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墨客文档网!

2023年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案例学习心得【4篇】

文章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08-14 10:09:01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案例学习心得【4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3年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案例学习心得【4篇】

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案例的学习心得4篇

【篇一】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案例的学习心得

参加杭州“千课万人”学习心得


  参加杭州“千课万人”学习心得
  海口市秀英区东山中心小学 李邦财
  五月杭州桃红柳绿,我们来到美丽的西子湖畔,走进浙大华家池校区,心中总有着说不出的激动。我从来没有想过在这短短的几天的杭州之行会给我带来什么样的收获,我只知道“趁着有想法的时候多去学习学习!” 几天的学习总觉得脑子里装得满满当当,却总理不出个条条框框,心里恍恍惚惚的,说体会,说收获,谈不上,只留下一些只字片语。下面就谈谈此次杭州听课之行的一点琐忆。
  一、内容之多,容量之大
  “千课万人”这个活动是国家级的教研活动,它所体现的“生本课堂”将引领了中国小学多元习作教学的发展。从这次活动,来自祖国各地的名师名家汇集一起研讨小学习作如何教。活动分白天和晚上。白天听大师们上课,晚上聆听他们的讲座。三天听课近三十节,每个晚上听两个报告。大师们的课有想象作文、诗歌、记叙文等。
  二、领略了大师的风采
  大师的课就像是海市蜃楼,它扣人心弦,让人身临其境,如心灵的一次旅行。
  课之大气是只可远观而不可效仿也。
  (一)如《中国童诗》杂志主编,儿童文学作家,诗人雪野老师上的《夏天的滋味》使人回味无穷。他那深厚的语言功底,那深情的演绎,深深的吸引着学生,那是一节意味深长,韵味十足的话语创设了诗意的意境,引导孩子说出诗意的语言,把学生引向诗的王国,进入了想象的世界里,把人人讨厌的炎热的夏天让孩子喜爱,孩子用一两句富有童趣的话写出夏天的美,为我们展示了可贵的童心。孩子们在这样的课堂中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幸福,更是一种对文学的浸润。
  (二)如江苏特级教师张学伟拿五年级上的《鹬蚌相争》给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张老师以自已澎湃的热情和幽默风趣的语言让我震颤,张老师选择三年级的语言故事用五年级的学生来教,我在想:究竟张老师要怎么教孩子们写作呢?只见张老师抓住“威胁”“毫不示弱”来理解鹬蚌之间的对话,引导学掌握两者吵架的特点(狠话、毒话、短话、针锋相对),然后学生俩俩对话,分组吵架,师生吵架训练,接下来老师设计鹬和蚌被渔夫捉进篓子里它们还继续争吵。
  鹬说:“都怪你!都怪你!___________!”
  蚌说:“都怪你!都怪你!___________!”
  渔夫说:“你们呀,太傻了!___________!”
  最后学生看着自己在黑板上写的“他人得利”“宽容谦让”“让一步,退一步”“两败俱伤”“退一步海阔天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总结了寓意。
  张老师用的心血、肝胆和智慧浇灌并照亮孩子,以读写结合,加强了写作。
  (三)如福建特级教师林莘上的《编童话、写童话、演童话》。林老师的课堂严谨,简洁,一言一句,一字一句严格要求,一丝不苟。她通过聊童话、谈秘诀、编故事、写故事、说故事和演故事来完成习作教学。“温润温柔温情温暖”用在她上的这堂课中最合适不过。温润,她把令人讨厌的习作课堂变成润雨细无声的课堂。温柔,课前对孩子抚摸,接近。温情,激情是短暂的,只有温情才是绵绵不断的,林老师做到了。温暖,共同体的互动、互听、互助让孩子感到温暖。她的课堂没有喧闹,没有表面的东西,是实实在在的“静”。静是投入,是专注,是执着。静动是分不开的,老师引导学生用思维上的动代替了肢体语言的,追求一节高效的写作课堂,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的共同体学习。
  什么是大师?一位现代作家认为,大师就是那些下最深的功夫研究,用最浅显,最简洁的语言表达研究成果的人。我觉得,大师的课是百听不厌的,即使同样的课再听一遍,也会津津乐道。
  三、名家讲座
  十来个讲座使我深受启发,最值得我关注的是王菘舟老师的《作文教学三问》。他说,现在的孩子的生活方式是被父母设定好进行圈养。这样孩子就真的没有生活了吗?他以《吃山竹》这篇习作引出非常态生活与常态生活。他强调非常态生活是偶尔不经常的,而常态生活是学生习作材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活。接着他以《挤牙膏》这篇习作来说明不是孩子没有生活,而是他们没能充分觉知到自己的生活。怎么引导学生觉知呢?王老师从聚焦、定向和充分觉知来解说。之后,王老师以《难忘的一天》和《我的理想》两篇习作说明学生写作不一定要写有意义的生活。最后讲为什么习作总写不出意义来呢?他强调:儿童的习作意义不是科学与实用的,而是审美的,不要一直追求孩子写出意义来。
  “千课万人”在西湖边的柔波放飞梦想,用灯光照亮前程。拖着疲倦的身躯,满载而归。隐隐约约的思绪慢慢退去,留下的只是一些触动,一些锁忆。
  

