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墨客文档网!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讲义6篇

文章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07-29 10:27:01

篇一: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讲义

  

  高二语文文科名著材料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讲义101-110回

  第一百一回:出陇上诸葛妆神

  奔剑阁张郃中计

  【情节梳理填空】

  孔明回成都追杀散布流言之宦官,孔明复回汉中,从杨仪

  计,分两路军兵,轮流图魏。建兴九年二月,诸葛亮五出祁山。司马懿领兵迎战。

  听说蜀军出陈仓、过剑阁、由散关往斜谷而来,司马懿知道诸葛亮是打算用陇西小麦

  充作军粮。于是司马懿派兵留守祁山,自己率领大军往陇西而来。见魏军已有防备,诸葛亮与姜维、关兴、魏延等装神弄鬼,迷惑魏军,吓得魏军军心大乱。诸葛亮乘机偷割了垅上的小麦,送赴卤城打晒。

  郭淮献计攻卤城,被孔明伏兵四面杀败;淮又献计调雍、凉诸郡人马,自己奇袭剑阁,截蜀兵归路,亦被蜀兵击败。

  永安李严误了军粮,恐诸葛亮责怪,谎称吴兵入侵,孔明急忙撤兵。诸葛亮撤军回蜀,张郃前往追击,诸葛亮在木门道设下伏兵,将其射死。孔明与后主谪李严

  为庶人。孔明养军三年,不顾劝阻,又要伐魏。

  【经典情节复述】

  1.陇上妆神

  ①诸葛亮要割陇西小麦充军粮。②他与姜维、关兴、魏延带四路人马,当先一辆车上均坐着孔明,或真或假。③左右二十四人皂衣跣足,披发仗剑。④司马懿不知是人是鬼,有多少蜀兵,不敢妄动。⑤诸葛亮乘机偷割了陇上小麦。

  第一百二回:司马懿占北原渭桥

  诸葛亮造木牛流马

  【情节梳理填空】

  太史谯周以种种异兆为由要丞相“只宜谨守,不可妄动”,孔明发誓六出祁山,剿灭汉贼,鞠躬尽谇,死而后已。孔明星夜至汉中,闻关兴

  亡,放声大哭。引三十万兵,姜维、魏延为先锋,分五路至祁山。

  司马懿荐夏侯渊四子为先锋,行军司马,又令郭淮,孙礼总督西兵马,于北原下寨,不予出战。孔明虚攻北原,暗取渭滨,司马懿识破其用兵,蜀兵大败,吴班战死。

  孔明差费祎使东吴求与之攻取中原,权言魏延必为祸。司马懿派郑文诈降孔明,被孔明识破,魏兵劫寨大败。

  孔明在上方谷(即葫芦谷)作木牛流马,搬运粮草。司马懿见状,派兵来抢,然后如法炮制,运送军粮:司马懿不知诸葛亮的木牛流马里设有机关,结果被蜀军夺去大量粮草,魏军士兵感到如遇神怪,无不惊畏,不敢追赶。

  【经典情节复述】

  1.木牛流马

  ①诸葛亮六出祁山与司马懿交战,秘制木牛流马运粮。②司马懿令人依法造成二千余只,去陇西搬运粮草。③诸葛亮唤王平领兵扮作魏人,夺其粮草,驱木牛流马而回。

  待魏兵追至,便将木牛流马的舌头扭转,牛马不能行动,然后弃而走之。④魏兵赶到,牵拽不动;诸葛亮又唤张嶷等扮作神怪,驱木牛流马而去。⑤魏军大为惊畏,不敢追赶。蜀军抢得无数粮草。

  第一百三回:上方谷司马受困

  五丈原诸葛禳星

  【情节梳理填空】

  司马懿为张翼、廖化所败,弃金盔而逃脱。逃回营寨,坚守不出。

  吴主分三路兵伐魏,诸葛瑾率败兵逃走沔口。陆逊用计,但计谋泄露,缓缓退兵。曹睿

  赞叹陆逊用兵妙算。

  高二语文文科名著材料

  诸葛亮经过精思熟虑设下一计,让士兵佯作运粮,天天在上方谷往来,故意被司马懿抓去,以示无备,魏军接连小胜。司马懿终于忍耐不住,大举进攻蜀军:诸葛亮将司马懿诱进上方谷,纵火焚烧。不料天降大雨,司马懿父子三人逃回,从此坚守不出。孔明以巾帼女衣并侮辱之书

  信送司马懿,激他出战,懿忍辱受衣,却不出战。

  诸葛亮事无巨细一一过问,终于积劳成疾,听说吴兵无功而还,昏倒于地。诸葛亮自知时日不多,欲用禳星之法延长寿命,但还差一天就成功的时候,大灯被魏延

  失足扑灭,诸葛亮仰天长叹。

  【经典情节复述】

  1.司马懿忍辱受衣

  六出祁山,司马懿上方谷大败,失去渭南营寨,坚守不出。屯兵于五丈原的孔明,屡次令人搦战,司马懿不予理睬,孔明就拿取妇人的丧冠——巾帽,外加妇人素缟衣服,写了一封书信,用盒子装了,送到魏寨。嘲笑司马懿甘愿守巢窟畏刀避箭,与妇人没有什么区别。即“今遣人送巾帼索衣,如不出战,可再拜而受之。倘有丈夫之胸襟,早与批回,依期赴敌。”司马懿看完书信,忍住心中大怒而佯笑,没有将妇人素服“早与批回”,而是“吾且受之”,并重赏了来使。魏将忿忿不平,极力请战,为安抚三军,上表奏请魏主请求严令不得出战。

  2.五丈原诸葛禳星

  ①诸葛亮在五丈原与司马懿陷入拉锯战。②诸葛亮本就积劳成疾,又因东吴伐魏无功而返,于是旧病复发,命在旦夕。③他于帐中点灯祈禳北斗以求延寿,只要七日内主灯不灭,便可再活十二年。④不料因有魏军探营,魏延闯帐报告,不慎将主灯扑灭。⑤诸葛亮禳星延寿失败。

  第一百四回:陨大星汉丞相归天

  见木象魏都督丧胆

  【情节梳理填空】

  诸葛亮病重,唤姜维(授兵书)、杨仪等人托付后事,并设计好蜀军退兵路线。

  孔明强支病体,遍观各营,喟然长叹。刘禅差李福前来问安,李福向诸葛亮询问后继者,诸葛亮推荐

  蒋琬、费祎相继为丞相继承人。建兴十二年八月,诸葛亮死于五丈原,死时五十四岁。刘禅将诸葛亮厚葬在定军山。姜维、杨仪不敢举哀,安置翕中。魏延

  不服杨仪,口出不逊之言。司马懿引兵追赶,看到诸葛亮事先嘱咐人制作的木偶像端坐车内,以为诸葛亮还活着,便急忙退兵。这就是所说的“死诸葛吓走活仲达”。

  【经典情节复述】

  1.秋风五丈原

  诸葛亮第六次出兵祁山,司马懿坚守不战。诸葛亮派人侮辱,司马懿不为所动。不久诸葛亮病危,穰星不成,遂将生平所学传授给姜维,并做好身后的军事安排。尚书李福赶到,诸葛亮推荐蒋琬、费祎相继为丞相继承人后死去。时年五十四岁。是夜,天愁地惨,月色无光。

  2.死诸葛走生仲达

  诸葛亮积劳成疾,临终与众将诀别,并安排了军国大事。他死后虽秘不发丧,但司马懿见蜀兵后退已知真相,故催军速追。

  突然五丈原上炮响旗飘,诸葛亮端坐四轮车出现,他羽扇纶巾。魏军见诸葛亮尚在,弃甲逃命,溃不成军。

  两日后,司马懿方知车上是木人。懿叹曰:“吾能料其生,不能料其死也!”遂班师回。蜀中人谚曰:死诸葛能走生仲达。

  第一百五回:孔明预伏锦囊计

  魏主拆取承露盘

  【情节梳理填空】

  魏延

  不满杨仪领兵,起兵造反。魏延和杨仪分别奏明后主,言对方背反。后主知魏延反,派董允好言抚慰。马岱假意愿助魏延取西川,与姜维、杨仪按孔明锦囊妙计杀魏延。杨仪

  不服蒋琬,高二语文文科名著材料

  后主罢为庶人。随后一段时间,三国各自罢兵。

  曹睿耽于声色,在许昌大兴土木,建造宫殿,劳民伤财,怨声不绝,又欲长生不老,派马钧赴长安拆取汉武帝时修建的柏梁台上之铜人、承露盘,众官谏诤,曹睿不听。

  【经典情节复述】

  伏锦囊计斩魏延

  ①魏延脑后有反骨,孔明每欲斩之,因怜其勇而留用。②他在临终之时授马岱以密计,马岱依诸葛亮的计谋附和魏延造反。③魏延领兵来取南郑时,杨仪打开诸葛亮预付锦囊。④出阵对魏延说,你敢连喊三声谁敢杀我,我就将城池给你。⑤魏延连一声也没有喊完就被身后的马岱斩了。

  第一百六回:公孙渊兵败死襄平

  司马懿诈病赚曹爽

  【情节梳理填空】

  辽东的公孙渊

  拥兵造反,自号为燕王,兴兵入侵魏国。曹睿大惊,派司马懿前去征讨,日日攻打。不久,公孙渊在城中弹尽粮绝,只好投降。司马懿斩杀了公孙渊,得胜回朝。

  魏景初三年春,曹睿病死。临终前,效法刘备托孤,把年幼的儿子曹芳

  托付给司马懿,并封曹真的儿子曹爽为大将军,总摄朝政。

  司马懿和曹爽扶立曹芳登上帝位,二人辅佐曹芳执政。曹爽忌惮司马懿,入奏魏主曹芳,加封司马懿为太傅,夺了司马懿的兵权,控制在自己手里。自此曹爽在朝廷专权,不听大臣劝谏。

  为避免曹爽谋害,司马懿韬光养晦,装病卧床,两个儿子也退职闲居

  。但曹爽仍对司马懿有所忌讳,派荆州刺史李胜前去打探消息。看到李胜来到,司马懿披头散发,坐在床上,假装

  年老耳聋,听不清是“荆州”还是“并州”

  。李胜见司马懿如此老态不堪,放心离去,告诉曹爽。曹爽从此不再防备司马懿。司马懿欲乘曹爽和曹芳出城谒高平陵之机,率二子谋爽。

  【经典情节复述】

  司马懿诈病赚曹爽

  曹爽派人到司马懿家拜访,探听虚实。司马懿装得老态龙钟,耳聋眼花,喝汤洒满衣襟,讲话口齿不清。曹爽以为他危在旦夕,对他丧失了警惕。

  当曹爽跟随小皇帝曹芳出洛阳城祭扫曹睿陵墓时,司马懿趁机发动政变,逼迫曹爽交出权力,随即将其杀死。

  【阅读研讨探究】

  思考题1:试分析诈病赚曹爽一事中的司马懿的政治斗争手段。

  参考答案:“诈病赚曹爽”是司马懿政治斗争艺术的一次集中体现,整个事件从策划到实施再到善后,自始至终环环相扣,有条不紊;充分展示了司马懿静则使人无从觉察,动则令人措手不及的高超的运筹和统驭能力,他把握时机、乘时而动的技巧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第一百七回:魏主政归司马氏

  姜维兵败牛头山

  【情节梳理填空】

  曹爽与魏主曹芳一同去谒高平陵,祭祀先帝,并带御林军护驾。司马懿一看机会来到,马上率旧部起兵都城洛阳,迫使太后降旨,逼迫曹芳削去曹爽兵权

  。桓范等人建议曹爽带曹芳前往许都,以天子之令讨伐司马懿。曹爽没有采纳。司马懿又捏造罪名,说曹爽谋反,将曹爽灭门三族。

  曹芳封司马懿为丞相,令他和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同管国事。曹爽的亲戚夏侯霸

  反魏,败于郭淮与陈泰后投汉中降姜维。

  姜维以霸为向导官伐魏,在牛头山被郭淮、陈泰用计打败,飞奔阳平关,司马懿长子

  司马师欲夺关,姜维用武侯临终时所传“连弩”之法,一弩发十矢而败师。(一伐中原)

  【经典情节复述】

  高二语文文科名著材料

  高平陵政变(政归司马氏)

  曹魏后期司马懿发动的政变。明帝曹睿卒,司马懿与大将军曹爽共执朝政,政治矛盾日益尖锐。曹爽表请将司马懿转为太傅闲职,剥夺兵权,司马懿装病不起,有意麻痹曹爽,暗中策划。司马懿乘曹爽兄弟随魏帝祭扫明帝高平陵之机,发动政变。夺取武库,派长子司马师屯兵司马门,自己和太尉蒋济出屯洛水浮桥,又断绝曹爽归路。又迫郭太后(明帝后)下令废曹爽兄弟官职,先声夺人。派人送奏章给魏帝,要求罢免曹爽兄弟。曹爽犹豫不决,最终为求活命而同意交出大权,以侯还第。数日后,司马懿以谋反罪名族诛曹爽三兄弟。自此以后,曹魏政权实际落入司马氏集团手中。

  第一百八回:丁奉雪中奋短兵

  孙峻席间施密计

  【情节梳理填空】

  姜维领败兵回汉中。司马懿病逝,司马师、司马昭掌管魏国大权。

  孙权病死,孙亮即位。司马昭趁孙权新亡南征东吴,东吴诸葛恪

  (诸葛瑾的儿子)派丁奉往战,丁奉率领步卒上敌船,一举击败魏国船队。诸葛恪一面发书求姜维进兵攻魏,一面驱兵至新城,被城中守将用缓兵之计击退。

  吴国皇族孙峻对太傅诸葛恪权倾一时不满,设计谋杀诸葛恪,孙峻

  与吴主孙亮请诸葛恪赴宴,就席间杀之,掌握吴国兵权。

  姜维得诸葛恪书,发兵伐魏。

  第一百九回:困司马汉将奇谋

  废曹芳魏家果报

  【情节梳理填空】

  蜀汉延熙十六年秋,姜维起兵二十万,出阳平关再次伐魏。

  姜维在董亭与徐质交兵大败,姜维造木牛流马运粮诱杀了徐质,又于铁笼山围住了司马昭

  。可郭淮和陈泰挫败了羌兵,又驱之闯入姜维的大寨,蜀军败回汉中。姜维退走,郭淮来追,被姜维用郭淮射来之箭射杀。(二伐中原)

  司马师与司马昭兄弟在朝廷专权,日益专横,群臣都不敢言。魏主曹芳一见司马师入朝,便战栗不已,如针刺背。司马师常常带剑上殿,所有大事皆自行决断,并不启奏曹芳。曹芳与夏侯玄、张缉、李丰三人想除掉他,于是写下血诏,密传宫外,不想被司马师搜出,事情泄露,夏侯玄等人被诛灭三族。随后,司马昭绞死张皇后,废曹芳为齐王,另立高贵乡公曹髦为帝。

  第一百十回:文鸯单骑退追兵

  姜维背水破大敌

  【情节梳理填空】

  镇东将军、扬州都督毌(guàn)丘俭与剌史文钦

  反对暴政,起兵征讨司马氏兄弟,司马师带兵应敌。文钦之子文鸯率兵突入魏营,所向披靡,后兵败投奔东吴。毌丘俭

  兵败入慎县,被县令宋白所杀。

  正和二年二月,司马师眼瘤发作,不治身亡,死前将国事交给弟弟司马昭

  。曹髦封司马昭为大将军。从此,魏国大权均归司马昭。

  蜀将姜维趁魏内乱兴师三伐中原,于洮水背水一战打败了雍州刺史王经,又勒兵取狄道城,被邓艾设计杀败。

  【经典情节复述】

  1.姜维背水破大敌

  ①蜀军趁魏内乱伐魏。②张翼建议“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火速进攻雍州。③蜀兵背水一战,奋力杀敌。④姜维见士气高涨,不听夏候霸的意见,仍然进取中原。⑤邓艾派兵赶往雍州,联合陈泰解了狄道城之围。

篇二: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讲义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讲义71-80回

  第七十一回:占对山黄忠逸待劳

  据汉水赵云寡胜众

  【情节梳理填空】

  操亲出征,至蓝田,看望蔡邕之女蔡琰,试杨修才。

  黄忠从法正“反客为主”之计,步步为营,打败驻守定军山的夏侯渊,俘夏侯尚。黄忠在法正帮助下,先夺得定军山西一山头,以逸待劳,杀了夏侯渊,夺了定军山。

  曹操率军前来报仇,黄忠烧操粮草,被围,为赵云救出,赵云单枪匹马据汉水打败操追兵,重现长坂坡的风范。玄德,孔明赞子龙一身都是胆。操命徐晃从斜谷小路取汉水,王平往助。

  【经典情节复述】

  1.占对山黄忠逸待劳

  在夺取定军山一战中,法正与黄忠商议,黄忠守在半山,待夏侯渊兵出,举白旗为号,按兵不动,待夏侯渊兵回,则红旗招展,鼓角齐鸣,大骂挑战。待夏侯渊兵疲敝,驰下山来,犹如天崩地塌之势。黄忠斩了夏侯渊,曹兵大溃。

  2.赵子龙一身是胆

  ①汉中之战夏侯渊战死后,曹军四面出击,抢占各要点。②赵云遭遇曹军的大部队,并未慌乱,显出一位老将的风采,③且战且退,同时杀透重围,救出张著。④后以几十骑的兵力,使得曹军落荒而逃,取得最终胜利。⑤刘备知晓后,称赞赵云“一身都是胆”。

  第七十二回:诸葛亮智取汉中

  曹阿瞒兵退斜谷

  【情节梳理填空】

  徐晃不听王平意见,被黄忠、赵云打败,王平降玄德。操被背水一战的刘备打败,回到南郑,魏延、张飞已得南郑,操走阳平关。针对曹操的为人多疑,孔明采取疑兵之计,命赵云听营中炮响,只管擂鼓,不要出战,令曹军彻夜不安。孔明用计接连挫败曹操。

  操弃阳平关而逃至斜谷界口,进退两难,三军士气消失殆尽。主簿杨修为人放旷,多次触犯曹操的忌讳,他看透了曹操想要退兵的心思,见传“鸡肋”为令,便教收拾行装,被曹操以惑乱军心的罪名斩了。曹操屯兵多日,毫无战绩,备乘胜追击,操不得已撤回许都。

  【经典情节复述】

  1.鸡肋令

  曹操与刘备对垒于汉中。曹操见连日阵雨,粮草将尽,正在进退两难之际,适庖官进鸡汤。操见碗中有鸡肋,这时夏侯惇入帐,禀请夜间口号。操随口答:“鸡肋!鸡肋!”夏侯惇传令众官,都称“鸡肋”。当这口令传到主簿杨修那里,杨修便教兵士们收拾行装准备撤兵。兵问其故。杨修说:“鸡肋鸡肋,食之无肉,弃之有味。”今丞相进不能胜,恐人耻笑,明日必令退兵。故先收拾行装,免得临行慌乱。之后曹操便以鼓惑军心之名砍了杨修的头。

