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墨客文档网!

小学数学五步教学法初探6篇

文章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07-19 17:18:01

篇一:小学数学五步教学法初探

  

  小学数学新授课“五步教学法”初探

  数学教学的课型按其承载的教学任务可分为新授课、实践课、练习课、复习课,其中新授课是数学课的主体课型。因此上好新授课对于建设数学高效课堂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下面结合我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实施五步教学法作详细的介绍。

  第一步:目标导学: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使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中学数学,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贴近生活去学数学,是最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教学情境的设置,不仅有利于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而且为学生提供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置身其中,研究、分析、解决自己切身面对的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促使学生愿学数学,学好数学。教学中常创设的情境有:故事情境、生活情境、活动情境、比赛情境、问题情境等。具体到一节课中需创设什么情境,要根据教材内容和所教学生实际来确定。

  第二步:自主合作,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合作探究,让学生由被动变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自主探究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后可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这种学习方式要遵循先学后教的基本原则,关注个性,培养兴趣,发展能力,激发创新意识,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大大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小组合作学习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学生真正地成了学习的主人,每个孩子都有了展示自己的舞台,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同时还提高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可以说是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学习的核心,它是一种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的创造性学习活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把个人自学、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教师指点等有机地结合起来。特别是在分组讨论中,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组内成员相互合作,小组之间合作、竞争,激发了学习热情,挖掘了个体学习潜能,增大了信息量,使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学习。

  第三步:展示交流,取长补短,在不断修正和完善中获取真知

  学生认知是一个主动建构过程,他要将新的知识纳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需要不断地交流,通过思维碰撞,才能逐步修正、内化、建构。展示交流这一步是学生展示自学成果、生生交流、师生交流过程。在这一步中,通过学生汇报,教师了解学生自学情况,然后根据教学目标组织学生与学生交流,生生交流后如果有漏掉的知识点或者没有谈透的地方,教师要作引导或补充,通过师生交流促进学生全面达标。

  第四步:点拨释疑,“点”即抓重点,“拨”即释疑难。点拨时教师的作用是“推”而不是“牵”

  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点拨”,既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门教学艺术。所谓“点”,就是指点、引导。所谓“拨”,就是“拨云见日”,帮助学生恍然大悟,掌握规律,启迪智慧,发展智能。教师是学习活动发生的组织者,无论是学习小组的建设、培训和使用,还是保障课堂学习过程的顺利进展,都需要教师发挥显性或者隐性的组织作用。没有教师的组织,就不可能有真正有序的课堂,没有有序的课堂,课堂交流就成了漫谈,偏离学习目标的课堂当然无法实现高效。

  在这一环节教师的主导地位要突显出来,要注意点拨的内容和时机都要精准,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1.把握点拨时机是关键。在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时进行点拨或者在学生说的层面太浅太低时进行点拨,当学生展示时出现知识性错误而其他学生无发现时,学生说得不到位时,就需要教师的及时追问和点拨。

  2.选准点拨内容是核心。要在新旧知识点衔接处适时点拨,以达到“温故而知新”之目的。要在重难点知识处适度点拨,使学生理解掌握到位。要在易错点、易混点强化点拨,使学生在纠错过程中掌握巩固知识。要在解题方法和知识规律处精要点拨,使学生学会思考。

  3.适度进行点拨是法宝。当学生说得很好时,不重复讲;学生通过自学能弄懂的不讲;学生经过小组合作学习弄清楚的不讲;学生经过实验弄懂的不讲。也就是说我们教师在点拨时一定要遵循四不讲的原则。

  第五步:巩固拓展,总结提升,使学生的思维更灵活,掌握的知知更深刻

  这一步中首先是巩固练习,及时帮助学生建立和巩固数学模型,确保绝大多数学生达标。在此基础上安排拓展练习,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这一步更要梳理、概括所学知识,理解知识内在的纵横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脉络,使新旧知识融会贯通。同时对解决问题策略、数学思想和方法有所体验和领悟,逐步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一般策略和方法,不断提高数学素养和增强数学能力。

  练习设计既要体现基础性又要具有发展性,力争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这样学生在练习中不仅能牢牢掌握知识点,而且又能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提高了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较好地实现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以上五步是我对数学新授课教学操作流程的一个归纳总结。我想,如果每节新授课都能做好以上五步,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发展智力,增强能力,提高数学素养,那我们的数学课就真正的高效了。