【篇二】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案例的学习心得

千课万人语文学习心得

  千课万人这样的教学研讨会对于教师来说,收获很大,听到很多名师的课堂,学到了他们的教学方法,下面是这篇小编整理的千课万人语文学习心得
  千课万人语文学习心得范文一
  此次杭州之行,总觉得脑子里装得满满当当,却总理不出个条条框框,心里恍恍惚惚的,说体会,说收获,谈不上,只留下一些只字片语。下面就谈谈此次杭州听课之行的一点琐忆。
  一、返蹼归真,让学生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千课万人”这个活动是国家级的教研活动,它所体现的“生本课堂”将引领了中国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从这次活动,让我隐隐地看到语文教学应返蹼归真,让学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如在本次活动中安排了古诗《枫桥夜泊》、《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春夜喜雨》,文言文《杨氏之子》、《已死的母熊》、《宋定伯卖鬼》以及孙双金执教的《儿童论语》、蒋军晶的《“凤辣子”初见林黛玉》、周益民的《绕绕绕绕复绕绕绕》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但它在指明方向,语文是什么,语文就是语言的课堂,我们要回到古代,去感受古文的韵味,精炼而蕴味十足,越读越有滋味,越读越有意蕴。季羡林老先生曾说:“小学生必须会背100首古诗,50遍古文”。我认为让学生熏陶在传统文化中,去感受传统文化所蕴含的语言魅力将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方向。
  二、领略了大师的风采
  大师的课就像是海市蜃楼,它扣人心弦,让人身临其境,如心灵的一次旅行。
  课之大气是只可远观而不可效仿也。
  (一)如王菘舟老师上的《枫桥夜泊》,他那深厚的语言功底,那深情的演绎,深深的吸引着学生,那是一节意味深长,韵味十足的课,王老师由“钟声”离析出“愁眠”,由“愁眠”逐步添加出“看到”之景,“听到”之声,“感到”之情,层层拓展,终于“剥”出了一个“对”的蕴意。又以层层淡出层层擦去(板书的字)点拔出与“钟声”一起消失的愁眠,让“钟声”化解了“愁眠”,给全诗抹上了温暖的亮色,给课堂浓浓的文化气息。
  (二)如窦桂梅老师的《宋定伯卖鬼》,窦老师以自已澎湃的热情和写实的教学营造母语力场的非凡能力让我震颤,选择这么长的一篇文言文进行教学,这本身就是一种挑战。窦老师从几乎逐字逐句的教读、解释开始----抱而扶,扶而放,到出孩子充满语感的朗读,再到孩子准确灵动的解释,然后到孩子自由舒畅地议论,窦老师就是这样,脚踏实地,完整连续,咬定青山不放松,由学生开始的俘游散乱到后来的各抒已见,从开始的东张西望,到后来的无不动容,窦老师用她的心血、肝胆和智慧浇灌并照亮的,岂止是那些学生呢?
  (三)如贾志敏老师的《卖鱼的人》。贾老师的课堂严谨,简洁,一言一句,一字一句严格要求,一丝不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极度关注,是贾老师教学的一贯风格,在课堂上,贾老师时时刻刻在规范学生的语言,哪怕是一个字,一个词,他都有严格的要求。贾老师非常注重学生的读,在反复朗读的同时,归纳梳理出一条课文主线,再根据这条主线补充内容进行叙述。如:让我疑惑的是______,平常我买鱼是_______,而他却_____。又如:诚信是______,如果不讲诚信会_______,我们应该_______。
  这样的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能力,而且使课文的人文因素,很自然地得以渗透,这种渗透实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很好的统一。
  什么是大师?一位现代作家认为,大师就是那些下最深的功夫研究,用最浅显,最简洁的语言表达研究成果的人。我觉得,大师的课是百听不厌的,即使同样的课再听一遍,也会津津乐道。
  三、“生本课堂”的展示
  何为生本课堂呢?王菘舟老师说:“生本课堂就是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更是以生命为本的课堂。唯有真正为了师生生命的发展,以生命促成生命,并最终成全师生生命发展的课堂,才是我心中的生本课堂。”周一贯老师说:“生本课堂就是以学生为本的课堂,具体地说就是依靠自主学习,激发主动学习,以实现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的课堂。”在本次活动中充分体现了生本课堂。
  如蒋军晶老师执教的《“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蒋老师的课循序渐进,就围绕“王熙凤”是一个怎样的人展开教学,整节课就样一个问题,初读你觉得王熙凤是一个怎样的人?抓住“关心”一词,再读,抓“炫耀”,再读,抓“讨好”再读,最后,你觉得王熙凤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此时,学生就又有了截然不同的回答,蒋老师没有分析,没有讲读,就是让学生一遍遍读,层层深入,句句剖析,自已从字里行间读懂读明白,整节课,学生的脑子在不断地思考,不断的分析。从初读时的理解到后来截然不同的理解,这就是一个提升。蒋老师教给学生的是一种学习的方法,学习就是这样,一遍又一遍地读,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悟。学生在蒋老师40分钟的课堂中学到的是一辈子可以用的方法。“生本课堂”在这节课中被诠释得淋漓尽致。
  “千课万人”在西湖边的柔波放飞梦想,用灯光照亮前程。拖着疲倦的身躯,满载而归。隐隐约约的思绪慢慢退去,留下的只是一些触动,一些锁忆。
  12全文查看