  2.汉中争夺战

  曹操夺取汉中,令曹洪、夏侯渊镇守。张飞打败张邰夺取瓦口隘,黄忠夺取天荡山,并听从法正的计策在定军山半山以逸待劳斩杀夏侯渊。从许都赶来的曹操战局不利,发布鸡肋军令,借故斩杀杨修,不久退兵。刘备夺取汉中,进位汉中王。

  3.杨修之死(曹孟德嫉杀杨修)

  ①曹操兵退斜谷,进退两难,发布了“鸡肋”口令。②杨修恃才放旷,借机对将士说“鸡肋”表明曹操有退兵之意,未经请示,便教随行军士收拾行装,准备归程。③曹操想起杨修解读“一合酥”“梦中杀人”等犯忌之事。④对杨修卷入曹家“世子之争”颇为恼怒。⑤遂以惑乱军心为由将其杀害。

  4.曹操“梦中”杀人

  曹操生性多疑,常恐别人暗中加害于他,便对手下说自己梦中好杀人,睡觉时,旁人不要1靠近。一次睡觉时被子滑落,近侍替他盖上,他跃起杀了近侍,又躺下睡觉。醒后故意惊呼:“何人杀我近侍?”左右以实告,才假装悲伤,命厚葬之。众人皆以为曹操果真梦中杀人,唯行军主簿杨修明曹操之意,说:“丞相非在梦中,而是汝等在梦中也。”

  【阅读研讨探究】

  思考题1:

  分析杨修之死的原因。

  参考答案:一是由于杨修能够摸透曹操的心思,曹操既嫉妒他的才能,又考虑到留他在身边终不免造成祸患,总想找一个堂堂正正的罪名把他杀掉。二是杨修恃才放旷,为显示自己的聪明才智,臵军纪于不顾,一闻“鸡肋”就自动收拾行装,并煽动其他人也作归计,因此,他的被杀是咎由自取。三是由于杨修已深深卷入曹丕和曹植争夺接班的斗争之中,在曹丕已经得势的情况下,他必将成为这场斗争的牺牲品。曹操为身后接班人的安危考虑必定会杀掉他的。

  第七十三回:玄德进位汉中王

  云长攻拔襄阳郡

  【情节梳理填空】

  曹操兵败,又中魏延一箭,三军锐气堕尽,退回京兆。

  刘备取汉中,安民已定,大赏三军,人心大悦。诸葛亮引法正等人欲尊玄德为帝,玄德不从。孔明建议暂为汉中王,玄德应允,筑坛于沔阳,进位汉中王,与曹操名爵相等,立子刘禅为王世子,亮为军事,又封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为五虎大将。

  曹操闻玄德进位汉中王,大怒,欲兴兵讨伐。司马懿献离间计,欲与东吴合力破蜀兵。刘备引百官回到成都,修筑宫廷,广积粮草,多造兵器,以图进攻中原。操派满宠为使,说权攻荆州。东吴因荆州之痛,求二全之计,如与云长结亲则共同破魏,不成则合力破蜀。

  关羽放弃了孔明联吴抗曹的策略,粗暴地拒绝了孙权派来的求婚使者(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关羽得到刘备指令,留少数人守荆州,自己带领兵马进攻襄阳。糜芳、傅士仁因饮酒误事,为关羽杖责并免去先锋印绶。关羽大败曹仁,得襄阳,乘胜攻打樊城,曹仁坚守不出。司马王甫谏关羽须提防荆州守备,关羽不听。

  【阅读研讨探究】

  思考题1:关羽对于刘备封五虎将后的看法如何?试分析。

  参考答案:刘备派司马费诗令关羽先起兵取樊城,并告之汉中王封爵之事。当他得知与黄忠同为五虎将后很生气,怒曰:“黄忠何等人,敢与吾同列?”“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不愿与之同列。司马费诗以萧何、曹参不怨韩信比自己位高,共同为国效力为喻,劝关羽要有兄弟之义,视同一体,同休戚、共祸福。关羽惭愧拜受印绶。此事足见关羽过于孤高傲慢,目中无人。

  第七十四回:庞令明抬榇决死战

  关云长放水淹七军

  【情节梳理填空】

  关羽攻占襄阳后乘胜进攻襄樊。曹军军士见关羽神威凛凛,竟不战而退。曹仁急忙向曹操求救。曹操封于禁为征南将军,封庞德为征西郡先锋,率领七路大军前往樊城解围。

  庞德原是马超副将,马超此时已是刘备得力助手;庞德的哥哥庞柔这时也在西川为官。曹操不信任他,想免去他的先锋之职。庞德向曹操发誓,要忠心报主。他特意带上一口棺材(榇chèn,空棺)出征,抬赴樊城,表示要与关羽决一死战。

  关公与庞德战百余回不分胜负,庞德一箭射中关公左臂。于禁刚愎自用,嫉贤妒能,恐庞德立功,鸣金收兵。于禁在罾(zēng)口川下寨,关羽趁机引襄江水,水淹七军,于禁被擒后投降,统领的七军全军覆没,庞德被擒誓死不降而被斩。关公被曹仁兵放毒箭射中右臂。

  【经典情节复述】

  1.水淹七军

  关羽进攻樊城,曹操命大将于禁为南征将军,庞德为先锋,统率七路大军,星夜去救樊城。关羽与庞德战百余回不分胜负,庞德一箭射中关公左臂,于禁恐其成,鸣金收兵。关羽得信,曹兵移到城北驻扎。关羽不知何意,骑马登高观望,看到北山谷内人马很多,又见襄江与白河水势汹猛。遂急命部下准备船筏,收拾雨具,又派人堵住各处水口,趁夜晚风浪大作之际,放水淹没曹军。

  大意的于禁没有采取防范措施,庞德则与众将商议,山谷不易久留,准备明日将军士移入高地。就在这天夜里,风雨大作,庞德在帐中,只听万马奔腾,喊声震天。出帐一看,大水从四面急剧涌来。七军兵士随波逐浪,淹死很多。于禁、庞德率将士登上小土山躲避,关羽带大军冲杀而来,于禁投降,庞德后被生擒。

  第七十五回:关云长刮骨疗毒

  吕子明白衣渡江

  【情节梳理填空】

  关羽在攻樊城时中了毒箭,神医华佗前来为关羽刮骨疗毒,公全无惧色,饮酒吃肉,谈笑弈棋,神态自若,留下了一段佳话。

  操联东吴,夹攻关公。东吴吕蒙(字子明)用陆逊(字伯言)之计,假装病退并以陆逊代之。陆逊差人赍书具礼,词甚卑谨,关公遂无忧江东之意,撤荆州兵攻取樊城。

  吕蒙派士兵伪装成客商,皆穿白衣,骗过关羽守军,悄然渡江,长驱直入,骗过关羽守军,乘夜占领烽火台,不费一兵一卒,夺得荆州。(白衣渡江)孙权放于禁归,吕蒙治军严肃。治中潘浚、公安守将傅士仁投降。

  【经典情节复述】

  1.吴下阿蒙

  三国时期,东吴能武不能文的武将吕蒙听了孙权的劝告后,发奋读书,大有长益。一段时间后,都督鲁肃来视察吕蒙的防地。吕蒙就对蜀防备的事情讲得有条有理,还写份建议书给鲁肃,鲁肃很惊讶地说道:“你再也不是从前吴下的那个阿蒙了。”(吴下,指东吴。阿蒙指吕蒙,东吴大将。他学识不足,孙权劝他要多读兵书、史书。吕蒙勤奋学习,大有长益。鲁肃和他交谈,常彼吕蒙驳倒。鲁肃赞许地说:你已不再是过去的东吴阿蒙了。后以“吴下阿蒙”称誉别人变化很大,长进明显;或反其意而用之,谦指自己毫无长进,也作“阿蒙吴下”)

  2.刮骨疗毒

  ①在攻打樊城时,关羽受曹仁部下一箭。②华佗认为应当切开臂膀刮掉渗入毒药,病才能根除。③华佗用刀刮骨,左右掩面失色;关羽却饮酒食肉,谈笑弈棋,神色自若。④华佗刮尽其毒,敷上药,以线缝之。关公大笑而起。⑤华佗称赞说:“君侯真天神也!”

  3.大意失荆州

  ①孙权拜吕蒙为大都督,攻取荆州。②陆逊向吕蒙献计,经过周密安排,派士兵伪装成商客,骗过了关羽的守军。③顺利渡江,招降对关羽不满的傅士仁、糜芳。④趁关羽毫无防备,骗开了城门,吴兵齐入,袭了荆州。⑤吕蒙兵不血刃,赚取了荆州。

  【阅读研讨探究】

  思考题1:在本回中,关公对华佗说:“任汝医治。吾岂比世间俗子,惧痛者耶!”请结合全书,分析关羽在“刮骨疗毒”中的性格。

  参考答案:“岂”字足见关公自视极高,关公连孙权都不放在眼里,自傲自大。关公不惧痛,敢接受也能忍受刮骨疗毒且“全无痛苦之色”,不仅勇气过人,且忍受力超人。关公选择忍痛刮骨保全右臂,足见明智、冷静。相比曹操怀疑华佗,“任”字足见关公的坦荡、豪放。

  思考题2:关羽和周瑜一样中曹仁的毒箭,后来的发展情况却不尽相同。请从关羽这一人物性格角度分析说明为何“不尽相同”。

  参考答案:关羽因“信义著于天下”得到华佗医治,周瑜则没有。其后,周瑜没带伤大战3过,关羽曾大战徐晃,跟关羽勇武、刚烈有关。两人都因动气,导致箭伤复发并昏倒,都跟自大骄傲有关,但是,周复发三次,与性情偏狭有关;关复发一次,则因不听劝告、过于轻敌。

  第七十六回:徐公明大战沔水

  关云长败走麦城

  【情节梳理填空】

  曹操派徐晃前来助战,徐晃与关羽在沔水展开大战,用计大败关平、廖化、关公。

  傅士仁招降南郡守将糜芳,南郡也落入东吴之手。关羽听说荆州有失,急忙向荆州方向退兵,可各将因吕蒙善待城中家眷而皆无战心。关公败走麦城。

  廖化向上庸军守将刘封、孟达求救,二人袖手旁观而不承羽命。诸葛瑾往说关公投降不成。

  【经典情节复述】

  1.败走麦城

  关羽与东吴大将吕蒙在荆州交战,大败,退守麦城。关羽遣廖化往上庸找刘封救援,刘封听孟达言,竟不相救。(为关羽反对立刘封为后嗣之事)由于兵少粮尽,关羽不得不放弃麦城向西川撤退。

  关羽想走小路,部下担心有埋伏,可是关羽自恃勇力,不听劝告。果然遇到伏兵,寡不敌众,关羽父子遭擒被杀。

  【阅读研讨探究】

  思考题1:从关羽的性格方面分析一下其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的原因?

  参考答案:关羽先前是一位义薄云天的豪杰,英勇善战的英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故事的发展,关羽由一个普通的马弓手已经成长为勇冠三军,功高卓著的“五虎上将”之首。他的个人英雄主义思想迅速地膨胀,变得刚愎自用。

  他违背诸葛亮制定的立国之本——“北拒曹操,南和孙权”的外交路线,擅自专行,拒绝东吴使者的友好,破坏了联合战线。尤其是他蔑视陆逊,认为孙权见识短浅,用孺子为将,终于上了陆逊的当,失荆州走麦城;关羽性格的发展,正是他个人悲剧命运的直接原因,也给蜀汉事业带来了莫大的损失。

  思考题2:综合概括关羽的性格特征。

  参考答案:

  1、关羽性格的核心特征是忠义,称为“义绝”。

  2、关羽为“万人之敌”一虎将,武艺超群。3、关羽是有着崇高道德修养的济世之才,嫉恶如仇,恩怨分明,光明磊落,以信义著称。4、关羽身上也有着生性骄傲、目中无人、听不进劝谏的弱点。“刚而自矜”,勇猛有余,智略不足。

  第七十七回:玉泉山关公显圣

  洛阳城曹操感神

  【情节梳理填空】

  麦城孤城难守,关公欲弃麦城投西川,路遇伏兵,被潘璋部将马忠所获,孙权劝降不成,斩关公、关平。关羽的坐骑赤兔马被马忠所获,献与孙权,孙权又将它赐给马忠。此马因数日不吃草料而死。关羽阴魂被玉泉山老僧普净点化,自此常在玉泉显灵。在君臣庆功之时,吕蒙因被关羽阴魂索命而死。

  为嫁祸曹操,孙权纳张昭言,将关羽首级转送给曹操,曹操识破孙权的计谋,为了消除误会,厚葬关公于洛阳南门,赠为荆王。刘备闻关公败亡,昏绝于地。

  【经典情节复述】

  1.玉泉山关公显圣

  ①关羽死后英魂不散。②月白风清之夜,玉泉山普净长老忽见关羽骑赤兔马,提青龙刀,在空中大呼:“还我头来!”③关公之灵受普净点化皈依佛门。④东吴为了转移祸,将关羽首级献与曹操。⑤曹操识破孙权的计谋,为了消除误会,他命令厚葬了关羽。

  第七十八回:治风疾神医身死

  传遗命奸雄数终

  【情节梳理填空】

  刘备欲进兵东吴为关公报仇,孔明劝阻,教他按兵不动,且与关公发丧,待吴、魏不和,乘时而伐。

  曹操为建新宫殿砍梨树,曹操夜梦而染头风病。曹操命华佗为己医治,华佗欲为之施剖颅手术,曹操大怒,疑其为关公报仇,将华佗囚于狱中加以拷打,不久华佗身亡。

  孙权与操书,劝其“早正大位”,操不上当,封孙权官爵,令其拒备。曹操病势转重,对众臣吩咐身后之事,立其子曹丕为继,长叹而死。

  【经典情节复述】

  1.治风疾神医身死

  ①华佗是三国时期的名医。②曾在江东治疗过周泰的伤,后来又帮助关羽刮骨疗伤。③曹操头痛,华佗建议打开颅治病。④曹操怀疑华佗是关羽的朋友,要趁机谋害自己为关羽报仇,将其下狱拷打。⑤在狱中华佗将所著《青囊书》赠与押狱,不慎被烧毁,只剩一页流传于世。

  【阅读研讨探究】

  思考题1:七十八回曹操第二次梦到“三马同槽”,请指出两次中的三马分别是谁?隐指何事?

  参考答案:第一次的三马是马超、马腾、马岱。第二次是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隐指司马懿父子三人将篡夺魏的政权。

  第七十九回:兄逼弟曹植赋诗

  侄陷叔刘封伏法

  【情节梳理填空】

  曹丕继承王位,以图画羞死于禁。曹丕唯恐兄弟们争夺王位,便对他们蓄意加害。他逼次弟曹彰交出军队。以不来奔丧理由抓捕曹植、曹熊。曹熊害怕曹丕怪罪,就自杀了。曹植才智力过人,原本最受曹操宠爱,只因他嗜好喝酒,放荡不羁,所以曹操未传位于他。曹丕的母亲要曹丕放过曹植,华歆则劝曹丕除掉曹植。曹植被拿下问罪,曹丕让曹植以一幅画为题限七步内做诗,曹植七步即成。曹丕又让曹植以“兄弟”为题作诗,曹植在极端悲愤的情况下应声吟颂道:“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听后潸然泪下,贬曹植为安乡侯。

  刘备为报云长之仇(怪罪刘封、孟达不救关羽),遣使升刘封去守绵竹,赐彭羕死于狱,孟达却投魏去了。孟达欲劝降刘封,刘封扯书斩使,率部与战不利,逃回成都,却被刘备拿下问斩。刘备后闻刘封毁书斩使之事,心中颇悔,又哀痛关公,以致染病。夏侯惇病死。

  【阅读研讨探究】

  思考题1:曹丕开始以“指画”为难曹植,曹植出口成章,七步之内完成。一计不成,于是又来了

  “应声”作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四句就是“应声”而作。请结合创作背景,鉴赏这首诗。

  参考答案:曹植与曹丕是一母同胞的弟兄。曹植少年时即以才华出众为父曹操所赏识和喜爱。曹丕做了魏朝皇帝以后,植虽居侯王之位,但他也因才华横溢而备遭曹丕忌恨。曹丕一直都想要找个机会把曹植处死,本诗就曹丕阴谋加害曹植的结果。

  诗以煮豆燃豆萁为喻,比喻兄弟逼迫太紧,自相残害,实有违天理,为常情所不容;“豆在釜中泣”句,以“泣”字描述,极切合诗人此时被压迫的心情,在形象生动的比喻中,抒发了自己沉痛的心情。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语,则控诉兄弟相悖互残之残忍。《七步诗》窘急中的悟性语言,真挚而痛切的感情流露,婉约而讽喻的表达方式,让人听了为之动容。乃使阴毒残忍的曹丕,闻此亦不免“深有惭色”。

  思考题2:孟达叛蜀降魏之前,“即写表一通,付与来使”交于刘备,从这份辞表中,可看出此时的孟达是什么心情?这段文字有何作用?

