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墨客文档网!

课程思政主线(9篇)

文章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07-25 13:09:01

篇一:课程思政主线

  

  思政主线的构建与实施心得体会

  思政主线的构建是一种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旨在加强学生的党章和宪法知识学习。通过加强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理解,使他们能够以正确的方向去把握自己的职责,发挥良好的社会作用。

  思政主线的实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要通过开设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来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政策,让学生深刻体会思想政治理论的内涵,加深对党章和宪法的认识。

  2、广泛开展实践活动。要积极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思想政治理论的实际作用,让他们以身作则,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学习思想政治理论,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

  3、重视文化建设。要注重文化建设,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校园文化建设为抓手,弘扬优良的社会风尚,让学生在文化氛围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我的心得体会是:思政主线的构建与实施,是一种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它不仅要强调思想政治理论的理解,而且要注重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自身的政治素养。只有通过积极推进思政主线的构建与实施,才能使学生在日

  常生活中更好地体会到思想政治理论的实际作用,并能够以正确的方向去把握自己的职责,发挥良好的社会作用。

篇二:课程思政主线

  

篇三:课程思政主线

  

  课程思政”总体实施思路、主要举措、创新点及典型经验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已成为当前热点话题。在这个背景下,本文旨在探讨“课程思政”总体实施思路、主要举措、创新点及典型经验。

  一、总体实施思路

  “课程思政”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线,融入到课程建设中,通过学科知识的传授和教学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因此,“课程思政”的总体实施思路应该是:以问题为导向,把握学科特点,突出实践教学,注重个性发展,多元化开展,全面提升。

  二、主要举措

  在实现“课程思政”的总体实施思路下,需要采取一系列主要举措,包括:

  1.制定课程思政工作计划,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

  2.突出问题导向,结合学科特点,开展课程思政教育。

  3.注重实践教学,开展校外实践、社会实践等活动。

  4.引入互联网技术,建设数字化教学平台,丰富教学形式。

  5.加大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思政水平。

  三、创新点

  实现“课程思政”的总体实施思路和主要举措,需要有一些创新点,包括:

  1.将思政内容融入到学科知识中,实现教学内容的“双重解读”。

  -1-

  2.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开展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活动,打破课堂教学的束缚。

  4.引入互联网技术,建设数字化教学平台,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四、典型经验

  “课程思政”建设已经在各高校得到了广泛的实践和推广,其中一些典型经验值得借鉴,包括:

  1.以学科特色为依托,注重教学内容的创新和实践教学的开展。

  2.建设优质课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强化教师思政意识,培养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4.加强与社会的联系,拓宽学生的视野和实践机会。

  总之,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只有不断创新,不断完善,才能更好地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2-

篇四:课程思政主线

  

  以课程思政为主抓手

  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

  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

  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

  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其他

  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

  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一、实施概述

  1、目标任务

  上海城建职业学院认真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

  议精神,努力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专业教育

  课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程体系,在推动显性教育

  与隐性教育的融通,使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专业教育协调同

  步、相得益彰,实现在课堂教学主渠道中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立体化育人等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

  2、工作进展

  2017年6月,学校获批上海市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

  改革培育校,重点推进“1+1+3+20”课程思政试点,即1门

  思想政治理论示范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1门“中国系列”课程(中国城事),3门综合素养课程(《综

  合

  素质培养》、《影视音乐鉴赏》、《创新创业能力》),20门课程思政专业课程。

  3、主要成绩

  学校根据社会对人才的现实要求,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育人功能,注重将马克思主义贯穿教学和研究全过程,深入

  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基本构建起符合高职学

  生的“课程思政体系”。

  二、具体做法

  1、工作思路

  思想政治理论课:重在加强核心价值观教育引领作用。

  注重发挥思政课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引

  领作用,从内容建设、教学方法改革、师资团队组建乃至互

  联网手段载体运用上多途径推进改革。

  综合素养课程:重在通识教育中根植理想信念。

  一方面

  制定综合素养课程建设价值标准。

  围绕体制机制、课程设置、教师选聘等方面,修正通识教育体系;另一方面,开展试点,推出“中国城事”品牌课程。

  专业课程:重在知识传授中强调价值观的同频共振。

  围

  绕“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课程目标,构建“显

  性教育”与“隐形教育”相结合的课程内容体系。

  2、工作举措

  一是加强课程思政教育教学顶层设计。

  学校成立了以

  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领导小组,统筹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制定了《上海城建职

  业学院校级整体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对

  学校整体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工作进行了顶层

  设计,明确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

  二是深化思政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不断深化《思想道德

  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改革创新,重点推进思政实践育人。

  以劳模精神为抓手,通过劳模走进课堂,学生走进劳模创新

  工作室等形式,开展“走近劳模”征文、微视频比赛等主题

  实践活动,全面更新教学内容,用劳模精神引领学生的价值

  取向,用劳模示范来规范学生的价值选择,做实思政课第一、第二课堂的有机衔接;同时,开设了《走近劳模》公选课,加强与思政课、专业课和综合素养课程的融通,增强劳模文

  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三是打造《中国城事》特色课程。

  开设公选课《中国城

  事》。围绕“城市品读”、“城市建设”、“城市治理”、“城市记忆”、“城市梦想”五个教学模块构建课程框架,汇集建筑学、土木工程、建筑工程管理等学科专业的资深教

  师和业内知名专家组建优质跨学科教学团队,教法上实施

  “一课一教法”,推进课程理论的实践化、情景化和课程实

  践的理性化、协商化的创新方式,让学生发现城市、理解城

  市、融入

  城市。

  四是强化综合素养课程建设。

  《综合素质培养》、《影

  视音乐鉴赏》、《创新创业能力》建设着力实现能力和素质

  培养双轮驱动,健全专业教育与职业素养养成相融合的培养

  体系。如《综合素质培养》课程将学生对党和祖国的热爱忠

  诚、对社会企业的责任担当、对职业岗位需要的通用能力等

  综合素养元素用第一、第二、第三课堂不同的渠道和形式根

  植于每一个学生培养之中。

  今年,4月18日,学校举办的《让

  每一个青春都出彩》大学生综合素质养成教育成果汇报演

  出,展示了课程育人的丰硕成果。解放日报

  闻晨报-周到上海等媒体都进行了报道。

  五是推进课程思政全覆盖。开展了《铁路客运组织》等

  7门专业课程育人重点培育、《社区志愿者服务与管理》等

  13门专业课程一般培育的试点建设,挖掘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和承载的思政教育功能,完善不同专业的“课

