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墨客文档网!

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5篇

文章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07-24 20:00:02

篇一: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分米的认识教案

  分米的认识教案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P4及练习一第4—7题

  教学目标:

  1.知道分米产生的意义;

  2.了解分米与厘米,分米与米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会选择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4.通过估一估、测一测等活动,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分米,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难点: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过程:

  一、准备活动

  1.提问:我们现在认识的长度单位有哪些?你能给这些单位按照大小排排队吗?

  2.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呢?

  二、活动设计——测量课桌

  1.设疑:你们知道我们的课桌有多长吗?谁来估一估?

  2.动手操作,测量课桌的长度

  (1)以小组为单位测量课桌的长度,引导学生选择测量的工具及连续量

  (2)组织汇报,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比较哪种测量方法更加简便。

  3.认识分米,教学例2。

  (1)引导学生在尺子上指出10厘米的长度,出示分米卡,使学生认识1分米.说明有时候量物体的长度用分米作单位。

  (2)学生观察尺子:数一数1分米中有多少个1厘米?

  有了认识毫米的思路,认识分米,启发学生思维,自己学会认识分米的长度单位。

  (3)借助手势,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

  利用分米卡,用手势表示,进一步认识分米。

  将米、分米、厘米、毫米4个长度单位,用手势表示.学生分组互相用手势表示。

  4.利用米尺,分组讨论。

  1米有多少分米?1米、1分米、1厘米之间有多少关系?

  总结归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板书)

  5.量出3分米长的带子给大家看。

  三、全课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认识了毫米、分米,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老师们最喜爱的“八佰教育网”www。800edu。net

  最全面的网址导航“佛山制造网”www。top0757。com

  四.巩固练习

  1.说一说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并用手势表示它的一个单位长度。

  2.练习一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

  3.练习一第5题:填上合适的单位或数

  此题重点在于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长度表象。

  4.练习一第6题

  此题的目的是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还涉及到单位之间的转换。

  5.练习一第7题是实践活动的另外一种形式。

  分米的认识教案2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

  2、能力目标:知道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3、情感目标:帮助大家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形成表象,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

  三、教学难点:

  帮助大家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形成表象,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问学生以前学过什么长度单位?(板书:厘米cm、米m、千米km)

  (1)用手比划1米大约有多长?(贴1米的长度条)

  (2)那1厘米大约有多长?在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或较短的距离时常用厘米作单位(贴1厘米的长度条)

  如果我们要量更小的物体的长度或更短的距离,该用什么作长度单位呢?我们今天要学习一种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板书:毫米mm)

  (二)新课。

  1、毫米。

  (1)独立探索:让学生观察尺子。

  师:尺子上的刻度有什么长度单位?除了厘米外,还有什么刻度?

  找到1毫米的长度。

  (2)生活中发现:找找生活中我们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1毫米?(学生找,要求说的有理有据。)记住1毫米厚度的感觉。

  (3)巩固加深:那2毫米有多长?用手指比划。那3mm?5mm?8mm?10mm呢?(板书1厘米=10毫米)

  (4)进率:1厘米之间有10个小格,一格代表1毫米,10个1毫米是1厘米。

  (5)质疑:问那我们课本中的一页纸大约有1毫米么?(要求说的有理有据),估一估,大约几张纸才是1mm厚?

  (6)学以致用:大家估一估,回形针大约有几毫米?量一量?注意事项?(同桌为组)

  (7)做一做习题:

  今天的降雨量约是5毫米。

  ()

  小结:我们学习了厘米、米,为何还要学习毫米?我们学习了毫米这个长度单位,有什么用处?(ppt)

  2、分米。

  (1)引入:大家猜猜有没有一个比米小又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引出分米dm,板书)

  (2)探索:我们知道了1厘米=10毫米,1米=100厘米,那厘米和分米之间有什么关系?(黑板演示)。

  用手比划,记住1dm长度的感觉。(2个手指一跨大约为1dm)。

  问大家米和分米之间有什么关系?你是怎么知道的?(黑板演示)

  (3)找找教室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1分米?(开关盒

  印台盒的长边)

  再次加深,那你们的手臂大约几分米?(方法:用已知探求未知)

  (4)做一做习题。

  总结:手指记忆法。

  板书设计:

  五指记忆法。

  分米的认识教案3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际测量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能感知、估计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2、在实际测量活动中,经历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的过程;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尺子进行测量;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的操作过程建立长度认识。

  3、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体会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对身边事物长度的关注与好奇心,以及积极参与测量的愿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能估计物体的长度。

  教具准备:

  常规:米尺、小尺子、一元硬币、一分硬币

  多媒体:

  课件

  学具准备:

  直尺、卷尺、一元硬币、一分硬币、购物卡、银行卡、各长度的小金箍棒等。课前:播放西游记主题曲《猴哥你真了不得》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师: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甜甜小朋友特别喜欢孙悟空。有一天,孙悟空就来到他的梦里(课件演示孙悟空图片),甜甜和他学了很多的数学知识。你们喜欢孙悟空吗?

  生:喜欢

  师:孙悟空有一件特别厉害的兵器是什么?

  生:金箍棒(课件演示金箍棒)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甜甜的梦里,来探索和研究藏在金箍棒里的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用学生熟悉的情境导入新课,并为本课作简洁铺垫,提出问题。)

  二、新授

  (一)复习旧知

  师:(课件出示金箍棒变短)请大家看大屏幕,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拿着金箍棒的孙悟空

  师:老师手里也有这样的一根金箍棒,让我们先估计一下大约有多长?

  生;大约1米

  师:找两个听讲最认真的同学上来量一量到底有多长?(师板书:1米)

  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单位来表示1米呢?(师板书:1米=100厘米)

  (设计意图:复习长度单位厘米、米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二)讲授新知

  活动一:认识毫米

  师:(课件演示)同学们继续观察,你又看到了什么?

  生:金箍棒变短了

  师:现在在学具中找到这根金箍棒,先估计一下到底有多长?

  生:大约1厘米

  师:动手量一量是多长?

  生:不到1厘米

  师:这根金箍棒变得特别的短,都不到1厘米。要想准确地测量他的长度,我们需要认识一位新朋友。(师板书:毫米)

  毫米可以用字母mm表示。1毫米究竟有多长呢?谁能在尺子上找到1毫米。生演示

  师:1毫米到底有多长呢?(课件演示)

  师:我们以前学过,尺子上有好多的线,这些线有的长一些,有的短一些,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刻度线。两条长的刻度线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两条短的刻度线之间的长度就是1毫米,也就是说尺子上1小格就是1毫米,同样这样的一小格也是1毫米。师:你现在会指了吗?下面在小组内指一下。谁愿意上来指一下。

  师:现在每人从学具盒中拿出1分钱的硬币,然后测量一下1分钱硬币的厚度大约多少?

  生:这个硬币的厚度大约1毫米。师生共同用手势表示1毫米:先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轻轻夹住一分硬币,再手右手慢慢地把硬币抽出来,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间有一条小缝,它的长度约是1毫米。

  生演示

  师:看到用手势表示出来的1毫米,你有什么感觉?

  生谈体会

  师:1毫米特别的短,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品的长度或者厚度大约是1?(学生说出10张纸的厚度、电话卡的厚度等等

  师:现在你打开练习本,请你在练习本上画出5毫米的线段,再画出一条10毫米的线段,一边画一边思考你有什么发现?请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

  生:10毫米就是1厘米

  生:1厘米=10毫米

  (课件演示1厘米=10毫米)

  师:现在,我们能不能准确的量出小金箍棒的长度?试一试

  生演示测量的方法(生上讲台测量: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金箍棒的左端,然后数一数一共有7个小格就是7毫米)

  师:像这样比较短的物体我们来测量时就用毫米来表示,老师这里还有一根,谁来测量一下。

  师:仔细观察这根金箍棒的长度是多少?

  生1:2厘米3毫米

  生2:23毫米

  师:看来这根金箍棒的长度既可以用2厘米3毫米

  表示有可以用23毫米表示。

  活动二:认识分米

  师:我们接下来看一看孙悟空的金箍棒又有什么变化?(课件演示)

  师:你看到了什么?(又要变成1分米长了)

  师:这会是哪一根?请你在学具中找出来。老师告诉大家这根金箍棒的长度是1分米。分米是我的这节课认识的第二个新朋友。(师板书:分米dm)

  师:那么1分米到底有多长呢?动手量一量

  生:10厘米

  师:1分米就是10厘米

  (师板书:1分米=10厘米)

  师:借助这根小金箍棒用手势表示1分米的长度

  师: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物品的长度是1分米(生说,师补充一次性纸杯、直板手机等)

  总结长度单位:

  师:请看黑板我们在研究金箍棒的长短时,我们认识了两个新朋友(毫米、分米)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毫米和分米的认识(板书)

  师:加上我们原来所学的米和厘米,他们都是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叫做长度单位。请闭上眼睛想一想我们都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呢?你能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一下吗?现在小组内说一说

  毫米——厘米——分米——米

  (找生边说,其余同学用手势表示)

  是引导简单分析它们之间的进率: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师:我们以后在测量物体时,该怎样选择长度单位呢?

  生:在测量非常短的物体时用毫米,比较短的用厘米,比较长的用分米,长一些的用米。

  认识米和分米的关系

  师:(出示米尺)这是一把1米长的米尺

  请你在米尺上找出1分米。(实物展台出示)

  一起在手中的米尺上找一找1分米。

  学生自己在米尺上找出1分米。

  师:让我们1分米1分米的数,你发现了什么?

  生:1米=10分米。

  师:对,米和分米之间的关系就是1米=10分米(板书)快在小组内说一说并记住它们的关系。

  1米=10分米

  10分米=1米

  三、练习巩固、拓展延伸

  现在,我们一起看看孙悟空给大家出的题目

  1、估一估、量一量

  物体

  估一估

  量一量

  一元钱的硬币的厚度

  ()毫米

  ()毫米

  数学课本的长度

  ()分米

  ()分米()厘米

  2、八戒听说我们学习了这么多长度单位,他也来凑热闹了,瞧,这是八戒学完长度单位之后写的日记,我们一起来看看。

  早晨,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爬起来,穿上22mm的鞋。吃过早饭,我走了6米来到学校,进教室后拿出7厘米厚的数学书准备上课。课堂上老师用大约长76dm的粉笔在长30厘米的黑板上写字。

  你感觉八戒的日记写的怎么样?我们一起帮他改一改。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还有哪些收获?

  生:认识了毫米、分米

  知道了......

  师小结:今天,我们进入到甜甜的梦中,通过研究孙悟空那神奇的金箍棒认识了两个新朋友——毫米和分米,其实,孙悟空的金箍棒不仅能变得很短,还能变得很长很长(出示课件),这时候该用什么单位来表示呢?同学们可以研究一下,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下课。

  分米的认识教案4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第五册60-61页,毫米、分米的认识,练习十六1、2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掌握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直观和操作,让学生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掌握相邻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掌握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会准确选用长度单位表示物体长度。

  教学用具:直尺、米尺、回形针、铁钉、一分硬币、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我们以前学过的量一个物体的长度或一段距离用什么作单位?(厘米、米)用手势表示一下。

  量一量文具盒的长度,大约是多少厘米?你是怎样量的?

  量一量一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多少?

  这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探索新知

  1、导入:今天要学习的新的长度单位,可以量更小的物体的长度或更短的距离,并且能量得更准确,这就是毫米。(板书:毫米

  的认识)

  2、毫米的认识

  ⑴、教学例1①、学生观察直尺:尺子上有些什么刻度?除了我们学过的厘米刻度外,还有刻度吗?(厘米里有更小的格)

  观察1小格的长度,你能用自己的话来形容一下吗?

  问:谁知道每1小格的长度是多少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1厘米中间每1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②、我们通过厘米认识了毫米,那么厘米和毫米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分组:数一数1厘米里面有多少毫米?你是从哪个刻度数到哪个刻度的?

  讨论:厘米和毫米有什么关系?你是怎样发现的?

  生答后板书:1厘米=10毫米

  ③、数一数2厘米里有多少毫米?想一想3厘米、5厘米呢?

  ④、用手势表示1毫米的长度。量一量一分硬币的厚度,看够不够1毫米,再用手感觉一下,看刚才的手势是否恰当。

  说一说,1毫米的长度是什么样的?

  ⑤、例举生活中长度或厚度是1毫米的物体。

  ⑵、量一量数学课本的厚度,大约是多少毫米?将结果填在书上。

  ⑶、观察做一做第3题,你能读出回形针和铁钉的长度吗?你是怎么读出来的?(回形针28毫米,铁钉38毫米)

  动手量一量回形针和铁钉的长度,你能读出来吗?拿出你量的物体,说出长度。(回形针29毫米、铁钉39毫米、52毫米)

  通过回答,指出测量允许有误差,但不能太大。

  3、分米的认识

  如果测量课桌的宽用毫米作单位,方便吗?(不方便)为什么?(课桌的宽较长,毫米较短)因此我们来学习另一种长度单位。

  ⑴、教学例2①、拿出米尺,观察还有什么新的长度单位?

  生答后板书:分米

  问:1分米是多长呢?(10厘米)你是怎么知道的?

  板书:1分米=10厘米

  让学生出示分米塑料尺,量一量它的长度,再用手感受一下。

  ②、1米等于多少分米呢?(10分米)你是怎么知道的?

  演示:在米尺上数一数,1米里面是不是10分米。

  板书:1米=10分米

  ③、用手势表示1分米的长度,用分米塑料尺检查。

  ④、例举生活中那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⑵、用塑料分米尺量一量数学课本的长度大约是几分米?

  ⑶、用塑料分米尺量一量课桌的宽大约是几分米?

  ⑷、你想量出几分米的带子给同学们看,用手举起来。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知道了些什么?

  学生小结后,用手势表示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再齐读一遍进率。

  四、巩固应用(出示小黑板):

  1、量一量下面图形的边长,以毫米为单位。(书63页1题)

  左边的同学量三角形,右边的同学量长方形。指名说结果,集体订正。

  2、在横线上填上米、分米、厘米、毫米。(书63页2题)

  同桌互说,再指名说出结果。

  3、用线把相对应的左右两边连起来。

  公路宽10分米

  一把钥匙6米

  一支圆珠笔170厘米

  课桌长40毫米

  邓老师高13厘米

  五、拓展创新:

  生活和学习中,你用到了许多物品,你想量一量它们的长度吗?请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表示。

  分组进行。

  分米的认识教案5教学内容:

  教材22--23页,分米和毫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活动,认识国际通用长度单位毫米与分米,建立毫米和分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度量物体长度。

  2、理解毫米与厘米、分米与厘米、分米与米之间的关系。掌握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的换算。

  3、培养学生估测和实际测量以及熟练使用测量工具测绘的技能。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建立毫米和分米的长度观念,体验毫米、分米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难点:

  毫米和分米长度单位观念的建立。

  教学准备

  :

  每生一把尺子,一张测验纸,同桌一套学具材料(纸条、牙签、小棒。)

  教学过程:

  一、温故互查

  前面我们学习了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下面以2人小组回顾复述以下内容:1米=()厘米

  床长2()

  铅笔长15()

  二、设问导学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出示情境图)昨天晚上有一位小朋友叫甜甜,他做了一个有趣的梦,你们想不想知道他做了一个什么样的梦?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甜甜的梦里看一看吧!大家看,他梦见谁了?

  生:齐天大圣孙悟空。

  师:齐天大圣在向小朋友们展示他的金箍棒呢!变小小变成1分米长了!可以放在甜甜的手心里了。还能变得更小呢,小小变成5毫米长了,放在了齐天大圣的耳朵里了。

  师:我相信很多同学都发现了数学信息,那么谁能来说一说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同学们真善于观察,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

  生:5毫米有多长?

  生:1分米有多长?

  师:想要知道5毫米有多长,那我们只要知道1毫米有多长就可以了,所以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两位新朋友——分米和毫米。

  板书课题:毫米和分米的认识。

  2、合作交流、探求新知

  (一)、认识毫米

  (1)猜测

  师:孙悟空可以把5毫米的金箍棒放进耳朵里,说明了什么?(毫米很小)

  师:那1毫米有多长呢?你来猜一猜。(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

  (2)讲解

  师:同学们到底猜的对不对呢?那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看看我的平时用的直尺(幻灯片播放),这上面除了我们认识的1厘米,你还发现了什么?(一小格一小格的)

  师:小博士告诉我们,这里的一小格就是1毫米,用字母表示为:mm(板书)

  出示毫米定义

  (3)感知

  师:那你们现在知道1毫米到底有多长了吗?能不能用手比一下?你有什么感觉?(毫米很小)对,因为毫米很小,所以测量比较小的物体的时候就用毫米做单位

  师:能不能再比一下5毫米的长度?那你现在知道5毫米有多长了吧?噢,原来5毫米这么小,怪不得齐天大圣能把金箍棒放在耳朵里。

  (4)联系生活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的毫米,睁开你明亮的小眼睛,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用到了毫米?或者你在哪里见过毫米?

  (5)寻找关系

  师:大家还记得以前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并让学生用手比一下)

  师:那还记得米和厘米的关系吗?(1米=100厘米)

  师:那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今天学习的毫米跟我们以前学过的米或者厘米是不是也有关系呢?(播放幻灯片)

  师:那你现在知道了吗?(10毫米=1厘米)

  师:那2厘米=()毫米?3厘米呢?5厘米呢?(出示练习题)

  (二)、认识分米

  (1)猜测

  师:孙悟空把金箍棒变成了1分米放到了甜甜的手心里,通过图片,你能猜一猜1分米有多长吗?(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

  (2)讲解

  师:同学们到底猜的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请教一下小博士(播放幻灯片)

  (小博士说:10个这样的小格是1分米,用dm板书表示)

  出示分米定义

  (3)小组合作探究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老师发现同学们会思考、会学习,老师这里有两个问题,如果你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思考解答,那你就跟分米成为了好朋友。

  课件出示题目

  (1)分米跟厘米是什么关系呢?

  (2)分米跟米又是什么关系呢?

  (4)联系生活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的分米,睁开你明亮的小眼睛,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用到了分米?或者你在哪里见过分米?

