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墨客文档网!

西藏新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以来在政治经济文化5篇

文章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07-26 14:45:02

篇一:西藏新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以来在政治经济文化

  

  2013高考政治时政考点之促进新疆西藏大发展

  一、【热点直击】

  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少数民族的面貌、民族地区的面貌、民族关系的面貌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但仍需关注西藏和新疆。

  西藏,有两个问题交叉:国家主权问题,必须反对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社会变革和发展问题,必须反对复辟,迈向进步和光明。主权不可侵犯,但境内外分裂分子不断挑战,经常捣乱;社会焕然一新,但变革刚开头,发展正提速。变革就会引起矛盾,发展之年就有“多事之秋”。无风不起浪,分裂分子千方百计利用矛盾,挑起事端,“邪风”之源就在达赖集团。

  新疆,从内看,已进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各族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时期,但与内地发达地区相比,差距在拉大;向外看,新疆毗邻的中亚地区战略资源丰富,矛盾错综复杂,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主义势力不会甘心“油气东输”,处心积虑“祸水东渐”。“祸水”主要来自热比娅之流。

  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任务,事关各族群众福祉,事关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今后10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全党全国一定要从大局出发,深刻认识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奋力将西部大开发推向深入,努力建设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生活安定、民族团结、山川秀美的西部地区,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011年,新疆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出台的一号文件《关于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若干意见》,首次锁定新型工业化。

  在加快优势资源转换战略的推动下,近百家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纷纷

  进驻新疆,为新疆经济实现大跨越注入了强大活力,经济建设步入了发展最快、最好的历史时期。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一年来,上千个项目在天山南北相继上马,仅今年上半年就达1700多个。一个个特色工业园区或开工建设或步入规划,项目先行、产业先抓,“输血”更要“造血”的新援疆思路,不断提升新疆造血功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至去年底,落户新疆的中央企业已有44家,资产总额达到5739亿元。目前,央企对新疆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超过70%。“十二五”期间,央企在疆的投资规模将超过1万亿元。

  西藏多吉泽仁副主席介绍说,经过60多年来的发展,西藏经济早已今非昔比。据统计,1959年至2010年,生产总值由1.74亿元增长到507.46亿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2.4%,人均GDP达到17000元,均超过“十一五”规划预期目标。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十一五”规划项目方案全面实施,全社会固定投资达到1656亿元,较“十五”增长1.4倍。产业结构从以第一产业就业为主逐步转向第二、第三产业就业为主,产业关联度进一步提升。第二产业不断壮大,规模效益明显提高。

  西藏、新疆一定会和内地一起发展起来。内无忧,边无患。内恒稳,边长安。区域协调发展,小康全面实现。“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是中华民族的生命、力量和希望所在”。

  二、【试题训练】

  1.2010年党中央做出对口支援新疆的重大决策以来,全国各地方各部门以各种方式给予新疆无私的支持与帮助,有力地促进了新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文化援疆是对口支援的重要内容。文化部通过实施“春雨工程”,加强地市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三馆”建设。文化援疆也将重点放在了培养具备先进文化发展经验的人才上。

  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为什么“文化援疆是对口支援的重要内容”。

  【参考答案】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②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文化对政治经济具有反作用。先进

  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③文化援疆,一方面,极大地保障新疆各族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调动了新疆各族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丰富了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另一方面,也为新疆培养了高素质的劳动者,为新疆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同时,文化援疆,极大地增强了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文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巩固各族群众团结奋斗、共同繁荣的精神根基。④客观上粉碎了“少数搞疆独”民族分裂主义的言行,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保障了国家的长治久安,加速各民族共同繁荣和实现小康社会的共同目标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2.我党和政府历来重视保障少数民族人民的民主权利,建立了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构架,以政治平等、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保障为特点的民族政策体系,保证了我国各民族不论大小都享有平等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权利,形成了各民族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和谐民族关系。

  (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常识说明党和国家是如何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参考答案】①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这就从法律上保证了我国少数民族同样享有法律规定的一切权利。②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保障了少数民族的各种权利。③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从制度上和政策上保证了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权利。④党和国家对经济文化落后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援助,帮助他们加快经济文化的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缩小东西部差距。这为少数民族享有各种权利提供了物质保障,为发展民族关系打下物质基础。