  程思政”教学设计,把价值引领巧妙融入各学科教学之中。

  如《烘焙技术》课程遵循“爱心、良心、匠心”三心食品人

  的培养主旨,通过大师工作室的创建,将前沿技术、健康绿

  色理念、匠人精神融入课堂教学,研发了一批新的食品配方

  和产品,并不断申报和取得了相应专利。

  3、工作效果

  -上观新闻,新

  学校已形成了相关职能部门与各二级学院协同配合、共

  同推进落实的“课程思政”建设体系,包含近

  30门课,10名教师参与,形成了良好的协同育人、合力育人效应。

  三、总结思考

  1、经验与体会

  “课程思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有利于突破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集中于思想政治理论课

  的瓶颈,缓解思想政治理论课“孤岛化”现实困境。

  “课程

  思政”贯通不同学科和课程,使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观引领

  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在这一导向下,各学科课程与思想

  政治理论课之间形成协同合作的整体,相互滋养、相互支撑、形成育人合力,共同作用和服务于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有助于实现高校知识、技能教育与思想价值教育有效融

  合。高校总体上存在较为明显的知识、技能教育与价值、思

  想教育脱离的局面,往往重视知识、技能教育,忽略了对大

  学生价值引导,忽视了培养学生“成为人”的使命,而人的精神境界的提升、文化涵养的培育、意志品格的练就、政治

  素养的形成都离不开诸多课程,他们体现着独特的价值,担

  负着育人的功能。只有当课程体系中的各门课程主动发挥协

  同、共进的作用,才能确保育人目标的实现。

  有助于凝聚高校思政育人力量,全面提升协同育人实

  效。

  “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在教师。要切实整合思政教师、专业课程教师、学生辅导员队伍,组建多学科背景互相支

  撑、良性互动的课程教学团队,通过教师之间的“同向同行、协同育人”来保障课程之间的“同向同行、协同效应”。高

  校要善于借力,聘请符合条件的专家学者、劳模担任高校思

  想政治教育特聘教师,为“课程思政”建设与实施提供优质

  教师资源。

  2、问题与挑战

  (一)城市化进程对人才的要求

  我国城市发展已经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首先,城市建设

  规模不断扩大。上海在保持城市快速发展的同时,大力推动

  城市发展规模,近十余年以来,上海建筑业和房地产从业人

  员数增长了

  1.5倍,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增长了近

  2倍,建筑业总值已超过

  5600亿。未来30年,我国城市化

  率每年将提高1个百分点,每年要有1000万人进入城市。

  其次,城市发展迎来新的趋势。

  新技术的融合与发展将推动

  全球爆发一场以绿色、智能和可持续为特征的新产业变革,BIM与VR的碰撞、3D打印技术与装配式建筑的融合、大数

  据与城市治理的结合,以及智能化、绿色化日益成为城市建

  设的核心理念。智慧城市、绿色城市、文明城市、安全城市、海绵城市等对城市建设、管理和服务人才的规模和规格以及

  技术技能型人才能力提出

  了新的要求。

  然而,我国目前高技术人才存在结构问题突出、人才断

  档等问题。据人社部资料,目前我国有技能的劳动者才

  1.65亿人,占就业人员总量的21.3%,其中高技能人更是只有

  4791万人,占就业人员总量的6.2%。从市场供需来看,近年来,技能劳动者的岗位数与求职人数的比一直在

  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二)高职院校学生特点

  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大多是已接近“00后”的群体,他们

  朝气蓬勃、充满活力,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形,情感心理尚不成熟,学习缺乏冲劲、干劲。我校对学生思想

  政治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一方面,学生积极拥

  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坚定理想信念、独立自主、实事求是,爱国爱校。但另一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学习行为习惯较

  差。在座谈和访谈中发现,认为上课迟到、早退普遍的比例

  占27%课堂“低头族”现象占

  43.1%,“学术讲座受冷落”占33.1%;学生实践意识薄弱。调查发现,1.5-2:1以上,2%右的学生没

  有参加过社会实践,参与过社会实践的学生中,也有大部分

  学生对实践缺乏认识;学生网络素养能力不足。调查发现,学生在获取新闻信息时,最常使用的是微信、微博和QQ“微

  时代”的发展对学生也产生较大的消极影响,集中表现在“上

  课手机不离手”的“低头族”现象;学生心理压力较大。调

  查发

  现,73.4%的学生压力来源于就业和发展前景。

  我国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在数量和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高职院校学生区别于本科院校学生的特点都成为高职

  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点。

  3、建议与展望

  专业课程突出的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如何挖掘专业课

  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专业课程的“价值引领”和

  隐性教育的课程目标,进而推动“课程思政”建设也将是课

  程思政的难点。通观上海课程思政改革的历程,我们发现上

  海的课程思政大致可分为四种范式,这也是突破课程思政难

  点的途径。

  (一)结构式设计

  结构式设计是指在课程设计中有意识地加入思政教育的环节。如课前五分钟演讲、课后十分钟讲形势与政策等等。

  就像跑马拉松,跑前跑后都需要有足够的拉伸。

  跑前“热身”,跑后“冷身”,其目的是为了让身体舒展、慢慢去适应高强

  度的节奏,避免剧烈切换。上课更是如此。很难想象,一个

  老师包括他的学生可以做到一键启动,像微波炉一样转一下

  就能进入非常棒的教学状态。因此,课前课后的几分钟就像

  课堂的缓冲或延展。当然,这种设计要注意设计的内容与上

  课内容之间的关联及过度。

  (二)多学科合作

  多学科合作一般既指上课的师资由思政教师和其他学

  科教师通力合作过完成,也指上课内容融思政与其他学科。

  这一类型首推上海大学自创“项链教学”模式。即由思政课

  专职教师把握课程主线,构成课程“项链”的基础,邀请校

  内外专家学者、党政领导走进课堂作为“珍珠”。课程的特

  点:“用故事说清道理,用道理赢得认同。”目前,在上海

  的课程思政改革中,多学科合作已形成规模,其表现就是“中

  国系列”思政课选修课程,注重把理论、价值和思政教学目

  标融入校本特色、学科特质的课程中,实现“一校一特色”<

  (三)个体化示范

  个体化示范是指通过教育者的言传身教达到润物细无声

  的教育目的。但在课程思政中,个体化示范更特指教师个人

  具有典型性或影响性的个人行为示范效应。

  (四)社会性联想

  社会性联想是指教师不仅要系统而科学地传授知识,还

  要通过联想建立起知识与人、与生活多向度的交融关系,展

  示情怀。当然,情怀不仅是指家国情怀,还指科学精神、人

  文素养、逻辑判断,乃至对世界的正确认知和理解。

  高职院校担负着共同的使命和责任:需要培养大批具有

  爱党爱国意识、城市情怀、工匠精神、国际视野的专业人才。

  培养的人才要听党话,跟党走,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以青

  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

  加瓦;培养的人

  才要热爱城市、尊重城市、传承城市文化价

  值;培养的人才要敬业、专注、精益、创新;培养的人才能

  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练就跨文化交流能力。

  学校将进一步探索构建以思政课为核心,各类课程与思

  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程体

  系。

篇五:课程思政主线

  