  参考答案:在这份辞表的字里行间中,处处都流露出孟达的无奈和伤悲。文章所举的申生、伍子胥、蒙恬、乐毅等人都是为国尽忠但又不得善终的前人,很明显这是孟达的自喻,表达出孟达当时的无奈心情。虽然孟达一直也没明白到底为什么走到了今天的这一步,但是从内心深处他是不情愿降魏的,也正因此,才会有日后诸葛亮北伐时他又欲回蜀的实际举动,因此,这段文字是一个重要的伏笔。

  第八十回:曹丕废帝篡炎刘

  汉王正位续大统

  【情节梳理填空】

  曹丕逼迫汉献帝禅位,却又虚伪地推托了三次。汉献帝迫不得已,修筑“受禅台”,亲自将玉玺交给曹丕。曹丕即位后,定国号大魏,改年号为黄初,追封曹操为太祖武皇帝。曹丕将汉献帝封为山阳公,即日必须离开京城,不宣召不得入朝。曹丕正在拜谢天地,忽然刮来一阵怪风。曹丕受惊,数日不能上朝。后来,他怀疑许都宫殿有鬼怪,便决定迁都洛阳。

  刘备在蜀中听说曹丕自立为大魏皇帝,又听到传言说汉献帝已经遇害,忧虑成疾,不理政务。诸葛亮劝说刘备复兴汉室,刘备再三不从,诸葛亮诈病赚刘备允诺称帝一事。建安二十六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蜀汉,改年号为彰武元年,封诸葛亮为丞相。备欲起倾国之兵伐吴为关羽报仇,赵云谏阻。

  【阅读研讨探究】

  思考题1:曹丕受禅可以说是机关算尽,但终究人算不如天算,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曹丕自己导演的受禅戏可以说机关算尽,为“绝天下之谤”曹丕先派华歆等人威逼献帝,又派曹洪等人杀祖弼抢得玉玺,后又学习其父演了一出“三辞而诏不许”的丑剧。

  但人算不如天算,曹丕受禅后欲答谢天地,但天地却为之不平,卷起怪风,惊倒曹丕;曹丕受禅中采纳司马懿的计策,但他想不到最后夺取他江山的正是司马氏。

篇三: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讲义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讲义8(41-45回教师版)(最终版)

  第一篇:《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讲义8(41-45回教师版)(最终版)

  高二语文文科名著材料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讲义41-45回

  第四十一回:刘玄德携民渡江

  赵子龙单骑救主

  【情节梳理填空】

  曹操欲取樊城,令徐庶为使劝降刘备,刘备不肯,曹操大怒。无奈下,刘备弃樊城往襄阳撤退,新野、樊城两地百姓随其同行。众人劝刘备弃民先行,刘备不肯。来到襄阳城下,刘琮、蔡瑁拒绝刘备入城,刘备只好前往江陵。

  操至襄阳,蔡瑁、张允被加之厚爵,杀蔡夫人及刘琮。刘备不忍舍弃百姓独行,因此行动迟缓,每日只能走十余里,很快被曹操的五千铁骑追上。刘备一行在长坂坡遭到曹操夜袭,刘备与部将、家眷失散。在混战中,糜夫人受伤,投井而死。赵云单骑救主,七进七出救下阿斗,怀抱阿斗,左右冲杀,连斩曹操五十多员大将,威震长坂坡。

  【经典情节复述】1.刘玄德携民渡江

  ①火烧新野后,曹军杀来,刘备抵挡不住,便弃樊城,取襄阳暂歇。②新野、樊城百姓跟随刘备,滚滚渡河,两岸哭声不绝。③到南岸的襄阳,蔡瑁、张允不开城门。④刘备又转而望江陵而走,襄阳百姓又相随。⑤行进缓慢,刘备始终不忍相弃,最终被曹操赶上。2.赵子龙单骑救主

  ①赵云不见了刘备夫人,单枪匹马去寻找,在逃难百姓中寻得甘夫人,送至长坂坡;②在枯井旁寻得糜夫人和阿斗,糜夫人为存子嗣,投井自杀,赵云推倒土墙掩盖枯井。③赵云独自一人,怀抱阿斗,七进七出,左右冲杀,连斩了曹操五十多员大将。④曹操在景山顶上望见,急问左右是谁,⑤当得知是赵云时,曹操感叹说:“真虎将也!吾当生致之。”

  【阅读研讨探究】

  思考题1:请分析本回书先疑赵云降操后写赵云杀敌救主所用写作

  手法,并根据赵云单骑救主的言行概括其形象。

  参考答案:欲扬先抑手法。先抖出糜芳说赵云反投曹操的“包袱”,再借张飞之口说出“待我亲自寻他去,若撞见时,一枪刺死”,以加强悬念;随后又道出刘备坚信“子龙从我于患难,心如铁石,非富贵所能动摇也”。接下来是赵云冲杀奔突、单骑救主的情节,一连串的恶斗,赵云不仅从乱军中救出甘夫人与阿斗,还刺死曹军将领五十余员;夺得青釭剑,力战四将,曹操赞他“真虎将也,吾当生致之”。赵云是忠勇的化身。赵云近乎完人,缜密,沉稳,忠勇,自律……正是这些性格特点,让刘备和一生谨慎的孔明都对其欣赏有加,爱把其带在身边,将大任委托给办事妥帖的他。

  思考题2:结合刘玄德“携民渡江”的情节,分析作者的思想倾向。

  参考答案:作者细致叙述了刘备从樊城撤退时,不顾自身危急,坚持携“民众数万”渡江,感动百姓的情景,突出了刘备“爱民如子”的“仁明君主”形象,寄寓着“仁政”理想:把恩泽加到每个百姓身上,争取其支持,也就是“得人心者得天下”。

  第四十二回:张翼德大闹长坂桥

  刘豫州败走汉津口

  【情节梳理填空】

  赵云救得阿斗,但被困长坂桥。曹操大军随后追来,张飞巧设疑兵,叫随从的二十余个骑兵在马尾上拴上树枝,往来奔跑,冲起尘雾,使曹军莫知虚实而不敢轻进。张飞横矛立马桥头,面对桥西的曹军,发出三声巨雷般的断喝,竟然将曹操的一员大将夏侯杰吓得肝胆碎裂,坠马而死,一时乱了曹军阵脚。曹操几十万大军被吓退。事后,曹操率兵追袭刘备败军,路遇关羽高二语文文科名著材料

  率领的江夏士兵,关羽击退曹军。

  关公、孔明、刘琦接应刘备投江夏,荆州军民投降曹操。

  曹操计点马步水军共八十三万,诈称一百万,水陆并进,沿江而来。东吴孙权集众谋士商议御操之策,孙权想借曹刘大战之机,夺取荆州城。因为荆州不仅地势险固,而且土地富饶,物产丰富。孙权派鲁肃到江夏,借吊唁刘表为名见到了刘备和孔明,而此时诸葛亮正欲前去东吴联合孙权抗曹,于是两家共商联合抗曹之事。

  【经典情节复述】1.张飞大闹长坂桥

  ①张飞设疑兵,叫随从在马尾上拴树枝,往来奔跑。②马匹冲起尘雾,使曹军莫知虚实不敢轻进。③他立马于桥上,曹军众将都不敢近前。④他大吼三声,吓得夏侯杰肝胆碎裂而亡,曹操及诸军众仓皇而逃。⑤张飞见曹军已退,便令拆断桥梁,曹操方知中了张飞疑兵之计。

  【阅读研讨探究】

  思考题1:你如何评价刘备掷子于地的言行。

  参考答案:说法一:“无由抚慰忠臣意,故把亲儿掷马前”,收买人心。说法二:赵云在刘备艰苦创业的艰难时期,确实比阿斗重要。他们有同生共死的深情厚意,刘器重且爱惜赵云,刘备没有必要演戏,笼络赵云。刘备把妻小托付给赵云保护,可见高度信任。之前,刘备还劝张飞不要错误地怀疑赵云。

  思考题2:本回中,张飞是如何吓死曹操一方的夏侯杰的?刘备又为何说他“勇则勇矣,惜失于计较”?请简要叙述。

  参考答案:长坂桥上,面对曹操大军,张飞怒目横矛,三声大喝,使夏侯杰惊得肝胆碎裂而亡,曹操及众军也仓皇逃窜。张飞见曹军已退,便令拆断桥梁,示怯于曹方,致使再度追击,因此刘备说他:“吾弟勇则勇矣,惜失于计较。”

  第四十三回:诸葛亮舌战群儒

  鲁子敬力排众议

  【情节梳理填空】

  为了促成孙、刘联合大业,诸葛亮跟随鲁肃来到江东。孙权邀文武百官商议,东吴张昭等力主投降,鲁肃不同意,孙权倾向于鲁肃。孔明面见江东众谋士,诸葛亮和众人展开舌辩,驳得众人无话可答。东吴粮官黄盖和鲁肃引孔明见孙权,诸葛亮用言语激孙权,孙权变色入后堂。亮怪孙权不问己破曹之策,肃又引孔明入后堂叙话。孔明向孙权说明操兵弱点、孙刘联合可破敌曹操的道理,孙权信其言。张昭等人又力主投降,提醒孙权不可中孔明之计,孙权最终还是犹豫不定,只得请周瑜(字公瑾)从柴桑回来商议对策。

  【经典情节复述】

  1.诸葛亮舌战群儒

  ①诸葛亮为联吴抗曹来江东见孙权,早有一班文武二十余人在此等待。②张昭等人主张降曹自保,挑言问难。③诸葛亮侃侃而谈,一一辩驳,东吴群儒皆失色无语。④黄盖与鲁肃引诸葛亮入见孙权。⑤诸葛亮则使用激将法,终使其茅塞初开,同意联合抗曹。

  【阅读研讨探究】

  思考题:分析诸葛舌战东吴群儒的论辩艺术。

  参考答案:这是一场精彩绝伦的舌战,通过这场舌战,成功地塑造了一位智慧之星诸葛亮的形象。论辨技巧娴熟,或斥论点,或批论据,或驳论证,诸葛亮雄辨滔滔,举重若轻,一个大儒大智的形象跃然纸上。高二语文文科名著材料

  第四十四回:孔明用智激周瑜

  孙权决计破曹操

  【情节梳理填空】

  周瑜从鄱阳回柴桑议事,在周瑜面前,东吴的文官武将各持已见,争论不休。

  孔明巧妙地改动了《铜雀台赋》中“二乔”二字的含义,以献二乔可退操兵智激周瑜,瑜决计抗操,向孙权详细地分析了曹军的劣势。权听瑜言,以剑赐瑜,拜周瑜为大都督,使其率军抗曹。瑜向亮问破操之策,亮言权惧操兵多,未决绝;瑜入见权,孙权果惧操兵多,瑜为之开解。周瑜于是嫉妒诸葛亮之才,认为诸葛亮的才能对东吴构成了威胁,便派诸葛瑾以兄弟之情说亮事吴,反被亮以骨肉之情说其事刘备,只得无功而返。

  【经典情节复述】

  1.诸葛亮智激周瑜

  ①孔明随鲁肃来见周瑜,②周瑜、孔明心中早有主意,却都故意言降以刺激对方。③鲁肃大惑不解,夹在两人中间,互相说解。④孔明故意念了曹植的《铜雀台赋》,曲解其意,说曹操乃是为了二乔而来。⑤激起周瑜大怒,请求孔明相助,共破曹操。

  【阅读研讨探究】

  思考题:孔明本为联吴抗曹而来,却为何认同周瑜降操,这是一

  种怎样的论证方法?

  参考答案:归谬法,欲擒故纵之计。降曹本为保全妻子,而操拥有东吴后又要占有二乔(铜雀台赋为证)。孔明故意提出献二乔与曹操的建议,以证明降曹乃自取其辱。

  第四十五回:三江口曹操折兵

  群英会蒋干中计

  【情节梳理填空】

  孔明与周瑜一方面商议联合抗曹,另一方面又相互斗智。瑜欲杀亮,调亮领兵劫操屯粮之所聚铁山。亮言瑜不能陆战,瑜怒欲自往。亮点破劫粮必被擒的理论,教鲁肃谏周瑜以拒曹为重,不要相互谋害。

  周瑜诳骗刘备来中军账,见云长立于其后,瑜大惊,未敢加害。瑜于三江口败操兵。周瑜夜探曹操水寨,决定用计除掉曹营水军都督蔡瑁、张允。

  曹操见周瑜夜窥水寨,便召集部下商量对策。蒋干为了立功,自称是周瑜的同窗,自告奋勇往江东去说降。周瑜将计就计,设下群英会款待这位旧友,使其中计,误传消息,让曹操中了反间计,下令处斩深得水军之妙的水军都督蔡瑁、张允,为孙刘联军除去了水路进攻的一大障碍。

  【经典情节复述】

  1.群英会蒋干中计

  ①蒋干自称与周瑜同窗交契,为邀功主动往江东说降。②周瑜大张筵席,令太史慈监酒,不准谈军旅之事。③群英会上,周瑜故做狂态,大谈东吴兵强粮足的情况,让蒋干无法陈述劝降之意。④晚上,周瑜又邀蒋干入帐共寝,假装醉酒,诱使蒋干偷了假书信,让曹操误认为蔡瑁、张允通敌。⑤曹操中了反间计,除掉了张允、蔡瑁两位水军都督。这为孙刘联军除去了水路进攻的一大障碍。

  【阅读研讨探究】

  思考题1:俗话说:“曹操倒霉遇蒋干。”请结合《三国演义》中“群英会蒋干中计”的情节,概括蒋干、曹操中计的多方面原因。

  参考答案:一是周瑜计设得高明,富有谋略(使的是借刀杀人、反间计。诱骗蒋干盗书,离间蔡、张与曹操的关系,借曹操之手除掉

  蔡张二人。群英会上表演得逼真,密信措辞设计周到备至,富有迷惑性,使得蒋干深信不疑,使得曹操也信以为真。)高二语文文科名著材料

  二是蒋干的盲目自信(他愚蠢而又自作聪明。他自以为“周郎同窗交契”,能凭三寸不烂之舌说降周瑜,并说了“必要成功”的大话。来江东时“昂然”之态说明他盲目的自信。在周瑜施计中根本无开口的余地,反而步步走进圈套,还自以为得计。)

  三是曹操的生性多疑。(曹操对降将蔡、张二人本来不大信任,三江口折兵,回去就怪他们“汝等不用心耳”,所以后来会一时相信密信内容。)

  思考题2:曹操中计为什么又马上省悟?为什么又知错不认错?

  参考答案:曹操因生性多疑而中了周瑜的反间计,但他毕竟是一个军事家,看到蔡瑁、张允的首级想到水军的重要,失去两将也就意味着失去水上优势。但他刚愎自用,主观自信,奸诈狡猾,不肯承认错误反而找杀蔡、张两人的借口,说他们“怠慢军法”。(在当时也的确不能认错,随意错杀降将,会使荆襄降将不满而动摇军心。)

  第二篇:《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讲义17(101-110回教师版)高二语文文科名著材料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讲义101-110回

  第一百一回:出陇上诸葛妆神

  奔剑阁张郃中计

  【情节梳理填空】

  孔明回成都追杀散布流言之宦官,孔明复回汉中,从杨仪计,分两路军兵,轮流图魏。建兴九年二月,诸葛亮五出祁山。司马懿领兵迎战。

  听说蜀军出陈仓、过剑阁、由散关往斜谷而来,司马懿知道诸葛亮是打算用陇西小麦充作军粮。于是司马懿派兵留守祁山,自己率领大军往陇西而来。见魏军已有防备,诸葛亮与姜维、关兴、魏延等装神弄鬼,迷惑魏军,吓得魏军军心大乱。诸葛亮乘机偷割了垅上的小麦,送赴卤城打晒。

  郭淮献计攻卤城,被孔明伏兵四面杀败;淮又献计调雍、凉诸郡

  人马,自己奇袭剑阁,截蜀兵归路,亦被蜀兵击败。

  永安李严误了军粮,恐诸葛亮责怪,谎称吴兵入侵,孔明急忙撤兵。诸葛亮撤军回蜀,张郃前往追击,诸葛亮在木门道设下伏兵,将其射死。孔明与后主谪李严为庶人。孔明养军三年,不顾劝阻,又要伐魏。

  【经典情节复述】1.陇上妆神

  ①诸葛亮要割陇西小麦充军粮。②他与姜维、关兴、魏延带四路人马,当先一辆车上均坐着孔明,或真或假。③左右二十四人皂衣跣足,披发仗剑。④司马懿不知是人是鬼,有多少蜀兵,不敢妄动。⑤诸葛亮乘机偷割了陇上小麦。

  第一百二回:司马懿占北原渭桥

  诸葛亮造木牛流马

  【情节梳理填空】

  太史谯周以种种异兆为由要丞相“只宜谨守,不可妄动”,孔明发誓六出祁山,剿灭汉贼,鞠躬尽谇,死而后已。孔明星夜至汉中,闻关兴亡,放声大哭。引三十万兵,姜维、魏延为先锋,分五路至祁山。

  司马懿荐夏侯渊四子为先锋,行军司马,又令郭淮,孙礼总督西兵马,于北原下寨,不予出战。孔明虚攻北原,暗取渭滨,司马懿识破其用兵,蜀兵大败,吴班战死。

  孔明差费祎使东吴求与之攻取中原,权言魏延必为祸。司马懿派郑文诈降孔明,被孔明识破,魏兵劫寨大败。

  孔明在上方谷(即葫芦谷)作木牛流马,搬运粮草。司马懿见状,派兵来抢,然后如法炮制,运送军粮:司马懿不知诸葛亮的木牛流马里设有机关,结果被蜀军夺去大量粮草,魏军士兵感到如遇神怪,无不惊畏,不敢追赶。

  【经典情节复述】1.木牛流马

  ①诸葛亮六出祁山与司马懿交战,秘制木牛流马运粮。②司马懿令人依法造成二千余只,去陇西搬运粮草。③诸葛亮唤王平领兵扮作魏人,夺其粮草,驱木牛流马而回。待魏兵追至,便将木牛流马的舌头扭转,牛马不能行动,然后弃而走之。④魏兵赶到,牵拽不动;诸

  葛亮又唤张嶷等扮作神怪,驱木牛流马而去。⑤魏军大为惊畏,不敢追赶。蜀军抢得无数粮草。

  第一百三回:上方谷司马受困

  五丈原诸葛禳星

  【情节梳理填空】

  司马懿为张翼、廖化所败,弃金盔而逃脱。逃回营寨,坚守不出。

  吴主分三路兵伐魏,诸葛瑾率败兵逃走沔口。陆逊用计,但计谋泄露,缓缓退兵。曹睿赞叹陆逊用兵妙算。高二语文文科名著材料

  诸葛亮经过精思熟虑设下一计,让士兵佯作运粮,天天在上方谷往来,故意被司马懿抓去,以示无备,魏军接连小胜。司马懿终于忍耐不住,大举进攻蜀军:诸葛亮将司马懿诱进上方谷,纵火焚烧。不料天降大雨,司马懿父子三人逃回,从此坚守不出。孔明以巾帼女衣并侮辱之书信送司马懿,激他出战,懿忍辱受衣,却不出战。

  诸葛亮事无巨细一一过问,终于积劳成疾,听说吴兵无功而还,昏倒于地。诸葛亮自知时日不多,欲用禳星之法延长寿命,但还差一天就成功的时候,大灯被魏延失足扑灭,诸葛亮仰天长叹。

  【经典情节复述】1.司马懿忍辱受衣

  六出祁山,司马懿上方谷大败,失去渭南营寨,坚守不出。屯兵于五丈原的孔明,屡次令人搦战,司马懿不予理睬,孔明就拿取妇人的丧冠——巾帽,外加妇人素缟衣服,写了一封书信,用盒子装了,送到魏寨。嘲笑司马懿甘愿守巢窟畏刀避箭,与妇人没有什么区别。即“今遣人送巾帼索衣,如不出战,可再拜而受之。倘有丈夫之胸襟,早与批回,依期赴敌。”司马懿看完书信,忍住心中大怒而佯笑,没有将妇人素服“早与批回”,而是“吾且受之”,并重赏了来使。魏将忿忿不平,极力请战,为安抚三军,上表奏请魏主请求严令不得出战。2.五丈原诸葛禳星

  ①诸葛亮在五丈原与司马懿陷入拉锯战。②诸葛亮本就积劳成疾,又因东吴伐魏无功而返,于是旧病复发,命在旦夕。③他于帐中点灯祈禳北斗以求延寿,只要七日内主灯不灭,便可再活十二年。④不料因有魏军探营,魏延闯帐报告,不慎将主灯扑灭。⑤诸葛亮禳星延寿失败。

