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墨客文档网!

学校舆情控制措施与对策10篇

文章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07-27 17:36:01

篇一:学校舆情控制措施与对策

  

  高校网络舆情危机的研究及处置对策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的发展,高校的安稳与管理对高校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舆情危机是高效面临的重要危机之一,对高校内部的学生与教师有着重要的影响。高校舆情危机的判断主要从四方面进行,分别容易介入的公开事件、与社会舆论的关注焦点是否符合、是否与社会常态的价值期望违背以及是否关联到师生。本文主要对高校网络舆情危机的形成过程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处置对策。

  关键词:高校;网络舆情;形成过程;处置对策

  由于我國社会经济不断的发展,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在高校发展的过程中要重视网络舆情的重要性。高校网络舆情危机主要是指在高校网络舆情过程中产生的对学校发展不利的相关言论,可能威胁到学校的声誉以及给学校带来的负面影响。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网络舆情对科教文卫关注越来越多,高校中爆发的舆情危机越来越多,部分事件已经超出了教育系统,影响到了整个社会,所以要对高校网络舆情危机形成的过成功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高校网络舆情形成过程分析

  1.网络公共事件的产生

  在网络信息传播的过程中,话题在整个网络事件产生的过程中尤为重要,是网络舆情产生的基础。在论坛、微博等信息交流的平台中,这些话题不断的被人们提及,随着了解话题人数的增加,最终一个话题可能会演变成为网络群体性的事件。这些话题有着一下几个特征:首先是关注度较高的话题,这些话题在传统的媒体报道后,由新媒体的编辑进行重新的整合后变为具有争议性的话题。这些新闻中可能会过分的夸大师生之间的矛盾,过分揭露学校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弊端。这些话题往往具有较强的公共事务行,人们在网络中发现这类话题自己比较感兴趣,便会在下面进行评论或者是转发,这个话题就是网络舆情产生的基础条件。其次当话题涉及到师生之间的矛盾时,一方为弱势群体一方为强势,人们往往会更加的关注弱势群体的发展现状,在网络中人们会为弱势群体寻求事件更好的解决方式,在高校中的校园霸凌事件,人们往往会更加关注被霸凌者的情况,从而对学校的运行体制以及管理体制进行质疑,导致了学校的声誉受损。

  2.网络事件的产生以及舆论的形成

  在网络公共事件被人们广泛的关注并产生热议后,当事人以及利益相关人也会在网络中为自己发声。在此过程中网民便会在当事人的帖子下面发表自己及的言论。在这样的背景下,网络中的营销号会借助话题的热度不断的“带节奏”发表自己毫无根据的臆测,或者对事件的弱势群体进行同情,或者煽风点火将本次的事情扩大。例如,在马加爵事件发生后,在一些营销号的带领下,不仅对学校产生了质疑,而且网民对我国的教育体系也产生了相应的质疑。这种规模逐渐扩大不仅危害了高校的运行与管理,而且会我国的教育体

  系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一次公共事件的发生,在新媒体与网络的环境中会被进行再次加工,引起更多的关注,传播的面积也更加的广泛,形成了网络舆论场。

  3.舆论主导性的产生

  舆论场的形成知识网络舆情形成的初始阶段,人们可以在伦伦场中发表自己的意见,但是在舆论场中由于部分人将大部分网民的言论进行整合后形成自己的舆论进行产生了主导型舆论。在高校网络舆论中,大部分人寻求同盟,如果一个高校发生了网络舆情危机,有着相同境遇的学生也会在网络中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形成大规模的网络舆情,这些内容甚至带着一些嘲讽的味道。在高校网络舆情危机形成的过程中,一般都会出现不同的群体和阵营,这些观点会不断的传播不断的强化,大部分网民会根据自身的实际经验,选择性的相信这些观点和意见,最终形成舆论的主导。

  4.舆论压力的释放阶段

  在网络舆情危机发生后。舆情将会从网络中的虚拟世界逐渐转变到显示生活中的世界。在高校舆情危机爆发后,经过网上的讨论会对高校的管理体制产生质疑。根据这些质疑,高校也会不断的调节自身的管理方式。面对一些重大的高校网络舆情危机事件,在舆论危机发生后,高校会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并在网络平台中公布出来,消解了舆情危机。

  二、高校舆情危机的处置措施

  1.构建高校舆论引导机制

  高校在面对网络舆情危机时,首先要在8小时内查清事件发生的原委以及事件的真相,避免网民的猜测导致事态难以控制。其次,在学校的信息平台、微博、公众号等具有影响力的信息交流平台中公布事情的跟进结果,及时的公布真相,避免不知情的群众被带节奏。再次,当事件的结果出来后,要及时的公布,如何应对这种事件,如何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在网络舆情危机出现后第一时间的应道舆论,控制事态的发展。最后,高校在日常的宣传中,要积极宣传学校的正面形象,例如学校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良好,学校的某位教师讲课有趣生动等,体现学校的正面形象,将舆论引导向积极的方面。

  2.构建舆情危机处理制度

  首先在网络舆情危机处理时,要对网络舆情危机进行预防,针对网络中可能出现的舆情危机及时的控制。详细的分析各类高校网络舆情的类型,并且针对不同的网络舆情危机内容制定不同的应急方案,如果出现了类似的危机,能够及时的预防并且制止。其次,一旦网络舆情危机形成,要及时的控制事态,并成立网络舆情危机处理小组,在调查事态发展的同时要对网络中的舆情动态进行及时的跟进,根据网络舆情发展的动态判断本次的舆情危机属于什么类型的,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在网络舆情危机处理的过程中高校可以开新闻发布会、网络信息平台消息置顶等方式对网络舆情进行及时的控制,避免舆论消息在营销号手中二次爆炸。最后在舆情危机过后,高校要及时的休整校园形象,将舆论的关注点转移到新的位置中。

  3.将建立舆情反馈机制

  在网络舆情危机处理过后,要对本次舆情危机处理的过程进行总结归纳。首先判断本次舆情危机出现的开端,然后对整个舆情危机进行横向与纵向的总结,其次,对本次舆情危机处理过程中的不同阶段进行自己的分析,分析本次危机处理时的不足与优点。对本次危机过程进行归档,并对本次舆情危机处理时的不足进行反思,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

  为提升高校舆情危机管理水平,需先完善工作机制。如加强组织领导力,培养一批能熟练运用网络技术又熟悉宣传教育工作的骨干。建立舆情危机管理的信息管理及公开反馈机制,以便于有效疏导负面情绪,防止负面舆情的扩散与转化。为实现师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引导,优化整合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媒体资源,双管齐下,实现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互动,为舆情引导提供权威平台和重要保障。

  总结:

  综上所述,由于网络时代的到来,人们对高校关注度越来越高,如果高校发生网络舆情危机,将会影响高校的平稳运行与高校的管理。所以在网络舆情危机爆发时,要在不同的阶段对网络中的舆论进行控制、引导,在舆情危机爆发的第一时间及时的控制,并且将实际的解决措施及时的公布,建立完善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控制网络舆情事态的发展,想舆论引导向正确方向。

  参考文献:

  [1]王善科,陈德强.基于微文化传播的高校网络舆情危机对策研究[J].科教导刊,2016(4)

  [2]夏顺辉.信息化背景下的高校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对策研究[J].科学与财富,2015(30)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篇二:学校舆情控制措施与对策

  

  信息科技探索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的问题及对策张颖摘

  要

  文章具体针对高校的网络舆情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展开分析,希望通过找准问题成因以及相关策略的提出,为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工作提供借鉴,为人才培养创设良好的网络支撑环境。关键词

  网络舆情;管理;高校;对策中图分类号G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20)263-0145-02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将网络舆情工作当作重点宣传思想工作来抓。而高校作为人才培养与意识形态工作的一线阵地,其网络舆情是对师生情绪、意愿、情感的直接反映,尤其是在如今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大量新媒体的出现,也让师生通过QQ、微信、微博、抖音等渠道能够实现快速沟通交流与意见交换。而高校作为对网络舆情的“把关人”,如果对网络舆情管理不当而导致网络沦为舆情“发酵池”,会严重影响高校社会形象与日常工作开展[1]。由此可见,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工作直接决定其自身的和谐稳定,所以需要找准目前网络舆情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并且要立足问题去采取相应对策,积极破除网络舆情管理男单,占领意识形态高地,维护校园网络环境的和谐稳定。1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存在的问题从宏观角度来看,高校网络舆情管理主体非常多元,既包含高校本身与政府教育机构,同时也涉及新闻媒体、企业组织、社团机构等等,很多时候政府教育机构或是新闻媒体等渠道发布的消息都会对校园网络舆情走向形成直接影响。高校内部也会搭建自有的网络舆情管理体系,通过开设官网、公众号等自媒体平台,合力去把控网络舆情的走向。然而,在当前高校的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当中,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也暴露出了一定问题,下文便对这些问题进行简要分析:1.1本身属性导致网络舆情管理实效偏低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普及,过去存在的信息传播壁垒早已被打破,在网络舆情发酵过程中,传统媒体的权威地位也在逐步弱化,甚至出现了信息传播失灵情况。大量失真信息在互联网蔓延,技术部门难以做到全部甄别与精准过滤,所以也就造成网络舆情管理难度变大。同时,在当前“人人皆媒体”作者简介:张颖,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广州)警务指挥学院。的新媒体时代,许多单一信息会经过多元舆情主体的传播而产生裂变,逐渐延伸出各种各样的信息片段,在极为复杂的时空转换之后演变为极具社会影响力的舆情话题[2]。高校学生年轻易冲动,对社会事件有着极高关注度,但是由于社会阅历不够,往往会成为网络舆情发酵的助推者,所以目前高校网络舆情内容也就呈现出复杂多元的特点,涉及到国内外大大小小的事件。而网络信息传播具有隐匿性、快速性、突发性等特点,所以在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方面极为复杂,处理不好便有爆发态势。1.2外来思想对意识形态渗透逐步加强互联网的显著特征在于其开放性,而这一点也让西方外来思想对高校学生的意识形态进行渗透带来了便利,部分学生在接收到这方面信息之后会不断信奉西方的价值观念,甚至出现丑化政党与社会制度等想法,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形成不良引诱与阻碍,无时无刻不在动摇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中的地位。高校学生由于涉世未深且政治敏感度相对偏低,所以对于意识形态的侵袭会缺少必要的判断能力,很容易盲目相信而成为谣言传播助推者。其中,提前消费主义便是对当前高校学生影响较深的且危害较大的思潮之一,其提倡物质至上,引诱学生提前消费去享受物质方便带来的满足感,不仅导致许多学生走上网贷的不归路,也是对主流价值观念的吞噬消解。1.3网络舆情管理与引导手段较为滞后高校在网络舆情管理方面还存在不够重视、投入不足等问题,主要管理人员也仅有学工部、宣传部等部门,并没有网络舆情引导顶层设计,也没有与政府教育机构、新闻媒体结构等构建合作关系去共同引导舆情,导致在网络舆情管理中势单力薄且手段滞后[3]。此外,许多高校在处理突发的网络舆情事件时,往往会因为应对不足而盲目采取消极处理方式,比如直接用“删”“封”“堵”的方式,甚1452020·7(下)《科技传播》

篇三:学校舆情控制措施与对策

  

  学校舆情应急处置预案

  【篇1】学校舆情应急处置预案

  为了切实做好学校安全稳定工作,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理各种可能发生的影响学校和社会稳定的突发公共事件,根据市、县教育局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按照“预防为主,分块层级负责”的原则,有效预防、妥善处置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确保校园稳定,进一步推动本校教育教学工作健康有序的发展。

  二、预案范围

  1、学校的建筑物倒塌,通道楼梯拥挤造成学生伤亡的事故;

  2、学校发生的重特大火灾事故;

  3、学校内建设工程发生的安全事故;

  4、学校师生发生的集体急性中毒事故;

  5、发生的重特大交通事故;

  6、自然灾害引发的安全事故;

  7、学校发生暴力或恐怖事件等重特大安全事故;

  8、学校突发传染性疾病。

  三、机构及职责

  成立学校预防与处置突公共事件领导小组,校长蒋国强为组长,周勇义、胡晓为副组长,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的职责是在县委、县政府和市、县教育局的统一领导下,有效预防我校发生突发公共事件;如果发生突发公共事件,采取果断有力措施控制事态,防止事态扩大,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主要职责:

  1、及时迅速地向当地政府、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汇报事故的基本情况。

  2、组织、协调好相关部门及相关人员迅速开展受伤人员的抢救、现场的安全保卫、事故区域警戒和治安管理,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程序和社会治安。

  3、做好事故现场的交通疏导和人员疏散工作,阻止无关人员随意进入事故现场。

  4、组织相关部门按照应急预案迅速开展抢险救援工作,力争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确保学校迅速恢复正常的`教育程序。

  5、配合有关部门对肇事者等有关人员采取监控措施,防止逃逸。

  6、配合上级部门对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

  7、做好伤亡师生及家属的善后、安抚工作。

  8、根据预案实施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和问题,及时对预案提出调

  整、修订和补充,使之更符合教育的实际情况。

  四、工作原则

  1、避免伤亡事件原则:事件处置过程中应确保师生人身安全。

  2、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原则:事件发生时由领导小组为主处理事件,其它在岗人员积极配合,通力合作。

  3、快速反应原则:相关人员在事件过程中必须做到第一时间报告,第一时间赶到,第一时间果断处理。

  4、疏导性原则:坚持疏导为主,防止激化矛盾,严格区别对待一般学生、群众和不法分子。

  5、尽可能减少损失原则。

  6、各方无条件配合原则:一切听从领导小组指挥,服从大局,绝不允许出现互相推诿、拖拉、扯皮现象。

  五、预防方案的实施

  1、要高度重视,把稳定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抓紧抓好,尽早制定本学校应急预案,明确分工,落实职责,确保校园平安。

  2、要加强宣传与教育引导工作,及时开展形势政策和法制教育,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实际情况深入细致地做好师生的思想工作,及时了解情况,化解矛盾。

  3、要加强值班制度。在特殊敏感时期,严格执行领导带班的值

  班制度。各领导和相关处室负责人除因公务出差外,原则上不能请假,并保证手机畅通。值班室要坚持一天24小时值班,值班人员要严守纪律,忠于职守,坚守岗位,及时传递信息,妥善处理有关事务。

  要认真做好安检排查工作。

  六、重特大安全事故报告

  事故发生后,要在第一时间以最快捷的方法立即将事故的情况分别报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等有关部门。

  在24小时内写出书面报告,报告上述部门。

  事故报告以下内容:

  (1)发生事故的事故类别、发生的时间与地点;

  (2)事故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

  (3)事故原因、性质的初步判断;

  (4)事故抢救处理的情况和采取的措施;

  (5)事故的报告单位、签发人和报告时间。

  七、重特大事故发生后的对策和措施

  1、重特大事故发生后,学校立即启动实施事故的应急预案,并随时将抢险救援情况及时上报有关部门。

  2、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后,在上级部门的领导下,请当地有关公用设施管理部门尽快恢复被损坏的有关设施,确保抢险救灾工作顺

  利开展。

  3、请公安、交警加强事故现场的安全保卫、治安和交通疏导工作,预防和制止各种破坏活动,维护好现场。

  4、请卫生部门第一时间派出急救队伍,抢救伤员,并做好事故现场的卫生防疫工作。

  5、事故发生后,学校领导要亲自挂帅组织有效的抢险救援工作,把损失降到最低点,同时做好师生的思想稳定工作,积极投入的抢险救援工作中去。

  八、纪律与要求

  1、各有关领导要坚守岗位,加强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如思想不重视,工作不到位,造成工作疏漏和失控,按规定追究责任。

  2、参加执行预案的有关人员,必须认真履行职责,严格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坚守岗位,严守秘密。

  3、对重大突发性事件和闹事苗头,不得掩盖、隐瞒,必须在稳住事态,力争把事态苗头消灭在萌芽阶段的同时及时报告。学校要牢固树立安全工作责任重于泰山的观念,建立健全各项安全制度,以对人民负责的高度责任心,确保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程序。为维护社会稳定,为确保我校的一方平安做出积极的贡献。

  【篇2】学校舆情应急处置预案

  一、网络舆情对应系统流程处理步骤

  信息收集→信息分类→信息处理→信息反馈→信息跟踪→信息归档

  二、网络舆情的信息收集

  网络舆情的信息收集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类

  1、宣传处日常检查

  2、网友或师生举报投诉

  3、学院网络监督员巡查

  4、市公安局网警支队通报

  5、市委宣传部通报

  6、市教育局通报

  7、省教育厅社政处通报

  8、其它部门通报

  三、网络舆情信息收集的手段主要有两种:

  1、技术手段:通过舆情监测软件设置敏感关键字、搜索与学院相关的页面等查找相关的话题。

  2、人工手段:通过对重点网站、论坛、SNS、贴吧进行日常检查监控。对院内重点人员对进监控,查访。

  四、网络舆情的信息分类

  信息按性质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有害信息,另一类为无害信息。

  1、有害信息又可分为:

  (1)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2)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的;

  (3)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

  (4)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

  (5)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和封建迷信的;

  (6)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

  (7)散布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

  (8)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9)侵犯我院名誉权、知识产权或其它权益的;

  (10)其它格调不高、违反公序良俗等低俗信息的。

  2、无害信息也可分成二类:一类是咨询类,咨询各类问题,另一类是建议类,对学校的各类建议与意见。

  五、网络舆情的信息处理

  依据公安及教育相关部门的工作要求,除涉及上述有害信息1-7条必须删除外,第8-10条针对不同情况予以处理:

  1、经核实,内容确实违法,予以删除处理并对发贴者相应处理

  2、经核实,属于言论过激,则针对言论内容做出相应处理

  3、经核实,内容低俗,则针对言论者做适当的教育引导。

  4、对于无害信息,应严格按照学校规章制度执行。

  六、网络舆情的信息反馈

  各职能部门应及时将信息的处理结果向主管部门或相关部门进行汇报、通报。向学校外上级部门反馈统一由宣传处负责。

  七、网络舆情的信息跟踪

  网络舆情显著的特点就是信息的反复及多样性。对处理完毕后的信息应开展跟踪工作,查看是否有类似的信息在其它相关网站出现,或同一发贴者事后又多次发贴,是否做好发贴者的转化引导工作。

  八、网络舆情的信息归档

  网络舆情应建立完善的档案:其中包括重点监控网站列表、网络舆情监督员名单、学校内重点监控人员名单、媒体黑名单等。

  九、网络舆情的队伍建设

  网络舆情应建立三支队伍:

  1、由分管副院长、党委宣传部、党政办、团委、学生处、保卫处、现教中心组成的网络舆情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党委宣传部。领导小组协调、监督网络舆情处理过程中涉及的各类问题。

  2、由各院系党总支书记、辅导员组成的网络舆情思政教育队伍。各院系应高度重视网络舆情的重要性,应切实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由学生党建积极分子、优秀学生干部、党员教师组成的网络舆情监督队伍。充分调动这部分人员的积极性,为网络舆情信息的收集提供更广泛的渠道,同时也为在网上制造正面舆论打下良好的基础。

  十、网络舆情的各职能部门的工作分工

  1、宣传工作(部)处:加强网络舆情监督员日常管理与培训;对重点网站及人员进行日常检查,制订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制订相关管理制度;向各部门通报相关情况;联合学生处考核相关辅导员日常工作业绩;处理相关有害信息;网络舆情信息的归档。

  2、党政办:依照学校相关规章制度监督各部门的信访工作;对宣传处转交的重大问题及时请示院领导;考核各部门的信访工作;确保院长信箱畅通、院长接待日公示。

  3、学生工作(部)处:定期开展网络使用的普查工作,为网络舆情的情报收集提供必要数据;完善学生的有效信息,重点对心理疾病的学生要重点把握,开展关于文明上网的心理疏导工作;加强对校内申请宿舍上网的学生审查工作;通过展板、讲座等多种形式积极引导学生文明上网,通过正常的渠道反映自己的诉求;鼓励辅导员开通博