【篇三】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案例的学习心得

中办国办转发《报告》深入学习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

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深入学习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报告》,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一、深入学习推广浙江经验的工作要求

通知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近期,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起步早、方向准、成效好,不仅对全国有示范作用,在国际上也得到认可。要深入总结经验,指导督促各地朝着既定目标,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不断谱写美丽中国建设的新篇章。”

通知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要求,学好学透、用好用活浙江经验,扎实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早部署、早行动、早见效。在工作中,要学习借鉴浙江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坚持绿色发展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并真正转化为引领推动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的具体实践;
要坚持高位推动,党政“一把手”亲自抓,“五级书记”一起抓;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与当地发展阶段相适应;
坚持聚焦民生福祉,由易到难,从村庄清洁行动做起,以重点突破带动面上工作;
坚持系统治理、久久为功,建立健全长效治理机制;
坚持真金白银投入,强化要素保障,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
坚持强化政府主导作用,调动农民主体和市场主体力量,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推动的大格局。在地方党政机构改革过程中,要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衔接,确保不断档、不耽误。2019年年底国务院开展一次大检查,对措施不力、搞虚假形式主义、劳民伤财无效实施的地方和单位予以批评问责。

《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深入学习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报告》主要内容如下。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早在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亲自调研、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启动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15年来,浙江省委和省政府始终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一以贯之地推动实施“千万工程”,村容村貌发生巨大变化。目前,全省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建制村全覆盖,卫生厕所覆盖率98.6%,规划保留村生活污水治理覆盖率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无害化处理率97%,村庄净化、绿化、亮化、美化,造就了万千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为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树立了标杆。“千万工程”被当地农民群众誉为“继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党和政府为农民办的最受欢迎、最为受益的一件实事”。2018年9月,浙江“千万工程”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进一步推广浙江好的经验做法,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在深入调研基础上,会同浙江省有关方面,研究提出了深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意见建议。

二、深入学习推广浙江经验意义重大

浙江“千万工程”起步早、方向准、举措实、成效好,对全国各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具有重要示范带动作用。

(一)深入学习浙江经验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浙江经验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充分展示了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学习浙江经验,多举措改变农村脏乱差现象,多渠道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多形式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发展新格局,才能实现农村生态美与百姓富的统一。

(二)深入学习浙江经验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内在要求。浙江省在推进“千万工程”中,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群众的福祉作为根本出发点,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深入学习浙江经验,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才能持续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三)深入学习浙江经验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抓手。浙江省通过“千万工程”,创新升级、与时俱进建设美丽乡村,走出了一条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与城乡融合发展协同推进的新路子。深入学习浙江经验,下大力气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补齐农村建设这块突出短板,切实解决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才能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四)深入学习浙江经验是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目标任务的重要保障。浙江省坚持循序渐进,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千万工程”,治理农村垃圾、污水,实施农村“厕所革命”,全面改造村容村貌,促进农村人居环境大改善、大提升。深入学习浙江经验,借鉴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路径和方法,先点后面、先易后难,从规划示范到全面推开,才能确保全面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目标任务。

三、浙江经验的主要内容

15年来,浙江省以实施“千万工程”、建设美丽乡村为载体,聚焦目标,突出重点,持续用力,先后经历了示范引领、整体推进、深化提升、转型升级4个阶段,不断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新进步。总结浙江省15年推动“千万工程”的坚守与实践,主要有以下7方面经验。

(一)始终坚持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15年来,浙江省通过深入学习和广泛宣传教育,让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成为推进“千万工程”的自觉行动。把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各阶段各环节全过程,扎实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发展绿色产业,为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群众生活品质奠定基础,为农民建设幸福家园和美丽乡村注入动力。

(二)始终坚持高位推动,党政“一把手”亲自抓。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每年都出席全省“千万工程”工作现场会,明确要求凡是“千万工程”中的重大问题,地方党政“一把手”都要亲自过问。浙江省历届党委和政府坚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一把手”责任制,成立由各级主要负责同志挂帅的领导小组,每年召开一次全省高规格现场推进会,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到会部署。全省上下形成了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省委省政府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纳入为群众办实事内容,纳入党政干部绩效考核和末位约谈制度,强化监督考核和奖惩激励。注重发挥各级农办统筹协调作用,发展改革、财政、国土、环保、住建等部门配合,明确责任分工,集中力量办大事。