  第一百四回:陨大星汉丞相归天

  见木象魏都督丧胆

  【情节梳理填空】

  诸葛亮病重,唤姜维(授兵书)、杨仪等人托付后事,并设计好蜀军退兵路线。孔明强支病体,遍观各营,喟然长叹。刘禅差李福前来问安,李福向诸葛亮询问后继者,诸葛亮推荐蒋琬、费祎相继为丞相继承人。建兴十二年八月,诸葛亮死于五丈原,死时五十四岁。刘禅将诸葛亮厚葬在定军山。姜维、杨仪不敢举哀,安置翕中。魏延不服杨仪,口出不逊之言。司马懿引兵追赶,看到诸葛亮事先嘱咐人制作的木偶像端坐车内,以为诸葛亮还活着,便急忙退兵。这就是所说的“死诸葛吓走活仲达”。

  【经典情节复述】1.秋风五丈原

  诸葛亮第六次出兵祁山,司马懿坚守不战。诸葛亮派人侮辱,司马懿不为所动。不久诸葛亮病危,穰星不成,遂将生平所学传授给姜维,并做好身后的军事安排。尚书李福赶到,诸葛亮推荐蒋琬、费祎相继为丞相继承人后死去。时年五十四岁。是夜,天愁地惨,月色无光。2.死诸葛走生仲达

  诸葛亮积劳成疾,临终与众将诀别,并安排了军国大事。他死后虽秘不发丧,但司马懿见蜀兵后退已知真相,故催军速追。

  突然五丈原上炮响旗飘,诸葛亮端坐四轮车出现,他羽扇纶巾。魏军见诸葛亮尚在,弃甲逃命,溃不成军。

  两日后,司马懿方知车上是木人。懿叹曰:“吾能料其生,不能料其死也!”遂班师回。蜀中人谚曰:死诸葛能走生仲达。

  第一百五回:孔明预伏锦囊计

  魏主拆取承露盘

  【情节梳理填空】

  魏延不满杨仪领兵,起兵造反。魏延和杨仪分别奏明后主,言对方背反。后主知魏延反,派董允好言抚慰。马岱假意愿助魏延取西川,与姜维、杨仪按孔明锦囊妙计杀魏延。杨仪不服蒋琬,高二语文文科名著材料

  后主罢为庶人。随后一段时间,三国各自罢兵。

  曹睿耽于声色,在许昌大兴土木,建造宫殿,劳民伤财,怨声不

  绝,又欲长生不老,派马钧赴长安拆取汉武帝时修建的柏梁台上之铜人、承露盘,众官谏诤,曹睿不听。

  【经典情节复述】

  伏锦囊计斩魏延

  ①魏延脑后有反骨,孔明每欲斩之,因怜其勇而留用。②他在临终之时授马岱以密计,马岱依诸葛亮的计谋附和魏延造反。③魏延领兵来取南郑时,杨仪打开诸葛亮预付锦囊。④出阵对魏延说,你敢连喊三声谁敢杀我,我就将城池给你。⑤魏延连一声也没有喊完就被身后的马岱斩了。

  第一百六回:公孙渊兵败死襄平司马懿诈病赚曹爽

  【情节梳理填空】

  辽东的公孙渊拥兵造反,自号为燕王,兴兵入侵魏国。曹睿大惊,派司马懿前去征讨,日日攻打。不久,公孙渊在城中弹尽粮绝,只好投降。司马懿斩杀了公孙渊,得胜回朝。

  魏景初三年春,曹睿病死。临终前,效法刘备托孤,把年幼的儿子曹芳托付给司马懿,并封曹真的儿子曹爽为大将军,总摄朝政。

  司马懿和曹爽扶立曹芳登上帝位,二人辅佐曹芳执政。曹爽忌惮司马懿,入奏魏主曹芳,加封司马懿为太傅,夺了司马懿的兵权,控制在自己手里。自此曹爽在朝廷专权,不听大臣劝谏。

  为避免曹爽谋害,司马懿韬光养晦,装病卧床,两个儿子也退职闲居。但曹爽仍对司马懿有所忌讳,派荆州刺史李胜前去打探消息。看到李胜来到,司马懿披头散发,坐在床上,假装年老耳聋,听不清是“荆州”还是“并州”。李胜见司马懿如此老态不堪,放心离去,告诉曹爽。曹爽从此不再防备司马懿。司马懿欲乘曹爽和曹芳出城谒高平陵之机,率二子谋爽。

  【经典情节复述】

  司马懿诈病赚曹爽

  曹爽派人到司马懿家拜访,探听虚实。司马懿装得老态龙钟,耳聋眼花,喝汤洒满衣襟,讲话口齿不清。曹爽以为他危在旦夕,对他丧失了警惕。

  当曹爽跟随小皇帝曹芳出洛阳城祭扫曹睿陵墓时,司马懿趁机发动政变,逼迫曹爽交出权力,随即将其杀死。

  【阅读研讨探究】

  思考题1:试分析诈病赚曹爽一事中的司马懿的政治斗争手段。

  参考答案:“诈病赚曹爽”是司马懿政治斗争艺术的一次集中体现,整个事件从策划到实施再到善后,自始至终环环相扣,有条不紊;充分展示了司马懿静则使人无从觉察,动则令人措手不及的高超的运筹和统驭能力,他把握时机、乘时而动的技巧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第一百七回:魏主政归司马氏

  姜维兵败牛头山

  【情节梳理填空】

  曹爽与魏主曹芳一同去谒高平陵,祭祀先帝,并带御林军护驾。司马懿一看机会来到,马上率旧部起兵都城洛阳,迫使太后降旨,逼迫曹芳削去曹爽兵权。桓范等人建议曹爽带曹芳前往许都,以天子之令讨伐司马懿。曹爽没有采纳。司马懿又捏造罪名,说曹爽谋反,将曹爽灭门三族。

  曹芳封司马懿为丞相,令他和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同管国事。曹爽的亲戚夏侯霸反魏,败于郭淮与陈泰后投汉中降姜维。

  姜维以霸为向导官伐魏,在牛头山被郭淮、陈泰用计打败,飞奔阳平关,司马懿长子司马师欲夺关,姜维用武侯临终时所传“连弩”之法,一弩发十矢而败师。(一伐中原)

  【经典情节复述】

  高二语文文科名著材料

  高平陵政变(政归司马氏)

  曹魏后期司马懿发动的政变。明帝曹睿卒,司马懿与大将军曹爽共执朝政,政治矛盾日益尖锐。曹爽表请将司马懿转为太傅闲职,剥夺兵权,司马懿装病不起,有意麻痹曹爽,暗中策划。司马懿乘曹爽兄弟随魏帝祭扫明帝高平陵之机,发动政变。夺取武库,派长子司马师屯兵司马门,自己和太尉蒋济出屯洛水浮桥,又断绝曹爽归路。又迫郭太后(明帝后)下令废曹爽兄弟官职,先声夺人。派人送奏章给魏帝,要求罢免曹爽兄弟。曹爽犹豫不决,最终为求活命而同意交出大权,以侯还第。数日后,司马懿以谋反罪名族诛曹爽三兄弟。自此以后,曹魏政权实际落入司马氏集团手中。

  第一百八回:丁奉雪中奋短兵

  孙峻席间施密计

  【情节梳理填空】

  姜维领败兵回汉中。司马懿病逝,司马师、司马昭掌管魏国大权。

  孙权病死,孙亮即位。司马昭趁孙权新亡南征东吴,东吴诸葛恪(诸葛瑾的儿子)派丁奉往战,丁奉率领步卒上敌船,一举击败魏国船队。诸葛恪一面发书求姜维进兵攻魏,一面驱兵至新城,被城中守将用缓兵之计击退。

  吴国皇族孙峻对太傅诸葛恪权倾一时不满,设计谋杀诸葛恪,孙峻与吴主孙亮请诸葛恪赴宴,就席间杀之,掌握吴国兵权。

  姜维得诸葛恪书,发兵伐魏。

  第一百九回:困司马汉将奇谋

  废曹芳魏家果报

  【情节梳理填空】

  蜀汉延熙十六年秋,姜维起兵二十万,出阳平关再次伐魏。

  姜维在董亭与徐质交兵大败,姜维造木牛流马运粮诱杀了徐质,又于铁笼山围住了司马昭。可郭淮和陈泰挫败了羌兵,又驱之闯入姜维的大寨,蜀军败回汉中。姜维退走,郭淮来追,被姜维用郭淮射来之箭射杀。(二伐中原)

  司马师与司马昭兄弟在朝廷专权,日益专横,群臣都不敢言。魏主曹芳一见司马师入朝,便战栗不已,如针刺背。司马师常常带剑上殿,所有大事皆自行决断,并不启奏曹芳。曹芳与夏侯玄、张缉、李丰三人想除掉他,于是写下血诏,密传宫外,不想被司马师搜出,事情泄露,夏侯玄等人被诛灭三族。随后,司马昭绞死张皇后,废曹芳为齐王,另立高贵乡公曹髦为帝。

  第一百十回:文鸯单骑退追兵

  姜维背水破大敌

  【情节梳理填空】

  镇东将军、扬州都督毌(guàn)丘俭与剌史文钦反对暴政,起兵征讨司马氏兄弟,司马师带兵应敌。文钦之子文鸯率兵突入魏营,所向披靡,后兵败投奔东吴。毌丘俭兵败入慎县,被县令宋白所杀。

  正和二年二月,司马师眼瘤发作,不治身亡,死前将国事交给弟弟司马昭。曹髦封司马昭为大将军。从此,魏国大权均归司马昭。

  蜀将姜维趁魏内乱兴师三伐中原,于洮水背水一战打败了雍州刺史王经,又勒兵取狄道城,被邓艾设计杀败。

  【经典情节复述】

  1.姜维背水破大敌

  ①蜀军趁魏内乱伐魏。②张翼建议“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火速进攻雍州。③蜀兵背水一战,奋力杀敌。④姜维见士气高涨,不听夏候霸的意见,仍然进取中原。⑤邓艾派兵赶往雍州,联合陈泰解了狄道城之围。

  第三篇:《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讲义6(31-35回教师版)高二语文文科名著材料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讲义31-35回

  第三十一回:曹操仓亭破本初

  玄德荆州依刘表

  【情节梳理填空】

  袁绍在官渡之战兵败后忌杀田丰。袁绍逃回冀州后,刘氏劝立袁尚为后嗣,绍乃与审配、逢纪、辛评、郭图四人商议。四人各为其主,袁绍犹豫不决。此时他的长子袁谭、次子袁熙前来助战,于是袁绍再整人马来战曹操。

  操引得胜之兵陈列河上,受到土人欢迎,操号令三军勿要扰民。

  操从程昱?“十面埋伏”之计,诱袁绍至河上,背水死战大败袁军于仓亭,袁绍口吐鲜血不止,逃回邺城。

  曹操正准备趁机攻下冀州,得知刘备在汝南结连刘辟、龚都,欲乘虚攻击许昌,遂提大兵往汝南迎刘备。穰山一仗,备胜操败;但接着操转败为胜,刘辟被高览所杀,赵云则连败高览与张郃,救出刘备。刘备至汉江,从孙乾计归荆州刘表,刘表迎刘备入荆州。

  绍不听谋士审配?“深沟高垒”之计,欲集四路人马往拒操兵。【经典情节复述】1.忌杀田丰

  袁绍手下谋臣田丰在官渡之战前反对出兵,袁绍不听,并将田丰关进监狱。官渡之战兵败后,袁绍后悔没听从田丰的劝告,感觉羞见此人。逢纪诬陷田丰:“丰在狱中闻主公兵败,抚掌大笑曰:‘果不出吾之料!’”袁绍大怒曰:“竖儒怎敢笑我!我必杀之!”。

  田丰闻听兵败消息,料定袁绍战败则羞,自己必死无疑。忽使者赍剑至,传袁绍命,欲取田丰之首,田丰乃自刎于狱中。2.仓亭之战

  官渡之战后,袁绍退回河北,会合其子袁谭、袁熙、袁尚以及外甥高干,聚四州之兵,得二三十万,前至仓亭与曹操对峙。操从程昱?十面埋伏?之计,诱袁绍至河上,背水死战大败袁军。袁绍军马死亡殆尽。绍口吐鲜血不止,退回冀州养病。隔年五月袁绍吐血而亡。此战最终决定了河北地区的归属。

  第三十二回:夺冀州袁尚争锋

  决漳河许攸献计

  【情节梳理填空】

  袁绍三子袁尚自负其勇,不待袁谭等兵至,自引兵数万出黎阳,败于张辽。袁绍两次兵败,旧病复发,不由气病交加而亡。临终立下遗嘱,废长立幼(立袁尚为嗣),加剧了内部矛盾。

  建安八年,曹操派兵守住官渡,引兵转向进攻荆州。刘表派刘备为前锋迎敌。两军尚未交锋,谋士劝曹操先平定河北,消灭袁绍的残余部队,奠定霸业,然后再图荆州。于是曹操率军原路返回,渡河再取冀州。

  袁绍死后,袁尚继承父业,其兄袁谭不服,与袁尚兵戈相见,袁谭频频失利,投降曹操。操从程昱计助谭伐尚,尚兵败往中山而逃。

  袁尚兵退冀州,曹操采用许攸的计策,令士兵围着冀州城的城墙挖出一条两丈深的战壕,然后掘开漳河,引水淹冀州。城内弹尽粮绝,军士饿死殆尽。冀州城因此被曹军攻破。

  审配身死,操怜其忠义,命葬于城北。操怜惜为袁绍起草讨曹檄的陈琳的才华,不杀他反命为从事。

  【经典情节复述】

  审配之死

  袁绍病死后,审配等立袁尚为嗣,引发兄弟纷争,并屡劝袁尚攻击袁谭,致使谭困而投敌。曹操围邺,审配拒守数月不下,后其侄审荣开门迎敌,审配死战,被徐晃所擒,拒不投降,以其君在北,北跪受刑,引颈就刃

  高二语文文科名著材料

  【阅读研讨探究】

  思考题1:操回军攻冀州袁尚时,谁为他献上水淹之计?请简述过

  程。

  参考答案:许攸献计曰:?何不决漳河之水以淹之??操然其计,先差军于城外掘壕堑,周围四十里。审配在城上见操军在城外掘堑,却掘得甚浅。遂不为备。当夜曹操添十倍军士并力发掘,比及天明,广深二丈,引漳水灌之,城中水深数尺。

  思考题2:审配虽然忠勇,却也犯下了重大的过失,试结合情节分析。

  参考答案:审配被曹操生擒后,宁死不降。又因袁绍所在北面,临刑前,向北跪,引颈就刃。曹操认为审配这是忠义之举,于是命人葬其于城北。

  审配的过失则表现在:

  1.擅立后主,导致政治分裂。袁绍兵败仓亭身亡后,审配,逢纪扶持袁绍三子袁尚,与辛评,郭图扶持的袁绍长子袁谭争端不断,相互杀戮,内耗严重。

  2.自以为是,刚愎自用。审配坚守翼州,曹操集结重兵围困翼州城,并采纳谋士许攸决漳水淹城攻击的建议。审配获知此情报后不以为然,认为翼州城城壕浅小,不足以形成灌淹之危,遂不作防备。

  3.独断专横,妄加杀戮。才力有限,疏于管理。审配在不恰当的时候逼走了许攸、痛责醉酒的冯礼,杀了辛毗家八十余口,都导致了战势的斗转。当曹操决漳河水灌淹翼州,审配陷入困境,其侄审荣是辛毗好友,开门迎敌,审配死战,被徐晃所擒。

  第三十三回:曹丕趁乱纳甄氏

  郭嘉遗计定辽东

  【情节梳理填空】

  曹丕纳袁熙之妻甄氏为妻。

  操哭袁绍,尽免河北居民一年租赋,自领冀州牧。

  许攸傲激大将许褚,被许诸杀死。曹操深责许禇,令厚葬许攸。又访冀贤士,得崔琰(yǎn)。袁谭投降曹操后,一直有谋反之心。曹操平定冀州后,立即起兵讨伐袁谭。袁谭被曹洪杀死,曹操得南皮后,“安抚百姓”。王修哭袁谭,操称其“忠臣”。

  幽州刺史乌桓触聚幽州众官,歃血为盟,背袁降曹。

  操从荀攸诈降计破并州,在壶关大破袁绍外甥高干。操又从郭嘉计,远征沙漠,乘胜追击袁尚和袁熙,得柳城。袁熙、袁尚投奔乌桓不成,不得已又投奔辽东太守公孙康,却反被公孙康斩杀。自此北方地区都成了曹操的势力范围。

  【经典情节复述】1.郭嘉遗计

  平定并州后,曹操在郭嘉劝谏之下排除众议,西击乌桓。途中郭嘉病倒,留于易州养病。曹操则乘胜追击袁尚和袁熙,得柳城。

  回到易州,郭嘉已病逝,临终留下遗书,献平定辽东的妙计,告诫曹操切不可加兵于辽东,从而使投奔辽东的袁氏和心怀猜忌的公孙康自相残杀。

  曹操从之,公孙康果然送二袁首级前来投降。曹操从此平定了北方。

  2.定四州

  袁绍一再战败,忧愤而死,长子袁谭与幼子袁尚自相残杀。曹操乘机离间袁氏弟兄,攻下冀州,分兵击破青、幽、并三州,深入乌桓和辽东,灭尽袁氏,平定河北,打下了曹魏的基业。

  【阅读研讨探究】

  思考题1:试结合相关情节分析许攸之死的原因。

  参考答案:

  1.死于自己的恃才放旷:曹操攻克冀州后,许攸自恃功劳大,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居功自高二语文文科名著材料

  傲,数次故意讥讽曹操,一日口出狂言,轻视曹军将士,被许褚一怒之下杀死。

  2.死于曹操的授意:许褚杀了许攸,提头来见曹操:许攸无礼,我杀之矣。曹操说:许攸与吾旧交,故相戏耳。曹操“深责许褚,令厚葬许攸”。许褚只被曹操“深责”,没人为许攸偿命。我们不难推测到:其实,许褚早就有了曹操的指示——许攸很狂妄,丞相很生气。否则,许褚再愣点,也不敢随便杀一个曹操身边的幕僚!对曹操来说,每当涉及最高尊严利益问题时,所谓的“才”,决不是首先考虑的条件。如何保持自己的最高尊严与利益,便成了唯一的标准。

  (毛宗岗:杀许攸者,曹操也,非许褚也。许攸数侮曹操,操欲杀攸久矣。欲自杀之,而恐有杀故人、杀功臣之名,特假手于许褚耳。昔颠颉焚僖负羁之家,而重耳杀颠颉以旬于军;今许褚杀攸而操曾不之罪,故曰非许褚杀之,而曹操杀之也。曹操资许攸之力以得冀州,刘备资法正之力以得西川。而法正恃功而横,未闻见杀于关、张;许攸恃功而骄,遂乃见杀于许褚。君子以是知刘备之厚而曹操之薄。)

