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墨客文档网!

社区共建意识不强,学院间的交流不多的原因(5篇)

文章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07-25 10:54:01

篇一:社区共建意识不强,学院间的交流不多的原因

  

  社区效劳活动调研报告

  篇一:关于深化社区效劳的调研报告

  关于深化社区效劳的调研报告

  ----调研人:王骏英

  社区效劳是社区建设永恒的主题。要想搞好社区建设,关键是如何做好社区效劳。胡锦涛总书记说过:要把为民效劳作为社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几年区委、区政府在建设“五区〞、创立全国文明城市的同时,强力推进社区效劳和社区建设,努力建设管理有序、效劳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文明祥和的社区。那么社区效劳的现状如何呢?

  首先,我说一下长轴社区效劳现状

  长轴社区地处长治市五一街华丰北路1号,东起黑水河、西至建华小区、南至五一街、北至府城村、占地面积46525平方米,居民住户1959户、6800人,住宅楼房48栋、平房16排,分别设臵一个小区〔10个大院〕,辖区内有驻街单位两个〔轴承厂、华丰路小学〕。流动人口85人、出租房屋25户、重点人口8人,低保户116户,残疾人241人、重残人5人,辖区居民主要由轴承厂职工及家属组成。由于轴承厂破产导致社区下岗失业人员剧增。目前社区对居民的效劳主要有:

  1、为社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劳动就业信息、咨询、岗前培训效劳。

  2、为社区残疾人提供工作信息,组织他们参加技能培训。

  3、失业人员档案登记;

  4、为居民提供法律效劳。

  5、每年2次组织社区妇女到社区进行免费B超检查;向辖区育

  龄妇女不定期发放免费避孕药具等。

  6、组织志愿者在辖区范围内义务巡逻;为社区居民开展义务效劳,到小区清扫卫生等。

  7、为社区孤老人提供帮扶活动,不定期组织志愿者上门为他们效劳,清扫卫生及关心他们生活情况等,节假日上门慰问。

  8、社区阅览室为居民提供免费借阅书籍、报刊、杂志等效劳。

  /129、为居民进行民事纠纷调解及来信来访接待。

  10、组织社区居民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健康知识讲座等

  11、为居民申请低保、医疗救助

  二、居民对社区效劳的现实需求:

  为进一步了解居民群众对社区效劳的意见和建议,我从11月11日到17日共走访入户112户。经认真梳理和归纳,征求到意见及建议147条,涉及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40起,涉及提供救助效劳30起,涉及文化体育效劳20起,涉及政府政策解释12起,涉及家政效劳12起,涉及老年人效劳10起,涉及优化环境10起,涉及环境卫生工作有7起;涉及小区平安问题6起。

  三、社区效劳开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从我这两年的工作中看到,社区效劳有了初步开展,但开展中存在的问题比拟突出,主要有五个方面:

  1、对社区效劳的认识存有差距。一是驻街单位参与社区效劳的意识不强。由于社区居委会管理职权不明确,对属地单位没有约束力,造成属地单位对社区效劳工作配合不够、支持不力、工作不到位,社区召开会议、开展活动、安排工作很难进行,存在门难进、事难办的现象。二是局部居民社区共建的意识不强。目前,老户居民社区意识

  较强,局部单位居民,特别是购房户没有真正认识到自己应担负的责任和义务,把参与社区效劳看作是份外的事情,“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思想观念还没有真正树立起来。

  2、社区就业压力越来越大。随着轴承厂的破产,社区失业人员剧增,他们大都是无技能、年龄大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时机越来越少;社区急需开辟一条适合“4050〞人员的就业之路。

  3、社区文化体育根底设施满足不了社区开展的需要。社区缺少文化、体育活动场馆和大中型活动器械,束缚了开展室内文化、体育活动的手脚,阻碍了社区文化体育事业的开展。

  4、为社区老年人和残疾人效劳的设施满足不了效劳对象的需求。许多老年人聚在街头巷尾,三五成群的打牌、闲聊直接影响到"文明城"的创立;

  /12养老政策和机制不健全,尚有局部老人得不到应有的照顾;残疾人优惠政策贯彻落实不到位,局部有就业愿望的残疾人员得不到就业。

  5、社区效劳队伍建设方面欠缺。目前的社区工作主要是疲于应付各项政府工作,社区没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社区效劳队伍的建设上来,对社区居民效劳不够。

  以上困难和问题相互交织,有的表现的相当突出,对加强社区管理和社区建设提出了挑战,对进一步提高社区效劳的水平提出了迫切要求。

  四、对深化社区效劳领域的建议

  综上所述,社区效劳应结合居民所需开展效劳,深化效劳领域。

  1、做好面向困难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效劳。社区应对辖区内弱势群体和贫困家庭进行全面调查了解,全面建立了弱势群

  体档案,对伤残人员实施重点救助。充分发挥城市低保政策的积极作用,对确实无劳动能力、生活无保障的困难家庭实行应保尽保,对因病致贫家庭,积极向上申请医疗救助政策,缓解他们因病造成的生活压力,组织社会力量向困难家庭捐款、捐物,实行“爱心行动〞。

  2、做好面向下岗失业职工的再就业效劳和其它社会保障效劳。在提供就业再就业效劳上。不只是为社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劳动就业信息、咨询、岗前培训效劳。还应走以下两个途径,真正解决就业。一是想方法为社区无业人员提供职介效劳,联络中介机构,为居民公布招工信息,提供就业咨询和技能培训,开辟就业岗位;二是要结合开展社区经济、社区管理、家政效劳等,大力开发适合“4050〞人员的就业岗位,开展公益性再就业组织。

  3、加强社区居民文化体育效劳。社区应充分利用辖区内文化广场、公园等公共休闲娱乐场所,安装健身器材,以广场文化、楼院文化为载体,引导社区居民参与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

  4、加强社区效劳根底设施的建设和管理,不断适应社区老年人、残疾人的需求。制定社区根底设施建设规划,社区活动场所要功能齐全、分布均匀、形成网络。社区效劳设施的运营经费,除了政府财政的投入外,需要引入市场机制,拓宽投资渠道。配臵专职人员进行管理,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保证活动器械、活动场馆能够平安、高效的运营。