  德育与管理DEYUYUGUANLI教师?TEACHER2021年1月Jan.2021高校工科专业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以弘扬科学家精神为主线郭锐h

  2’3’,李永涛u

  3’,袁晓明u

  *,赵静一u

  3(1.燕山大学河北省重型机械流体动力传输与控制重点实验室,河北秦皇岛066004;2.燕山大学河北省特种运载装备重点实验室,河北秦皇岛066004;3.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4)摘要:课程思政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应当融入各类课程的教学之中。当前工科课程中的思政教学方式主要以被动灌输为主,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文中课题尝试打破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隔绝的“孤岛效应”,以弘扬科学家精神为主线,将优秀品质与工匠精神贯彻到液压系统可靠性设计课程的课堂教学全过程,在沉浸式教学场景中让学生产生共情与共鸣。关键词:课程思政;优秀品质;工匠精神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20-07-29文章编号:1674-120X(2021)02-0009-02液压系统的可靠性设计在工业的各个领域具有重要的核心地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装备结构逐渐趋于复杂多样,人们对液压系统的可靠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大量实践经验和理论分析均清楚地表明,改善液压系统的可靠性意味着大幅度降低液压系统的使用和维修费用及有效地提高设备的效能。因此,培养学生掌握可靠性分析、设计、试验和故障分析等理论,并与液压元件及产品的特点结合起来,对提高液压系统的可靠性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育人任务,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更需要充分发挥课程的思政作用和功能,实现两者同向同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本课改以本专业的先进人物事迹为牵引,通过聆听本领域著名专家生活中的小故事,从平凡中见伟大、坚守中显初心,在沉浸式教学场景中让学生产生共情与共鸣。重点突出两点内容优秀品质与工匠精神,从而构建课程思政的育人大格局一、斗的精神、勇于探索的勇气和追求真理的决心。卓越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对国情、社情、党情的充分把握,专业课程体量大、覆盖面广,借用行业的大背景去引导学生追求卓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更能激发学生的共鸣。121思政教学设想二:外化于行,开展职业教育,弘扬工匠精神,如创新精神、精益求精的精神、敬业精神。将本行业的工匠精神贯穿理论教学始终,讲授该行业特有的工匠精神形成的历史过程、具体内涵、外在表现、代表人物、经典案例等,让学生感受自己专业的魅力,使学生更加专注于专业知识学习,同时让学生g身的思维和言行更具职业特质。改革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夯实研究基础,解决工科学生知识面狭窄、工程实践能力不足等问题。优化教材内容,融入思政元素。以本领域著名专家的优秀品质和工匠精神来促进理论教学。把优秀品质、工匠精神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可以促使工匠精神内化为大学生高尚的精神品质、外化为大学生优秀的行为习惯。熟练的专业技能是本专业学生职业生涯的基础,内化于心的优秀品质、外化于行的工匠精神更是他们长远发展的持久动力。二、思政教学思路思政教学设想思政教学设想一:内化于心,培养学生踏实严谨、追求卓越的优秀品质,如踏实肯干、严肃谨慎、追求卓越。行业发展史中有很多情系祖国、追求卓越、勇于探索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他们为社会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将这些专家的事例引入液压系统可靠性设计的课堂,有利于塑造学生艰苦奋2019年6月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指出,广大科技工作者应该争做重大科研成果的创造者、建设科技强国的奉献者、崇高思想品格的践行者、良好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可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势在必行。基金项目:本文系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JX2019HUJG01、JX2019JCJS03);燕山大学研究生课程思政教学建设与改革项目(SZJG201905);燕山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JG201815)研究成果。4通讯作者:袁晓明(1984—),男,吉林白城人,讲师,研究方向:主修机械专业。作者简介:郭锐(1980—),男,河北衡水人,副教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机械电子工程。00德育与管理针对机械专业学生数理基础好、认知能力强、人文社科课程较少的情况,讲述本领域科研一线工作者的故事,弘扬他们报效祖国、服务社会的奉献精神,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探索精神,将求真务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与踏实严谨、追求卓越的优秀品质贯穿于本教学之中。他们的精彩故事犹如人精神上的“盐”,是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灵魂塑造工具和精神调养源泉。行业发展史中有很多不畏艰难、不怕牺牲、勇于探索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他们为社会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引用行业内可靠性与流体方面领军人物的先进事迹,将其引入液压系统可靠性设计的课堂,用这些优秀品质和工匠精神来激发追求真理的决心、培育勇于探索的勇气。本次课程引用的国家科研工作者的先进事例如下所示。131踏实肯干的杨华勇院士。杨华勇院士是液压领域的著名专家,以他带领团队投身硬岩掘进机和15.4m超大直径泥水盾构的国产化研究并突破国外技术封锁为例,向学生展示我国科研人员吃苦耐劳的品质与不畏失败的决心。严肃谨慎的钱学森院士。钱院士特别重视质量可靠性技术,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实现了我国导弹、卫星等高科技产品的成功发射。以他在大学一次力学考试时主动要求老师扣掉分数的事迹为例,向学生展示钱学森淡泊名利而注重严谨的人生态度。追求卓越的路甬祥院士,创造性地提出了变革流量检测力反馈和系统压力直接检测加级间动态反馈理论,有力地推动了液压工业的进步,被业界认为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最具创造性的成果。以此为例,引导学生追求卓越,勇攀科研高峰。追求创新的企业家任正非,无论是在企业文化建设还是在企业内部管控方面都开了先河,也走在同行的前列。在企业战略方面,从代理到自主研发,从农村到城市,从通信设备到手机;在企业管理方面,从华为基本法到任职资格管理,从不拘一格降人才到全员持股,他带领华为凭借不断的创新与变革成就了快速发展。以此为例,向学生展示我国创业人员勇于探索、敢于尝试的创新精神。精益求精的包起帆教授,获得了“抓斗大王”的荣誉称号。他凭着对国际港□业整体发展趋势的敏锐把握,果断把攻关的矛头对准了世界集装箱码头研究的最前端,一次又一次召集团队研究试验,认真探究方案的优化改进,最终攻下了这道世界难题:集装箱自动化堆场及堆场装卸工艺。以此为例,向学生展示我国科研工作者在产品上的精益求精,技术上的推陈出新。爱岗敬业的孙家栋院士,从1973年开始,便着手于返回式遥感卫星的各种检测试验,进行了大量试验数据的收集。

