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墨客文档网!

群书治要经典名句3篇

文章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07-31 17:00:04

篇一:群书治要经典名句

  

  中华经典名句

  中华经典名句

  中华经典名句

  中华经典名句

  1、行百里者半九十。——《战国策·秦策五》

  2、斜阳无穷好,不过近傍晚。——李商隐《乐游原》

  3、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楚策四·庄辛谓

  楚襄王》

  4、高岸为谷,幽谷为陵。——《诗经·十月之交》

  5、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6、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

  7、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悉数》

  8、天行健,君子以发奋图强。——《易·乾》

  9、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10、生有利于人,死不害于人。——《礼记·檀弓上》

  11、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

  12、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13、礼尚来往。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礼记·曲礼上》

  中华经典名句

  14、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孟子·悉心上》

  15、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左传·隐公三年》

  16、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孟郊《赠崔纯亮》

  17、不薄今人爱先人,清词丽句必为邻。——社甫《戏为六

  绝句》

  18、学而后知不足。——《礼记·学记》

  19、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第六十四章》

  20、时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2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22、病从口入,言多必失。——傅玄《傅子·口铭》

  23、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涯不枯。——《荀子·劝学》

  24、安能摧眉折腰之事显贵,使我不得高兴颜!——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25、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26、君子成人之美,不行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27、参考之资,能够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28、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不决,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

  29、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数,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中华经典名句

  30、士不可以够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31、欲速则不达。——《论语·子路》

  32、少年辛苦终生事,莫向岁月惰寸功——杜荀鹤《题弟侄

  书堂》

  3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34、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刘禹锡《陋室铭》

  35、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

  年》

  36、百闻不如一见。——班固《汉书·赵充国传》

  37、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韩愈《原毁》

  38、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

  39、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修权》

  40、大鹏一日同风起,青云直上九万里。——李白《上李邕》

  41、问君能有若干愁,好似蝶影。——李煜《虞佳人》

  42、仓廪实则知礼仪,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牧民》

  43、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44、甘瓜抱苦蒂,美枣生波折。——无名氏《古诗·甘瓜抱

  苦蒂》

  45、贤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杂下》

  46、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社秋娘《金缕

  衣》

  中华经典名句

  47、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48、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49、颠狂柳絮随风去,轻浮桃花逐水流。——杜甫《绝句漫

  兴九首》

  5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51、国内存知音,天涯若比邻。——王勃《送社光禄勋之任

  蜀州》

  52、大漠孤烟直,长河夕阳圆——王维《使至塞上》

  53、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李白《金陵酒

  肆留别》

  5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觉察赠》

  55、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乐府诗集·君子行》

  56、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杜甫《前出塞》九首之

  六

  57、物以稀为贵,情因老更慈。——白居易《翌年小岁日喜谈氏外孙儿童满月诗》

  58、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刘禹锡《浪淘沙词九首》其九

  59、胡马依寒风,越鸟巢南枝。——无名氏《古诗·行行重

  行行》

  60、吾尝整天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劝

  学》

  61、知子莫若父。——《管子·大匡》

  中华经典名句

  62、差若毫厘,谬以千里。——《礼记·经解》

  63、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

  64、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

  6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社甫《望岳》

  66、食不语,寝不言。——《论语·乡党》

  67、锲而含之,朽木不折;持之以恒,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68、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69、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李贺《致酒行》

  70、取法乎上,仅得此中;取法乎中,难免为下。——《唐

  太宗纪》

  71、人皆能够为尧舜。——《孟子·告子下》

  72、养心莫擅长寡欲。——《孟于。悉心下》

  73、一日暴之,十天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告

  子上》

  74、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75、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黄巢《题菊花》

  76、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礼记·大学》

  77、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78、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荡》

  79、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

  中华经典名句

  80、不入虎穴,不得虎子。——范晔《后汉书·班超传》

  81、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老子》

  82、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战国·楚·屈原《卜居》

  83、岁寒而后知樟树以后彫也。——《论语·子罕》

  84、生儿不用多,了事一个足。——《全唐诗·织补遗》

  85、胜而不骄,败而不怨。——《商君书·战法》

  86、火不热贞玉,蝇不点清冰。——白居易《反白头吟》

  87、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李贺《致酒行》

  88、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经离乱后天恩流夜郎亿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89、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