  /125、加强社区志愿者效劳队伍建设,发动更多的人员,发挥各自的特长,积极参加志愿者队伍,广泛开展志愿者活动。积极探索社区效劳市场化、专业化的路子。以适应居民群众的需求,促进社区效劳的良性开展。

  综上所述,社区效劳是一项群众性很强的社会化系统工程,在以设施效劳为主要手段的同时,还必须大力提倡和开展群众性的社区互助效劳。只有专业效劳与互助效劳结合起来,才能使社区效劳有声有色,落实实践科学开展观,才能更好的为百姓谋利益。

  篇二:关于深化社区管理效劳工作的专题调研报告

  关于深化社区管理效劳工作的专题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2-12-09字体:[大

  中

  小]

  深化社区管理效劳工作,是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区高度重视社区建设工作,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强和创新社区管理效劳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进一步做好我区的社区管理效劳工作,根据《花都区人大常委会2022年度工作要点》的安排,区人大常委会成立调研组,对我区深化社区管理效劳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常委会领导范记珍、徐兆东、苏木桐、毕演洲、韦家政参加了调研活动。调研组分别于2022年5月5日、5月9日、5月16日到区民政局、新华街、狮岭镇听取了关于我区、新华街以及狮岭镇关于深化社区管理效劳工作的报告,并到新华街社区综合效劳中心城西效劳站实地调研。经过调研,调研组根本掌握了我区开展社区管理效劳工作的总体情况、存在问题并收集了一些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区深化社区管理效劳工作的根本情况

  〔一〕整合管理效劳平台,推进社区居委会改革。按照管理、效劳、执法

  “三位一体〞的思路,我区目前对街道管理、效劳、维稳和执法等机构进行整合,形成了“一队三中心〞组建政务效劳中心、综治信访维稳中心、社区综合效劳中心和综合执法队,形成各有侧重、互为补充、互相促进的综合管理效劳格局,较好地提高了街道社区管理和公共效劳水平。

  此外,为了更好地实施社区管理和效劳,我区根据形势开展的需要,将现有的社区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站转换为社区工作站,同时,将社区居委会现在担负的行政职能别离出来,转交给社区工作站。按照专干不单干、分工不分家的原那么,/12社区工作站在社区党支部的领导和管理下开展工作,形成社区党支部、居委会、工作站“三位一体〞、交叉任职、合署办公的新格局。

  (二〕创立特色社区,完善效劳体系,开展各种形式的示范社区创立活动和便民利民效劳。近年来,我区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社区创立活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从2022起,经过区政府及各相关职能部门及社区、居民的共同努力,我区有30个社区被省评为“六好〞平安和谐社区,3个社区被评为省“宜居社区〞,3个社区被省、市评为“文明社区〞,9个社区被市评为“绿色社区〞,骏威社区还被评为了全国和谐建设示范社区。年内,一批设施齐全、功能完善、活动经常、个性鲜明、深受群众欢送的特色社区将在我区逐步形成“一社区一品牌〞的格局。

  除发挥街道社区综合效劳中心作用、开展专业社会工作外,还注意完善社区效劳体系,积极开展社区效劳,努力将社区打造成为幸福花都的第一个平台。近几年来,我区建成27个星光老年之家;为43名老人开展了居家养老效劳;出资为44户独居和“空巢〞老人开通了“平安通〞紧急呼援效劳系统;在每个社区建立了卫生效劳站。可以说,在政府及社区的努力下,我区的社区便民利民效劳和设施、网点得以逐步完善。

  〔三〕加强建章立制,加大投入,社区管理效劳制度日趋完善,各项工作开展有序。今年4月6日,经由区委和区政府常务会议通过了《关于深化街道社区管理效劳体制改革工作的意见》实施。通过《意见》的方式,将深化社区效劳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以文件的方式固定下来,为今后一段时期内开展该项工作提供

  政策依据和各项保障。与此同时,区政府已将社区建设和管理效劳工作经费纳入到区、镇〔街〕两级财政预算,以财政资金的稳定性确保了社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从今年开始,区政府每年投入到社区管理效劳的经费已不少于1000万元。

  总的来说,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关注下,区政府各部门之间、部门与社区之间、各网络效劳平台之间正朝着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方向迈进,社区居委会的自治机制逐步完善,社区居委会自治功能不断增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管理和效劳意识明显提高,社区各项管理效劳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也得到了广阔市民的认同。

  /12二、存在问题

  一是缺乏专门的效劳机构和人员,社区建设水平与老城区存在差距。我区是一个新城区,社区管理效劳工作起步迟,效劳理念与先进城区有一定的差距。我区专门从事社区效劳的工作人员和社会工作者,无论是在素质、规模,还是结构、功能上都与现代效劳管理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难以适应现代社区效劳开展的需要,特别是各镇下面的社区,建设水平不高,管理欠标准,效劳理念相对欠缺,工作人员的素质仍有待提高。

  二是社区根底设施建设不完善,工作经费紧缺。目前,全区50个社区有34个靠租房办公,不仅每年要支付租金100多万元,而且不利于办公场所的装修和整体规划。还有23个社区没有建立星光老年之家(含新建社区),31个社区没有残疾人康复活动场所,33个社区没有户外活动小广场,还达不到有关社区硬件配套的要求。尽管我区社区工作经费已纳入财政预算,但各社区开展便民利民效劳的经费以及日常办公经费仍十分紧缺,这在很大程度上制肘了社区管理效劳工作的开展。

  三是社区管理效劳方面的宣传仍不到位,各职能部门参与社区共建的主动性不强。目前,相当一局部的市民与所在社区间缺乏应有的沟通,社区主动开展的关于管理效劳方面的宣传还不够,市民对各种各类型的社区效劳不甚了解,不知道要不要收费;对新投入使用的城西效劳站也缺乏足够的了解,导致利用率不是很高;我区在创文期间各职能部门都与各社区进行了联系共建,但以搞清洁卫生为主要内容的占了相当一局部,没能与各社区的创立“一社区一品牌〞

  活动很好地结合起来。

  四是城乡二元结构的管理效劳开展不均衡。总体上,新华街社区居委会建设较好,管理较标准,效劳较周到,工作人员素质较高,经费保障到位,而城中村、附城村以及农村的管理效劳相对较差。村改居的工作推进缓慢,根底设施落后,规划布局不合理,村民和外来人员的管理效劳不到位。