  他多次组织研制人员,针对暴露出来的问题制定改进措施,对我国国民经济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2004年,国家启动‘‘媒娥一号”探月工程,已经75岁的孙家栋毅然接下了首任探月工程总设计师的重担。年过古稀,本该颐养天年,可他依然在为中国航天梦呕心沥血、奋斗不息。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相关技术问题和理论问题之中。以循序渐进的内容体系、恰到好处0102021年1月的人物事例和按部就班的思政理论灌输来开展课程教学。以

  具体人物事例所映射出的优秀品质与工匠精神为切入点,深入研究探讨各个阶段所涉及的思政元素以及融合在其中的理论知识,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学会融会贯通,培养学生的认同感和使命感,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与科研精神。141三、教学过程设计通过培养优秀品质、弘扬工匠精神与液压系统可靠性设计课程有机的融合,解决‘‘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解决“为谁培养人”的问题。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把个人梦与中国梦紧密联系在一起,对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发挥积极作用。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通过课程学习,对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进而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发挥积极作用。解决"怎样

  培养人"的问题。通过课程学习,把培养优秀品质、弘扬工匠精神与液压系统可靠性设计课程有机融合,把立德树人贯穿本课程的各教学环节,使思政教育具象化、落地实施。理论教学环节设有先进的教学方式,即利用多媒体及Flash动画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节约教学时间,提升教学效果;新型的学习形式,即将专业知识和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相关技术问题和理论问题融于项目教学中,以学生讨论、师生交流和上台讲演的方式,深入研究探讨各个课程章节所涉及的知识点及其与先进人物事例的关系,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学会学习、主动学习,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本专业知识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与修养;完善的课后学习机制,即利用学习通软件,与学生共享课程资料和讲课PPT,另外支持线上答疑,实时互动,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着力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锻炼和提高学生的交流、沟通和表达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本文以液压系统可靠性设计课程为例,对工科课程思政的道路进行了探索,探讨了思政课堂对工科学生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课堂上融入思政元素。以弘扬科学家精神为主线,制定了课程实施步骤与课程思政教学环节进度安排,为工科课程思政的开展提供了实践经验。参考文献:[1]刘学文,王旭,罗素云,等.工科“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以《弹性力学有限单元理论及工程应用》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9(44)

  :

  145-147.[2]冀晓龙,侯春彦,杨留枝,等.课程思政背景下的食品化学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的探讨[J].轻工科技,2020,36(6):

  161-162,194.[3]石磊,谢峰震,张海燕.新工科“课程思政’’与培养创新创造型人才的关系问题[J].就业与保障,2020(2):

  121-122.[4]孔兴欣,田清青,王青溪,等.药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20,38(11)

  :

  29-32.

篇六:课程思政主线

  

  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理解

  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是当前高校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且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课程思政强调以思政为主线,贯穿课程的各个环节,旨在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而思政课程则是专门为学生设置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

  课程思政的理解是在日常的各门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通过灌输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思想观念,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它强调教育是贯穿于日常生活中的,这是一个跨学科、全过程、全方位的教育模式。课程思政的目的不仅是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和意识。

  思政课程则是专门为学生设置的课程,通常是由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授课。它与课程思政相辅相成,是课程思政的落地体现。它主要负责的就是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思政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他们的阶级觉悟和文化素质,同时也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历史责任和社会责任。

  在实践中,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是互相支持、互相促进的。课程思政

  能够在各个学科中落地,使得学生能够形成更全面的思想观念,而思政课程则是课程思政的重要补充,它的教学方式和内容也更加全面、系统。总体来说,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都是为了培养学生全面而坚强的思想政治素质,从而让他们成为更好的公民和更有责任心和使命感的人。

  在当前社会,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作用不仅是在高校中,还应该向其他教育领域推广。通过这种方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教育中,让更多的人受益,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同时,也能够为国家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实现优质教育需要我们不断的改进和创新。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是高校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教育整个领域需要不断发展的方向。相信通过不断的努力,我们一定能够更好地实现教育的发展和完善。

篇七:课程思政主线

  

  “一核心双主线四维度”课程思政模式构建

  作者:***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21年第39期

  [摘

  要]與职业教育传统教学模式相比,“一核心双主线四维度”相结合的“双模块”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始终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找准专业与思想政治的结合点,使得显性教条的思想政治元素如盐入水般隐性化,促进了教学理念和形态的变革、教学模式与方法的变革和评价体系与策略的变革。以天津市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新能源发电技术与利用”为例,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成长规律,探索“一核心双主线四维度”结合的“双模块”实践教学模式,对创新课程思政融合的教学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课程思政;做学合一;教学模式

  [基金项目]2020年度教育部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课题“新时代高等职业院校光伏发电技术与应用专业领域团队教师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ZD2020100101);2019年度天津市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学会、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科研课题“‘德技并修’,培育工匠精神——新时代视域下的高职院校新能源专业‘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研究”(XHXB2019A011)

  [作者简介]皮琳琳(1982—),女,北京人,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光伏工程技术专业带头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新能源发电技术和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21)39-0067-04[收稿日期]2021-05-21随着国家职业教育领域“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等行动的推进,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课程思政教学逐渐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方向与新常态。以亚里士多德对于实践的区分和黄炎培“大职业教育主义”思想为课程思政建设的理论依据,根据课程自身属性,将培养“德技并修”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作为教学目标的隐形主线,总结出教学团队、教学内容双模块化的教学新模式,并构建本课程的课程思政地图,力求从实践中探索出一条适合新能源类专业课程的一般范式。以“新能源发电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为样本,将课程思政建设与实施经验加以总结,对具体实践路径进行整理分析,切实遵循教书育人的规律,构建“一核心双主线四维度”相结合的“双模块”课程思政教学新模式,尝试将思想政治元素全面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使专业课堂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达成课程目标。

