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墨客文档网!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4篇

文章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11-21 11:00:03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词语积累与运用2、了解音乐巨人贝多芬3、了解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过程与方法:1、理清客人访问贝多芬的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4篇,供大家参考。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4篇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词语积累与运用

2、了解音乐巨人贝多芬

3、了解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过程与方法:

1、理清客人访问贝多芬的全过程,了解的:脉络:

2、理解文中含义丰富的语句,了解贝多芬的内心世界,体会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情感

3、体会文中出色的肖像描写和语言描写,学习作者通过肖像描写展现人物个性特征,通过语言描写展示人物内心世界的写作方法

4、揣摩语言,理解贝多芬对待厄运的态度和感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培养学生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1、学习肖像描写

2、理解贝多芬的精神世界。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艰深语句的含义,理解“心里的音乐”的深刻内涵。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贝多芬的资料;听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教师:准备多媒体,准备音乐文件《命运交响曲》。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基本过程

教学要点:

领会贝多芬不屈不挠地同不幸的命运抗争的精神。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苦难是人生中最好的学校”“人的魅力往往和磨难成正比”“磨难能使人优秀”“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看来,对个人而言,经历一些磨难,的确不算是坏事,况且,磨难的来临与否并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音乐巨人贝多芬》一文,看看耳聋后的贝多芬,这个被命运扼住咽喉的人,在生活中是怎样的形象?

二、简介贝多芬:

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材料,简要介绍贝多芬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安排学生朗读课文

2、教师提示学生注意字音,积累词语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利用圈点勾画的方法,筛选关键信息,整体把握文意

教师提问:“客人”是怎样访问贝多芬的?其间写了哪几件事?着重表现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客人”来访——女佣开门——女佣介绍贝多芬的情况——参观贝多芬的工作室——贝多芬下楼并开始和“客人”谈话——贝多芬和“客人”共进晚餐——贝多芬回忆往事

主要事件:“客人”参观贝多芬的工作室,贝多芬和“客人”会面,贝多芬回忆他最后一次指挥音乐会的情形

着重表现贝多芬内心的痛苦和对不幸命运的顽强抗争

四、研读课文,揣摩文中难句,理解贝多芬的内心世界:

1、学生默读课文,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或感触最深的句子,用笔画出来,以小组为单位,共同研讨,理解句子含义,畅谈自己的感受,然后全班交流。教师根据需要,适时给予点拨,尽量让学生更多地品析贝多芬说的话

成果展示::

(1)“我将永远听不见音乐,但是在我心里发出的回响,比任何乐器上演奏的都美。”

音乐是心灵的颤动,是天籁之音,乐器奏出的是演奏者的心声。美是自然的,自然的美是最高境界。贝多芬在这里强调“我心里发出的”,表明他极度的孤独和内心无人企及的心灵震撼,从而也显示出音乐社会性的特点

(2)“一个人到田野去,有时候我想,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

这需要联系贝多芬耳聋后的心理来分析。一方面,耳聋给贝多芬造成了交流的障碍,常常被人误解,他的社会交往受到极大的约束,耳聋的他比不上一棵树,因为一棵树尚且可以谛听大自然的声音;另一方面,耳聋后的贝多芬远离人世的喧嚣和纷争,获得了心灵的纯净和安宁,就心灵的纯净而言,社会中的人不如树好

(3)“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

贝多芬把耳聋的自己比作是“倒落了的火山”,“熔岩”指他的创作激情。他的意思是说,正当他对音乐的理解更进一步,创作欲望旺盛之时,遭到耳聋的打击,他不甘心就此放弃他的音乐事业,“拼命”“巴望”表现他与不幸命运做斗争的决心

(4)“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

贝多芬以他整个的生命和热情从事音乐创作,音乐在贝多芬的笔下和心里,已经成为生命的象征,而乐队只能奏出有声的音符,却不能完美传达心灵的律动和生命的节奏,即贝多芬“心里的音乐”