  (5)感知

  师:那你能不能用手比一下1分米到底有多长呢?噢,原来孙悟空又把他的金箍棒变到这么长,怪不得正好可以放到甜甜的手心里了

  (6)小结

  师:我们学过的测量物体长度的单位有什么?他们都叫做“长度单位”

  出示长度单位定义

  三、自学检测

  师:今天大家表现这么好,相信在用这些长度单位时,大家也能表现的更好,老师对你们有信心,你们对自己有没有信心呢?(幻灯片出示练习题)

  1、1米=()分米5米=()分米1分米=()厘米40厘米=()分米

  1厘米=()毫米6厘米=()毫米

  2、小兔子身长4(),尾巴长约7()。

  3、一只七星瓢虫的长度大约是5()。

  四、巩固练习

  1、38米+54米=()米1米

  -6分米=()分米57分米-17分米=()分米=()米

  2、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38(),他的大拇指宽约(),手腕一圈长约12()

  五、拓展延伸

  师:拿出1张白纸,谁能量出这张白纸的厚度?(生量后发现不到1毫米。)

  师:其实有比毫米更小的长度单位,同样还有比米更大的长度单位,课后请同学们找一找。

  六、总结提升

  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呢?

  分米的认识教案6教学目标:

  1、让学生懂得测量不同长度的物体要用合适的长度单位,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初步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并学会用其量物体的长度。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2、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发展测量技能。

  3、让学生在学习中能主动求知,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与同学的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并在学习中获得自信。

  教学重点:

  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教学难点:

  掌握用分米量的方法,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

  课件、直尺、米尺、纸条。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师:谁来说说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

  (米、厘米、毫米)

  练习:请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课件出示)

  一只蚂蚁长约5(毫米)

  一只长颈鹿高约2(米)

  一只小花猫高约40(厘米)

  一头大灰狼长约8()

  质疑:一头大灰狼长约8(),学过的长度单位都不能用。8米太长,8厘米太短了。

  师:当长度一个比1米小而又比10厘米大。用什么单位来计量最好呢?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分米。

  谈话:你怎么知道的?大家知道为什么叫分米吗?

  讲述:是的,用米表示太长,用厘米表示太短,于是人们创造了长度单位“分米”。人们把10厘米看作1分米。请小朋友拿出直尺,找出10厘米,这一段长度就是1分米。

  1分米有多长?用手势表示一下。(黑板上贴出1分米长的纸条)

  提问:分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1分米等于10厘米。(板书)

  2、寻找生活模型,建立“1分米”的表象。

  提问: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3、认识几分米。

  谈话:拿出1米长的线,估一估,取出其中一部分,表示1分米。用手中的线段与直尺比一比,相差远的再调整一下。

  交流:用线表示出2分米、5分米。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4、米和分米的进率。

  以分米为单位测测长为1米的木条,数一数1米中有几个1分米,猜想米与分米之间的进率。

  质疑:米与分米之间是什么关系?

  1米等于10分米。(板书)

  小结:到现在为止我们一共认识了四种长度单位,你知道它们之间各有什么关系吗?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1米=100毫米

  1分米=100毫米

  5、实践活动。

  (1)现在同位合作,借助手中工具测量我们课桌的长、宽、高,比一比谁测量得准确。

  (2)指名汇报交流。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五”第5题。

  让学生先估计再测量,最后集体反馈订正。

  2、完成“练习五”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

  交流时说说是怎么画的,画线段时要注意什么。

  3、完成“练习五”第7题。

  填上合适的单位或数。

  组织交流。

  四、课堂总结

  在这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分米的认识教案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分米与毫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活动中经历测量物体的过程,体验分米、毫米的产生是日常测量的需要。感受数学________于实践又应用于生活的观念。

  2、通过观察、实践操作、合作探究等数学活动,丰富学生的感知,正确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知道米、厘米、分米、毫米之间的关系。

  3、通过比一比谁的眼力好、估一估大约长多少、猜一猜大约有多厚等活动,培养学生自觉估测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分米、毫米,正确建立表象。

  教学难点:正确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具准备:直尺、米尺、实物等。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趣引入新课

  小兔拔萝卜:(让学生体验分米和毫米的建立是日常测量的需要)。

  二、观察操作探索新知

  (一)认识毫米

  1、观察直尺,在尺子上指出1厘米的长度,再说说自己的发现。(每个1厘米中都有10个小格)

  2、指出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3、请每位同学在尺子上指出1毫米的长度,并用手势比划比划。

  4、再任意找出两个数,数数它们之间有几个小格?并把它记下来。

  (有可能出现:1厘米=10毫米3厘米=30毫米)

  5、你发现了什么?(板书:1厘米=10毫米)

  6、学生量1分硬币的厚度,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7、猜一猜:大概几页书的厚度是1毫米?再合作验证。

  8、你还能说出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是1毫米?

  9、说一说生活中测量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用毫米作单位。

  (小结:测量比较精细的物品或要求量得精确的时候一般用毫米作单位,如:手表的零件,测量降雨量也用毫米作单位。)

  10、每人在袋子里找出一件这样的物品。(长度或厚度是1毫米)

  (二)认识分米

  1、小兔继续拔萝卜:测得萝卜的长是10厘米。

  2、谁知道10厘米等于多少分米?(板书:10厘米=1分米)

  3、国际上把10厘米规定为1分米。从刚才老师的叙述中你听懂了什么?

  4、在尺子上找出1分米是从哪儿到哪儿,并和同伴相互交流。

  5、画一条1分米的线段,同桌相互验证。

  6、用手势表示1分米的长。(用手势表示时教师要注意作方法上的指导)

  7、先闭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的长度,再比划验证。

  8、比一比谁的眼力好: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有1分米?

  9、小组合作探究: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三、综合实践拓展应用

  1、同桌合作:喜欢量身上哪个部位都行,并把它记录下来。

  2、估一估:数学课本的长、宽、厚大约是多少,再量一量。

  3、游戏:我来说,你来比。

  4、改正数学日记中的错误:

  今天早晨,我从2米长,5米高的床上起床后,来到卫生间,拿起16分米的牙刷,9分米的牙杯刷牙洗脸后,吃完早饭匆忙上学去。学校离我家不远,大约有80毫米,我以每步4米的步伐走到学校。老师上课了,我拿起14毫米的钢笔和4米厚的练习本认真地作起了笔记。

  四、总结回顾强化新知

  (1)本节课你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2)学了长度家族四兄弟后,我们在测量的时候就要选择合适的单位。

  (3)用手势比划比划1米、1厘米、1分米、1毫米大约有多长?

  (4)有兴趣的同学下课后可以量一量整个萝卜的长度。

  分米的认识教案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2~53页例1、例2,第54页的“想想做做”。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观察、测量、交流等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观念。

  2.使学生在实际测量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和测量工具,会测量一些物体或线

  段的长度,积累一些测量和估计的经验,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3.使学生体会认识成都单位是实际生活中计量长度的需要,感受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

  价值,增强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以及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一份米长和一毫米厚的物品若干件。

  学生每人准备一把直尺,一枚5角硬币;每个小组准备一把米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导入新课

  1.提问:谁能知道,教室的门大约有多高?要知道教室的门有多高,可以用什么作单

  位来测量呢?1米有多长?1厘米呢?用手比划比划。

  2.说明:米和厘米都是我们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两个新的长度单

  位

  分米和毫米。

  (板书课题)

  二、实践操作

  认识新知

  (一)认识分米

  1.量一量。

  出示一个长大约20厘米、宽大约10厘米的文具盒。

  用直尺量出文具盒的长边和短边的长。明确:这个文具盒的长大约是20厘米,宽大约是10厘米。

  指出:像10厘米、20厘米这样的长度还可以用新的长度单位“分米”来表示,10厘米

  是1分米,20厘米是2分米。分米是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可以用字母“dm”表示。

  (板书:分米dm)

  追问:这个文具盒的长大约是几分米?宽呢?

  2.认一认。

  让学生拿出直尺,按照10厘米是1分米,在直尺上找出1分米的长度,看看有多长。

  提问:从直尺上看,1分米是几厘米?

  指出:从直尺上可以看出,1分米正好是10厘米,也就是说,1分米等于10厘米。

  (板书:1分米=10厘米)

  提问:你能用手比划出1分米有多长吗?先试一试,再与同学交流。

  3.画一画。

  让学生用直尺画一条长1分米的线段。

  反馈:你是怎样画的?请同桌学生互相检查一下,再看看1分米的线段有多长。

  4.找一找。

  反馈:找找身边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同桌互相说一说。

  组织全班交流,进一步感受1分米的实际长度。

  5.数一数。

  让各小组的同学轮流在米尺上数一数,看1米有几分米。

  (板书:1米=10分米)

  (二)认识毫米。

  1.量一量。

  同桌合作量一量数学书的厚度有几厘米,并和同学交流。

  提问:数学书的厚度不到1厘米,要表示它的具体厚度,怎么办?你有什么想法?

  指出:表示不到1厘米的长度,就需要认识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大家在直尺上数一

  数,课本的厚度有几个小格。

  指出:直尺上1厘米中间1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板书:毫米)这是我们今天要认

  识的另一个长度单位,毫米可以用字母“mm”表示。现在请大家观察直尺,并在直尺上指

  一指1毫米,看看1毫米有多长?

  学生活动后,组织交流,明确:直尺上每一个小格的长度都是1毫米。

  2.数一数。

  让学生用笔尖指着直尺上的小格数一数1厘米里有多少个小格。

  提问:1厘米等于几毫米?(板书:1厘米=10毫米)

  3.看一看。

  出示一些厚度大约是1毫米的物品(如,5角硬币、身份证等),说明它们的厚度大约

  都是1毫米。然后让学生在数学书上输出10张纸,量一量它的厚度大约是多少,再让同桌

  学生互相比划1毫米的长。

  提问:测量呐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指出:毫米是比较小的长度单位,量比较短的物体一般用毫米作单位。

  三、课堂练习

  巩固提升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看图,同桌互相说一说各是多少毫米。

  提问:你是怎样知道橡皮和回形针的长各是几毫米的?

  再问:你认为怎样用毫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

  做“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三角形图,让学生指一指三角形的边,说一说怎样测量三角形每条边的长度。

  学生独立完成测量和填空,并交流测量的结果,以及自己的发现。

  出示平行四边形图,让学生独立完成测量和填空,并组织反馈。

  提问:通过测量平行四边形四条边的长,你有什么发现?

  3.

  做“想想做做”第3题。

  完成测量后,让学生说说课桌和板凳的高各接近几分米,饼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分别估计数学书和讲台的宽,说一说估计的结果,以及为什么估计数学书的宽要

  用厘米作单位,而估计讲台的宽要用分米作单位。

  让学生分别测量数学书和讲台的宽,并记录测量的结果。

  提问:数学书的宽正好是整厘米数吗?比18厘米多几毫米?可以怎样表示?

  再问:讲台的宽正好是整分米数吗?可以怎样表示?

  比较:请同学们比较估计和测量的结果,想一想是估计的结果准确一些,还是测量的结

  果准确一些。

  提出:估计时,一般不需要得到十分准确的结果,可以用大约是多少来表示,而测量得

  到的结果是比较准确的,可以用几厘米几毫米或者几分米几厘米这样的形式来表示。

  4.

  阅读“你知道吗”,并进行交流。

  四、反思交流

  总结收获(略)

  分米的认识教案一、铺垫孕伏

  1.导入:我们学过长度单位米、厘米,也会用米和厘米测量长度,请同学们测量一下教学教科书封面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

  2.学生操作,测量后汇报:

  书的封面长20厘米多,不到21厘米。

  书的封面宽14厘米多,不到15厘米。

  3.继续测量书的厚度,学生汇报:书的厚度不到1厘米。

  4.教师概括:同学们测量得到长20厘米多,不到21厘米;宽14厘米多,不到15厘米;厚不到1厘米,20厘米多,多多少?不到15厘米,差多少?不到1厘米,那是多少?20厘米多,不到15厘米,不是一个准确的长度,是否能

  用米、厘米那样的长度单位表示呢?[有目的,分层次进行铺垫,为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1.认识毫米,教学例1。

  (1)启发学生观察测量得到的20厘米多,14厘米多,不到1厘米,从尺子上看,你们发现了什么?互相议论一下。

  学生回答:有许多小格;

  长是20厘米还多7个小格;

  宽是14厘米还多5个小格;

  厚是8个小格。

  (2)教师讲述:这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比1厘米小,它的名字叫1毫米。请同学们数一数,1厘米中间(从0到1)有多少小格,又叫多少毫米?从2~3、5~6、9~10等每一厘米长中又发现了什么?互相交流一下。学生在初步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认真观察、交流,从而知道每一厘米长度内都有10个小格,都是10毫米。

  (3)教师板书:1厘米10毫米

  (4)请同学们想一想,1厘米和10毫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可以互相议论一下。

  总结归纳:1厘米=10毫米板书:=

  [1厘米=10毫米

  是引导学生观察讨论自己感知的,学生感到高兴。这也体现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自己学会知识。]

  (5)借助手势,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

  ①老师表示1毫米的长度(用拇指和食指表示)

  ②学生将1分硬币用右手食指和拇指夹住,抽去硬币,观察拇指和食指之间的缝隙,理解1毫米的长度观念。

  ③用手势表示1毫米、1厘米

  借助形象直观的手势表示抽象的概念,帮助学生形成表象,印象深刻,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概念。

  (6)测量(分组操作并填书)

  做一做(66页)

  通过直观操作总结手势测量,使学生的认识逐步加深,在直观表象抽象的思维过程中,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1毫米。教师在新知识的传授中,通过引导、点拨,充分发挥学生主人翁作用,使每一位学生都处于积极的思维之中。

  2.认识分米。教学例2。

  (1)引导学生在尺子上指出10厘米的长度,出示分米卡,使学生认识1分米。说明有时候量物体的长度用分米作单位。

  (2)数一数1分米中有多少个1厘米?(板书)

  有了认识毫米的思路,认识分米,启发学生思维,自己学会认识分米的长度单位。

  (3)借助手势,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

  利用分米卡,用手势表示,进一步认识分米。

  将米、分米、厘米、毫米4个长度单位,用手势表示。学生分组互相用手势表示。

  将长度单位用手势表示,不但形成表象,加深理解,同时也区别了不同概念,建立正确的长度观念。

  3.利用米尺,分组讨论。

  1米有多少分米?

  1米、1分米、1厘米之间有多少关系?

  总结归纳: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板书)

  4.测量,做一做(67页)

  分米的认识思路与毫米的认识基本相同,教学过程可以简化,提高教学效率。通过两次认识,掌握4种长度单位,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巩固发展

  巩固发展是在学生学习了新知,并进行了反馈练习,在加深理解的基础上的综合巩固练习,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

  练习主要在课内进行,通过多种形式,多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因材施教,面向全体,以提高学习质量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备注

  1.口述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并用手势表示。

  2.口述常用的长度单位间有什么关系?

  3.同桌互相量一量铅笔的长度。

  4.练习十七

  第1题。(分组练习)

  5.判断下面叙述是否正确?

  蜡笔长6毫米。

  课桌高7米。

  粉笔长75分米。

  四、全课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认识了毫米、分米,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五、布置作业:练习十七

  第2题,填在书上。

  六、板书设计

  毫米分米的认识

  例1例2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分米的认识教案1【教学课题】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__数学》(青岛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信息窗。

  【教材分析】

  本课为青岛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甜甜的梦》——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中信息窗1,以甜甜梦到齐天大圣为情境,以金箍棒的变化引入长度单位毫米、分米的认识。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并知道1米=100厘米,对1米和1厘米有一定的感知,能借助手势表示它们的长度,同时学生初步学会了测量的方法。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际测量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能感知、估计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2在实际测量活动中,经历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的过程;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尺子进行测量.

  3.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体会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难点】

  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能估计物体的长度。

  【教学用具】

  常规:米尺、卷尺、小尺子、一元硬币、一分硬币

  多媒体:

  课件

  【学生用具】

  直尺、卷尺、一元硬币、一分硬币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教师谈话:有个小朋友叫甜甜,他特别喜欢看《齐天大圣》这本书,每晚必读。这天晚上,甜甜读着、读着就睡着了,而且做了一个奇怪的梦。他梦到谁了?

  预设:齐天大圣。

  教师谈话:对,孙悟空有一根神奇的金箍棒,它可以变长??.变成1千米长,还可以变小,变成1分米长,放在手心里。还能变得更小,变成5毫米,放在耳朵里。

  观察图上呈现的数学信息,根据图上信息对话,变成1千米长,变成1分米,变成5毫米。

  教师引导:可甜甜这时急了,她不知道1毫米有多长,你知道吗?

  设计意图:用学生熟悉的情境导入新课,并为本课作简洁铺垫,提出问题。

  教师谈话: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预设:厘米、米。

  (板书:厘米、米)

  教师谈话:用字母怎样表示?

  预设:Cm、m。

  教师谈话:请用手势表示1厘米大约有多长呢?

  学生用手势表示,大拇指和食指捏在一起,指尖的距离大约是1厘米。

  教师谈话:1米大约有多长呢?

  学生两臂展开的距离大约是1米。

  教师谈话:厘米和米有什么关系?

  预设:1米=100厘米

  教师谈话:请你在直尺上找出1厘米。

  预设:直尺上0-1的距离是1厘米,1-2的距离是1厘米,4-5的距离也是1厘米。

  设计意图:复习长度单位厘米、米

  二、毫米、分米的认识

  教师谈话:(出示1分硬币)请看我手中的1分硬币,请你测量一下,它的厚度是几厘米?

  学生动手测量发现:不能用厘米表示,没有1厘米厚,刚好够1小格(即1毫米),教师谈话:你知道1小格是多少吗?

  教师谈话:直尺上1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教师谈话: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毫米(板书:毫米的认识。)

  教师引导:请在尺子上找找1毫米

  实物展台出示尺子:直尺上1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指着不同的小格问)

  学生认识到1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教师引导:请你用铅笔尖指着小格的中间数,一毫米一毫米地数,1厘米中有多少个1毫米?

  学生数后发现有10个小格。

  教师引导:观察这10个小格有什么特点?(相同之处)

  预设:一样大,平均分。

  教师引导:1小格是1毫米,1大格是1厘米,毫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预设:1厘米=10毫米(板书:1厘米=10毫米)

  教师引导:小结:直尺上除了厘米刻度外还有更小的格。一厘米间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1厘米=10毫米。请和同位说一说。

  同位互相说:1厘米=10毫米

  10毫米=1厘米

  教师谈话:毫米可以用小写的mm来表示(板书)

  设计意图:以一分硬币的测量为设疑,引入毫米的认识,创设问题情境发现以前知识不能解决遇到的问题,产生学习新知识的需求,在测量中感知1毫米有多长,认识毫米和厘米之间关系以及用字母表示毫米。

  教师谈话:1分钱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让我们再来感受1毫米有多长。

  学生用手捏1分钱的厚度,进一步感知1毫米。

  教师谈话:你能在直尺上找出5毫米吗?并把它画下来吗?