  (2)从经济生活的角度简要分析,国家为促进少数民地区经济发展所采取的措施?【参考答案】①坚持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位置,给予特殊政策支持,发挥资源优势和生态安全屏障

  作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支持特色优势产业发展。②加大支持西藏、新疆和其他民族地区发展力度,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③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发挥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改善投资环境,壮大优势产业,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强化交通运输枢纽地位。④实行地区互助政策,开展多种形式对口支援。⑤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⑥加快沿边地区开发开放,加强国际通道、边境城市和口岸建设,深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少数民族聚居区大都地广人稀,资源富集。草原面积、森林和水力资源蕴藏量以及天然气等基础储量,均超过或接近全国的一半。多年来,国家把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国家发展建设的重要内容,不断出台政策措施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10年,也是民族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10年。同其他许多地区一样,民族地区也遭遇了“成长中的烦恼”。富裕起来的人们逐渐意识到,以牺牲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为代价换来的GDP增长,并不是他们原来想要的经济发展。

  (1)你认为应如何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参考答案】①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发挥自然资源富集的优势,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②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加强宏观调控,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2)请结合材料,说明应如何解决“成长中的烦恼”,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参考答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③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④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材料二

  自秦汉以来,中国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交流融合、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

  新时期,为实现我国经济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我国的团结统一和繁荣富强、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大力加强学校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为此,教育部下发通知,从2010年起中小学增加民族团结教育教材,即小学的《中华大家庭》和《民族常识》、初中的《民族政策常识》和高中的《民族伦理常识》。

  (3)请阐述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文化根基,并分析说明材料二是如何体现意识作用的。

  【参考答案】(1)①中华文化具有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的包容性,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铸就中华文化,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②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③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精神,在各个历史时期都迸发出强大的精神力量,使任何征服或分裂中华民族的企图都不能得逞。

  (2)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以及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为了构建和谐社会,教育部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精心选择了民族团结教育的内容。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增强全国人民的民族团结意识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的团结统一。

  材料三

  做好西藏工作,关键是要处理好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始终坚持一手抓改革发展,一手抓团结稳定,自觉做到“三个不动摇”,一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西藏的问题归根到底要靠加快发展、科学发展来解决。二是要坚持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不动摇。要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把促进改革发展同维护社会稳定有机结合起来。三是要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不动摇。民族团结是西藏各族人民的生命线。

  (4)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分析法,说明如何做好西藏工作?【参考答案】①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即对立统一。矛盾双方既斗争又同一。发展与稳定相互区别,又相互依存。发展是稳定的基础,稳定是发展的保证。因此,要把促进改革发展同维护社会稳定有机结合起来。②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要正确处理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同时要坚持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不动摇。③矛盾具有特殊性,事物的矛盾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有不同的特点,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好西藏工作,关键是要处理好发展和稳定的关系,要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

  (5)运用政治常识知识,阐述“民族团结是西藏各族人民的生命线”的道理。

  【参考答案】①民族团结是坚持民族平等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民族团结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是西藏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②民族的团结和民族凝聚力的强弱,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民族团结是我国统一、繁荣、昌盛的重要保证,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各民族的共同愿望。

  4.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充分保障下,新疆各族人民更加平等地享有参与管理国家的权利,掌握了管理新疆社会、主宰自己命运的当家作主的权利,成为新疆精神文明、物质文明财富的创造者和享受者,各族人民的民族特性和传统文化受到充分的尊重、保护和大力弘扬,并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被赋予了更加绚丽多彩、更加富有时代特征的丰富内涵。

  试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在保障新疆各族人民当家作主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参考答案】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充分保障新疆各族人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平等地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②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确

  保新疆各族人民能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借助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参与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的协商。③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赋予新疆各少数民族人民以充分的民族自治权,自主管理本地区内部事务,使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④我国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这能够保证新疆城乡各族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物和公益事业,是新疆人民当家作主的最有效的途径。