  客,建立班级QQ群。

  4、现教中心:对通过校内局域网上网的学生做好登记工作,做好一人一IP;安装客户端的过滤软件;配合学院有关部门做好网络信息监控工作。

  5、保卫处:及时向各职能部门通报院内突发性、群体性事件或警示信息,便于相关部门做好网络舆情监控工作;配合相关部门查找有关发布有害信息的人员。

  6、各院系:各辅导员应通过建立班级QQ群、开通博客、加入人人网、贴吧、学院论坛等方式,及时的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转变教育方式,切忌对学生粗暴教育或直接以删贴为最终目的,应引导学生文明上网,通过正当途径寻求诉求;切实发现学生在学习、生活上的问题,积极联络有关部门落实解决,防止出现群体性的网络泄愤行为;鼓励入党积极分子、优秀学生干部通过网络发贴,营造和谐的网络环境;建立预警制度,重点监控心理疾病人员、受处分人员、平时表现较差人员。

  【篇3】学校舆情应急处置预案

  为切实维护校园和谐稳定,加强我校重大突发舆情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最大限度地避免、减少和消除因网络舆情造成的各种负面影响,营造良好的学校舆论环境,根据学校工作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

  1.准确把握、快速反应。网络舆情事件发生后,力争在第一时间发布准确、权威信息,稳定公众情绪,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公众猜测和新闻媒体的不准确报道,掌握新闻舆论的主动权。

  2.加强引导、注重效果。提高正确引导舆论的意识和工作水平,使突发事件的新闻发布有利于学校工作大局,有利于维护全体师生的切身利益,有利于社会稳定和人心安定,有利于事件的妥善处置。

  3.讲究方法、提高效能。坚持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处置与新闻发布同时布置、同时落实,新闻发布依托主流强势媒体、积极引导和应用好外来媒体,处置舆情突发事件的各行政部门密切配合新闻发布工作等行之有效的做法,确保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发布最新消息,正确引导舆论。

  4.严格制度、明确职责。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加强组织协调和归口管理,健全制度,明确责任,严明纪律,严格奖惩。

  二、工作方法

  1.加大学校网站,增强校园网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配合上级部门做好网上正面宣传,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

  2.加强对校内网络信息内容管理,对各科室采写的信息,在负责人审核通过后,由各单位网络信息员通过学校网络信息处理平台报

  送,党支部进行文字审核。

  3.围绕网上热点问题,在师生访问频繁、关注度高的新闻网站、门户网站以及互动类网站等,撰写正面评论文章;对涉及本校工作的网上不实言论,适时以论坛贴文的形式主动进行引导,消除负面影响。

  4.围绕学校改革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及重大突发事件,在校园网上主动导贴,积极跟贴,及时发布正面观点,做好正面引导工作。

  5.针对别有用心的造谣、歪曲和攻击,开展理直气壮的舆论斗争,发表即时性评论,及时跟贴,批驳反面声音,澄清事实,抵御负面言论的渗透和传播。

  三、应对机制

  一旦发生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学校应根据网络舆情的发生发展启动应急预案,决定各相关部门介入突发事件的处置。审定网络舆情应对方案,决定新闻发布的口径、原则和内容,确定负责新闻发布、审定新闻发布稿和接受记者采访的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对网络舆情处置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进行会商,提出解决方案及处置措施,确定相关部门进行处置。遵纪依法对当事人、责任人、责任单位提出处理和责任追究意见建议,并按有关程序移交相关部门处理。具体应对机制如下:

  1.建立网络舆情监控信息员机制。各二级学院和职能部处应确定政治素质好、责任心强、反映机敏、熟悉网络的师生担任网络舆情监控信息员,对涉及上海电力学院的网络舆情实行监控和引导,特殊时期安排专人24小时监控,加强网上舆情监测和应对。重点加强对学生、家长关心、群众关注的重点论坛的实时监控,及时了解社情民意,监测舆情发展动向。

  2.建立快速报告机制。舆情监控信息员发现有关学校的不良舆情信息后要立即向主管领导汇报,经批准后,根据事件进展情况适时采取应对措施。

  3.建立网络舆情研判机制。要通过跟踪分析,把握舆论发展走向,分析判断突发及重大舆情的程度,提出合理化建议。根据事件严重程度决定是否召开会议和向上级领导汇报。

  4.建立快速查核机制。对网络反映的情况,需要调查的,要迅速组织力量开展调查,与网络抢时间,并注重周密谋划,妥善处置、严控因处置不当造成不良后果。经查证属实,并构成违纪的,按照有关规定严肃查处;与事实不符或者出入较大的,及时予以澄清。对恶意造谣、干扰学校正常学习生活开展的,依法送交有关部门处理。

  5.建立信息发布机制。加大在学校微信群有关热点事件的进展情况,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形成权威、畅通的信息发布渠道。如发生

  舆情突发事件,校级领导同党办、校办迅速拟定新闻发布内容和方案,经领导小组审定后,按照统一的口径,选择合适的时机发布,并组织媒体进行报道,让正面信息先声夺人,为网民提供权威声音,营造有利舆论。按照“及时、准确、公开、透明”的原则,不论是网络舆情初步形成,还是网络舆论已成热点,都主动澄清事实真相,争取网民理解支持。

  6.学校档案馆要做好舆情突发事件的全程处置工作的文字材料、声音、影像的记录和保存保管工作。

  【篇4】学校舆情应急处置预案

  淮海工学院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应急预案

  (试行)

  为加强和改进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应急工作,建立健全舆论引导处置工作机制,及时准确发布信息,维护学校稳定,最大程度地避免、减少和消除突发公共事件对学校造成的负面影响,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发布应急预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关于建立健全信息发布和政策解读机制加强舆论引导工作的实施

  意见》、《连云港市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应急预案》等有关文件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处置与学校相关的重大自然灾害、人身伤害事故、校园安全事件及其它各种类型突发公共事件的新闻报道或论坛、博客、微博、微信及跟帖等网上紧急舆情信息。

  三、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应急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分管宣传工作的校领导

  副组长:涉事单位(部门)分管校领导

  成

  员:校(党委)办公室、党委宣传部、学生处、保卫处、信息化处、事件涉及单位负责人。

  主要职责为:

  1.组织相关单位(部门)人员集中办公,统一新闻宣传口径,确定对外发布内容,安排新闻发布事宜。

  2.邀请、接待采访公共事件的媒体记者。

  3.收集媒体报道信息,分析事态发展趋势,形成舆情报告,及时向学校及省、市相关主管部门报告有关情况。

  四、工作原则

  1.明确职责,快速反应。学校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应急工作由学校党委统一领导,舆情处置应急领导小组是学校舆情应急处置工作的领导机构。公共事件发生后,舆情处置应急领导小组要及时了解舆情、明确情况,并及时发布准确信息,稳定师生情绪,把握新闻舆论的主导权。

  2.统一口径,注重效果。舆情处置要准确把握国家有关规定,按照学校党委确定的统一口径,确保导向正确、及时准确、公开透明、程序规范。相关信息发布要快报事实、慎报原因、再报跟进,即把学校已经做过的、正在做的、将要做的措施和办法向公众表达清楚,彰显诚意,力争把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推动突发事件舆论的良性发展。

  3.统筹协调,密切配合。公共事件发生时,同时启动现场处置和新闻宣传工作。新闻宣传工作和现场处置工作保持紧密联系。在发布信息时,注重报道学校积极采取的行动,及时通报事件处置的进展。

  五、预警信息分级

  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和可控性等因素,将突发事件分为重大、较大和一般三个级别。

  1.重大突发事件(I级)

  指对学校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造成重大危害和影响的,对学校工作或某一领域工作和稳定造成较大影响的,受境内外媒体和网站关注

  的负面舆情,需要省、市相关主管部门协调、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全校相关部门和力量进行紧急处置的突发事件。

  具体执行标准是:

  (1)境内外主要传统新闻媒体和新闻网站报道,并进行论坛讨论;

  (2)境内知名商业网站报道,并有网民在网上留言;

  (3)境内主要知名论坛进行讨论并形成热点;

  (4)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出现大量传播和评论。

  2.较大突发事件(II级)

  指对学校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造成一定危害和影响的,对学校工作或某一方面工作和稳定造成影响的,或可能在小范围内引起公众不满情绪的,受境内少数媒体和各大网站关注的负面舆情,需要领导小组协调相关部门进行紧急处置的突发事件。

  具体执行标准是:

  (1)境内少数新闻网站报道;

  (2)境内少数商业网站报道;

  (3)境内主要知名论坛有相对讨论但未形成热点;

  (4)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有少量传播和评论。

  3.一般突发事件(III级)

  指小范围内对学校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造成一般危害和影响的,受极少数媒体和网站关注,尚未形成有规模的网上讨论,但继续发展很有可能对学校带来不良影响的突发负面舆情,需要领导小组协调相关部门进行处置的突发事件。

  具体执行标准是:

  (1)境内极少数新闻媒体和商业网站报道;

  (2)境内少数论坛有相关讨论但未形成热点;

  (3)主要在本地论坛引发关注的负面舆情。

  六、分级响应和应急处置

  在发生引起媒体关注的突发事件时,要迅速启动本预案,将相关的舆情监测和舆情处置工作纳入分析研究、决策发布范畴,坚持以正面导向为主,主动沟通、冷静应对,把握主动权,增强事件处置的公开性和透明性。

  1.分级响应

  I级应急响应

  发生重大突发事件,由舆情处置应急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及时听取省、市相关主管部门的意见建议,相关单位(部门)按照职责,密切配合,协调处置。及时控制负面舆情传播,对事件影响进行评估并迅速做出处理,并向省、市相关主管部门报告事件情况和处理结果。

  II级应急响应

  发生较大突发事件,由舆情处置应急领导小组统一指挥,涉事单位(部门)按照职责,密切配合,协调处置。及时控制负面舆情传播,对事件影响进行评估并迅速做出处理,并向省、市相关主管部门报告事件情况和处理结果。

  III级应急响应

  发生一般突发事件,按照舆情处置应急领导小组做出的指示,涉事单位(部门)按照职责,密切配合,协调处置。及时控制负面舆情传播,对事件影响进行评估并迅速做出处理,并向舆情处置应急领导小组报告事件情况和处理结果。

  2.应急处置

  (1)预案启动

  发生突发事件后,涉事单位(部门)要在第一时间向学校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应急领导小组报告(重大突发事件应在事件发生后2小时内报告;较大突发事件应在事件发生后3小时内报告;一般突发事件应在事件发生后4小时内报告)。报告内容:舆情的基本内容、首发时间、首发媒体、网站链接、传播情况、舆情的真实情况、背景材料、其他辅助材料等;如涉重大突发事件舆情需连续报送舆情,内容还要包括研判发展趋势、提出应对措施以及意见、建议等。

  学校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应急领导小组迅速启动应对预案,根

  据舆情具体情况,研究制定应急处置方案。对重大舆情,领导小组要及时组织召开舆情研判会,听取涉事单位(部门)的情况汇报,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具体指导舆情处置,并同步将舆情情况上报至省、市相关主管部门。

  (2)事件处理

  舆情处置应急领导小组根据涉事单位(部门)报送的书面材料和具体情况汇报,全面准确掌握事件真实情况。领导小组要快速决定处理意见,果断采取措施,全力控制事态发展,尽可能减少危害和影响,避免负面舆情进一步传播。

  (3)发布权威信息

  经过现场处置后,要综合评估研判舆情发展趋势情况,相关部门通过学校官方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及时发布权威信息等方式作正面回复,通稿内容要客观反映事件基本情况、采取措施等,文字要严谨、无歧义。

  (4)舆情跟踪

  应急处置过程中,如在本地网站、论坛发现不实信息、有害贴文等,须立即协调省、市相关主管部门通过管理途径迅速协调删除、断开链接、撤除专题,同时保存相关证据,确定责任人员。

  舆情监控人员须将突发事件设置为关键词纳入监控系统,实施重

  点监控,密切关注网上有关的新闻、帖文、博客、微博等的动态,发现对回复提出疑问或者质疑的跟贴后,要及时加以引导。如对疑问或者质疑不能正确引导或者不知如何引导时,要及时向领导小组汇报,根据相关指导意见,再跟进回复。在舆情跟踪过程中,一旦发现舆情恶化、影响面扩大等不良发展趋势时,要立即上报领导小组,以便领导小组能随时掌握动态信息,及时调整工作方案,有效处置网上舆情。从而实现对网上舆情的正确引导,直至舆情缓退、平息。

  (5)组织舆情引导

  统一调度学校网络宣传员,分工负责重点网站、论坛,组织专门队伍,运用网络语言,按照统一口径发贴、跟贴,让正面声音主导网上舆论。需作辟谣的,立即用事实澄清,压缩谣言传播空间。舆论引导过程中,防止关联炒作和延伸报道,形成新的舆论热点。

  (6)加强新闻宣传与管理

  学校有关单位(部门)要在事件发生后服从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未经学校同意,任何单位、人员不得擅自接受新闻媒体对于突发公共事件相关内容的采访;对于已授权媒体记者的采访、拍摄应给予积极配合。

  遇到重大和较大突发公共事件,学校相关部门要及时向省、市相关主管部门报告事件具体情况。(上报材料应包括媒体报道材料、学

  校对相关问题的情况说明、学校对外答复口径、学校拟采取的应对措施、争取上级领导机关支持的具体事项、学校联系人等内容)。

  (7)应急结束

  突发公共事件集中处置一段时间后,待事件平息,舆情平稳,经综合研判,积极协调将有关信息淡化处理,尽快冷却话题,直至负面舆情消失,宣布结束应急状态,转入常态管理。

  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做好公共事件相关文字、图片、音像等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事件处置后,及时总结经验,对工作表现优异的单位或个人给予表彰。对有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突发公共事件重要情况及玩忽职守、失职、渎职行为,或擅自发布、编造虚假信息,造成重大影响和严重后果的,将按照学校有关规定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视情节轻重给予处罚。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由党委宣传部负责解释。

  中共淮海工学院委员会

  【篇5】学校舆情应急处置预案

  为加强和改进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应急工作,建立健全舆论引导处置工作机制,及时准确发布信息,维护学校稳定,最大程度地避免、减少和消除突发公共事件对学校造成的负面影响,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发布应急预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关于建立健全信息发布和政策解读机制加强舆论引导工作的实施意见》、《连云港市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应急预案》等有关文件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处置与学校相关的重大自然灾害、人身伤害事故、校园安全事件及其它各种类型突发公共事件的新闻报道或论坛、博客、微博、微信及跟帖等网上紧急舆情信息。

  三、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应急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分管宣传工作的校领导

  副组长:涉事单位(部门)分管校领导

  成员:校(党委)办公室、党委宣传部、学生处、保卫处、信息化处、事件涉及单位负责人。

  主要职责为:

  1.组织相关单位(部门)人员集中办公,统一新闻宣传口径,确定对外发布内容,安排新闻发布事宜。

  2.邀请、接待采访公共事件的媒体记者。

  3.收集媒体报道信息,分析事态发展趋势,形成舆情报告,及时向学校及省、市相关主管部门报告有关情况。

  四、工作原则

  1.明确职责,快速反应。学校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应急工作由学校党委统一领导,舆情处置应急领导小组是学校舆情应急处置工作的领导机构。公共事件发生后,舆情处置应急领导小组要及时了解舆情、明确情况,并及时发布准确信息,稳定师生情绪,把握新闻舆论的主导权。

  2.统一口径,注重效果。舆情处置要准确把握国家有关规定,按照学校党委确定的统一口径,确保导向正确、及时准确、公开透明、程序规范。相关信息发布要快报事实、慎报原因、再报跟进,即把学校已经做过的、正在做的、将要做的措施和办法向公众表达清楚,彰显诚意,力争把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推动突发事件舆论的良性发展。

  3.统筹协调,密切配合。公共事件发生时,同时启动现场处置和新闻宣传工作。新闻宣传工作和现场处置工作保持紧密联系。在发布信息时,注重报道学校积极采取的行动,及时通报事件处置的进展。

  五、预警信息分级

  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和可控性等因素,将突发事件分为重大、较大和一般三个级别。

  1.重大突发事件(I级)

  指对学校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造成重大危害和影响的,对学校工作或某一领域工作和稳定造成较大影响的,受境内外媒体和网站关注的负面舆情,需要省、市相关主管部门协调、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全校相关部门和力量进行紧急处置的突发事件。

  具体执行标准是:

  (1)境内外主要传统新闻媒体和新闻网站报道,并进行论坛讨论;

  (2)境内知名商业网站报道,并有网民在网上留言;

  (3)境内主要知名论坛进行讨论并形成热点;

  (4)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出现大量传播和评论。

  2.较大突发事件(II级)

  指对学校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造成一定危害和影响的,对学校工作或某一方面工作和稳定造成影响的,或可能在小范围内引起公众不满情绪的,受境内少数媒体和各大网站关注的负面舆情,需要领导小组协调相关部门进行紧急处置的突发事件。

  具体执行标准是:

  (1)境内少数新闻网站报道;

  (2)境内少数商业网站报道;

  (3)境内主要知名论坛有相对讨论但未形成热点;

  (4)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有少量传播和评论。

  3.一般突发事件(III级)

  指小范围内对学校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造成一般危害和影响的,受极少数媒体和网站关注,尚未形成有规模的网上讨论,但继续发展很有可能对学校带来不良影响的突发负面舆情,需要领导小组协调相关部门进行处置的突发事件。

  具体执行标准是:

  (1)境内极少数新闻媒体和商业网站报道;

  (2)境内少数论坛有相关讨论但未形成热点;

  (3)主要在本地论坛引发关注的负面舆情。

  六、分级响应和应急处置

  在发生引起媒体关注的突发事件时,要迅速启动本预案,将相关的舆情监测和舆情处置工作纳入分析研究、决策发布范畴,坚持以正面导向为主,主动沟通、冷静应对,把握主动权,增强事件处置的公开性和透明性。

  1.分级响应

  I级应急响应

  发生重大突发事件,由舆情处置应急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及时听取省、市相关主管部门的意见建议,相关单位(部门)按照职责,密切

  配合,协调处置。及时控制负面舆情传播,对事件影响进行评估并迅速做出处理,并向省、市相关主管部门报告事件情况和处理结果。

  II级应急响应

  发生较大突发事件,由舆情处置应急领导小组统一指挥,涉事单位(部门)按照职责,密切配合,协调处置。及时控制负面舆情传播,对事件影响进行评估并迅速做出处理,并向省、市相关主管部门报告事件情况和处理结果。

  III级应急响应

  发生一般突发事件,按照舆情处置应急领导小组做出的指示,涉事单位(部门)按照职责,密切配合,协调处置。及时控制负面舆情传播,对事件影响进行评估并迅速做出处理,并向舆情处置应急领导小组报告事件情况和处理结果。

  2.应急处置

  (1)预案启动

  发生突发事件后,涉事单位(部门)要在第一时间向学校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应急领导小组报告(重大突发事件应在事件发生后2小时内报告;较大突发事件应在事件发生后3小时内报告;一般突发事件应在事件发生后4小时内报告)。报告内容:舆情的基本内容、首发时间、首发媒体、网站链接、传播情况、舆情的真实情况、背景材

  料、其他辅助材料等;如涉重大突发事件舆情需连续报送舆情,内容还要包括研判发展趋势、提出应对措施以及意见、建议等。

  学校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应急领导小组迅速启动应对预案,根据舆情具体情况,研究制定应急处置方案。对重大舆情,领导小组要及时组织召开舆情研判会,听取涉事单位(部门)的情况汇报,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具体指导舆情处置,并同步将舆情情况上报至省、市相关主管部门。

  (2)事件处理

  舆情处置应急领导小组根据涉事单位(部门)报送的书面材料和具体情况汇报,全面准确掌握事件真实情况。领导小组要快速决定处理意见,果断采取措施,全力控制事态发展,尽可能减少危害和影响,避免负面舆情进一步传播。