  行》

  90、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白居易《与元九

  书》

  91、人一能之,己百能之;人十能之,己千能之。——《礼记·中庸》

  92、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93、学莫便乎近其人。——《荀子·劝学》

  94、天生我材必实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洒》

  95、不吹毛而求小疵。——《韩非子·大概》

  96、黑发不知好学早,白首方悔念书迟。——颜真卿《劝学》

  97、满招损,谦得益。——《书·大禹谟》

  中华经典名句

  98、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

  99、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礼记·表记》

  100、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101、荣华不可以淫,贫贱不可以移,威严不可以屈。——《孟子·滕文公下》

  102、好事尽从难处得,少年无向易中轻。

  103、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孙光宪《琐言引古语》

  104、过犹不及,有余犹不足也。——贾谊《新书·容经》

  105、知音知彼者百战百胜。——《孙子·谋攻》

  106、不以规矩,不可以成方圆。——《孟子·离娄上》

  107、念书破万卷,下笔若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三

  十四韵》

  108、朽木不行雕也,粪土之墙不行杇也。——《论语·公冶

  长》

  109、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白居易《放言

  五首》

  110、见义勇为于师。——《论语·卫灵公》

  111、三思尔后行。——《论语·公冶长》

  11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述而》

  11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114、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115、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

  中华经典名句

  116、同是天涯堕落人,相遇何须曾认识。——白居易《琵琶

  行》

  117、国而忘家,大公无私。——班固《汉书·贾谊传》

  118、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学记》

  119、孤犊触乳,宠儿骂母。——范晔《后汉书·仇览传》

  120、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甥书》

  121、温、良、恭、俭、让。——《论语·学而》

  122、食不重味,衣不杂采。——魏徵《群书治要·贾子》

  123、物苦不满足,得陇又望蜀。——李白《古风》五十九首

  之二十七

  124、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礼记·学记》

  125、求木之长辈,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来源。

  ——魏徵《谏太宗十思疏》

  12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下》

  127、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论语·卫灵公》

篇二:群书治要经典名句

  

  魏征的名言名句

  1.魏征名言警句

  魏征名言警句:

  1.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魏征

  2.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魏征

  3.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魏征

  4.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魏征

  5.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魏征

  6.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魏征

  7.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魏征

  8.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魏征

  9.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魏征

  2.关于梅兰芳的几句名言和魏征的一个小故事

  我们在坚持工作之外,还必须养成坚持休息的习惯。

  ——梅兰芳

  我是个拙笨的学艺者,没有充分的天才,全凭苦学。——梅兰芳

  精神畅快,心气和平。

  饮食有节,寒暖当心。起居以时,劳逸均匀。

  ——梅兰芳魏征的故事(一)

  魏征进谏,凡是他认为正确的意见,必定当面直谏,坚持到底,决不背后议论,这是他的可贵之处。有一次,唐太宗对长孙无忌说:“魏征每次向我进谏时,只要我没接受他的意见,他总是不答应,不知是何缘故?”未等长孙无忌答话,魏征接过话头说:“陛下做事不对,我才进谏。

  如果陛下不听我的劝告,我又立即顺从陛下的意见,那就只有依照陛下的旨意行事,岂不违背了我进谏的初衷了吗?”太宗说:“你当时应承一下,顾全我的体面,退朝之后,再单独向我进谏,难道不

  行吗?”魏征解释道:“从前,舜告诫群臣,不要当面顺从我,背后又另讲一套,这不是臣下忠君的表现,而是阳奉阴违的奸佞行为。对于您的看法,为臣不敢苟同。”

  太宗非常赞赏魏征的意见。

  在国家大政方针上,尤其是大乱之后拨乱反正,魏征主张宜快不宜慢,宜急不宜缓。

  唐太宗即位之时百废待兴。一天,他问魏征:“贤明的君主治理好国家需要百年的功夫吧?”魏征不同意太宗的想法,他说:“圣明的人治理国家,就象声音立刻就有回音一样,一年之内就可见到效果,二年见效就太晚了,怎么要等百年才能治理好呢?”尚书仆射封德彝嘲笑魏征的看法,魏征说:“大乱之后治理国家,就象饿极了的人要吃东西一样,来得更快。

  行帝道则帝,行王道则王,事在人为,而不是人民是否可以教化。”太宗听从了魏征的意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只过了三两年,唐朝就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魏征主张取信于民,不要朝令夕改,让人无所适从。唐朝原定18岁的男子才能参加征兵服役。