(5)“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这里的“永恒”指的是什么?:

“永恒”指作为心灵载体的音乐艺术。这句话是说,贝多芬虽然因为耳聋,与人的交流和沟通发生困难,但是这种局限又使他超越形体和言辞,直接感知人的心灵世界,进而领悟音乐的真谛,音乐成为他忠实的朋友,抚慰他的心灵,并传达他的心声,朋友会离去,会误解他,但是音乐不会,音乐永远陪伴他

(6)“请看一看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在那本大书里流着一条大河,那条大河就是从贝多芬身上流出来,并且加以引申开的。”:

《约翰克利斯朵夫》以集中表现克利斯朵夫的生活遭际和人生追求为基本内容,贯穿在小说中的是克利斯朵夫对艺术和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克利斯朵夫的经历和性格与贝多芬相似。《约翰克利斯朵夫》最初就是受贝多芬精神的感召而创作的

2、学生就“我心目中的贝多芬”这个话题,畅谈对贝多芬的认识、评价,更深切地感受贝多芬不屈的斗争精神

五、赏析文中的肖像描写,学习高超的肖像描写技巧:

好的肖像描写总是会表现人物的个性。下面我们就来品析文中的肖像描写,体会贝多芬的性格特征

1、学生速读课文,找出描写贝多芬相貌的段落,请几名学生朗读。

2、学生精读6、7、8、9段,勾画出关于贝多芬外貌描写的句子,并说说这些句子反映了贝多芬怎样的内心世界

学生讨论,明确::

宽阔双肩:能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及命运的担子

衣服陈旧不整洁,衣服后面拖着失效的助听器:经受着生活的窘迫和苦难的压力,不拘小节

悲剧一般的神情,含蓄愁苦和力量的脸,火一样蓬勃的头发,略带灰色深遂的眼,长而笨重的鼻子、略带方形的下颏:一位刚毅、顽强、善良、执著的人,透出坚韧无比的意志。

总之,贝多芬是一位独立而骄傲、沉郁而坚强、严肃而善良,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献身音乐的艺术家

3、老师小结:描写人物外貌,要像作者一样,抓住最能反映人物个性的外貌特征重笔刻画,以形传神,展现人物的个性特征与精神气质

六、体验反思:

学生们用两三句话谈谈学习本文后的感受

提示:可从理解的思想内容与写作知识两方面来谈感受,谈收获

七、课堂小结:

学了本文,我们了解到,贝多芬的一生,是不屈不挠与苦难抗争的一生,是对艺术不懈追求的一生,是对人类杰出贡献的一生。想做第二个贝多芬,很难。但我们完全可以做一个像贝多芬一样的有追求的人,一个敢与命运抗争的强者。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篇2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这句德国伟大的作曲家贝多芬的至理名言,数百年来激励了无数身处逆境的人们,这位全聋的音乐家创造了无数奇迹,为人类留下世间最伟大的杰作。让我们一同走进英雄的贝多芬,狂徒的贝多芬,苦闷的贝多芬。

一 仿照课题格式仿写,简单描述人物事迹

例:文学巨人鲁迅,一个敢于直面惨淡人生的导师,一把直刺对手要害的利刃。

二 品读音乐中蕴涵的情感,合理想象。

《献给爱丽丝》是温情轻柔,《黄河颂》是悲壮雄浑,《命运交响曲》是震撼悲怆。

三 感知文章,理清脉络。

1;从文章内容看,文章主要写了几件事?

2;“客人”访问的全过程是怎样的?

3;从人物形象上看,可以用几个词语概括?

四 品评文章,释疑解惑

1;双线并行,主题鲜明

本文把贝多芬还原成凡人,通过哪些描写展现了他的独特气质和坚强个性?