  (3)发布权威信息

  经过现场处置后,要综合评估研判舆情发展趋势情况,相关部门通过学校官方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及时发布权威信息等方式作正面回复,通稿内容要客观反映事件基本情况、采取措施等,文字要严谨、无歧义。

  (4)舆情跟踪

  应急处置过程中,如在本地网站、论坛发现不实信息、有害贴文

  等,须立即协调省、市相关主管部门通过管理途径迅速协调删除、断开链接、撤除专题,同时保存相关证据,确定责任人员。

  舆情监控人员须将突发事件设置为关键词纳入监控系统,实施重点监控,密切关注网上有关的新闻、帖文、博客、微博等的动态,发现对回复提出疑问或者质疑的跟贴后,要及时加以引导。如对疑问或者质疑不能正确引导或者不知如何引导时,要及时向领导小组汇报,根据相关指导意见,再跟进回复。在舆情跟踪过程中,一旦发现舆情恶化、影响面扩大等不良发展趋势时,要立即上报领导小组,以便领导小组能随时掌握动态信息,及时调整工作方案,有效处置网上舆情。从而实现对网上舆情的正确引导,直至舆情缓退、平息。

  (5)组织舆情引导

  统一调度学校网络宣传员,分工负责重点网站、论坛,组织专门队伍,运用网络语言,按照统一口径发贴、跟贴,让正面声音主导网上舆论。需作辟谣的,立即用事实澄清,压缩谣言传播空间。舆论引导过程中,防止关联炒作和延伸报道,形成新的舆论热点。

  (6)加强新闻宣传与管理

  学校有关单位(部门)要在事件发生后服从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未经学校同意,任何单位、人员不得擅自接受新闻媒体对于突发公共事件相关内容的采访;对于已授权媒体

  记者的采访、拍摄应给予积极配合。

  遇到重大和较大突发公共事件,学校相关部门要及时向省、市相关主管部门报告事件具体情况。(上报材料应包括媒体报道材料、学校对相关问题的情况说明、学校对外答复口径、学校拟采取的应对措施、争取上级领导机关支持的具体事项、学校联系人等内容)。

  (7)应急结束

  突发公共事件集中处置一段时间后,待事件平息,舆情平稳,经综合研判,积极协调将有关信息淡化处理,尽快冷却话题,直至负面舆情消失,宣布结束应急状态,转入常态管理。

  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做好公共事件相关文字、图片、音像等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事件处置后,及时总结经验,对工作表现优异的单位或个人给予表彰。对有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突发公共事件重要情况及玩忽职守、失职、渎职行为,或擅自发布、编造虚假信息,造成重大影响和严重后果的,将按照学校有关规定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视情节轻重给予处罚。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由党委宣传部负责解释。

  【篇6】学校舆情应急处置预案

  中共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

  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应急预案(暂行)

  为加强和改进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应急工作,建立健全舆论引导处置工作机制,及时准确发布信息,维护学院稳定,最大程度地避免、减少和消除突发公共事件对学院造成的负面影响,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发布应急预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关于建立健全信息发布和政策解读机制加强舆论引导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有关文件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处置与学院相关的重大自然灾害、人身伤害事故、校园安全事件及其它各种类型突发公共事件的新闻报道或论坛、博客、微博、微信及跟帖等网上紧急舆情信息。

  三、组织机构

  学院成立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应急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主管宣传工作的院领导

  副组长:涉事单位(部门)分管院领导

  成员:党委办公室、党委宣传部、学生处、保卫处、信息技术中心、事件涉及单位负责人。

  主要职责为:

  1.组织相关单位(部门)人员集中办公,统一新闻宣传口径,确定对外发布内容,安排新闻发布事宜。

  2.邀请、接待采访公共事件的媒体记者。

  3.收集媒体报道信息,分析事态发展趋势,形成舆情报告,及时向学院及省、市相关主管部门报告有关情况。

  四、工作原则

  1.明确职责,快速反应。学院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应急工作由学院党委统一领导,舆情处置应急领导小组是学院舆情应急处置工作的领导机构。公共事件发生后,舆情处置应急领导小组要及时了解舆情、明确情况,并及时发布准确信息,稳定师生情绪,把握新闻舆论的主导权。

  2.统一口径,注重效果。舆情处置要准确把握国家有关规定,按照学院党委确定的统一口径,确保导向正确、及时准确、公开透明、程序规范。相关信息发布要快报事实、慎报原因、再报跟进,即把学院已经做过的、正在做的、将要做的措施和办法向公众表达清楚,彰显诚意,力争把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推动突发事件舆论的良性发展。

  3.统筹协调,密切配合。公共事件发生时,同时启动现场处置和新闻宣传工作。新闻宣传工作和现场处置工作保持紧密联系。在发布

  信息时,注重报道学院积极采取的行动,及时通报事件处置的进展。

  五、预警信息分级

  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和可控性等因素,将突发事件分为重大、较大和一般三个级别。

  1.重大突发事件(I级)

  指对学院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造成重大危害和影响的,对学院工作或某一领域工作和稳定造成较大影响的,受境内外媒体和网站关注的负面舆情,需要省、市相关主管部门协调、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全校相关部门和力量进行紧急处置的突发事件。

  具体执行标准是:

  (1)境内外主要传统新闻媒体和新闻网站报道,并进行论坛讨论;

  (2)境内知名商业网站报道,并有网民在网上留言;

  (3)境内主要知名论坛进行讨论并形成热点;

  (4)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出现大量传播和评论。

  2.较大突发事件(II级)

  指对学院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造成一定危害和影响的,对学院工作或某一方面工作和稳定造成影响的,或可能在小范围内引起公众不满情绪的,受境内少数媒体和各大网站关注的负面舆情,需要领导小组协调相关部门进行紧急处置的突发事件。

  具体执行标准是:

  (1)境内少数新闻网站报道;

  (2)境内少数商业网站报道;

  (3)境内主要知名论坛有相对讨论但未形成热点;

  (4)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有少量传播和评论。

  3.一般突发事件(III级)

  指小范围内对学院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造成一般危害和影响的,受极少数媒体和网站关注,尚未形成有规模的网上讨论,但继续发展很有可能对学院带来不良影响的突发负面舆情,需要领导小组协调相关部门进行处置的突发事件。

  具体执行标准是:

  (1)境内极少数新闻媒体和商业网站报道;

  (2)境内少数论坛有相关讨论但未形成热点;

  (3)主要在本地论坛引发关注的负面舆情。

  六、分级响应和应急处置

  在发生引起媒体关注的突发事件时,要迅速启动本预案,将相关的舆情监测和舆情处置工作纳入分析研究、决策发布范畴,坚持以正面导向为主,主动沟通、冷静应对,把握主动权,增强事件处置的公开性和透明性。

  1.分级响应

  I级应急响应

  发生重大突发事件,由舆情处置应急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及时听取省、市相关主管部门的意见建议,相关单位(部门)按照职责,密切配合,协调处置。及时控制负面舆情传播,对事件影响进行评估并迅速做出处理,并向省、市相关主管部门报告事件情况和处理结果。

  II级应急响应

  发生较大突发事件,由舆情处置应急领导小组统一指挥,涉事单位(部门)按照职责,密切配合,协调处置。及时控制负面舆情传播,对事件影响进行评估并迅速做出处理,并向省、市相关主管部门报告事件情况和处理结果。

  III级应急响应

  发生一般突发事件,按照舆情处置应急领导小组做出的指示,涉事单位(部门)按照职责,密切配合,协调处置。及时控制负面舆情传播,对事件影响进行评估并迅速做出处理,并向舆情处置应急领导小组报告事件情况和处理结果。

  2.应急处置

  (1)预案启动

  发生突发事件后,涉事单位(部门)要在第一时间向学院突发公共

  事件舆情处置应急领导小组报告(重大突发事件应在事件发生后2小时内报告;较大突发事件应在事件发生后3小时内报告;一般突发事件应在事件发生后4小时内报告)。报告内容:舆情的基本内容、首发时间、首发媒体、网站链接、传播情况、舆情的真实情况、背景材料、其他辅助材料等;如涉重大突发事件舆情需连续报送舆情,内容还要包括研判发展趋势、提出应对措施以及意见、建议等。

  学院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应急领导小组迅速启动应对预案,根据舆情具体情况,研究制定应急处置方案。对重大舆情,领导小组要及时组织召开舆情研判会,听取涉事单位(部门)的情况汇报,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具体指导舆情处置,并同步将舆情情况上报至省、市相关主管部门。

  (2)事件处理

  舆情处置应急领导小组根据涉事单位(部门)报送的书面材料和具体情况汇报,全面准确掌握事件真实情况。领导小组要快速决定处理意见,果断采取措施,全力控制事态发展,尽可能减少危害和影响,避免负面舆情进一步传播。

  (3)发布权威信息

  经过现场处置后,要综合评估研判舆情发展趋势情况,相关部门通过学院官方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及时发布权威信息等方式作正

  面回复,通稿内容要客观反映事件基本情况、采取措施等,文字要严谨、无歧义。

  (4)舆情跟踪

  应急处置过程中,如在本地网站、论坛发现不实信息、有害贴文等,须立即协调省、市相关主管部门通过管理途径迅速协调删除、断开链接、撤除专题,同时保存相关证据,确定责任人员。

  舆情监控人员须将突发事件设置为关键词纳入监控系统,实施重点监控,密切关注网上有关的新闻、帖文、博客、微博等的动态,发现对回复提出疑问或者质疑的跟贴后,要及时加以引导。如对疑问或者质疑不能正确引导或者不知如何引导时,要及时向领导小组汇报,根据相关指导意见,再跟进回复。在舆情跟踪过程中,一旦发现舆情恶化、影响面扩大等不良发展趋势时,要立即上报领导小组,以便领导小组能随时掌握动态信息,及时调整工作方案,有效处置网上舆情。从而实现对网上舆情的正确引导,直至舆情缓退、平息。

  (5)组织舆情引导

  统一调度学院网络宣传员,分工负责重点网站、论坛,组织专门队伍,运用网络语言,按照统一口径发贴、跟贴,让正面声音主导网上舆论。需作辟谣的,立即用事实澄清,压缩谣言传播空间。舆论引导过程中,防止关联炒作和延伸报道,形成新的舆论热点。

  (6)加强新闻宣传与管理

  学院有关单位(部门)要在事件发生后服从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未经学院同意,任何单位、人员不得擅自接受新闻媒体对于突发公共事件相关内容的采访;对于已授权媒体记者的采访、拍摄应给予积极配合。

  遇到重大和较大突发公共事件,学院相关部门要及时向省、市相关主管部门报告事件具体情况。(上报材料应包括媒体报道材料、学院对相关问题的情况说明、学院对外答复口径、学院拟采取的应对措施、争取上级领导机关支持的具体事项、学院联系人等内容)。

  (7)应急结束

  突发公共事件集中处置一段时间后,待事件平息,舆情平稳,经综合研判,积极协调将有关信息淡化处理,尽快冷却话题,直至负面舆情消失,宣布结束应急状态,转入常态管理。

  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做好公共事件相关文字、图片、音像等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事件处置后,及时总结经验,对工作表现优异的单位或个人给予表彰。对有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突发公共事件重要情况及玩忽职守、失职、渎职行为,或擅自发布、编造虚假信息,造成重大影响和严重后果的,将按照学院有关规定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视情节轻重给予处罚。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由党委宣传部负责解释。

  中共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宣传部

  【篇7】学校舆情应急处置预案

  为维护我校安全稳定确保学校发生舆情安全问题时各项应急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根据中小学安全相关条例及教育部门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内的工作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以维护学校稳定和社会正常秩序为根本目标,按照“集中领导、统一指挥、分工负责、协调合作”的原则和“预防为主、教育疏导、防止激化、依法处理”的要求,切实做好我校舆论安全稳定工作。

  二、应急机构组成

  成立永昌中心学校舆情应急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赵红梅(永昌中心学校校长)、白云飞(永昌中心学校安全处主任)

  副组长:胡桂乔(永昌中心学校党总支书记)、苏杰华(永昌中心学校副校长)。

  成员:邵陶香(永昌中心学校教导主任)、杨颖涛(北城校区校长)、杨新梅(中心小学校长)、赵淑梅(易畴小学校长)、方光琦(下村小学校长)、饶德钦(白塔小学校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每所完小办公室主任由完小安全处主任担任。

  三、主要职责

  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强化工作职责,完善各项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各项措施的落实。

  2.充分利用各种渠道进行舆情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组织、指导全校舆情安全常识的普及教育。

  3.采取一切必要手段组织各方面力量全面进行舆情安全事故处理工作把不良影响与损失降到最低点。

  4.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及时积极捕捉分析舆情信息全面保证和促进学校舆情安全稳定地运行。

  四、预防措施

  1.对学校重大活动(如节日庆典、中考、评,估等对网络、舆情安全有特别要求的活动)进行评估、确定所需的设备及环境。对重要网络设备提供备份,出现问题需尽快更换设备。出现重大问题立刻向网络管理部门求救。

  2.组织有关专业人员对校园内外所属网络硬件软件设备及接入

  网络的计算机设备进及网络环境。加强对校园网内计算机设备的管理,加强对学校网络的使用者(学生和教师)的网络安全教育。加强对重要网络设备的软件防护以及硬件防护,确保正常运行。

  3.加强各类值班和校园巡查,保持通讯畅通,及时掌握校园各种情况,全力维护正常教育、教学、工作和生活秩序。

  4.针对少数民族学生较多的学校,要充分了解掌握师生的风族习俗,生活习惯等。努力构建和谐平安的校园生活和育人环境。

  5.事先应向领导小组汇报本次活动中所需用到的设备、环境,以及可能出现的事故及影响,在事件过程中出现任何问题应立刻向领导小组组长汇报。

  五、舆情安全事故发生后有关处理措施

  1.从事故发生到处理事件的整个过程,必须保持向领导小组组长汇报、解释此次事故的发生情况、发生原因、处理过程。领导小组依法发布有关消息和警报,全面组织各项舆情安全防御、处理工作。各有关组织随时准备执行应急任务。

  2.发现学校出现舆情恶意攻击,立刻确定该攻击来自校内还是校外;受攻击的内容有哪些;影响范围有多大。并迅速推断出此次攻击的最坏结果,判断是否需要紧急切断校园,网的服务器及公网的网络连接,以保护重要数据及信息。

  3.确保校园信息安全为首要任务:迅速发出紧急警报,所有相关成员集中进行事故分析,确定处理方案。

  4.从事故发生到处理的整个过程,必须及时向领导小组组长及相关职能部门汇报,听从安排,注意做好保密工作。

  5.事后迅速查清事件发生原因,查明责任人,并报领导小组根据责任情况进行处理。

  6.在应急行动中,各部门要密切配合,服从指挥,确保政令畅通和各项工作的落实。积极做好广大师生的思想宣传教育工作,迅速恢复正常秩序,全力维护校园安全稳定。

  7.针对此次事故,进一步确定相关安全措施、总结经验,加强防范。

  【篇8】学校舆情应急处置预案

  为进一步加强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工作,正确引导、妥善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舆情,最大程度地避免、缩小和消除因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各种负面影响,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

  (一)第一时间原则。突发事件发生后,做到第一时间监测、收集、研判舆情发展走向,及时上报舆情动态,为应急处置提供第一手资料;

  在第一时间对外发布准确信息并慎报原因,情况较为复杂的舆情

  信息,在事态尚未清楚、但可能引起公众评议猜测或随意解读时,根据具体调查情况,再作后续详细发布,牢牢掌握信息发布的主动权、事件处理的舆论主导权。

  (二)全局利益原则。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负面舆情信息时,坚持以维护党委政府形象和社会大局稳定为目标,把群众利益、大局利益始终放在优先位置。

  (三)口径一致原则。在对外信息发布中,做到步调统一、口径一致、权威发布,避免说法不一、自相矛盾,造成于己不利的后果。

  (四)疏堵结合原则。注意把握对外信息发布的分寸和节奏,尊重事实,循序渐进,充分满足公众的知情权;

  正确引导和利用网络传媒,在公开透明发布信息的同时,及时删除各类可能造成重大负面影响的谣传信息。

  (五)协作协调原则。充分发挥舆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团队协作、上下沟通、左右协调的作用,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

  二、组织体系及职责

  成立微山县马坡镇址坊小学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和指挥全校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工作。

  微山县马坡镇址坊小学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组

  成及职责

  组

  长:

  xxx副

  组

  长:

  xxx

  成

  员:各班班主任

  职

  责:

  (1)领导和指挥全校各类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工作;

  (2)根据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发生、发展、衍变情况,适时启动本应急预案,召集各相关成员协同开展处置工作;

  (3)组织收集、跟踪舆情信息,及时向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和有关部门通报情况;

  (4)通过正规权威媒体适时适度发布真实消息,解疑释惑、澄清事实、批驳谣言、引导舆论;

  (5)根据事件进展情况,及时向党委政府汇报,并协调教育办公室、派出所等相关单位,共同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舆情处置工作;

  三、应急保障

  (一)信息与联络保障

  建立健全信息网络体系,指定信息联络员,确保信息畅通。

  (二)财力和人力保障

  为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工作提供必要的财力支持,负有舆情处置职责的相关小组要为处置工作提供相对固定的人力支持。

  (三)宣传与培训保障

  1.加强常识宣传,提升信息捕捉、信息分析、信息研判、信息处置水平,最大限度消除因伪舆情泛滥、歪曲事实真相而造成形象受损、社会不稳定等负面影响。

  2.加强教职工培训力度,举办培训班,利用典型舆情处置案例,对干部职工进行教育培训。

  【篇9】学校舆情应急处置预案

  为进一步加强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工作,正确引导、妥善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舆情,最大程度地避免、缩小和消除因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各种负面影响,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

  (一)第一时间原则。突发事件发生后,做到第一时间监测、收集、研判舆情发展走向,及时上报舆情动态,为应急处置提供第一手资料;

  在第一时间对外发布准确信息并慎报原因,情况较为复杂的舆情信息,在事态尚未清楚、但可能引起公众评议猜测或随意解读时,根据具体调查情况,再作后续详细发布,牢牢掌握信息发布的主动权、事件处理的舆论主导权。

  (二)全局利益原则。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负面舆情信息时,坚持以维护党委政府形象和社会大局稳定为目标,把群众利益、大局利益始终放在优先位置。

  (三)口径一致原则。在对外信息发布中,做到步调统一、口径一致、权威发布,避免说法不一、自相矛盾,造成于己不利的后果。

  (四)疏堵结合原则。注意把握对外信息发布的分寸和节奏,尊重事实,循序渐进,充分满足公众的知情权;

  正确引导和利用网络传媒,在公开透明发布信息的同时,及时删除各类可能造成重大负面影响的谣传信息。

  (五)协作协调原则。充分发挥舆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团队协作、上下沟通、左右协调的作用,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

  二、组织体系及职责

  成立微山县马坡镇址坊小学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和指挥全校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工作。

  微山县马坡镇址坊小学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组成及职责组长:

  xxx副组长:

  xxx成员:各班班主任职责:

  (1)领导和指挥全校各类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工作;

  (2)根据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发生、发展、衍变情况,适时启动本应急预案,召集各相关成员协同开展处置工作;

  (3)组织收集、跟踪舆情信息,及时向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和有关部门通报情况;

  (4)通过正规权威媒体适时适度发布真实消息,解疑释惑、澄清事实、批驳谣言、引导舆论;

  (5)根据事件进展情况,及时向党委政府汇报,并协调教育办公室、派出所等相关单位,共同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舆情处置工作;

  三、应急保障

  (一)信息与联络保障

  建立健全信息网络体系,指定信息联络员,确保信息畅通。

  (二)财力和人力保障

  为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工作提供必要的财力支持,负有舆情处置职责的相关小组要为处置工作提供相对固定的人力支持。