  一次,为了多征兵巩固边境,唐太宗要求16岁以上男子全部应征,魏征坚决不同意。他说:“涸泽而渔,焚林而猎,是杀鸡取卵的做法。

  兵不在多而在精,何必为了充数把不够年龄的人也弄来呢?况且这也是失信于民。”唐太宗问自己是否有失信于民的事,魏征举了三个例子。

  太宗虽然觉得言词尖刻,难听刺耳,但心中仍很高兴,认为魏征忠于朝廷,是以精诚之心辅佐自己以信义治国。于是便下令停止执行征召中男入伍。

  同时奖赏魏征金瓮一口,以资鼓励。

  在个人享乐方面,魏征经常犯颜直谏。

  有一次,唐太宗想去南山打猎,车马都准备好了,最后还是没敢去。魏征问他为什么没有出去,太宗说:“我起初是想去打猎,可又怕你责备,就不敢出去了。”

  还又一次,唐太宗从长安去洛阳,因为当地供应的东西不好,唐

  太宗很生气。魏征对太宗说:“隋炀帝就是因为无限制的追求享乐而灭亡的。

  现在因为供应不好就发脾气,以后必然上行下效,各地方拼命供奉陛下,以求陛下满意。供应是有限的,人的奢侈欲望是无限的,如此下去,隋朝的悲剧又该重演了。”

  太宗听了这番话肃然心惊,以后很注意节俭。

  对于唐太宗的品德修养,魏征也很重视。

  他直言不讳的对太宗说:“居人上者,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他还引用荀子的话告诫太宗:君主似舟,人民似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这句话对唐太宗震动很大,他一直牢记在心。一次,太宗问魏征怎样做一个明君而不要做一个暗君,魏征就讲了隋朝虞世基的故事。

  虞世基专门投隋炀帝所好,专说顺话,不讲逆耳之言;专报喜,不报忧,结果隋朝灭亡。由此魏征得出了一个著名的结论,即“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魏征和唐太宗相处十七年,一个以直言进谏著称,一个以虚怀纳谏出名,尽管有时争论激烈,互不相让,最后太宗也能按治道而纳谏,这种君臣关系,在历史上极为罕见。魏征去世后,唐太宗极为思念,感慨的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贞观政要?论任贤》)这恐怕是历代大臣中所享受的最大的哀荣了。魏征成为唐太宗预防自己犯过的一面明镜,这充分体现了魏征在唐太宗治理国家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

  魏征以直谏著称,但并非不讲究进语艺术,他有时也能以文才雅兴暗喻讽劝,委婉的开导太宗,使其醒悟改过。

  贞观十一年,太宗到洛阳巡视,魏征随百官同行。

  太宗在洛阳宫西苑宴请群臣,又带群臣泛舟积翠池。太宗指着两岸的景色和宫殿,对大臣们说:“隋炀帝穷奢极欲,大兴土木,宫殿园苑遍布京都,结果官逼民反,身死异乡。

  而今这些宫殿、园苑尽归于我。炀帝亡国,与佞臣阿谀奉承、弄虚作假、助纣为虐有很大关系,你们可要引以为戒啊!”魏征立即回答道:“臣等以宇文述等佞臣为戒,理固当然;望陛下以炀帝为鉴,则国家太平,万民幸甚!”唐太宗一听魏征之言,觉得很有道理,主张君臣共勉。

  他又要求群臣赋诗助兴,群臣恭请太宗先赋,太宗略一沉思,立即朗声吟道:

  日昃玩百篇,临灯披《五典》。

  夏康既逸豫,商辛亦流湎。

  恣情昏主多,克己明君鲜。

  天身资累恶,成名由积善。

  这首诗,太宗命名为《尚书》,他以《尚书》中的骄奢淫逸的昏君为例,指出他们身败名。

  3.有关魏征的名言名句

  【名人】

  魏征

  【名言】

  学问欲博,而行已欲敦。

  1﹑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个不用我说您也明白吧。)

  2﹑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这个对于魏征非常有名,傲是指骄傲自满。

  欲是指欲望。古人云,欲是深渊。

  乐和志就很容易理解了。

  就是说这样四东东都不可以有或者必须有个度。)

  3﹑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有教育意义。

  戒奢以俭的意思就是倡导节俭,反对奢侈浪费,戒奢倡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在我国历史上,许多具有远见卓识的人士都积极倡导节俭,力戒奢移浪费,并且身体力行,作出表率。)