  一、“一核心双主线四维度”相结合的“双模块”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内涵阐释

  (一)何为“一核心双主线四维度”

  “一核心”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双主线”即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思想政治主线,以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为专业主线。凝练出“先进绿色的环保理念、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积极进取的团队精神”四个维度思想政治元素集合,根据专业知识模块特点,分工细化,逐层渗透实现从项目到任务多个思想政治结合点的全面覆盖。

  (二)何为“双模块化”

  “双模块化”是指教师教学团队的模块化分工和教学内容的模块化设计(见图1)。

  1.教学团队模块化。探索课程思政教学团队新模式,在原有专业教师的基础上,邀请企业成员、思想政治课教师及辅导员联合组成教学团队,共同探讨和挖掘对课程内容的重构与分工,对课程思政元素进行精准提炼,建立教学团队协作共同体,充分发挥“校企共建、思专共研”的优势,为模块化教学提供了专业的团队基础,实现专业教师为主、企业工程师辅助、思想政治教师把关、辅导员保障的模块化教学团队,实现团队内共研、共建、共教、共享。

  2.教学内容模块化。进行教学内容模块化设计,形成“理论知识学习—虚拟环境体验—仿真实训训练—实际场景学习—应用产品设计—思想政治主题实践”六个教学环节。根据团队成

  员的特点,专业教师主要负责理论知识和虚拟(VR)模块,企业工程师和教师共同负责仿真实训模块,企业工程师主要负责现场实习和产品设计制作模块,每个教学内容模块都配有相应的思想政治元素模块,同时兼顾辅导员在第二课堂中的积极作用。

  二、教学模式实施策略

  “新能源发电技术与利用”课程目标设计如图2所示,该课程为光伏工程技术专业的必修课,是该专业在大一下学期接触到的第一门专业课,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及掌握新能源领域最新的发电和利用技术,而且可以为后续课程提供有效的衔接,因此,其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首批课程具有重要意义。

  (一)课程目标的修订凝练思想政治结合点设计

  在课程思政融入的课程目标修订初期,教学团队对相关行业、企业进行了广泛调研,从企业岗位需求及社会发展需求出发,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将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修订为使学生熟悉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发电技术的基本原理,熟悉应用场景并掌握基本的设计和使用方法,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前提下,具备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先进绿色的环保理念、积极进取的团队精神,最终掌握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1.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即“一核心”,它是在课程教学中贯穿爱国主义精神的大前提。通过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政策、太阳能等新能源发展政策的学习,坚定学生的专业信心,引导学生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担当起民族复兴的大任。

  2.先进绿色的环保理念,即专业主线。作为新能源类的专业课,将生态文明作为课程专业主线,以“我们的生活家园”开篇,特意设置项目0,在开学第一课便抛出“关爱环境、绿色环保、热爱生命”的观点,为课程注入绿色基因,使学生站在自己的角度展开思考。

  3.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即思想政治主线中的元素集合之一。精益求精、中国制造等高质量需求迫在眉睫。乐于就业不逃避,保持对职业敬畏、对工作执着、对产品负责的态度,极度注重细节,不断追求完美和极致。将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融入每一个环节,做出打动人心的一流产品。

  4.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即思想政治主线中的元素集合之二。

  5.积极进取的团队精神,即思想政治主线中的元素集合之三。

  (二)教学团队联动:发挥教师联动协同的导向功能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区别在于,职业院校更强调实践性教学,在课程上其实践性教学课时原则上占总课时的一半以上,顶岗实习时间一般为6个月;在教师配置上,要求“双师型”教师

  (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的一半以上。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以岗位为导向,校企深度合作是课程教学内容与时俱进的重要保障。而課程思政建设教学团队需要更加全面的师资配比,增加专职思想政治教师,保证思想政治元素的正确性和方向性;增加所授课程辅导员,让学习空间拓展到课下,并有所保障。辅导员是学生在校的第一责任人,也肩负着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样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思想政治元素融合和实施方面得到保障后,同样重要的是增加企业技术人员作为成员之一,这是对现场一线岗位工作的最直接应用和实现。最终,构成了专业课教师、企业工程师、思想政治教师、辅导员组成的模块化课程思政教学团队。

  职业教育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为了能够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教师必须发挥教学团队的优势,提高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在平常中发现新奇,在多学科交叉中发现新领域。教师联动起来,综合运用启发式教学模式,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多样性的发展需要;引导学生对外界具有好奇心和敏感性,促进学生发现新问题、新领域,以及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的提升[1]。

  (三)学生自主探究: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求知欲

  专业知识课堂注重营造理实一体化的课堂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学习、理解知识,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教师要设计开放性问题,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参与率,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学生需要主动学习、大胆尝试、深入思考、自主探究,根据岗位特征和学生特点,在教学团队的共同探讨下,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将教学内容模块划分为“理论知识学习—虚拟环境体验—仿真实训训练—实际场景学习—应用产品设计—思想政治主题实践”六个教学环节。充分发挥了课程思政教学团队的优势,逐步形成“课前自主—课中合作—课后实践”的“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模式,提高学生“手脑并用”学习的有效性。学生要做到主动思考,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及各种形式的学习,进而提出许多高质量、探究性的问题,并尝试主动探索解决的方法[2]。

  三、实现途径探索

  通过四个学期的实践,“新能源发电技术与应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将实现路径和成果加以提炼,总结出几条基本路径供参考。

  (一)服务学生——德技并修、以赛促学、以赛促创

  1.以本校为原点,辐射服务全国新能源类专业教学资源库联盟院校。开设至今,分别在校内各新能源专业群开设,同时开通资源库平台课、职教云平台课,实行课程开放共享,并先后宣传推广到联盟院校,得到联盟院校教师和学生的一致好评。

  2.五育并举服务双赛,德才兼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程特有的创新实践环节,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增强。

  (二)服务教师——助力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获佳绩

  近三年完成了信息化资源建设、思想政治元素资源建设及虚拟仿真实训资源建设,引领专业群课程思政建设,被评为校级课程思政精品课,主讲教师被评为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评委、中国轻工业职业教育教学名师、青年教学能手称号。

  (三)服务企业——彰显创新意识,创新方法成果

  课程思政融合多方元素,其中团队合作、创新思维元素的加入,增加了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师的带动下,根据课程所学的新能源发电技术的专业知识,不断创新实践。