  三、一些意见和建议

  1、要提高认识,从观念上重视解决好“单位人〞变成“社会人〞再到“社区人〞的效劳和管理问题。目前,大量“单位人〞已经向“社会人〞转变,给社会管理带来了许多新问题、新难题,传统社会管理模式和方法受到严重挑战。省、/12市领导对此十分重视,汪洋同志就如何加强社区建设与管理效劳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强调要解决好“单位人〞变成“社会人〞后的效劳和管理问题,要求各级在面对越来越多的人由“单位人〞变成“社会人〞的趋势时,要创新方式方法,努力实现对人的管理“社区化〞。

  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充分认识到深化社区管理效劳,着力解决好从“单位人〞变成“社会人〞这一问题的重要性。要根据管理效劳主体、管理效劳对象以及管理效劳内容的变化,采用创新的管理效劳理念和管理效劳方式,不能为效劳而效劳、就效劳讲效劳,要从培育社区意识、社区精神的高度来逐步解决好从“单位人〞变成“社会人〞再到“社区人〞这个过程中凸显的管理效劳难题。

  2、要大力提高社工队伍以及居民的素质,培育开展社会工作组织和工作人才队伍。不可否认的是,我区目前的社区工作者的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形势的需要,必须对现有社区工作者加强培训,可通过邀请香港等地的资深社工来辅导讲授社区管理效劳的新理念和新方法以及引进高素质的社区工作者的方法,尽快提升我区社区管理效劳者的素质,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具有活力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在引入高质量的社区中介效劳机构后,要加大对其效劳质量和居民满意度的考评,使社区综合效劳中心发挥最大的效用。同时,社区居委会也要在开展居民自治和创文宣传等工作中注重居民素质的提高,宣传发动更多的居民参与社区共建活动,共同把居住的社区建设成高素质的生活区。

  3、要大力提升社区效劳质量,拓展效劳领域。区民政部门及各镇街要充分利用社区、家庭效劳中心的平台,把工作的重点放在提升社区效劳质量上来。深化社区管理效劳工作,重点在效劳,难点也在效劳。因此,我区的社区建设应以效劳为中心,坚持为居民提供高质量的社区效劳为最终目的。在具体操作上,要注重整合社区资源,充分利用社区、家庭效劳中心这两个优势平台,进一步完善效劳功能,健全效劳网络,创新效劳方式,拓宽效劳领域。同时,还要建立居民对社区效劳满意度评估体系,将社区建设成效评价权交给社区居民,从制度上促进社区效劳的开展,提高为居民效劳的质量,拓展效劳领域,做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

  4、要大力加强社区治安工作,开展社区治安群防群治。安居才能乐业,才能增强社区居民对城市的认同感、归属感。建议各镇街、社区要进一步完善社会

  /12治安综合治理网络,健全社会治安防范体系,强化治保调解组织标准化建设,实现好群防群治;要充分发挥社区警务室、物业小区治安联防队伍的作用,加大社区面的巡逻布控力度,提高社区在预防、控制、打击违法犯罪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居民的平安感。要切实抓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把矛盾化解在基层。

  5、要不断完善社区效劳设施建设,有规划有步骤地解决社区办公用房及效劳网点的建设问题。首先,是要按照上级的相关要求,加快推进街道社区“五个一〞〔一个家庭效劳中心、一个小公园、一个群众娱乐场所、一个卫生效劳机构和一个治安视频监控中心〕工程建设,突出抓好社区家庭效劳中心建设,确保今年内全面完成。我区今年拟建设的3个社区综合效劳中心的选址要尽快确定落实,社区综合效劳中心的功能设置一定要详细、最大化,要强调花都特色一站式的便民利民的宗旨;争取能走规划建设的绿色通道,加快推进规划、用地、办证工作,力争年内开工建设;建设及运营经费建议按照区、镇8:2的比例投入。此外,要大力推动其他镇的社区综合效劳中心规划建设工作。社区综合效劳中心建设省、市都十分重视,对于促进社会和谐、构建幸福花都意义重大,建议除新华、狮岭以外,其他镇也要加强调查研究,借鉴成功经验,结合实际制定建设社区综合效劳中心的方案,推动社区管理效劳向全区推广,使全区人民均能享受到优质的社区效劳。其次,是要整合现有场地资源,为社区办公和居民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对一直以来靠租用场地办公的社区,区政府要有个3-5年的工作规划,力争在未来几年内分步分批通过购置、整合现有场地资源等方法解决社区居委的办公场地和效劳网点的建设问题。再次,区政府要按照相关的要求,将社区工作用房与居民公益性设施建设纳入城市规划、土地用地规划,并要明确验收责任,确保新建社区有相应的硬件设施。

  6、要大力美化社区环境,健全相关工作制度。区政府要继续完善区直单位联系社区,参与社区共建的工作制度,支持和帮助联系社区做好社区绿化、美化工作,建设社区无障碍环境,大力整治脏、乱、差,努力提高社区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不断改善社区居民的生活环境,建设干净、整洁、优美的文明社区。

  7、要继续加大对社区管理效劳工作的资金投入,保障社区管理效劳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要按照市委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假设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的要求,在把社区公共设施和公共效劳的投入纳入

  /12财政预算的根底上,继续加大社区经费投入,以保障社区根本建设和各项社区管理效劳工作的顺利开展。

  会专题调研组

  区人大常委

  篇三:社区效劳专业标准调研报告

  社区效劳专业标准调研报告

  一、调研目的社区效劳专业作为一个新专业,在专业定位、人才培养和教学设置上有许多问题亟需探索和实践检验。为使社区管理与效劳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凸现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实践性和先进性,我们进行了大规模的社会调研,以期专业标准更贴近社会开展与变化,教学设置更贴近行业一线,适应现代社会为专业培养提出的诸多要求,更能前瞻性地预见高职人才的开展方向。