2;层次清晰,脉络清楚

为文章划分层次。

3;出色的肖像描写,闪烁智慧的语言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篇3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在品读中探究,质疑问难中体会音乐家的伟大人格魅力。

2、学习课文中出色的外貌描写,体会从外貌描写中展示人物的生活遭遇、个性气质和精神风貌的写作方法。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深入理解贝多芬痛苦而高贵的内心世界。

2、在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顽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三、过程与方法:

自主学习,先学后教,点拨法,合作探究

【教学重点】

领会贝多芬形象特征与刻画方法,感悟乐圣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

理解贝多芬性格的内在矛盾,理解文中难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安排】一教时

【自主学习提纲】

一、初读课文,在文中句子里画出生字词,在作业本上给生字标音,解释生词的意思。

重荷( )、愁苦、深邃( )、踌躇( )、巴望、锁闭、磐石( )惹人注目( )、杂乱无章、不见天日

二、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1、品读1—5段,概括段意后思考回答:女佣对客人的介绍中,从着重描述贝多芬的句子,初步可从侧面看出贝多芬是个怎样的人?

2、品读6—9段,概括段意后思考回答:分别找出描写贝多芬外貌(长相、穿着)、举止、表情的语句,然后联系他的生活经历,说说从中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内心世界?

3、品读10—18段,概括段意后思考回答:贝多芬说话为什么与常人不同?得知有客来访,他的心情为什么会产生变化?

4、品读19—24段,概括段意后思考回答:先仔细品味24段的含义,然后借助它来解释贝多芬说的两句话的含义。

5、品读25—27段,概括段意后思考回答:贝多芬为什么会跟客人谈起自己的往事?从中可以看出贝多芬怎样的内心世界?

【课堂教学预设】

一、导入:

贝多芬(1770—1827),德国音乐家。他出生于小城波恩的一个平民家庭,自小就跟父亲学习音乐,并显露出音乐天赋,显露出了音乐上的天赋,7岁便开始登台演出,26岁听觉开始日渐衰弱,晚年全聋,只能通过纸笔与人交流。他一生坎坷,没有建立家庭,独自一人度过了悲凉的一生。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贝多芬沉默和隐退,他用自己的坎坷经历证明着一个信念: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这对于一位音乐家来讲是个致命的打击。为了生计,他当了宫廷乐师,接受了乐师长的教诲,初步懂得了交响乐中各种乐器的特点和作用。青年时到维也纳拜访莫扎特,得到评语:“未来的音乐家”。后经历了丧母、失恋、耳聋的打击,却在海利根施塔特遗书后,呐喊“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不能使我屈服!”并立即完成《田园》(第六)交响曲。此后一直顽强创作。培养了学生车尔尼、舒伯特。他一生没有爱情,却把自由与欢乐洒向人间,他开创的浪漫古典风格影响了欧洲近百年的作曲家。

贝多芬在听不见的情况下,仍不断作曲创作,不但为他自己,而且为着人类,写出了一部部伟大的音乐作品,重造了那美妙的音响世界。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他很伟大。也就是说,集伟大与平凡于一身的贝多芬来说,我们今天要靠近的贝多芬是个日常生活状态下的贝多芬。有些传记作家写贝多芬,大都喜欢表现贝多芬是个“音乐巨人”,称他为英雄主义的“乐圣”,但作家何为却与众不同,他笔下的贝多芬不仅是一个巨人,更是一个凡人,他也有凡夫俗子的喜怒哀乐。

据丰子恺先生的描绘:他的脸上多痘疮疤,脸皮作赤茶色而粗糙,头发多而黑,永不梳栉,常蓬头散步,起风的日子,他的头发吹得像火焰一般,人们于荒郊中遇见他,几疑为地狱中的魔鬼。就一个词:丑陋,但他丑陋的外表不能遮掩一颗高贵的心灵。

二、学生解释课后生词,并分别齐读两遍。

三、理清课文思路:(板书)