  学生找一找后画下来。

  教师引导:原来5毫米这么小,怪不得金箍棒可以放在耳朵里呢。

  我们周围或生活中的哪些长度可以用毫米作单位呢?

  预设:蚂蚁、米粒、书本厚度、指甲厚度等。

  设计意图:通过画进一步感知长度单位毫米,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

  教师引导:金箍棒还能变成1分米长放在手心里,1分米有多长呢?

  请在直尺上找出10厘米,10厘米就是1分米。(板书)

  同位相互说一说

  学生同位相互说一说:1分米=10毫米

  10毫米=1分米

  教师引导:用手势表示1分米大约有多长?

  预设:1分米大约一拃长。

  教师引导:一拃长大约就是1分米,金箍棒当然可以放在手心里。

  请用皮尺量一量同位的手腕一周的长度。

  同位相互量,发现大约12—13厘米。

  教师引导:大约10厘米。我们手腕一周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让我们再用手势表示一下1分米大约有多长。

  学生用手势表示一下1分米大约一拃长。

  分米的认识教案11教材第4—第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的长度可以用分米作单位。

  2,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3,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

  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

  直尺,米尺,回形针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先来个"夺奖比赛"活动,比赛的规则是:只要你能正确地回答题目,你就能获得相应的奖品,最后再根据每组得奖的多少,评出三个优胜组。各组同学有没有信心夺奖

  师:幻灯逐一出示"记忆园"中的问题:

  (1)我们已经学过(),()和()三种长度单位

  (2)1米=()厘米(板书)

  (3)1厘米=()毫米(板书)

  (4)13厘米—7厘米=()厘米

  (5)10厘米—3毫米=()毫米

  (6)用手势表示出1米,1厘米,1毫米大约有多长

  师(小结):前面,我们学过长度单位毫米,厘米和米,知道量较小物体的长度或较短距离应该用厘米作长度单位,也知道要量更小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更精确,应该用毫米来作长度单位。

  二,自主探索,研究问题

  师:看着黑板上的板书,想一想:看到它,有什么想法有什么感受

  生1:我想知道1米是多少毫米。

  生2:我觉得厘米和毫米之间离得很近,米和厘米之间离得有些远。

  生3:米和厘米之间跨度太大了!

  师:对,人们也认为米和厘米之间跨度太大,所以就在这儿添上了一个长度单位。(这时一个学生举起了手)你知道

  生:分米!

  师:你怎么知道的大家知道为什么叫分米吗

  生:分米就是把米分开。(你解释得真形象啊!)

  师:知道把1分米分成了多少份吗拿出直尺,找出10厘米,这一段长度就是1分米。

  1分米有多长用手势表示一下。(黑板上贴出1分米长的纸条)

  师:分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1分米等于10厘米。(板书)

  师: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有1分米(略)

  师:用手势表示出2分米,5分米,10分米的长度。

  师:米和分米之间有关系吗

  生:1米等于10分米。(板书)

  师(小结):今天我们又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到现在为止我们一共认识了4个长度单位,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米=1000毫米。(师生一起说说,师补充板书)

  三,巩固发展

  1,练习一的第三题。

  2,判断下列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一条裤子长9分米。()

  (2)一张床长5分米。()

  (3)小明高14分米。()

  (4)一支毛笔长2分米也就是20厘米。()

  3,填空:

  5分米=()厘米=()毫米30毫米=()分米

  40毫米=()厘米=()分米2米=()厘米

  4,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三第4题教和第五题。

  5,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六题和第七题。

  四,总结

  师:在这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除了我们认识的米,分米,厘米,毫米这4个长度单位,还有其他长度单位吗

  五,布置课外实践活动

  师:请同学们回家也做个小小测量员,任选几样自己喜欢的物品,先估一估它的长度,再实际测量一下。

  分米的认识教案12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0-61页的内容,《毫米、分米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1、结合教学,向学生渗透知识________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同时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2、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问意识、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会用毫米、分米做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的建立,会用毫米、分米做单位量出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毫米、分米概念的形成过程和在实际测量中的灵活应用。

  四、教具、学具

  米尺、硬币、直尺、纸条等。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中国第一个航天员是谁?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了成功,在成功的背后有多少默默无闻、刻苦钻研的科学家,花费了多少心血和汗水。在研制过程中不能有一点点的失误。你认为在研制过程中要做些什么工作呢?

  学生可能答:飞机的性能,驾驶员的技术,准确的测量等。

  师:首先得经过精确的测量,丝毫误差都可能导致失败。

  (这一环节,加强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复习长度单位:米、厘米

  问:那么测量物体的长度要用到什么单位?

  一米的长度大约有多长呢?用手势表示1米大概有多长?1厘米大概有多长?

  (对已建立的长度观念的复习,为新知作准备.)

  3、测量纸条的长度。(创设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拿出纸,,看谁能量出纸条的长度?

  师:这8厘米多,多的又不够1米,用什么单位表示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揭示课题:毫米的认识)

  (激发矛盾,提高探究的欲望,为合作探究作准备。)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认识“毫米”。

  (1)调查研究后,汇报交流,小学数学教案《《毫米、分米的认识》》。

  (1)师:关于毫米的知识,你都知道什么?拿出你的直尺,把你所发现的说给同组同学听听。(合作学习,老师巡视。)

  (2)汇报交流:1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3)师问:用铅笔的笔尖指着,一毫米一毫米地数1厘米中有多少个1毫米?板书:1厘米=10毫米。

  (4)用铅笔尖指出从0刻度开始5毫米的刻度线。

  比一比,谁指的快:指出6毫米的刻度线;8毫米呢?

  (5)提问:你身边什么物体的实际长度接近1毫米?

  (2)亲身体验1毫米到底有多长?

  师:这是一枚一分硬币,你先估计一下,它的厚度是多少?实际测测,看估计的对不对?

  师:除了一分硬币的厚度是1毫米以外,还能举出长度是1毫米的物体吗?

  师:到底1毫米有多长呢?用手势表示一下。

  (3)实际测量:

  ①考考你的眼力:你估计一下这本数学书有多厚?实际测一测,你是怎么知道的?(指导用毫米做单位测量的方法)

  ②任选你喜欢的物品,测出它的长度。(小组操作、互评、反馈)

  教师小结:

  直尺上除了厘米刻度外还有更小的格。一厘米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板书:1厘米=10毫米)。

  (这一环节,主要在课堂上体现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2、认识分米。

  (1)引入分米:下面我们做个智力小游戏。

  师:这是两根纸条,只用尺子测出其中一根的长度,用什么方法能知道另一根的长度。

  请最有智慧,最先完成的小组到前边来给大家演示。

  师:10厘米、10厘米地测,这个方法真好,这10厘米的长度还可以说是多长?有谁知道?(板书:分米)

  这就是我们今天认识的第二个长度单位:分米。

  问:1分米是几厘米?40厘米是几分米?为什么是4分米?

  (板书:1分米=10厘米)

  (2)体验1分米的长度:

  师:1分米有多长呢?伸出你的两指,比一比多长是1分米?

  (这一拃的长度就是1分米)

  (3)

  渗透米和分米的关系。

  创设情境:一天老师叫小老鼠画一条长1分米的线段,但是它的直尺断了一节,小老鼠不知如何画。请你帮助帮小老鼠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悟出米和分米之间的关系,用一把无起始刻度的直尺。)

  师:1米里有几个1分米?10个1分米是多少?

  板书:1米=()分米。(10分米就是1米。)

  (三)阶段小结,突出重点

  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个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

  现在我们一共认识了4个长度单位,今后我们在测物品的长度时,有时就可以用米,分米,厘米作单位,如果测量时要求特别精确地话,还可以用毫米做单位,那么这4个长度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下面每个小组的同学研究一下。(学生汇报略)

  (四)巩固反馈,学以致用

  蜡笔长6();跳绳长2();课桌高7();粉笔长75();

  蜡笔长60();跳绳长200();课桌高70();粉笔长75();测量教室的宽用();书的厚度用();成都到北京的距离用()。还有比米更大的长度单位,我们还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才能解决新问题。毫米也不是最小的长度单位,如果你们有兴趣,希望你们到书中或网上查查看。

  分米的认识教案13教学目标

  1、通过使学生经历猜测、探索、验证的过程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2、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________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在建立长度观念时,对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关系易混淆,故教学时应讲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比较它们的长短,使学生能正确、深刻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投影仪(或挂板)、米尺;学生准备直尺一把、一枚一分硬币、一枚一元硬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播放课件:毫米和分米的认识——快乐学堂——由浙江大学网络信息系统有限公司提供

  由学生测量的结果引入毫米。或者由下面的游戏引入。

  测量游戏:同学们,你们每组桌上有一个篮子,篮子里有几种东西(“一元硬币、一分硬币”各一枚、一张纸条、一块橡皮),请你们看看分别是什么?谁能用尺子准确测量出它们的长度或厚度?(小组合作)然后小组汇报。

  猜测:一元硬币的厚度。测量一枚1元硬币或1分硬币的厚度为什么不能用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来表示呢?(学生自由发言)

  一枚1元硬币(1分硬币)的厚度用米或厘米做单位都不合适,这时我们就要用到比厘米更小的新的长度单位——毫米。(板书:毫米)

  二、探索新知

  1.认识毫米。

  继续播放课件:毫米和分米的认识——快乐学堂——由浙江大学网络信息系统有限公司提供

  观察自己的直尺,你有什么新发现?(同桌交流)

篇二: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分米的认识》教案

  《分米的认识》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分米的认识》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分米的认识》教案1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学会估测,提高估测能力。

  3、组织有效的活动,激活参与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2、使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教学具准备:

  每人一条1分米长的纸条,1分硬币,磁卡,1厘米、1米的纸条,直尺,白纸1叠、米尺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身高图。

  问:你知道这个小朋友在干什么吗?(量身高)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小朋友的身高是多少,齐读:1米32厘米

  这里面用到了两个什么单位?(长度单位)分别是什么?(板书:米厘米)

  2、复习米和厘米。

  1米有多长?用手比划一下1米有多长,贴出1米纸条。问:你感觉1米比较怎样?所以我们一般用米作单位来量一些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1厘米有多长?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贴出1厘米的纸条。问:你感觉1厘米的长度怎样?所以我们一般用厘米作单位来量一些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3、导入。

  我们感觉1米和1厘米的长度相差太大了。如果我们要去量课桌的长,用米作单位太大了,用厘米作单位又太小了,所以我们今天要认识米和厘米之间的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板书)

  二、思索探究,交流共享:

  (一)认识分米

  1、师贴出纸条,指出:这张纸条的长就是1分米。

  请学生也拿出相同的纸条,问:这张纸条的长就是什么?

  2、我们周围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分米?举例说明。(插座的四条边、软盘的边)

  3、师:分米和厘米都是长度单位,那么它们之间有没有什么关系呢?怎样证实你的猜测?用直尺量一量纸条。得出结论,板书:1分米=10厘米

  4、判断:读:我的文具盒,长大约20厘米,宽大约10厘米。

  你能换种说法吗?

  5、你能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吗?指名在实物投影仪画线段。

  问:1分米可以从刻度0画到刻度10,还可以几开始画?如果从2开始呢?从3呢?

  6、用大拇指和食指在直尺上比划出1分米的长度。比划给同桌看,让同桌用尺量一量,看看估计得对不对。

  7、拿出彩纸条,估计一下1分米的长度,剪下1分米,再量一量,看看自己估计得对不对,还差多少。

  8、我们知道了分米和厘米的关系,那么分米和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在米尺上能不能找到1分米呢?出示米尺图,指名回答。

  数一数,米尺上一共有几个1分米?出示:1米里面有()个1分米。回答后演示:10。

  指名说说米和分米的关系。板书:1米=10分米

  (二)认识毫米

  1、导入。

  师:你能说说数学书厚多少吗?

  师演示操作方法,学生合作量一量。得出结论:数学书厚度不到1厘米。

  2、揭示。

  为了看得更清楚,老师拿来了一个放大镜(出示),发现数学书的厚度连一厘米都不到,说明我们还需要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毫米。板书:毫米。

  3、认识。

  放大1厘米。

  师:在直尺上,1厘米中间有一些比较短的刻度线,把1厘米分成了一些小格。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演示从刻度线0到第一根小短线就是1毫米。

  4、进率。

  一格一格数,数到5毫米时停下,问:这根刻度线有什么不同之处?指出:从刻度线0到这根刻度线就是5毫米。演示5毫米。继续往下数。填空:1厘米里面有()个1毫米。

  你知道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了吗?板书:1厘米=10毫米

  在你的直尺上找一找1毫米,你感觉1毫米比较怎样?怎样数比较方便?(用笔尖数)学生数一数。

  5、举例。

  什么东西的长度或厚度是1毫米呢?

  师示范量1分硬币的方法,学生同桌合作。用同样的方法量1元硬币、银行卡的厚度,再量一量多少张白纸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三、反馈完善:

  1、想想做做第1、2、3题。

  (1)说出橡皮和回形针的长度各是多少毫米?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数的?想想怎样看更方便。

  (2)第2题,量出下面图形每条边的长。

  学生独立测量。

  汇报交流。

  (3)第3题。先估一估自己的课桌和凳子的高大约是几分米,然后小组合作量一量课桌和凳子的高分别是多少厘米?各接近几分米?

  2、想想做做第4题。

  先估计,再测量,把数据记录下来。

  (1)学生测量,记录数据。

  (2)汇报交流。

  3、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铁钉长2()。

  (2)床长2()。

  (3)大米宽2()。

  (4)黄瓜长2()。

  让小朋友独立选择,在交流时先让学生用手势表示自己选择的长度单位,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为何选这样的长度单位。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两个新朋友,它们是谁?都是什么单位?它们之间的关系你知道吗?读一读。

  五、课堂作业

  六、板书设计:

  认识分米和毫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1厘米=10毫米

  教后反思

  在二年级(上册),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也初步学会用厘米和米作单位测量或估计物体、线段的长度。在三年级(下册)学生还将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学习用千米作单位描述公路、铁路及河流的长度,描述常见交通工具行驶的速度。可见,分米和毫

  米不仅是认识长度单位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学生逐步掌握测量方法和技能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设计教学时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旧知与新知的有效衔接

  教学时我充分利用学生对厘米和米的已有认识,引出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并由此

  帮助学生明确分米、毫米与米、厘米的关系。

  二、操作与思考的有效合作

  教学时我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并借助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实际长度的表象,帮助学生逐步提高对物体长度的把握能力。让学生剪出1分米长的纸条,让学生画出1分米长的线段,让学生找出接近1分米长的铅笔,借助银行卡的厚度让学生体验1毫米等活动都是为了帮助学生逐步形成1分米、1毫米实际长度的表象。像这种概念教学的课堂,让我深深的体会到: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让学生动手测量,亲身经历,用心总结,才能学得会,辩得请,记得牢。

  《分米的认识》教案2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1厘米=10毫米的关系。

  2、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度量物体的长度,并且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并学会估测,提高估测能力;

  3、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教学重点: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熟悉所学过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长度单位。

  教学、具准备:课件直尺硬币米尺正方体盒子等。

  学情分析:这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米和厘米之后,学会了用直尺进行测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在实践活

  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并且通过学生自己的实际测量,感悟并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使学生经历观察、比划、举例等活动,认识分米、厘米和毫米间的进率,学会以分米和毫米为单位测量较短物体或线段,使学生能积极参加操作、估计、测量等活动,主动了解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感受到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在实际生活里的应用价值。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习动机)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来个“游园夺奖比赛”活动,比赛的规则是:只要你能正确地回答园中设置的题目,你就能获得相应的奖品,最后再根据每组得奖的多少,评出三个优胜组。各组同学有没有信心夺奖?

  游“记忆园”(复习旧知识)幻灯出示“记忆园”中的问题,并逐一显示问题:

  (1)我们已经学过()和()两种长度单位?

  (2)1米=()厘米

  (3)13厘米-7厘米=()厘米

  (4)比划比划1厘米大约有多长?

  (5)用手势表示出1米的大概长度。

  (上述问题如果学生答对了,奖给小红旗一面)复习阶段活动小结:(鼓励获奖同学,导入新课教学)教师导语:以前,我们学过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知道量较小物体的长度或较短距离应该用厘米作长度单位,如果要量更小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更精确,该用什么来作长度单位呢?请跟着老师走入“求知园”,去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

  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留一定的手写空间,留待后面在补上完整的课题)二、游“求知园”,认识毫米

  幻灯出示“求知园”认识毫米的有关问题(逐题显示)1、仔细观察尺子,看看1厘米中间还有什么?(有很多小格)

  (学生举手答,答对的同学奖“发现奖”牌一面)2、数一数,1厘米中间有多少个小格?(10个)注意引导学生怎么数,数得快的同学奖“速度奖”牌一面。

  告诉学生:1厘米中间每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3、1厘米=()毫米(引导学生说出想的过程)(学生举手抢答,答对的同学奖“思考奖”牌一面)4、用手比一比,1毫米大约有多长?(指名同学比给大家看,其他同学跟着比,比对的同学奖“发现奖”牌一面)5、量一量:量一根长10毫米的纸条剪下来、量一分硬币的厚度是()毫米、量数学书的厚度是()毫米。

  6、说一说:回形针长()毫米、铁钉长()毫米。

  (答对5、6两题的同学,分别奖“勤于动手奖”一面和“小星星”一颗)活动小结:(照顾后进生,巩固“毫米的认识”)

  刚才,我们在“求知园”中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同学们在夺奖的过程中学到了新的知识,下面我们把机会让给那些没有得奖的同学,请他们来回答几个问题(指名后进生回答)。

  1厘米=()毫米1毫米大约有多长?

  (各组同学的得奖情况对比,表扬先进组,鼓励后进组)。

  三、继续游“求知园”,学习分米。

  导语:在“求知园”中,我们认识了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毫米,也有我们没有认识的长度单位“分米”。老师只知道分米是一个比厘米大而又比米小的一个长度单位,关于“分米”的其它知识,还要同学们在游完了“求知园”之后才知道,下面我们就一起去“夺奖识分米”(补充课题,使本节课的课题完整)。

  幻灯出示“求知园”中有关认识分米的问题(逐一显示):

  1、量一根10厘米长的纸条,然后把它剪下来,看谁剪得快?

  告诉学生:10厘米也叫1分米。

  2、填一填:1分米=()厘米。

  3、数一数:在米尺上10厘米为1段地数,看看整好可以分成几

  段?然后填空:1米=()分米。

  指名学生到黑板前数1米的硬纸条。

  4、做一做:

  量一量数学书的长度大约是几分米?