  二、调研方法和调研对象

  本次调研采取多种形式与方法,主要包括书面问卷、个别面谈、电话访谈、座谈会、文献检索、网站查阅、专题研讨会等。问卷调研共设计三类调研问卷,分别是学生调查问卷、用人单位调研问卷以及用人单位负责人访谈卷。问卷内容主要包括社区管理与效劳专业相应行业的人才结构状况、开展趋势与开展规模,适应性岗位需求与从业层次,从业人员所需专业资格、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以及课程安排与设置等方面。

  为了保证调研结果的有效性和普适性,本次调研的主要对象为山西省太原市范围内的基层社区组织,包括社区居委会、村委会的社区工作人员,社会工作从业人员,同时涉及社会效劳性单位与企业的社会效劳人员。

  三、调研过程

  〔一〕选定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访谈调查

  本次调研共选择山西省内66家单位,其中基层社区管理机构45家,社区效劳性企业9家,社区其他单位及机构10家。用人单位调研问卷以直送方式共发放110份,回收113份,回收率为93.6%。走访面谈访谈20人,包括社区工作人员12人,效劳型企业人事主管4人,其他相关单位的人事负责人6人。

  /12社区管理与效劳专业学生问卷内容还涉及到就毕业前后的认识、亲友评论、个人开展准备等。问卷发放50份,回收47份,回收率94%。

  〔二〕汇总调查资料,召开专题研讨会

  根据社区管理与效劳专业的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我们聘请高校课改专家主持召开专业建设研讨会,邀请来自民政局、街办、社区居委会的11位行业专家进行政策性和具体操作上的分析研究。

  四、调研结果分析

  〔一〕社区工作人员的结构与现状

  目前,全市52个街道办事处,543个社区居委会,4007个社区网格,543个社区中城市社区及改制完成的村改居社区516个〔即:享受财政补贴的社区516个〕。有社区工作者4790名,其中专职社区工作人员约占10%。在这局部社区工作人员中,40~50岁的占大多数,约占65%,30岁及30岁以下的仅占29%,新进大学毕业生人数虽有逐年增多的趋势,但三年内离职率也超过46%,行业一线工作人员的年龄偏大且结构不平衡。社区工作从业人员中具有高职高专学历的最多,为49%,本科学历的约占31%,中专及以下、硕士及以上学历的较少,分别约为15.6%和4.4%。用人单位及主管部门对各学历层次毕业生实

  际工作表现的认同度显示,近85%的用人单位认为高职高专毕业生更能适应工作需要与工作实践,适应性较强。

  在现有社区工作者中,有相当局部为转岗人员,接受过社区类专业教育的人数相对较少,专业人才所占比例不高。多为管理类或技术类职称,其中初、中级职称占到88%,高级职称仅占12%。社区一线工作者的职业能力与专业素质存在明显缺乏。

  从访谈中,我们了解到,不少用人单位对社区管理与效劳专业都比拟陌生。接受调研的单位中,有34家表示其社区相关专业毕业的工作人员缺乏10%,超过70%的仅有3家。所有单位中,18家近三年内未接收过社区类专业毕业生,占45.2%;19家单位接收过1~2名相关专业毕业生,占30.6%;只有7家接收过3人以上,占24.2%。25家单位表示未来5年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在3人以上,其中3家表示至少需要10人,选择1~2人的为11家。很多用人单位都表示出了对高职高专毕业生参与一线社区工作的热情。

  /12综合调研情况显示,目前社区类专业对应行业和用人单位的人员情况及人才结构有两方面的需求:一方面,城市社会的开展促使新社区的产生与扩大,这就要求社区不得不引入新鲜血液,充实工作人员队伍;另一方面,原有的单纯管理或单纯效劳的居委会模式已不能适应现有社区的开展变化,引进专业人才势在必行。年龄层次较低、工作适应力强并具有专业背景的毕业生正是行业与单位最需要的。

  〔二〕社区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就业岗位群

  社区管理与效劳专业的就业岗位群包括社区基层工作人员、社会团体与组织管理、社区规划与建设等社区管理岗位,社会效劳企业工作人员、社会福利事业、社会教育效劳等社会效劳岗位,小区物业管理、物业效劳等物业管理岗位。问卷调查显示,53家单位认为,本专业毕业生可从事的工作主要是社区基层工作,占到80.3%。

  可见,社区基层工作将是本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岗位,培养毕业生从事一线社区工作的实践技能与专业能力应是社区效劳专业标准建设的关注点。

  〔三〕社区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与方向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求和职业标准为依据,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学习能力,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

  通过调研,我们认为社区管理与效劳专业的人才培养应该紧跟社会开展的趋势,专业建设定位应该是培养具有敬业精神和良好的工作态度,具有较好的语言表达和人际沟通能力,掌握一定的社区工作专业知识,有较好的社区工作实践技能,具有学习能力,能够适应现代社区建设与管理工作的社区一线高等应用性技能人才。

  社区效劳工作任务可综合为社区人民调解、社区弱势群体效劳、社区特殊群体效劳、社区便民利民效劳、社区社会保障和再就业效劳、社区矫治效劳、社区信息效劳等7类社区效劳工作的内容。在此根底上,结合职业教育特点,我们培养出的社区工作者应具备“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有较强的理论知识〞、“能帮助解决安置

  救助、矫正对象实际困难〞等36项职业能力。按照“以任务引领课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根底〞进行职业教学课程设计,这次调研形成的11/12社区效劳工作任务分析,为社区效劳课程教学的具体内容与方法进行了较为细致而全面的认定。

  五、初步成果

  〔一〕《太原市社区效劳专业标准调研报告》

  〔二〕制定相关效劳标准

  1.老年人效劳标准;2.青少年效劳标准;3.残疾人效劳标准;

  4.便秘利民效劳标准;5.家政效劳标准;6.社区信息效劳标准;

  12/12

篇二:社区共建意识不强,学院间的交流不多的原因

  

  地方高校学生党建与社区基层联动共建现状剖析

  作者:李丹,王吉源,孟丽,曾媛

  来源:《现代职业教育.高职本科》2015年第10期

  李丹,王吉源,孟丽,曾媛

  (江西理工大学,江西赣州341000)