  5.材料一

  2010年4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推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工作。会议指出,新疆工作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新疆工作,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对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提高各族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对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保障国家安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会议强调,做好新形势下新疆工作,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符合新疆实际的发展路子;要坚持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促进新疆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群众和谐相处,巩固和发展新疆社会和谐稳定的局面。

  (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分析我国当前怎样才能更好地推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跨越式发展?【参考答案】①坚持和完善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民主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为新型的民族关系提供根本的政治保障。②坚持和完善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③制定和完善我国的法律体系,为我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提供法律保障。④坚持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为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提供制度保障。⑤公民要坚持权力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反对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⑥加强国家和发达地区对新疆地区的扶持与支持力度。

  (2)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我国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决策的正确性。

  【参考答案】①联系具有普遍性,这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我国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要意义充分体现联系的观点。②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新疆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必将推动西部大开发,有利于民族团结和民族繁荣。③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国家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决策就是立足全国发展全局而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而新疆地区的发展必将推动全国的大发展。

  材料二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召开西藏、新疆工作会议,提出了推进西藏、新疆跨越式发展,以发展促和谐的工作思路。

  试用处理民族关系三原则的关系分析推进西藏、新疆跨越式发展的政治意义。

  【参考答案】①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三项原则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的发展,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②推进西藏、新疆加快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有利于进一步推进我国各民族的平等、团结、进步事业;有利于巩固和发展我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有利于进一步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有利于巩固我国的边防,维护国家统一。

篇二:西藏新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以来在政治经济文化

  

  论民族区域自治法对西藏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作用

  王春焕;刘彦

  【期刊名称】《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4(019)004【摘

  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自颁布实施以来,为西藏的社会发展与进步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民族区域自治法在西藏自治区得到认真的贯彻和执行,保障西藏人民充分行使了各种自治权利,极大地推动了西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使西藏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法制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社会发展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从而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总页数】4页(P5-8)

  【作

  者】王春焕;刘彦

  【作者单位】西藏大学公共教学部,西藏,拉萨,850000;西藏大学公共教学部,西藏,拉萨,85000【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D633.2【相关文献】

  1.知识女性在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中的重要作用研究[J],黄小梅;赵楠;王丹丹

  2.论中国知识女性在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中的重要作用[J],吕安琪

  3.大力宣传西藏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J],;4.《民族区域自治法》与社会主义新延边──纪念《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十周年

  [J],吴长淑

  5.一幅新时代西藏发展的画卷——记西藏人权事业发展与进步[J],格桑卓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篇三:西藏新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以来在政治经济文化

  

  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础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确保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社会长治久安的根本制度保障。比利时知名藏学家安德烈·拉克鲁瓦2015年8月12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中国西藏自治区成立50年来,社会进步迅速且巨大,西藏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这是毋庸置疑的。回顾过去的50年,西藏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方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一)政治基础

  在政治方面,西藏人民享有充分的自治权、平等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以制度的形式保障了西藏人民平等参与管理国家事务、自主管理本地区和本民族事务的权利。1961年前,农奴没有行使过任何民主权利,直到1961年西藏各地普选、1965年自治区成立,西藏人民终于过上了当家做主的政治新生活。第一,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是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自主管理本民族事务。第二,在西藏人民代表大会中,除了藏族代表外,其他居住在西藏行政区域内的民族也有适当名额的代表。例如自1965年以来,西藏历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和人民政府主席均由藏族公民担任。2012年西藏四级人大代表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代表超过三万名,占93%以上,门巴族、珞巴族、回族、壮族等人口较少的民族也有自己的代表。第三,西藏自治区享有广泛的自治权利,包括立法、对国家有关法律的变通执行、使用本族语言文字、人事、财政管理和自主发展文化教育等权利。例如:在执行全国法定假日的基础上,将“藏历新年”、“雪顿节”等藏族传统节日列入自治区的节假日。

  (二)经济基础

  在经济方面,西藏人民享有对内自主发展,对外适度开放的权利。民族自治地方的发展,既是民族区域自治的根本目的之一,也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西藏自治区成立后党和政府着力发展西藏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变西藏贫困落后的面貌。第一,西藏地区生产总值持续上涨。1951年西藏地区生产总值为1.29亿元,截止到2014年西藏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25亿元,年均