  剪一根3分米的纸条给大家看看。

  四、活动总结:(强调知识重点,表扬先进小组)这节课,我们通过“游园夺奖”活动,认识了长度单位“毫米”和

  “分米”,知道了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在活动中同学们表现出色,下面我们进行评比。对获奖小组及获得奖品的同学进行鼓励。

  五、课堂作业:

  1、练习八第1、2题。

  2、动手实践量一量:

  (1)《品德与生活》这本书的长、宽、厚各是几厘米几毫米

  (2)10张纸大约有多厚?

  (3)橡皮擦的长、宽各是几厘米几毫米?

  《分米的认识》教案3【教学内容】

  教材第21~22页例1【教材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中的米与厘米,而且对于即将学习的长度单位毫米,许多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所了解,学生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是比较丰富的,教材编写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将它作为发挥学生主动性的一个重要依据。

  【学情分析】

  “毫米的认识”这部分内容,从知识方面讲有厘米的认识作基础;从经验方面来讲,学生经常用到学生尺,也有用尺子进行测量的经历,因此在教学时,注意将所学的概念设计在学生熟悉或有趣的情境中,让学生去发现、探究、体验。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估计、测量、讨论交流等活动,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毫米和厘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2、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通过“估一估”“量一量”活动,会用毫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培养和发展空间观念、估测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合作意识,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会进行毫米和厘米的换算。

  难点: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

  课件、尺子等。

  【教学流程】

  【情境导入】

  1、提问:请同学们拿出米尺,找找上面有哪些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米、厘米)同桌互相用手比比看。我们在表示什么物体的长度时用米作单位?举例说说。什么物体用厘米呢?为什么?

  2、出示1分硬币,它的正面是什么形状?(圆形)请你来量量这个圆形最宽的地方大约是几厘米?谁来指指它的厚度是哪?够不够1厘米?

  3、引出课题,看来光有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还不够用,我们在量比较短的物体或需要量得比较精确时还需要一个更小的单位,谁知道是什么?(可能有学生能回答出毫米)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

  【探究新知】

  1、认识“毫米”。

  (1)小组合作学习,估计课本的长、宽、厚。

  ①出示例1情境图,学生认真观察。教师提出问题。

  ②4人小组合作,分别估计一下数学课本的长、宽、厚。将估计的结果填在记录表的“估计”一栏中。

  ③对估计的结果进行反馈。

  (2)用测量的方法验证估计的结果。

  ①分组测量课本的长、宽和厚。测量时,将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测量的结果。

  ②交流测量的结果,引出毫米。

  2、感知毫米。

  (1)生拿出准备好的直尺。

  师:谁来说说1毫米有多长?

  学生发言。师总结:在刻度尺上,每个1厘米之间有许多小格,这每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大家用手比一下1毫米有多长。

  (2)师:我们知道刻度尺上的1小格就是1毫米,那2毫米是多少呢?哪位小朋友上来指一指。3毫米呢?5毫米呢?13毫米呢?同桌间指一指。

  小结:尺上1小格就是1毫米,几小格就是几毫米。

  3、学习毫米与厘米的关系。

  (1)师:小朋友,你们猜一猜毫米这个长度单位大,还是厘米这个长度单位大?

  (2)师:那它们有什么关系呢,仔细观察自己的刻度尺,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在刚才的观察和交流中,你发现了什么或得出一个什么规律?出示1厘米=10毫米。

  【巩固应用】

  1、完成课本第22页“做一做”。

  2、画一条比3厘米短5毫米的线段。

  3、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床长2()

  桌子高10()

  从家到学校500()橡皮长30()

  文具盒厚4()6层楼房高20()

  【课堂小结】

  说一说,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板书设计】

  毫米的认识

  1厘米=10毫米

  10毫米=1厘米

  《分米的认识》教案4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2—4页,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一中的第1—3题,毫米、分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

  在建立长度观念时,对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关系易混淆,故教学时应讲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比较它们的长短,使学生能正确、深刻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米尺;学生准备直尺一把、一枚一分或一角硬币、丝带、橡皮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你们猜一猜,钱老师的身高是多少?

  学生猜完后教师说明:钱老师的身高是1米80厘米。

  师:米和厘米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两个长度单位,请大家用手势比划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米作单位?

  师:请大家再用手势表示一下,1厘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师:我们每天上课都要用到数学课本,你们知道数学课本的长和宽大约是多少厘米吗?自己量一量。

  生:数学书的长是21厘米,数学书的宽比15厘米多,比16厘米少。

  师:数学书的宽比15厘米多,比16厘米少,那究竟有多长呢?你们想不想知道?

  生:想!

  师:要想比较准确地量出数学课本的宽,就要用一个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来量。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毫米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探究体验,获取新知

  1、认识毫米。

  (1)师:1毫米有多长呢?请同学们拿起直尺认真观察:直尺上除了厘米刻度线以外,还有刻度线吗?

  (还有一些小刻度线,这些小刻度线把1厘米又分成了一些小格。)

  教师指出:直尺上1厘米中间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2)看大屏幕上放大的直尺图

  提问:从0刻度到刻度1是几厘米?

  教师让学生用笔尖指着直尺上的小格数一数,在刻度0和刻度1之间有多少个小格?

  提问:从刻度1到刻度2是几厘米?数一数,在刻度1和刻度2之间有多少个小格?

  提问:从刻度3到刻度4是几厘米?数一数,在刻度3和刻度4之间有多少个小格?

  提问:这就是说,1厘米中间有多少个小

  得出:1厘米=10毫米

  (3)教师让学生量一量1分硬币的厚度,看够不够1毫米。

  量完后教师说明: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师生共同用手势表示1毫米:先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轻轻地夹住1分硬币,再用左手慢慢地把硬币抽出来,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之间有一条小缝,它的长度大约就是1毫米,小学数学教案《毫米、分米的认识》。

  教师结合课件演示说明:银行卡和电话卡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10张纸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教师让学生量一量数学课本的厚度大约是几毫米?

  (5)说一说,测量生活中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

  (6)教科书“做一做”中的题目。

  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数的?

  2、认识分米。

  (1)引入分米。

  ①动手操作:用学生尺或米尺量自己的课桌宽是多少?(当学生用“米”做单位量时,课桌宽不够1米,用“厘米”做单位时,一一地量很麻烦。)

  ②独立探索:你感觉用一个多长的长度单位量课桌的宽比较合适?

  ③汇报交流,引导学生想象:如果有一个比厘米大而又比米小的长度单位就好了。

  ④教师说明:像量课桌这样的物体长度时用米、厘米或毫米做单位都不合适,我们就要创造一个新的长度单位。

  ⑤互相讨论:这个单位规定为多长合适?学生讨论(得出以“10厘米”为一个单位比较好)汇报并说明理由;从而引出“分米”。(板书,把课题补充全:分米的认识)

  (2)问: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板书:1分米=10厘米)。

  用手势表示出1分米的长度,表示出2分米的长度。

  (3)学生观察米尺,回答:1米里面有几个1分米?(板书1米=10分米)

  (4)练习。

  ①同桌互量从手腕到指尖有多长?

  ②教科书第4页“做一做”中的习题。

  三、实践应用,巩固提高

  1、练习一的第1、2、3题。

  2、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蜡笔长6()

  跳绳长2()

  桌高7()

  粉笔长75()

  钢笔长14()

  小明的身高是140()

  一块橡皮厚12()

  旗杆高9()

  3量出20毫米和3分米的丝带。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1、量出数学作业本的长约是多少分米,厚是多少毫米

  2、在作业本上画出1毫米、1厘米、1分米长的线段。

  3、拿一瓣蒜头放在盛有少量水的的盘子里。先看看它几天后开始发芽,再记录发芽一周内蒜叶的生长情况。(课外完成)

  蒜叶生长情况记录

  毫米、分米的认识

  《分米的认识》教案5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物体,你要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

  2、你要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你要学会选用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并能估计身边物体的长度,以此关注身边的事物来体验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毫米、分米概念的建立。

  教学难点:

  数值的估测和单位的换算。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新的学年不知不觉已经开始三周多了,同学们在过去的一年里肯定都长高了不少吧?有没有同学知道自己的身高是多少呀?看来很多同学都很关心自己的成长,刚才同学们用我们学过的米和厘米来表示了自己的身高,那么谁能用手比量一下一米和一厘米大约有多长呀?这几位同学表示的非常准确。这节课我们还要交两个新的朋友,通过预习,同学们一起说这两个朋友是-板书毫米和分米

  二、自主学习

  合作探索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通过刚才的测试,老师发现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很不错,老师还想考考大家,这里有一张卡,老师想知道它的厚度,谁能帮老师量一量呢?

  这位同学预习的很好,毫米还可以用字母表示是mm,下面请同学们摸一摸,闭上眼睛感受一下1毫米到底是多少,同学们可以感觉出来,1毫米这个单位真的是非常小。

  (二)自主学习

  认识毫米

  它在直尺上怎么表示呢?请大家拿出直尺,直尺上最小的一格就是1毫米,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尺子,1、请你指出直尺上的1毫米。

  同学们通过预习和刚才的学习,相信已经掌握了不少关于毫米的知识,考验同学们的时候到了,请同学们一起来量一量,画一画。

  (1)量一量身边的那些东西的厚度或者宽度可以用毫米表示,请记下来。

  (2)你能画一画1毫米、5毫米、10毫米吗?

  2、通过刚才的画图和观察直尺,你认为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我们可以一起来数一数,出示幻灯片。

  1厘米=10毫米

  通过幻灯片我们看出来了,厘米和毫米是相邻的两个单位,通常情况下相邻长度单位之间的进制是十进制,有的同学可能会问了,在一年级的时候不是学过1米=100厘米吗?这是怎么回事呢?老师要告

  诉大家一个小秘密,这是因为米和厘米之间还有一个单位就是-分米(dm)也就是说厘米和米是相邻的长度单位吗?厘米和分米才是。所以厘米和分米之间的进率应该也是10。下面我们一起看一下,一分米究竟是多少呢?请同学们在直尺上找一找,多长是一分米?给同桌比量一下。跟小组内同学一起,看看经过同学们的讨论,能不能解决关于分米的一些小问题。

  (三)合作探究

  认识分米

  2、量一量你的手有1分米长吗?把小组内同学手的长度值记录下来。

  3、画一画1分米。

  通过刚才的讨论,你发现了什么?分米和厘米有什么关系?

  (四)整理反思

  我们学习了这么多单位,你能按照一定的顺序给这些单位排排队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节课的问题同学们都帮老师解决了,同学们都学会了吗?那么我们来进行一个小比赛,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同学学得好,做得快。

  三、巩固练习

  达标测试

  1.在()里选择适合的单位打√

  黑板长:

  3(米、分米)

  铅笔盒长:3(米、分米)

  橡皮宽:16(厘米、毫米)

  黑板

  2、括号里填的单位对吗?(对的打“√”,错的打“×”)

  圆珠笔长14分米。()

  床长2厘米。()

  大树高25米。()

  课桌宽100毫米。()

  课本长2分米。()

  3、能力拓展:下面是小马虎写的一篇日记,你能找出里面的错误吗?

  小马虎的日记3月4日

  星期日

  晴

  星期天,我背着

  3米宽的书包,骑上

  8厘米高的自行车,去离家200厘米远的超市买学习用品。到超市后,我买了一支

  2米长的铅笔,一块4分米长的橡皮,还有一本18厘米厚的童话书。然后高兴兴回家去,路上我口渴了,又买了一支1厘米长的雪糕,今天过得真充实啊。

  四、自我评价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对自己这节课的学习满意吗?

  不满意

  基本满意

  满意

  五、作业(全做或选做)

  基础练习:

  课本34页2、3、4拓展练习:

  1、你会用多种方法写一下你的身高吗?

  ()厘米

  ()分米()厘米()米()分米()厘米

  2、身边的事物你还知道哪些是一毫米和一分米长度或厚度的吗?

  1毫米的有:()1分米的有:()

  《分米的认识》教案6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形成表象,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并应用概念正确表示物体的长度.

  教具学具准备

  学生尺、分米尺、米尺.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导入:我们学过长度单位米、厘米,也会用米和厘米测量长度,请同学们测量一下教学教科书封面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

  2.学生操作,测量后汇报:

  书的封面长20厘米多,不到21厘米.

  书的封面宽14厘米多,不到15厘米.

  3.继续测量书的厚度,学生汇报:书的厚度不到1厘米.

  4.教师概括:同学们测量得到长20厘米多,不到21厘米;宽14厘米多,不到15厘米;厚不到1厘米,20厘米多,多多少?不到15厘米,差多少?不到1厘米,那是多少?

  20厘米多,不到15厘米,不是一个准确的长度,是否能用米、厘米那样的长度单位表示呢?

  二、探究新知.

  1.认识毫米,教学例1.

  (1)启发学生观察测量得到的20厘米多,14厘米多,不到1厘米,从尺子上看,你们发现了什么?互相议论一下.

  学生回答:有许多小格;

  长是20厘米还多7个小格;

  宽是14厘米还多5个小格;

  厚是8个小格.

  (2)教师讲述:这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比1厘米小,它的名字叫1毫米.请同学们数一数,1厘米中间(从0到1)有多少小格,又叫多少毫米?从2~3、5~6、9~10等每一厘米长中又发现了什么?互相交流一下.

  (3)教师演示课件毫米和分米的认识.

  (4)请同学们想一想,1厘米和10毫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可以互相议论一下.

  总结归纳:1厘米=10毫米(继续演示课件毫米和分米的认识)

  (5)借助手势,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

  ①老师表示1毫米的长度(用拇指和食指表示)

  ②学生将1分硬币用右手食指和拇指夹住,抽去硬币,观察拇指和食指之间的缝隙,理解1毫米的长度观念.

  ③用手势表示1毫米、1厘米

  (6)测量(分组操作并填空)

  ①量一量一分硬币的厚度,看够不够1毫米.

  ②量一量数学课本的厚度,大约是____毫米.

  ③2.认识分米.教学例2.

  (1)引导学生在尺子上指出10厘米的长度,出示分米卡,使学生认识1分米.说明有时候量物体的长度用分米作单位.

  (2)数一数1分米中有多少个1厘米?(继续演示课件毫米和分米的认识)

  有了认识毫米的思路,认识分米,启发学生思维,自己学会认识分米的长度单位.

  (3)借助手势,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

  利用分米卡,用手势表示,进一步认识分米.

  将米、分米、厘米、毫米4个长度单位,用手势表示.学生分组互相用手势表示.

  3.利用米尺,分组讨论.

  1米有多少分米?1米、1分米、1厘米之间有多少关系?

  总结归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板书)

  4.量出3分米长的带子给大家看.

  三、全课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认识了毫米、分米,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随堂练习

  1.口述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并用手势表示.

  2.口述常用的长度单位间有什么关系?

  3.同桌互相量一量铅笔的长度.

  4.判断下面叙述是否正确?

  蜡笔长6毫米.

  跳绳长2厘米.

  课桌高7米.

  粉笔长75分米.

  布置作业

  5米=()分米40厘米=()分米

  2分米=()厘米70毫米=()厘米

  《分米的认识》教案7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1.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使学生知道要想准确测量出某一物体的长度,仅有厘米这一较小的长度单位是不能解决问题的,通过测量遇到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索新的长度单位的欲望,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达到在经历、体验中自主构建知识的目标。

  2.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

  本节课提供了大量的测量活动,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思考,围绕探索的问题在小组内互相讨论、分析、交流,使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合作学习的乐趣。

  3.注重实践运用。

  课堂中鼓励学生将学习活动中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大胆去量自己喜欢的物体的长度。学生根据物体的长度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这样就给学生提供了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让学生感受到了“身边处处有数学”。

  课前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卡片、直尺、米尺、10厘米长的纸条

  学具准备

  直尺、米尺、10厘米长的纸条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出示卡片,猜一猜。

  师:我们学习过哪几个长度单位?(米、厘米、毫米)师:其中最大的长度单位是什么?(米)最小的长度单位呢?(毫米)师:请你用手比划一下1米、1厘米、1毫米大约各有多长。

  我们在实际测量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设计意图:通过运用卡片复习,学生巩固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激发求知欲望,为系统整理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作铺垫。

  ⊙探究体验,获取新知

  1.测量课桌的长度。

  (1)提问。

  师:如果老师让你测量出我们所使用的课桌的长度是多少,你认为用哪个长度单位比较合适呢?

  生:厘米。

  师:为什么不选择米呢?

  生:因为课桌的长度不够1米。

  师:为什么不选择毫米呢?

  生:因为毫米的单位比较小,测量出来的数会比较大。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学具进行测量。

  (3)汇报测量方法。

  小组一:我们组是这样测量的,用直尺的最大刻度为一段连续量,最后得出桌子的长是97厘米。

  小组二:我们组是这样测量的,用10厘米长的纸条为一段连续量,一共有9个10厘米,余下的用尺子量,还多出来7厘米,最后得出桌子的长是97厘米。

  (4)比较测量的方法。

  师:刚才在测量的时候,同学们用了两种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比较好?

  生:第二种方法。

  师:为什么?

  生:因为它是以10厘米为一段进行测量的,好记又好算,不容易出现错误。而在第一种方法中,直尺的最大刻度有的是15厘米,有的是20厘米,有的是30厘米,这样在计算的时候容易出现错误。

  师:刚才我们所说的10厘米也就是1分米。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分米。(板书课题)2.教学1分米=10厘米。

  出示课件。

  师:数一数,1分米里面有几个1厘米?(10个1厘米)对,10个1厘米是10厘米,也可以说成1分米。

  课件出示1分米的放大图,同时板书:1分米=10厘米。

  师:课桌的长度里面有几个10厘米?

  生:9个。

  师:9个10厘米是几分米?