  4﹑荣辱之责,在乎己而不在乎人。(每个人都背负着一种责任,而且成功或失败在于自己,和别人无关)

  4.有关魏征的名言名句

  【名人】

  魏征

  【名言】

  学问欲博,而行已欲敦。

  1﹑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个不用我说您

  也明白吧。)

  2﹑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这个对于魏征非常有名,傲是指骄傲自满。

  欲是指欲望。古人云,欲是深渊。

  乐和志就很容易理解了。就是说这样四东东都不可以有或者必须有个度。)

  3﹑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有教育意义。

  戒奢以俭的意思就是倡导节俭,反对奢侈浪费,戒奢倡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在我国历史上,许多具有远见卓识的人士都积极倡导节俭,力戒奢移浪费,并且身体力行,作出表率。)4﹑荣辱之责,在乎己而不在乎人。

  (每个人都背负着一种责任,而且成功或失败在于自己,和别人无关)。

  5.【魏征的名言警句简单明了一些,】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1〕;欲流之远者〔2〕,必浚其泉源〔3〕;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4〕,居域中之大〔5〕,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6〕,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凡百元首〔7〕,承天景命〔8〕,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9〕.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10〕,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11〕.竭诚,则吴越〔12〕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13〕.虽董之以严刑〔14〕,振之以威怒〔15〕,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呼?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16〕,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17〕;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18〕;乐盘游〔19〕,则思三驱以为度〔20〕;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21〕;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22〕;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此九德〔23〕.简能而任之〔24〕,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25〕.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26〕

  ——选自中华书局标点本《旧唐书·魏征传》

  【注释】

  〔1〕固:使……稳固.〔2〕远:使……流得远.〔3〕浚:疏通,深挖.〔4〕当:主持,掌握.〔5〕居域中之大:占据天地间的一大.《老子》上篇:“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域中,天地间.〔6〕以:用,行.〔7〕凡百:所有的.〔8〕景:大.〔9〕克:能够.盖:表示不十分肯定的判断.〔10〕盖:承接上文,表示推断原因.殷:深.〔11〕傲物:看不起别人.物:这里指自己以外的人.〔12〕吴越:吴国和越国.〔13〕行路:路人.〔14〕董:督责,监督.〔15〕振:同“震”,威吓.〔16〕作:兴作,建筑.指兴建宫室之类.〔17〕谦冲:谦虚.自牧:自我修养.〔18〕下:居于……之下.〔19〕盘游:打猎游乐.〔20〕三驱:一年打猎三次.《礼·王制》:“天子诸侯无事,则岁三田(猎).”〔21〕敬:慎.〔22〕黜:排斥.〔23〕宏:使……光大.兹:此.九德:指忠、信、敬、刚、柔、和、固、贞、顺.〔21〕简:选拔.〔25〕信者:诚信的人.〔26〕百司:百官。

  6.魏征有关水的那句名言

  魏征的名言: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魏徵(580年-643年2月11日)魏徽就是魏征,古代徽通征,字玄成。汉族,钜鹿郡人(一说邢台市巨鹿县人,一说是河北省邯郸市馆陶人),唐朝政治家。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宰相、封郑国公,谥文贞,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以直谏敢言著称,是中国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

  提出“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等治世名言,曾谏二百余事,为太宗所器重,其博学多才,文采飞扬,著有《群书治要》等书。作为太宗的重要辅佐,他曾恳切要求太宗使他充当对治理国家有用的“良臣”,而不要使他成为对皇帝一人尽职的“忠臣”魏徵以性格刚直、才识超卓、敢于犯颜直谏著称。魏徵所上

  《谏太宗十思疏》、《十渐不克终疏》,在当时和后世都有重要影响。

篇三:群书治要经典名句

  

  古人论君子与小人名言大全

  在古代经典中,经常提到君子和小人,对君子和小人的区别,有很多论述。君子与小人,这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当下我们常说的小人指人格卑下的人,心口皆是是君子,心口皆非即小人,而君子特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在诸子百家著作里,绝大多数时候“君子”、“小人”对比使用。“君子”与“小人”在社会属性、精神境界、道德修养、行为方式等诸多方面有着根本区别。

  ●君子上达,小人下达。——”《论语》

  ●君子责己,小人责人。——”《省心录》

  ●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司马迁

  ●君子约言,小人先言。——”《礼记·坊记》

  ●君子在野,小人在位。——《”尚书·虞书·大禹谟》

  ●君子所履,小人所视。——”《诗经·谷风之什·大东》

  ●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左传》

  ●君子有远虑,小人从迩。——”《左传》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论语》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君子论是非,小人计利害。——《西岩赘语》