  增长超过8.5%。第二,工业迅速发展,第三产业成为支柱产业。旧西藏没有现代工业,通过50年的发展,西藏已建立起包括轻工、机械、建材、化工、食品加工、民族手工业、藏医药等20多个门类的现代工业体系,同时第三产业成为西藏支柱产业,2012年西藏三大产业结构为11.5:34.6:53.91,2014年全年接待游客155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04亿元"。第三,改革开放三十多年,西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市场体系,加强了与世界的联系。自1993年西藏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仅使西藏特产、民族手工产品等通过价格流通改革进入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而且全国各地的商品也源源不断地进入西藏。同时,西藏立足区位优势,加强与尼泊尔、缅甸、印度等周边国家的友好合作,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在未来随着“一带一路”工程的实施,西藏必将搭上政策的顺风车,实现经济增长新突破。

  (三)文化

  在文化方面,西藏人民享有继承传统文化的权利和宗教信仰的自由。第一,藏语文是西藏文化的重要标志和载体,它不仅是西藏人民交流的重要工具,而且在中国多元语言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央政府高度尊重藏族人民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大力发展藏语文化事业。西藏自治区成立后,颁布了《西藏自治区学习、使用和发展藏语文的若干规定(试行)》,明确规定各级学校使用双语教学。此外,西藏自治区成立后,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决议、法规及各级政府下发的文件公告等都使用汉、藏两种文字。第二,西藏自治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体现在两方面:在对传统的具体文化建筑如布达拉宫、罗布林卡等进行修复的同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民间传统的歌曲、舞蹈、史诗、谚语等进行搜集、整理。第三,宗教信仰自由得到保护。西藏自治区和7个地市均设有佛教协会,寺庙学经、受戒、修行等传统宗教活动正常进行,信教群众每年自由参加雪顿节等各种各样的宗教活动。

  (四)社会

  在社会方面,人民的就业权利、健康权利、社会保障权利得到进一步保障,各项事业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就业方面:2014年农牧区转移就业98.5万人次,新增就业4.3万人;医疗方面:和平解放以来国家为西藏卫生事业的总投资达40多亿元,建立了市、县、乡、镇各级卫生医院,人民的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健康水平显著提高,人均寿命由解放初期的36岁,提高到现在的67岁,藏医药

  事业也获得了重大的发展;社会保障方面: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病有所医的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截至2014年底,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为核心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建立,全区各项社会参保总人数达到260.6万人次。

  (五)生态文明

  在生态文明方面,作为西藏五位一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西藏的环境保护工作同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工作一样取得了重大成就。西藏地处青藏高原,海拔较高,地理气候独特,野生动植物、矿产资源丰富,素有“世界屋脊”之称。它不仅是中国的气候“调节器”,也是南亚和东南亚地区的“生态源”,因此,中央政府高度重视西藏地区的环保、生态建设,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一方面,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使生态保护工作实施到位。如造林工程和绿化工程不断实施,西藏森林植被覆盖率从20世纪50年代的不足1%上升到5.93%5l57),“一江两河”(雅鲁藏布江、拉萨河、年楚河)综合开发项目、生态环保型铁路——青藏铁路等工程项目对生态环境起到了良好的保护作用。同时,西藏生物多样性也得到了有效的保护,60年来西藏没有任何物种遭到灭绝而且种类不断丰富。另一方面,依法打击各种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西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先后出台了《西藏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实施〈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的意见》等多项关于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法规并加大执法力度,坚决打击各种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

篇四:西藏新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以来在政治经济文化

  