篇二:小学数学五步教学法初探

  

  初中数学课堂新五步教学法初探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了“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四维课程总目标,旨在使学生达到“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的要求。从传统的“双基”教学到新课标下的“四基”教学,这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改革,也为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那就是要以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为本,从重“教”转向重“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和“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课程基本理念。下面以《数据的表示》一课的教学为例,探讨对传统课堂五步教学法的改革。

  一、将复习旧课改为学案导学

  传统课堂教学在上新课前总要就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复习提问,该方式无论在学生参与的广度还是深度上都受到限制,不能很好地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把复习旧课改为学案导学后,既可检查学生对上节课作业的完成质量,又可引导学生对新课内容进行预习。

  《数据的表示》这课的学案包括对普查与抽样调查方法的复习和对统计图表内容的预习,要求学生运用学习过的数据收集与处理方法,完成下面两项任务:①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单位调查组员,今年报名参加学校组织的哪个夏令营。②根据自己前面6次的数学测验成绩尝试制作一张统计表。

  【反思】开课伊始,组织学生把完成任务的体会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交流,有些问题可能是本课要继续学习的,有些数学思考对今天的学习内容可能很有启发。教师要智慧地把握学生交流中的课堂生成,为导入新课所用。可见,改为学案导学后既能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且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将导入新课改为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是从“教”的角度通过提出新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新课内容,而创设情境是从“学”的角度创设有效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参与教学活动。

  笔者在《数据的表示》这课创设的学习情境如下:同学们的学案完成得都很好,大家采用的方法归纳起来有语言描述和列表统计两种,显然,列表统计更能让人一目了然,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数据的表示――统计图表》的目的。首先,我们把各组调查的结果汇总成一张统计表(见表1)。然后我们来看看张同学制作的成绩统计表(见表2)。接下来我们再探究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反思】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学习情境,如问题情境、实践活动情境、模拟游戏情境等,把抽象的数学问题置于合适的社会、生活、生产情境中,以引导学生在学中用,在用中学,使探究知识的过程变成活学活用、学会学习的过程,促进所学新知识的意义建构。

  三、将讲解新课改为问题探究

  新课标明确:“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讲解新课是教师唱主角,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改为问题探究后,教师能充分利用创设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探究活动,包括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两种方式,两种方式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所以师生互动合作是问题探究成功的关键。

  紧接着是创设情境环节,针对学生预习中的问题,教师利用多媒体就统计图表的制作方法作简洁地介绍。接着就直接提出探究问题:①根据表1自主制作一张条形统计图。②根据表2自主制作一张折线统计图。③根据表1数据,通过计算各列人数的百分比,合作制作一张扇形统计图。在问题探究结束后,教师可组织学生交流展示探究成果,并得出不同统计图表的特点:统计表能清楚地表示统计内容间的相互关系;条形统计图能简明地表示各项目的具体数量;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事件变化的趋势;扇形统计图能明确地表示各项目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所以,我们可根据不同的统计目的选择合适的表示方法。

  【反思】教师引导探究首先要明确探究的问题,激起学生参与探究的动机。问题可由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也可由教师综合教学内容、学生数学现实和课堂生成提出具有挑战性、激励性和层次性的问题。其次,要明确探究的方法,通过分析资料、思考问题,决定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见解,敢于提出不同的解释。再次是要给学生留足探究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与探索,教师应多看、多听、多感受,对于那些与众不同的数学思考,应及时鼓励他们向全体学生展示。对于那些遇到困难的个人或小组,应及时加以启发、引导。

  四、将巩固练习改为拓展反思

  传统的巩固练习是在新课讲解后出一些类似的题目给学生做,但因初中生的数学思考能力不强,容易受思维定势的影响,所以其巩固知识的效果不佳,笔者改为拓展反思后能促进学生对数学思想的理解和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

  本课的拓展题设计为:从以下三张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教师用多媒体演示:①第28届奥运会获得金牌数前五名国家的条形统计图;②第28届奥运会前五名国家的金牌数各占总金牌数的扇形统计图。③中国在25届~28届奥运会上获得金牌数的折线图。分别请三位不同层次的学生用语言来描述。