(三)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浙江省注重规划先行,从实际出发,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统一,历史性与前瞻性相协调,一次性规划与量力而行建设相统筹,专业人员参与与充分听取农民意见相一致,城乡一体编制村庄布局规划,因村制宜编制村庄建设规划,注意把握好整治力度、建设程度、推进速度与财力承受度、农民接受度的关系,不搞千村一面,不吊高群众胃口,不提超越发展阶段的目标。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矛盾问题,制定针对性解决方案和阶段性工作任务。不照搬城市建设模式,区分不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分区域、分类型、分重点推进,实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协调发展。

(四)始终坚持有序改善民生福祉,先易后难。浙江省坚持把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从解决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环境脏乱差做起,到改水改厕、村道硬化、污水治理等提升农村生产生活的便利性,到实施绿化亮化、村庄综合治理提升农村形象,到实施产业培育、完善公共服务设施、美丽乡村创建提升农村生活品质,先易后难,逐步延伸。从创建示范村、建设整治村,以点串线,连线成片,再以星火燎原之势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探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路子,实现了从“千万工程”到美丽乡村、再到美丽乡村升级版的跃迁。

(五)始终坚持系统治理,久久为功。浙江省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充分发挥规划在引领发展、指导建设、配置资源等方面的基础作用,充分体现地方特点、文化特色,融田园风光、人文景观和现代文明于一体。坚决克服短期行为,避免造成“前任政绩、后任包袱”。推进“千万工程”注重建管并重,将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同步抓实抓好。坚持硬件与软件建设同步进行,建设与管护同步考虑,通过村规民约、家规家训“挂厅堂、进礼堂、驻心堂”,实现乡村文明提升与环境整治互促互进。

(六)始终坚持真金白银投入,强化要素保障。浙江省建立政府投入引导、农村集体和农民投入相结合、社会力量积极支持的多元化投入机制,省级财政设立专项资金、市级财政配套补助、县级财政纳入年度预算,真金白银投入。据统计,15年来浙江省各级财政累计投入村庄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的资金超过1800亿元。积极整合农村水利、农村危房改造、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各类资金,下放项目审批、立项权,调动基层政府积极性主动性。

(七)始终坚持强化政府引导作用,调动农民主体和市场主体力量。浙江省坚持调动政府、农民和市场三方面积极性,建立“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部门配合、社会资助、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建设机制。政府发挥引导作用,做好规划编制、政策支持、试点示范等,解决单靠一家一户、一村一镇难以解决的问题。注重发动群众、依靠群众,从“清洁庭院”鼓励农户开展房前屋后庭院卫生清理、堆放整洁,到“美丽庭院”绿化因地制宜鼓励农户种植花草果木、提升庭院景观。完善农民参与引导机制,通过“门前三包”、垃圾分类积分制等,激发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工青妇等群团组织贴近农村、贴近农民优势。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吸引市场主体参与。同时,通过宣传、表彰等方式,调动引导社会各界和农村先富起来的群体关心支持农村人居环境,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推动的大格局。

四、深入学习浙江经验、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意见建议

2018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中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和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各项工作落实落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呈现良好态势。但工作中仍然存在责任有待压实、工作进展不够平衡、形式主义不同程度存在、农民内生动力激发不够、资金投入缺口较大等问题。下一步,要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为突破口和新动力,有力有序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断谱写美丽中国建设新篇章,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广泛开展深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活动。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加强舆论宣传和经验交流,进一步增强各地区各部门抓好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农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突出农村垃圾污水处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整治提升等重点,尽快将工作部署从规划示范转到全面推开上来,以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扎实的行动,确保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目标。

(二)落实推进机制,合力攻坚克难。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发挥好牵头作用,统筹协调工作推进和政策支持。各有关部门按照分工方案,加强协同配合,积极主动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工作。落实好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主体责任,强化“五级书记”特别是县乡村党组织书记抓落实责任。加强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加强督促指导和调研评估,实行通报和末位约谈制度,切实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三)注重规划引领,加强分类指导。发挥规划引领作用,指导、推动和支持各地抓紧编制好村庄布局和建设规划,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合理规划村庄类别,明确不同的规划建设标准和要求。充分考虑农村差异性,实行分类指导,不搞“一刀切”,鼓励地方探索创造。把村庄道路、污水和垃圾处理、饮水安全工程等设施建设纳入相关专项规划。分类别、分年度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从解决农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环境脏乱差问题入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组织开展以治理村庄脏乱差为重点的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

(四)完善投入机制,创新扶持政策。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建立健全政府、农村集体和农民、社会力量多元投入机制。中央和地方财政资金聚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任务,加大投入力度。抓紧出台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提高农业农村投入比例的政策性意见,所筹资金可重点安排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方式,引导和调动农民主动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改善自己的生产生活环境。鼓励地方整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相关资金项目,最大程度发挥使用效益,同时切实防止增加地方政府债务。坚持建管结合,健全农村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激发市场活力,鼓励引导科研单位和企业,研发推广一批符合农村实际、简单实用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技术、工艺和产品。