  (三)宣传与培训保障

  1.加强常识宣传,提升信息捕捉、信息分析、信息研判、信息处置水平,最大限度消除因伪舆情泛滥、歪曲事实真相而造成形象受损、社会不稳定等负面影响。

  2.加强教职工培训力度,举办培训班,利用典型舆情处置案例,对干部职工进行教育培训。

  xxxxxxxxxx小学2020年2月26日

  【篇10】学校舆情应急处置预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四川省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关于印发〈达州市涉及劳动保障方面群体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要求,我校根据实际,建立网络舆情应急预案。

  一、目的与原则

  网络舆情是通过互联网传播的公众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热点、焦点问题所持的有较强影响力、倾向性的言论和观点,主要通过BBS论坛、博客、新闻跟贴、转贴等实现并加以强化。由于互联网具有虚拟性、隐蔽性、发散性、渗透性和随意性等特点,越来越多的网民乐意通过这种渠道来表达观点、传播思想。当今,信息传播与意见交互空前迅捷,网络舆论的表达诉求也日益多元。如果引导不善,负面的网络舆情将对社会公共安全形成较大威胁。加强对网络舆论的及时监测、有效引导,以及对网络舆论危机的积极化解,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为我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营造良好的网上舆论环境。按照“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的方针,强化事件的权威报道和快速反应能力,做好网上热点敏感问题、突发事件的处理和舆论引导工作,争取第一时间准确发布权威信息,有效引导网上舆论。

  二、组织机构

  1、网络舆情领导机构成立学校网络舆情应急领导小组,在教科

  局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

  领导小组组长由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朱红担任,副组长由副校长吴应述担任,成员由办公室、政教团队负责人员担任。

  2、网络舆情应急领导小组工作职责组织有关部门人员集中办公,统一对外口径,确定对外发布内容,通过各种方式,有针对性地解疑释惑、澄清事实、批驳谣言、引导舆论。

  3、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团队办,负责网络舆情的监管、搜集、整理工作。

  三、分级响应

  1、特别重大网络舆情

  根据需要,经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向上级部门主要领导请示,应急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开展应急工作。

  2、重大或较大网络舆情

  由应急领导小组领导,由信息股会同相关股室开展应急工作。

  3、一般网络舆情

  经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请示,由小组办公室会同相关股室开展应急工作。

  4、影响较小的网络舆情

  由舆情内容涉及的相关股室在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指导下开展应急工作。

  四、工作机制

  (一)网络舆情检测

  1、日常监测

  将网络舆情监测作为一项日常工作不间断进行,随时掌握网络舆论的导向、特点和趋势。一旦发现不利于社会稳定的负面舆情或重大的虚假舆情,及时反馈到有关部门,为有关部门提供社会舆情方面的决策支持。

  2、突发事件监测

  当发生群体性突发事件时,组织对网络舆情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控,及时、全面掌握与该事件密切相关的各种信息,给决策者在较短时间内做出正确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二)网络舆情预警

  1、制定危机预警方案,针对各种危机事件,制定比较详尽的判断标准和预警方案,以做到有所准备,一旦危机出现便有章可循、对症下药。

  2、密切关注事态发展,保持对事态的第一时间获知权,加强监测力度。

  3、及时传递和沟通信息,即与舆论危机涉及的相关部门保持紧密沟通,并建立和运用这种信息沟通机制。

  (三)网络舆情应对

  1、针对网上出现虚假不实报道,及时上报采取措施,与刊登不实消息的相关网络媒体进行沟通,积极主动消除不利消息。

  2、针对突发事件产生的网络舆情,及时汇集、整理、分析,及

篇四:学校舆情控制措施与对策

  

  学校舆情应急处置预案三篇

  学校舆情应急处置预案1、适用范围

  (一)经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许可或备案,并在民政部门或市场监管部门登记的各级各类民办教育培训机构。

  (二)经市场监管部门登记的开展语言能力、体育、艺术、科技等培训的相关机构。

  2、时间安排

  (一)自5月25日起,举办面向成人类、高考复读、高考艺考以及面向高三年级学生学科培训的机构可自愿申请,经区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学生返校工作专班评估验收合格,并报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学生返校工作专班批准后,可以开展线下培训活动。

  (二)6月2日起,除(一)以外的其它各级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可自愿申请,按上述要求验收合格并经批准,可以开展线下培训活动。

  3、工作程序

  (一)提出申请。

  各教育培训机构要按照属地管理要求,认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制定线下培训工作方案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预案,向所在区

  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学生返校工作专班提出申请。学员中有中小学生的,须将名单列表报区学生返校工作专班备案。

  (二)分类验收。

  各区新冠肺炎防控指挥办学生返校工作专班根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对教育培训机构组织分类验收。

  1)按照《关于印发广东省20__年春季学期学生返校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通知》(粤教防组〔20__〕57号,以下简称省学生返校专班57号文)防疫要求,对有全日制学生的培训机构进行评估验收,并填写《深圳市教育培训机构复课准备工作验收参照样表》,报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学生返校工作专班;

  2)按照《深圳市教育局关于做好校外培训机构开展线下培训准备和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防疫要求,对其它机构进行评估验收,逐条对照检查疫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验收合格后,上报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学生返校工作专班。

  (三)公布名单。

  培训机构经验收合格和批准,由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学生返校工作专班定期向社会公布名单,可开展线下培训。允许开展线下培训的各机构须在醒目位置公示经批准的《深圳市培训机构开展线下培训审批表》。

  4、工作要求

  (一)明确责任。各教育培训机构法定代表人是复工复课及疫情防控的第一责任人。各区学生返校工作专班要督促、指导培训机构严格按照省学生返校专班57号文和《深圳市教育局关于做好校外培训机构开展线下培训准备和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积极主动做好线下培训与疫情防控工作。

  (二)属地管理。各区学生返校工作专班要切实落实属地管理责任,统筹辖区内培训机构线下培训及疫情防控工作,组织开展线下培训评估验收与审批。要主动服务辖区培训机构,协调安排对接街道、社区、社康中心具体联系人和联系电话,共同做好相关工作。要加强联防联控,将培训机构纳入属地三位一体管理,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做到风险得不到控制不复课、防控条件不具备不复课、安全得不到保障不复课。对属地培训机构的违规行为,要从严进行查处。

  (三)强化指导。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岗位人员健康检测指导管理。各区学生返校工作专班要指导培训机构做好对国内外重点地区返深的师生员工,按疫情防控指引和要求做好核酸检测、健康码申报和健康信息申报等工作,确保符合要求的师生员工才能复工复课。学员复课实行自愿原则,准许复课的学员家长要填写《家长(学员)承诺书》。

  (四)扫码登记。对培训机构出入人员(师生员工、来访人员

  等)实行严格的信息登记制度,所有人员必须进行扫码登记。到访人员不扫码登记的一律不得进入,扫码结果不符合条件的一律不得进入。

  学校舆情应急处置预案

  1、成立疫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

  1)成立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明确各岗位职责。

  2)专题研究疫情防控会议记录或视频资料,有具体可行的防控措施。

  2、与卫生、公安等部门建立联防联控机制

  查验联络信息,张贴上墙,学校报告人和校长熟知定点医疗机构急诊、派出所、社区电话及联系人。

  3、开学工作方案

  1)制定开学工作方案;

  2)报教育主管部门备案。

  4、日常防控方案

  1)制定日常防控方案;

  2)消毒清洁、体温测量、进出管理、教学活动管理、教职工活动轨迹管理等设计规范流程清晰,责任到人。

  5、应急预案

  1)制定应急预案;

  2)对发热师生第一时间四早机制,流程清晰,操作人员熟悉流程。

  6、舆情应对预案

  校长负责,专班监测、研判、引导、应对舆情,明确处置流程与策略,工作人员熟悉处置舆情的流程和要点。

  7、疫情报告制度

  责任具体到人,明确报送途径、流程、内容。

  8、应急处置制度

  相关人员熟悉应急处置具体流程。

  9、卫生清洁消毒制度

  明确各区域负责人,卫生清洁、场所通风、消毒方式、频次、消毒剂管理使用科学、准确。

  10、缺勤登记追踪制度

  责任具体到人,具体追踪登记内容,建立登记台账。

  11、废弃口罩集中处理制度

  专用垃圾箱,明确废弃口罩处置流程,大的学校要在每个楼层和校园醒目处设置废弃口罩垃圾桶,并表明用途。

  12、教职工全员培训

  有培训记录、视频影像;教职工参训率100%,熟知防控知识。

  13、应急演练

  一日常规模拟演练及应急演练3次以上,有方案和图像资料。工作人员熟知操作要领。

  14、师生员工健康台账

  建立健康台账(至少近14天),信息完整,责任具体到人,有关人员熟知报送途径、流程。

  15、排查重点人员

  建立重点人员筛选一人一档制作健康监测名册;境外人员不返校,省外和六类人员做检测;市外学生重点排查。

  16、设置洗手设置和充足的物资

  洗手间要卫生到位,配备肥皂、洗手液和擦手纸;要有必要的测温物资、消杀等防疫物资。

  17、清洁消毒

  做好消毒记录,相关人员进行操作演示,消毒剂选用、作业时间、操作要领、个人防护等科学、规范。

  18、应急隔离空间设置

  1)在大门口通风便于转运处设置临时留观点,半径不少于两米,配备应急物资;

  2)室内设置一留观教室准备应急物资:医用外科口罩、体温计、酒精棉球等。

  19、体温检测点测温

  设置测温点,明确各环节负责人,工作要求、操作要领,工作人员现场熟知常规操作和应急处置。做好师生测温登记。

  20、外来人员实名登记备案

  设置接待区,明确接访流程。五个一律:1、校园实行封闭管理;2、学生未经学校批准不得出校;3、校外无关人员一律不准进校,确需进入校园的,应严格履行信息登记、体温检测等手续;4、进入校门一律核验身份、检测体温;5、不服从管理者一律严肃处理。

  21、安全教育与管理

  1)保安持械上岗,严控外来人员;

  2)监控全覆盖;

  3)消防设施按时保养,各种标识无损坏;消防通道畅通无杂物;电线无裸露和乱拉乱扯现象;

  4)对学生进行防溺水、防踩踏等方面的安全教育,签订安全责任书;

  5)租赁场所房屋质量达标;

  6)有水质检测合格报告,喝大桶水的要有批次监测报告。

  注:

  1、任意一项核验结果为否,即核验不合格。发现的问题请做写实性记录并现场反馈。

  2、督查人员督查结束后要提出明确的督查核验意见。核验不合格的,须在2日内完成整改;2日后,整改不到位或不按要求整改的,不得安排开学。

  学校舆情应急处置预案

  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传染病在我校的发生、流行,保障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维护本机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以及洛阳市教育局预防控制新冠肺炎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机构具体情况,特制定本工作预案。

  一、工作目标和原则

  1、制定本措施及预案目的是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危害,保障学校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

  2、应急工作遵循预防为主,常抓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并施行依法管理和责任人分层管理。

  二、组织领导和工作职责

  组长:张利昌

  成员:张璐、温璐瑶、魏豫璆、刘婷婷

  成立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系统。组成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对应急工作实行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全

  体教师要按照学校防控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建立联防联控机制,积极配合卫生防疫部门,切实履行防控职责,落实防控措施,及时上报相关情况和数据,确保我校防控工作准确无误的实施。学校建立一把手负责制,亲自负责,靠前指挥,直接组织、研究和部署防控工作,督促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确保防控责任到人、工作到位、措施到位。每位教师、每个小组负责人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都知晓相应的防控措施,熟悉相应的防控工作程序。

  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张利昌

  职责:在最短时间内了解情况;指导应急工作,制止事态扩大;及时向上级报告情况;协助有关部门调查;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善后处置工作,妥善处理各方关系,及时上报,做好各部门协调,配合上级部门工作。

  物资保障:组织落实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经费,及时汇报经费需求情况。协调组织防治物资的供应、发放、储备,指导物资采购。收集整理物资储备、供应、需求信息。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负责提供全校应急医药用品和物资储备等技术指南。

  防控消杀:指导做好室内外的消毒和记录工作。落实好师生员工的健康检查工作。做好隔离室的安排处置。协调、指导实施强制隔离、观察等现场控制措施。督促检查班级各项防治措施的落实,检查指导各班疫情预防控制工作,督办落实领导小组下达的防治工作任务。

  秩序维护: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序,负责现场安抚。落实好每节课前任课教师对学生的健康检查。摸排统计各班防控相关数据,做好上传下达工作。

  宣传教育:收集和整理新冠肺炎防治信息,制作相关简报,指导教师做好防控工作。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传染病防控相关知识的传授。加强对全体家长的宣传教育,了解防控知识、学校规定等,争取家长配合学校做好防控工作。加强指导,做好学校全面卫生工作。

  三、预防和应急准备

  1、预防:

  ①对如何进一步加强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做具体部署。要求各教师高度重视,认真落实;突出重点,消除隐患;强化管理,落实责任;采取措施,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②要加强宣传教育,做好家长沟通工作,对预防传染病进行集中辅导,形成家校预防合力。

  ③学校利用各种宣传渠道积极开展各种类型的健康教育,尤其是预防传染病教育,普及卫生防病知识,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法。

  ④加强卫生监督,消除可能引起传染病传播流行的各种隐患。

  ⑤进一步加强内部卫生的监督管理。做好公共物品和设施的日常消毒工作,加强食品卫生监督管理,保障饮用水卫生安全,室内保持环境清洁、通风换气。

  ⑥严格做好晨检工作。

  2、应急准备

  ①领导小组对传染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认真查找薄弱环节和隐患,及时加以整改,保证人员、设施、装备处于良好状态,以备应急所需。加强每天晚上和节假日应急值班力量,随时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情况。

  ②校长室实行24小时信息畅通,确保及时指导学校应急工作。

  ③对应急处理工作必需的医药、消毒用品以及防护器具作必要的物资储备。按上级要求设置隔离室,并配备体温计、口罩、消毒设备等。

  ④切实加强校园卫生管理。学校建立校园卫生管理制度,按区域、按处室落实到部门、落实到人。对教室内部、专用教室要做到全天候整洁通风。要彻底清除卫生死角,公共场所要做到一天两消毒。每天中午12:00对教室、办公室、公开场所、专用教室卫生状况和教室通风状况进行专项检查。保证让师生在干净、清洁、卫生的环境当中生活和学习。

  3、应急处理

  机构内一旦发现传染病病例,应该立即报告当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教育部门,并协助疾控部门采取相应的。疫情处置。各班要始终坚持执行全校统一的预防传染病的零报告制度,并做到专人负责,每天按时报告。校长在规定时间内专职行使上报工作,并保证24小时信息畅通,坚决杜绝瞒报、虚报。教师每天的防控工作必须在下班前向校长室汇报,并附相关记录资料。

  1、自开学第一天起,严格晨检工作,要落实晨午检,对班上学生进行仔细询问,对出现传染病症状的学生予以记载,并即时隔离,并通知家长立即要求其到医院进一步就诊。并在第一时间为教室开窗通风。任科教师对任教班级学生要时刻关注其身体状况,发现可疑病例要在第一时间进行隔离检测。

  2、加强监测报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全体学生认真关注自己每天的健康状况,一有情况及时向家长及班主任报告。家长在家发现子女有发热症状的,立即到医院检查治疗并通知班主任。学校全面实行学生健康查检制度。并做好因病缺课登记工作,如在校发现有传染病类似症状的,须立即隔离并通知家长带到正规医院治疗。学校应在最短时间内以电话等方式向当地疾控机构报告。

  3、切实加强停课复课管理。对于患传染病学生,必须在规定

  隔离期满后,凭医疗机构出具证明方可复课。根据疫情如需对学校部分区域隔离、封闭或集体放假,由上级权威部门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办法进行实施。

  4、一旦发现集聚性病例,学校积极配合上级部门组织技术调查、综合评估、判断突发事件类型,做好应急处理准备。

  5、一旦出现疑似病例,在学校应急指挥系统统一领导下,及时请求卫生部门对感染人员进行治疗,采取群体防护措施。需要接受隔离的病人、疑似病人和密切接触者,必须主动配合卫生部门采取的医学措施。

  6、传染病突发应急处理工作中,我们将执行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对在本次重大传染病疫情控制和医疗救治中有突出表现的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在突发事件中玩忽职守、失职、渎职,拒不接受工作任务,借故推委拖延,擅离职守,临阵脱逃者,按规定给予相应的处罚,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四、传染病疫情的应急响应

  学校一旦发现传染病疫情,马上启动应急预案,做出应急响应。

  (一)启动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学校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加强系统内的疫情通报。

  (二)学校严格执行出入校门管理制度,控制校外人员进入

  校园。必要时实行封闭式校园管理,在校学生不得离开学校,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校园。

  (三)学校做好卫生疾控部门落实各项防治措施的准备。

  (四)发现疑似传染病疫情时,及时与卫生、疾控部门联系,加强对病人的追踪管理。加强通风换气,并做好消毒工作。

  (五)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在校园张贴宣传标语和宣传画,提高师生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外出和进入公共场所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六)学校要全面掌握和控制人员的流动情况,教职工外出必须向校长室请假。对缺勤者要逐一登记,及时查明缺勤原因。

  (七)不得组织师生参加各类大型集体活动,调整大型活动和会议的时间;学校不安排教师外出参加教研和学术活动;学生的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等活动应暂缓进行;每日公布校园疫情防控工作的情况。必要时可以报请上级部门同意,实施全面或部分停课。

篇五:学校舆情控制措施与对策

  

  学校舆情工作应急处置预案(7篇)

  舆情是"舆论情况"的简称,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中介性社会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等。

  学校舆情工作应急处置预案(篇1)

  一、网络舆情对应系统流程处理步骤

  信息收集→信息分类→信息处理→信息反馈→信息跟踪→信息归档

  二、网络舆情的信息收集

  网络舆情的信息收集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类

  1、宣传处日常检查

  2、网友或师生举报投诉

  3、学院网络监督员巡查

  4、市公安局网警支队通报

  5、市委宣传部通报

  6、市教育局通报

  7、省教育厅社政处通报

  8、其它部门通报

  三、网络舆情信息收集的手段主要有两种:

  1、技术手段:通过舆情监测软件设置敏感关键字、搜索与学院相关的页面等查找相关的话题。

  2、人工手段:通过对重点网站、论坛、SNS、贴吧进行日常检查监控。对院内重点人员对进监控,查访。

  四、网络舆情的信息分类

  信息按性质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有害信息,另一类为无害信息。

  1、有害信息又可分为:

  (1)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2)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的;

  (3)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

  (4)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

  (5)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和封建迷信的;

  (6)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

  (7)散布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

  (8)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9)侵犯我院名誉权、知识产权或其它权益的;

  (10)其它格调不高、违反公序良俗等低俗信息的。

  2、无害信息也可分成二类:一类是咨询类,咨询各类问题,另一类是建议类,对学校的各类建议与意见。

  五、网络舆情的信息处理

  依据公安及教育相关部门的工作要求,除涉及上述有害信息1-7条必须删除外,第8-10条针对不同情况予以处理:

  1、经核实,内容确实违法,予以删除处理并对发贴者相应处理

  2、经核实,属于言论过激,则针对言论内容做出相应处理

  3、经核实,内容低俗,则针对言论者做适当的教育引导。

  4、对于无害信息,应严格按照学校规章制度执行。

  六、网络舆情的信息反馈

  各职能部门应及时将信息的处理结果向主管部门或相关部门进行汇报、通报。向学校外上级部门反馈统一由宣传处负责。

  七、网络舆情的信息跟踪

  网络舆情显著的特点就是信息的反复及多样性。对处理完毕后的信息应开展跟踪工作,查看是否有类似的信息在其它相关网站出现,或同一发贴者事后又多次发贴,是否做好发贴者的转化引导工作。

  八、网络舆情的信息归档

  网络舆情应建立完善的档案:其中包括重点监控网站列表、网络舆情监督员名单、学校内重点监控人员名单、媒体黑名单等。

  九、网络舆情的队伍建设

  网络舆情应建立三支队伍:

  1、由分管副院长、党委宣传部、团委、学生处、保卫处、现教中心组成的网络舆情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党委宣传部。领导小组协调、监督网络舆情处理过程中涉及的各类问题。

  2、由各院系党总支书记、辅导员组成的网络舆情思政教育队伍。各院系应高度重视网络舆情的重要性,应切实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由学生党建积极分子、优秀学生干部、党员教师组成的网络舆情监督队伍。充分调动这部分人员的积极性,为网络舆情信息的收集提供更广泛的渠道,同时也为在网上制造正面舆论打下良好的基础。

  十、网络舆情的各职能部门的工作分工

  1、宣传工作(部)处:加强网络舆情监督员日常管理与培训;对重点网站及人员进行日常检查,制订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制订相关管理制度;向各部门通报相关情况;联合学生处考核相关辅导员日常工作业绩;处理相关有害信息;网络舆情信息的归档。

  2、依照学校相关规章制度监督各部门的工作;对宣传处转交的重大问题及时请示院领导;考核各部门的工作;确保院长信箱畅通、院长接待日公示。

  3、学生工作(部)处:定期开展网络使用的普查工作,为网络舆情的情报收集提供必要数据;完善学生的有效信息,重点对心理疾病的学生要重点把握,开展关于文明上网的心理疏导工作;加强对校内申请宿舍上网的学生审查工作;通过展板、讲座等多种形式积极引导学生文明上网,通过正常的渠道反映自己的诉求;鼓励辅导员开通博客,建立班级QQ群。

  4、现教中心:对通过校内局域网上网的学生做好登记工作,做好一人一IP;安装客户端的过滤软件;配合学院有关部门做好网络信息监控工作。

  5、保卫处:及时向各职能部门通报院内突发性、群体性事件或警示信息,便于相关部门做好网络舆情监控工作;配合相关部门查找有关发布有害信息的人员。

  6、各院系:各辅导员应通过建立班级QQ群、开通博客、加入人人网、贴吧、学院论坛等方式,及时的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转变教育方式,切忌对学生粗暴教育或直接以删贴为最终目的,应引导学生文明上网,通过正当途径寻求诉求;切实发现学生在学习、生活上的问题,积极联络有关部门落实解决,防止出现群体性的网络泄愤行为;鼓励入党积极分子、优秀学生干部通过网络发贴,营造和谐的网络环境;建立预警制度,重点监控心理疾病人员、受处分人员、平时表现较差人员。

  学校舆情工作应急处置预案(篇2)

  为加强和改进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应急工作,建立健全舆论引导处置工作机制,及时准确发布信息,维护学院稳定,最大程度地避免、减少和消除突发公共事件对学院造成的负面影响,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发布应急预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关于建立健全信息发布和政策解读机制加强舆论引导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有关文件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处置与学院相关的重大自然灾害、人身伤害事故、校园安全事件及其它各种类型突发公共事件的新闻报道或论坛、博客、微博、微信及跟帖等网上紧急舆情信息。

  三、组织机构

  学院成立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应急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主管宣传工作的院领导

  副组长:涉事单位(部门)分管院领导

  成员:党委办公室、党委宣传部、学生处、保卫处、信息技术中心、事件涉及单位负责人。

  主要职责为:

  1.组织相关单位(部门)人员集中办公,统一新闻宣传口径,确定对外发布内容,安排新闻发布事宜。

  2.邀请、接待采访公共事件的媒体记者。

  3.收集媒体报道信息,分析事态发展趋势,形成舆情报告,及时向学院及省、市相关主管部门报告有关情况。

  四、工作原则

  1.明确职责,快速反应。学院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应急工作由学院党委统一领导,舆情处置应急领导小组是学院舆情应急处置工作的领导机构。公共事件发生后,舆情处置应急领导小组要及时了解舆情、明确情况,并及时发布准确信息,稳定师生情绪,把握新闻舆论的主导权。

  2.统一口径,注重效果。舆情处置要准确把握国家有关规定,按照学院党委确定的统一口径,确保导向正确、及时准确、公开透明、程序规范。相关信息发布要快报事实、慎报原因、再报跟进,即把学院已经做过的、正在做的、将要做的措施和办法向公众表达清楚,彰显诚意,力争把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推动突发事件舆论的良性发展。

  3.统筹协调,密切配合。公共事件发生时,同时启动现场处置和新闻宣传工作。新闻宣传工作和现场处置工作保持紧密联系。在发布信息时,注重报道学院积极采取的行动,及时通报事件处置的进展。

  五、预警信息分级

  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和可控性等因素,将突发事件分为重大、较大和一般三个级别。

  1.重大突发事件(I级)

  指对学院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造成重大危害和影响的,对学院工作或某一领域工作和稳定造成较大影响的,受境内外媒体和网站关注的负面舆情,需要省、市相关主管部门协调、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全校相关部门和力量进行紧急处置的突发事件。

  具体执行标准是:

  (1)境内外主要传统新闻媒体和新闻网站报道,并进行论坛讨论;

  (2)境内知名商业网站报道,并有网民在网上留言;

  (3)境内主要知名论坛进行讨论并形成热点;

  (4)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出现大量传播和评论。

  2.较大突发事件(II级)

  指对学院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造成一定危害和影响的,对学院工作或某一方面工作和稳定造成影响的,或可能在小范围内引起公众不满情绪的,受境内少数媒体和各大网站关注的负面舆情,需要领导小组协调相关部门进行紧急处置的突发事件。

  具体执行标准是:

  (1)境内少数新闻网站报道;

  (2)境内少数商业网站报道;

  (3)境内主要知名论坛有相对讨论但未形成热点;

  (4)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有少量传播和评论。

  3.一般突发事件(III级)

  指小范围内对学院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造成一般危害和影响的,受极少数媒体和网站关注,尚未形成有规模的网上讨论,但继续发展很有可能对学院带来不良影响的突发负面舆情,需要领导小组协调相关部门进行处置的突发事件。

  具体执行标准是:

  (1)境内极少数新闻媒体和商业网站报道;

  (2)境内少数论坛有相关讨论但未形成热点;

  (3)主要在本地论坛引发关注的负面舆情。

  六、分级响应和应急处置

  在发生引起媒体关注的突发事件时,要迅速启动本预案,将相关的舆情监测和舆情处置工作纳入分析研究、决策发布范畴,坚持以正面导向为主,主动沟通、冷静应对,把握主动权,增强事件处置的公开性和透明性。

  1.分级响应

  I级应急响应

  发生重大突发事件,由舆情处置应急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及时听取省、市相关主管部门的意见建议,相关单位(部门)按照职责,密切配合,协调处置。及时控制负面舆情传播,对事件影响进行评估并迅速做出处理,并向省、市相关主管部门报告事件情况和处理结果。

  II级应急响应

  发生较大突发事件,由舆情处置应急领导小组统一指挥,涉事单位(部门)按照职责,密切配合,协调处置。及时控制负面舆情传播,对事件影响进行评估并迅速做出处理,并向省、市相关主管部门报告事件情况和处理结果。

  III级应急响应

  发生一般突发事件,按照舆情处置应急领导小组做出的指示,涉事单位(部门)按照职责,密切配合,协调处置。及时控制负面舆情传播,对事件影响进行评估并迅速做出处理,并向舆情处置应急领导小组报告事件情况和处理结果。

  2.应急处置

  (1)预案启动

  发生突发事件后,涉事单位(部门)要在第一时间向学院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应急领导小组报告(重大突发事件应在事件发生后2小时内报告;较大突发事件应在事件发生后3小时内报告;一般突发事件应在事件发生后4小时内报告)。报

  告内容:舆情的基本内容、首发时间、首发媒体、网站链接、传播情况、舆情的真实情况、背景材料、其他辅助材料等;如涉重大突发事件舆情需连续报送舆情,内容还要包括研判发展趋势、提出应对措施以及意见、建议等。

  学院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应急领导小组迅速启动应对预案,根据舆情具体情况,研究制定应急处置方案。对重大舆情,领导小组要及时组织召开舆情研判会,听取涉事单位(部门)的情况汇报,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具体指导舆情处置,并同步将舆情情况上报至省、市相关主管部门。

  (2)事件处理

  舆情处置应急领导小组根据涉事单位(部门)报送的书面材料和具体情况汇报,全面准确掌握事件真实情况。领导小组要快速决定处理意见,果断采取措施,全力控制事态发展,尽可能减少危害和影响,避免负面舆情进一步传播。

  (3)发布权威信息

  经过现场处置后,要综合评估研判舆情发展趋势情况,相关部门通过学院官方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及时发布权威信息等方式作正面回复,通稿内容要客观反映事件基本情况、采取措施等,文字要严谨、无歧义。

  (4)舆情跟踪

  应急处置过程中,如在本地网站、论坛发现不实信息、有害贴文等,须立即协调省、市相关主管部门通过管理途径迅速协调删除、断开链接、撤除专题,同时保存相关证据,确定责任人员。

  舆情监控人员须将突发事件设置为关键词纳入监控系统,实施重点监控,密切关注网上有关的新闻、帖文、博客、微博等的动态,发现对回复提出疑问或者质疑的跟贴后,要及时加以引导。如对疑问或者质疑不能正确引导或者不知如何引导时,要及时向领导小组汇报,根据相关指导意见,再跟进回复。在舆情跟踪过程中,一旦发现舆情恶化、影响面扩大等不良发展趋势时,要立即上报领导小组,以便领导小组能随时掌握动态信息,及时调整工作方案,有效处置网上舆情。从而实现对网上舆情的正确引导,直至舆情缓退、平息。

  (5)组织舆情引导

  统一调度学院网络宣传员,分工负责重点网站、论坛,组织专门队伍,运用网络语言,按照统一口径发贴、跟贴,让正面声音主导网上舆论。需作辟谣的,立即用事实澄清,压缩谣言传播空间。舆论引导过程中,防止关联炒作和延伸报道,形成新的舆论热点。

  (6)加强新闻宣传与管理

  学院有关单位(部门)要在事件发生后服从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未经学院同意,任何单位、人员不得擅自接受新闻媒体对于突发公共事件相关内容的采访;对于已授权媒体记者的采访、拍摄应给予积极配合。

  遇到重大和较大突发公共事件,学院相关部门要及时向省、市相关主管部门报告事件具体情况。(上报材料应包括媒体报道材料、学院对相关问题的情况说明、学院对外答复口径、学院拟采取的应对措施、争取上级领导机关支持的具体事项、学院联系人等内容)。

  (7)应急结束

  突发公共事件集中处置一段时间后,待事件平息,舆情平稳,经综合研判,积极协调将有关信息淡化处理,尽快冷却话题,直至负面舆情消失,宣布结束应急状态,转入常态管理。

  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做好公共事件相关文字、图片、音像等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事件处置后,及时总结经验,对工作表现优异的单位或个人给予表彰。对有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突发公共事件重要情况及玩忽职守、失职、渎职行为,或擅自发布、编造虚假信息,造成重大影响和严重后果的,将按照学院有关规定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视情节轻重给予处罚。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由党委宣传部负责解释。

  中共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宣传部

  学校舆情工作应急处置预案(篇3)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网络舆情应急处置水平,有效应对和快速化解网上舆论危机,支持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占领各种网络信息传播载体,形成学校网络舆情预警防范和监测引导机制,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关于加强和改进互联网管理工作的意见》,结合我校工作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处置网络上出现的对学校社会声誉、教学秩序、事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信息,或对学校师生生活、工作、学习产生重大影响的相关信息等突发网络舆论情况。

  二、工作原则

  1.统一领导原则。将重大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工作纳入全校应急工作统筹安排,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加强组织协调。

  2.预防为主原则。学校各处室、年级组、教研组应做好网络舆情突发的预防工作。

  3.协同一致原则。各处室、年级组、教研组应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密切配合,协同一致,处置好网络舆情突发事件。

  三、组织机构和保障

  1.东案小学网络应急舆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组成:组

  长:王红林

  副组长:陈东华

  成

  员:各科室负责人

  2.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全面负责日常工作及领导小组交办的事宜。

  四、处置程序及办法

  (一)研判预警。学校信息处及其他处室对本校可能引发重大网络舆情的突发事件、热点敏感问题,要及时搜集掌握有关真实信息,做好应对处置准备,增强工作前瞻性和时效性。

  (二)快速反应。学校处室发现重大网络舆情后,要按照快速、畅通原则和逐级报告、双重报告等要求,及时将情况报告学校网络应急舆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分管副校长、校长。同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建专门工作组,召开碰头会,制定并落实应急处置措施,快速及时内将事情原由、事实真相、事件处置情况等组织成汇报材料,并做到30分钟内口头汇报和90分钟内书面汇报。如有必要,需将材料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及时沟通有关情况。

  (三)分类处置。面对网络媒体出现的突发重大网络舆情,按照信息内容的不同,在严格执行保密法律法规、新闻宣传纪律等规定的基础上,需按以下不同办法分类处置:

  1、属询问、置疑、诉求类的,安排学校相关部门依法依规进行办理、提出答复意见,经学校主要领导和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后统一回复;能当即回复的要当即回复,需要一段时间办理后才能回复的,要在当日回复处理意见并告知回复处理结果具体时日。

  2、属对学校某一突发事件或社会热点、敏感问题恶意传播或炒作类的,要依法告知事实真相或事件处置情况;对于造成重大负面影响或严重损失及告知事实真相、事件处置情况后仍继续恶意传播或炒作的,商请执纪执法部门依纪依法查处。

  3、属捏造、歪曲或夸大事实,恶意攻击、诽谤,煽动闹事或涉嫌网上违法犯罪活动类的,要依法澄清事实真相,如属于学校内部人员,以说服教育为主,情节恶劣者按学校相关校规校纪给予处罚,如属于校外人员商请执纪执法部门依纪依法查处。

  4、属对推动学校改革、发展、稳定工作有重要积极意义类的,要积极采纳建议并按要求予以回复。

  (四)动态跟踪。学校要落实专人对突发重大舆情及处置后的事态实行动态跟踪,适时采取应对处置措施,坚决防止网络舆情危机发生。

  (五)总结评估。在网络舆情被消除或趋于平稳后,学校网络应急舆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要根据舆情的发生、传播和处置情况及时进行总结、梳理、反思,不断健全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应对网络媒体的能力。

  五、后续工作

  (一)善后处置

  学校综合治理领导小组指导做好突发事件的善后工作,尽快恢复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尽可能地减少损失和影响。

  (二)总结分析

  学校综合治理领导小组会同参与处置的相关部门(单位)对突发事件处置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吸取经验教训,进一步修订和完善预案。

  对玩忽职守、造成严重损失的,要报公安机关依法给予责任人行政处分,违反法律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学校舆情工作应急处置预案(篇4)

  为快速妥当处置舆情,有序引导舆论,有效预防、减少和重大舆情造成的负面影响,切实提升应对媒体的能力,营造良好舆论环境,依据有关规定,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

  (一)统一领导,统筹组织。将舆情应对处置工作纳入应急管理工作统筹安排,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加强组织协调。

  (二)分级负责,依法处置。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依法组织实施舆情应对处置工作和应急处置工作。

  (三)监测预警,及早防范。建立舆情监测、报告、通报制度,及时发现和掌握苗头性和预警性信息,加强分析研判,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和控制措施,及时预防和消除不良影响。

  (四)服务发展,防止危机。立足于服务发展、保障民生、维护稳定,采取法律、管理、技术、舆情疏导等综合措施加强舆情应对处置工作,有效防止舆情危机发生。

  二、组织体系及工作职责

  (一)领导机构及职责

  组长:__X、副组长:__X、__X、__X、__X、__X、__X、__X、组员:__X、__X、__X、__X、__X、__X、__X、__X、各班主任

  成立舆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校委会成员、工会主席及各年级主任为成员,负责舆情应急处置预案、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有效监督。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二)主要成员单位职责

  学校办公室:统筹、协调有关科室落实舆情应急处置工作及其他相关工作。

  各科室即各级部:负责组织实施本单位舆情的应急处置工作。

  三、处置程序及办法

  (一)研判预警

  对可能引发重大舆情的突发事件、热点敏感问题,要及时搜集掌握有关真实信息,做好应对处置准备,增强工作前瞻性和时效性。

  (二)快速反应

  发现重大舆情后,相关科室或各级部应立即向学校舆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一般问题,1小时内反馈情况;重大问题,30分钟内反馈情况。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及时续报事件处置进展和可能衍生的新情况。紧急情况下,可电话口头报告突发事件信息,并在24小时内报送书面信息。在重大舆情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及时续报有关情况。

  (三)分类处置

  对网络媒体出现的突发舆情,在严格执行保密法律法规、新闻宣传纪律等规定的基础上,分类处置:

  1、属询问、置疑、诉求类的,安排相关科室依法依规进行办理、提出答复意见,经经分管领导审定后统一回复;能当即回复的要当即回复,需要一段时间办理后才能回复的,要在发现当日内回复处理意见并在办结之日内回复处理结果。

  2、属对某一突发事件或社会热点、敏感问题恶意传播或炒作类的,要依法告知事实真相或事件处置情况;对于造成重大负面影响或严重损失,告知事实真相、事件处置情况后仍继续恶意传播或炒作的,商请执纪执法部门依纪依法查处。

  3、属捏造、歪曲或夸大事实,恶意攻击、诽谤,煽动网民闹事或涉嫌网上违法犯罪活动类的,要依法澄清事实真相,并商请监察执法部门依纪依法查处。

  4、属对推动改革、发展、稳定工作有重要积极意义类的,要积极采纳建议并按要求予以回复。

  (四)动态跟踪

  对突发重大舆情及处置后的事态实行动态跟踪,适时采取应对处置措施,坚决防止舆情危机发生。

  (五)总结评估

  在舆情被消除或趋于平稳后,要根据舆情的发生、传播和处置情况及时进行总结、梳理、反思,将应对处置工作书面报告三日内报送教育局办公室,并健全完善工作机制,不断提高应对各类媒体的能力。

  四、工作保障

  学校各科室和各级部要指定专门的舆情监控人员,培养一批政治素质高、责任心强、懂政策法规队伍,确保一旦发生舆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处置。由各班班主任为舆情监控人员。级部主任为其分管区域的专门舆情监控负责人,五、责任追究

  舆情应急处置工作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建立健全奖励及责任追究机制,对迟报、漏报、谎报和瞒报突发事件重要情况或者应急处置工作中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依法对有关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适当表彰和奖励。

  学校舆情工作应急处置预案(篇5)

  一、总则

  突发事件新闻宣传是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增强突发事件新闻宣传工作能力,及时、客观、全面、准确地发布权威信息,最大限度地避免、缩小和消除因舆情突发事件造成的各种负面影响,掌握引导舆情的主动权,及时、有效的处理师生、家长及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营造和谐、稳定的育人环境,树立临沂农校的良好形象,特制定《临沂市农业学校新闻舆情应急预案》。

  二、基本原则

  突发事件应急新闻宣传工作按照“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整合资源,相互协作,形成合力。具体原则如下:

  (一)统一管理。临沂农校的新闻发布和宣传组织工作由学校办公室统一管理、统一协调指导,各职能科室分级负责。

  (二)主动协调。各职能科室应建立完善的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并按要求分解任务,责任到人。

  (三)准确把握、快速反应。事件发生后,要在第一时间上报校办,校办及时与校长联系,有较大影响的事件同时与县教育体育局信息科、县委宣传部联系,力争在第一时间发布准确、权威信息,稳定公众情绪,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公众猜测的不准确报道,掌握舆论的主动权。

  (四)积极化解。着力提高正确引导舆论的能力和水平,科学化解学校危机事件,使临沂农校新闻宣传工作始终做到有利于学校发展大局,有利于学校稳定,有利于事件的妥善处理。

  (五)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处理发生在我校的特别重大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中的新闻发布工作。

  三、应急新闻宣传的基本流程

  突发事件发生时,应立即组建应急领导小组和宣传小组,具体运行程序如下:

  (一)启动新闻发布机制。应急领导小组要及时到位,新闻发布领导小组组长向小组成员传达有关领导的指示精神,分析形势及社会舆情,明确工作要求,建立各项工作机制,落实各工作小组和工作人员责任。及时组织新闻发布,及时公布新闻发布会的地点、时间及安排场次数等。

  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张波英严汝合

  副组长:薛会友沈文祝刘杰

  组员:张文明杨久磊刘祥军薄俊怀克忱崔久海赵昉程合华曹现成张斌刘晓东孟祥军左振硕薄福光刘振飞陈长亮

  应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学校办公室。

  主任:张文明副主任:邵明法

  (二)启动新闻发布方案审批机制。迅速拟定新闻发布方案、发布内容,报应急指挥机构负责人审批。在组织新闻发布的过程中,如遇到难以把握的重大、敏感问题,要及时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请示,并遵照批示迅速组织落实。

  (三)同步启动新闻媒体联系机制。事件发生后,应急宣传小组要及时与有关媒体取得联系,并协助做好危机事件现场文字、图片、音像和影视资料的采写、拍摄和记录。对媒体记者的采访、拍摄给予支持。

  (四)同步启动记者采访管理机制。应急领导小组要及时受理记者的采访申请,向记者提供确认公开报道的信息。提供电话、传真、上网传输等服务,为记者的采访报道提供方便;同时加强对记者采访的组织、现场管理,因出于安全考虑或其他原因,无法满足记者深入现场采访要求,可建立定时定点采访发布机制。经应急指挥机构批准到事件现场采访的记者,必须服从现场指挥部门的管理,不得干扰或影响事件的处理工作。

  (五)同步启动校内外舆情跟踪和通报机制。宣传小组要认真收集和整理学校危机事件的校内外舆情,汇编舆情简报,上报应急领导小组。及时关注网上负面和衍生报道信息,必要时,可启动互联网信息安全管理机制,组织人员及时开展有效的网上舆论引导工作。

  四、新闻宣传工作的具体要求

  (一)新闻发布要求

  1、及时准确。建立重大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快速反应机制,新闻发布既要争取发布时效,又要确保信息准确。事件发生后,情况复杂、事态尚未清楚、但可能引起公众猜测或恐慌时,应在第一时间发布已认定的简要信息,根据事态发展和处理工作进展情况,再及时作后续详细发布。事件处理无新的进展时,也应定期告知有关媒体。

  2、把握适度。新闻发布过程中,既要使公众及时了解相关信息,又要认真策划,周密安排,确保事件处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突发事件信息的发布要适时、适度,要有助于社会公众对事件的正确了解,争取社会公众的理解与支持;要有助于动员和组织广大师生开展自救和互救,消除和化解恐慌情绪,维护学校的稳定。

  3、突出重点。要坚持团结稳定、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争取先入为主的效果,打好主动仗。除及时发布事件造成的伤亡、损失和影响等信息外,应着重组织报道妥善处理事故的情况,有关部门已采取的防灾、防病、减少损失等应急措施;报道社会公众以健康的心态面对考验、战胜危机的信心。

  4、分类处理。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危及公共安全并造成广泛影响的突发公共事件,应及时组织新闻发布。涉及重大政治性、群体性事件,危害国家安全、损害我国国际形象的事件,以及其他突发社会安全事件,一般不作公开报道。

  (二)媒体联系和报道要求

  1、要为记者采访提供热情和周到的服务,须有专人负责。

  2、主流新闻媒体报道稿件应要求记者送交应急领导小组审核。

  3、建立新闻宣传资料档案。及时收集媒体对事件报道的新闻、特写、评述等文字资料,与突发事件的音像、图片等一并整理存档,建立档案库,注明日期、地点、事件,长期保存。

  (三)接受新闻采访要求

  1、采访前

  评估采访要求,提出符合实际的采访内容,明确接受采访的主题、角度、采访者、采访时间、地点、时长以及新闻稿发表形式等一切与采访有关的事项;根据采访提纲,搜集相关资料,准备采访内容。

  2、采访时

  采访回答应简洁明了,尽量使用明确的、描述性的、形象的语言;内容表述清楚、完整和统一;坚持提供正面的信息,对任何错误信息都要迅速澄清,避免发布可能引起断章取义或曲解的言论;在采访中要占据主动。受访者要注意言行举止,保持良好形象。

  3、采访后

  总结评估采访过程,分析得失,提出改进方法;存档采访中媒体名称、记者姓名、相关稿件、新闻剪辑片或录像带等,永久性保管。

  五、后期处置

  (一)善后工作

  应急处理结束后,宣传小组可根据需要,保留部分工作人员负责善后的有关新闻发布工作。

  (二)总结评估

  突发事件处理完毕后,宣传小组应在第一时间内对事件应急处理新闻媒体的报道情况进行全面总结与评估。并作为该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总结的组成部

  分,上报下达,长期存档。同时,总结分析事件处理过程中新闻发布工作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并对有关宣传预案和具体工作程序作进一步修改完善。

  (三)奖励处罚

  对在突发事件新闻宣传工作中贡献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应给予奖励;对工作不力、玩忽职守,迟报,谎报,瞒报,漏报,甚至违反纪律,导致突发事件新闻发布、新闻报道和舆论引导被动,并造成重大消极影响和严重后果的,视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罚并追究领导者责任。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六、日常保障机制

  1、建立信息反馈常态机制

  在日常工作过程中,要突出重点,把握关键,切实加强工作调度,认真做好信息反馈,严格执行信息报送制度。

  2、建立舆情监控体系

  积极应对于媒体舆情,如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传播的舆情信息,要加强监测监控力度,设专人进行监控,做到早发现、早上报、早应对、早处理。

  3、健全信息公开制度

  要全力做好信息公开透明,尤其是在处理突发事件过程中,要做到及时、客观、透明,把握舆论的主动权,最大程度消除突发事件所带来的社会负面影响,促进事态向良性方面发展。

  4、完善信息摸排机制

  针对群众对学校工作的不良言论、片面认识或错误倾向,要第一时间做出反映,集体研究、集体协商、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全面摸清情况,向用户作出解释说明,充分体现社会的法制性、民主性和公平性。

  七、附则

  (一)各科室要根据本预案,结合工作职责,熟悉应急预案,明确相应职责。

  (二)本预案由学校办公室负责解释。

  (三)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学校舆情工作应急处置预案(篇6)

  为做好舆情应急处置工作,特别是网络舆情的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地避免、减少和消除因舆情造成的各种负面影响,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特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

  1、准确把握,快速反应。舆情事件发生后,力争在第一时间发布准确、权威信息,稳定公众情绪,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公众猜测和新闻媒体的不准确报道,掌握新闻舆论的主动权。

  2、加强引导、注重效果。提高正确引导舆论的意识和工作水平,使突发事件的新闻发布有利于学校工作大局,有利于维护师生的切身利益,有利于社会稳定和人心安定,有利于事件的妥善处理。

  3、讲究方法、提高效能。坚持舆情突发实践处置与新闻发布同时部署、同时落实,依托__大学新闻发布会、官方网站、微博、微信、抖音等平台做好新闻发布工作,确保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发布最新消息,正确引导舆论。

  二、组织机构

  成立舆情突发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分管意识形态工作校领导任组长,校党委宣传部部长任副组长,各党总支、直属党支部书记任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党委宣传部),具体负责应急处置工作的协调、指导及日常工作。

  工作领导小组职责:

  1、根据舆情的发生发展启动应急预案,决定各院(系)部介入突发事件的处置。

  2、审定舆情应对方案,决定新闻发布的口径、原则和内容,确定负责新闻发布、审定新闻发布稿和接受记者采访的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

  3、对舆情处置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进行会商,提出解决方案及处置措施,确定相关部门进行处置。

  4、依纪依法对当事人、责任人、责任单位提出处理和责任追究意见建议,并按有关程序移交相关部门处理。

  5、落实上级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三、应对机制

  (一)建立舆情监控信息员队伍。各院(系)部要确定一名政治素质好、责任心强、反映机敏、熟悉业务的干部担任舆情监控信息员。重点加强对干部关心、师生关注的重点论坛的实时监控,及时了解社情民意,监测舆情发展动向。

  (二)建立舆情研判机制。各院(系)部要通过跟踪分析,把握舆论发展走向,分析判断突发及重大舆情的程度,提出合理化建议。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汇总上报的事件进行初步分析,根据事件严重程度决定是否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和向领导小组汇报。

  (三)建立快速查核机制。对网络反映的情况,需要调查的,要迅速组织力量开展调查,与网络抢时间,并注重周密谋划,妥善处置、严控因处置不当造成不良后果。经查证属实,并构成违纪的,按照有关规定严肃查处;与事实不符或者出入较大的,及时给以澄清。对恶意造谣的,严肃查处,绝不姑息。

  (四)建立信息发布机制。在学校官方网站、各院(系)部网站、学校官方新媒体平台等及时发布信息,形成权威、畅通的信息发布渠道。如有发生舆情突发事件,领导小组办公室迅速拟定新闻发布内容初稿,送党委宣传部审批后,经领导小组审定后,按照统一口径,选择合适的时机发布,让正面信息先声夺人,为网民提供权威声音,营造有利舆论。按照“及时、准确、公开、透明”的原则,不论是舆情初步形成,还是网络舆论已成热点,都主动澄清事实真相,争取网民理解、支持。

  (五)建立舆论引导、疏导机制。抢占网络“沙发”,主导舆论发展,坚持疏堵结合、以疏为主,在网上及时跟帖、发帖甚至“灌水”,运用网民易于接受的方式和语言引导网上热点,努力掌握网上舆论的话语权;必要时邀请相关领导、新闻记者撰写评论文章,进行专家解答,以权威的、专业的信息赢取网民的信任。要做好舆情突发事件的全程处置工作的文字材料、声音、影像的记录和保存保管工作。

  四、严格责任和追究

  要建立舆情应对工作责任制,明确责任领导,明确责任人员,完善登记制度,严格责任追究。对在舆情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或个人,要给予表彰奖励;对因工作不力、责任心不强,网络监控出现遗漏时段和监控盲区,延误应对时机的,追究相关领导和直接责任人责任;对因机制不畅、重视不够,应对不及时,造成不良影响和严重后果的,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对玩忽职守、不听指挥,导致舆论引导不力、突发事件处置不及时,造成消极影响和严重后果的,视情节轻重追究领导者的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对违反工作纪律,蓄意封锁或隐瞒不报舆情突发事件,造成事态失控,产生重大消极影响和严重后果的,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对新闻媒体擅自发布与事态发展及处置情况不相符的信息,或报道不真实情况的,视情节轻重或造成的后果,依纪依法对其负责人、直接责任人给予处分,触犯刑事的移交司法机关惩处。

  学校舆情工作应急处置预案(篇7)

  新媒体时代,以微博、抖音等为代表的平台成为了公众民意表达的主阵地。新媒体舆论场中,公众表达高度自由、信息鱼龙混杂,被涉及机构容易出现应对不及时、舆论风险把握不准、叙事方式和表态不一等问题,造成一波又一波的舆论峰值。高密度、高频次、高热度的网络舆论事件对学校的舆情处置能力提出了考验。面对新冠疫情,学校必须加强舆情应急处理能力,具体方案如下:

  舆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

  责任人:__X、__X、组长:__X、副组长(办公室):__X、成员:__X、__X、__X、一、工作措施

  1、强化宣传,引导正能量

  为进一步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在即墨区教育和体育局统一部署下,学校先后在线召开了办公会、全体教师会。学校__X、校长、小学部__X、校长在会上做出重要讲话,并对全体教师进行统一组织动员,号召老师们对各项工作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学校利用“空中课堂”开展“开学第一课”积极宣传抗疫正能量,凝聚力量。组织开展了“悦读悦美”、居家锻炼阳光体育、“乐多多拼果果”美术活等特色活动,锻炼学生们的综合能力,充实学生宅家生活。

  2、校内自查,规避风险

  学校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网络安全专项检查和风险评估,摸清底数,补齐短板。对学校微信公众号和其他信息技术账号问题隐患排查力度,做好风险评估,坚决防止出现涉政,涉敏人名、词汇等问题,对于敏感信息及时删除,不留后患。

  3、明确重点,提高防范能力

  加强对于校内舆情的监控,时刻关注校园公众号、钉钉办公群、微信群等互联网信息发布平台,检查信息来源,扩散范围,转载转播频率,点击率等相关指标,做到第一时间监测、收集、研判舆情发展走向,及时上报舆情动态,为应急处置提供第一手资料,为领导小组提供参考意见。

  4、网络硬件设备和线路的安全问题

  加强对办公电脑、打印机、扫描仪、涉密电脑的日常管理,不得随意连接外部设备。加强网络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不浏览与工作无关的网页,不使用BT等下载工具,安装杀毒软件,严防非法入侵,病毒入侵,黑客攻击。

  二、舆情应对措施

  1、成立校内网络舆情监控小组

  学校组织以办公室牵头的网络舆情监控队,实行24小时舆情信息监控,时时关注校园公众号、微信、钉钉等互联网信息发布平台,持续核查信息来源、扩散范围、转载转播频率、点击率、收视率等相关指标,跟踪掌握舆情发展、衍变、处置成效等情况,做到第一时间监测、收集、研判舆情发展走向,及时上报舆情动态,为应急处置提供第一手资料,为领导小组指导和协调舆情处置工作提供参考意见,并按照领导小组统一指导、口径一致原则,控制有害信的传播空间,积极掌握舆论话语权。

  2、建立舆情应急机制

  突发事件重大舆情发生后,涉事部门要在第一时间向学校突发事件舆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报告(口头汇报应在事发后半小时内,书面报告最迟应在事发后1小时内)。报告内容包括:突发事件和重大舆情的基本内容,首发时间、首发媒体,网站链接、传播情况,事件或舆情的真实情况、背景材料、研判事件的性质及发展趋势,提出初步应对处置意见等。学校突发事件舆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及时组织召开舆情研判会,分析评估舆情发展态势,研究制定应急处置方案,统一宣传口径,并同步将有关情况上报至校、区市、省相关主管部门。上报材料应包括:媒体报道材料、学校对相关问题的情况说明、学校宣传口径、学校拟采取的应对措施,争取上级领导机关支持的具体事项、学校联系人等内容。

  3、消息发布

  新闻发布应由工作领导小组授权相关负责人以适当的方式,按照事先审定的回复口径,发布新闻通稿或相关信息报请校宣传部做好如下工作:(1)联系沟通上级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协调好记者采访及媒体报道工作。(2)应积极利用学校官方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及时发布权威信息主动回应各方关切,做到及时更新、释疑解惑、化解矛盾、引导舆论。(3)必要时可会同相关部门举行新闻通气会新闻发布严格实行扎口管理,学校职工要服从突发事件舆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安排。未经学校同意,任何组织或人员不得擅自接受新闻媒体对于突发事件相关内容的采访,对于已授权媒体记者的采访拍摄应给予积极配合。

  4、舆情跟踪及引导

  在学校统筹部署下,相关部门需及时组织力量开展24小时不间断舆情监测,密切跟踪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实时掌握舆情动态,收集、整理、分析,汇总突发事件舆情信息,把握事件走向和舆论走势,及时反馈情况,评估影响,提出对策建议,为新闻发布和舆论引导提供依据。切实加强舆论引导工作,针对涉及突发事件的不实传言,要迅速公开真相、澄清事实,消除不良影响。成立网评队伍,积极组织撰写评论及时跟帖、发帖,对舆情及有可能出现的臆测进行客观的回应与评论。通过正面发声正确引领舆论导向,挤压有害信息的传播空间,努力掌握舆论话语权。

  5、媒体管理

  根据学校统一部署,需按照持证采访、便利高效、依法管理、规范有序的要求对突发事件的记者采访进行管理,规范记者采访程序,提出新闻宣传的纪律和要求。既要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又要加强组织管理。同时要求记者必须服从突发事件指挥部门的管理,不得干扰或影响事件的处置工作。

  遇到特别重大、敏感的情况,校突发事件舆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要按照有关规定,及时与上级有关部门取得联系,并商请上级宣传、新闻、网络信息、教育等主管部门帮助依法处置。

篇六:学校舆情控制措施与对策

  

  民办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特点及应对策略

  1、速度快、传播广

  民办高校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往往会迅速引起网络上的关注和热议,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形成一场舆论风暴。此时,如果没有及时有效地应对,就会很难遏制舆情的传播,影响会越来越大。

  2、情绪化、个性化

  网络舆情的特点之一就是情绪化,民办高校突发事件的舆情也不例外。舆情传播中,往往会出现各种负面评论和攻击,这些会引发相关人员的负面情绪反应。此时,民办高校需要通过冷静分析,防止情绪化影响应对效果。

  3、反应灵敏、影响深远

  网络舆情具有反应速度快、影响深远的特点,一旦舆情产生,就必须尽快有效地制止。如果有恶意攻击的行为,不仅会给民办高校造成损失,还会严重影响民办高校的声誉和形象,给学生和家长带来不良的影响。

  二、应对策略

  1、建立应急预案

  民办高校需要在发生突发事件之前就建立起应急预案,保障在迅速有效应对网络舆情时,有资深的公关和媒体团队进行支持。应急预案包括了建立完整的公关、舆情处置、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等。

  2、迅速响应

  面对突发事件产生的网络舆情,民办高校首先的任务是迅速响应,及时发布公告,让公众了解事件的最新情况,化解外部不良情绪。同时,需要开通网站、社交媒体等信息渠道,将相关信息及时推送到线上。

  3、定制公关方案

  民办高校应根据突发事件的具体情况,针对不同媒体、不同类型的受众、不同的口味、不同需求,定制不同的公关方案。公关方案应紧随舆情脉搏,坚持舆情统领,利用新媒体、微博、微信和门户网站等,增强互动关系、维护学校形象。

  4、有效监控

  在突发事件期间,民办高校需要利用网络舆情监测工具对网络舆情进行跟踪,及时掌握并响应舆情趋势。及时聚集领导力量、应急专业团队成员开展集体研析,在及时把握舆情脉搏的社会环境下做出针对性、专业化的舆情管理。可以归纳推断舆情反应的情况,发现舆论中重要的信息和趋势,并加以分析和评价。

  总之,对于民办高校来说,突发事件和网络舆情处理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需要不断的完善和提升,通过前期的应急预案制定、媒体战略联络,以及网络舆情的精准把控、传达,更好地应对各种突发情况,提高舆情管控能力,保障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篇七:学校舆情控制措施与对策

  

  学校舆情应对处置预案

  【其它】

  为切实维护校园和谐稳定,加强我校重大突发舆情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最大限度地避免、减少和消除因网络舆情造成的各种负面影响,营造良好的学校舆论环境,根据学校工作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

  1.准确把握、快速反应。网络舆情事件发生后,力争在第一时间发布准确、权息,稳定公众情绪,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公众猜测和新闻媒体的不准确报道,掌握新闻舆论的主动权。

  2.加强引导、注重效果。提高正确引导舆论的意识和工作水平,使突发事件的新闻发布有利于学校工作大局,有利于维护全体师生的切身利益,有利于社会稳定和人心安定,有利于事件的妥善处置。

  3.讲究方法、提高效能。坚持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处置与新闻发布同时布置、同时落实,新闻发布依托主流强势媒体、积极引导和应用好外来媒体,处置舆情突发事件的各行政部门密切配合新闻发布工作等行之有效的做法,确保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发布最新消息,正确引导舆论。

  4.严格制度、明确职责。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加强组织协调和归口管理,健全制度,明确责任,严明纪律,严格奖惩。

  二、工作方法

  1.加大学校网站,增强校园网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配合上级部门做好网上正面宣传,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

  2.加强对校内网络息内容管理,对各科室采写的息,在负责人审核通过后,由各单位网络息员通过学校网络息处理平台报送,党支部进行文字审核。

  3.围绕网上热点问题,在师生访问频繁、关注度高的新闻网站、门户网站以及互动类网站等,撰写正面评论文章;对涉及本校工作的网上不实言论,适时以论坛贴文的形式主动进行引导,消除负面影响。