  [摘要]学生党建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高校在学生支部建设强化阵地建设中,与社区的联动共建有助于实现育人效果的最大化,也有助于社区和谐发展。当前,基层院系和社区支部之间仍存在共建意识不强、资源共享程度低、共建活动单一、共建稳定性差的现象,需要积极转变观念、凝聚共建意识,共同谋划好地方高校学生党建和社区基层联动共建之路,实现高校育人和社区发展双赢。

  [关键

  词]学生党建;社区基层;“规划性”共建;联动共建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5)28-0118-02世界著名学府威斯康星大学校长范·海斯曾说:“大学应成为灯塔,积极促进社会发展,使全州的人民都能与这所大学的人才和知识发生联系,使每一户人家从这种联系中得到益处。”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方高校逐渐认识到社会服务的重要性,服务地方社会的职能也成为当前各大高校普遍认可的三大职能之一。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社会的过程中,社区作为城市社会最基本的构成单元,深入社区成为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社会最直接的切入点。

  一、地方高校学生支部与社区联动共建的必要性分析

  在中国,城市社区建设是在全能政府“失效”和万能市场“失灵”的背景下发生的。城市社区将自主但分散的社会成员再组织起来,整合和动员社会资源,对传统的单位制社会加以重新构造。对于中国来说,城市社区在发展的过程中普遍面临着管理成本、可持续发展以及和谐社区的构建等系列问题。在财力不足而人力资源富余的情况下,如何开发好这些富余的资源,需要社区基层党组织整合各类资源优势,发挥社区内各单位组织、居民参与的积极性。

  二、当前地方高校学生党建和社区共建存在的问题剖析

  当前,地方高校学生党支部和社区有一定的联合,如志愿服务进社区、关爱空巢老人等活动,学生支部与基层社区在具体事务上有一定的合作和联动,但在基层学院和社区层面的执行层面,共建的活动只是存在联合并未产生联动的效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双方共建意识有待提高

  高校学生党支部和社区的共建在很大程度上呈现“规划性”共建的特点,也就是说在二级学院和基层社区双方共建的过程中,高校和社区上一级的领导层发挥着共建的主导作用。在实际的共建过程中,具体执行的二级学院学生支部和地方社区基层,自主自觉参与共建的积极性不高。学生党支部的共建活动,大多带有随机性,处于时断时续接受指派的工作状态,即文件有要求需要组织进社区活动,就立刻执行,如果没有上级要求,学生支部和社区共建活动的组织则处于无计划状态。

  (二)社区共建的活动单一,缺乏深层次的合作

  目前,学生支部进入社区开展共建活动基本上是以各类志愿者服务活动为主,如社区卫生维护、关爱空巢老人、普法宣传等,共建活动的开展与专业相关性不强,以X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为例,每年用于开展社区经费的活动几乎为零,也只有这些零成本的活动才能持续开展下去。共建活动经费的匮乏,大大制约社区共建活动的有效开展,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共建活动的单一。

  (三)社区共建缺乏必要的体制保障,稳定性较差

  为推进社区共建工作的开展,有些高校都设立专业指导委员会或者社区共建联席会等机构,但是在实际的二级学院党支部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这些学校层面的专设机构没有发挥应有的调度和调节的功能。目前,基层院系对于学生党建与社区共建的重视度不够,缺少进行“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和横向的沟通,日常共建活动的开展更多的是动用到个人关系的层面去做沟通和接洽,通过这些渠道合作的成功性更高,但是一旦街道领导或者成员单位领导有调动,合作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差,共建机制的缺乏造成合作机制的不稳定,对于连续有效长效地开展共建活动有着消极的影响,也加大了深入开展共建活动的难度。

  三、地方高校学生党建和社区联动共建的实践剖析

  (一)“四联四动”创新制度设计

  J大学非常重视与区政府的合作,该校与所属区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各层次范围内启动共建合作计划,在社区共建合作这一块,在行政力量的主导下,二级学院和基层社区通过“一对一”的有效对接,即14个二级学院(校区)分别对接章贡区各基层社区,避免各二级学院学生支部进社区开展共建活动的随机性。2014年,X学院对接孝义巷社区,一年来学院学生支部在该社区开展“IT--110进社区”活动,送知识、送温暖、送科技三送活动,通过长期有效的对接,加强了X学院和孝义巷社区之间的沟通了解,在共建的过程中,实现院情和社情的有效结合,为实现学生党支部和社区基层双方的良性互动创造良好的互动基础。

  (二)发挥专业优势,社区共建迈向多元化

  学生支部与社区共建的过程中,共建活动要积极破除单一性,实现专业化,以此拓宽学生的实践平台,能帮助社区解决实际问题。在调研中,W学院大学生党员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为社区解决实际问题为着手点,用“以我所学,服务社会”的理念积极参与社区建设。2010年,该院本科生党支部法学党小组党员成立法律援助中心,并邀请区司法局的相关人士和法学教研室实务经验丰富的法学教师作为业务指导老师,免费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四年来共发放“便民服务卡”9300余张,接受咨询3400余次,代写法律文书320多份。该院学生党员们充分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积极投入社会服务中,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三)高校社区电子化共建平台,搭建共建新渠道

  2014年9月,章贡区“智慧章贡”手机App软件正式上线运行,社区居民手指轻触手机,可以实现水电费、医保、公积金、列车时刻等便民查询,还可以直接预约家政、养老、医疗预约挂号等服务内容。X学院学生支部积极利用“智慧章贡”的电子平台,在线注册志愿服务一栏,社区居民通过下订单的方式请志愿者上门服务。网络化平台的建构,使学生支部和社区共建直接实现了点对点的对接,提高了开展共建活动的针对性,同时简化了共建活动的流程,电子化的共建平台将成为高校学生支部和社区共建的新方向和突破口。

  参考文献:

  [1]徐勇.论城市社区建设中的社区居民自治[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1(5):40.

  [2]郑清文,王艳超.高校基层院系学生党建与学生工作联动开展的探索与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4(2):70.

  [3]郭宏斌.高校与地方开展社区共建的内容及合作机制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5).