  第三十四回:蔡夫人隔屏听密语

  刘皇叔跃马过檀溪

  【情节梳理填空】

  操筑铜雀台(“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于漳河之上,领兵回许都,养精蓄锐,分兵屯田。

  刘备攻打江夏张武、陈孙,缴获的卢马。刘备在荆州受到刘表款待,获许屯兵新野。建安十二年春,刘备得儿子刘禅,乳名阿斗。

  刘表的后妻蔡夫人始终对刘备心存疑虑,时时劝刘表要防备。刘表一直非常喜欢前妻的儿子刘琦,可是在家中,后妻蔡氏的权力一直很大,而且蔡家还有一些亲戚在刘表军中担任重要的职务。对此,刘表一直忧心忡忡。一天,他向刘备询问长幼儿子权力分配之事。刘备说,不能废长立幼,如果担心蔡氏权力过大,可慢慢削弱。这番话被蔡夫人听了去。当她听到刘备反对刘表立幼子刘琮为继承人时,就对刘备起了杀心。刘备自知失言,连夜离开荆州回新野。

  蔡夫人与弟蔡瑁密谋,以刘表名义在襄阳设下鸿门宴,请刘备赴会,欲谋陷害。在宴会上,伊籍告密,刘备乘的卢马出襄阳西门,的卢马一跃三丈,跃过檀溪而逃。(“马做的卢飞快”—辛弃疾)

  【经典情节复述】1.刘皇叔跃马过檀溪

  刘表夫人蔡氏听到刘备反对刘表立幼子为继承人,遂与其弟蔡瑁密谋,以刘表名义在襄阳设宴欲害刘备。宴上,荆州幕宾伊籍将蔡氏阴谋密报刘备,并引其从西门逃脱。蔡瑁闻讯,追至檀溪,刘备纵马下溪,马前蹄忽陷。刘备大呼“的卢,的卢,今日妨吾”,马遂纵身而起,跃过檀溪。刘备脱险。2.髀肉复生

  刘备在与曹操作战中失败后,丧失了地盘,只得投奔汉皇族刘表。

  一天,刘表请刘备喝酒聊天。席间,刘备起身如厕。因见己身髀肉复生,不觉潸然流涕。回到座上的时候,脸上还留着泪痕。刘表见了很奇怪,问他缘故,刘备长叹道:“备往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散;今久不骑,髀里肉生。日月磋跎,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

  【阅读研讨探究】

  思考题1:试分析刘表与袁绍的异同之处。

  参考答案:(毛宗岗)袁绍昵后妻,刘表亦昵后妻;袁绍爱幼子,刘表亦爱幼子;袁绍优柔不断,刘表亦优柔不断;二人性情何其相似至于如此之甚也!一则以家世自矜,大而无当;一则以虚名自爱,文而无用:虽冑美三公,名高八俊,亦何益哉!然刘表亦有过于袁绍者:绍以逢纪之谮而杀田丰,表不以蔡瑁之谮而杀玄德;毕竟声望中人,犹较胜于阀阅中人。高二语文文科名著材料

  第三十五回:玄德南漳逢隐沦

  单福新野遇英主

  【情节梳理填空】

  刘备在筵席上逃脱后,不觉来到“水镜先生”司马徽的草堂,司马徽向刘备举荐了伏龙(即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凤雏(即庞统,字士元,道号“凤雏”)。

  刘表令刘琦到新野给刘备请罪,刘琦告之以继母蔡夫人不容之苦。刘备回到新野,一个自称单福的人前来投奔,为刘备出谋划策,击杀了曹仁部下吕旷、吕翔。曹仁闻讯率兵杀奔新野。

  【阅读研讨探究】

  思考题1:

  作者是如何为诸葛亮的出场蓄势的?结合本回情节分析。

  参考答案:

  1.未见其人,先闻其名:刘备落难路经水镜庄,司马徽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庞统两人,说:“卧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

  2.以众多贤士陪衬:将有南阳诸葛庐,先有南漳水镜庄以引之;将有孔明为军师,先有单福为军师以引之。刘备想请司马徽出山相助,司马徽自称是山野闲人,不堪世用,自有胜其十倍者,后司马徽推荐徐庶去找刘备,刘备知徐庶乃一奇才,认其为军师,后有经徐庶推荐,刘备方知卧龙诸葛,于是才引出了?三顾草庐?的千古佳话。

  第四篇:三国演义阅读指导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

  ――六(2)班课外阅读课

  教学目标:掌握有关战争、人物、成语等故事的情节

  一、主要的故事情节

  (一)简述《三国演义》中一次有名的战役。例一:官渡之战

  北方曹操势力壮大令袁绍不安,故举兵进攻许昌,两军对垒官渡。曹操兵弱粮少,但将士用命;袁军兵强粮足,但军心涣散,且绍优柔寡断而多疑,不用许攸之计。许攸转而投靠曹操,操用许攸计策,亲自带兵夜袭乌巢,烧毁了袁军的粮草,袁军全面溃败。(见《三国演义》第30回)

  例二:赤壁之战

  曹操率军八十万取荆州后,虎视江东。为抗衡曹操,孙刘联盟,委任周瑜督军五万,与曹军对峙赤壁。联军依据长江天险,并通过“反间”制乱,“苦肉”诈降,计设“连环”,巧“借”东风,最终一把大火把曹军战舰为灰烬。(见《三国演义》第48、49回)

  例三:彝陵之战(火烧连营)为替关羽报仇,刘备挥军攻打东吴,连连告捷。孙权命陆逊总督东吴军马,陆以静制动,等待破蜀良机。由于天热难耐,刘备让蜀兵避暑林中,陆趁机调动各路军马火烧蜀军营寨七百里,刘备损兵折将,全面溃败,幸亏赵云救驾,才逃到白帝城。

  例四:关羽大意失荆州

  曹操联结东吴,叫孙权暗袭荆州。但关羽为防吕蒙,留下重兵把守荆州使东吴无可奈何,后来,吕蒙采用陆逊之计,辞职麻痹关羽,关羽果然中计,把荆州重兵调来攻打樊城。吕蒙趁机用白衣渡江之计攻破荆州,关羽被迫走麦城,被吴军俘虏并杀害。(见《三国演义》第76、77回)

  例五:马谡失街亭

  为阻挡司马懿大军出关,诸葛亮派人把守街亭,马谡自告奋勇请

  战,并立下军令状。却因骄傲自大,听不进王平建议,又违背了孔明的嘱咐,把当路驻扎改成了在山顶驻扎。结果被司马懿断了水道,致使军心大乱,大败而回,被孔明依军令状斩首。(见《三国演义》第95、96回)

  例六:关羽温酒斩华雄。董卓把持朝政,凶狠专横。各路诸侯集结讨伐董卓贼。董卓派华雄迎战,连杀数将。关羽立下军令状,愿去斩华雄的首级。出征前,曹操敬关羽一杯热酒,关羽说:“酒且斟下,我去便来。”便拍马出阵。当他提华雄人头进帐时,那杯酒还微微烫手。(见《三国演义》第5回)

  例七:七擒孟获

  为重兴汉室,诸葛亮点兵南征,与南蛮首领孟获斗智斗勇,先后用反间计诈降计等擒住孟获,前六次诸葛亮都故意放走孟获。到了第七次,诸葛亮智破乌戈国藤甲兵,终于使其心悦诚服,南蛮于是安定,使蜀汉朝廷得以集中力量去对付曹魏政权。(《三国演义》第87-90回)

  (二)简述《三国演义》中一次以弱胜强的战役。例一:官渡之战

  例二:赤壁之战

  (三)简述《三国演义》中一次骄兵致败的战役。例五:马谡失街亭之战

  例六:关羽大意失荆州之战

  (四)简述《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智谋故事(几次主要的计策)例一:“草船借箭”周瑜妒忌诸葛亮之才,便以联军用箭为名,要求诸葛亮在十天内赶造十万支箭。亮立下军令状保证三天完成任务。后诸葛亮在鲁肃的配合下,利用大雾天气的掩护,以草船靠近曹军水寨,擂鼓呐喊,骗得曹军乱箭齐发,最终获得超过十万支的箭。(见《三国演义》第46回)

  例二:“空城计”

  诸葛亮错用马谡,失去街亭后,只有2500名军士驻守在西城县。司马懿率领15万军队往西城蜂拥而来。诸葛亮立即传令将旌旗隐藏,大开四个城门,每个城门用20个军士,扮为百姓,打扫街道。他自己披鹤氅,戴纶巾,引两个少年携琴于城上,焚香操琴演奏。司马懿见

  此情景,以为有埋伏,便退了兵。(见《三国演义》第95回)

  例三:“反间计”

  赤壁之战前,蒋干自告奋勇去劝说周瑜投降。此时,周瑜正担心新降曹操的蔡瑁和张允帮助曹操训练好水军,于是就将计就计,摆下“群英会”接待蒋干,并佯醉与蒋干同床睡,诱导蒋干盗走事先伪造的张、蔡二人的“投降书”,导致蔡瑁和张允被杀。

  例四:“苦肉计”

  东吴老将黄盖为了周瑜火攻曹营成功,便和周瑜密谋诈降,为使曹操相信,两人故意在曹操奸细蔡中、蔡和面前为战、降问题争吵,而后周瑜痛打黄盖,打得黄盖皮开肉绽,几次昏倒。最后,黄盖诈降得到曹操信任,帮助周瑜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

  (五)简述《三国演义》中的一个外交故事。例一:“诸葛亮舌战群儒”在曹操拥兵南下的危急关头,诸葛亮自请出使东吴促成孙刘联盟,共同抗曹。在东吴的朝堂上,诸葛亮沉着冷静,通过分析天下形势,分析敌我军事实力,以雄辩的口才舌战群儒,有力批驳了东吴儒生的“降曹”论,并最终智激孙权周瑜,促成了孙刘联合抗曹的统一战线。(《三国演义》第43回)

  例二:单刀赴会

  鲁肃在陆口临江亭宴请关羽,索要荆州,如其不从,便欲杀之。关羽明知是计,却独驾小舟,只用亲随十余人,单刀赴会。席间关羽谈笑自若,巧辞拒绝鲁肃的要求。最后佯推酒醉,右手提大刀,左手挽鲁肃,直至江边才放手道别。鲁肃被吓得魂不附体,东吴伏兵亦不敢妄动。(《三国演义》第66回)

  (六)简述一下《三国演义》中一个与“荆州”有关的故事。例一:“刘备借荆州”

  赤壁战后,周瑜坐镇荆州,刘备驻守公安,公安地小物薄,不利于发展,于是刘备向孙权两次提出借荆州。孙权采纳周瑜的建议,不借荆州。后周瑜病故,鲁肃继任。鲁肃从吴蜀联盟以抗曹操的战略考虑,劝说孙权暂借荆州。刘备借得荆州后,即以之为立足点,北抗曹操,西取益州,建立蜀汉政权。

  例二:关羽大意失荆州。例三:单刀赴会

  二、主要的人物形象

  (一)简述一个体现刘备“仁德”的故事。例一:“治理新野”

  刘备受命屯驻新野长达七年之久,在此期间,刘备对自己的政治生涯进行了认真的反思,并接受“水镜先生”的批评,更重视争取民心,为重新崛起准备条件。他以安民为务,因此“军民皆喜,政治一新。”新野百姓盛赞其仁德。(第34-35回)

  例二:“携民渡江”

  曹操亲率大军南征荆州,刘备被迫向襄阳撤退,新野、樊城十几万百姓随其同行。众人劝刘备弃民先行,刘备不肯,沿途收留难民,扶老携幼,以至

  一天只走了十几里路,如此撤退,显然有违于“兵贵神速”的军事原则,便却使刘备赢得了民心。(见《三国演义》第41回)

  例三:对待徐庶

  徐庶得知母亲被曹操囚禁,遂辞别刘备,孔融建议刘备强留徐庶,刘备不肯,而是顾全徐庶母子之情,忍痛应允。分别时,刘备又亲送徐庶出城,置酒饯行,不忍相离,甚至要“尽伐树林”,以免阻挡“望徐元直之目”。(见《三国演义》第36回)

  例四:陶谦三让徐州

  徐州被曹操困围,孔融劝刘备去解围,刘备揩部下同救,当他们到徐州时,陶谦便欲让徐州给刘备,刘备不肯接受;刘备修书退曹兵后,陶谦在孔融等面前再让徐州给刘备,连云长和张飞都心动,陶谦最后让小沛以保徐州;后来,陶谦病危再让,病故后,在民众拥戴下,刘备才接受徐州牧。

  (二)简述一个体现关羽“忠义”的故事。例一:“千里走单骑”

  曹操率军征讨刘备,刘备投奔袁绍,甘、糜二夫人及关羽迫降于曹操。曹操赞赏关羽为人和勇武,先后拜其为偏将军和汉寿亭侯,且待之甚厚,并将赤兔马送与关羽,当关羽得知刘备在袁绍军中,并不留恋曹操给予的荣华富贵,即刻封金挂印,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与刘、张二人重逢。(见《三国演义》第25回-26回)

  例二:华容道义释曹操

  赤壁之战,曹操败走华容道,逃亡途中遭遇关羽,哀求关羽以昔日之情为重。关羽则认为过去替曹操斩颜良,诛文丑,解白马之危,已经报答了曹操。面对曹操的求情,不敢以私废公。曹操又以“五关斩将”之事,及信义之德向关羽求情。最终,关羽不顾此前与孔明立下的军令状,于华容道义释曹操。

  赤壁一战,曹军大败。曹操领残兵败将往华容道逃命,被关羽拦住去路。曹操哀求关羽看在昔日之情份放他一马。关羽义重如山,想起当日曹操许多恩义与后来五关斩将之事,心中不忍,命众军士四散摆开。曹操便和众将一齐冲将过去。(见《三国演义》第50回)

  (三)简述一个体现张飞“勇猛”或“鲁莽”的故事。例一:张翼德大闹长坂桥(勇猛、粗中有细)为给兵败势危的刘备赢得喘息之机,张飞当阳长阪板上仅凭身边二十余骑布成疑阵,自己则在大队曹军赶来之时,倒竖虎须,圆睁环眼,紧握蛇矛,稳稳地立马于桥头,用三次大喝,喝破了曹操身边将士夏侯杰的肝胆,当场倒撞马下,并使曹操大惊失色回马而走,刘备得以脱身。(见《三国演义》第42回)例二:怒鞭督邮(卤莽)

  刘备被任命为安喜县尉后,恰逢督邮到来,刘、关、张出城迎接,但督邮却高坐马上,倨傲不还礼。后督邮因索要不到财物,多次羞辱刘备。一日,张飞见百姓为刘备求情而受督邮毒打,便冲进馆驿绑住督邮用柳条痛打一番,后经刘备劝说才住手。(见《三国演义》第2回)

  (四)简述一个体现诸葛亮“智谋过人”的故事。例一:三气周瑜

  周瑜在南郡与曹仁大战中了毒箭,孔明趁机占领南郡、荆州等地,周瑜大怒,伤口破裂;后周瑜设下美人计,孔明将计就计,致使东吴“赔了夫人又折兵”,周羞愧,再次生病;周瑜想用“假途灭虢”之计取荆州,又被孔明识破而兵败,周受此三气而亡。

  例二:

  “赔了夫人又折兵”(第二气)

  孙权向刘备讨还荆州遭拒后,周瑜向孙权献上“美人计”;用孙权的妹妹为诱饵,将刘备骗到东吴,逼还荆州。诸葛亮将计就计,让

  刘备前往,并给了赵云三个锦囊。后刘备一行人按照锦囊中的策划,私会乔国老,智激孙夫人,又再气周瑜,使得东吴“赔了夫人又折兵”。(《三国演义》第54回)例三:“智杀魏延”

  诸葛亮初见魏延之时,便料定魏延会反,于是安排马岱在魏延身边卧底,并于临终之前,给了杨仪一个锦囊,交代其在魏延造反时打开。后来魏延果真造反,杨仪按计行事,让魏延大叫三声“谁敢杀我”,这时马岱应声而出,杀死魏延。(《三国演义》第115回)

  例四:“死诸葛吓走活仲达”

  自知阳寿之尽的诸葛亮,交代杨仪在其死后秘不发丧,并后寨先行,缓缓撤退。若司马懿来追,则回旗返鼓。将自己木像,安于车上,推出军前以吓退敌军。后来,事情果然如诸葛亮所料,司马懿见木像以后,狂逃五十里,并几次惊问“我有头否?”(《三国演义》114回)

  例五:空城计(参照前面)例六:草船借箭(参照前面)

  (五)简述一个体现曹操“奸雄”特点的故事。

  例一:小时候,曹操因顽劣而屡受叔父责骂和投诉,有一回,曹操在叔父经过之时,佯装头到倒地。其叔大惊。赶紧告诉曹操父亲,而曹操却在父亲起来之后做出一副委屈之状。声称叔父诬陷自己,从而使得父亲对叔父失去信任,再也没办法投诉曹操的顽劣。(《三国演义》第1回)

  例二:曹操在逃难时遇到了吕伯奢,吕伯奢邀请曹操到家中做客,自己出去打酒。后来曹操听见其家中后院有磨刀声,以为他要杀害自己,便提刀

  杀死了吕伯奢全家。后来发现是误杀,又将错就错杀死了吕伯奢,发出“宁教我负天下人,不使天下人负我”的感慨。

  (《三国演义》第4回)例三:割发代首

  曹操征张乡途中,恰逢稻麦成熟,为了显示爱民之心,曹操下令要求众将士不准纵马毁麦。没想禁令刚,曹操自己的马受惊跑入麦田,踏毁麦田。此时,曹操假意要自杀以践军令,后来又在众将的劝说下,割发代首以示众人。曹操自欺欺人的虚伪个性展露无遗。(《三国演义》第17回)

  例四:“杨修之死”是曹操阴险毒辣个性的体现。

  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曾多次触犯曹操之忌:他看出曹操书“活”字于门上是嫌门太阔,看出曹操中杀侍卫是假装的,他参与曹植、曹丕的皇位之争并触怒曹操。最后,杨修在曹操兵驻斜谷时由“鸡肋”号令预知曹操退兵之意,因而让曹操以“扰乱军心”为名杀害。(《三国演义》第72回)

  (六)简述一个有关周瑜的故事。例一:周瑜赤壁之战

  例二:群英会蒋干中计

  例三:“三气周瑜”

  三、典故成语

  (一)简述《三国演义》中一个有名的典故。例一:“煮酒论英雄”

  刘备寄于曹操篱下,以在后院种菜来掩人耳目。一天,曹操派人请刘备去喝酒,并问刘备当世英雄是谁,刘备说了几个人都被曹操否定。后曹操说:“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刘备吓得把匙箸掉在地下,此时雷声大作,刘备借雷声掩饰自己的吃惊,也使曹操放松警惕。