  (四)服务社会——全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服务中小学——“普职融通”开创德能科普课堂。课程独有的生态环保基因,赋予课程独有的“普职融通”的科普课程特性。

  2.服务社区——学雷锋协助完成社会服务任务。重构课程结构,模块化教学内容配合模块化师资队伍,丰富了课堂的展现形式,进一步促进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融通,在专业教师、企业工程师、思想政治教师的配合下,将课堂延伸到课下。

  四、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采用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相结合、兼顾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的形式,以定量为基础,突出定性评价的权重,针对教师与学生两个对象,实现教学相长,双向成长。同时,实践成绩结果由学生自评(40%)、互评(40%),教师综合评价(20%)三部分组成。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将各环节结果纳入课程实践教学考核标准,实行项目化考核方式,严格按照每项评分标准执行,通过学生互评、自评,得出最后平均分。

  总的来说,“一核心双主线四维度”结合的“双模块”课程思政模式的构建,创新性地探索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新途径和新形式,有利于促进教师协同教学与资源共享,打造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格局,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实现课前、课中、课后师生双方充分合作交流,促进教学相长,实现学习行为的主动建构,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燕学敏,华国栋.差异教学课堂模式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6):3-6.

  [2]彭学文.高校大班教学有效互动的理论与实践[J].当代教育论坛,2019(4):116-122.ConstructionofCurriculumIdeologicalandPoliticalModeof“OneCore,TwoMainLinesandFourDimensions”:

  TakingtheCurriculumIdeologicalandPoliticalReformof“NewEnergyPowerGenerationTechnologyandUtilization”asanExample

  4.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即思想政治主线中的元素集合之二。

  5.积极进取的团队精神,即思想政治主线中的元素集合之三。

  (二)教学团队联动:发挥教师联动协同的导向功能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区别在于,职业院校更强调实践性教学,在课程上其实践性教学课时原则上占总课时的一半以上,顶岗实习时间一般为6个月;在教师配置上,要求“双师型”教师(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的一半以上。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以岗位为导向,校企深度合作是课程教学内容与时俱进的重要保障。而课程思政建设教学团队需要更加全面的师资配比,增加专职思想政治教师,保证思想政治元素的正确性和方向性;增加所授课程辅导员,让学习空间拓展到课下,并有所保障。辅导员是学生在校的第一责任人,也肩负着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样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思想政治元素融合和实施方面得到保障后,同样重要的是增加企业技术人员作为成员之一,这是对现场一线岗位工作的最直接应用和实现。最终,构成了专业课教师、企业工程师、思想政治教师、辅导员组成的模块化课程思政教学团队。

  职业教育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为了能够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教师必须发挥教学团队的优势,提高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在平常中发现新奇,在多学科交叉中发现新领域。教师联动起来,综合运用启发式教学模式,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多样性的发展需要;引导学生对外界具有好奇心和敏感性,促进学生发现新问题、新领域,以及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的提升[1]。

  (三)学生自主探究: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求知欲

  专业知识课堂注重营造理实一体化的课堂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学习、理解知识,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教师要设计开放性问题,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参与率,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学生需要主动学习、大胆尝试、深入思考、自主探究,根据岗位特征和学生特点,在教学团队的共同探讨下,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将教学内容模块划分为“理论知识学习—虚拟环境体验—仿真实训训练—实际场景学习—应用产品设计—思想政治主题实践”六个教学环节。充分发挥了课程思政教学团队的优势,逐步形成“课前自主—课中合作—课后实践”的“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模式,提高学生“手脑并用”学习的有效性。学生要做到主动思考,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及各种形式的学习,进而提出许多高质量、探究性的问题,并尝试主动探索解决的方法[2]。

  三、实现途径探索

  通过四个学期的实践,“新能源发电技术与应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将实现路径和成果加以提炼,总结出几条基本路径供参考。

  (一)服务学生——德技并修、以赛促学、以赛促创

  1.以本校为原点,辐射服务全国新能源类专业教学资源库联盟院校。开设至今,分别在校内各新能源专业群开设,同时开通资源库平台课、职教云平台课,实行课程开放共享,并先后宣传推广到联盟院校,得到联盟院校教师和学生的一致好评。

  2.五育并举服务双赛,德才兼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程特有的创新实践环节,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增强。

  (二)服务教师——助力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获佳绩

  近三年完成了信息化资源建设、思想政治元素资源建设及虚拟仿真实训资源建设,引领专业群课程思政建设,被评为校级课程思政精品课,主讲教师被评为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评委、中国轻工业职业教育教学名师、青年教学能手称号。

  (三)服务企业——彰显创新意识,创新方法成果

  课程思政融合多方元素,其中团队合作、创新思维元素的加入,增加了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师的带动下,根据课程所学的新能源发电技术的专业知识,不断创新实践。

  (四)服务社会——全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服务中小学——“普职融通”开创德能科普课堂。课程独有的生态环保基因,赋予课程独有的“普职融通”的科普课程特性。

  2.服务社区——学雷锋协助完成社会服务任务。重构课程结构,模块化教学内容配合模块化师资队伍,丰富了课堂的展现形式,进一步促进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融通,在专业教师、企业工程师、思想政治教师的配合下,将课堂延伸到课下。

  四、教学评价

  教學评价采用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相结合、兼顾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的形式,以定量为基础,突出定性评价的权重,针对教师与学生两个对象,实现教学相长,双向成长。同时,实践成绩结果由学生自评(40%)、互评(40%),教师综合评价(20%)三部分组成。在教学实

  施过程中,将各环节结果纳入课程实践教学考核标准,实行项目化考核方式,严格按照每项评分标准执行,通过学生互评、自评,得出最后平均分。

  总的来说,“一核心双主线四维度”结合的“双模块”课程思政模式的构建,创新性地探索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新途径和新形式,有利于促进教师协同教学与资源共享,打造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格局,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实现课前、课中、课后师生双方充分合作交流,促进教学相长,实现学习行为的主动建构,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燕学敏,华国栋.差异教学课堂模式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6):3-6.[2]彭学文.高校大班教学有效互动的理论与实践[J].当代教育论坛,2019(4):116-122.