本文的记叙线索是“客人”拜访贝多芬的经过。

客人来访——女佣开门——女佣介绍贝多芬的情况——参观贝多芬的工作室——贝多芬下楼并和客人谈话——贝多芬和客人共进晚餐——贝多芬回忆最后一次指挥音乐会的情形。

(主要事件:参观贝多芬的工作室、贝多芬和客人谈话、贝多芬回忆最后一次指挥音乐会的情形)

四、学生在老师的组织下,边朗读课文,边讨论自主学习提纲中的问题。

1、(1—5)女佣领着客人参观贝多芬的工作室,为客人介绍贝多芬的近况。

从描述贝多芬的句子中,初步可以看出他厌恶别人打扰,要的是孤独和宁静,生活缺乏条理,比较凌乱,常遭受外界的骚扰,脾气变得暴躁。

2、(6—9)客人看见贝多芬下楼。

从外貌看出他不加修饰,孤僻沉默的性情,不幸的生活遭遇,意志刚强坚韧、勇敢挑战厄运。

3、(10—18)贝多芬与客人见面。

他因遭遇不幸而性情孤僻,客人来看他,他因得到陌生人的关怀,那颗孤独的心灵强烈感受到无比温暖,所以掉泪了。他的语言看出他意志坚强,敢于与命运作殊死搏斗。

4、(19—24)贝多芬与客人真诚交谈,袒露深沉的心声。

(1)“一个人到田野去,有时候我想,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

含义:耳聋给贝多芬造成了交流的障碍,常常被人误解,他的社会交往受到极大的约束,耳聋的他比不上一棵树,因为树还可以谛听大自然的声音;另一方面,耳聋后的贝多芬远离人世的喧嚣和纷争,获得了心灵的纯净和安宁,就心灵的纯净而言,社会中的人还不如树自由。

(2)“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

含义:贝多芬把耳聋的自己比作是“倒落的火山”,“熔岩”指他的创作激情。他的意思是说,正当他对音乐的理解更进一步,创作欲望旺盛之时,遭到耳聋的打击,他不甘心就此放弃他的音乐事业,“拼命”“巴望”表现他与不幸命运做斗争的决心。

(3)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这里的“永恒”指什么?

“永恒”指作为心灵载体的音乐艺术。虽然贝多芬与人交流发生障碍,但音乐已经成为他忠实的朋友,可以抚慰他的心灵,并传达他的心声,外人可能会误解他,但音乐不会。

总之,从贝多芬谈话的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因为耳聋被人捉弄、嘲笑,他的性格也因此变得暴躁;可以看出他也会孤独、软弱、苦闷、绝望;而他所有的痛苦,都源于他的耳聋。

5、(25—27)贝多芬和客人共进晚餐。

贝多芬把客人当成友好的朋友,从中可以看出贝多芬以整个生命和热情从事音乐创作。他的内心世界非常丰富,即使是美妙的音乐,也不能完全传达出心灵的律动和生命的节奏。

五、贝多芬形象归结:独立而骄傲、沉郁而坚强、严肃而善良、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献身音乐。(板书)

六、肖像描写技巧:写人物外貌,以形传神,不能面面俱到,不能脸谱化,要抓住能全面深刻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板书)

七、教师赠言:

赠同学的话:当你进入生命的春天,世界开始对你明亮了,像一条铺着卵石的小溪,吹着叶笛,摇着野花的铃,去追逐奔腾的江河,童年的迷惑、天真,让位给勇敢的求知和探索。

今天我们要学习贝多芬那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顽强精神。因为生活不会总是一帆风顺的,会有许多挫折与不幸等着我们去面对,我们只有以贝多芬那样顽强的精神才能战胜他们。

从凡人到伟人,这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但要跨越这道鸿沟,贝多芬告诉我们: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让我屈服。鲁迅先生也说: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有一句名言说得好:“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我们是跪着的。”同学们,如果你不想成为平庸的奴隶、世俗的奴隶、命运的奴隶,那么,请把你跪着的双腿站立起来吧!