【篇四】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案例的学习心得

赴浙江大学学习体会

踏上去远在两千多公里之外的苏杭之地时起,装在我心里的不是“欲把西湖比西子”的美景,而是强烈的想要学习到优秀的、先进的经验和方法,最大的希望就是能学有所得,能学以致用。这就是我的学习目的,我想这也是此次学习培训的初衷。

感谢学校领导使我有幸参加了浙江大学---“教师教学能力与文化素养”专题培训研修班学习。在时隔11年后,再次回到大学校园,而且是全国著名高校,我心情十分激动,曾经的大学生活再次呈现在眼前。在浙江大学短短的三学习时间里,我通过聆听多名知名专家教授的授课,让自己浮躁的心平静下来去思考、去学习,收获颇多,感触良多。

浙江大学专门为我们开设了《名师的成长之路》《专业的听评课模式》《教师的师德修养》

《德育的异化与回归》等专题讲座。讲课的有杭州市下城区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陈峰,杭州市新课程高中生物评价研究组成员吴江林,浙江省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干训部主任李更生,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德育室德研员张鲁川等知名教授学者。专家教授们的授课起点高、视野新,既有理论前沿知识,又有深动的案例分析,让我们深受启发。

  通过学习和参观,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是通过短短的三天学习,让我对浙大“求是”的学风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有了深刻的了解,感受到了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永不满足,追求卓越;
勇于创新,敢于突破;
先人一步,快人一拍”的发展理念。
二是通过通过在浙江大学接受高校教授的讲课和参训教师的交流,是我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得到进一步充实和完善,思想得到进一步洗礼、灵魂得到进一步净化,能力得到进一步。为期三天的浙江大学学习培训,我觉得我站到了自己的对立面上,我在用从未用过的不同的角度在重新认识自我,总结自我,我想有如下几点是我要认真思考和必须做到的。

1、不断的了解自我,才会看到新的生命力。我们每一个人都潜力无限,只是可能一生都未曾使用过。那是因为,自己并未真正地去发现过,我们多数的时候在面对工作、面对生活我们都是在安于现状,只要的能够过得去,也就放缓了甚至是放下前进的步伐,那样的结果无疑是可悲的。曾经的体会告诉我,人需要压力,往往都是在山穷水尽疑无路的时候,才会逼迫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所以,总是在那样状态之下,自我最深层次的生命力才会得到解放,产生出惊人的力量。我想,我曾经这样的体会,在某一段时间内的时候,这种感觉在减弱。但现在,我在认真的告诉自己,那不是内心深处真实的我。现在的我、以后的我要不断地了解自我,在面对压力中一次又一次的释放新的生命力。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此次对我感悟较深的是后一句,透过心理专家的现场测试,我感受到人在宁静的状态下,才能更清晰的分析和理解问题。现在的社会浮躁、急功近利、价值观模糊不清,在这样的环境下,更需要自身要有清醒的认识,才不会走弯路、走错路,我想这一份认识正是来源于心中的那份宁静。在面对以后的工作、生活中,要不断地加强学习、提高认知能力和修养,长久的保持一颗宁静的心,才会更有利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3、学会抓事物的关键点,做到“对症下药”。在培训中听到了浙江大学黄步琪教授的讲解,我将他的理论和方法,简单的总结为“对症下药”。因为,他总能在事件中,抓住关键点,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给了我极强的启示,作为初中学校的团队管理者,只有做到充分的了解这个年龄阶段学生的所思所想、才能更好的规避在团队活动和管理中的不足,才能更好的为学生成长服务,所以这是我需要认真学习和研究的,更是成熟管理者的基本价值体现。

4、理想的实现,需要的是每一步的脚踏实地。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理想,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更需要理想,因为在我们的身上承载的是学生的未来发展、更是承载着学生背后家庭的希望,也还承载着培养国家、民族未来的栋梁。所以,师者不能没有理想。要实现心中的教育理想,那就要理论联系实际,敢于追求,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其一,要有自我反省、反问、反思精神,对每一天的工作都要进行及时的梳理,养成多写多练的好习惯,及时地自我反馈工作中的不足,积极调整工作态度和策略,为下一步的工作做好铺垫。其二,要有改变、改善的能力,在平时的工作中要不断的磨砺自己,增强对工作中问题的处理能力。其三,养成多学好学的习惯,增加知识的积累,拓宽自身视野,有针对的激发对事物的创新和创造力,有创新才会有发展,才会与时俱进。其四,积极开展各项学生活动,在活动上要会设计、要好设计,让活动接地气,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需要;
在活动的整个过程中还要会宣传,多宣传,增强校团委在群体中的影响力,做好做强校团委的精神阵地建设。其五,良好的角色定位,认清自身的工作职能,做到上通下达,及时地落实好。