篇三:社区共建意识不强,学院间的交流不多的原因

  

  当前社区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社区是党在城市工作和发展经济的执政基础,是政府的行政末梢,是实现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重要基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2016年6月份,我利用在团结街道某某社区蹲点期间,围绕社区建设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作了调研,形成了个人一些粗浅的看法和观点,仅共大家参考。

  一、某某社区建设现状

  (一)辖区基本状况。某某社区位于某某市中心地段、东起萨依巴格路,南至孔雀河畔,西起团结北路,北以人民西路,总社区面积为0.53万平方米。辖区内居民小区数14个,居民住宅37栋,一个平房区5个巷道,住户3098户,社区总人口4242人。辖区内居住着维、汉、蒙、回、满、瑶、苗、羌等8个,其中:汉族3765人,维吾尔族389人,蒙古族31人,其他民族57人。辖区行政事业单位5家,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

  组织2家,社会组织党组织1家。按照社区“四化”建设的要求,划分网格4个,建立网格党支部1个,网格员10人。

  (二)社区硬件设施现状。基础设施方面:某某社区办公场地在辖区内锦官高层二楼,总面积400平方米,但无自主产权,为借用某某市热力公司商用房;办公设备方面:基本上配备了电脑、电话、办公桌、椅、柜等办公设备,但电脑还没有做到人手一台。服务设施方面:社区于2016年7月建成卫生室,但卫生面积不达标,有社区警务室1个,社区图书室(阅览室)、会议室、活动室为一体,面积不足60平方米。

  (三)人员结构情况。2012年6月成立党委,社区党委班子共有6人,其中书记、主任各1人,副主任3人,社区民警兼任副主任1人,社区现有工作人员26人,国家干部5人、社区事业岗5人、聘用人员7人,党员8人,文化结构:具有本科学历11人,大专文化程度9人,高中(含中专)6人;年龄结构:35岁以下16人,36至55岁10人。民族结构:汉族6人,蒙古族1人,维吾族

  19人。性别结构:男性3人,女性23人。

  (四)工作现状。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支持和团结街道党工委领导下,社区基本职能能够正常发挥,组织机构建立健全,社区职能定位明确,设立有民政、综治、计生、劳动保障管理等机构,工作人员队伍基本保持稳定,办事流程、服务指南等各项规章制度健全完善,特别是通过站居分设、设立民事账本、落实政务公开等为居民提供了便利服务。同时,社区经常性组织市民开展文明常识、法律法规教育培训,较好的调动了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社区全面建设取得明显进步,先后获得20余项荣誉。

  二、社区存在问题

  这几年来,某某市委、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街道党工委的具体指导下,作为成立较老的社区,某某社区建设虽然取得明显进展,但在调研中也发现今后发展很多制约因素,特别是有些特别重大的问题和面临困难比较突出,需要某某市、团结街道各级共同努力,各有关部门大力协作给予有效协调解决。

  一是社区阵地建设问题,成为制约社区发展的瓶颈。某某社区现办公场地是借用某某市热力公司商用房,面积仅有400平方米,且各项活动场地不配套,按照自治区、自治州有关加强基层阵地建设文件精神,阵地建设要达到“5+2”目标,面积不少于800平方米,即有办公场所,有服务中心、有警务室、有周转房,有活动室,努力做到有双语幼儿园、村卫生室。但某某社区阵地建设与此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办公场地紧张,配套设施不齐全,社区没有养老、康复、心理咨询等服务设施。对社区公共服务人力资源、设施资源、项目资源都不能有效整合,发展思路不清晰。

  二是社区工作人员待遇偏低,难以调动和发挥工作积极性。难以调动和发挥。社区工作人员中除了5个正式在编、14个事业岗位人员以外,有7人为聘用人员,这部分人员工资待遇普遍低,每月工资不到2000元,且没有维稳补贴、精神文明建设和综合治理等有关奖励工资,收入非常低。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物价上涨等因素,给家庭生活

  带来而他们个人实际用于工作的开支却不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工作积极性的发挥,加之现在社区工作量大,很多招聘人员,干不了多长时间就辞职,造成干部队伍不够稳定,影响了社区工作开展。

  三是社区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导致各项工作质量不高。社区干部中虽然有大专以上学历20人,高中中专6人,整体看似乎还可以,但实际工作能力和素质高低不一,有些对上级文件精神学习理解能力不强,对安排的工作落实和执行上有差距;有的汉语水平能力不高,与群众交流交往缺乏经验,尤其是缺少文字功底较好的写作人才;社区干部队伍中有汉族6人,蒙古族1人,维吾族19人;男性工作人员仅为3人,民族比例、男女比例严重失调,这种干部队伍结构性地不合理,为社区开展各项工作,特别是维护稳定工作带来结构性障碍。

  四是工作任务重,头绪繁多,影响社区服务功能发挥。社区作为居民自治组织,其中心任务和主要功能就是维护辖区社会稳定和服务居民群众。但从目前现状来看,各级职能部门不断将自身业务向街道、社区延伸,各项检查评比考核服务项目繁多,据不完全统计,社区工作从大的方面分为党建、维护稳定、综合治理、计划生育、精神文明等等方面,虽然从去年以来,各级都强调要减轻基层负担,减少考核评比项目,但目前仍有120多项具体工作任务。明目繁多的检查考核和工作任务,导致社区中心工作任务不集中,聚焦不准。尤其是在对居民服务方面,无法满足居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社区居委会难以发挥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实际上每日从事大量本来由政府职能部门或社会中介组织承担的事务性工作。目前,社区大部分时间在处于被动应付,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社区的工作负担,使社区干部普遍感到工作负荷大、压力大。

  六是社区共建机制不完善,影响辖区单位参与共建积极性。虽然社区成立有辖区单位领导担任的大党委,但实际发挥作用不够,共建机制不完善,各单位参与共建共驻积极性不够高,特别是少数单位在将各项社会事务向社区移交时,不能相应积极为社区

  解决必要的办公用房、办公设备,不能提供必要的管理条件等等,给社区工作带来较多难度。目前社区建设仍停留在政府用行政力量推进阶段,社区居民和社区驻区单位参与意识不浓。社区居民群众中,仅有部分热心社区建设,自主、自愿参与社区自治的群众覆盖面还不够广。另外,社区对辖区单位缺乏制约,尤其是正常上班的居民,对于自己所在的单位有着高度的依赖性,而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较弱,社区召集会议辖区单位、居民都不够重视,社区组织活动参与热情不高,支持力度不大。不能自觉地融入社区共驻共建中来。社区大党委联席会议、共驻共建协调会议等社区共建机制在建立操作中还存在一定困难,如何融洽社区、职能部门和驻地单位三方的关系,使之切实有效地发挥共驻共建作用,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几点对策建议