  生:9分米。

  师:所以我们说课桌的长度是9分米7厘米。

  3.教学1米=10分米。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分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那么,分米和米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可以借助米尺,也可以进行计算。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汇报。

  小组一:我们小组观察了米尺,知道了1分米=10厘米,就以10厘米为单位,一段一段地数,一共有10段,也就是10分米,所以1米=10分米。

  小组二:我们小组是根据米和厘米、分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进行计算的,1米=100厘米,100厘米里面有10个10厘米,10个10厘米就是10分米,所以1米=10分米。(板书:1米=10分米)师:如果把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队的话,分米应该排在什么位置?(在米的后面,厘米的前面)4.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1)观察直尺上1分米的长度,用手指比划一下,两根手指中间的部分大约是1分米。(反复两次)(2)比一比。同桌之间进行一个小比赛,看哪个同学能够获胜。请坐在南侧的同学用手势表示出1分米,坐在北侧的同学用直尺量一量,调换角色再量一遍。(同桌之间互相量)你和同桌所表示的长度哪个更接近1分米?(学生举手)希望你们能够帮助自己的同桌,让他们也能用手势表示出准确的1分米。

  (3)估测一下,从你的中指指尖到手腕的什么位置大约是1分米?请你的同桌帮你量一量,看你估测的数据准不准。(同桌活动)(4)画一画。

  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1分米的大概长度,请同学们拿出铅笔、尺子和练习本,用尺子上没有厘米刻度的那一边在练习本上画出1分米,画完后,用直尺量一量,看你画得准不准。

  请你用直尺画出长度分别为2分米、3分米、5分米的线段。

  (5)想一想,在我们的周围,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学生思考后汇报)哪些物体的长度适合用分米作单位?(学生思考后汇报)《分米的认识》教案8教材第4—第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的长度可以用分米作单位。

  2,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3,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

  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

  直尺,米尺,回形针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先来个"夺奖比赛"活动,比赛的规则是:只要你能正确地回答题目,你就能获得相应的奖品,最后再根据每组得奖的多少,评出三个优胜组。各组同学有没有信心夺奖

  师:幻灯逐一出示"记忆园"中的问题:

  (1)我们已经学过(),()和()三种长度单位

  (2)1米=()厘米(板书)

  (3)1厘米=()毫米(板书)

  (4)13厘米—7厘米=()厘米

  (5)10厘米—3毫米=()毫米

  (6)用手势表示出1米,1厘米,1毫米大约有多长

  师(小结):前面,我们学过长度单位毫米,厘米和米,知道量较小物体的长度或较短距离应该用厘米作长度单位,也知道要量更小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更精确,应该用毫米来作长度单位。

  二,自主探索,研究问题

  师:看着黑板上的板书,想一想:看到它,有什么想法有什么感受

  生1:我想知道1米是多少毫米。

  生2:我觉得厘米和毫米之间离得很近,米和厘米之间离得有些远。

  生3:米和厘米之间跨度太大了!

  师:对,人们也认为米和厘米之间跨度太大,所以就在这儿添上了一个长度单位。(这时一个学生举起了手)你知道

  生:分米!

  师:你怎么知道的大家知道为什么叫分米吗

  生:分米就是把米分开。(你解释得真形象啊!)

  师:知道把1分米分成了多少份吗拿出直尺,找出10厘米,这一段长度就是1分米。

  1分米有多长用手势表示一下。(黑板上贴出1分米长的纸条)

  师:分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1分米等于10厘米。(板书)

  师: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有1分米(略)

  师:用手势表示出2分米,5分米,10分米的长度。

  师:米和分米之间有关系吗

  生:1米等于10分米。(板书)

  师(小结):今天我们又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到现在为止我们一共认识了4个长度单位,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米=1000毫米。(师生一起说说,师补充板书)

  三,巩固发展

  1,练习一的第三题。

  2,判断下列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一条裤子长9分米。()

  (2)一张床长5分米。()

  (3)小明高14分米。()

  (4)一支毛笔长2分米也就是20厘米。()

  3,填空:

  5分米=()厘米=()毫米30毫米=()分米

  40毫米=()厘米=()分米2米=()厘米

  4,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三第4题教和第五题。

  5,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六题和第七题。

  四,总结

  师:在这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除了我们认识的米,分米,厘米,毫米这4个长度单位,还有其他长度单位吗

  五,布置课外实践活动

  师:请同学们回家也做个小小测量员,任选几样自己喜欢的物品,先估一估它的长度,再实际测量一下。

  《分米的认识》教案9教学目的:

  1、在实践活动中感知用分米和毫米作长度单位是日常生活的需要,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长度表象;

  2、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理解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1厘米=10毫米的关系。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度量物体的长度,并且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并学会估测,提高估测能力;

  3、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教学准备:学生(尺子、一张大约3厘米长的小纸条);教师(课件、米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小朋友,上个学期我们学过哪几个长度单位?

  生:厘米和米。

  小朋友们还记得哪些关于厘米和米的知识?大家一起用手来比划一下看看1米和1厘米有多长。

  二、认识毫米

  1、认识1毫米

  小朋友想想看,生活中有什么东西比1厘米还要短呢?

  生:眉毛、眼睫毛、蚂蚁、硬币的厚度......这些东西都不够1厘米长,我们用什么样的长度单位表示长度呢?

  生:毫米。

  对!毫米是比厘米还要小的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板书:毫米)

  小朋友猜猜看,1毫米有多长呢?你们的尺子上有表示1毫米的长度,你能找出来吗?请大家试着找一找。

  让学生说一说1毫米在尺子上到底有多长?教师引导说出:直尺上1厘米之间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请小朋友在尺子上比划一下1毫米有多长。

  生活中哪些东西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呢?让学生说一说

  2、毫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猜一猜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学生说并说明是怎样想的?可以引导学生数一数尺子上1厘米中间有几个小格。(板书:1厘米=10毫米)用铅笔尖指出从0刻度开始5毫米的刻度线。比一比,谁指的快:指出6毫米的刻度线;8毫米呢?

  3、估一估,量一量

  (1)我们的数学书大约有多厚呢?先让学生用眼睛估测,再小朋友

  自己动手测量,学生量出是6毫米。(板书:毫米)。

  (2)先估测再测量桌上小纸条的长度,引导说出小纸条长度为3厘米4毫米或34毫米并追问3厘米4毫米是怎样换算为34毫米的,理由是什么?

  三、认识分米

  1、分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刚才我们认识了比厘米还小的单位毫米,小朋友再想一想,有没有比厘米大,比米小的长度单位?

  对!分米。(板书:分米)

  老师手上有个盒子,它的边长正好是1分米,小朋友们想一想,这个盒子边长要是用厘米表示,大约是多少厘米呢?

  先请学生猜一猜,再请人上台量一量是10厘米,问学生这说明了厘米和分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说明1分米等于10厘米(板书:1分米=10厘米)。

  2、找出1分米的长度

  请学生在尺子上找到1分米的长度

  生:(0~10、15~25......)

  怎样从尺子上找最快?引导说出找0~10最快。

  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引导说出插座的边长、软盘的边长、粉笔的长度、学具盒的长、文具盒的宽等。)

  3、画一分米的长度

  每位同学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集体反馈你是怎么画的?(课件演示画一分米的动画)

  4、比划一分米的长度

  学生用手指比画出1分米的长度,同桌验证。

  5、米和分米之间的关系。

  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再说出或者展示验证的办法。(老师可以展示米尺,让学生一起数一数1米里面有几个1分米)(板书1米=

  10分米)

  6、估一估,量一量

  (1)数学书的边有多长?先估一估长度,再量一量。引导说出书长为2分米多4厘米、大约2分米、24厘米。

  (2)同桌学生不用尺子,估测课桌和椅子的高度大约是多少分米,并交流方法。老师记录学生估测的数据。然后请同桌合作分别实际量一量分别是多少厘米,说说各接近几分米,并比一比谁估计得最准确。

  四、练习

  1、给物体选择合适的单位

  (课件出示)一张床长大约2()、一根黄瓜长大约2()、一颗牙齿长大约4()、一块黑板长大约40()、一枝铅笔长大约1()5()。

  2、选择合适的测量单位。

  老师家的房子要装修,我要计算客厅的长度,选择什么样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请学生说出自己选用单位的理由。让学生意识到可以根据物体的实际长度来选用合适的单位。

  3思考题:

  辨一辨

  我们来读一读一个小朋友写的一篇数学日记。

  (课件出示)

  今天,我系好了一条长大约6厘米的红领巾,和老师同学们坐了一辆长大约6毫米的公共汽车去春游。我在一棵大约8米高的树边吃了一大约2分米长的面包。然后捉了一只大约6分米长的蚂蚁。

  (学生可能会笑,让学生说说笑的理由,并帮忙改一改数学日记,可以让学生比画一下这些物体的实际长度来帮助学生选用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分米和毫米,加上原来的米和厘米都是长度单位,你能将它们按照大小顺序排列一下吗?(板书:米分米厘米毫米)

  同桌之间用手势比画出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大约有多长。

  课外活动。

  (课件出示问题)查一查:米、分米、厘米、毫米国际上采用什么样的符号表示?

  《分米的认识》教案10【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初步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初步建立1分米的长度单位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教学难点】

  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昨天我们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谁来说说,到现在为止,我们学习了哪几个长度单位?(米、厘米、毫米)请大家比画比画,这些长度单位大概有多长呢?想一想,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归纳总结: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

  同学们学得真棒!今天我们还要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

  (板书课题:分米的认识)二、探究新知

  1.认识分米。

  (1)出示课件(平均分成10份的1分米的线段放大图)。

  教师指出:10厘米的这一段就是1分米。

  问:观察图,思考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板书:1分米=10厘米)(2)学生操作:让学生根据自己尺子上的1分米的长度,用手势表示出来,再让学生量一量自己的手从手腕到指尖有没有1分米,以加

  深学生对1分米长度的感性认识。

  (3)请同学们在自己或同伴的身体上找一找“大约1分米”的地方。

  2.自主探索分米和米的关系。

  (1)猜想。

  教师:同学们,我们知道了1分米等于10厘米,那你们知道分米和米有什么样的关系吗?先猜猜看。

  学生有可能说出因为米是比分米大的长度单位,既然1分米=10厘米,那么1米应该等于10分米。

  (2)验证。

  方法一:利用课件出示米尺的放大图,先让学生找出从零刻度线到1米间的长度,再让学生数一数1米里面是不是有10个1分米长的线段。

  方法二:教师用米尺把1米长的线段画在黑板上,然后从0刻度起每数出10厘米做一个记号,一直数完,使学生直观看到1米等于多少分米,得出米和分米之间的关系。

  方法三:因为1米=100厘米,100厘米中每10厘米就是1分米,所以100厘米=10分米,因此1米=10分米。

  (3)明确:1米=10分米。

  【教师小结】

  为了测量的方便,在量稍长的物体的长度时,可用分米来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时,通常要用米作单位。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实际应用中,要注意灵活地选用合适的单位。

  3.单位之间的换算。

  2厘米=()毫米

  80厘米=()分米

  你能将厘米和毫米、分米进行换算吗?你是怎样想的?小组合作交流,完成后指名反馈。

  4.完成教材第23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23页“做一做”。

  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并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完成练习五的第3、4题。

  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练习并交流自己的想法。

  四、课堂小结

  到今天为止,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说说你有什么办法来区分它们?

  【板书设计】

  分米的认识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对于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都鼓励他们学会自己想办法解决或小组合作商量解决。例如:在测量课桌的长度时,由于课桌比较长,有的同学直尺不够长,小组同学协作作上记号,再将几次测量的结果相加;有的将几把尺子合在一起测量,再将测量的结果相加。学生通过解决这些问题,加强了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和交流,锻炼了自己的能力,也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分米的认识》教案11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1厘米=10毫米的关系。

  2、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度量物体的长度,并且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并学会估测,提高估测能力;

  3、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教学重点: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熟悉所学过的长度单

  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长度单位。

  教学、具准备:课件

  直尺

  硬币

  米尺

  正方体盒子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以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引出新课。

  二、教学新课

  (一)、认识毫米

  1、1毫米到底有多长呢?你们的尺子上有表示1毫米的长度,你能找出来吗?请大家试着找一找。

  教师小结:直尺上1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2、毫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1厘米=10毫米)

  3、用手势表示出一毫米的长度。

  4、估测数学书的厚度。

  5、练习

  (二)、认识分米

  1、分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1分米=10厘米)。

  2、找出1分米的长度

  3、米和分米的关系。(1米=10分米)。

  4、同桌交流,用分米说一句话。

  5、剪一分米长的吸管。

  6、比划一分米的长度。

  7、估测课桌的高度,并交流方法。

  三、练习

  1、游戏:给物体选择合适的单位

  2、辨一辨数学日记。

  四、小结

  五、课外活动。

  (查一查):米、分米、厘米、毫米国际上采用什么样的符号表示?

  《分米的认识》教案12课题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一单元第2页《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作者及工作单位

  洛南县石坡镇桑坪小学李萍

  教材分析

  《

  测量——分米、毫米的认识》是人教版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中的教学内容。本单元以学生的数学活动为主线呈现学习内容,通过一系列与数学有关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体验实践、独立思考、动手操作与交流合作,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学习知识,发展学生应用意识,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思维的创造性,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发展,同时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学会与他人进行合作交流

  学情分析

  本节课让学生经历测量常见物体长度的过程,引出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让学生感受到掌握毫米和分米是日常测量的需要,感受到学习这部分知识的价值。本节课的设计,本着“发展学生创新思维为主”的原则,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建立毫米和分米的长度观念,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能力,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际生活又运用于实际生活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分米和毫米长度的直观表象。

  2.使学生在实际测量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和测量工具,会测量一些物体或线段的长度,并提高估测能力。

  3.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认识分米和和毫米以及米、分米、毫米之间的进率。

  2.会用毫米、分米作单位量出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提问:你们都学过那些长度单位?

  学生:米和厘米

  2、关于米和厘米你们都了解那些知识呢?

  3、你能用手比划1米、1厘米大约有多长?

  二、探究新知:除了这些长度单位,你们还知道其它长度单位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些新的长度单位。

  (一)分米的认识:

  1、初步感受1分米的长度:

  (1)教师拿出提前准备好的长度为1分米的吸管。请大家估计一下这根塑料管有多长?

  (2)那么大家估计的到底对不对呢?下面就让我们一齐动手来验证一下。

  2、体验分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

  (1)通过我们刚才的活动,你们发现了什么?我们测量的是同样长的塑料管,它既可以表示为10厘米,也可以表示为1分米,那么就请大家想一想:10厘米和1分米有什么关系呢?

  板书:板书:1分米=10厘米

  (2)通过分析,我们知道了“分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那么谁能推算出“米与分米”之间的关系呢?

  板书:1米=10分米

  (3)体验分米在生活中的作用:

  (二)毫米的认识:

  (1)体验毫米的作用:

  其实在我们生活中还有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板书:毫米)

  师:经过大家的总结才知道,我们可以使用这么的方法对长度单位进行研究。现在我们就利用自己刚才学到的学习方式,以小组为单位,大家合作一起来研究关于毫米的知识好不好。

  (2)用硬币体验一毫米的长度:

  (3)总结归纳:1厘米=10毫米

  (4)说说生活中哪些物品都是用毫米作单位?

  三、总结

  1、提问: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分米和毫米)

  提问:连同前面学习的米和厘米,我们已经认识了4个长度单位,你能把这些单位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一排吗?

  2、再次用手比划4个长度单位的长度。

  四、巩固练习:

  1、同座之间互量从手腕到中指的指尖有多长?

  2、课本第四页“做一做”的习题。

  3、完成游戏:请四名学生戴好师提前做好的头饰,分别扮演米、分米、厘米、毫米。先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再说各自的用途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分米的认识》教案13教学目标:

  ①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长度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②引导学生探索米、分米、厘米、毫米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知道分米、毫米这二个长度单位和掌握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教学教法:

  1.直观教学法。教学时利用直尺,观看分米、毫米标准的长度,观察1毫米、1分米的长度,在脑中建立表象,并让学生用生活中典型的长度帮助学生感悟用心体会。

  2.练习法。学生巩固知识和形成各种学习技能需要反复的练习,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主要的实践活动。在教学认识分米、毫米时,让学生去找生活中的典型例子做为参照物。

  教学学法:

  1.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和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在建立观念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的应用能力。

  2.学会与人合作养成良好习惯。在估计测量中,由于毫米相对较小,容易出错,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分工完成,在课堂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回忆学过的二个长度单位是什么?比划一下1米长度和1厘米的长度吗?二、教学新知

  1、认识毫米,感受毫米的必要性。

  2、建立毫米的表象。请你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用手比划一下。

  师提问:生活哪些物体的长或厚约为1毫米?3、学习厘米与毫米的关系追问:通过刚才比划和观察,你发现什么?毫米是相对较小的长度单位,通过观察你发现。

  (1)厘米与毫米有什么关系?得出1厘米=10毫米。师:拿出数学书,让学生观察其厚度,你觉得数学是多厚?(2)分米的认识

  ①分米

  出示一条10厘米长的小棒,让学生估,引出这条是10厘米。

  师:这也是一个长度单位,你知道它是什么呢。预计学生能知这是1分米。(板书1分米=10厘米)师: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画后要求在直尺上找一找1分米,让学生去找一找生活中长约1分米的物体,来帮助学生建立观念。

  ②分米与米的关系

  师:2分米长约是多少,用手比划一下?4分米?10分米?师:你发现什么?引导学生发现1米=10分米。

  3.长度单位的系统化和展望

  谈话: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又认识了长度单位的二位新朋友毫米和分米,请你把它们与原来学习过的米、厘米一起,排排队,从大到小排好?引导学生发现:相邻单位的进率都是10。

  三、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是形成技能不可缺少的环节,这节课我安排的练习题

  都与几何测量、几何直觉直接相关,符合当前课改精神。

  四、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及时反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收获的信息进行和筛选和整理,完善知识结构,并及时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

  《分米的认识》教案14一、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点: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会用毫米、分米作单位量。

  2、能力训练点:

  通过直观演示和学生自己操作,注意培养观察、分析、综合、动手、迁移、推理创造等能力。

  3、德育渗透点:

  启迪学生主人公意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通过教学,初步渗透由量变到质变的辨证思维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使学生建立毫米和分米的长度概念,理解单位间的进率;

  2、难点:用毫米和分米作单位准确测量。

  三、教具、学具准备:

  1分硬币、米尺、纸条(待量)、电脑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提问:请同学们拿出米尺,找找上面有我们学过的哪些长度单位?(米、厘米)同桌互相用手比比看。

  2、提问:我们在表示什么物体的长度时用米作单位?举例说说。什么物体用厘米呢?为什么?

  3、出示1分硬币,它的正面是什么形状?(圆形)请你来量量这个圆形最宽的地方大约是几厘米?谁来指指它的厚度是哪?够不够1厘米?

  4、引出课题,看来光有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还不够用,我们在量比较短的物体或需要量得比较精确时还需要一个更小的单位,谁知道是什么?(可能有学生能回答出毫米)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板书课题:认识毫米。

  (二)探究新知。

  1、认识毫米:

  (1)电脑出示米尺放大图。

  提问:你能找到1毫米吗?请认识的几名同学上台给大家指指看。引导学生说出厘米中间的每1小格就是1毫米。

  (2)初步感知:

  这幅图上的每1毫米都是放大的,实际的1毫米有多长呢?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尺子看一看。同桌互相看看。

  (3)用1分硬币帮助建立毫米概念:

  拿出1分硬币,把1分硬币的厚度对准尺子上的1小格,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四人小组讨论:怎样测量比较准确?学生回答出步骤,说不全可互相补充。师强调:硬币与尺子一定要垂直。先把硬币捏在指间,再把硬币慢慢从指间抽出,指名说说指间留下的小缝大约有多宽?再把硬币塞回去检查一下。把硬币再次抽出,同桌互相看看,说说这条小缝的宽约是多少?