  当代思潮新中国政治制度现代化成就——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及其影响张子钊(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京 100070)摘 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体现了党对中国国情和民族实际问题的深刻把握与认识。几千年来,中华各民族都把国家统一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无数仁人志士为了国家的统一奋斗终身。近代以来,新疆、西藏、内蒙、台湾、云南、东北等地接连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边疆的民族问题日益严重,但是在抵抗列强的伟大斗争中各民族之间形成了牢不可破的密切联系,这样的民族关系格局,为实行民主区域自治提供了坚实基础。我国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特点,以及在自然条件、经济文化上又各具特色,这样的民族分布特点,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提供了现实的条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民族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举。关键词: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问题;现代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采取何种制度来解决民族问题,是关系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经过长期探索,完成了从联邦制到单一制,从民族自决到民族区域自治的转变。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对民族问题有着慎重的考虑。1949年1月31日,毛泽东在西柏坡的住地接见了斯大林派来的苏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代表米高扬。会谈时,毛泽东谈论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夺取全国胜利和建立新中国的问题,谈到关于民族问题时,毛泽东说:“中国是多民族的国家,有几十个民族,汉族人数最多,其他如蒙、回、藏、维吾尔等民族大多数居住在边远山区。”1949年6月15日,新政协筹备会041

篇五:西藏新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以来在政治经济文化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和意义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的事务权利的精神,体现了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本文是品才网小编精心收集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仅供参考!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和意义

  含义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意义

  1.有助于把国家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既维护了国家主权统一,又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的权利.

  2.有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特点结合起来,做到因民族制宜,因地区制宜,从而有利于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3.有助于把国家富强和民族繁荣结合起来.

  4.有助于把各民族热爱祖国的感情和热爱本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和意义

  我国目前有5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内蒙古

  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这些民族自治区域分别聚居着:维吾尔族、藏族、蒙古族、回旋、壮族等很多兄弟民族。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民族达1800万。壮锦是壮族传统的工艺美术品。国家对待少数民族的基本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这一制度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自己内部事务的权利,是人民民主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体现。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建设中国特殊社会主义民族政治的重要内容。就是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力。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的事务权利的精神,体现了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民族区域自治既保证了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内部的事务,又保证了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巩固和发展了中华民族大团结!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和意义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特点和内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基本政治制度。

  根据宪法第4条的规定,它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和特点:

  1.民族区域自治以国家统一、领土完整为前提。民族自治地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其自治权属于特殊的地方国家权力,与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不同,不享有脱离国家而独立的权利。民族自治地方是我国单一制国家结构条件下的一种地方政权形式,要在中央统一领导下行使自治权,管理本地区的和本民族的内部事务。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必须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这也就是说,只要有一定数量的少数民族人口聚居,就可以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也必须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内实行。这种自治制度是民族自治与区域自治的结合,即只有聚居在一定区域内的少数民族才能实行民族自治,不是分散居住的少数民族人口实行的民族文化自治,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与民族聚居无关的地方自治。

  3.建立民族自治地方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少数民族的权利。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承认民族差异的基础上为了实现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权利,使之能自主地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而建立的。少数民族作为我国人民中的一部分,享有的当家作主权利具有民族性。一方面,少数民族作为国家主人,他们在政治、经济、特别是文化上的特殊要求应得到特别保护;另一方面,少数民族在任何时候都享有民族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所以,在少数民族传统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自治,行使自治权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权利的关键。可以说自

  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否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也就名存实亡了。

  1984年5月3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了《民族区域自治法》,作为少数民族实现自治权利的基本法律;XX年2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对该法进行了广泛的修改,以适应国家经济发展和民族关系发展的需要。

  二、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形成是历史的选择

  民族区域自治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人为解决民族问题进行多年探索的结果。早在江西苏区时,在《关于中国境内少数民族问题的决议案》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中就提出了民族自决的主张;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在陕甘宁边区提出了较完整的民族区域自治的主张,并在边区建立了若干民族自治地方;1947年5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成立。解放后国家逐渐成立了各级民族自治地方,1954年宪法正式确立了这一基本政治制度。

  1949年9月,在开国前夕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包括各民族代表在内的600多位政协代表共同协商决定,建立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并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纲领专门阐述了新中国的民族政策,明确把民族区域自治定为一项基本

  国策。

  应该说,提出和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绝非偶然,它是基于我国历史与现实的国情做出的必然选择。

  1.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和发展,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依据。

  公元前21世纪,中国出现了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夏以其相对的先进和强大,成为各民族凝聚的核心。从那时起,我国各民族之间,有和平交往也有争战杀伐,有统一也有分离,但几千年的历史一再表明,无论一个民族还是整个中华民族,都是团结则兴、分裂则亡。因而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共同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认同自己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始终是各民族关系的主流。