  课中反思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对问题探究中的解题思路进行回顾和总结,引导学生对例题进行再认识、再理解、再提高,让学生掌握解题中所涉及的知识点,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二是对拓展题进行分析提升,让学生在正、反向思维的体验中感悟对现实数学的“再创造性”学习。

  【反思】拓展是引导学生从多视角、多层面思考问题的过程,拓展题的选择要为巩固、消化、提升问题探究的内容服务,要符合学生的数学现实。课中反思与课后反思有着根本的不同,前者仅围绕例题和拓展题展开,是一个强化知识、提炼方法、积累经验、内化情感的过程。后者要对本课进行全面地回顾与总结,是一个调整教学方法,改进学习策略,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五、将布置作业改为小结评价

  传统的布置作业是由教师提出,内容基本相同,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改为小结评价更能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有利于学生减负增效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本课小结由师生一起归纳制作统计图表的基本方法和不同统计图表的特点,本课的作业根据教材内容和“四基”要求,以学案形式呈现,立足当堂完成。本课的评价包括对完成学案的评价和课中探究、拓展过程中表现的评价,采取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

  【反思】小结是学生通过回忆、思考、比较、鉴别,自主感悟、建构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再现学习中的重点,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中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学习的内容。以学案形式完成作业是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的常规手段,必须建立在对教材内容再创造的基础上。学案内容包括对本课内容的巩固性练习和对下课内容预习的导学。练习通过分层设计,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既有指定完成的基本题,又有自选完成的挑战题,还有适合学有余力学生的拓展题。

  总之,初中数学课堂新五步教学法包括学案导学、创设情境、问题探究、拓展反思、小结评价五个基本环节,主要适合新授课教学。这一教学模式是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产生,还将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进一步完善。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将会有更多的创造性的有效教学模式被应用于数学教学中。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3条:

  1、积金遗于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于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此乃万世传家之宝训也。

  2、积德为产业,强胜于美宅良田。

  3、能付出爱心就是福,能消除烦恼就是慧。

篇三:小学数学五步教学法初探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绿茵清子

  发表于2006-11-1115:00:58课堂是实施教育教学的主渠道,是科学和艺术的统一。

  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面对新时代、新课程、新需求,必须从学生的学习、发展角度来审视研究数学教学。通过深入课堂听课,发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引发了许多思考。追其原因就是教与学方式陈旧,传统课堂模式的制约。找准并正确分析这些问题,研究解决策略,构建切合实际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更好地服务于教育需要。

  一、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概括起来有12多12少:知识传授多,情感体验少;模仿复制多,方法指导少;灌输讲解多,思考感悟少;

  一问一答多,探索交流少;机械记忆多,操练创新少;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照本宣科多,智力活动少;显性内容多,隐性内容少;应付任务多,精神乐趣少;批评指责多,鼓励表扬少;远离实际多,实践应用少;流于形式多,教学实效少。

  这样的教学后果是高耗低效。教师累,学生苦、负担重、效率低、能力差。

  二、树立正确的课堂教学观,做到十个到位。

  我常常思考:什么是教学?教学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中,以情感交流为背景,以促进学习和发展为目标,并以开放性、活动性和创造性为显著特征的多边活动。审视教学,我们所追求的课堂应当具备:自主性、民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开放性、生成性、趣味性、活动性、生活性、高效性;重体验、重感悟、重智慧、重发展、重养成;隐藏

  着一种沉静之美、平实之美、睿智之美、内涵之美、生命之美;体现师生互相尊重、多方交流、教学相长、和谐统一。

  力求做到:目标准确具体而有层次,教学手段具有时代气息,教学方法选择要合理,教学形式以个体自学和小组学习为主,教学程序简单、实用、科学,环节设计重点突出、过度自然、层次清晰。教材把握到位,学情掌握到位,起点选择到位,预习到位,引导到位,练习到位,作业到位,反馈到位,检测到位,反思到位。

  三、面向四个实际结合三个特点,构建理想课堂模式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育要以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以提供有价值的数学和倡导有意义的学习方式为基本点。如何把握好课堂教学已成为新课改的核心问题,在教学中注意改变教与学的方式,传承“接受式”的精化,领悟“发现式”的真谛。

  陶行知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生学的法子。构建理想课堂模式本着“先学后教”“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原则,根据四个实际,即1.面向教材实际。根据教材内容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2.面向学生实际。根据学生学习的个性特点采取不同的指导方法,学生背景不同,性格各异,千差万别,要因材施教,因宜施教,因需施练。3.面向教师实际。根据自己性格特点、知识结构、教学能力,选择适合自己个性特点的教学方法。4.面向学校实际。学校经济实力不同,办学理念不同,发展水平不同,根据学校的硬件软件所提供的条件、人文环境,确定教学手段。结合三个特点,即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的多元目标特点,探讨我们的课堂教学,倡导以个体自学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五步教学法”模式:

  衔接迁移

  尝试探索?