  ●君子惧失义,小人惧失利。——《太平御览》

  ●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孔子家语》

  ●君子山岳定,小人丝毫争。——(唐)孟郊《秋怀十五首》

  ●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司马迁

  ●不修其身,虽君子而为小人。——宋·欧阳修《答李诩第二书》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卫灵公》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

  ●君子囊括不言,以避小人之祸。——《史记》

  ●君子得时如水,小人得时如火。——汉·刘向

  ●君子恐惧而畏,小人侥幸而忽。——《省心录》

  ●君子千里同舟,小人隔墙易宿。——《古今贤文》

  ●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礼记·乐记》●廉贞故为君子,贪狠故为小人。——苏轼《续养生

  论》

  ●君子扬人之善,小人讦人之恶。——(唐)吴兢《贞观政要》

  ●君子之言寡而实;小人之言多而虚。----刘向

  《说苑·说丛》

  ●君子小人趣向不同,公私之间而已。——宋·朱熹

  ●君子有容人之量,小人存忌妒之心。----《左传》

  ●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中庸》

  ●君子暇豫则思义,小人暇豫则思利。——《阮子》

  ●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资治通鉴》

  ●君子先择而后交,小人先交而后责。——(隋)王通《中说》

  ●君子之为利,利人;小人之为利,利已。----明·方孝孺

  ●小人谋身,君子谋国,大丈夫谋天下。——(战国)鬼谷子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颜渊》

  ●君子之言,寡而实;小人之言,多而虚。——(汉)刘向《说苑》

  ●君子下学而无常师,小人耻学而羞不能。——(唐)魏征《群书治要》

  ●君子以道德轻重人,小人以势利轻重人。——(清)宋纁《古今药言》

  ●君子耳不听淫声,目不视邪色,口不出恶言____《荀子》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论语》

  ●君子务知大者远者,小人务知小者近者。——《左传》

  ●君子好闻过而无过,小人恶闻过而有过。——《意林·法训》

  ●君子陷人危,必同其难,岂可以独生乎?——《资治通鉴?汉纪》

  ●小人溺于水,君子溺于口,大人溺于民。

  ——《礼记·缁衣》

  ●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论语·宪问》

  ●善善明,则君子进;恶恶著,则小人退矣。——《贞

  观政要》

  ●好船者溺,好骑者坠。君子各以所好避祸。——袁康

  ●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同利为朋。----宋·欧阳修

  ●君子小人,如冰炭之不相容,薰莸之不相入。——宋·朱熹

  ●君子行法,公而忘私;小人行贪,囊私弃公。——《处世悬镜》

  ●君子见人之厄则矜之,小人见人之厄则幸之。——《公羊传》

  ●君子之所以为时中,而小人之所以为无忌惮。——苏轼《中庸论》

  ●君子悦下,上不惑名;小人悦上,下不惩恶。五代冯道《荣枯鉴》

  ●君子非恶,患事无休;小人不贤,余庆弗绝。五代冯道《荣枯鉴》

  ●君子宽贤容众以为道,小人缴讦怀诈以为智。——(唐)魏征《群书治要》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诗经·小雅·采薇》