  当前,社区建设正步入构建和谐社区的新阶段。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如何进一步加大社区建设力度,针对社

  区建设的现状和薄弱环节,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是强化认识,明确目标,促进社区整体建设水平。目前,辖区各单位、部门都不同速度存在着“社区建设是街道办事处和民政部门的事”的模糊认识。为此,应从规划顶层设计出发,制定一个有关加强社区建设,努力提升社区服务工作水平的意见,完善充实全市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指导、协调、督促、检查社区建设工作。要加强社区工作站建设,让社区工作站作为政府公共服务向社区延伸的承担部门,实现政府行政管理和社区事务的分离,做到各司其职,责权统一,逐步改变社区自治组织承担大量政府行政工作的现状,从而全面履行社区居委会的职责,广泛发动居民参与社区自治。

  二是加大投入,政策扶持,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确保社区工作用房和公益性服务设施的落实,像抓村级组织阵地建设一样,对现有社区基础服务设施用房,采取政府投入主体、镇(街道)适当补助、辖区单

  位和包挂单位帮扶、社区自我发展的办法,力争社区办公活动用房面积在800平方米以上。同时,在制定发展规划时,将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总体发展规划,要求建设规划部门在批准新建、改建住宅小区、城镇居民区和村镇建设的规划工作时,应包括社区服务用房和居民活动场地等公益性设施建设规划,确保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建设、集镇改造同步。

  三是尊重历史,明确权责,确保工作经费和人员待遇的落实。要探索制定有利于稳定社区干部队伍的薪酬标准,要坚持社区居委会成员和专职工作人员工资收入总额原则上不低于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水平,由财政纳入年度预算,切实改善社区干部的工资收入、福利待遇和工作条件。建立正常的晋资机制,划分补贴档次,体现干得久与干得短的差别,干得好与干得差的不同,调动其潜能,充分发挥其积极性。社区专职工作者的基本补贴及福利待遇,要根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及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的增长和福利待遇的调整

  情况适时增长或调整。同时,加强财政保障支持力度,保障社区办公经费,并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并建立自然增长机制,确保所有社区工作经费随经济发展适当增长而增长。

  四是依法依规,循序渐进,逐步理顺社区管理体制。探索推行社区公共事务分类管理,对确需社区工作站承办或协助办理的非社区工作站职责范围内或社区工作站工作目录以外的工作,原则上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申请和审批,统一在社区设立窗口,实行“一站式”服务;市、镇(街道)有关部门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根据交办工作量的大小、难易程度、人员多少和时间长短,通过签定协议、购买服务、项目管理等方式,进一步规范社区居委会积极履行职责,协助街道做好相关工作。要通过会议方式,扩大宣传,引导州市直相关职能部门尊重和维护社区居委会的合法权益,指导其依法开展自治,帮助解决工作的实际困难,并自觉接受社区组织和居民代表的监督和评议,尽快理顺基层社会管理体制。

  五是部门牵头,单位参与,形成共驻

  共建格局。要切实加强社区大党委建设,完善党委工作制度,进一步建全完善党建联系会议制度,促进驻区单位主动参与到社区社会事务决策与管理中;不断规范社区辖区单位重大评选表优征求社区意见工作制度,完善驻区单位参加社区活动的长效机制;协力出台优惠政策,激励驻社区单位、各类社会组织和服务机构开发、开放社区居民所需的体育场所、图书室等活动场地,最大限度地实现社区资源共享,促进社区资源整合。

  六是培育发展,积极引导、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营造有利于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强化职能部门服务意识,鼓励支持社区服务实体、慈善公益组织和专业性社会机构等组织,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到社区开展活动;鼓励辖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建设,拓宽服务社会的领域,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引导鼓励两新组织发挥作用;拓展社会管理中“社会协同”的发展空间,把政府部门可以不直接承担的社会服务性和事务性工作,以及企事业单位剥离的社会职能、服务职能,通过委托、购买、授权等

  形式交给社会组织承担。对政府部门和镇(街道)授权或委托社会组织承担的在社区开展的管理服务事项,按照政府购买社区公共服务项目管理的规定执行。同时,要坚持定期专题召开社区工作会议,交流经验、表彰先进、专题研究社区工作,从而不断提升社区正规化建设水平。

篇四:社区共建意识不强,学院间的交流不多的原因

  

  社区办工作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计划

  社区办工作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计划

  x年,按照年初工作计划,紧紧围绕市局相关处室和全局总体部署,社区办圆满完成了第八届居委会选举、社区工作者、转业士官招考、六型社区创建、居委会下属委员会建设、社区工作者培训、“X.X”救灾善后等各项工作。

  一、x年工作存在主要问题。

  回顾全年,在各级领导支持下,在局相关科室配合下,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工作,从基础到亮点,从传统到创新都扎扎实实的向前迈进了一步。在总结经验的同时,也认真分析了各项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在社区建设中部门联动效应低。

  社区是加强社会服务管理创新的主阵地,社区建设需要各职能部门、社会组织共同参与建设,而从当前看,无论六型社区建设还是社区居委会下属委员会建设工作,民政部门在社区工作统筹协调的地位还没有形成,相关职能部门、社会组织共建意识不强。

  (二)社区服务现代化手段不高。

  社区服务信息网络经过改版、推广和几年的区、街、社区三级的使用,目前各项功能已经很成熟了,在“X.X”全市招募社区志愿者时,显现了强大的网络信息化力量。但是,目前社区服务信息化实用性还不强,在如何将网络服务与社区服务商户进行捆绑,让居民的服务需求通过点击鼠标即可实现方面还差距很大。

  (三)新招考的社区工作者归属感逐渐减弱。

  社区工作者招考工作每年由我局负责,但人员分配、档案保管、工资发放等后续工作由社工委负责,使得招考社工在社区独立意识强,认同社工委直接负责管理,对民政局的归属感自招考结束后逐渐减弱。针对新招考人员目前没有出台措施、办法将其紧紧吸引和掌控,使得我们在社区工作者队伍管理方面,对新招考人员的管理成为空白。