  例二:“身在曹宫心在汉”

  答案可参照“千里走单骑”《三国演义》

  26、27回)例三:“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赤壁之战前,周瑜安排好火攻的各项事宜,带众将视察江边时,见江上风吹战旗,触动心事,便吐血倒地,诸葛亮闻讯前去探望,并写出“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指出周瑜心病。后诸葛亮还设坛祭风,助周瑜完成赤壁火攻。(《三国演义》

  48、49回)

  其他典故:

  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空城计

  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赔了夫人又折兵

  (二)列举一个出自《三国演义》的四字格成语,并简述有关这一成语的故事。

  例一:“桃园结义”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朝廷下令招兵买马。榜文发到涿县,引出刘备、张飞、关羽,他们聚在一起各抒己志,谈得十分投机,于是便来到一个桃园,拜告天地,结为兄弟。按年龄刘备为大哥、关羽为二哥,张飞为三弟。三人发誓“同心协力,报效国家”。

  例二:“三顾茅庐”

  刘备到卧龙冈欲请诸葛亮出山,诸葛亮不在。数日后,刘备冒雪再次来访,却只见到诸葛亮的弟弟。不久,刘备想第三次去请诸葛亮,关、张都不愿意,经刘备开导才一同前往,这次诸葛亮在家睡觉,三人冒着严寒等到诸葛亮睡醒,终于请出诸葛亮。(《三国演义》

  37、38回)

  例三:“鞠躬尽瘁”刘备去世后,诸葛亮为完成其遗愿,积极准备北伐魏国。第三次出兵北伐之时,他再次上《后出师表》给刘禅,分析局势、说明蜀魏势不两立、北伐势在必行之后,以“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句作结,表现了诸葛亮誓死为蜀汉的忠贞气节。(《三国演义》第97回)

  例四:“乐不思蜀”

  刘禅投降后,被安排到洛阳居住,并被封为安乐公。有一次,司马昭请他喝酒,当筵席进行得酒酣耳热时,司马昭故意让蜀地乐人跳蜀国舞,唱蜀国曲,同行的蜀国旧臣都痛哭落泪,只有刘禅嬉笑自若,认为“此间乐,不思蜀”。(《三国演义》第119回)

  (三)列举一个出自《三国演义》的歇后语,并简述有关这一歇后语的故事。

  例一:“刘备摔阿斗——收买人心”

  曹操进攻荆州,刘备带领士兵和百姓南逃,赵云负责保护刘备家小。曹军四下涌来,赵云为保护阿斗,七进起出,终于杀出重围,回到刘备身边。当赵云把阿斗递给刘备时,刘备却把刘禅摔到地上,说:“为汝这儒子,几损我一员大将!”。赵云大为感动,一生尽忠蜀汉。(《三国演义》第41、41回)

  例二:“徐庶进曹宫——一言不发”

  徐庶曾经辅佐刘备大胜曹操。后来,曹操捉得其母,并伪造徐母

  亲笔信,将徐庶骗去许昌。徐母得徐庶为尽孝而离开刘备后,痛斥徐庶,并上吊身亡以绝徐庶尽孝之念。从此,身在曹宫的徐庶便践行离别刘备的誓言,终身不为曹操设一谋。(《三国演义》第36、37回)

  其他事例如: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第五篇:三国演义阅读讲义1(教师版)南京一中2013届高三文科名著阅读指导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讲义1-10回(教师版)

  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情节梳理填空】

  东汉末年,十常侍为奸,朝政日非,人心思乱。张角兄弟起事,百姓拥护,官军望风而靡。涿(zhuō)县英雄刘备(字玄德,又称刘豫州、刘皇叔)为汉室宗亲,年幼丧父,事母至孝,家贫,以贩鞋、织草席为生。与关羽(字云长)、张飞(字翼德)于桃园结义为异性兄弟(“桃园三结义”为张飞发起,地点为张飞家后院)。刘关张一败黄巾于郡,二败黄巾于青州。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幼时,用计谋使父不听叔父责已之言(可见其诈)。桥玄、何颙、许劭等名士都认为曹操为非常之人(许劭评价曹操: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曹操任洛阳北部尉时,惩戒不避豪贵,威名颇震,因黄巾起拜骑都尉,引兵征剿。

  玄德兄弟三人救出被张角打败的董卓。董卓见刘备无官职、无爵位,便慢待无礼,张飞想要杀掉董卓。

  【经典情节复述】

  1、桃园三结义:

  东汉末年,朝政腐败,汉室衰微,民不聊生。(背景)汉皇室后代刘备见太守刘焉张榜招募义兵,决定匡扶社稷。刘备看榜时遇见张飞,饮酒间又与关羽相会,关羽、张飞愿协助刘备共谋大业。(原因)三人于张飞庄后桃园,面对盛开的桃花,焚香礼拜盟誓,结成结义兄弟。立誓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按年岁,刘备为兄,关羽第二,张飞称弟。(过程)这便是《三国演义》中著名的“桃园三结义”。

  2、曹操诈叔:

  曹操小时候游荡无度,其叔父见此曾愤怒地向其父曹嵩告状。曹操受不了父亲的责备,忽心生一计,看见叔父诈倒于地,作出中风情状。叔父信以为真,告之曹嵩。但当曹嵩来看曹操时,发现曹操安然无恙,曹嵩竟相信曹操所言叔父不喜欢自己的谎话,日后但凡叔父言操之过,都不听。

  【阅读探究研讨】

  思考题1:请根据对刘关张三人的相关描写初步分析其形象特征。参考答案:刘备:相貌奇特,两耳垂肩(曾被敌人骂作“大耳贼”);出身高贵,乃汉室宗亲;性格宽和寡言、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幼时与小儿戏于树下,曰“我为天子,当乘此车盖。”;专好结交天下豪杰,礼贤下士。

  张飞:形象异常“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粗犷豪放,曾三声怒吼吓死曹将夏侯杰);卖酒屠猪为生,颇有资财;专好结交天下豪杰,同举大事。性格粗暴,嫉恶如仇(因董卓轻视刘备,便欲杀之)。

  关羽:相貌堂堂,威风凛凛“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曾被美誉为“美髯公”);嫉恶如仇,一身正气,因杀了倚势凌人的豪强而逃难江湖。

  南京一中2013届高三文科名著阅读指导

  思考题2:曹操年青时候,许劭评论他,只说了一句话:“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小说对他的这种双重人格作了许多生动而形象的描写,请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他是乱世奸雄的典型形象。曹操出场时还是个富有正义感的人,当他看到董卓专擅朝政、滥杀无辜百姓而朝臣又束手无策时,就挺身而出,前往相府刺杀董卓,行刺不成,就逃回故乡,散家资,募乡勇,发矫诏,聚十八路诸侯结盟,共讨董卓。但一旦把汉献帝掌握到手中,就原形毕露,“挟天子以令诸侯”,成为欺君罔上的乱臣贼子。曹操既是敏于识人,善于用人的首领,他求贤若渴、爱才

  如命,又是嫉贤妒能、不肯容他人猜透他心机的小人。

  思考题3:由对刘备、曹操二人出场的不同描写可看出三国演义作者的什么思想?

  参考答案:流露出作者的封建正统思想:尊刘贬曹,以汉室为尊,以曹操为奸雄。

  第二回:张翼德怒鞭督邮

  何国舅谋诛宦竖

  【情节梳理填空】

  刘关张与朱儁(jùn)、孙坚(字文台)打败黄巾,朱儁诏封车骑将军、河南尹;孙坚除别郡司马上任,唯刘备听候日久,不得除授,后被封为定州中山府安喜县尉。署县事一月,与民无犯,民皆感化;与关张情同手足。

  督邮至县索贿,张飞鞭督邮后三兄弟离去。

  玄德助刘虞平黄巾,刘虞、公孙瓒奏备功,荐为别郡司马,守平原县令。朝廷上宦官专权,大将军何进立外甥刘辩为帝,掌握兵权后决定剿除十常侍。何太后与董太后争权,何进鸩杀董后,袁绍劝何进诛杀所有宦官,何太后不同意,袁绍建议调外地的兵马进京师诛灭宦官,曹操不以为然。

  【经典情节复述】

  怒鞭督邮:

  刘备任县尉时,督邮来县巡察。他态度傲慢,呵斥刘备诈称皇亲、虚报功绩,向县尉刘备索贿不得,作威勒令县吏指称刘备害民。扬言要免其官职,借此敲诈勒索。(起因)张飞酒后乘马从馆驿前过,得知此事,大怒,径入馆驿,揪出督邮,把他绑到县前马桩上,用柳条鞭打督邮,一连打折柳条十数枝。(经过)张飞意欲打死督邮,关羽则劝刘备杀了督邮,弃官另图大计,刘备乃取印绶,挂于督邮之颈后离去。

  【阅读探究研讨】

  思考题1:在鞭打督邮事件时张飞和刘备各有怎样的表现?体现了他们怎样的性格特点?作者采用什么表现手法?

  参考答案:张飞听说督邮逼勒县吏,要害刘备,便大怒,睁圆环眼,咬碎钢牙,滚鞍下马,径入馆驿,把门人那里阻挡得住,直奔后

  堂。见督邮就揪住他的头发,扯出馆驿,直到县前马桩上缚住,攀下柳条,去督邮两腿上着力鞭打,一连打折柳条十数枝。刘备得知张飞鞭打督邮,督邮求救,便急喝张飞住手。后又取印绶,挂于督邮之颈,责之曰:“据汝害民,本当杀却,今姑饶汝命。吾缴还印绶,从此去矣。”分别表现张飞嫉恶如仇、勇猛粗暴和刘备忠厚善良、宽厚仁慈的性格特点。作者采用了衬托的手法,使两个人物互为映衬,形象丰满。南京一中2013届高三文科名著阅读指导

  思考题2:初为政的曹操和刘备在处理政事时方式不同,反应了二人的不同思想,试作分析。

  参考答案:曹操初到任:设五色棒,不避豪贵,内外莫敢犯,以威震天下;刘备初到任:与民秋毫无犯,民皆感化,以仁行天下。

  第三回:议温明董卓叱丁原

  馈金珠李肃说吕布

  【情节梳理填空】

  何进不听曹操之劝,从袁绍计,欲召四方之士除宦官。

  西凉刺史董卓进兵京师,却按兵不动,何进谋除宦官的计划泄露,十常侍先发制人,将何进骗进宫去杀害。

  袁绍、曹操入宫杀宦官,宦官劫少帝和陈留王,去北邙山,为闵贡找回,半路遇董卓。

  董卓率兵进城,欲废少帝而改立陈留王,遭荆州刺史丁原等反对。丁原率领义儿吕布(字奉先)讨卓,李肃献离间计,以金珠、玉带、赤兔马收买吕布杀掉丁原,吕布转而投靠董卓为义子(吕布之见利忘义由此可见)。

  袁绍与董卓为废立之事在筵上对敌。

  【经典情节复述】

  吕奉先投奔董卓:①吕布原为丁原义子。②董卓欲除丁原而惧怕吕布,便派李肃带赤兔马和黄金、珠宝前去劝降。③吕布见利忘义,在夜里提刀径入丁原帐中,杀之,砍下首级。④吕布投了董卓,并拜董卓为义父。⑤董卓赐之金甲锦袍,封他为都亭侯。

  【阅读探究研讨】

  思考题1:结合本回内容,谈谈你对董卓欲废帝的看法。试评价董

  卓这个人物形象。

  参考答案:1,董卓此举是在炫耀他的能力,骄横跋扈,展现出汉朝大权尽在他手中。2,立新帝,是为了更好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甚至取而代之,狼子野心可见一斑;

  3、此举也说明汉室已名存实亡了,皇帝已纯属傀儡了。

  董卓此举并不明智:首先是遭到群臣反对,董卓仰仗自己拥有一定军事实力,想重新确立皇帝,这种做法,在当时人看来,是大逆不道的。董卓曾经在温明园中提出废帝一事,丁原立即说道:“不可,不可。汝是何人,敢发大语?天子乃先帝嫡子,初无过失,何得妄议废立”。同样,这件事也遭到袁绍的极力反对,并因此和董卓反目成仇。其次是成为众矢之的。当董卓废掉皇帝后,天下群雄,不管是处于什么目的,都把矛头指向董卓。董卓在此事上,远远比不上曹操,曹操后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做法,使他在政治上拥有巨大的优势,这也奠定了曹操的基业。而董卓的做法,正好是曹操的反面教材,同时,也注定了他的失败。

  董卓是个军阀,粗野蛮横,嗜血成性,残暴,欺主弄权,既无人缘,又无威望,只能算个枭雄。在对待现任皇帝这个重大政治问题上犯了严重的错误,将注定他在中国历史上只能是过眼烟云,成为曹操的陪衬。

  思考题2:结合本回内容,谈谈吕布的才能与性格特点。参考答案:用李肃的话就是“勇而无谋,见利忘义”。吕布之勇在第三回中已得到充分体现,初次交战,吕布就大败董卓,并让董卓说出“吾观吕布非常人南京一中2013届高三文科名著阅读指导

  也,吾若得此人,何虑天下哉”这样一句话,足见吕布在董卓心目中的地位。但吕布也是一个没有头脑的人,只重眼前利益,不图远虑。李肃几乎不费什么工夫就说服了他。同时,吕布也是一个见利忘义、反复无常、薄情寡义的人,当李肃给了他一点好处后,立即杀了自己的义父,投奔到董卓的营中。同样,吕布后来杀董卓也证明了这一点。

  第四回:废汉帝陈留践位

  谋董卓孟德献刀

  【情节梳理填空】

  董卓废少帝,立九岁的陈留王为献帝,强迫蔡邕(yōng)为侍中。少帝作怨诗,李儒奉卓命以鸩酒毒害之。董卓摄君害民,引起朝臣不满。曹操持王允之宝刀刺卓,不成,骑卓所赐之马而逃。被中牟县令陈宫抓住,弃官同逃。后遇到吕伯奢,其家人欲杀猪招待曹操,多疑的曹操误以为将要杀己,而杀吕伯奢全家。后路遇外出沽酒的吕伯奢,曹操又诈杀之。并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曹操的人生观)”陈宫视曹、卓为一路人,离曹而去。

  【经典情节复述】

  1、曹操献刀:董卓自任相国,专权朝野,捏造罪名杀死少帝。满朝文武敢怒不敢言,曹操挺身而出,曹操借王允七星宝刀进府行刺。董卓不耐久坐,倒身转向内卧于床上。曹操抽刀欲刺,董卓在穿衣镜内看见了曹操的动作,转身相问。曹操急中生智说:“我得到一口宝刀,欲献给恩相公。”董卓接刀一看,果然是一口宝刀。此时吕布牵马至阁外,董卓引曹操看马,曹操以试骑为由,趁机快马加鞭,逃之夭夭。

  2、捉放曹:曹操谋刺董卓未成,逃出京城,在中牟县被县令陈宫捉住。陈宫钦佩他的忠义,弃了官职与他同逃。逃到成皋,多疑的曹操错杀吕伯奢家人,又杀死好心的吕伯奢以绝后祸。陈宫看出曹操心狠手辣,但又念及自己为国家跟他到此,杀之不义,便弃曹操而他往。

  【阅读探究研讨】

  思考题1:如何评价孟德献刀时的反应?

  参考答案:凡成大功者,须敢冒大风险,而行动于风险之中,对突然来临的危机,要在最快时间作出抉择,能泰然自若,急中生智,而化险为夷,转危为安。“持刀”行刺,顺势转为跪倒“献刀”,借物随机,书中“献刀”一节中,衬托出曹操随机应变,诡诈、善于权变的性格。纵观历史风云人物,曹操可算得上是乱世之奸雄。

  思考题2:如何看待曹操杀吕伯奢的行为?

  参考答案:

  多疑——闻堂后有磨刀之声,疑其图己(日后有梦中杀人)不义

  ——吕伯奢乃其父结义兄弟,且热情款待

  狠毒——明知错杀其家人,见事情败露,仍痛下杀手。正如陈宫所言:知而故杀,大不义也!