  ————

  ●君子言心,小人攻心,其道不同,其效自异哉。——五代冯道《荣枯鉴》

  ●君子能亦好,不能亦好;小人能亦丑,不能亦丑。——《荀子》

  ●君子困不惑人,小人达则背主,伪之故,非困达也。——五代冯道《荣枯鉴》

  ●君子惑于微,不惑于大;小人虑于近,不虑于远。——五代冯道《荣枯鉴》

  ●上不离心,非小人难为;下不结怨,非君子勿论。——五代冯道《荣枯鉴》

  ●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宋)欧阳修《朋党论》

  ●古之君子,知固贵于博,然知尽天下事,只是此理。——朱

  陆九渊《象山全集》

  ●礼之于人,犹酒之有蘖也:君子以厚,小人以薄。——西汉·戴圣《礼记·曲礼》

  ●君子遇失意,为人必有进;小人遇失意,为人必有退。——恽敬

  ●小人好争利,昼夜心营营;君子贵知足,知足万虑轻。——赵孟

  ●诚非致虚,君子不行诡道。祸由己生,小人难于胜

  己。——《止学》

  ●忠主仁也,君子仁不弃旧;仁主行也,小人行弗怀恩。——《荣枯鉴》

  ●君子得位则昌,失位则良;小人得位则横,失位则丧。——《意林·太玄经》

  ●君子淡如水,岁久情愈真。小人口如蜜,转眼如仇人。——《逊志斋集·朋友》

  ●君子如春风,可爱不可竭;小人如酒颜,但得暂时热。——(清)顾图河《息交》

  ●君子畏幽独,大廷乃敢言;小人詟稠众,衾影不可扪。——(清)陈学洙《君子行》

  ●从人反躬者,鲜不为君子;任己盖非者,鲜不为小人。——胡宏《胡子知言·天命》

  ●君子浩然之气,不胜其大;小人自满之气,不胜其小。——《薛文读书录·君子·小人》

  ●小人专望人恩,恩过不感。君子不轻受人恩,受则难忘。——曾国藩

  ●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论语》

  ●君子怀德养人,小人趋利害人。怀德者德彰,趋利奢利显。——《处世悬镜》

  ●君子乐与人同,小人乐与人异。君子同其远,小人

  同其近。——《易·同人·彖》

  ●君子好人之好,而忘己之好;小人好己之好,而忘人之好。——扬雄《法言·君子》

  ●君子制于亲,亲为质自从也;小人畏于烈,奸恒施自败也。——五代冯道《荣枯鉴》

  ●君子五代冯道不党,其祸无援也。小人利交,其利人助也。——五代冯道《荣枯鉴》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庄子》

  ●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中庸》

  ●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论语·阳货》

  ●多知,而无亲;博学,而无方;好多,而无定者;君子不与!

  ——《荀子·大略》

  ●外君子而内小人者,真小人也;外小人而内君子者,真君子也。——五代冯道《荣枯鉴》

  ●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大学》

  ●休与小人仇仇,小人自有对头;休向君子谄媚,君子原无私惠。——《菜根谭》

  ●名可易事难易也,心可易命难易也,人不患君子,何患小人焉?——五代冯道《荣枯鉴》

  ●道义失之无惩,祸无解处必困,君子莫能改之,小人或可谅矣。——五代冯道《荣枯鉴》

  ●君子不堪辱其志,小人不堪坏其身;君子避于乱也,小人达于朝堂。——五代冯道《荣枯鉴》

  ●附小人者必小人,附君子者未必君子;蝇之附骥,即千里犹蝇耳。——《明史》

  ●此言君子、小人,在位与民庶相对。君子则引其道,小人则供其役。——孔颖达《诗经正义》

  ●小人当退黜之时,往往疾视其上。君子则穷通皆乐,未尝一日忘其君。——《读易详说》

  ●君子在下位则多谤,在上位则多誉;小人在下位则多誉,在上位则多谤。

  ——

  柳宗元

  ●荣或为君子,枯五代冯道必为小人;君子无及,小人乃众,众不可敌矣。——五代冯道《荣枯鉴》

  ●欲为君子,非积行累善,莫之能致。一念私邪,一事悖戾,立见其为小人。——宋

  何坦《西畴老人常言》

  ●君子不可不抱身心之忧,亦不可不耽风月之趣。君

  子囊括不言,以避小人之祸。——《史记》

  ●君子于细事未必可观,而才能足以任重;小人虽器量浅狭,而未必无一长可取。----宋·朱熹

  ●君子不念旧恶,旧恶害德也。小人存隙必报,必报自毁也。和而弗争,谋之首也。——隋朝王通《止学》●君子如嘉禾也,封殖之甚难,而去之甚易。小人如恶草也,不种而生,去之复蕃。——苏轼《续欧阳子朋党论》

  ●君子仁交,惟忧仁不尽善。小人阴结,惟患阴不制的。君子弗胜小人,殆于此也。——五代冯道《荣枯鉴》

  ●君子之游世也以德,故不患乎无位;小人之游世也以势利,故患得患失,无所不为。——宋·胡宏《胡子知言·好恶》

  ●小人非无小善,君子非无小过。君子小过,盖白玉之微瑕;小人小善,乃铅刀之一割。——《贞观政要》

  ●诚非致虚,君子不行诡道。祸由己生,小人难于胜己。谤言无惧,强者不纵,堪验其德焉。——隋朝王通《止学》

  ●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中庸》

  ●君子小人之不相容,犹冰炭之不可同器而处也,故君子得位则斥小人,小人得势则排君子。——《资治通鉴》

  ●势莫加君子,德休与小人。君子势不于力也,力尽而势亡焉。小人势不惠人也,趋之必祸焉。——隋朝王通《止学》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论语·季氏》

