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墨客文档网!

高中历史学案【当代中国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文章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2-07-20 14:06:02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历史学案【当代中国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供大家参考。

高中历史学案【当代中国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高中历史学案【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

 【课程标准】

 了解当代中国的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成就。

 【学习目标】

 1. 唯物史观:运用唯物史观了解新中国的法治进程及其成果,理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法制建设的关系,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 时空观念:认识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3. 史料实证: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了解当代中国法律制定的广泛性和规范性,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4. 历史解释:深刻理解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的伟大历史意义,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5. 历史价值观:通过教学让学生培养崇尚法治的精神和民主法治意识,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 , 形成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感和道德情操。

 【时空定位】

 【知识梳理】

 一、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1. 初创时期(0 20 世纪 0 50 年代)

 (1) 概况

 ① 。

 国家从立法开始,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等法律、法令。

 ②4 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 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

 (2)。

 意义:确立了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制度、立法制度、司法制度,初步奠定了中国法制建设的基础。

 2. 文革时期( 1966 — 1976 ):社会主义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3. 改革开放以来,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1) 重新确立阶段( 1978 —2 1992 年)

 成就:

 ①提出法制建设方针: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强调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做到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保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②2 1982 年,我国通过《中华人民 共和国宪法》,在此前后,我国还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等一批基本法律。中国的法治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0 (2)20 世纪 0 90 年代以来:依法治国方略的形成

 ①背景:0 20 世纪 0 90 年代,我国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对法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②成就:

 a. 中共十五大报告第一次完整地提出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将以往的“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9 b.1999 年和 4 2004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先后将“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人宪法,法治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c.到 到 0 2010 年,我国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③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使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实现有法可依,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法制基础。
 


 (3) 中共十八大以来:

 A. 全面依法治国

 ① 总目标 :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②内涵:

 a. 宪法:党领导人民全面依法治国,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维护宪法权威;

 b. 立法: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

 c.; 依法:做到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d. 司法:深化司法改革,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 ________ 。

 ③新方针: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依法治国进人一个新阶段。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8 2018 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 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中共十九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体现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成就、新经验、新要求。

 0 C.2020 年 年 5 5 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①地位: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被称为" " 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 。

 ②来源:系统整合了新中国成立 0 70 多年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汲取了中华民族 0 5000 多年优秀法律文化,借鉴了人类法治文明建设有益成果,

 ③意义:是一部体现我国社会 主义性质、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民法典,是一部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民法典,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典。

 二 、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在全社会形成了健康向上的 ________ ,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政治氛围,关心集体、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行动准则,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的新型人际关系,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的热情和干劲。

 2. 改革开放后

 0 (1)20 世纪 0 80 年代:讲文明、讲礼貌、讲 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即“五讲四美三热爱”,是 0 20 世纪 0 80 年代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最响亮的口号

 0 (2)90 年代,我国开展以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为主要内容的创建活动,对促进社会风气好转起了积极作用。

 4 (3)1994 年,中共中央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加以推进。

 1 (4)2001 年,中共中央从以德治国的高度进一步规划思想道德建设。

 (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①6 2006 年 年 0 10 月,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 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

 ②中共十七大提出"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 。

 ③中共十八大进一步提炼、概括,形成简明扼要、便于传播和弘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杨善洲、黄大年等全国道德模范给我们的启发:只要每个人都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由易到难,由近及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就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

 【深入探究】

 探究一:

 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材料一

 材料二

 4 1954 年毛泽东说: : “一个团体要有个章程,一个国家也要有一个章程, , 宪法就是一个总章程, ,是根本大法。”2 1982 年新党章规定: : “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2 2002 年, , 中共十六大将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 , 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 ,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 , 作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中共十七大提出: : 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 1 )根据材料一图表内容划分阶段,并说明理由。

 (2 2 )根据材 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法制法制演变的原因。

 (3 3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中国法制建设的看法。

  探究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材料一

 建国初期, , 党和政府指出: : “文艺工作者的首要任务是积极地发展适合群众需要的新的文学艺术和电影创作, , 同时对民间原有的各种艺术和娱乐形式应广泛地正确地加以控制、利用、改革和发展”, ,并要求文艺工作者以社会主义精神教育人, , 鼓舞群众努力参加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 并逐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要求。中央政府还有计划、有组织地出版了大量的马列主义著作和毛泽 东著作, , 最大限度地运用全国的报纸、广播、出版、学校、电影以及其他各种文化教育工具来宣讲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广大干部、知识分子、青年学生中掀起了学习毛泽东思想的热潮。