  ConstructionofCurriculumIdeologicalandPoliticalModeof“OneCore,TwoMainLinesandFourDimensions”:

  TakingtheCurriculumIdeologicalandPoliticalReformof“NewEnergyPowerGenerationTechnologyandUtilization”asanExample

篇八:课程思政主线

  

  高校中国文学选修课“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高校中国文学选修课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平台,也是推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课程思政是指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观引导的策略和方法。本文旨在探讨高校中国文学选修课中如何实施课程思政的路径。

  一、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实施课程思政的第一步。在设计中国文学选修课的课程内容时,应当充分考虑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同时,课程还应注重思想性和现实性,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此外,课程设计还应包括一定的实践性要求,鼓励学生参与文学创作、文学研究和文学传播等活动,使学生更好地体验和感受文学的净化和魅力。

  二、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实施课程思政的关键环节。应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课程内容。例如,采用案例分析、讨论辩论、角色扮演、文学欣赏等方式,让学生通过实践来理解和掌握课程知识,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进行思想交流和碰撞,并提高自身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同时,还应加强学生交流和合作,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思考,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是实施课程思政的基础和核心。中国文学选修课的课程内容应该既充分反映中国文学发展历程和文学理论体系,也要具有现实性和实践性。除了传统的文学经典和名著之外,应该引进一些新近的文学作品,承载现代社会与民生话题,促进学生对当前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在教学中,还需要注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灌输,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教师角色

  教师角色是实施课程思政的重要保障。教师应该身体力行、以身作则,秉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和职业道德,成为学生的精神引领者和思想导师。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和价值观。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业进展和思想动态,及时进行个别指导和跟踪管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总之,高校中国文学选修课的实施路径需要紧紧围绕课程思政这条主线,做好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程内容和教师角色这几个方面的工作,使课程思政与文学教学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形成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价值观引导的良好格局。

篇九:课程思政主线

  

  2022年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根据xx《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和

  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

  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

  用,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结合学院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XX指导,以XX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精神为指引,坚持XX的领

  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马克思主义

  的指导地位。深入挖掘各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承载的思

  想政治教育功能,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将

  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全过程,促进专业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

  同行,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二、总体目标

  通过“课程思政”建设,深化教书育人内涵。全面提升教师开展课

  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引导教师自觉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各类

  课程教学,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强化思政理

  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充分发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深度融合,建设一批充满德育元素、发挥德育功

  能的“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相互支撑的“课

  程思政”育人体系。

  牵

  序

  号

  称

  项目名

  容

  位

  制定、宣传课

  课程思

  思

  程思政建设实施

  方各

  政方案学习

  案,培训课程思

  政政部教

  1系、部

  与建设内容

  务处

  建设内容与方

  法。

  培训

  将课程思政

  课程标

  内容纳入课程标

  教

  各

  准、教案和

  准,在课程电子教

  2务处

  系、部

  典型案资料

  案、典型案例中制

  修订

  定课程思政内容。

  将课程思政

  课程思

  作为2021-2022学3教

  各

  系、部

  末

  2021年

  2021-2022学年

  2021年

  春季学

  期

  头

  项目建设内

  配合

  单

  单位

  间

  完成时

  政教学竞赛

  年教师教学竞

  赛主务处

  题活动

  课程思

  建设课程思

  教

  各

  系、部

  2022年

  秋季学期

  4政示范项目

  政示范课程、教学

  务处

  建设

  名师、教学团队、示范基地等

  三、基本原则

  一一遵循教育规律。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

  教育教学基本规律,精心设计课程、认真组织教学,促进“课程思政”建设的科学性、系统性、高效性。

  ——坚持改革创新。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校内试点工作。加

  强教师“课程思政”意识培养,引导教师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各类

  课程教学,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课程教学过程及教学资源建设中的应用,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要为课程思政目标服务,拓展思政教育与专业教

  育的融入渠道。

  ——坚持分类指导。突出前瞻性、可行性和协同性要求,注重统筹

  思政理论课、专业教育课、专业实践课、公共基础(不含思政课程)课、公共选修课的育人作用。明确各类课程思政建设思路、内容和方法,健

  全评价体系,分类分步有序推进工作。

  四、建设内容

  课程思政内容是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要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修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内容优化课程思

  政内容供给,着力优化课程思政以下主要内容:

  —一XXX。扎实推进XXX“系统进教材”“生动进课堂”“扎实进头

  脑”,引导学生了解世情国情党情民情,增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

  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一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育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

  观的丰富内涵,准确把握其精神实质,引导学生把事业理想和道德追

  求融入国家建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

  行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

  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时代价值,传承中华文脉,富有中国心、饱含中国

  情、充满中国味。

  一一宪法法治教育。教育引导学生学思践悟XXX全面依法治国新理

  念新思想新战略,牢固树立法治观念,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

  路的理想和信念,深化对法治理念、法治原则、重要法律概念的认知,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维护自身权利、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化解

  矛盾纠纷的意识和能力。

  一一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帮助学生了解相关专业和行业领域

  的发展态势,了解国家发展战略和行业需求,增强职业责任感,教育引

  导学生准确理解并自觉践行各行业的职业精神和职业规范。

  ——生态文明教育、国家安全教育、勤俭节约教育。将绿水青山就

  是金山银山的重要发展理念和XXX关于生态文明的重要论述与授课内容

  有机融合,切实增强学生投身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感、使命感。将理解

  中华民族命运与国家关系与授课内容有机融合,让学生认识到“国安才

  能国治,治国必先治安”,树立国家安全底线思维。充分认识勤俭节约

  办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真贯彻落实XXX关于“厉行勤俭节约、反

  对铺张浪费”的重要指示精神,以节粮、节电、节水、节材为重点扎实

  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

  以上内容仅是重点内容的宏观概括,各课程教师应当根据课程性质、结合课程内容,梳理主讲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承载的思

  想政治教育功能,并有效融入到课程教学中。

  五、重点任务

  按照先建设后评选原则,通过试点先行、精准培育、逐步推广,分

  阶段有序推进。建设一批课程思政教学研究项目、培育一批课程思政示

  范课、树立一批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建设一批课程思政实践育人

  基地,总结凝练一批课程思政建设新成果、新经验、新模式,积极打造

  校园有氛围、课程有示范、教学有榜样、成果可固化的课程思政建设典

  型。

  (-)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计划”

  根据学院办学定位和专业特点,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难点和

  前瞻性问题的教学改革研究。围绕课程思政“建设内涵、建设标准、评

  价体系、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教师育人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等关键问题进行选题,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提升课程思政

  理论研究水平。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采用教师申报、学院立项建设、学院认

  定的方式进行,研究期限为1年。要建设一批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人文素质、科学精神、宪法法治意识、国家安全意识和认知能力的课程,学院依据项目成效,每年择优认定若干院级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二)实施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计划”