  展示反馈

  导疑启思?

  演练拓展

  衔接迁移:奥苏伯尔说:“如果我不得不把全部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什么,根据学生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往往是前一节课的发展,又是后一节的课的基础。新课燕尔,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结点,设计与新课有关的概括性强,具有承上启下的知识,引导学生温故知新,作好知识的正迁移,使学生在最易接授知识信息的最佳时间内,快速而简捷地进入新课学习。例如:在教学“小数加、减法”时,要先复习“整数加、减法”,引起学生对“相同数位对齐”、“进位”、“退位”等相关知识的回忆和再现,为学习新知识做好知识上的准备。

  这是课的第一个环节,是连接新旧知识的纽带,适合而有效的温故要做到“三不”:1.不要太多太杂。要简捷明了一针见血,多而杂会难以抓住引出新知识的要点,影响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心理和知识准备。2.不要太难太繁。温故是唤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再现、引出新知识,沟通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太难太繁会把师生的精力纠缠在答题的正确与否上,冲淡了重点,影响学习新知识的情绪准备。3.时间不要太长。(不超过5分钟)时间过长,学生易松懈,易乏味,思维易进入消极状态。

  遵循五个原则:准确性原则;简捷性原则;迁移性原则;直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

  尝试探索:这是课堂的第二个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完成认知上的需要,获取基本知识,形成基本能力。布鲁纳说过“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数学教学中最可贵的就是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意识、毅

  力和能力。叶圣陶说:“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究,自求解决。故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于练习,领悟之源开,纯熟之功深,乃为善教者也。”为此,教师要积极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创设问题情景,提出具体要求,指导学习方法,鼓励学生或看书自学,或同桌商量,或小组探讨,大胆尝试,体验学习的艰辛和乐趣,失败和成功,使更多的学生会自主学习。本环节采用下面学习形式:

  个体自学:个体自学就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寻知识。自学时,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基础、习惯、水平、方式、速度去圈圈点点、画画写写、谈谈想想、做做说说,对自已经懂的内容进行整理、归纳,同时将不太理解的内容画出来,以求解答。

  小组学习:在自学的基础上,提出个体无能解决的疑难问题,与同伴商讨或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尽量引导学生在组内协助解决。

  全班学习:在个体自学及小组学习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行全班交流展示,达成共识。鼓励全员参与、团结互助,自由争辩,取长补短,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达到学习目标。

  遵循五个原则:独立性原则;主动性原则;合作性原则;探究性原则;创造性原则。

  展示反馈:这是课的第三环节,让学生个人或者小组选派代表交流学习情况,注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交流,尽量让学生各抒己见,鼓励学生敢想、敢说、会说,说思考探索过程,说获得结论的根据,说学会了什么,疑惹的问题是什么。

  遵循四个原则:(1)师生平等、融洽感情;(2)既有倾听、又有争论;(3)提倡竞争、深化参与;(4)积极评价、互相学习。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性,他们在交流中学知识、学方法、学思考、学合作、学记录、学克服困难的毅力。

  导疑启思:这是课第四环节,完成两项任务。一是针对学生交流反馈的信息,发现学生的认知盲点,准确掌握学情,进行有针对性的集中指导讲解。讲到学生的需要处,讲到学生的困惑处,讲到学生的疑难处。二是提出有价值的思考性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即积极思考而又搞不懂的一种状态。“悱”即“口欲言而未能”的一种局面。善于引导、巧妙点拔、及时鼓励、适时启发,放得开,收得拢。诱发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地思考问题,启思开智,达到“引而不发跃如也”的教学效果。从而使学生养成善于学习、勇于思考、肯于动脑的习惯。

  遵循五个原则:启发性原则;冲突性原则;思考性原则;生成性原则;互动性原则。

  演练拓展:这是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巩固升华阶段。演练包括练习和作业两部分。马芯兰说:“没有练习就没有能力。”鼓励学生自己设计习题,自练、互练,不断弱化习题的“应试”味道,强化练习的生活应用价值,提升习题的品德教育功能。