 材料二

 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 是要振奋民族精神, , 增强民族凝聚力, , 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 把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引导和凝聚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上来, , 引导和凝聚到为祖国的统一、繁荣和富强作贡献上来, , 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 为实现四化、振兴中华的共同理想团结奋斗。

 —— 摘 自《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4 (1994 年 年 8 8 月 月 3 23 日) )

 (1 1 )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况新中国初期精神文明建设的经验,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时间

 通过的法律文件

 1954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国务院组织法》《人民法院组织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

 1954 — 1957

 共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 0 730 多件

 1978 — 1992

 《宪法》《刑法》《民法通则》《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国务院组织法》《行政诉讼法》等 0 230 多个

 1993

 《公司法》《产品质量法》

 1997

 《合伙企业法》

 1999

 《合同法》《个人独资企业法》

 2001 — 2009

 《职业病防治法》《道路交通 安全法》《劳动合同法》《反垄断法》《食品安全法》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颁布的历史背景,并分析其实施必要性。

 探究三:

 民法是规定公民和法人的财产关系以及跟它相联系的人身非财产关系的各种法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1954 ~1956 年,新 中国着手起草第一部《民法典草案》。此后,由于发生“整风”“反右”等政治运动,民法典起草工作被迫中断 。1962 ~1964 年,虽 完成《民法典草案(试拟稿)》,但因“四清运动”而中断。以上只是表面原因,关键原因则是不具备其赖以存在的经济社会条件。

 —— 摘编自梁慧星《制定民法典的设想》等

 (2 )依据材料二,概括两次民法典起草工作中断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的“经济社会条件”。(4 分)

  材料三

 1979 年,我国第三次起草民法典,但经济体制改革刚刚开始,条件还不具备。1985 年,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客观上迫切需要制定一部全面调整各种民事关系的基本法律,于是 1986 年颁布民法通则。

 1992 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向。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进入 21 世纪,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2017 年 年 3 月 月 15 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 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并提出 争取 2020 年形成统一的民法 典。

 —— 摘编自梁慧星《中国民法典编纂的几个问题》等

 (3 )依据材料三,归纳改革开放以来编纂民法典的基本历程。(4 分)这一历程反映了怎样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推动形成统一民法典的有利因素。(4 分)

  【知识结构】

 【史料阅读】

 1. 精神文明建设:就是通过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全面提高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2. 宪法、法律、法规、条例:我国的法律体系是由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部门规章组成的。下位法低于上位法。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 , 由全国人大制定通过, , 任何法律都要服从于宪法; ; 法律是由全国人大或者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 ; 条例一般就是行政法规, , 由国务院制定的, , 其法律效力低于法律; ; 另外还有地方法规, , 由省级人大或国务院批准的较大城市人大经省级人大批准制定的, , 其法律效力低于 行政法规; ; 部门规章是中央各部委制定的, , 其法律效力低于地方性法规。

 3. “法制国家”与“法治国家”的区别和联系

 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 , 属于制度的范畴; ; 而法治是法律统治的简称, , 是一种治国原则和方法, , 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法制几乎所有国家都有, , 而法治只在民主制国家才存在。法制的基本要求是各项工作都法律化、制度化, , 而法治的基本要求是严格依法办事, , 法律具有至上性、权威性和强制性。法制的主要标志, , 是有比较完备的法律和制度, , 而法治的主要标志, , 是个国家的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 , 包括国 家最高领导人在内, , 都严格遵守法律和依法办事二者的联系在于: : 法制是法治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 法治是法制的立足点和归宿, , 法制的发展前途是最终实现法治。

 4.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主要特征

 它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之上的, , 本质上属于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文明, , 其成果为广大人民所享用; ; 它是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 , 能促进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的思想、政治、道德观念和社会风貌, , 给物质文明建设以精神动力, , 并保证其社会主义方向。

 5. 以德治国: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为人民 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建设为落脚点,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相配套的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并使之成为全体人民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

 6. 依法治国重大意义: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

推荐访问:精神文明建设 法治 当代中国 高中历史学案【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高中政治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本文来源:https://www.cygypipe.com/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14202.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