 

——杭州冬月诗意浓,浙大归来话感受

 

向阳学校

 

张云亚

 

   

带着谆谆嘱托,殷殷期盼,非常有幸地在这深冬时节走进浙江大学,参加了

广汉市教育系统管理干部高级研修班的学习。

时光飞逝,

十天的西子湖畔的学习

生活很快结束了,然而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葱绿的草坪、高大的树木、色彩斑

斓的校园仍历历在目,

仿佛这里就是圣地,

远离了尘世的喧嚣浮华,

折射着宁静

致远的淡泊之美。林启、竺可桢、马寅初等先哲们的身影已远去,但他们树立起

的“求实创新”精神却一直在传承延续。

 

能够到浙大深造学习是多少人的梦想,

这要感谢市委市府和市教育局的领导

对我们的信任和关爱。

这次培训在教学内容上的精心安排,

课外活动上的周密部

署,

课堂上名师的言传身教,

无一不体现出市教育局在组织上的高度重视和良苦

用心。学习机遇十分珍贵,学习生活丰富充实,受益匪浅。培训中心的领导和授

课老师儒雅的风采让我为之倾倒,

严谨的治学态度让我为之钦佩。

教授们深邃的

理论、

跳动的思维如和风细雨般不经意地浸润着我们的心扉,

陶冶着我们的情操。

理论与实践的火花在脑海中碰撞,心灵得以启迪和升华,我感悟颇多:

 

通过这次的学习我懂得了市教育局提出的:

“做学生满意教师、

创家长满意

学校、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深刻地理解了“三个满意”的内

涵和实质就是构建起和谐幸福的校园——就是让教师拥有一种物质、

精神和心灵

的幸福生活,

给予孩子一个幸福人生。

也就是落实好我校的办学基本思想

“成就

教师伟业,奠基孩子一生”,让其成为我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内在追求。下面我就

结合在浙大学习的收获,谈谈如何落实好我校的办学基本思想“成就教师伟业,

奠基孩子一生”,构建起一个和谐幸福的校园。

 

一、求实创新,克服因循守旧的思想

 

要构建和谐幸福校园,首先要改变校长因循守旧的思想。党的十八大报告

指出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

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

任感。”当今的社会,求新求变,变化万千。周又红教授在《易经与养生》里说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句话不论用在什么地方都很适合。一所学校,

即便是一所已出名的学校,

如果长时间保持同一样的模式,

同一样的思想,

那学

校也一定会赶不上社会的步伐,追不上时代的变迁,甚至走向末路。这时候,学

校的校长就要寻找时机、

寻找切入点进行变革,

进行创新,

使穷途末路变成康庄

大道。有了变革,有了创新,才会有康庄大道,学校才会不断地发展。

 

二、营造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快乐成长

 

作为校长,

要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

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更要关注学生终生

的幸福,

培养学生的幸福观念和幸福能力。

学校教育既要给每个孩子一个幸福的

青少年,

也要为他们的美好未来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这就是要更加努力地创设

使学生主动发展的教育文化环境,引导学生会学、乐学,从而具备开放、进取、

关爱的品格与精神,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因此,

我校把校园文化建设摆在重要位置,

目的是可以使学生在优美雅致的

教育情景中潜移默化,

从而与教师的言传身教相辅相成,

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

果。

我校本着“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

每一个角落都能育人”的校园文化创建

理念,积极培育健康、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教室里进行了精心布置,设立班

务园地、学习园地,读书角等,使教室充满了浓郁的学习氛围;
走廊布置有名言

2014全国一级建造师资格考试备考资料真题集锦

建筑工程经济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 建筑工程法规 专业工程管理与实务

 

 

警句、师生书法作品等等,激励学生树立起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学楼

分别命名为:

“求真楼”,寓意要求教师必须要真学、真懂、真用、真心、真爱、

真教,

学生必须求真理、

做真人、

干真事、

学真知、

行真事、

长真才。

“至善楼”

寓意是师生都要有一丝不苟、

精益求精、

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

努力地完善自身。

“尚美楼”,寓意是师生要有对艺术之美以及心灵、道德、情操之美的崇尚与追

求。我校还将学生公寓命名为“知远楼”,教育学生在求学过程中要以平稳静谧

心态,

不为杂念所左右,

静思反省,

才能实现更远的目标。

将多功能楼命名为

“知

行楼”,就是告诉学生要做到知行合一,要想实现崇高伟大的志向,必须有符合

实际、脚踏实地的方法。将学生食堂命名为“知辛楼”,就是让师生懂得节约是

我们中华优良传统美德,

而浪费却是一种可耻行为,

希望师生在生活的点点滴滴

中节约、不浪费。我校还将校园的道路分别命名为“文渊路、文汇路,文源路、

文津路、文溯路”,并在每一块路牌下配上一首古诗词,含以水喻文之意,意在

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源远流长,

如同浩瀚的江河之水,

需要沿流

溯源,才能真正领略中华文化的精髓。

 