  纵观我国历史,历代中央政权大都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因俗而治”,在政治统一的前提下,保持民族地区原有的社会制度和文化形态。汉朝在今中国新疆地区设立西域都护府,唐朝在这一地区设立安四和北庭两大都护府,都只管理军政要务。清朝对不同民族地区也采取了不同的治理措施:在蒙古族地区实行盟旗制度;在西藏则派出驻藏大臣,通过册封达赖和班禅两大活佛实行政教合一制度;在新疆维吾尔族最集中的地区实行伯克制度;对南方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则实行土司制度。尽管在封建王朝时代,各民族之间不可能形成真正的平等关系,但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和

  有效治理,不断增进着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缔造了同文同源、生生不息的民族血脉。

  近代以来在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基础。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的110年间,中国几乎遭受过当时所有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欺凌,各族人民共同陷入被压迫、被奴役的悲惨境地。在亡国灭种的危急关头,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各族人民同仇敌忾、万众一心,用血肉筑成中华民族新的长城,为维护国家统一、争取民族的独立和解放进行了殊死的搏斗。

  在共同反抗外来侵略的浴血斗争中,中华各民族儿女深切体会到:伟大祖国是我们的共有家园,各族人民只有紧密地团结和联合起来,才能维护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只有实现国家的独立自主和繁荣富强,各民族才能拥有真正的自由、平等、发展和进步。

  2.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各地区资源条件和发展的差异,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现实条件。

  一部我国的民族形成和发展史,就是各民族之间彼此交融的历史。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各民族频繁迁徙,逐渐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汉族作为中国人口最多的民族遍布命国,少数民族人口虽少,且主要聚居在广大边疆地区,但在内地所有县级以上行政区域都有居住。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的人口分布状况,决定了

  在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建立不同类型和不同行政级别的民族自治地方,有利于民族关系的和谐稳定和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三、民族区域自治的顺利推行和不断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始终积极推行民族区域自治,由此出现了各民族团结友爱的大好局面。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迄今为止,通过识别并由中央政府确认的民族有56个。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其他55个民族人口较少,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XX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少数民族人口为10643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

  1.我国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组成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截至XX年底,我国共建立了155个民族自治地方,其中包括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根据XX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在55个少数民族中,有44个建立了自治地方,实行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71%,民族自治地方的面积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64%左右。

  2.我国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享有广泛的自治权利

  1984年5月1日,我国颁布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民族区域自治法》,把党和国家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法律化。XX

  年2月28日,又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新情况,对这一法律进行修改,进一步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的法律地位,使这一制度的发展获得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我国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享有广泛的自治权利,在实践中这些权利的运用取得了明显的成就:一是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二是享有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权利;三是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按照传统风俗习惯生活及进行社会活动的权利和自由;四是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此外,还拥有自主安排、管理、发展经济建设事业,自主发展教育、科技、文化等其他各项权利。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1)国家通过各种措施帮助和支持民族自治地方发展经济社会各项事业。主要包括:把加快民族自治地方的发展摆到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优先合理安排民族自治地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大对民族自治地方财政投入和金融支持力度,重视民族自治地方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采取特殊措施帮助民族自治地方发展教育和科技事业,加大对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增加对民族自治地方社会事业的投入,扶持民族自治地方扩大对外开放,组织发达地区与民族自治地

  方开展对口支援,照顾少数民族特殊的生产生活需要,等等。

  (2)在国家和发达地区的大力帮助和支援下,民族自治地方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保持了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进步、民族和睦的良好局面。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传统文化得到保护和弘扬;教育水平显著提高,医疗卫生事业持续进步;形成了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和谐民族关系。

  实践证明,民族区域自治作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策,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正确选择和伟大创举。它符合我国国情和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强大生命力;它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发展繁荣,得到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民族区域自治,作为党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一条基本经验不容置疑,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不容动摇,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的一大政治优势不容削弱。

推荐访问:西藏新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以来在政治经济文化 西藏 新疆 政治经济

本文来源:https://www.cygypipe.com/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28106.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