八、布置作业:贝多芬历尽坎坷而又成就斐然的一生给你什么启示?你知道还有哪些类似的人物吗?用自己的话写一段300字的读后感。

九、【教学反思】

附:板书设计

音乐巨人贝多芬

何为

一、贝多芬简介:

二、生字词:

重荷( hè )、愁苦、深邃( suì )、踌躇( chóuchú )、巴望、锁闭、磐石( pán)惹人注目( rě )、杂乱无章、不见天日

三、课文思路:

本文的记叙线索是“客人”拜访贝多芬的经过。

客人来访——女佣开门——女佣介绍贝多芬的情况——参观贝多芬的工作室——贝多芬下楼并和客人谈话——贝多芬和客人共进晚餐——贝多芬回忆最后一次指挥音乐会的情形。

(主要事件:参观贝多芬的工作室、贝多芬和客人谈话、贝多芬回忆最后一次指挥音乐会的情形)

四、探究课文(见过程)

五、贝多芬个性特征:独立而骄傲、沉郁而坚强、严肃而善良、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献身音乐。

六、肖像描写:以形传神,不能面面俱到,不能脸谱化,要抓住能全面深刻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七、布置作业:贝多芬历尽坎坷而又成就斐然的一生给你什么启示?你知道还有哪些类似的人物吗?用自己的话写一段300字左右的读后感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篇4

学习目标

1.能说出贝多芬的主要性格特征。

2.能说出文中贝多芬说的话的含义。

候课

请同学们挺直脊背,端正坐姿,以饱满的精神迎接知识的挑战。

学习过程

一、板题 、示标。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贝多芬,板题),感受他的巨人形象。(出示课题)学习目标是(投影出示)【投影01】

二、完成学习目标1。(14分钟)

1.指导自学。

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指导”自学。

自学指导:【投影02】

跳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外貌的语句,概括说出并说说这些外表的描写反映了贝多芬怎样的内心世界?思考后做好批注。

(8分钟后交流自学情况。)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8分钟)

3.检查自学效果。(6分钟)

(指名学困生、中生回答;若有错,优生更正;还有错,教师点拨、讲解。)

预设答案:身高 五英尺--更突出他人格的高尚和伟大;

两肩极宽阔--能挑得起整个生命的重荷及生命的担子;

衣服陈旧,不整洁--致力于音乐创作.,不拘小节;

戴着助听器--耳聋但不屈服于命运的顽强性格;

有力的大手--弹奏出世界最美妙、最动听的音乐不朽之作;

一张含蓄了许多愁苦和力量的脸--忧郁而坚毅;

火一样蓬勃的头发--热情而向上

深邃的眼睛有一种凝重不可逼视的光-- 严肃、让人敬畏;

长而笨重的鼻子;紧闭的嘴;方形的下颏--刚毅而坚强;

眼里闪着泪光--充满感激;神情虽然严肃,但脸上浮现出微笑--善良;坚韧无比的生的意志。

三、完成学习目标2。(20分钟)

1.自学指导:【投影03】

在文中勾划下列句子思考后将答案批注在书上。

(1)“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老狮子指谁?“你们”指谁?“抓老狮子的毛”是什么意思?

(2)为什么贝多芬说“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

(3)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

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4)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10分钟后进行自学检测。)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10分钟)

3.检测自学效果。(10分钟)

(指名学困生板演,若有错,中生更正,还有错,优生更正。)

四、当堂训练。【投影04】(10分钟)

(学生完成下列练习,教师巡视、批阅、评价。)

1.五分钟人物速写

2.《导学》P72“互动研讨”1-4题

推荐访问:贝多芬 教学设计 巨人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及反思 音乐巨人贝多芬板书 音乐巨人贝多芬主题 音乐巨人贝多芬答案 音乐巨人贝多芬的主要内容 音乐巨人贝多芬试讲 音乐巨人贝多芬作者简介 音乐巨人贝多芬阅读题答案 音乐巨人贝多芬中心思想

本文来源:https://www.cygypipe.com/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32119.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