  狡诈——谎称后方有人,趁着吕伯奢回头观望的空隙,曹操竟然毫不留情地将吕伯奢也当场斩杀!南京一中2013届高三文科名著阅读指导

  自私,不择手段——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别解:清·毛宗岗:孟德杀伯奢一家,误也,可原也;至杀伯奢,则恶极矣。更说出“宁使我负人,休教人负我”之语,读书者至此,无不诟之、詈之,争欲杀之矣。不知此犹孟德之过人处也。试问天下人,谁不有此心者,谁复能开此口乎?至于讲道学诸公,且反其语曰:“宁使人负我,休教我负人。”非不说得好听,然察其行事,却是步步私学孟德二语者。则孟德犹不失为心口如一之小人;而此曹之口是心非,而不如孟德之直捷痛快也。吾故曰:此犹孟德之过人处也。

  【内容赏析品味】(结合语段,分析曹操人物形象)(1)曹操借刀

  ①众官皆哭,座中一人抚掌大笑曰:“??还能哭死董卓否?”(心明,果断——语言描写、反衬手法)操曰:“吾非笑别事,笑众位无一计杀董卓耳。操虽不才,愿即断董卓头,悬之都门,以谢天下。”(有正义感,坦率)

  ②操曰:“操屈身以事卓者,实欲乘间图之耳。今卓颇信操,操因得时近卓。闻司徒有七宝刀一口,愿借与操入相府刺杀之,虽死不恨!”??辞别众官而去。(有志有勇有谋,能屈能伸——语言动作描写)(2)曹操献刀

  ①操径入(目的性强,勇敢果断——动作描写)②操暗忖曰:“此贼合死?”又思曰:“此贼当休矣!”(善度势情——心理描写)

  ③操惶遽,乃持刀跪下曰:“??”操谢曰:“愿借试一骑。”(临危不乱,随机应变——动作语言描写)(3)路遇陈宫

  ①操言:“我是客商??”(奸诈,狡猾)②操曰:“燕雀安知鸿鹄志哉!汝既拿住我,便当解去请赏。何必多问!”“吾将归乡里,??吾之愿也”(有大志,直爽——语言描写)

  ③陈宫收拾盘费,??投故乡来(有感召力——侧面烘托)(4)错杀伯奢

  ①操曰:“吕伯奢非吾至亲??”(多疑)

  ②拔剑直入,不问男女,皆杀之,一连杀死八口。操挥剑砍伯奢于驴下。(残暴不仁——动作描写)

  ③操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奸险狠毒,冷酷自私——语言描写)

  ④宫曰:“孟德心多,误杀好人矣!”宫曰:“知而故杀,大不义也!”陈宫寻思:“我将谓曹操是好人,弃官跟他;原来是个狼心之徒!今日留之,必为后患。”(自私残忍——语言心理描写,侧面烘托)

  总结:此中曹操形象:智谋机警,志大才高,奸诈狡猾,自私残忍。人物形象刻画方法: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正面描写以及对比,陈宫之言等侧面描写。

  第五回:发矫诏诸镇应曹公

  破关兵三英战吕布

  【情节梳理填空】

  曹操在陈留起兵,发矫诏声讨董卓。前来讨伐董卓的各路诸侯立袁绍为盟主。刘关张三人随公孙瓒至。吕布部将华雄连斩鲍忠、祖茂、俞涉、潘凤等数将,关羽“温酒斩华雄”,曹操抚慰,袁术轻视。吕布斩杀多名八路联军大将,刘关张南京一中2013届高三文科名著阅读指导

  三英战吕布,打得非常激烈,吕布力穷,虚刺刘备一戟便败退。诸侯大军一起掩杀,吕布退还虎牢关。

  【经典情节复述】

  1、温酒斩华雄:

  董卓当权,把持朝政。十八路诸侯兴兵声讨。交战中,先后有四位各诸侯中的悍将被董卓的部将华雄斩杀。盟军各将都有些惊慌失措,袁绍正担心没人可拿下华雄时,关羽自告奋勇,愿与华雄交锋。袁绍嫌他地位低微,称其“安敢乱言”,喝令将其打出。曹操上前阻止,关羽才有了出战的机会。曹操端了杯热酒为关羽壮行,而关羽愿先去斩华雄,回来再喝酒,便提刀而出。俄顷,关羽拍马而回,掷华雄人头于地,而斟的酒还是热的,令众诸侯惊讶不已。

  2、三英战吕布:

  ①华雄被斩后,董卓令吕布出战,公孙瓒不敌吕布,吕布举画戟要刺。②张飞挺丈八蛇矛来攻,和他交锋50多回合不分胜负,③接着一旁的关羽舞青龙偃月刀来战,两人仍战不倒吕布。④这时刘备掣双股剑来助战,三人围住吕布转灯儿般厮杀。⑤最后吕布招架不住,便退兵虎牢关,刘、关、张紧追而至。

  【阅读研讨探究】

  思考题1:《三国演义》中“斩华雄”这段不到六百字的情节,作者是怎样刻画关羽神勇的形象的?试分析其艺术手法。

  参考答案:层层烘托:作者设置了一个难以收拾的战争场面,先写华雄败孙坚、斩祖茂、俞涉、潘凤之勇猛,及关羽出战时,再写关内诸侯的听闻、惊恐等,属于对比衬托手法,其目的是为了衬托关羽的勇猛。虚实结合:虚写战场,实写会场,来表现其超群的武艺。细节点染:如“其酒尚温”,化抽象为具体,显示战斗速度之快,凸显了关羽的神勇。

  思考题2:关于关羽出战前那杯酒的处理有何意义?试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写关羽斩华雄时,避开刀光剑影,关羽提着华雄归来时“其酒尚温”的细节,使关羽顶天立地起来。这杯酒,汇聚了人物的矛盾关系,成为提挈全篇的文眼,关羽凯旋时,“其酒尚温”,寥寥四字却胜过千言万语,令人充分领略到关羽武艺之高超,获胜之迅捷,从而将关羽的神勇渲染的淋漓尽致。

  思考题3:比较温酒斩华雄这一段袁绍、袁术、曹操三人对待关羽的不同态度。参考答案:袁绍囿于礼俗,在关羽请战时先询问关羽的职务;袁术轻狂骄横,轻视关羽只是一弓手,要将其打出;只有曹操慧眼识人,不以出身论人,且能礼贤下士。三人高下立见。

  思考题4:请你就“发矫诏诸镇应曹公”,略谈曹操的政治才能。

  参考答案:(1)能审时度势。董卓入京,废少帝,立刘协为皇帝,于是“京都大乱”。曹操凭自己的政治敏感和远见卓识,断定追随董卓只能自取灭亡。后曹操组织义军,号召起义。但他明白,凭借一己之力,无法与董卓抗衡,于是发矫诏于诸镇。(2)能明哲保身。曹操发了檄文后,各镇诸侯皆起兵响应,此时人马虽众,但群龙无首,于是推举盟主,曹操首先推举袁绍,理由是“袁本初四世南京一中2013届高三文科名著阅读指导

  三公”。其实,曹操知道,诸侯会盟,各怀鬼胎,谁都想取得自己相应的地位和利益。同时,他也明白,在时世还没有明朗的情况下,出头的椽子会先烂。因此,曹操选择了幕后。(3)能重视人才。在华雄屡次取胜而又无人敢迎战的情况下,关羽主动请缨,但袁绍以貌取人,不予理睬,但曹操力荐。在关羽战胜后,袁绍说“都与赶出帐去”。而曹操却说“得功着赏,何记贵贱乎”。由次可见其对人才的重视,这也是他取天下最重要的原因。

  第六回:焚金阙董卓行凶

  匿玉玺孙坚背约

  【情节梳理填空】

  董卓见吕布战败,联军气盛,决定用李儒之计,放弃洛阳,迁都长安。李傕(jué)、郭汜驱洛阳之民数百万口迁往长安,死者不可胜数。卓临行,教人放火烧居民房屋,发掘陵墓坟冢,抢了粮和金银财宝,杀了许多百姓,劫持着皇帝,往长安而去。

  各路诸侯却按兵不动,坐失良机。曹操孤军追击,在荥阳遇到吕布和徐荣的伏兵,大败而回,险些丧命,幸得曹洪等人拼死相救。

  董卓大军一走,他的部将便献了汜水关。联军先锋孙坚率先冲入洛阳,扑灭宫中余火,设军帐于建章殿上。其军士在殿南一井中捞起一枚玉玺,上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孙坚心动,认为是自己要当皇上的征兆,乃托疾归江东。不想军中有人告密给袁绍,二人就此翻脸,孙坚拔寨离洛阳而去。袁绍写了一封信,派人连夜赶往荆州,要刘表截住孙坚,夺取玉玺,联军从此分裂。曹操打败后埋怨袁绍,见诸侯各怀异心,便投扬州去。公孙瓒与刘关张亦离袁而去,袁自投关东。荆州刺史刘表截孙坚讨玉玺。

  【经典情节复述】

  匿玉玺孙坚背约:

  ①董卓战败,火烧洛阳,孙坚从皇宫废墟的井中捞出一枚玉玺。②他相信这是自己将要当皇帝的预兆,便托病辞归江东,另谋大事。③不想事情泄密,袁绍向他讨取。④他离开洛阳,袁绍还写信给荆州刘表,教他拦截孙坚讨玉玺。⑤孙坚为此发毒誓说,如果拿了玉玺,死于刀箭之下;后来毒誓应验。

  【阅读研讨探究】

  1.董卓劫献帝强行迁都长安,试对董卓此举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帝乃立国之本,劫帝就即是捉住号令诸侯之王牌,此反映了董卓飞扬跋扈、无视帝威的称帝野心,同时他无视群臣,广树异己,此狂傲举动为其败亡埋下伏笔。

  (2)以应童谣,更是战事所逼,迫不得已,以迁都躲避锋芒,其称帝野心至死不泯。

  (3)长安自古有崤函之固,想借天险苟延残喘,积蓄气力,以待天下之势好转,反映了他利令智昏,心存侥幸的心理状态。

  2、董卓迁都时是如何对待百姓的?

  参考答案:杀富户夺财物、焚烧宫室、发掘陵寝、淫人妻女、夺人粮食、滥杀百姓,死于沟壑者不可胜数。董卓此举是对文化的戕害(仿佛是历史传统多种版本的“楚人一炬”),对生命的漠视,可谓残暴至极;观董卓行事,是愚蠢强南京一中2013届高三文科名著阅读指导

  盗,不是权诈奸雄,民心尽失,焉能不败。(后人并称卓、操,孰知卓之不及操也远甚!)

  3.在董卓败逃长安途中,讨卓联军驻军不动、各怀异心,然曹操却独袭董贼,此为意气之举吗?

  参考答案:并非完全是意气之举。

  (1)虽有意气用事的一面,但更体现了曹公报国的赤诚之心。面对众诸侯皆言不可轻动,位卑权轻的曹公却痛骂“竖子不足与谋”,愤然出击。败后感慨“吾始兴大义,为国除贼??今迟疑不进,大失天下之望,操窃耻之!”

  (2)胸有大志,想树立自己在诸侯中的形象和威望。此时的曹公

  很清楚自己的地位,想通过击退败逃之贼,救出献帝来邀功,抬高和确立自己的地位,为以后的事业开辟道路。

  第七回:袁绍磐河战公孙

  孙坚跨江击刘表

  【情节梳理填空】

  十八路诸侯联军瓦解,袁绍与公孙瓒相约,联合进攻韩馥。韩馥投降了袁绍,袁绍便独自占领了韩馥的领地冀州。这引起公孙瓒的不满。袁绍占据冀州后与公孙瓒开战,但公孙瓒得到了猛将赵云(字子龙),袁绍与战不利。

  赵云本是袁绍辖下之人,因见其无忠君救民之心,故弃之而投公孙瓒,但不被重用。刘、关、张前来助公孙瓒,与赵云相见,刘备甚敬爱,不忍相离。

  袁术向袁绍要马不得,自此兄弟不睦,又向刘表借粮不能,遂使书叫孙坚伐刘表,已伐乃兄袁绍。孙坚为报刘表拦路之仇,率部攻打江夏。刘表先败,后听蒯良计,在岘山以矢石打死孙坚。孙策(字伯符)用黄祖换父尸后回江东。

  【经典情节复述】

  孙坚之死:

  孙坚跨江击刘表,势如破竹。分兵四面,围住襄阳攻打。刘表手下健将吕公奉命突围而出,引兵出城。孙坚仅仅带了三十余骑出营赶来。而吕公已于山林丛杂去处,上下埋伏。(起因)孙坚马快,单骑独来,被引入埋伏,忽然一声锣响,山上石子乱下,林中乱箭齐发。(经过)坚体中石、箭,脑浆迸流,人马皆死于岘山之内。年仅三十七岁。(结果)

  【阅读研讨探究】

  思考题:试就本回内容分析赵云的人物形象。

  参考答案:(1)弃袁绍投公孙瓒,有忠君保民之心;(2)武艺高强,能在战争中扭转乾坤;(3)和刘备惺惺相惜,为转投刘备张本。

  第八回:王司徒巧使连环计

  董太师大闹凤仪亭

  【情节梳理填空】

  董卓暴虐无度,在长安任意杀戳。司徒王允与义女歌妓貂蝉暗设连环计(亦叫美人计),要借吕布杀董卓。王允分别把貂蝉许与董卓

  和吕布,使二人猜疑。吕布趁卓与帝共谈,与貂婵私会相府后园凤仪亭,卓赶来,大怒,用画戟掷打吕布,自此二人结仇。南京一中2013届高三文科名著阅读指导

  【经典情节复述】

  大闹凤仪亭

  司徒王允先将义女貂蝉许给吕布,不久却把她送给董卓。吕布得知董卓纳貂蝉为姬妾,心怀不满。乘董卓入朝议事,入董卓府中,与貂蝉在凤仪亭相会。(原因)貂蝉假意哭诉被董淫污、不能复事吕布。为吕布受他人之制而遗憾,吕布羞惭满面。董卓回府后撞见吕布,怒而抢过吕布的画戟,掷戟刺吕布,吕布大惊而逃。(经过)从此二人反目。(结果)

  【阅读研讨探究】

  思考题1:王司徒能够成功施行连环计,原因何在?

  参考答案:(1)董卓仗势欺人,凌辱百官,无视皇帝,权威几同天下,甚至大有取汉天子而代之之势。(2)对待招安降卒,残忍无度,却谈笑自若。(3)董卓、吕布父子俱是好色之徒,都垂涎于貂禅的美色,都想占为己有。(4)貂禅天生丽质,貌美如花,聪明伶俐,善观言察色。欲报司徒大人养育之恩,欲为大人排忧解难。(5)王司徒设计周详,所行之事让董卓、吕布父子深信不疑。(6)吕布的有勇无谋,见利动心,好色忘义。

  思考题2:就“董太师大闹凤仪亭”一事,简析董卓的性格特点?

  参考答案:(1)骄横残忍。董卓闻孙坚已死孙策尚幼,遂不以为意。自号“尚父”,出入僭天子仪仗。董氏宗族,不问长幼,皆封列侯。(2)奢侈荒淫,贪色无忌。筑眉阝坞,役使民夫二十五万人;内盖宫室仓库;选少女800等。董卓自纳貂禅后,为色所迷,月余不出理事。

  第九回:除暴凶吕布助司徒

  犯长安李傕听贾诩

  【情节梳理填空】

  李儒让董卓把貂婵赐与吕布,收买其心。卓告貂婵,婵哭诉不去。李儒叹曰:“我等皆死于女人之手矣。”董卓领貂婵去眉坞,王允与吕布计议杀卓,派李肃假传天子诏要禅位于卓,卓欣然以往,被杀。

  蔡邕哭董卓,王允将他下狱缢死。

  董卓余党李傕、郭汜求王允赦罪不得,从谋士贾诩计聚陕人反之,败吕布,围长安,杀王允,欲杀献帝谋大事。

  【经典情节复述】

  王允连环计:

  董卓为乱朝政。(背景,原因)司徒王允王允利用吕布与董卓好色,先将美貌的义女貂蝉许给董卓义子吕布,不久却把她送给董卓。然后离间吕布,使之以为是董卓夺己所爱。吕布大怒,在凤仪亭与貂蝉相会,貂蝉哭诉,令吕布对董卓心生嫌怨。二人幽会时被董卓发现,从此董吕二人反目。(内容)

  王允与吕布联合,诱使董卓离开长安,吕布杀死董卓。不久吕布被迫出走,而王允也被董卓部将杀死。(结果)

  【阅读研讨探究】

  思考题1:“吕布虽勇,然而无谋”,在这一回中表现在哪些方面?

  南京一中2013届高三文科名著阅读指导

  参考答案:(1)董卓载貂禅而去,王允突然出现,吕布毫不怀疑。(2)王允的几次佯惊,吕布信以为真,三言两语说出凤仪亭一事。(3)王允说布盖世英雄受此侮辱,布则怒气冲天,要杀老贼。扶持汉室。(4)攻打西凉兵时,轻敌自大,陷入重围,只好退兵,万般无奈,投奔袁术。

  思考题2:董卓被骗去“未央宫”前后,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刻画董卓的?这是一个什么性格的人?

  参考答案:作者运用了铺陈的手法。去长安前后,多少次恶兆,他从不怀疑。可见,他是一个利欲熏心的人。①去的夜晚,母亲做了恶梦,他认为是“惊报”。②行不到三十里,车断轮,又行不到四十里,马断辔。他相信李肃之言,是将改乘玉辇之兆。③又行间,狂风暴雨,昏雾避天,他相信李肃之言,是红光紫雾壮天威。④长安夜里,小儿歌“十日卜,不得生”,他相信李肃言,预示“刘氏灭,董氏兴”。⑤次日早晨,见一道士,??,他相信李肃言,是心恙之人。

  第十回:勤王室马腾举义

  报父仇曹操兴师

  【情节梳理填空】

  李傕、郭汜等向献帝求得官职,三次改葬卓尸。

  西凉刺史马腾、并州刺史韩遂引兵伐李、郭,各有胜负。

  李傕、郭汜假借献帝名义使曹操攻打青州黄巾军,曹操破黄巾军,将所获精锐俘虏兵编为“青州兵”,“其余尽令归农”,自此威名日重。操在兖(yǎn)州,招贤纳士,“唯才是举”。

  操接父嵩由陈留郎琊往兖州,途中嵩被黄巾降将张闿所杀,操为报父仇,亲讨降将新主陶谦,率兵前往徐州,望风劫掠。

  【经典情节复述】

  报父仇曹操兴师:

  曹操派人往琅琊郡接父亲曹嵩到兖州,曹家一行四十余人途经徐州。徐州太守陶谦欲结好曹操,遂设宴款待并派兵护送。不料所派之人竟是黄巾降将。他们杀死曹嵩一家,取了财物,逃窜他处。曹操大怒,于是发誓要向陶谦报杀父之仇,一路杀戮百姓,包围徐州。

  【阅读研讨探究】

  思考题:本回写曹操为父报仇去攻打徐州的事情,在文章中有何作用?

  参考答案:(1)操大军所到之处,杀戮人民。印证了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思想。反映了曹操的残暴。体现了作者抑曹兴刘的思想。(2)用陶谦的仁厚来反衬曹操的残暴,为下面刘备救助徐州,陶谦三让徐州作铺垫。

篇四: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讲义

  

  三国演义阅读讲义91-100)教师版16(南京一中2013届高三文科名著阅读指导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讲义91-100回(教师版)

  第九十一回:祭沪水汉相班师

  伐中原武侯上表

  【情节梳理填空】

  南蛮平定,诸葛亮祭祀了泸水的鬼魂后胜利班师回成都。

  魏主曹丕崩,曹睿立。司马懿被封为骠骑大将军,提督雍、凉等处兵马。孔明根据参军马谡建议使“反间计”(注:第100回,诸葛亮“六出祁山”,司马懿也对其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曹睿把司马懿削职回乡。

  孔明上《(前)出师表》一道,劝后主刘禅尽心治国并准备伐魏,谯周谏阻不听。诸葛亮率领众将北伐,令赵云、邓芝为前部先锋。曹睿封夏侯楙(mào夏侯渊之子,武帝曹操女婿)为大都督,司徒王朗谏劝不听。楙率兵二十余万,星夜到长安,来敌孔明。

  【阅读研讨探究】

  思考题1:诸葛亮在《(前)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请简要叙述《三国演义》中“临崩寄臣以大事”的相关情节。

  参考答案:刘备讨伐东吴,兵败,在白帝城一病不起,临终他把诸葛亮召来,对他说:你的才能十倍于曹丕,儿子刘禅若可辅佐就辅佐他,如其不才,可取代之。诸葛亮哭拜在地,表示一定会忠诚辅佐,直到死去。刘备还提醒马谡是个言过其实的人,不可重用。他又嘱咐赵云要看好刘禅。遗命刘禅与丞相从事,事诸葛亮如父。

  思考题2:作者通过《出师表》表现了诸葛亮怎样的思想?

  参考答案: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贤相”的化身,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经世济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壮志。

  思考题3:司马懿是诸葛亮的劲敌,但是诸葛亮开始伐魏的时候,魏国并没有让司马懿迎战诸葛亮,试简要说明原因。

  参考答案:诸葛亮用了反间计;魏主曹睿多疑,中了诸葛亮的计谋;魏主曹睿手下乱出谋划策。

  第九十二回:赵子龙力斩五将

  诸葛亮智取三城

  【情节梳理填空】

  孔明不用魏延长驱直入之计,从陇右取平坦大路,依法进兵。蜀、魏两军在西凉大战,西凉名将韩德带领四子(瑛、瑶、琼、琪)出马迎战蜀军,但五人皆被赵云所杀。

  赵云为先锋,此时已是七旬老将,仍不减当年之勇。魏军大败,楙退入南安郡。孔明兵围南安后,又骗出了安定守军,智取安定、南安,活捉了夏侯楙。

  7南京一中2013届高三文科名著阅读指导

  7南京一中2013届高三文科名著阅读指导

  此中“老奸臣”指的是哪一个人物?请简述诸葛亮是如何骂死他的?