  ●臣闻为人君者,在乎善善而恶恶,近君子而远小人。善善明,则君子进;恶恶著,则小人退矣。——《贞观政要》

  ●君子为徒,谓之同德;小人为徒,谓之朋党;外虽相似,内实悬殊,在圣主辨其所为邪正耳。——《资治通鉴》

  ●义之中有利,而尚义之君子,初非计及于利也;利之中有害,而趋利之小人,并不愿其为害也。——《围炉夜话》

  ●才觉己有不是,便决意改图,此立志为君子也;明知人议其非,偏肆行无忌,此甘心为小人也。——《围

  炉夜话》

  ●盖君子所存者大,不能尽小人之事,或有一短;小人所拘者狭,不能同君子之量,或有一长。——《元史·刘秉忠传》

  ●两君子无争,相让故也。一君子一小人无争,有容故也。争者两小人也,有识者奈何自处于小人。——曾国藩

  ●君子之事上也,必忠以敬,其接下也,必谦以和。小人之事上也,必谄以媚,其待下也,必傲以忽。---《格言联璧》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荀子》

  ●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劝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听人以言,乐于钟鼓琴瑟。故君子之于言,无厌。

  ——先秦

  《荀子·非相》

  ●众见其利者,非利也。众见其害者,或利也。君子重义轻利,小人嗜利远信,利御小人而莫御君子矣。——隋朝王通《止学》

  ●为政者不难于始,而难于克终也。初焉则锐,中焉则缓,末焉则废者,人之情也。慎终如始,故君子称焉。——元

  张养浩《牧民忠告·受代》

  ●礼义廉耻,可以律己,不可以绳人。律己则寡过,绳人则寡合,寡合则非涉世之道。故君子责己,小人责人。——《荀子·不苟》

  ●淡泊之士,必为浓艳者所疑;检饬之人,多为放肆者所忌。君子处此,固不可少变其操履,亦不可太露其锋芒。——明

  洪自诚《菜根谭·概论》

  ●君子能则宽容易直以开道人,不能则恭敬繜绌以畏事人;小人能则倨傲僻违以骄溢人,不能则妒嫉怨诽以倾覆人。——《荀子》

  ●人慕君子,行则小人,君子难为也;人怨小人,实则忘义,小人无羁也;难为获寡,无羁利丰,是以人皆小人也。——五代冯道《荣枯鉴》

  ●夫邪正之不同也,不啻若黑白。使天下凡为君子者皆如颜渊,凡为小人者皆如桀跖,虽微《春秋》,天下其孰疑之?——苏轼《学士院试春秋定天下之邪正论》

  ●夫君子小人,不可以一道待也。故皇极之中,有待小人之道,不协于极,而犹受之。至于待君子之道,何其责之深也。——苏轼的《论好德锡之福》

  ●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礼记>>

  ●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之;及其使人也,求备焉。----《论语》

  ●与君子游,苾乎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则与之化矣。与小人游,贷乎如入鲍鱼之次,久而不闻,则与之化矣。是故君子慎其所去就。——

  《大戴礼记·曾子疾病》

  ●君子居人间则治,小人居人间则乱。君子欲和人,譬犹水火不相能然也,而鼎在其间,水火不乱,乃和百味,是以君子不可不慎择人在其间。——刘向

  ●人之生,固小人,无师、无法,则唯利之见耳。人之生,固小人,又以遇乱世、得乱俗,是以小重小也,以乱得乱也。君子非得势以临之,则无由得开内焉。——先秦

  《荀子》

  ●见邻国之灾,匍匐而救之者,仁人君子之心也。既言而忘之,既约而背之,委巷小人之事也。故书其始之为君子仁人之心,而后可以见后之为委巷小人之事。——苏轼《论会于澶渊宋灾故》

  ●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先秦

  《荀子》

  ●君子隆师而亲友,以致恶其贼。好善无厌,受谏而能诫,虽欲无进,得乎哉?小人反是,致乱而恶人之非己也,致不肖而欲人之贤己也,心如虎狼、行如禽兽、而又恶人之贼己也。——先秦