  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深入梳理各类课程教学内容,结

  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分层分类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

  程。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

  效果。

  1.公共基础类课程(除思政类课程外)。要注重在潜移默化中坚定

  学生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

  养奋斗精神,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打造一批有特色的体育、心理、美育

  类课程,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锤炼意志;通过

  心理健康教育将育心与育德相结合,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质;在美育教学中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造创新活力。

  2.专业教育课程。要根据不同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深入研究不同专

  业的育人目标,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

  内涵,科学合理拓展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从课程所涉专业、行业、国家、国际、文化、历史等角度,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提升引领性、时代性和开放性。

  ——经济学、管理学专业课程。要注重在课程教学中坚持以马克思

  主义为指导,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

  语体系。要帮助学生了解相关专业和行业领域的国家战略、法律法规和

  相关政策,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关注现实问题,培育学生经世济民、诚信服务、德法兼修的职业素养。

  一一理工类专业课程。要注重在课程教学中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

  方法的教育与科学精神的培养结合起来,提高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分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理学类专业课程,要注重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

  和科学伦理的教育,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责

  任感和使命感。工学类专业课程,要注重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

  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

  当。

  ——艺术类专业课程。要注重在课程教学中教育引导学生立足时代、扎根人民、深入生活,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创作观。要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积极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引导学生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增强文化自信。

  ——实践类课程。专业实验实践课程,要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增强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创新创业教

  育课程,要注重让学生“敢闯会创”,在亲身参与中增强创新精神、创

  造意识和创业能力。社会实践类课程,要注重教育和引导学生弘扬劳动

  精神,将“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相结合,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

  民情,在实践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

  各教学单位需围绕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实施、实践教学等环

  节,撰写教学设计方案,编写教学案例、建设教学资源库,做好示范教

  学视频录制工作。每个专业每学年至少建设1-2门课程思政示范课。学

  院依据各教学单位课程思政建设情况,在建设期内分批次认定若干门院

  级课程思政示范课。

  (三)实施课程思政“示范名师和团队选树计划”

  学院每年通过学生评选、专家评议、教师教学观摩评价等形式,从

  院级课程思政示范课中选树若干门优质示范课,其主讲教师授予“课程

  思政教学名师”荣誉称号。

  积极培育课程思政教学团队。教学团队应形成体现“课程思政”理

  念的课程教学大纲、教学方案和课件等,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点、教学方法和载体途径;每门课程教学团队应精心撰写教学设计方案、录

  制体现课程思政理念的示范教学视频、编写课程思政示范案例集或教改

  论文,能够在其他课程中进行有效推广。学院将根据各教学单位课程思

  政教学团队

  培育成效,遴选若干“院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

  (四)实施课程思政“实践育人基地建设计划”

  按照课程和专业属性,依托铜陵地区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工业生产优

  势,以铜都精神教育为主题,以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社会

  责任感为核心,积极开展现场教学,将实践纳入教学总体安排和课程管

  理,通过实践教学,将基地建设成促进文化传承创新、加强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教育的阵地。遴选建设若干课程思政育人基地,发挥基地的实

  践育人作用。

  (五)开展课程思政系列主题活动

  以提升课程思政建设成效为主线,结合教师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状况,定期开展课程思政系列主题活动,并贯穿于课程思政建设的全过程。切

  实让课程思政“教师人人参与、内容实起来,形式活起来”,全面提升

  课程思政的建设成效。

  一一开展课程思政“集体备课活动”。以教研室为单位全面开展课

  程思政集体备课活动,着重围绕“备内容、备学生、备教法”,发挥团

  队合力,凝聚智慧。鼓励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合作教学教研,进一

  步强化对开展课程思政必要性的认知,明晰相关的规范和标准。

  ——开展课程思政“教师专题培训活动”。将课程思政纳入教师岗

  前培训、校外培训、师德师风及教学能力专题培训等。组织开展学院“课

  程思政”教学能力提升训练营,邀请校外课程思政教学名师或教学团队

  深入学院开展培训、指导和课堂教学展示等示范活动。

  一一开展课程思政“示范课评选活动”。定期面向全体教师组织一

  次课程思政示范课比赛。教师依据课程特点深入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想政

  治教

  育元素,分别从说课和教学展示两部分进行阐述,重点说明专业知

  识与育人元素的融合及课堂教学设计,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有机统一,展示各具特色的教学设计和教学风采。

  一一开展课程思政“优质课堂展播活动”。总结课程思政阶段性建

  设成果,以教师说课的方式,一是制作5-10分钟微视频在校园网、微信

  公众号上进行展示;二是编印《课程思政优秀案例集》,包含项目建设

  思路、经典案例设计、经验分享等内容,为后续学院课程思政建设提供

  经典示范。

  一一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质量监控活动”o学院每学期将对课程思

  政开展课堂教学环节专项检查和反馈,重点对融入课程课堂教学的思政

  教育元素进行把脉。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听课制度,在听课记录中体现课

  程思政内容;在“学评教”体系中体现育人评价元素,使德育元素成为

  “学评教”重要内容。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顶层设计,完善相关制度措施。健全工

  作机构,成立课程思政工作领导小组,研究部署和组织实施具体课程教

  学建设和教学改革。将课程思政作为新时代加强学院党建的重要抓手予

  以推进,形成党委和支部书记亲自抓课程思政的领导机制,教务处牵头

  抓总、相关部门联动、各系部落实推进的工作机制。

  (二)加强协同联动。教务处会同思政课理论教学部,联合其他职

  能部门、教学单位共建“课程思政研究中心”,协同合作,互相联动,统筹推进全院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

  (三)强化工作考核。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定期对课程思政工作实

  施

  情况进行评价,使各门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全流程、全要素可

  查可督,及时宣传表彰、督促整改。把教师参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情况

  和课程思政效果作为教师考核评价、评优奖励、选拔培训的重要依据;改革学生课程学习评价方式,把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教学

  目标纳入学生的课程学习评价;将各系部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成

  效纳入系部责任制考核评价。

  (四)提供经费支持。学院将切实保障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稳步推进。

  通过项目形式对课程思政工作提供资助,并根据年度考核结果实施动态

  管理,确保专项建设项目顺利实施;对于组织开展课程思政工作成效突

  出的系部给予奖励。

  七、本实施方案自颁布之日起施行,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2021-2022年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计划

推荐访问:课程思政主线 主线 课程 思政

本文来源:https://www.cygypipe.com/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27902.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