  (4)小组活动:

  数一数每一厘米有多少毫米?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得出:1厘米=10毫米,还能怎么说?(10毫米=1厘米)(板书:1厘米=10毫米)

  (5)画一画:在纸上画出1毫米有多长。最后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

  (6)电脑出图,看米尺填数。在纸上完成,指名回答。

  (7)完成60页3题,看图说出别针和钉子的长度。

  (8)量数学书的厚度,指名汇报,说说产生误差的原因。(书纸厚度不同)强调:量时从尺子的0刻度线量起。

  2、认识分米:

  (1)提问:量数学书的长度时用毫米作单位合适吗?为什么?如果有一个比厘米再大一些、比米再小一些的单位就好了,让学生猜一猜有没有?如果有知道的,可以请同学告诉大家。

  (2)小组活动:量指定纸条的长度(10厘米),师说明: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第二位新朋友分米,1分米就是10厘米。让学生在尺子上找出1分米是多长,用手比比,说说1分米是几厘米,再闭上眼睛想一想。(板书:1分米厘米)

  (3)提问:请你用1分米纸条与米尺比比,猜猜1米里有几个1分米?(板书1米=10分米。)

  (4)画一画:在练习本上1分米长的线段。

  (三)巩固练习。

  1、量一量彩带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填上合适的单位。

  床长2()

  桌子高()

  从家到学校500()

  橡皮长30()

  文具盒厚4()

  楼房高30()

  小组活动:借助绳子作工具,量出杯子侧面一周的长度。师巡视,指名汇报方法。

  2、电脑出图:小蚂蚁爬房顶(三角形边长分别为1米5分米,90厘米,9分米),一共走了多长?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板书设计:

  毫米

  分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分米的认识》教案15教材与学生学习起点分析:

  本课《分米和毫米》是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测量的第一课时。全单元内容分二部分编排,先教学分米和毫米的认识,再教学千米的认识。在此之前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已经认识了米,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知道了它们之间的关系,1米=100厘米,头脑中也建立了1米,1厘米有多长的表象。

  学生对测量的方法已经掌握,有一定的用直尺测量的能力。对毫米和分米虽没有正式的接触,但在生活中对毫米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由于生活中学生缺乏测量物体长度的经验,又很少用到分米、毫米这两个长度单位,所以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表象较难建立。

  教学目标:

  1、在观察、猜想、验证等实践活动中掌握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的进率。

  2、借助硬币厚度、吸管感受1毫米、1分米的长度,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运用已有长度单位的模型表象,合理估计实际物体的相关长度。

  3、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大胆猜想积极验证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在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通过体验活动,形成1分米和1毫米的感性认识,正确建立表象。

  教学难点:

  掌握各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换算。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灵活应用合适单位估计并测量物品的长度。

  五、教学准备:

  学生(尺子、硬币或游戏卡、一根10厘米长的吸管、6厘米3毫米的牙签、两人一根米尺);教师(课件、米尺、实物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一)复习旧知

  1、小朋友们还记得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已经认识了哪两个长度单位?

  2、关于米和厘米你还记得哪些相关的知识?

  (二)导入新课并质疑

  估一估,再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教室黑板的长是4()。

  一支铅笔的长是18()。

  一张光碟的厚度是()。

  引导学生思考:仔细观察这张光碟,它的厚度有没有1厘米呢?那聪明的小朋友一定在想有没有比厘米更小一点的长度单位呢?

  对,有一个比厘米更小一点的长度单位,那就是毫米(板书),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这个新的长度单位(引出毫米的认识。)

  质疑:关于毫米的认识,你想知道什么问题呢?

  问题1:1毫米有多长?

  问题2:1厘米有多少毫米?

篇三: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分米的认识》教案_教学设计1分米和毫米是数学中的长度单位,认识它是一个从表象到抽象的过程,单位只有在与数字结合时才有意义,也只有在实际测量中才能被感知。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注重突出以学生活动为主,让学生在独立活动、小组合作活动中,自主地探究和学习知识。具体做法如下:

  1.注重“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学做合一”的观点,在美国也流行“木匠教学法”,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找一找、量一量……

  课程标准中也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应用的过程,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一开始,我就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初步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中我收集了电话卡、一分硬币、课桌、钥匙、字典等等。通过估一估、量一量,让学生建立起分米和毫米的表象。让学生多“做”,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和解决问题,从中感受数学的意义、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成功的快乐。

  2.给学生留有充分参与的空间。

  在教学中,选取了学生熟悉的课桌和硬币为观察和研究对象。安排了多次观察、测量课桌和硬币的实践活动,给学生留下了充分的参与学习、展示自我、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基础上积极参与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在合作交流中,学生不仅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参与意识,也可以了解别人的想法,调整自己的认识,这样有利于学生用不同的学习方式探索和思考问题,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学生在丰富有趣的实践活动中丰富了自己对1分米和1毫米的感性认识,为形成正确的空间观念积累实践经验。

  3.让学生自己解决实际问题: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学会自己想办法解决或小组合作商量解决。学生学会了估计、观察、测量、比较,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充分体验成功的乐趣。例如,在测量课桌的长度时,由于课桌比较长,有的学生把直尺量得一边高一边低,结果测量的结果出现了偏差。这时小组的其他同学通过观察,发现了这一问题,并及时纠正。有的同学直尺不够长,小组同学协作作上记号,再将几次测量的结果相加。有的将两把尺子合在一起测量,再将测量的结果相加。学生通过解决这些问题,加强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锻炼了自己的能力,也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3、注重知识联系实际.

  在学完了分米和毫米的认识后,让学生做这样一道题:“把一根2米长的木棍锯成长度相等的4段做凳腿,请问凳子的高度是多少?”一是为了巩固新知,二是为了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本领。果然,有学生很快就看出此题与现实有点不符……并由此而再次引发兴致浓浓的讨论。面对这样的讨论,答案是什么已经不重要了,而重要的是学生们个个充满信心。通过对话,他们巩固了新的知识,感受到了尊重,并学会了自尊、自信、合作、独立、坚韧等高贵的品质和精神,同时也训练了他们语言的逻辑性及思维的深刻性和科学的研究问题的态度。

  《分米的认识》教案_教学设计2【片段一】引入毫米

  师:在学具盒里有一根大约5厘米长的小棒,你能把它找出来吗?(在学生的学具盒里有若干根小棒,只有一根白色的是5.3厘米长)

  生:白色的小棒大约是5厘米。

  师:是的,这根白色小棒大约是5厘米长,但到底有多长呢?请同学们拿出尺子量一量。(学生独自测量)

  生:比5厘米长一点儿。5厘米多3小格。5厘米多3毫米。

  师:有同学说这根小棒长5厘米多3小格,也有说是5厘米3毫米,这说明现在我们用厘米已无法较精确地表示出这根小棒的长度。其实1小格可以用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毫米”表示。(板书:毫米)

  【评析】三年级的孩子在课前对长度单位毫米已有所接触,但对它们的理解是不清晰的,还没有建立表象。教师以学生已知的“厘米”为切入点,在测量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为使测量精确,不够整厘米时,需要用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把毫米和厘米紧密联系在一起,既有利于学生对新知的掌握,也有利于学生理解长度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教材编写的逻辑意图综合把握教学目标,灵活地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较好地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学生在估计小棒长度、测量小棒长度的活动中引出毫米,感受用毫米作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这些活动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自主地参与后续的学习活动。

  【片段二】认识毫米

  师:尺子上3小格就是3毫米,那么1毫米有多长呢?请同学们在尺子上找出1毫米,并和同桌说一说。(同桌指完后,请一位学生到课件中放大的尺子上指出1毫米。)

  师:(指着课件中放大的直尺图)这样1小格是1毫米,2小格是几毫米呢?3格呢……10小格呢?

  生:10毫米。1厘米。

  师:怎么有的同学说10毫米,有的同学说1厘米?

  生:1厘米=10毫米。

  师:请同学们在自己的尺子中任选1厘米,数一数是否有10毫米?也就是10小格?

  师:你是选直尺上的哪个厘米来数的?

  生:刻度2至刻度3,是1厘米,有10毫米。刻度5到刻度6,1厘米里有10毫米。等等。

  (板书:1厘米=10毫米)

  生齐读:1厘米=10毫米。

  师:从0刻度到刻度2是几厘米,是几毫米?(2厘米,20毫米。)从0刻度到刻度3呢?(3厘米,30毫米。)从刻度2到刻度6呢?(4厘米,40毫米。)

  师:请同学们在学具盒里找一找长度、宽度或厚度是1毫米的物品。(学具有:1元硬币、电话卡等)

  生:电话卡的厚度是1毫米。

  生:1元硬币的厚度是1毫米。

  师:请同学们拿出尺子量一量这两样物品的厚度。

  生:电话卡的厚度是1毫米,1元硬币的厚度是2毫米。

  师:在学具盒里找出最短的小棒,量一量有多长?

  生:2厘米5毫米。

  生:25毫米。

  生:2厘米5毫米就是25毫米。

  师:你能估一估数学书的厚度吗?估计好后把结果填入表内。再用尺子量一量。

  测量的物体我的估计我的测量

  数学书的厚度

  师:说说你的估计结果和测量结果,相差多少?

  生:我估计是1厘米,测量结果是7毫米,估多了3毫米。

  生:我估计是5毫米,测量结果是7毫米,少估了2毫米。

  师:毫米是常用的长度单位,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毫米作单位吗?

  生:我爸爸去划玻璃时,玻璃的长度要用到几厘米几毫米。

  生:工人师傅做的一些机器零件就是用毫米做单位的。

  生:一张纸(指着数学书的一页)的厚度是1毫米。

  师追问:一张纸的厚度是1毫米吗?(学生马上开始测量验证。)

  生:一张纸没有1毫米。

  生:大约10张纸的厚度是1毫米。

  师:像我们数学书里的纸张,大约10张纸的厚度是1毫米。

  (课件出示小资料:a.铅笔芯。教师介绍铅笔芯的粗细规格一般用毫米作单位。b.眼镜片的厚度。c.播音员报气象预报:2005年8月14日,第10号台风“珊瑚”带来大风暴雨,截止到当天下午5时,厦门平均降雨量达300毫米以上,靠山地地区降雨量均超过350毫米,小坪水库最大降雨量达587毫米。)

  师:请同学们不用尺子画一条1厘米长的线。(学生动手画)再用尺子量一量,长了或短了多少?

  生:我画长了1毫米,就是画了11毫米或1厘米1毫米。

  生:我画短了2毫米,就是画了8毫米。

  【评析】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去感知、体验,当学科内容走向学生经验的时候,学生的学习就不只是“文本学习”,而是“体验学习”。这一环节最大的特点是教师创设了许多体验学习的情境,通过提供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材料和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活动,不断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如在认识毫米的过程中,有找一找(在尺子上找一毫米,在文具盒里找厚度是1毫米的物品),摸一摸(摸厚度是1毫米的物品),说一说(说生活中用毫米作单位的例子),估一估、量一量(测量物体的长度前先估计)、画一画(不用尺子画一段1厘米长的线段)、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经历了从形象感知到逐步抽象的体验过程,充分体验到1毫米的长度,建立了毫米的正确的表象。画一厘米长的线,把毫米的认识与厘米紧密联系起来,深化了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也有利于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十进制关系。这样的教学,为学生搭建了一个“体验学习的平台”,将学生的活动过程上升为数学概念的认识过程,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的认知、行为、情感三位一体地参与,体验成为有效学习的基石。

  【片段三】认识分米

  师:不用尺子画一条10厘米长的线。(学生动手画)

  师:在学具盒里有一根10厘米长的小棒,找出来与自己画的10厘米比一比,是画长了,还是画短了?(学生拿出10厘米长的红色小棒与自己画的进行比较。)

  师:这10厘米(拿着小棒)也是一个长度单位,请同学们看数学书第4页,从书中你能发现什么?

  生:10厘米=1分米。(教师板书。)

  师:你能把1分米有多长表示出来吗?

  生:从中指尖到掌心之间大约长1分米。

  生:用了一半的铅笔大约长1分米。

  师:你能在尺子上找出1分米吗?

  生:从0刻度到刻度10。

  生:从刻度10到刻度20。

  生:从刻度2到刻度12。

  师:知道了1分米有多长,2分米有多长呢?(学生举起了尺子,一根尺子大约是2分米。)4分米有多长呢?(同桌两人把两根尺子拼到一起长大约4分米。)8分米有多长呢?(学生4人小组把4根尺子拼在一起长大约8分米。)10分米有多长?你能比划一下吗?(学生比划)

  生:10分米就是1米。

  师:为什么?

  生:1米=100厘米,1分米=10厘米,1米里面有10个10厘米,所以1米=10分米。

  (板书:1米=10分米)

  师:先估计课桌的宽,把结果填入表格,再用尺子量一量。完成表格。(提供3根不同长短的彩带,让学生选择后估计,测量。)

  测量的物体我的估计我的测量

  课桌的宽

  【评析】

  前一教学环节,教师的组织引导多一些,而这一环节让学生自学,体现方法的层次性。在分米的认识过程中,让学生自学课本得出“1分米=10厘米”以及用1分米度量的优越性。通过找1分米、比划1分米的长短等活动来建立分米的长度观念,在估一估、量一量中,让学生学会目测,间接运用工具得出物体的长度。追问1分米有多长,2分米有多长,4分米、8分米、10分米有多长,沟通了厘米、分米和米的联系。探究、自学等自主活动,强调把学习、读书等的时间还给学生,但不是“放羊式”教学,这一环节教师充分发挥了语言的导向功能,适度把握思考方向,以提高课堂的效率。

  【片段四】解决问题

  1.量一量

  2.画一画。①1分米长的线段;②长2厘米5毫米的线段。

  3.算一算。

  4厘米=()毫米80毫米=()厘米

  6分米=()厘米40厘米=()分米

  18毫米+42毫米=()厘米3分米+7分米=()米

  75厘米-28厘米=()厘米=()分米()厘米

  4.填一填。

  (1)我们三年级上册数学书的厚度约是8()。

  (2)一枚钉子的长度约54()。

  《分米的认识》教案_教学设计3《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了一定的用尺度量能力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的。对于新的计量单位毫米,学生通过使用直尺,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计量单位分米虽然不常用,但它对学生理解长度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是很有必要的。

  新的课程标准的根本目的在于为个体的发展服务。个性的和谐,理性的培养,情操的陶冶,身心发展的平衡等都是新课标所追求的目标。基于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除了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这个知识目标外,重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存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简单的推理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在操作中培养学生的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说教法和学法: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情感态度、培养能力的关系。在《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学中,为了不让学生一味的接受和积存知识,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我们注重借助直观教具和多媒体,运用多种方式,以学生为学习主体,让学生分小组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他们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在轻松的氛围中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一系列活动,互相合作,集体探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

  说教学过程:

  一、用自主探究,育实践能力

  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以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基于此,《分米和毫米的认识》中,对于分米的教学,我把空间留给了学生,让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自主探究。例如教师问:“关于分米你已经知道了些什么?”接着出示1分米的尺,让学生理解1分米在尺上的长度,并通过找一找、说一说、比一比、估一估、画一画、数一数、量一量等环节加深对一分米长度的印象,通过自已的操作来发现知识,学习知识。

  二、以层层引入,导数学新知

  接受式的学习固然同样给了学生科学概念的结论,却没有给学生一个探索和探险的经历,学生随之失去了培养科学精神、科学观念、科学方法的机会。会发现学生把知识“抛”得很快,究其原因,是学生缺乏对教学知识主动的建构过程。因此,教学《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时,对于米、分米、厘米、毫米的进率关系,我们没有硬性灌输,而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经验出发对教师所讲的1小格就是1毫米,10厘米就是1分米,重新加以解释,重新建构起

  新的认知结构。在比较、分析、推理之后,学生形成了新的知识体系,也就是不同单位的长度: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从而真正地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实际问题。

  在认识毫米时,教师先让学生量一量数学书的厚度,问:“你发现了哪些有关毫米的知识?”当学生说出直尺上一小格就是1毫米时,教师立刻出示课件并引导问:“那么1厘米有多少毫米呢?”让学生来数一数,得出1厘米=10毫米。教师继续问:“那么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呢?”请学生量一量,了解生活中一毫米厚的物体有哪些,加深对毫米的认识。

  三、让趣味练习,促知识巩固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富于挑战性的,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及交流等等数学活动。可是在稍显枯燥的练习中,如何来体现数学学习的挑战性,如何让数学练习也能深深的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呢?我们设计了“小明的日记”这一环节,学生在读日记的过程中发现了错误,笑声不断,教师就因此而提问:“你们笑什么?”学生指出各种错处而改正,整个改错过程中,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环节就让数学知识一下子变得鲜活起来、生动起来,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数学的亲切,久而久之对数学产生深厚的兴趣和积极地情感。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分米的认识》教案_教学设计》

篇四: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分米的认识公开课教案

  分米的认识公开课教案(精选6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分米的认识公开课教案(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分米的认识公开课教案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分米与厘米、米、毫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长度单位间简单的换算。

  过程与方法

  1.经历逻辑推理的过程,提升学生的推理能力。

  2.经历梳理4个长度单位间关系的过程,加深体会长度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2.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严谨性和科学性。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分米,会用分米测量物体的长度,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难点: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尺子

  米尺10厘米长的纸条

  课堂活动卡

  学生准备

  尺子

  米尺10厘米长的纸条

  铅笔

  练习本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复习旧知,铺垫新课

  1.说一说学过的长度单位。(米、厘米、毫米)

  2.学过的长度单位中最大的长度单位是什么?(米)最小的长度单位呢?(毫米)

  3.请学生用手比画一下1米、1厘米、1毫米大约各有多长。

  我们在实际测量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操作指导:本板块在操作时要关注学生对已经学习过的长度单位的掌握情况,存在问题的要及时疏导,避免对学习新知造成障碍,为系统地整理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做好铺垫。

  板块二

  探究操作,获取新知

  活动1探究导入,揭示课题

  (出示课堂活动卡,见本书66页)

  1.引导学生讨论测量课桌的长度用哪个长度单位比较合适。

  学生讨论后汇报:选择厘米,因为课桌的长度不够1米,毫米又比较小,如果用毫米作单位,测量出来的数会比较大且测量过程比较麻烦。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学具进行测量。

  3.汇报测量方法。

  方法一

  以尺子的最大刻度为一段,连续量,可以得出桌子的长度是97厘米。

  方法二

  以10厘米长的纸条为一段,连续量,一共有9个10厘米,余下的用尺子量,还多出来7厘米,可以得出课桌的长度是97厘米。

  4.比较测量的方法。

  引导学生讨论哪种方法比较好,理由是什么。

  学生汇报:方法二比较好。因为它是以10厘米为一段进行测量的,好记又好算,不容易出现错误。而在方法一中,尺子的最大刻度有的是10厘米,有的是15厘米,有的是20厘米,有的是25厘米,有的是30厘米,这样在计算时容易出现错误。

  5.揭示课题:刚才我们所说的10厘米也就是1分米。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分米的认识。(板书课题:分米的认识)

  活动2观察操作,学习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1.教学1分米=10厘米。

  拿一把米尺,指出1分米的长度。

  (1)让学生数一数1分米里面有几个1厘米,明确10个1厘米是10厘米,也就是1分米。(板书:1分米=10厘米)

  (2)让学生用手势表示1分米,然后思考:课桌的长度用几分米几厘米怎样表示?

