莲.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7(2):144.[3]赵立军.浅析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C].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2016.作者简介:

  王静,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银川市兴庆区第十六小学镇河分

  校。

篇八:小学语文课改中的困惑与对策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困惑及对策

  作者:庞淑凤

  来源:《新一代》2019年第03期

  摘

  要:在当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比如忽视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等,这些问题制约着我们的教学成果,迫切需要我们加以解决。本文将围绕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一些应对之策。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问题;对策

  语文是一门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具有重要基础地位的课程,小学阶段作为学生学习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其基础作用更是不容忽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新课改的深入,语文教学也在不断的发展,取得了一些比较好的成绩。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有些问题还比较突出,甚至有些问题是和教学的实质相违背的,是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相违背的,当然,也是和新课改的要求相违背的。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我们的教学实现更好的教学和教育目标,因此我们的教学迫切需要解决这些问题,只有找准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才能打破制约教学发展的瓶颈,促进我们教学的发展。

  一、小学语文教育中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

  (一)缺乏与学生的有效沟通。教学是个师生互动的过程,师生互动就离不开有效沟通,但在我们的教学中常常存在只重视学生的分数,只重视分数高的学生,只重视教学大纲和我们认为重要的内容,只采取我们所熟悉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只认同我们所制定的标准答案等等做法,不与学生沟通、与学生沟通较少、沟通无效起不到具体作用的情况比比皆是。不能有效沟通,自然也就无法准确把握学生的真实学习需求和学习实际,不能正视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实际,就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学活动开展起来也没有针对性,自然效果就不能尽如人意。

  (二)不能充分认识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共同围绕教学开展的活动,师生双方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离开师生任何一方的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效果都要大打折扣。但很多教师依旧受应试教育思维模式的影响较深,只讲究教师的“教”,在学生的“学”上则还存在很大的问题,还存在没必要下工夫、不愿意下工夫、没有下工夫等等现象。

  (三)对语文学科的特点把握不够准确。语文学科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这是我们需要深刻认识并始终坚持的,但现状并不容乐观。具体的有很多表现,如只重视字词等基础知识,忽略了学生的情感教育;在教学中只围绕课本学习,只采用让学生背诵、听写等方式,而不注重学生的阅读和沉淀;在开展阅读过程中,动辄讲字、词、句、段落大意、中心思想,而忽略学生的吟诵和思考等方面的能力等等,都是对语文学科学科特点把握不好的表现。

篇九:小学语文课改中的困惑与对策

  

  语文新课程改革中的问题、困惑、思考与对策

  新课程改革在我市实施已经一年了,在这一年中,我通过课堂实践、与同事对话探讨、与学生座谈交流,感受颇多。我将发现或搜集的我校在语文新课程改革中的问题与困惑,并我的思考呈现出来,供同行在应对新课改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时做一些参考。

  ※困惑与问题一:用新理念上课的进度太慢了,该如何处理教材?

  思考:当下大家都熟悉一句时髦的话,语文课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如果把教材丢到一边,或者把教材当个摆设,那用什么教呢?

  教材只是例子,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通过例子让学生学有所得,注重一课一得或一节课突出一点足矣。一节课一课书只有突出一点,真正让学生学到手,累积起来就是很大的收获。面面俱到,什么都学,结果什么都学不会,学不好。

  ◎对策:

  1、七年级上册美文多,但大多篇幅较长,要上好此类课文应让学生把握好以下几点:一、应多读(初读:整体感知;品读:揣摩文句与文意)二、要重探究体验,用好文后“研讨”题;三、要善于根据课文内容与形式特点自然拓展延伸。

  2、大胆取舍,敢于放手,突出方法。我在上《盲孩子和影子》时就这样处理:在重朗读基础上,突出“主题多角度探究”,着眼一点,让学生说,再总结可从哪些角度探究;但有一条要记住:该夯实的基础要夯实,该积累的必须积累。

  3、要突破传统教法。如《赫尔墨斯和雕像者》重点就让学生改编短剧,让学生表演,通过活动让评价人物,领悟寓意,再续尾想象。再如教学《山中访友》时就要注意这几点:一、初读整体感知。二、品读发现美表达美并教一点品评的方法。三、对比找特色学特色写一写诸如《古隆中访友》《家乡访友》等。

  4、文言文要把积累(特别是实词)放在第一位,但也要注意学法教法。

  ※困惑与问题二:新课堂,学生活了,课堂火了,但往往容易流于乱,如何让课堂“活而不乱”?

  思考:在新课程观念下,什么样的课堂才是一个好的课堂?

  首先是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个丰富的智力生活的背景,就是创造一个充满探索精神的自由表现的学习情境,一个相互支持、互相欣赏、彼此接纳的和谐氛围,学生可以率真地袒露自己的心扉,表现出最本真的一面。这样的氛围当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现在一个新的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读一读;

  说说感悟(谁说都对);

  说说某一段好处读一读;

  让学生提问题·讨论·再提问题·再讨论(教师没有指导意见);最后发散思维

  这样一来,看起来很热闹,其实多少是浮躁。

  ◎对策:

  1.面对“活而乱,火而闹”的局面,首先莫慌张,急着往回收。其次重在引导、规矩化。

  2、引导学生学会尊重,学会倾听(更高要求说是学会做人),培养良好的思考、讨论、发言等习惯;

  3、活动组织要严密。如小组讨论,问题要有讨论价值;分工要明确(主持人、发言人、记录人、评价人),职责要分明,还要有轮换机制;一般设定发言内容与时间的要求。

  我在上《理想》这一课时,在课堂上组织了诗朗诵比赛,开始不久为选谁比赛,谁当评委同学们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我立刻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指定了组长,让各小组来推选参赛选手和评委,在引导基础上进行比赛;并让比赛规范化,像大奖赛一样推选了评委,当场亮分,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结果这一堂不但课气氛活跃,而且秩序井然,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困惑与问题三:在繁重的课业负担下如何解决课外阅读的问题。

  思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加强诵读,背诵240首古

  诗,课外阅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而过去的小学语文课本内容加起来只相当于一本安徒生童话和半部《三国演义》.