  《荀子》

  ●世之君子,将有志于天下,欲扶其衰而救其危者,必先计其后而为可居之功,其济不济则命也,是故功成而天下安之。今夫小人,君不诛而吾诛之,则是侵君之权,而不可居之功也。——苏轼的《大臣论》

  ●快快而亡者,怒也;察察而残者,忮也;博而穷者,訾也;清之而俞浊者,口也;豢之而俞瘠者,交也;辩而不说者,争也;直立而不见知者,胜也;廉而不见贵者,刿也;勇而不见惮者,贪也;信而不见敬者,好专行也。此小人之所务,而君子之所不为也。——先秦

  《荀子》

  ●凡天下之患,起于小人,而成于君子之速之也。小人在内,君子在外。君子为客,小人为主。主未发而客先焉,则小人之词直,而君子之势近于不顺。直则可以欺众,而不顺则难以令其下。故昔之举事者,常以中道而众散,以至于败,则其理岂不甚明哉?——苏轼《大臣论》

  ●君子能亦好,不能亦好;小人能亦丑,不能亦丑。君子能,则宽容易直以开道人;不能,则恭敬繜绌以

  畏事人。小人能,则倨傲僻违以骄溢人;不能,则妒嫉怨诽以倾覆人。故曰,君子能则人荣学焉,不能则人乐告之。小人能则人贱学焉,不能则人羞告之。是君子、小人之分也。——先秦

  《荀子》

  ●今夫小人急之则合,宽之则散,是从古以然也。见利不能不争,见患不能不避,无信不能不相诈,无礼不能不相渎,是故其交易间,其党易破也。而君子不务宽之以待其变,而急之以合其交,亦已过矣。君子小人,杂居而未决,为君子之计者,莫若深交而无为。——苏轼《大臣论》

  ●有党则必争,争则小人者必胜,而权之所归也,君子安得不危哉!何以言之?君子以道事君,人主必敬之而疏。小人唯予言而莫予违,人主必狎之而亲。疏者易间,而亲者难睽也。而君子者,不得志则奉身而退,乐道不仕。小人者,不得志则侥幸复用,唯怨之报。此其所以必胜也。——苏轼《续欧阳子朋党论》

  ●有狗彘之勇者,有贾盗之勇者,有小人之勇者,有士君子之勇者。争饮食,无廉耻,不知是非,不辟死伤,不畏众强,恈恈然唯利饮食之见,是狗彘之勇也。为事利,争货财,无辞让,果敢而振,猛贪而戾,恈恈然唯利之见,是贾盗之勇也。轻死而暴,是小人之勇也。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其利,举国而与之

  不为改视,重死、持义而不桡,是士君子之勇也。——先秦

  《荀子》

  ●君子,小人之反也。君子大心则敬天而道,小心则畏义而节;知则明通而类,愚则端悫而法;见由则恭而止,见闭则敬而齐;喜则和而治,忧则静而理;通则文而明,穷则约而详。小人则不然,大心则慢而暴,小心则淫而倾;知则攫盗而渐,愚则毒贼而乱;见由则兑而倨,见闭则怨而险;喜则轻而翾,忧则挫而慑;通则骄而偏,穷则弃而儑。传曰:“君子两进,小人两废。”此之谓也。——先秦

  《荀子》

  ●材性知能,君子、小人一也。好荣恶辱,好利恶害,是君子、小人之所同也,若其所以求之之道,则异矣。

  小人也者,疾为诞而欲人之信己也,疾为诈而欲人之亲己也,禽兽之行而欲人之善己也。虑之难知也,行之难安也,持之难立也,成则必不得其所好,必遇其所恶焉。故君子者,信矣,而亦欲人之信己也;忠矣,而亦欲人之亲己也;修正治辨矣,而亦欲人之善己也。虑之易知也,行之易安也,持之易立也,成则必得其所好,必不遇其所恶焉。是故穷则不隐,通则大明,身死而名弥白。小人莫不延颈举踵而愿曰:“知虑材性,固有以贤人矣!”夫不知其与己无以异也,则君子注错之当,而小人注错之过也。故孰察小人之知能,足以知其有余可以为君子之所为也。譬之越人安越,楚人安楚,君子安雅;是非知能材性然也,是注错习俗之节异也。

  仁义德行,常安之术也,然而未必不危也;污僈突盗,常危之术也,然而未必不安也。故君子道其常,而小人道其怪。——先秦

  《荀子》

推荐访问:群书治要经典名句 名句 经典 群书治要

本文来源:https://www.cygypipe.com/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29047.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