  练习要注意六点:1.突出练习的目的性。围绕教学目标安排练习。2.讲究练习的阶梯性。注意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梯次安排。3.注重练习的多样性。从不同角度和侧面进行多样性练习。4.注重练习的趣味性。设计有情趣、有情节、有吸引力的练习。5.注重练习的发

  展性。提供灵活运用知识来解决综合性或富有思考性的题目,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宽知识。6.重视练习的调控反馈性。及时反馈,形成正确的知识结构,熟练技能。

  作业要注意三点:1.作业量的把握要少而精,不要在量上吓倒学生,分层布置,因人而异,让优等生有发挥的余地,学困生也有成功的可能;2.作业形式多样化,有动手操作的、有动脑思考的、有上网查询的,使每个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能发挥各自的特长;3.鼓励学生设计个性化的自主作业、小组协作完成的作业。让作业不再成为学生的负担,愿学生从作业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遵循五个原则:体验性原则;激励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实效性原则。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课堂教学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在课堂上,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空间,多一点表现的机会,多一点成功的愉悦。运用多种方式组织教学,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更丰富,更精彩,更有内涵。

篇四:小学数学五步教学法初探

  

  初探“五步教学法”

  一、习题课的重要性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习题课教学、物理概念、规律教学以及物理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部分。在新课教学中,学生习得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了解了解决问题的特殊方法和一般方法。所谓特殊方法指的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特定范围内使用的解题技巧,适用范围比较小;所谓一般方法指的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普遍性的解题技巧,适用范围一般比较大。

  学生通过新课的学习并不能完全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需要通过习题去强化对基本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理解;同时在解题方法的教学中,学生对特定题目的理解比较困难,只能够进行简单的模仿;对一般性题目的认识比较欠缺,大部分学生只能够进行基本的临摹。在新课教学中,学生有时候能通过教师的示范改变自己的行为,习得规律和概念;有时候让学生上台演示,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后果而进行学习;有时候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直接体验而进行学习。

  但是总的来说,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还是不够的,需要通过课下的练习和巩固,才能够将其真正地内化成自己的知识,并通过一定的总结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从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到奥苏贝尔的有意义语言学习论再到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以及建主义学习理论,他们的基本思想都是要让学生对知识进

  行构建和强化。而习题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学生知识的不可缺少的一个步骤。

  二、五步教学法基本模式

  笔者的五步教学法主要有以下五个步骤:

  1.教师点评答案

  2.学生自主交流(讨论)

  3.学生上台展示(典型问题)

  4.教师总结及反馈

  5.经典变式题目再现

  三、五步教学法实施策略

  1.教师点评答案

  本环节可以采用多种方式,目的是在点评的过程中,快速抓住学习的注意力。如果选择题偏多,可以采用教师讲授或者课代表点评的方式;如果计算题偏多,可以采用多媒体投影的方式(包括电子白板显示、投影仪显示、PPT显示)。本环节重在“快”。

  2.学生自主交流(讨论)

  本环节是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需要学生有高度的自觉性,对于一般学校的初中生来说,很难做到自觉讨论。学生会出现彼此说闲话、打闹的现象。在本环节中,笔者建议采用“四人小组合作制”,每节课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一定的奖励,包括加操行分、减免作业等;对表现不好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定点谈话,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在学生讨

  论的时候,教师要不断地巡视,参与学生的讨论,聆听学生的讨论,以提高学生讨论的效率。

  3.学生上台展示(典型问题)

  本环节是教学中比较难掌控的一个环节,为了让学生养成上台展示的习惯,教师在开始的时候,可以鼓励优生上台展示,在大约两个月以后,班级逐渐形成了这种学习气氛以后,再不断地让一般的同学上台展示。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地鼓励学生、肯定学生,以提高学生上台的欲望。同时,教师可以适当地拍一些学生上台展示的照片,在周末的时候,通过家长QQ群等途径,传给家长,以达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的目的。

  4.教师总结及反馈

  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环节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一定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并通过简洁的语言进行有效的总结,因为这部分关系到学生学习的高度,不仅要让后进生在与优生讨论的过程中取得进步,同时也得让优生在教师的总结中得到提升。本环节重在“高、简、精、活”,即点评有高度、点评要简洁、点评要精辟、点评有活力。