  当我们抱怨孩子视野狭隘,厌倦写作的时候,却不去反思:我们引导学生都读了哪些书,引领学生去感悟生活了没有?实践证明:

  △一个阅读能力强的学生,就是一个潜在的优等生;而一个阅读能力弱的学生,就是一个潜在的学困生.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标也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倡导乐学。语言材料需要积累,语感需要感悟,语文知识需要识记,作文需要练笔,口语需要交际,等等,哪一件都马虎不得,怎么办?我想起了一句古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要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去阅读,去积累.

  ◎对策:

  我的班上有51名学生,我把他们分了5个小组,小组与小组间定期开展竞赛,积极落实新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篇目;落后的小组要负责办一期阅读园地,并向师生推荐妙语佳篇.在一次课外活动时间,我把学生领到宿舍,让学生看一看我自己的藏书,并带头捐出了50多本《读者》、《青年文摘》及《时文选粹》、《智慧背囊》、《唐诗宋词选讲》、《昆虫记》、《童年》等书籍,组建班级图书馆.每次上课前读一篇时文,但从不读完,让学生们在课余时间自己去书中找结尾,由老师引导读变学生自主读.同时要求做好读书笔记,积累一些好词好句,名人名言等,让小组之间定期交流.我还在课外活动、读报等时间开展了“红楼人物知多少”

  、“三国典故知多少”

  、“我来讲水浒”

  、“大话西游”等活动,让学生在欢乐中重温名著.一年下来,我的学生中有了许多爱读书的好孩子,每当看着他们那稚气的小脸在厚厚的书中若有所思的小模样,每当看到他们日益进步的作文时,我的心里乐开了花!

  ※困惑与问题四:如何开展语文综合性活动?

  思考:综合性学习是课程标准中的新内容,是语文教育中的一个新课题,没有多少经验可供借鉴。我对“综合性”的理解有两个观点,一是听说读写融于一体,尤其是把写作与口语交际渗透于综合性学习之中,中心内容是在综合性语文活动中提高写作与口语交际能力;二是突出学习过程中的探究性,重点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筛选信息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对策:

  我认为指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首先确定自己在每一个活动阶段应该做什么?我在组织综合性学习活动时,先精心设计学习情境,并组织协调,让学生明确任务,展开活动。在指导本次综合性学习之前要做的一些准备工作,包括学习的时间安排,教师的知识准备,资料准备和校外活动有关事宜的联络等,还要就这次综合性学习提出一些参考意见,包括组织方式,活动安排,课时安排以及根据不同条件如何灵活处理活动内容等,目的是顺利完成本次综合性学习,达到预期目标。

  进行综合性学习,更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要大胆取舍,贴近学生,条件许可的,则用;反之,则舍弃替换。如《戏剧大舞台》《马》这两次综合性活动离我们生活较远,我就舍弃另换了《走访民间老艺人》和《收集谚语俗语歇后语》这两次综合性活动,来让学生了解民间艺术和民间语汇,为写作积累材料。

  根据单元学习内容和学生兴趣点和现实情况,还要大胆开发新的课程资源,开展新的综合性活动.在七年级上册的综综合性学习《探索月球的奥秘》结束后,我又开发了《关注“神六”,学习聂海胜》这样一次活动,并带领学生去了市科技馆,参观各种航天设备,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敢于献身的精神.如今,我们襄樊市的巨大变化更让我欣喜不已,我又开发了《歌唱魅力新襄樊》、《走近省运会》等综合性活动,让学生从小热爱家乡,长大建设家乡.那么在一些户外活动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①活动目标要明确,但不要求全求广。不要过于注重结果,要重

  在活动过程,重在让学生有更多的亲身感受与体验,重在兴趣习惯、思维品质、探究精神的培养。《漫话探险》这一项活动我是赞赏的。有老师说那节课有点不落实,但我说,学生们活动过程是实在的,他们的感受与体验是实在的,他们由此而产生的探究兴趣都是实在的。这节课给予学生的,远比书本上学习的名山大川神奇秀美的风光来得更真实,其活动是开放的,导向是多元的,收获也是多方面的,影响是长远的。这也许就是综合性活动与一般阅读课的重要区别吧!

  ②活动设计要精心。活动准备尽可能充分,该指导得指导,该放手得放手;学生分工要合理,要有负责人;活动过程(准备、展示、总结等)各环节安排要妥当;

  ③活动组织要周详,安全第一;大的活动不要语文教师单干(请方方面面协作)

  新课程的推进是一个漫长而又艰辛的过程,我们的适应与专业成长也需要一个过程,新课程更是一个注重过程的课程,追求浮华、急于求成、实不可取,固守现状又必然会被淘汰.让我们用辩证的观点来对待矛盾,用发展的观点来解决问题

  以上仅是我个人一点不足的见解,希望能和同行共同交流,共同进步,望不吝赐教,为谢!

推荐访问:小学语文课改中的困惑与对策 小学语文 课改 对策

本文来源:https://www.cygypipe.com/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26299.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