  4.围绕学校改革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及重大突发事件,在校园网上主动导贴,积极跟贴,及时发布正面观点,做好正面引导工作。

  5.针对别有用心的造谣、歪曲和攻击,开展理直气壮的舆论斗争,发表即时性评论,及时跟贴,批驳反面声音,澄清事实,抵御负面言论的渗透和传播。

  1三、应对机制

  一旦发生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学校应根据网络舆情的发生发展启动应急预案,决定各相关部门介入突发事件的处置。审定网络舆情应对方案,决定新闻发布的口径、原则和内容,确定负责新闻发布、审定新闻发布稿和接受记者采访的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对网络舆情处置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进行会商,提出解决方案及处置措施,确定相关部门进行处置。遵纪依法对当事人、责任人、责任单位提出处理和责任追究意见建议,并按有关程序移交相关部门处理。具体应对机制如下:

  1.建立网络舆情监控息员机制。各二级学院和职能部处应确定政治素质好、责任心强、反映机敏、熟悉网络的师生担任网络舆情监控息员,对涉及上海电力学院的网络舆情实行监控和引导,特殊时期安排专人24小时监控,加强网上舆情监测和应对。重点加强对学生、家长关心、群众关注的重点论坛的实时监控,及时了解社情民意,监测舆情发展动向。

  2.建立快速报告机制。舆情监控息员发现有关学校的不良舆情息后要立即向主管领导汇报,经批准后,根据事件进展情况适时采取应对措施。

  3.建立网络舆情研判机制。要通过跟踪分析,把握舆论发展走向,分析判断突发及重大舆情的程度,提出合理化建议。根据事件严重程度决定是否召开会议和向上级领导汇报。

  4.建立快速查核机制。对网络反映的情况,需要调查的,要迅速组织力量开展调查,与网络抢时间,并注重周密谋划,妥善处置、严控因处置不当造成不良后果。经查证属实,并构成违纪的,按照有关规定严肃查处;与事实不符或者出入较大的,及时予以澄清。对恶意造谣、干扰学校正常研究生活开展的,依法送交有关部门处理。

  5.建立息发布机制。加大在学校微群有关热点事件的进展情况,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形成权、畅通的息发布渠道。如发生舆情突发事件,校级领导同党办、校办迅速拟定新闻发布内容和方案,经领导小组审定后,按照统一的口径,选择合适的时机发布,并组织媒体进行报道,让正面息先声夺人,为网民提供权声音,营造有利舆论。按照“及时、准确、公开、透明”的原则,不论是网络舆情初步形成,还是网络舆论已成热点,都主动澄清事实真相,争取网民

  2理解支持。

  6.学校档案馆要做好舆情突发事件的全程处置工作的文字材料、声音、影像的记录和保存保管工作。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网络舆情应急处置水平,有效应对和快速化解网上舆论危机,支持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占领各种网络息传播载体,形成学校网络舆情预警防范和监测引导机制,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关于加强和改进互联网管理工作的意见》,结合我校工作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处置网络上出现的对学校社会声誉、教学秩序、事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息,或对学校师生生活、工作、研究产生重大影响的相关息等突发网络舆论情况。

  二、工作原则1.统一领导原则。将重大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工作纳入全校应急工作统筹安排,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加强组织协调。

  2.预防为主原则。学校各处室、年级组、教研组应做好网络舆情突发的预防工作。

  3.协同一致原则。各处室、年级组、教研组应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密切配合,协同一致,处置好网络舆情突发事件。

  三、组织机构和保障1.东案小学网络应急舆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组成:组长:王红林副组长:陈东华成员:各科室负责

  人2.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全面负责日常工作及领导小组交办的事宜。

  四、处置程序及办法(一)研判预警。学校息处及其他处室对本校可能引发重大网络舆情的突发事件、热点敏感问题,要及时搜集掌握有关真实息,做好应对处置准备,增强工作前瞻性和时效性。

  (二)快速反应。学校处室发现重大网络舆情后,要按照快速、畅通原则和逐级报告、双重报告等要求,及时将情况报告学校网络应急舆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分管副校长、校长。同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建专门工作组,召开碰头会,制定并落实应急处置措施,快速及时内将事情原由、事实真相、事件处置情况等组织成汇报材料,并做到30分钟内口头汇报和90分钟内书面汇报(转载于:

  :学校舆情应对处置预案)。如有必要,需将材料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及时沟通有关

  3情况。

  (三)分类处置。面对网络媒体出现的突发重大网络舆情,按照息内容的不同,在严格执行保密法律法规、新闻宣传纪律等规定的基础上,需按以下不同办法分类处置:1、属询问、置疑、诉求类的,安排学校相关部门依法依规进行办理、提出

  答复意见,经学校主要领导和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后统一回复;能当即回复的要当即回复,需要一段时间办理后才能回复的,要在当日回复处理意见并告知回复处理结果具体时日。

  2、属对学校某一突发事件或社会热点、敏感问题恶意传播或炒作类的,要依法告知事实真相或事件处置情况;对于造成重大负面影响或严重损失及告知事实真相、事件处置情况后仍继续恶意传播或炒作的,商请执纪执法部门依纪依法查处。

  3、属捏造、歪曲或夸大事实,恶意攻击、诽谤,煽动闹事或涉嫌网上违法犯罪活动类的,要依法澄清事实真相,如属于学校内部人员,以说服教育为主,情节恶劣者按学校相关校规校纪给予处罚,如属于校外人员商请执纪执法部门依纪依法查处。

  4、属对推动学校改革、发展、稳定工作有重要积极意义类的,要积极采纳建议并按要求予以回复(转载于::学校舆情应对处置预案)。

  (四)动态跟踪。学校要落实专人对突发重大舆情及处置后的事态实行动态跟踪,适时采取应对处置措施,坚决防止网络舆情危机发生。

  (五)总结评估。在网络舆情被消除或趋于平稳后,学校网络应急舆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要根据舆情的发生、传播和处

  置情况及时进行总结、梳理、反思,不断健全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应对网络媒体的能力。

  五、后续工作(一)善后处置学校综合治理领导小组指导做好突发事件的善后工作,尽快恢复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尽可能地减少损失和影响。

  (二)总结分析学校综合治理领导小组会同参与处置的相关部门(单位)对突发事件处置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吸取经验教训,进一步修订和完善预案。

  对玩忽职守、造成严重损失的,要报公安机关依法给予责任人行政处分,违反法律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为进一步加强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工作,正确引导、妥善处置突发公共事

  4件舆情,最大程度地避免、缩小和消除因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各种负面影响,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

  (一)第一时间原则。突发事件发生后,做到第一时间监测、收集、研判舆情发展走向,及时上报舆情动态,为应急处置提供第一手资料;

  在第一时间对外发布准确息并慎报原因,情况较为复杂的舆情息,在事态尚未清楚、但可能引起公众评议猜测或随意解读时,根据具体调查情况,再作后续详细发布,牢牢掌握息发布的主动权、事件处理的舆论主导权。

  (二)全局利益原则。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负面舆情息时,坚持以维护局稳定为目标,把群众利益、大局利益始终放在优先位置。

  (三)口径一致原则。在对外息发布中,做到步调统一、口径一致、权发布,避免说法不一、自相矛盾,造成于己不利的后果。

  (四)疏堵结合原则。注意把握对外息发布的分寸和节奏,尊重事实,循序渐进,充分满足公众的知情权;正确引导和利用网络传媒,在公开透明发布息的同时,及时删除各类可能造成重大负面影响的谣传息。

  (五)协作协调原则。充分发挥舆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团队协作、上下沟通、左右协调的作用,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

  二、组织体系及职责

  成立微山县马坡镇址坊小学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和指挥全校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工作。

  微山县马坡镇址坊小学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组成及职责组长:

  xxx副组长:

  xxx成员:各班班主任职责:

  (1)领导和指挥全校各类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工作;(2)根据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发生、发展、衍变情况,适时启动本应急预案,召集各相关成员协同开展处置工作;(3)组织收集、跟踪舆情息,及时向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和有关部

  5门通报情况;(4)通过正规权媒体适时适度发布真实消息,解疑释惑、澄清事实、批驳谣言、引导舆论;(5)根据事件进展情况,及时向党委政府汇报,并协调教育办公室、派出所等相关单位,共同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舆情处置工作;三、应急保障

  (一)息与联络保障

  建立健全息网络体系,指定息联络员,确保息畅通。

  (二)财力和人力保障

  为突发公共事件舆情处置工作提供必要的财力支持,负有舆情处置职责的相关小组要为处置工作提供相对固定的人力支持。

  (三)宣传与培训保障

  1.加强常识宣传,提升息捕捉、息分析、息研判、息处置水平,最大限度消除因伪舆情泛滥、歪曲事实真相而造成形象受损、社会不稳定等负面影响。

  2.加强教职工培训力度,举办培训班,利用典型舆情处置案例,对干部职工进行教育培训。

  【学校舆情应对处置预案】

篇八:学校舆情控制措施与对策

  

  学校舆情应急预案范文(两篇)

  第1篇:学校舆情应急处置预案

  为提高学校防范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舆情应急处置的能力,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促进我校和谐稳健发展,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特制订本预案。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学校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有关舆情信息。

  二、工作原则

  (一)统一领导,明确职责。在我校xxx校长为组长的统一领导下,xxx副校长和xxx主任为副组长负责对舆情信息的收集、整理和上报。舆情应急领导小组对我校各类舆情统一对外宣传、解释和应对处置,其他人员不得擅自行动。

  (二)快速反应,积极应对。发现涉及我校的社会舆情和公共突发事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第一时间监测发现、第一时间分析研判、第一时间上报信息、第一时间应对处置,最大限度消除社会负面舆论影响。

  (三)把握导向,确保稳定。应急工作以服务我校中心工作和发展为大局,本着有利于平息事态的原则,切实化解负面舆论,维护我校良好社会形象。

  (四)疏堵结合,正确引导。合理把握评议尺度,及时回应社会公众关切,发布正面信息,正确引导舆情,预防不良炒作。

  (五)预防为主,防患未然。密切关注各类舆情信息,及时发现负面舆情,通过与各信息发布平台的及时沟通,有效遏制信息传播,从源头上预防不良信息的扩散。

  三、组织领导

  (一)成立我校舆情应急领导小组,通过各种方式,有针对性地解疑释惑、澄清事实、批驳谣言、引导舆论。

  组

  长:xxx副组长:xxxxxx成

  员:xxxxxxxxx全体班主任

  (二)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以完善处置危机工作。该办公室设在德育办公室。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舆情信息的监测、搜集、整理以及对外宣传、解释和应对的具体工作。

  1.一旦出现危机,教职员工通知舆情领导办公室负责人xxx副校长。

  2.xxx向xxx校长通报情况,并视情况而联系网警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

  3xxx主任作为联络人,随时跟进事态发展情况并汇报xxx校长,及时向教职工和社会公布信息。

  四、舆情分类

  (一)特别重大舆情

  涉及到本校或主发起校业务经营、稳定发展等重大媒体热点事件或重特大突发事件,引起或可能引起大规模媒体炒作和群体性事件的不良舆情。

  (二)重大或较大舆情

  主要涉及我校的社会不良舆情或突发事件,媒体“炒作”敏感度高,可能引起或已经引发较大规模“炒作”,并有继续升级的可能。

  (三)一般舆情

  传播范围较小,暂未形成集中的舆论场,总体可控。但也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在一定情况下可能升级的、涉及我校的社会不良舆情,应给与一定的预警关注。

  (四)影响较小的舆情

  敏感度较低,不具有一定的传播性,能够在短时间予以化解的舆情信息。

  五、应急程序

  (一)监测舆情。我校将舆情监测作为一项日常工作持续进校,随时掌握社会有关我校的舆情导向、特点和趋势。及时通过各类渠道了解相关信息,通过判断,筛选出相关不良舆情,记录其出处并分类。通过分类选择特重大或重大舆

  (二)跟踪舆情。此项工作贯穿整个舆情应对处置工作,发现舆情后我校时刻监测舆情发展动向,直至舆情平息为止。

  在监测过程中发现不良舆情恶化、影响面扩大等趋势时,要及时上报本校舆情应急领导小组,以便迅速有效地处理。

  (三)信息报送。我校规定及时向舆情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报舆情信息,重大情况随时上报。针对各种类型的舆情事件,密切关注事态发展,第一时间了解事态进展。

  (四)会商措施。接到舆情上报后,舆情应急领导小组及时召开舆情应对会,会商出舆情处理措施。如为特别重大或重大舆情,及时听取监管部门和主发起校的会商措施并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拿出最终处理措施,以便及时有效地对舆情加以引导和回复。

  (五)舆情管控。针对不实报道,由舆情应急领导小组积极采取措施,与刊登不实消息的相关方进校沟通,积极控制不良信息的传播;针对突发事件产生的舆情,及时汇集、整理、分析,及时研究解决对策,及时做好与相关网络媒体沟通工作,在第一时间内发出官方声音,有效引导舆论,最大限度控制不良影响。

  (六)宣传引导。舆情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相关责任主体或责任部门制定舆论引导、正面宣传方案,拟定发布口径

  (七)协调联动。各分支机构、各部室要及时做好本机构、本部门公众舆论的监控管理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上报信息,及时反馈舆情发展动向,按照领导小组要求统一

  回复,从而实现上下联动,对舆情的正确引导,直至舆情缓退、平息。

  (八)舆情报送流程。经我校舆情应急领导小组确定为特别重大、重大或较大舆情的事件,在第一时间报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

  六、应急评估

  (一)后期工作

  1.舆情应急处置结束后,应继续加强对舆情事件相关性质、相关领域、相关群体的舆情信息研判和应对处置,避免形成共振效应和连锁反应。

  2.涉及相关主体责任部门的舆论事件,应依法有序做好善后处理工作,妥善化解矛盾纠纷,维护好本校良好的社会形象。

  3.加强正面形象宣传,组织策划新的宣传主题和亮点,消减舆论影响。

  (二)分析总结

  根据工作开展情况,就舆情发展特点、舆情应对措施及效果、取得的经验、存在的问题、对策建议等进校认真分析总结,形成舆情分析专题报告,进一步完善舆情处置应急预案。

  七、应急保障

  (一)通信保障

  应急领导小组在我校xxx主任专人负责,确保舆情相关工作,联络畅通、及时。

  (二)培训保障

  应定期组织负责舆情方面的人员培训,不断提高其舆情应急处置人员政治上、业务上的敏感性和应急处置的娴熟能力。

  八、附则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并由我校负责解释。

  xxx镇中心小学

  20xx年x月x日

  第2篇:学校舆情应急处置预案

  为维护学校安全稳定和谐,确保学校发生舆情安全问题时各项应急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限度地避免、减少和消除因网络舆情造成的各种负面影响,营造良好的学校舆论环境,根据中小学安全相关条例及教育部门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内的工作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以维护学校稳定和正常秩序为根本目标,按照“集中领导、统一指挥、分工负责、协调合作”的原则和“预防为主、教育疏导、防止激化、依法处理”的要求,切实做好我校舆论安全稳定工作。

  二、领导小组:

  为维护我校安全稳定,确保学校发生舆情安全问题时各项应急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成立厦门六中舆情监测及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xxx(总指挥)

  副组长:xxxxxxxxx成员:xxxxxxxxxxxx三、工作原则

  1.准确把握、快速反应。网络舆情事件发生后,力争在第一时间发布准确、权威信息,稳定公众情绪,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公众猜测和新闻媒体的不准确报道,掌握新闻舆论的主动权。

  2.加强引导、注重效果。提高正确引导舆论的意识和工作水平,使突发事件的新闻发布有利于学校工作大局,有利于维护全体师生的切身利益,有利于社会稳定和人心安定,有利于事件的妥善处置。

  3.讲究方法、提高效能。坚持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处置与新闻发布同时布置、同时落实,新闻发布依托主流强势媒体、积极引导和应用好外来媒体,处置舆情突发事件的各行

  政部门密切配合新闻发布工作等行之有效的做法,确保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发布最新消息,正确引导舆论。

  4.严格制度、明确职责。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加强组织协调和归口管理,健全制度,明确责任,严明纪律,严格奖惩。

  四、预防措施

  1.充分利用各种渠道进行舆情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组织、指导全校舆情安全常识的普及教育。

  2.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及时积极捕捉分析舆情信息全面保证和促进学校舆情安全稳定地运行。

  3.加大学校网站建设力度,增强校园网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配合上级部门做好网上正面宣传,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

  4.加强对校内网络信息内容管理,对各部门采写的信息,在部门负责人审核通过后,由办公室张惠珍副主任审核后才能在学校网络平台发布,微信内容由党办陈艺民主任审核后发布,对涉密信息和重大信息还须同时报校党委审核。

  5.围绕网上热点问题,在师生访问频繁、关注度高的新闻网站、门户网站以及互动类网站、微信群、QQ群等,撰写正面评论文章;对涉及本校工作的网上不实言论,适时以论坛贴文的形式主动进行引导,消除负面影响。

  6.围绕学校改革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及重大突发事件,在校园网上主动导贴,积极跟贴,适时结贴。及时发布正面观点,做好正面引导工作。

  7.针对别有用心的造谣、歪曲和攻击,开展理直气壮的舆论斗争,发表即时性评论,及时跟贴,批驳反面声音,澄清事实,抵御负面言论的渗透和传播。

  8.对学校重大活动(如节日庆典、中高考、评估等对网络、舆情安全有特别要求的活动)进行评估、确定所需的设备及环境。对重要网络设备提供备份,出现问题需尽快更换设备。出现重大问题立刻向电信部门求救。

  9.由信息中心牵头,组织有关专业人员对校园内外所属网络硬件软件设备及接入网络的计算机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封堵、更新有安全隐患的设备及网络环境。加强对校园网内计算机设备的管理,加强对学校网络的使用者(学生和教师)的网络安全教育。加强对重要网络设备的软件防护以及硬件防护,确保正常运行。

  五、舆情安全事故发生后有关处理措施

  1.从事故一发生到处理事件的整个过程,必须保持向领导小组组长汇报、解释此次事故的发生情况、发生原因、处理过程。领导小组依法发布有关消息和警报,全面组织各项舆情安全防御、处理工作。各有关组织随时准备执行应急任务,听从安排,注意做好保密工作。

  2.发现学校出现舆情恶意攻击,信息中心立刻确定该攻击来自校内还是校外;受攻击的内容有哪些;影响范围有多大。领导小组迅速推断出此次攻击的最坏结果,判断是否需要紧急切断校园网的服务器及公网的网络连接,以保护重要数据及信息。

  3.确保校园信息安全为首要任务,迅速发出紧急警报,所有相关成员集中进行事故分析,确定处理方案。

  4.事后迅速查清事件发生原因,查明责任人,并报领导小组根据责任情况进行处理。

  5.在应急行动中,各部门要密切配合,服从指挥,确保政令畅通和各项工作的落实。积极做好广大师生的思想宣传教育工作,迅速恢复正常秩序,全力维护校园安全稳定。

  6.针对相关舆情问题,进一步确定安全措施、总结经验,加强防范。

  xxx中学

  20xx年x月x日

篇九:学校舆情控制措施与对策

  

  学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管理方案

  学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管理方案

  近年来,学校突发事件时有发生,给学校正常秩序造成了程度不同的影响和破坏,甚至诱发出其他社会矛盾。面对突发事件,学校建立了各种应急预案,以便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进行处置和引导。但是,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交流方式、信息传播方式以及信息获取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网络空间成为社会民众意见表达的重要空间,是社会舆论的重要影响力量。每当突发事件发生时,社会民众在网络空间予以了极大的关注,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给学校网络舆情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这种情况,如何管理网络舆情,对舆情进行正确引导,是学校必须面对而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

  一、学校突发事件引起网络关注的原因

  教育是民生之基,是民众最关心的民生问题之一。学校突发事件由于其后果的危害性,更是社会和网络空间关注的热点。系统分析和把握网络空间舆情形成的根源,有助于学校及时正确管理舆情。