  5.经典变式题目再现

  本环节需要教师对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预测,认真批改作业,进行有效的变式训练。要使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就需要对经典题目做新的变换与延伸,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运算能

  力。本环节需要的是教师的努力与勤奋,即:当天的作业,当天改,当天找变式训练题,甚至自己重新编题目,然后让学生根据已经学到的知识来解答,之后再做点评讲解。

  四、五步教学法的问题和展望

  本研究是笔者在工作三年的时间中总结出来的一套习题讲授方法,在实际实施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完善。五步教学法源于笔者一些粗浅的想法,许多地方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改进。相信通过后期的不断完善,五步教学法一定会得到更多同仁的认可。

篇五:小学数学五步教学法初探

  

  小学数学的“五步教学法”

  齐四维;周美良

  【期刊名称】《湖南教育:综合版》

  【年(卷),期】2005(000)002【摘

  要】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和国外先进教学理论的引入,我国涌现出了许多新的教学法。如:以邱学华为代表的尝试教学法,以卢仲衡为代表的自学辅导法,以陈永林为代表的引探教学法等。这些新教学法的运用和推广,极大地提高了数学教学的质量,促进了人的和谐发展。这些教学法各有所长,亦难免各有所限。于是在多年推广上述教学法的基础上,【总页数】2页(P35-36)

  【作

  者】齐四维;周美良

  【作者单位】宁乡县金海实验小学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G623.5【相关文献】

  1.小学数学“五步教学法”刍议[J],宋叶青

  2.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五步教学法[J],彭亮华

  3.“自主式五步教学法”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J],张桂花;4.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新授课——"五步教学法"初探[J],李彬

  5.“五步教学法”是指导初中英语教学的有效方法——谈“五步教学法”教学的应用[J],于振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篇六:小学数学五步教学法初探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对小学数学五步连环贯通教学法的初探

  作者:吴政佑

  来源:《学习导刊》2014年第06期

  “小学数学五步连环贯通教学法”是笔者通过七年专题研讨和一线教学实践,并通过大量一线教学得失总结和提炼,从而建构的一种开放式教学方法。在此,笔者抛砖引玉,以盼引起各位老师、学者的引领与指正。

  一、何谓“五步连环连通教学法”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中的研讨中,笔者尝试着将新授教学内容、知识点的教学流程,习惯性的分成五个连环贯通的步骤:第一环节课前自读自思、自主学习;第二环节教师点、拨、讲、引;第三环节学生仿讲;第四环节巩固练习、当堂检验;第五环节自主出题、提升能力。这五个环节步步相连、环环相扣,循环往复,在数学课堂的教学中可一气贯通,故被笔者拙称作“五步连环贯通教学法”。

  二、实施“五步连环连通教学法”的关键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五步连环连通教学法”,具体的操作流程如下:

  (一)第一環节:自主学习,释题质疑

  自主学习,释题质疑作为五环中的起始环,即学生在老师课后预留的例题或作业范围内,将例题中的情景、已知条件、未知条件、问题形式等借助自身已有的知识、能力、信息或学习伙伴、学习资料等助其进行释题、质疑或讲解,并能完成(或适量)对应的课后练习题目。

  第一环节旨在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不断探索和创新的欲望,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及进一步汲取新知识的愿望,形成一定的思维方法和思维习惯,为第二环和第三环作下铺垫。

  (二)

  第二环节:教师点

  、拨、讲

  、引

  在第二环节中,关键点在于教师、学生的互动。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提出“教,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讲,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第二环节作为五环中节的核心一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针对例题或由例题延伸出的课后题重点讲、细讲,深讲,精讲;作为数学课堂教学,其重难点就是每一章节的例题或练习中类似例题的题型。所以必须紧扣例题给学生讲清难点,易错点及例题的算理、算法

  、定义、法则的内涵与外延。帮助学生解难答疑,理清思路,总结答题规律,解题方法和技巧。而教师的讲,要讲到点子上,做到讲透,讲深,讲的面宽广适宜,讲的度,恰到好处;拨,应分类点拨,或有差别点拨、或有惑而拨;使其达到一拨四两拨

推荐访问:小学数学五步教学法初探 教学法 初探 小学数学

本文来源:https://www.cygypipe.com/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26868.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