    

三、强化教育教学过程管理,打造一支富有战斗力的教师队伍

 

(一)完善教学评价制度,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幸福观。

 

我校在制定教学评价制度时,不仅着眼于能不能区别教师的工作成绩的好

坏,

更关注能不能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

更多倾听教师的呼声,

多关注教师在提高学生考试成绩以外所做的大量工作,关注教师的教育教学过

程,

引导教师把学生的成功与快乐作为自己职业幸福感的源泉,

尽可能地使教师

有更多地体验成功和快乐的机会。

在今后的工作中,

作为校长,

我将在更高的着

力点上去领导学校的文化价值转型:

捍卫教师追求个人幸福的权利,

主张教师大

胆地追求幸福生活,

赞赏和支持教师在追求个人幸福中所作的努力;

拓展教师对

幸福的理解,

并使他们经常体验到心灵和精神的幸福;

发展合作型教师团队等等。

 

(二)正确处理好教学管理者与教师之间的关系。

 

我校对教学管理者的职责准确定位是为教学服务,

为教师提供一个宽松、

便

利的教学环境。因此,学校要求各部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与教师平等对话,给

教师更多的人文关怀,在实际工作中,多一些理解与信任,少一些指责与猜疑;

多一些欣赏与鼓励,

少一些埋怨与苛求;

多一些服务与配合,

少一些官气与推诿;

多一些尊重与沟通,

少一些武断与颐指气使„„帮助教师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

际问题,

帮助教师改善工作环境,

努力营造宽松民主的校园氛围与和谐的人际关

系,让教师心情舒畅地工作。

 

(三)帮助教师形成心理保健意识,指导教师适时调整情绪。

 

在教学管理中,

我校积极创造条件,

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使教师各得其

所,其乐融融。如:加强学校文化建设,组织文体娱乐活动和教师联谊活动,丰

富教师的文化生活;

帮助教师调整工作节奏,

协调人际关系;

设置教师心理健康

咨询室,

聘请专家定期对教师进行心理咨询等。

使老师在紧张的工作中适时调整

自己的情绪,

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和良好的心态。

我们始终坚信:

学校对教师的

关爱,一定能使教师在温馨的校园环境中快乐工作、愉快教学、提升自我,享受

教育的幸福。

 

(四)指导教师读书,开拓教师视野。

 

读书是一个人的成长之本,

新时代要求教师不再是一个教书匠,

而应该是教、

学、研俱佳的专家型教育工作者,教师要成为读书热爱者,将读书进行到底。我

警句、师生书法作品等等,激励学生树立起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学楼

分享到: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复制 预览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你可能喜欢

浙江大学 学习体会心得 大学学习心得 党课学习心得体会 党章学习心得体会 参观学习心得体会 教师法学习心得体会 井冈山学习心得体会

今日推荐

50份文档

打造专属自己的淘宝旺铺

淘宝提升转化率秘诀

淘宝刷信誉互刷注意事项

淘宝客推广操作基础

78份文档

笑翻神图

爆笑图片汇集

搞笑图片乐翻人

cs3简单制作动态搞笑图片

67份文档

九妖笑话

2014年笑话大全之让你笑个够

儿童笑话大全爆笑

爆笑笑话精选

您的评论*感谢支持,给文档评个星吧!

240

发布评论

换一换

用户评价

评论加载中...

暂无评论

©2014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 文库协议

关闭

分享到:

QQ空间新浪微博微信

扫二维码,快速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新版反馈

加入会员!送免财富值下载特权

通知

暑假集训第一天就安排所有外出学习的人员谈体会谈下一步提高质量的措施,要求有观点有案例。

赴浙江大学学习体会

炎热的七月,在张局的带领下,我们文教体局一行29人来到“人间天堂”——杭州,怀感着小草的情怀,走进积淀深厚的浙江大学,聆听教授们精彩纷呈的专家讲座,度过了愉快而充实的美好时光。

专家的传道、授业、解惑让我们受益匪浅。难忘优雅淡定的缪水娟教授,她知识渊博,妙语连珠,让我真正领略了文化的力量;
难忘极富亲和力的朱婉儿教授,她风趣幽默,善解人意,让人感觉如沐春风,不觉陶醉其中;
难忘睿智从容的张文军教授,她的教学别开生面,让我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回徐整整一周了,静静地翻阅着课堂笔记,细细品读,发现不少精彩语句。

缪水娟教授:学校品牌建设与教育的文化影响力

支撑名校之“名”的根本在于学校的文化精神,学校的品味气质。

人的精神风尚是校园文化中最重要的元素。

要注重营造学校的“书院气”、“书卷气”、“书生气”。

要为学生今天的快乐和健康负责。

大处着眼,小处着笔。不断提升办学品质,让教育真正富有文化影响力。

朱婉儿教授:心身健康与压力管理

把事情调整到愿意做。绝对不要一边做一边埋怨。

身体灵活,心灵才会自由!