  (3)小组讨论、交流怎样用分米表示课桌的长度,然后汇报。课桌长97厘米,90厘米就是9个10厘米,也就是9分米,再加上7厘米,即课桌长9分米7厘米。

  2.教学1米=10分米。

  (1)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分米和米之间的关系,可以借助米尺,也可以借助计算,然后汇报。

  小组一

  我们小组观察了米尺,知道了1分米=10厘米,就以10厘米为长度单位一段一段地数,一共有10段,是1米,也就是10分米,所以1米=10分米。

  小组二

  我们小组是根据米和厘米、分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进行推导的,1米=100厘米,100厘米里面有10个10厘米,10个10厘米就是10分米,所以1米=10分米。(板书:1米=10分米)

  (2)请学生把学过的长度单位按照从长到短的顺序排列。(米>分米>厘米>毫米)

  活动3观察实物,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1.观察比较,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1)观察尺子上1分米的长度,体会长度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用手比画一下1分米。(反复两次)

  (2)同桌之间进行一个小比赛,看哪个同学能够获胜。

  请坐在南侧的同学用手势表示出1分米,坐在北侧的同学用尺子量一量,调换角色再量一遍。(同桌之间互相量)你和同桌所表示的长度哪个更接近1分米?希望你们能够帮助自己的同桌,让他们能用手势准确地表示出1分米。(学生操作)

  2.估测,画一画,体会1分米的长度表象。

  (1)估测一下,从你的中指指尖到手的什么位置大约是1分米?请你的同桌帮你量一量,看你估测得准不准。(同桌活动)

  (2)画一画。

  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1分米的大概长度,请同学们拿出铅笔、尺子和练习本,用尺子上没有刻度的那一边在练习本上画出1分米,画完后,用尺子量一量,看你画得准不准。

  请你分别画出长度为2分米、3分米的线段,画完后用米尺量一量,看你画得准不准。

  (3)想一想,在我们的周围,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测量哪些物体的长度时适合用分米作单位?(学生思考后汇报)

  3.系统梳理,体会长度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

  (1)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换算。

  ①请学生回忆已经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它们之间的进率是什么?

  ②课件出示教材23页例3。引导学生用刚刚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

  2厘米=()毫米

  80厘米=()分米

  想:1厘米是10毫米,想:10厘米是1分米,2厘米是()个10毫米。80厘米里面有()个10厘米。

  ③请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填,是怎样想的。

  (2)反馈练习:完成教材23页“做一做”。

  (3)请同学们用图示梳理出毫米、厘米、分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操作指导:本板块的难点在于长度单位之间简单的换算,因此,在操作时要重点建立起四个长度单位的表象,让学生在估测、比一比、画一画等活动中,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对长度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进行系统梳理,从而突破本课时的重难点。

  板块三

  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下面各题中的单位用得对吗?

  (1)钢笔长14分米。()

  (2)床长2厘米。()

  (3)旗杆高12米。()

  (4)写字台宽100毫米。()

  (5)作业本长2分米。()

  2.完成教材24页4题。

  3.王师傅把一根长4米的木料锯成长5分米的小段,可以锯成几小段?(木料的损耗不计)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板块四

  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课堂总结。

  (1)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2)你是怎么学会的?

  (3)你还有什么疑问?

  生:我学会了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我是通过观察米尺、尺子学会的;我的疑问是测量所有物体的长度都适合用分米作单位吗?

  2.布置作业。

  (1)教材24页3题。

  (2)教材25页6、7题。

  板书设计

  分米的认识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教学反思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比较枯燥难懂,但又是实用性比较强的一节课,为此我设计了一系列学生动手实践的活动,意在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践来增加对分米的理解和运用。

  学生在测量课桌的长度时,发现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起来比较麻烦,一是数据比较大,二是学生的尺子比较短,需要测量多次,误差较大,这时有学生说用分米作单位来测量,自然而然地引入分米,并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学生发现了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建立起1分

  米的长度观念。

  要想知道1分米有多长,单靠听讲是不够的,一个长度单位表象的建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有效的环节,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不断地感受,逐步强化对分米的认识。通过尺子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往往不牢固,离开尺子或间隔一段时间,首次感知的印象会淡忘。因此,我觉得应该让学生走出座位找找1分米,说一说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一是反馈、检查学生在尺子上的首次感知是否有效,二是让学生借助身边熟悉的、自己找到的物体帮助记忆1分米有多长,以后在回忆1分米有多长或判断其他物体的长度时,可以将熟悉的物体的长度作为参照。

  在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中,我让学生大胆估测,并把估测与实际测量相结合。学习时让同桌合作:(1)请一名学生伸出大拇指和食指,比画出1分米,现在比画的就是一拃的长度,一拃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比画给同桌看。(2)一人比画1分米,另一人用尺子量,看看估计得对不对。(3)拿出纸条,估计一下1分米的长度,在大约1分米长的地方剪断,一起量一量,看谁估计得最准确。通过在尺子上比画、用手比画和估计纸条上1分米的长度,从借助测量工具到直接估测长度,逐渐加大了测量难度,使学生一步步加深对分米的认识,初步培养估计的能力和意识。虽然学生估计的1分米并不十分准确,但只要是较接近的,都要予以鼓励。放手让学生用眼观察、用口交流、用手操作、用脑思考,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为他们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舞台,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我深深地感受到教师要能放手、敢放手,在放手的同时,能够真正相信学生有能力通过自己的努力,有所感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本课时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了所有的知识点,比预计的效果还好。我想我们还是要还给学生自己的空间,让他们有机会自己去发现知识、掌握知识。

  分米的认识公开课教案2【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初步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初步建立1分米的长度单位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教学难点】

  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昨天我们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谁来说说,到现在为止,我们学习了哪几个长度单位?(米、厘米、毫米)请大家比画比画,这些长度单位大概有多长呢?想一想,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归纳总结: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

  同学们学得真棒!今天我们还要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

  (板书课题:分米的认识)二、探究新知

  1.认识分米。

  (1)出示课件(平均分成10份的1分米的线段放大图)。

  教师指出:10厘米的这一段就是1分米。

  问:观察图,思考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板书:1分米=10厘米)(2)学生操作:让学生根据自己尺子上的1分米的长度,用手势表示出来,再让学生量一量自己的手从手腕到指尖有没有1分米,以加深学生对1分米长度的感性认识。

  (3)请同学们在自己或同伴的身体上找一找“大约1分米”的地方。

  2.自主探索分米和米的关系。

  (1)猜想。

  教师:同学们,我们知道了1分米等于10厘米,那你们知道分米和米有什么样的关系吗?先猜猜看。

  学生有可能说出因为米是比分米大的长度单位,既然1分米=10厘米,那么1米应该等于10分米。

  (2)验证。

  方法一:利用课件出示米尺的放大图,先让学生找出从零刻度线到1米间的长度,再让学生数一数1米里面是不是有10个1分米长的线段。

  方法二:教师用米尺把1米长的线段画在黑板上,然后从0刻度起每数出10厘米做一个记号,一直数完,使学生直观看到1米等于多少分米,得出米和分米之间的关系。

  方法三:因为1米=100厘米,100厘米中每10厘米就是1分米,所以100厘米=10分米,因此1米=10分米。

  (3)明确:1米=10分米。

  【教师小结】

  为了测量的方便,在量稍长的物体的长度时,可用分米来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时,通常要用米作单位。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实际应用中,要注意灵活地选用合适的单位。

  3.单位之间的换算。

  2厘米=()毫米

  80厘米=()分米

  你能将厘米和毫米、分米进行换算吗?你是怎样想的?小组合作交流,完成后指名反馈。

  4.完成教材第23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23页“做一做”。

  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并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完成练习五的第3、4题。

  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练习并交流自己的想法。

  四、课堂小结

  到今天为止,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说说你有什么办法来区分它们?

  【板书设计】

  分米的认识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对于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都鼓励他们学会自己想办法解决或小组合作商量解决。例如:在测量课桌的长度时,由于课桌比较长,有的同学直尺不够长,小组同学协作作上记号,再将几次测量的结果相加;有的将几把尺子合在一起测量,再将测量的结果相加。学生通过解决这些问题,加强了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和交流,锻炼了自己的能力,也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分米的认识公开课教案3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2—4页,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一中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

  在建立长度观念时,对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关系易混淆,故教学时应讲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比较它们的长短,使学生能正确、深刻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米尺;学生准备直尺一把、一枚一分或一角硬币、丝带、橡皮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你们猜一猜,钱老师的身高是多少?

  学生猜完后教师说明:钱老师的身高是1米80厘米。

  师:米和厘米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两个长度单位,请大家用手势比划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米作单位?

  师:请大家再用手势表示一下,1厘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师:我们每天上课都要用到数学课本,你们知道数学课本的长和宽大约是多少厘米吗?自己量一量。

  生:数学书的长是21厘米,数学书的宽比15厘米多,比16厘米少。

  师:数学书的宽比15厘米多,比16厘米少,那究竟有多长呢?你们想不想知道?

  生:想!

  师:要想比较准确地量出数学课本的宽,就要用一个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来量。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毫米的认识。(板书课题)

  分米的认识公开课教案4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分米,感受并建立1分米的长度表象,知道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2、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会选用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估测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通过交流单位换算的思考过程,训练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3.让学生体验学习分米的必要性,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2.理解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过程:

  一、测量引入

  师:昨天同学们和聪聪已经量出了这本数学书的长、宽、厚,你们还想知道哪些物体的长度?

  1.两人为一组测量桌面的长、宽。先估一估,然后进行测量。

  2.全班交流。

  3.发现问题,引出课题。(引导学生发现量桌面的长、宽时,用“米”和“厘米”做单位都不太合适)

  师:比厘米大,而又比米小的长度单位是“分米”,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分米。(板书课题:分米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建立1分米的空间观念。

  (1)观察尺子,尺子上0刻度线到刻度10之间的长度就是1分米,请学生数一数几厘米是1分米。板书:1分米=10厘米。

  (2)用手势比划1分米有多长。

  (3)让学生找一找在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4)画一条长1分米的线段。

  学生尝试画线段,集体评议。

  强调:从0刻度线出发,要标好端点和线段的长度。

  【设计意图】

  通过设置让学生动手比划1分米的长度、列举生活中长度大约是1分米的物体、画1分米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2.探索分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1)尝试推算:1米里面有多少个1分米呢?你是怎么想的?

  (2)展开验证:出示米尺,2分米有多长?5分米呢?8分米呢?10分米呢?观察发现:1米=10分米,用手势比一比。

  (3)想一想:2米等于几分米?6米呢?50分米是几米?

  3.单位换算。

  (1)教学例3。

  ①2厘米=()毫米

  想:1厘米=10毫米,2厘米里面有()个10毫米。

  ②80厘米=()分米

  想:10厘米=1分米,80厘米里面有()个10厘米。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去推理几个厘米里面有多少个10毫米和几十个厘米里面有多少个10厘米等,教给学生进行单位换算时的思考方法,引导学生叙述思考的过程,在表达中训练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2)系统梳理,体会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关系。

  你能按顺序给下面的单位排排队吗?

  分米、厘米、毫米、米

  根据排好的单位,观察思考:相邻的两个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师示范一次,接着学生自主梳理毫米、厘米、分米和米之间的关系,小组交流,指名汇报。

  三、巩固练习

  1.填一填。

  7分米=()厘米5米=()分米60毫米=()厘米

  2米=()厘米100毫米=()分米

  抽选题目邀请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师重点指导学生如何推算100毫米就是1分米。

  2、完成练习五第3、7题。

  (1)杯子高1()

  (2)螺丝钉宽5()

  (3)牙刷长16()

  (4)蚂蚁身长6()

  (5)一步长5()

  (6)尺子厚()毫米

  3.选择合适的长度在()里画“√”。

  (1)黑板长()3厘米()3分米()3米

  (2)毛巾长()7厘米()7分米()7米

  4.判断下列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一条裤子长9分米。()

  (2)一张床长5分米。()

  (3)小明高14分米。()

  (4)一支毛笔长2分米也就是20厘米。()

  6、一本故事书厚8毫米,5本这样的故事书厚多少毫米?合多少厘米?

  师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明白“合多少厘米”即将前面的单位“毫米”换算成“厘米”。

  7、完成练习五第9、10题。

  第9题,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认真读懂题意,首先弄清:用什么方法?怎样列式?列式后有什么困难?可以将2米换算成20分米来计算。

  8、知识应用:一块黑板长3米,用5分米长的彩带沿着黑板的长边做一条花边,需要几根这样的彩带?

  学法指导:谁能换一句话来表达题目的意思?明确本题实际上是在求30分米厘米有几个5分米,即30里面有几个5。

  四、全课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分米的认识公开课教案5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

  2.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建立较为准确的“1毫米”的概念。

  教学难点:

  理解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米尺;学生准备书、直尺一把、一枚1分硬币、一张银行借记卡、小棒等。

  教学步骤:

  一、巩固复习米和厘米

  1.学生猜老师的身高

  2.告诉学生,老师的身高是168厘米,问,那是几米几厘米呢?

  3.问:这里有哪些长度单位?

  4.比划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米作单位?

  5.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二、通过自身体验引出毫米

  1.过渡语:我们人有身高,我们身边的文具也有身高,同学们看看这两件文具分别有多长?

  2.是刚刚3厘米吗?那再仔细观察,估计一下,多余的地方有前面一样的几小格

  3.看来同学们的估计能力还是很强的,那现在说一说这块橡皮有多长了吗?回形针呢?

  4.用几厘米几小格来表示太麻烦了,今天我们就要学到一个比厘米更小,更精确的单位--毫米。

  三、建立1毫米的概念

  1.你们知道怎样的长度就是1毫米呢?

  2.在尺上找到一毫米,请同学上来指一指(一般会指从0刻度开始的)

  那尺上哪里还有1毫米,同旧之间互相指一指

  其实尺上每1小格都是一毫米

  3.你们知道了尺上1毫米的长度,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厚度

  大约是1毫米呢?

  4.测量2分币的厚度

  5.用手来表示1毫米有多长?

  6.毕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装进自己的脑袋里

  7.你们现在已经认识了1毫米,你想对它说些什么?

  四、通过估计测量,建立几毫米的概念

  过渡:是啊,1毫米实在是太小了,但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却真有用毫米作单位才能测量的物体。

  你们瞧!

  这幅儿童画里画的是什么啊?

  那你们想不想知道蚂蚁有多长?一粒米又有多长呢?

  老师已经把它们画在了作业纸上,请同学们先估一估,它们各有多少毫米?

  现在测一测,看看你们估得对不对?

  你是怎么测量的?

  五、认识厘米和毫米间的关系

  1、其实刚才同学们已经很聪明地从尺上找到了4毫米、6毫米,知道有几小格就.几毫米?那现在你们能不能准确地告诉我橡皮有多长,回形针有多长?

  2.又有厘米,又有毫米,如果只能用毫米作单位,那又该怎么说呢?

  3.你为什么说是33毫米啊?你怎么想的?

  得出1厘米=10毫米

  4.请学生在自己的尺上找出1厘米,数数它里面是不是有10小格

  5.那回形针呢?共有几毫米?为什么?说清理由

  6.即时练习

  (1)我们无意间发现了这么大的一个秘密,真是太了不起了,那么你们能不能用这个大发现,完成下面几题?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1厘米=()毫米

  4厘米=()毫米

  80毫米=()厘米

  35毫米=()厘米()毫米

  1米=()厘米=()毫米

  (2)测一测

  看来同学们已经很清楚厘米和毫米的关系,接下来我们就来用一用毫米这个单位?

  A.估一估,这个四边形其中两条边的长,只能用毫米作单位,再测一测,你估的对不对?

  B.测一测书本的厚大约有几毫米?先估后测

  C.说一说,测量什么样的物体的时候要用到毫米作单位?

  (3)填上合适的单位

  以前我们就知道如果乱用单位就会出错或者闹笑话,因此我们要合理的运用这些单位,那同学们看看,在()里该填上哪一个合适的长度单位?

  钢笔长14____粉笔长75____楼房高15____铁钉长50____大头针长3____大桥长200____六、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些什么?有哪些收获?

  七、拓展延伸

  还有比毫米更小的单位存在,以后我们还会学到

  分米的认识公开课教案6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第五册60-61页,毫米、分米的认识,练习十六1、2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掌握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直观和操作,让学生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掌握相邻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掌握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会准确选用长度单位表示物体长度。

  教学用具:直尺、米尺、回形针、铁钉、一分硬币、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我们以前学过的量一个物体的长度或一段距离用什么作单位?(厘米、米)用手势表示一下。

  量一量文具盒的长度,大约是多少厘米?你是怎样量的?

  量一量一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多少?

  这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探索新知

  1、导入:今天要学习的新的长度单位,可以量更小的物体的长度或更短的距离,并且能量得更准确,这就是毫米。(板书:毫米

  的认识)

  2、毫米的认识

  ⑴、教学例1①、学生观察直尺:尺子上有些什么刻度?除了我们学过的厘米刻度外,还有刻度吗?(厘米里有更小的格)

  观察1小格的长度,你能用自己的话来形容一下吗?

  问:谁知道每1小格的长度是多少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1厘米中间每1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②、我们通过厘米认识了毫米,那么厘米和毫米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分组:数一数1厘米里面有多少毫米?你是从哪个刻度数到哪个刻度的?

  讨论:厘米和毫米有什么关系?你是怎样发现的?