  二、x年重点及创新工作。

  x年,社区建设工作将围绕党的“x”和第十二次x市民政会议精神,紧抓机遇,以强化社区自治、增强社区管理效能、打造便民社区服务为重点,在稳步推进基础工作的同时,做好六项重点及创新工作,全面提升社区服务管理水平。

  (一)构建社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完善下属委员会建设。

  以社区居委会下属委员会为工作载体,整合人口、就业、社保、卫生、文化以及综治、x等管理职能和服务资源,构建跨部门的社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进一步延伸六个下属委员会的职能作用,完善和提高下属委员会协助政府加强社会管理、提供公共服务,收集反映民意等方面的能力,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建设进程,夯实社会服务管理基础。

  (二)加快城乡社区自治组织全覆盖工作。

  贯彻落实京民基发【x】X号文件精神,指导乡镇(街道)对新建住宅区,城乡结合部地区,特别是x等新型社区,加快居委会组建工作,加强和完善对此类新型社区基层自治组织建设、提高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实现对居民的全员管理和无缝隙管理,最大限度杜绝社区管理的“空白点”。加强对新型社区的建设和管理,建立解决“村转居”等新型社区模式,将成为我们今后社区建设工作的重点。

  (三)大力培育社区社会组织,推动驻区单位社区共建。

  深度挖掘社区社会组织潜在力量,通过居委会下属委会凝聚社区社会组织,有序引导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管理和服务,选取相关街道作为试点,通过政府购买、提供资金支持等方式推行社区社会组织项目化服务运行机制,使各种社会组织成为推进社区居委会工作的重要力量。进一步加强驻社区单位社区共建意识,将文化、教育、体育等活动设施向社区居民开放。

  (四)加强民政统筹协调地位,深入开展“六型社区”建设。

  继续以“六型社区”创建为抓手,提高社区管理、社区服务水平,全面确立社区建设中民政统筹协调的地位,建立起以社区居民需求为核心,民政牵头、各部门积极响应的创建体系,进一步细化创建环节,全力完成X年X个社区创建目标。

  (五)探索激励机制,加强社工队伍和志愿者队伍建设。

  丰富社区工作者激励机制,特别是对新招考社区工作者,探索深造、选拔、推荐等激励方式,充分调动广大社区工作者争优的积极性,增强社区岗位的吸引力,稳定凝聚社工队伍。以试点形式推行社区志愿服务“时间储蓄兑换”激励方式,在社区兑换优先服务、互助服务、服务交换等奖励,鼓励更多人加入社区志愿者行列。

  (六)加快便民利民网点建设,实现社区服务网络对接。

  充分利用各类惠民政策,积极吸纳高品质服务商加盟,不断扩充社区便民利民网点,加强社区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完善X服务热线,实现社区商业网点与信息网络平台捆绑,力争每个社区实现X个网络点击服务项目,提升社区服务网的效用和居民认可率,真正用活信息网络平台,大力推进社区信息化。

  三、保障措施。

  一)争取领导重视。对重点工作主动谋划,科学布控,积极争取各级领导支持和重视,为推进各项重点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二)加强督促检查。

  定期检查督导,及时了解基层工作推进情况和疑难问题,将重点工作建设成效纳入乡镇(街道)民政工作考核指标,促进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三)加大宣传力度。

  以深入贯彻学习x精神为主线,广泛开展宣传活动,邀请区电视台、x报等媒体多方位展示社区工作,加强对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的宣传,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提升居民参与意识,营造和谐社会氛围。

  (四)加强创新研究。

  充分调动社区工作者、专家学者等各方力量,汲取好的意见建议,汇集各方智慧,对重点工作深入分析研究,确保重点工作高质量、高水平完成

篇五:社区共建意识不强,学院间的交流不多的原因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探讨老社区居民社区意识淡薄的原因

  作者:刘园

  来源:《商情》2015年第27期

  [摘要]:D社区位于Y市的中心位置,地处市区繁华地段。近几年来,随着城市的发展,像D社区这样的老社区似乎逐渐淡出我们的视野,但是仍然有许多类似的社区存在于城市中。社区意识对于社区的管理与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深入到社区中,访谈相关居民和社区组织,并且结合自身在社区居住生活的经验,参考相关文献力图说明老城区居民社区意识淡薄的原因。

  [关键词]:社区

  社区意识原因

  一、前言

  D小区地处市区繁华地段,辖区面积为6万平方米,附近有大型农贸市场和大型商场,毗邻Y市主干道。“社区是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及其活动区域。社区意识指社区成员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对参与社区管理重要意义的感知,以及通过群体义务满足成员需要的共同信念。”

  笔者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访谈法和文献分析法。通过深入到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中,观察居民的生活情况,居委会街道办事处的工作情况,居民参与社区活动的现状,了解影响社区居民社区意识淡薄的原因。

  二、原因分析

  (一)小团体的存在不利于社区意识的发展

  老城区中仍然可以找到“单位型”社区的影子,由单位出资建房,再将房子以很低的价格卖给单位职工,这样很好的将职工聚集在一定区域内,形成小团体。以D社区为例,据笔者了解,D社区最初建立时,十几所单位同时在这里建房,然后将房屋分配到职工个人手中。基于“地缘”和“业缘”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楼内居民关系,使得一栋楼成为一个小团体,在这个小团体中,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基本通过商量的方式协调解决。社区意识指社区成员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而小团体的存在使得这种认同感和归属感局限在了更小的范围,多数楼内的居民表示很少与本楼外的其他居民有所联系,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变的弱化或者是被忽略,小团体在单位的影响下具有较强的凝聚力,这就成为老城区居民社区意识淡薄的原因。

  (二)人员的复杂性弱化了居民对社区的感知

  由于D社区邻近商业区,许多外来人员会在D社区中租房作为临时住所,这些租客大多数并不是长期的。一楼住户多将靠街区的墙壁扒掉,改造成“门头房”出租给他人做商铺,由于

推荐访问:社区共建意识不强 学院间的交流不多的原因 不多 共建 不强

本文来源:https://www.cygypipe.com/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27869.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