不能把自己脑子里的“应该”当做真理。

左右我们感受的并非是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对事件的态度和观念。

用智慧来调控自己的认知,用技巧来管理自己的压力。

张文军教授: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

儿童智力发展的本质是“精彩观念的诞生”。

课堂教学要着力“学习共同体”的建设。

教学即倾听。

教师要学会倾听,倾听学生的困惑和沉默,让发言成为学生学习的资源。

单纯注重“开心”的课堂会害了孩子。

教育从“接受”开始,接受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生形成“应答”的关系。

每一个教学行为的背后都有一个教育理念的支撑。张文军教授的教学充分诠释了她授课的主题: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她的课堂给我们很多探究、思考、活动的空间。在“关注精彩观念诞生”这一教学环节中,她带领我们一同经历“泡巧克力牛奶”的活动。在简单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获得了学习的乐趣,更深刻地感悟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教师不是教给学生用最快的方法找到正确的答案,而是应当想方设法,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让“精彩观念的诞生”落实在课堂上,让学生不断产生新的想法,让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成为持续的学习者。

行文至此,不由想起陶行知先生的一则教育小故事:

有一次,陶行知在武汉大学演讲。他走向讲台,不慌不忙地从箱子里拿出一只大公鸡。台下的听众全愣住了,不知陶先生要干什么。

陶先生从容地又掏出一把米放在桌子上,然后按住公鸡的头,强迫它吃米。可是大公鸡只叫不吃。怎么才能让公鸡吃米呢?他掰开公鸡的嘴,把米硬往鸡的嘴里塞。大公鸡拼命挣扎,还是不肯吃。陶先生轻轻地松开手,把鸡放在桌子上,自己后退了几步,大公鸡自己就开始吃起米来。

这时,陶先生开始演讲:“我认为,教育就像喂鸡一样。老师强迫学生去学习,把知识硬灌给他们,他们是不情愿的。即使学,也是食而不化,过不了多久,他们还是会把知识还给老师的。但是,如果让学生自由地学习,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那效果一定好得多!”

台下一时间掌声雷动。

陶行知先生喂鸡的例子告诉我们:教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才是最重要的。

教学中,张教授还播放了一位教师执教《鞋匠的儿子》的视频,观看后从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角度进行了案例讨论。

在本课例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虽然学生主动参与活动有些形式化,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有些机械,失去语文学科的特点。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交流不够充分,致使个别优秀学生唱主角。学生还没有养成主动提出问题的习惯。但是,我们可喜地看到执教教师教学目标明确,就是建设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效课堂。教师有正确的学生活动观,同时要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是学生自己建构概念的过程,给予学生充分自主的探究活动空间,使学生能真正参与到教学之中,全员参与。教学中,以问题提出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思考。活动中,让学生积极参与,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并通过课堂调控,确保学生高效参与,让学生在获得成功愉悦中得到发展。

李希贵先生在其著作《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中曾经引述一位美国校长的话说:“我工作的很大一部分就是让学生知道,这是他们的教室,而不是老师的教室。”李先生带着疑问,请教一位美国的中学教师:“如何才能让学生感到教室是他们的?”答案是两个字:尊重。

“单纯追求开心的课堂会害了孩子。”讲座中,张教授的的话让我深感惭愧。鼓励学生积极发言,不管他们的回答是否是思考后的结果,惧怕课上的冷场,都曾是自己课堂上的真实写照。那些鼓励积极发言者的小星星、小卡片不也在许多不同的课堂上飞舞吗?应当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地相互倾听的教室”。

倾听不是听学生发言的内容,而是听其发言中所包含的心情、想法,与他们心心相印。学生能够彼此尊重、静静倾听,也能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从这个意义上,每一位教师都应该静下心来好好思考。

浙大之行让我感悟到:

1.教学是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不是以教师的教为中心。教师要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创设学生学习的条件和可能性,让学生学得自主,学得愉快,引导学生保持学习的积极性,进行有意义地学习。

2. 教育原本并不复杂,也不那么高深。重教书轻育人的教育是畸形的教育。实实在在、脚踏实地,为学生的今天和将来负责,为自己承担的特殊使命负责,让教育富有文化影响力。

3.教师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学生的学力水平与教师的素养相关。作为现代教师,应该具有浸润书海涵养师者的情怀,应该保持内心的宁静,散发优雅的气质,在诗意阅读、用心教学、幸福生活中享受人生的美好。

浙大追求的是“求是”精神,敲下以上文字,想起竺可桢的名言:“走进浙大的学子,首先要想清楚两件事,你到浙大来要学什么?你离开浙大要干什么?”虽然这次学习时间不长,但我从这次浙大学习中经历了一次心灵之旅,一次智慧启迪。相信只有开始,没有结束……

推荐访问:浙江 学习心得 案例 学习运用浙江 浙江千万工程实施方案

本文来源:https://www.cygypipe.com/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31499.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