  生答后板书:1厘米=10毫米

  ③、数一数2厘米里有多少毫米?想一想3厘米、5厘米呢?

  ④、用手势表示1毫米的长度。量一量一分硬币的厚度,看够不够1毫米,再用手感觉一下,看刚才的手势是否恰当。

  说一说,1毫米的长度是什么样的?

  ⑤、例举生活中长度或厚度是1毫米的物体。

  ⑵、量一量数学课本的厚度,大约是多少毫米?将结果填在书上。

  ⑶、观察做一做第3题,你能读出回形针和铁钉的长度吗?你是怎么读出来的?(回形针28毫米,铁钉38毫米)

  动手量一量回形针和铁钉的长度,你能读出来吗?拿出你量的物体,说出长度。(回形针29毫米、铁钉39毫米、52毫米)

  通过回答,指出测量允许有误差,但不能太大。

  3、分米的认识

  如果测量课桌的宽用毫米作单位,方便吗?(不方便)为什么?(课桌的宽较长,毫米较短)因此我们来学习另一种长度单位。

  ⑴、教学例2①、拿出米尺,观察还有什么新的长度单位?

  生答后板书:分米

  问:1分米是多长呢?(10厘米)你是怎么知道的?

  板书:1分米=10厘米

  让学生出示分米塑料尺,量一量它的长度,再用手感受一下。

  ②、1米等于多少分米呢?(10分米)你是怎么知道的?

  演示:在米尺上数一数,1米里面是不是10分米。

  板书:1米=10分米

  ③、用手势表示1分米的长度,用分米塑料尺检查。

  ④、例举生活中那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⑵、用塑料分米尺量一量数学课本的长度大约是几分米?

  ⑶、用塑料分米尺量一量课桌的宽大约是几分米?

  ⑷、你想量出几分米的带子给同学们看,用手举起来。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知道了些什么?

  学生小结后,用手势表示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再齐读一遍进率。

  四、巩固应用(出示小黑板):

  1、量一量下面图形的边长,以毫米为单位。(书63页1题)

  左边的同学量三角形,右边的同学量长方形。指名说结果,集体订正。

  2、在横线上填上米、分米、厘米、毫米。(书63页2题)

  同桌互说,再指名说出结果。

  3、用线把相对应的左右两边连起来。

  公路宽10分米

  一把钥匙6米

  一支圆珠笔170厘米

  课桌长40毫米

  邓老师高13厘米

  五、拓展创新:

  生活和学习中,你用到了许多物品,你想量一量它们的长度吗?请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表示。

  分组进行。

篇五: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黄坪明德小学

  郝王焕

  教学内容:分米的认识(教材P23-P25)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使学生明确分米产生的意义,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2.通过观察使学生掌握分米与厘米,分米与米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与计算。

  3.在操作与交流中,使学生会用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4.通过估一估、测一测等活动,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形成正确认识。

  教学难点:能根据分米与厘米,分米与米之间的进率,进行简单的换算与计算。

  教具准备:硬币、尺子、投影、卡片

  教学过程:

  一、准备活动

  1.提问:我们现在认识的长度单位有哪些?你能给这些单位按照大小排排队吗?

  2.大家能不能比划一下1米,1厘米,1毫米?

  二、探究新知:

  1.明确分米产生的意义。

  (1)你们知道我们的课桌有多长吗?谁来估一估?

  (2)动手操作,测量课桌的长和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测量,引导学生选择测量的工具及长度单位。

  组织汇报,全班交流

  说一说你们是怎样测量的?

  (3)出示教学例2情境图,引导学生在尺子上指出10厘米的长度,并用手比划,感受10厘米有多长。

  10厘米就是1分米1分米=10厘米

  (4)像课桌这样的长和宽,一般选用分米做单位。还有哪些物体适合用分米做单位?

  (课桌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分米?)

  2、了解分米与厘米、分米与米之间的关系,学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1)观察尺子,说一说1米有多少分米?1米、1分米、1厘米之间有多少关系?

  总结归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板书)

  (2)在尺子上找分米。0—10厘米是1分米,1厘米--?厘米是1分米,3厘米--?厘米是1分米?

  (3)练习:2米=()分米30厘米=()分米

  1米-2分米=()分米14厘米+26厘米=()分米

  3、用合适的单位进行测量。(例3)

  (1)测量硬币的宽度和课桌的高度。

  (2)完成单位换算。

  2厘米=()毫米80厘米=()分米

  三、巩固练习:(课件出示)

  这是小马虎的日记,其中有些单位用错了,请你帮他改过来。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布置:

  课本P24-P254、6、8题。

  教后反思:

  一、本节课按照预设完成了对分米意义的掌握,并且通过动手操作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测量能力,学生对米、分米、厘米之间的进率也掌握较好,能熟练进行这些长度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

  二、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不够透彻,由于学生的实际测量、动手操作的能力限制,在对实物的测量过程中超出了预设时间,导致后面的练习不够充分。

  三、学生的分组学习中,能较好地合作并出色完成合作任务,但由于老师的指导不当,没有指明或选定小组长,因而汇报时,学生出现争抢现象。

  一片自主的天空,一个生动的课堂

  ——《分类》教学案例及反思

  有关背景:

  《分类》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在利用生活、操作、活动等情境,让学生看一看,分一分,摆一摆,理一理,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和方法。

  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对于新事物的认识有着浓厚的兴趣,也有着较强的竞争意识。我们要抓住学生的共性,通过活动给学生充分实践的机会,多让学生自己动动手、动动脑、动动口,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主动探索,获取新知。通过自己无拘无束的思维,自己来感受体验成功的喜悦,致力培养一种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并能联系教材,从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入手,将数学与学生生活紧密挂钩,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主动自发地探究新知,让生在一种轻松的课堂中来掌握新的事物。以下的记录过程中我们一起来感受讨论新课标下的新课堂。

  片断及设想:

  [片断一]:(课前活动,互识互解)

  师:今天,老师能和你们这群可爱的小朋友一起学习,感到非常的高兴,我们一起来唱首歌,好不好?这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首儿童歌曲!(播放儿童歌曲找朋友)

  师:我想跟大家交个朋友,你们愿意吗?

  那老师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叫樊萍,你们可以叫我樊老师,我喜欢唱歌,跳舞,还喜欢打篮球呢!

  师:有谁能像老师这样用一句完整的话来介绍一下自己呢!说说你叫什么,喜欢干什么?

  生:我叫……。

  师:听了大家的介绍,老师知道我们班小朋友都是一群爱好广泛,聪明伶俐的小精灵!希望在今天的课堂上大家也能够大胆发言,积极地表现自己,好吗?现在我们就开始来上课吧。

  (课前设想:由于学生与我才刚接触,我们需要时间来彼此认识一下,我用具有儿童性的语言跟学生交谈,让生愿意在课堂上主动与我交流。)

  [片断二]:(引入课题,感知分类)

  观房间

  师:小朋友在家里都有自己漂亮的小房间,瞧!我们的朋友小叮当和大雄也在这儿,想不想到他们的房间里去看一看?

  生:想。

  师:老师现在就带你们去参观一下,先参观谁的小房间?(让生自己选择先去参观谁的小房间,然后播放视频)

  师:看上去怎么样?再来看看大雄(小叮当)的房间吧!(播放视频)

  师:参观他俩的小房间,想说些什么吗?(生自由说出小叮当和大雄房间的特点)

  生1:小叮当的房间的物品摆得非常整齐,大熊的房间乱七八糟的。

  生2:小叮当是我爱劳动的好孩子。……

  师:你们喜欢谁的小房间?为什么?

  生1:我喜欢小叮当的房间,因为他的东西摆得很整齐。

  生2:我也喜欢小叮当的房间,因为他把一样的物品摆在一起。……

  师:你们观察到的这些物品,又是怎样摆放的呢?

  生:鞋子和鞋子放在一起,笔和笔放在一起……。

  师:原来小叮当是把鞋子和鞋子放在一起…….,所以他的的小房间看起来既整洁又美观。

  师:鞋子和鞋子放在一起,书和书放在一起,用一句话说,也就是把什么样的物品放在一起呢?

  生:是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了一起。

  师:原来小叮当是把同样的物品放在了一起,所以他的的小房间看起来既整洁又美观。

  看文具:

  师:生活中的许多物品都是这样摆放的,一起来看看大家非常熟悉的一个柜台吧,上面都有些什么?

  生:有笔,有本子……

  师:东西真不少,你们知道大家都把它叫做什么柜台吗?

  生:文具柜台。

  师:文具柜台里的这些物品都是我们学习时经常用到的文具,为了便于我们购买,就把它们都放在一块了,这些都属于“文具类”的物品。

  师:文具柜台的物品是怎样摆放的?那他们是把什么样的物品放在一起呢?

  生:是把同样的东西放在了一起。

  师:像这样,把同样的物品放在一起,这就是分类(板书课题)

  (教学设想:由于一年级学生年纪小,我们很难把他们的注意力聚集于一点,爱

  玩好动是他们的天性。课中设计小朋友们喜欢的动画人物出来,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这个好玩的故事发展中认识什么是分类,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再以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来加强对分类的理解,这些过程可以让他们很好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为学好这节课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片断三]:(实践操作,体验分类)

  师:大家刚才看到的这些物品都是按分类来进行摆放的,这样看上去,既整洁又美观,物品该怎样来分类摆放,大家想试一试吗?

  生:想。

  师:我们就来开展一个整理小柜台的活动,这就是我们的小柜台,这儿还有很多与我们生活有关系的物品。你们能将这些物品分类摆放到柜台的每一层呢?

  师: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先请小组长将箱子搬到桌子上后,小组成员可以看看箱子里面都有些什么?把你所看到的物品跟老师说一说好吗?(生归类,师帖柜名)

  师:哪个组愿意先来说一说?箱子里都有些什么?生活中我们把它们都叫做什么?

  生:箱子里有苹果,梨子,葡萄、桔子。

  师:你可真细心,是啊!商场或超市里为了便于我们购买,就会将他们放在一块,这就是“水果类”物品。

  师:你们组分类整理的又是哪一类的物品呢?

  生:蔬菜类

  师:第三小组的小朋友要整理的物品属于哪一类的呢?

  生:饮料类

  师:你们组的物品又属于哪一类?

  生:文具类

  师:现在大家已经知道要分类整理的物品都有些什么啦!

  (要求:1要把它们分分类,该怎么分呢?

  2、小朋友之间怎样分工合作,才能将这些物品摆得又快又好呢?

  小组成员互相商量一下吧!)

  师:商量好了吗?能把你们组的想法跟老师说说吗?

  生1:我们组有六个人,我想分工合作来完成。

  生2:我想让他俩来摆胡萝卜,他俩来摆……。

  师:每个小组就用你们商量好的方法先将物品在桌子上分一分,然后再摆放到柜

  台上去!开始行动啦!(师巡视辅导)

  师:小朋友们可真能干,这么多的物品一下子就整理完啦!一起来看看吧!

  师:这是第一小组的水果柜台:你们的物品是怎样分类摆放的?谁来说一说?

  生:我们把苹果和苹果放在第一层,把梨子放在第二层……。

  师:小朋友们看看他们的小柜台摆得怎么样?(生自由点评)

  师:第二小组,你们组谁愿意来介绍一下呢?

  生:……

  师:你们为什么要这样摆放呢?还可以怎么摆?

  生:这层的辣椒颜色不是一样的,我们就分开摆了摆,但因为都是辣椒,所就就把他们放在了一层。

  师:第三小组,我们来看看第三小组的物品,他们摆得好不好?说说好在什么地方?

  生:非常整齐,师:老师还发现他们将物品的商标都朝外摆放,这样摆放有什么好处呢?

  生:能看得更加的清楚。

  师:第四小组能跟大家说说吗?

  生:……

  师:还可以怎么摆?

  生:……

  师:看看我们的小柜台整理得多好啊!其实在超市里,商场里物品也是这样分类摆放的,这样可以使每种物品看得更清楚了,也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许多的方便。

  (教学设想:给生一个自己动手操作的平台,让生在分一分,摆一摆,看一看中学会分类,学生只有自己的生活经验中提出来的东西,他们才会记得清,说得明,也是最深刻的。)

  [片断四]:(探究活动,感受分类)

  师:看到你们将我们的小柜台整理得这么漂亮,老师要奖励你们,送给你们每人一份小礼物,想知道是什么吗?看看都有些什么?

  生:花蝴蝶,小兔子。

  师:喜欢他们吗?那就请小组长赶快将这些礼物发给你们的小伙伴吧!

  师:现在你们可是一群漂亮可爱的小动物啦!在这里的小动物又可以怎样分类

  呢?

  生:花蝴蝶是一类的,小兔子是一类。

  师:老师请漂亮的花蝴蝶飞一飞,可爱的小兔子跳一跳,这边是兔子队伍,这边是蝴蝶队伍,多么美丽的画面啊!

  师:花蝴蝶,小兔子你们再互相观察一下对方,从对方的队伍里你们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生1:花蝴蝶的大小不一样。

  生2:兔子的颜色不一样。

  师:那这群花蝴蝶还可以怎么分?根据什么来进行分类呢?

  生:按大小来分,大的蝴蝶分在一起,小的蝴蝶分在一起。

  师:小兔子们又可以怎样分类呢?你又是根据什么来分的呢?

  生:根据颜色来分,白兔子分在一堆,灰兔子分在一堆。

  师:可爱漂亮的小动物们,能和老师一起跳支舞吗?(幸福拍手歌)

  师:在刚才的活动中,你们又学会了什么?

  生:我们学会了根据不同的特点来进行分类。

  师:刚才小朋友们在小动物身上找出了许多分类方法,还知道了同样的物体还可以根据他们不同的特点再进行分类,这可是个伟大的发现!为大家的表现鼓鼓掌吧!

  (教学设想:设计这个活动让学生理解对于同一类物品,按照不同的标准来分,分得的结果是不同的。使学生能够在有趣的活动中增强认识,从而进一步感知分类的意义。从中也提高了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及分析能力。)

  片断五:(练习操作,巩固知识)

  师:今天学习的分类知识就是课本38-40页里面的相关内容,下面,请大家打开课本40页,将练习八的第一题做一做,仔细想一想!待会请小朋友上台来展示。(点一生上台展示,并说一说是如何分类的)

  师:老师现在还想考考大家,有信心接受挑战吗?

  生:有。

  师:屏幕中将会展示一些小图片,请你们分一分,将不同类的找出来。小朋友们可要仔细观察哟!

  师:谁是不同类的呢?为什么?

  生:帽子是头上戴的,鞋子是脚上穿的,根据他们所起作用不同进行分类。

  师:第二组图片,大家的眼睛可要放亮点哟。谁是不同类的,为什么?

  生:小鱼是水里游的,而其它的小动物是地上跑的,可以根据他们生活环境不同将他们进行分类。

  师:第三组图片,看看谁的眼睛最明亮,谁是不同类的?为什么?

  生:根据图形的不同可以将三角形找出来。

  师:还可以请出谁?什么不同请出红色的圆呢?

  生:请出红色的圆,根据颜色分类可以圈出红色的圆。

  师:还有一组美丽的图画,想看看吗?谁来分分类,为什么这样分?

  生:……

  师:生活里有了这些交通工具,想到哪就能到哪,。

  (教学设想:通过学生独立练习,使学生体验分类的技巧,加深对分类的理解和体验,同时渗透集合思想。)

  片断六:(拓展延伸,联系生活)

  师:那你们能不能用分类的知识来帮助我们整理自己小书包呢?大家都来试试,自己分一分,理一理,互相比一比,看看谁最能干!

  开始吧!

  师:谁愿意跟大家说说你是怎样整理的吗?

  生:……

  师:小朋友们都用分类的方法来整理了自己的学习用品,下面请大家将你们整理好的学习用品整齐的摆放到你的书包里面去吧!

  师:这样整理过的书包,有什么感想吗?给我们带来哪些方便呢?

  生1:我觉得我的书包特别的整齐干净。

  生2:我觉得整理完书包后,拿东西出来会比较方便,而且速度会很快。

  师:分类帮助我们整理好了自己的书包,想想看,分类还能帮助我们整理些什么呢?准备怎样整理呢?

  生:可以整理家里的鞋子,褂子,袜子,裤子,毛巾等等,我们应该将他们分类摆放。

  师:看到大家都学会了分类的本领,大雄也忍不住要和大家说说话呢!(观看视频)

  师:大雄的房间有什么变化呢?你们说他是不是乖孩子呢?

  师:那老师也希望小朋友们在以后在学习生活中,能随时将自己物品分类整理好,养成一个爱整洁、有收捡的好习惯,成为大家心目中的好孩子,乖孩子。做得到吗?

  师:最后,请大家背上自己整理好的书包按照男女分类方法排好队,我们来比比看看哪只队伍排得最整齐呢!小朋友们再见,。

  (教学设想: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设计让学生整理自己的书包的操作练习,让生进一步体验分类的方法,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用新的理念打造新的教学方式。让生在学中玩,玩中学,让生爱上你的课,这些都需要老师来抓住学生的心理设计生动有趣的活动,让他们从玩中巩固知识的渗入也是关键的一环。关注学生学习兴趣,主张学生大胆实践,反复实践,自己感受分类的方法及意义,主动的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才是生思维深刻性加强的一个教学过程,因些设计这些学生习惯熟悉的活动,在活动中的知识性一步一步加深,循序渐进,学生学得没压力,教学课堂氛围好。

  从学生实际出发,培养学会合作、学会交流,敢于把自己的主张和见解向在场的每一个伙伴交流。我们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重视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让学生在小组间、班级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探索过程,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交流中,学生互相帮助,增加了合作意识,提高了他们之间的交往能力。学生在合作中,懂得了尊重别人,学会了倾听别人的意见。合作交流激发了学生兴趣及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应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主动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也得到了进步与发展。

  以往古板的直授的教学方法对于新课堂中已不实用,我们更多的是把问题解决权让给学生自己动手去掌握,让他们自行交流,合作来解决问题。在以上过程上生在对物品分类中出现过分歧和不理解,这时候老师就不能以“直授”方法进行解说,怎么才能让生印象深刻,让生自己探索,教师在旁辅导说明,一步一步去解决问题。课前我将他们依其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等方面差异进行分组,创设一个只有小组合作成功,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主要情境。让他们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出解决方法,小组合作完成老师提出的问题,老师只是一个引导者,最终问题的解决方式让生自己去掌握,让生在活动操作中体验到成功的快感。生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充分的领悟到分类的意义,让生在一个自由自主的空间里学得深刻。

  西门小学

  樊萍

推荐访问: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分米 教学设计

本文来源:https://www.cygypipe.com/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27815.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