  1.网络舆论的“涟漪效应”

  “涟漪效应”是由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杰考白?库宁(JacobKounit)提出,亦称为“模仿效应”。网络舆情的“涟漪效应”是指某些事件引起的社会波动。学生是网民中的一个庞大群体,由于网络的开放性以及青少年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期,他们缺少社会阅历,对问题思考不周密;他们好奇心盛,容易接受新生事物;他们独立思考能力不强,从众心理表现突出。这种状况很容易造成突发事件发生时网络舆情的快速传播,导致网络舆论的“涟漪效应”,引起“一石激

  起千层浪”的现象,使学校的突发事件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议。

  2.公民新闻的兴起

  个人传播技术的普及、受众主动参与新闻传播的需求以及网络传播促成了公民新闻的兴起,公民新闻颠覆了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在

  新媒体时代,民众能够以“快餐”方式了解最新发生的国内外新闻动态。但是,基于各种各样的初衷,他们并不满足于担当“看客”的角色,而是更倾向于以“现场目击者”的身份通过互联网发布新闻,他们主动寻找新闻信息,对学校突发事件的发生以及对整个事件的应对过程评头论足,形成各种舆情,影响事件进程。在传统媒体时代,话语权主要是由媒体方控制,但网络时代公众的话语权掌握在自己手中。网民可以借助网络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根据自己的喜好按动键盘发布个人的“权威”信息,表达对社会上一些现象的态度和观点。

  3.网络舆情负面信息的凸显

  网络舆情倾向于出现与主流舆情分歧的局面,由此引起网民的围观甚至是追随。这种分歧多数是源于现实生活中网民所存在的不满情绪和心理压抑所致。很多情况下,网民在进行网络意见表达的时候,常常不重视突发事件本身的有关信息,而只是一味地对学校存在的问题进行过度的负面渲染,使得负面消息不断扩散、蔓延并引起公众聚焦,负面信息叠加到某种限度时,可能会演变成危机事件。同时,民众对于学校所寄予的理想期盼与现实的实际差距也增加了他们的负面情绪。负面的网络舆论一旦占据主导地位,便产生了网络舆情危机。

  学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管理方案

  4.“眼球经济”的驱动

  “眼球经济”是依靠吸引公众注意力获取经济收益的一种经济活动。“眼球经济”时代,一些社会媒体,只为吸引消费者眼球,刺激消费欲望,抢占市场份额,而不惜突破公共道德的底线,乃至违背法律。过多地关注和追求高“收视率”“发行量”和“访问量”,使一些媒体把过多的精力放在消费者的关注度上,把心思放在如何让“噱头”更吸引人上,淡化了自身的社会责任,甚至为了吸引眼球不惜自降品格,传播虚假信息,歪曲事实真相。这种舆情引导的扭曲一旦牵扯到学校,学校突发事件很容易成为某个时期的一个极端舆论“热点”,使学校的声誉遭受贬损。

  二、学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管理工作中的制约因素

  网络舆情的复杂性给学校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造成了很多困难,导致学校在处理突发事件的过程中顾虑重重、谨慎小心。对于网络舆情的管理方面,很多学校更是缺乏经验,也制约了该项工作的开展。除此之外,学校在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管理方面还存在以下制约因素。

  1.网络舆情话语权的局限性

  “话语权”简言之,即控制舆论的权力。话语权掌握在谁手里,决定了社会舆论的走向。学校仅仅拥有自己的门户网站、BBS论坛、微博等宣传阵地,还没有其他媒介话语权,而目前学校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却源于校外网络。话语权空间的局限性制约着学校舆情应急处理机制的健全和完善,也削弱了学校化解舆情风险的能力。当前,学校引导和化

  解网络舆情主要依靠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帮助,然而在这一过程中,常常会出现错过舆情引导的有利时机问题。面对突发事件,如何建立同地方的联动机制,有效加强对舆情的管理,是需要着重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2.责任被“无限扩大”

  学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聚集的焦点通常都是学校管理存在的漏洞以及学校应当承担的责任问题。然而,认真梳理分析舆论指责的原因,常常是把学生安全责任被“无限转移”到学校。事实上,学校、老师对学生所负的是教育、管理、保护的关系,而不是监护关系。此外,学校还担负了许多“无限社会责任”,学校突发事件一般被要求由学校单方面负责并予以解决。当然,学校有责任妥善处置突发事件以及管理好网络舆情,但也需要家庭、社会和政府的支持和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承担起教育和保护学生的重担。

  3.身份被不适当界定

  网络舆情中,学校的身份常常被民众主观地界定为“强者”。关爱弱者、帮助弱者是我们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一个人都要力所能及地去做的事情。在对待强者和弱者的问题上,人们总是习惯于从弱者的角度去确定价值判断的标准。学校发生的突发事件,学生经常被看作是弱势群体,是网民同情和支持的对象,而学校被视作强者,是网民认定的责任方。这种对强者和弱者身份的主观界定,有悖于对制度、道德规范的尊重。社会民众情感、态度的支持映射到网络舆情中,就会导致学校责任的无限扩大以及一面倒地对学校进行质疑和指责,使学校面临强大的舆论压力。

  三、学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管理的对策

  网络舆情使学校对于突发事件的处置更为棘手,增加了工作的难度。如何遵循法律,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对策,应对和引导网络舆情,是各类学校在处理突发事件过程中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1.加强组织领导和科学决策

  建立常态化的组织机构,加强对网络舆情工作的管理,完善对网络舆情的决策程序,是提高网络舆情管理质量和水平的重要保障。学校要结合自身的实际,建立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统一领导,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分工负责,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形成长效工作联动机制。同时,在学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对处置过程中,组织机构要深入调研,查清事实真相,确定事件性质,并充分征集和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作出处置决策,正确引导网络舆论。

  2.强化网络舆情监测和研判

  舆情监测是对网络平台社会公众的言论和观点进行监视和预测。突发事件发生时,相关信息会短时间内迅速传播,引发公众热议。特别是一些非理性议论,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监测和应对,往往会造成难以预料的结果,进行舆情监测对于学校来说非常重要,完善的信息资源可以准确地把握网民的思想轨迹。要加强日常监测和特殊时期的重点监测,关注网民的主流声音和负面情绪,做好舆情信息的收集和整理方面的舆情监测工作,并及时向相关部门反馈。同时,要做好舆情研判,通过来源分析、真伪分析和归类分析,对舆情的趋向作出判断,以便于制定出正确的工作预案,采取应对措施,确保舆情彻底解决。

  3.提高信息公开和透明度

  突发事件发生时,网民既关注突发事件的本身,同时还关注突发事件的原因、事件的进展以及与事件相关的其他一些情况,特别是学

  校对事件处理的态度和方式。网民形成或扩大舆情的过程,其实是期盼事件能够得到合理解释的一种方式。如果期待时间过于漫长,他们对学校的处置工作便会产生怀疑,进而负面情绪就会大量汇聚,发展到一定程度可能会产生对抗情绪。同时,网络的便捷性,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学校必须面对而不能回避,要及时通过微博、门户网站、新闻发布会以及媒体专访等形式,向社会公开学校对事件处理方式方法、进程以及措施,解答公众的质疑,提高事件信息的公开和透明度,让公众了解事实真相,有效控制负面舆情,防止虚假信息肆虐和蔓延,取得舆情引导的主动权。

  4.注重网络舆情的平衡与引导

  加强网络舆论的平衡与引导是网络舆情管理中防止出现舆情危机的一项重要工作。首先要组建一支高素质的“网上舆论平衡员”队伍,发挥学校学生管理工作者的专业指导作用、优秀学生的榜样示范作用,对负面舆情进行疏导和化解,控制负面舆情的发展势头和矛盾激化,防止出现舆情危机。其次,重视对“舆论领袖”的教育以及对舆论领袖的培养。意见领袖是网络空间对突发事件的传播起主要推动作用的网民,时常在网络发布信息并对他人的观点施加影响,意见领袖的意见表达极易取得学生网民的遵从和认同。学校要重视学生中“意见领袖”的对舆情的影响,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和培养,让他们成为网络正能量的传播者,抑制网络空间负面舆论的扩散。

  5.重视突发事件中学生的心理干预

  一般情况下,学生在经历过突发事件时,会不同程度出现一些生理和心理问题,例如,恐慌、焦虑、压抑、情绪低落等,需要进行一定的心理调试和干预。如果心理干预不及时、不到位,可能会给学生带来持久的心理阴影和心理压力,进而再次引发一些不可预知的危机事件。学校要高度予以重视,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专业机构心理辅导或者通过在线咨询、心理干预辅导讲座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调整,让学生尽快走出心理阴影,化解内心困惑,使心理功能恢复到危机前水平,消除该事件对学生的影响

  6.对网络舆情处置进行事后评估

  对网络舆情处置进行事后评估,可以有效地总结经验,发现漏洞,进一步提高学校应对和处置舆情的能力,避免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当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平息后,学校要组织召集相关职能部门对舆情事件的发生原因、传播特点以及处置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对处理的效果作出客观评价,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以提高学校在网络时代应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快速反应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十:学校舆情控制措施与对策

  

  网络传播高校网络舆情危机的特点及对策分析◎叶可慧(中国传媒大学,北京100024)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与普及,民众由最初的信息接受者转变成信息的制造者和传递者,互联网逐渐成为民众表达意见的公共舆论平台。面对复杂的网络舆情状况,如何有效处理舆情危机事件,避免危机事件恶劣影响扩大化以损害高校正面形象和正常的教学至关重要。关键词:高校;网络舆情危机;舆情应对中图分类号:G206;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1)01-0125-02一、概念界定在互联网时代,网络逐渐成为人们发布观点的重要平台,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正反两面,一方面,互联网拓宽了社会公众表达意见的渠道,使得民众能够直接地表达自己意愿和主张;另一方面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因此要对网络舆情进行科学有效的引导,减少舆情危机事件对高校的负面影响。(一)网络舆情舆情是指社会公众对社会事项的意见态度的表达。王来华将舆情定义为“舆情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中介性社会事项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作为主体的民众对作为客体的国家管理者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1]网络舆情则是舆情概念在互联网上的延伸,主要是指舆情在互联网相关平台的发布与演变,并且根据互联网的特性产生了新的特征。刘毅将网络舆情阐释为“网络舆情是通过互联网表达和传播的,公众对自己关心或与自身利益紧密相关的各种公共事务所持有的多种情绪、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2]这一界定着重强调网络舆情是在互联网平台意见的表达与传播。(二)高校网络舆情高校网络舆情是网络舆情在高校的投影和延伸,裘潘芳将高校网络舆情定义为“高校网络舆情是大学生和高校工作者对通过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传播的包括高校事件在内的所有自己关心的公共事件以及上述主体之外的民众对自己关心的高校事件在互联网载体上发表的各种情绪、意愿、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3]即高校网络舆情是在互联网平台上反映大学生群体与高校教职工以及关注高校的社会公众的思想、舆论、意见的风向标。(三)高校网络舆情危机高校网络舆情可以分为正面和负面两个部分,而危机则特指负面消息这一部分。有关高校网络舆情危机的定义,有学者认为“在高校网络舆情中对于学校形象和声誉可能产生负面影响的或者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并亟需加以引导和处置的舆情状况。”[4]在拥有互联网开放性、匿名性、交互性等特征的基础上,高校网络舆情危机同时又具有其作为高校这一特殊组织的鲜明特征。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网络人际传播的方式主要有电子邮件、即时通讯工具(微信、QQ)等;社交网站组织传播通常借助于网络论坛、网络游戏等方式进行传播,大学生与高校工作者以及关注高校的民众可以在一个虚拟的公共空间中互相交流信息;网站、微博等平台承载着大众传播的功能,发布的信息可以得到大范围浏览和传播。(一)突发性强,影响范围广网络舆论的形成总是很快的。当危机事件发生时,大学生与高校工作者以及关注高校的网民可以立即在网络上发表意见,不同网民的个人观点可以快速地汇聚起来形成舆论。这种现象多出现在公共网络平台中,尤其是各大门户网站的论坛和新浪微博。新浪微博用户可以自由查看、关注及转发,使得热点事件进一步广泛传播。此外还可以通过话题词链接的方式,其他的微博用户可以通过点击该话题词进入话题页面,在微博广场对事件进行广泛讨论。随着话题规模的扩大,不断被关注和转发,冲上热搜排行榜,使得信息进一步曝光和获取更多的微博用户流量的关注,进而引起全民关注,形成全民监督、全民关注、全民参与、全民讨论的氛围。(二)信息传播速度快,难以控制传统的传播媒介在发布信息时经常受到发布方式的影响,比如有线电视、报纸等传统平台在信息发布之前需要通过严格的审核、录制、排版等环节,这些环节从时间和内容上限制了信息创造和发布,制约了信息的传播速度。网络信息传播过程则相对简单,可以实现实时更新,信息的传播速度较传统的媒体更快,但信息控制的难度也随之增加。三、高校网络舆情危机的应对策略针对互联网这一平台的特点和问题,高校应不断地构建和完善反应机制和应对策略,与时俱进、同步改进与发展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应对网络舆情危机。(一)做好网络舆情预警分析网络是信息集散、民意表达、社会监督的重要平台,高校可以通过舆情监测系统,收集高校相关的网络舆论信息,掌握相关的网络舆情状态,提前做好分析和预警的工作。在网络平台出现负面消息的时候,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疏导。网络平台往往是社会公共宣泄不满之地,网上充斥着大量负面信息和批评意见。针对这种情况,高校应以事实为依据,积极回应网上的质疑和批评,高度重视,充分保障社会公众下转第127页二、高校网络舆情危机的特点在互联网平台一般具有三种传播路径,分别是网络的人收稿日期:2020-12-15作者简介:叶可慧(1996―),女,广东梅州人,硕士,主要从事政治传播研究。第5卷总第121期125网络传播准职场人,在其中都能找到代入和共鸣的坐标。(二)课题紧扣时事热点自节目播出以来,话题破圈成了节目的一种常态,从职场话题“职场新人该不该不懂就问”“如何消除职场负面情绪”,到法律话题“网络暴力需要负法律责任吗”,再到社会话题“被PUA绑架的人生”“渣男语录”,涉及诸多方面,引发育儿圈、时尚圈、心理学圈层等的广泛探讨。节目的第一期中,老师们给实习生布置的第一个案例,就是关于网络暴力的事情。因为一个被断章取义的视频上传到网上后,经过微博大V的转发导致时间严重发酵,视频中的主人公不堪忍受网络暴力,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这个案例是由真实事件改编的,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当下,“网络暴力”无时不在发生,针对这个课题不仅实习生们从法律的角度进行分析和讨论,观察室的嘉宾们也针对“网络暴力”进行了讨论。紧跟社会热点的不止“网络暴力”这一课题,在第二期节目中,带教律师发布的任务是声优女主播过度美颜,直播间楚先生打赏巨额赏金,在得知该主播过度美颜觉得存在欺诈之后,提起诉求。这一案例也是由前段时间爆火的“乔碧萝事件”改编。多期节目都紧随社会热点,这也体现了律师行业对社会问题的敏感。同时,结合社会热点问题,节目中的8位实习生和4位带教律师也将从法律层面对问题进行分析,某些程度上也起到了一定的普法作用。上接第125页三、网络综艺节目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必然发展趋势?过去视频平台上的内容多为转播电视上的节目,少有平台自制的节目。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政策的变化调整,视频平台成为网络综艺的主力。目前,爱奇艺、优酷、腾讯等视频平台纷纷利用自身平台优势,制作出一系列收视和口碑双丰收的网络综艺节目,《令人心动的offer》就是其中的代表。面对当前视频平台的快速发展,各大卫视平台也在进行转型升级,其中较为成功的就是湖南广电旗下的互联网视频平台芒果TV,将湖南卫视独家制作的电视剧和综艺节目在自己的网络平台中播放,这样独家播放节目的境况越来越流行,分流了很大一部分受众的收视,给爱奇艺、优酷等视频网站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所以利用平台自身实力制作一系列网络综艺节目,可以说是目前新媒体环境下的必然发展趋势[2]。这样的发展趋势不仅可以为视频平台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也为网络综艺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1]2018腾讯娱乐白皮书·综艺篇[DB/OL],2019-01-17,https://new.qq.com/omn/20190117/20190117B0NVYZ.html[2]殷若涵.浅析网络自制综艺节目《奇葩说》的成功因素[J].视听,2019,(10):136-137.的知情权,维护高校的权益和形象。充分做好互联网舆情的分析预警工作,是指要把舆情与分析预警工作常态化,当危机事件爆发时才能有条不紊地开展相关工作。(二)建立网络舆情处置预案在互联网上,由于其具有即时性的特点,各类信息的发布与传播相当迅速,网络舆论的演变与发展更具有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按照常规舆情处置并不能做到有效的预警。因而需要建立互联网舆情处置预案提前对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判断和预设,制定相应的处置和疏导的预备方案。在互联网的日常宣传和运营中,高校应该积极主动地采取措施进行干预,比如主动在互联网上发布官方信息,如此在面对突发网络舆论危机时,才能够做到应对自如,从容不迫。构建互联网舆情处置预案,使高校即使处在网络舆论相对被动的状态下,也能赢得掌握引导网络舆论发展的主导权,转被动为主动,构建和谐文明的网络舆论生态环境。(三)明确网络舆情处置流程互联网舆情处置工作并不能以简单的传统处置方式如封堵信息、推诿责任等加以处理,更不能用借口搪塞、虚假信息愚弄民众,而是要做到坚持事实,采取积极回应和疏导的正确方式,如实回答民众在网上提出的各种问题,接受民众的质疑和批评,获取民众的信任、理解和支持,打造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因此,需要高校各部门之间相互配合,制定相应的互联网舆情处置流程,以及明确各部门在处置过程中的职责,并且做到及时共享有关信息,保持口径一致,以防出现因言语表态偏差而加剧矛盾的状况出现。(四)强化网络媒体沟通协调在互联网平台每个用户都是信息源,每个人都是舆论制造者和信息传播者,充当信息接收者的同时也是信息的扩散者。网络信息纷繁杂乱而且数量庞大,作为普通公众其信息承载能力有限,并不能全面完整地接受所有的信息。那么,只有得到公众的普遍关注频频挂上热搜榜的事件和信息才能获得关注,进而成为为人们所热议的热点事件。有关的负面信息通过部分意见领袖的有力宣传和推广,大范围传播,形成舆论危机。基于以上情况,加强互联网不同平台和媒体之间的沟通协调,尤其是网络媒体平台中的意见领袖的控制显得尤为重要,比如采取加强审核和控制传播途径的措施,在制止各类负面信息肆意扩散的同时,为高校网络舆情危机处置提供有效的信息传播和积极的舆论引导。(五)组织网络舆论有效引导互联网是一个开放式信息储存和传播空间,公众在网上的积极互动虽然能够有效地扩大信息的传播,但是如果缺乏必要的监督,尤其是在道德不充分的状态下,必然同时存在因个体、观点、利益的差异和分歧等问题而导致的舆论混杂无序甚至虚假信息肆虐的现象,因此需要有组织地对网络舆论进行引导,形成良性的舆论生态环境,制定相对应的计划和目标,有组织地疏导负面网络舆论信息。此外,还要充分发挥各主流网站媒体、官方发言人等意见领袖的作用,在互联网平台的舆论信息传播中,引领网上舆论朝正确的方向发展,共同打造文明的网络舆论环境,维护高校在网络舆论中的声誉。参考文献:[1]王来华.舆情研究概论:理论、方法和现实热点[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32.[2]刘毅.网络舆情研究概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51-52.[3]裘潘芳.高校网络舆情危机的应对策略[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4[4]陈少平.高校网络舆情危机的研究及处置对策[J].中国青年研究,2012(03):5-9.第5卷总第121期127

推荐访问:学校舆情控制措施与对策 舆情 对策 措施

本文来源:https://www.cygypipe.com/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28327.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