  参考答案:王朗。(1)孔明针对王朗所说指出在奸臣当道,国乱岁凶的情况下,理应安汉兴刘。(2)抓住王朗所行指出他理应匡君辅国,痛骂他反助逆贼,同谋篡位,罪恶深重。(3)讽刺王朗为谄谀之臣,苍髯老贼,只配潜身缩首,苟图衣食,不配在行伍前谈“天数”。

  第九十四回:诸葛亮乘雪破羌兵

  司马懿克日擒孟达

  【情节梳理填空】

  曹真以和亲为条件,请羌兵来助战。关兴、张苞领兵作战,却被羌人的铁车阵打得大败。这时已是十二月,天降大雪,姜维在雪下挖了深沟,将羌人的铁车兵全部陷在其中,羌兵大败。诸葛亮将羌兵首领放走,羌人从此臣服。

  蜀军乘胜追击,直追到渭水,曹真两路先锋被赵云、魏延所斩,上表乞援。由于钟繇保举,曹睿加司马懿为平西都督,使由宛城赴长安。

  新城太守孟达欲归蜀国,决定起兵伐魏,但计划泄露。司马懿得孟达造反信,司马懿不待圣旨,突出奇兵,孟达被申耽一枪刺于马下,徐晃亦被孟达射中而亡。司马懿后见曹睿,举张郃为先锋,往破蜀兵。

  【阅读研讨探究】

  思考题1:孔明采取何计破了西羌之兵?请简述其过程。

  参考答案:诱敌深入。(1)孔明令关兴、方苞埋伏于山路处,又令姜维引兵从寨后走,空留寨栅,引兵转入林中。(2)又令姜维和小股伏兵出没于山路之上。(3)借当时天降大雪、山路极滑的天时、地利等有利条件,使铁车滑入坑堑,互相践踏之际,五路大军一齐掩杀,杀羌兵主将赵吉元帅,活捉西羌丞相雅丹,最终破了羌兵。

  第九十五回:马谡拒谏失街亭

  武侯弹琴退仲达

  【情节梳理填空】

  街亭离阳平关不远,是汉中咽喉之地,蜀军的粮草都必须从这条路上运输供应。如果街亭有失,诸葛亮只能退回汉中。马谡立下军令状,自告奋勇率二万五千精兵去守街亭。诸葛亮深知街亭的重要,又派高翔领兵驻扎在离街亭不远的列柳城。再派大将魏延屯兵于街亭之后。诸葛亮将大军安排妥当,准备从斜谷出击,最终夺取长安。

  马谡来到街亭,看了地势,认为诸葛亮太多虑,于是不听王平建议,将兵寨扎在山上。司马懿指挥大军将土将山团团围住,蜀军不战自乱,街亭失守。魏延、王平等各路人马也频频失利。

  司马懿率十五万大军直取诸葛亮屯粮的西城。这时诸葛亮身边只有一班文官和二千五百老弱残兵。大军压境,诸葛亮镇定自若,大开城门,派二十个军

  7南京一中2013届高三文科名著阅读指导

  士扮成老百姓,在城外洒扫街道。自己羽扇纶巾,在城楼之上焚香弹琴。司马懿怕中埋伏,急忙退兵。诸葛亮知道司马懿大军不久又会重新杀回,于是下令放弃西城,撤回汉中。司马懿又回到西城,听老百姓诉说诸葛亮唱了一出“空城计”,不禁自叹不如。

  【经典情节复述】

  1、失街亭

  司马懿率魏兵出阳平关,直取街亭,以断蜀军咽喉之路,诸葛亮大惊失色。参军马谡自告奋勇,立下军令状。愿引兵把守街亭。他自诩饱读兵书,不听左右劝告擅自分兵屯守山上,结果被魏兵围困,断水烧山,蜀军大乱,街亭失守。

  2、空城计

  诸葛亮屯兵于阳平,把部队都派去攻打魏军了,只留少数老弱残兵在城中。忽然听到魏军大都督司马懿率15万大军来攻城,诸葛亮临危不惧,传令打开城门,还派人到城门口洒扫。诸葛亮自己却登上城楼,端坐弹琴,态度从容,琴声不乱。司马懿来到城前,见此情形,心生疑窦,爬城中有埋伏,因此不敢贸进,便下令退兵。

  【阅读研讨探究】

  思考题1:分析“失街亭”这一情节中诸葛亮、马谡所表现出来的性格缺陷。

  参考答案:诸葛亮足智多谋,对街亭布防十分细致周密,但识人不深、用人不当,不听刘备生前劝告,致使街亭失陷全局被动。马谡虽能自动请缨,挺身而出,但只会纸上谈兵,而且麻痹大意,刚愎自用,目中无人,公然违令,不听王平之劝,草率从事,致使蜀军咽喉之地迅速丢失,造成全局被动。

  第九十六回:孔明挥泪斩马谡

  周鲂断发赚曹休

  【情节梳理填空】

  尚书孙资建议曹睿分兵守险要,养精蓄锐,以图吴蜀,曹睿驾回洛阳。

  诸葛亮率军退回汉中,赵云不少一将一卒而归,孔明赏赐。诸葛亮想起刘备临死时曾嘱咐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重用的话,感慨自己用人不慎,误了蜀国大事。马谡自缚后前来请罪,为了严明军纪,孔明挥泪斩马谡,马谡死时年仅三十九岁。诸葛亮又上表刘禅,自贬三级。刘禅依言,将诸葛亮贬为右将军,仍然办理丞相的一切事务。诸葛亮在汉中重新教练军队,积聚粮草,打制兵器,准备再战。

  曹休准备进攻吴国,东吴鄱阳太守周鲂到曹营诈降,以自刎、断发之举骗取了曹休的信任。曹休被赚入石亭,被陆逊打败。

  【经典情节复述】

  7南京一中2013届高三文科名著阅读指导

  1、挥泪斩马谡

  ①街亭失守后,诸葛亮挥泪斩马谡。②他为自己与马谡义同兄弟,为今日明法度而斩之而悲痛。③也为自己忘却先帝“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的遗嘱、用人不明而痛哭。④马谡死后,诸葛亮自修祭文享祀,并加意抚恤马谡家小,按月给与禄米。⑤还上表刘禅自贬三级。

  【阅读研讨探究】

  思考题1:马谡拒谏失街亭后,诸葛亮作了那几件事情表明了他能够明证军法,奖罚分明?

  参考答案:①欲赠金五十斤给赵云,赏绢一万匹给赵云的部卒,来表彰赵云在街亭之战中不折一人一骑,不丢辎重的功劳。②虽有蒋琬等人的劝阻,仍将自己平日一贯倚重且关系甚好的马谡斩首,以明军令。③上表刘禅,承认用人之失,要求自贬三等。

  思考题2:周鲂是如何巧施妙计,帮助东吴大破魏军并夺去曹休性命的?

  参考答案:①周鲂诈施诡计,暗陈七事,引诱魏军深入。②周鲂断发以赚取曹休的信任。③反施反间计,离间曹休与贾逵的关系,削弱了魏兵的军力。④周鲂作前锋,将魏兵引入了东吴陆逊所设的埋伏圈。

  第九十七回:讨魏国武侯再上表

  破曹兵姜维诈献书

  【情节梳理填空】

  东吴挫败魏军后,派遣使者到蜀国,商定合力讨伐魏国。这时,蜀军已是兵强马壮,粮草充足。为了完成统一大业,诸葛亮正率领蜀军准备出兵。赵云病重而死,刘禅厚葬赵云。诸葛亮再度上表请求伐魏,这就是著名的《后出师表》。

  孔明二出祁山,领兵三十万进兵陈仓,遭到了守将郝昭的顽强抵抗。同乡靳祥两番说郝来降,郝断然拒绝。孔明几次攻城不下,魏将王双又前来助战,连斩两员蜀将,便向姜维求计。

  曹真为了与司马懿比功,大举进兵,姜维诈降曹真,部将费耀替曹真出征,中计自刎。

  【经典情节复述】

  1、破曹兵姜维诈降

  ①孔明打陈仓失利,姜维建议去袭祁山。②他写信给曹真,说自己降蜀是不得已,意欲归魏。③要曹真遇蜀诈败,待举火为号,烧蜀人粮草,曹真再翻身掩之,孔明可擒。④曹真信之,命费耀领兵五万,依姜维所言行动,⑤结果中了埋伏,费耀自刎身死,余众尽降。

  【阅读研讨探究】

  思考题1:思考题1:“常山有虎将,智勇匹关张。汉水功勋仔,当阳姓字

  8南京一中2013届高三文科名著阅读指导

  彰。两番扶幼主,一念答先皇。青史书忠烈,应流百世芳。”这首诗写的是《三国演义》中的那哪位大将?你如何评价他?

  参考答案:赵云。1、赵云首先是一员武艺超群、骁勇善战的大将。

  2、他还有着极高的操守和天下百姓为重的德行。

  3、他还是一个有着独立思考和见解,有才智、胆识的将领。智勇双全,忠心耿耿,名垂青史,万古流芳。

  第九十八回:追汉军王双受诛

  袭陈仓武侯取胜

  【情节梳理填空】

  司马懿深识诸葛亮之法,认为蜀兵利在速战,魏兵则宜久守。魏军把守着陈仓要道,诸葛亮的军粮无法顺利运送。魏军一直不与蜀军正面交战,只等蜀军缺粮。不久,魏军估计蜀军粮草已经不多,便派兵假装运粮,等蜀军来抢,粮车上却装上干柴茅草,只等蜀军一到,便引火烧车,然后用外面的伏兵进攻。诸葛亮将计就计,反设埋伏。当晚,蜀军袭击魏军营寨,以火攻大败曹军。孔明虽获胜,但还是安排退军之计,等到曹真知晓,蜀兵已去二日。魏延受诸葛亮密计,设伏兵于王双营边,待王起兵追赶时,去他营中放火,待其回寨,突出斩之。

  东吴孙权称帝,改元黄龙。后主听孔明言,赍礼作贺。陆逊虚张声势以伐魏。陈仓将领郝昭病危,诸葛亮乘机夺了陈仓。

  曹真不能抵挡孔明,曹睿便拜司马懿为大都督。孔明出汉中,三出祁山。

  【经典情节复述】

  1、袭陈仓武侯取胜

  ①蜀吴联合伐魏。诸葛亮探得陈仓守将郝昭病危,明里吩咐魏延、姜维三日内领兵攻取陈仓;②私下密计让关兴、张苞暗出汉中,自己藏于军中。③星夜倍道径到陈仓城下,让内应在城中各门放火,发喊相助。④魏军兵无主将,城中大乱。⑤诸葛亮夺得陈仓,三出祁山。

  【阅读研讨探究】

  思考题1:孔明再上出师表伐魏,不料陈仓一战却被曹真手下一猛将连杀二将,伤一将。请说说这员猛将是谁?后来是被谁所杀?简要叙述相关情节。

  参考答案:这员猛将是王双,后来被魏延杀死。相关情节:魏延受孔明密计,夜二更拔寨急回汉中,先存下三十骑伏于王双营边,待王双起兵追赶时,去他营中放火,待王双急回寨,出其不意斩之。

  思考题2:武侯再上表讨魏,与曹真对阵祁山,却遇粮草困乏之难,急攻不下不得不收军。但退兵又怕魏兵追赶,那么孔明采取了什么计策退兵的?简述情节和诸葛亮这样做的理由。

  参考答案:孔明采取的策略是:在大挫魏兵锐气,蜀兵大获全胜的情况下

  81南京一中2013届高三文科名著阅读指导

  收兵的。

  理由:我军无粮,利在急战;魏兵坚守不出,我受其困;敌人虽暂时兵败,但有后援,如袭粮道,再归不能;魏兵新败,暂不敢正视蜀兵,所以趁胜出其不意退去。

  第九十九回:诸葛亮大破魏兵

  司马懿入寇西蜀

  【情节梳理填空】

  诸葛亮攻下武都、阴平两郡,败郭淮、孙礼,后主刘禅诏诸葛亮官复原职。司马懿见诸葛亮料事如神,遂按兵不动。诸葛亮假意退兵,引得司马懿上当追赶,蜀军趁机偷袭了魏军营寨。诸葛亮正准备再次进攻,忽然传来张苞身死的消息。诸葛亮放声大哭,昏倒在地,从此得病卧床不起,只好退兵回汉中。蜀军已走了五天,司马懿才得知,不由感叹诸葛亮神出鬼没。

  建兴八年秋七月,睿即拜曹真为大司马、征西大都督,司马懿为大将军、征西副都督,刘晔为军师。引四十万大兵,直奔剑阁,来取汉中。诸葛亮已经病好多时,每天操练人马,演习阵法。听说魏军来犯,诸葛亮预测一月内必有大雨,便派一千人马去守陈仓要道,自己率大军随后接应。魏军攻入陈仓城,却见陈仓已是一座空城,房屋被诸葛亮全部烧毁。这时天降大雨,接连三十天,魏军行住都在泥水中,马无草料,死者无数,军士怨声不绝,司马懿退兵。

  【阅读研讨探究】

  思考题1:司马懿与诸葛亮多次斗智,司马懿也承认"孔明智在吾先",请从文中举出一例证明这一点。

  参考答案:孔明伐魏,兵在祁山。司马懿猜测蜀军必袭武都、平阳二处,于是派郭淮、孙礼来救,抄后偷袭蜀军,不料此二处已被蜀军攻下,两人惊恐正要撤退,却发现已被蜀军包围,原来,诸葛孔明早已料到司马懿会出此计。

  思考题2:鲁迅曾说:“《三国演义》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你怎样看待这种说法?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我认为这种说法很正确。在第九十九回中:司马懿率四十万大军奔蜀而来,诸葛亮让张嶷、王平率一千人马守陈仓古道,以当魏兵。二人惊恐,恐不敌。诸葛亮笑言自己早已仰望天文,料定月内必大雨淋漓,魏兵众士必不敢深入山险之地,而且料定,在安居一月之后,以逸待劳,魏兵必败。后来,事情果如其所言。此处,诸葛亮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人了,近于妖。

  第一百回:汉兵劫寨破曹真

  武侯斗阵辱仲达

  【情节梳理填空】

  孔明四出祁山。曹真与司马懿打赌料敌,各守一谷等候蜀兵。魏延、陈式不听孔明“防魏伏兵,不可轻进”的命令,擅自领兵出箕谷,被魏兵杀败。曹真麻痹大意,被蜀军劫了营寨,司马懿救曹真,曹真一病不起。孔明斩陈式留

  82南京一中2013届高三文科名著阅读指导

  魏延,又作书送曹真,曹真读了书信,气死于军中。

  诸葛亮在渭滨摆下战场,与司马懿交锋。两军对垒,司马懿与孔明比斗阵法。司马懿摆出“混元一气阵”,诸葛亮则以“八卦阵”破之,魏军大败。不料,负责运送粮草的都尉苟安因好喝酒耽误了时间,被诸葛亮责打,苟安心怀不满,连夜投奔魏军。司马懿让苟安回成都散布谣言,说诸葛亮有篡国之意。后主中司马懿反间计,召孔明回成都。孔明增灶减兵而退,魏兵不敢追。

  【经典情节复述】

  1、汉兵劫寨破曹真

  ①曹真与司马懿打赌料敌,曹真麻痹大意,被蜀军劫了营寨。②曹真甚是惶恐,气成疾病,卧床不起,在营中治疗。③诸葛亮得知此事心中大喜。④他写信给曹真,对曹真肆意嘲讽,让降兵拿了给曹真。⑤曹真看了这信,恨气填胸,当晚死于军中。

  2、魏蜀两军斗阵法

  ①魏蜀两军对垒,互斗阵法。②司马懿先布“混元一气阵”,被孔明识破;③孔明后布“八卦阵”,诱魏攻阵。④司马懿令三位将领领兵破阵均被缚,司马懿见状挥兵奋死掠阵。⑤关兴、姜维引兵前来,与孔明配合成三路夹击之势,司马懿大败退军。

  【阅读研讨探究】

  思考题1:诸葛亮凭“一封书信气死曹真”。请分析这一事件所表现的诸葛亮的特征。

  参考答案:诸葛亮素有雄辩之才,常以此在外交方面取得重大胜利,如“赤壁之战”前的舌战东吴群儒;有时还拿来用作临阵作战的武器,如两军对阵前骂死王朗。这里又拿来当作杀人的利刃,一封书信气死曹真。这充分表现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知己知彼以及雄辩的才能。

  思考题2:诸葛亮曾用“反间计”离间曹真和司马懿的关系,司马懿以牙还牙,离间了刘禅和诸葛亮的关系。试简述司马懿的“反间计”。

  参考答案:司马懿和诸葛亮比斗阵法,结果魏军大败。苟安因好酒而误了送粮的期限,被诸葛亮责罚,接着投奔了司马懿。司马懿派他到成都散布谣言,说孔明有怨上之意,欲称帝。昏庸的刘禅信以为真,下诏召回诸葛亮,诸葛亮迫于无奈,只得回成都,错失了北伐的大好时机。

  83

篇五: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讲义篇六: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讲义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讲义51-55回(教师版)

  第五十一回:曹仁大战东吴兵孔明一气周公瑾

  【情节梳理填空】

  玄德为云长告免,屯兵油江口,准备进兵攻取南郡。周瑜与鲁肃同往油江口

  欲杀玄德。孔明教玄德回答周瑜:周瑜先取南郡若取不下,刘备再取。周瑜派蒋

  钦、徐盛、丁奉往取南郡,败于曹仁、牛金而回。周瑜亲自出马,得彝陵;曹仁、曹洪故意弃城而走,引周瑜入城,却在敌楼上埋伏弓弩手,周瑜中箭坠马,被众

  人救回。瑜回营诈死,曹仁等劫寨中计,大败而走。瑜正欲乘虚攻占南郡,赵子

  龙已占南郡,还说孔明令张飞已取荆州,令云长已取襄阳。瑜听后大叫一声,火

  气攻心,气得箭疮发作,倒下马来。这是孔明一气周瑜。

  【阅读研讨探究】

  思考题1:诸葛亮用计取得了南郡,又取得了荆州和襄阳,试简述诸葛亮是

  如何取得荆州和襄阳的?

  参考答案:诸葛亮抓住了曹营陈矫,取得了兵符,星夜诈称调荆州守城军马

  前去救南郡,趁机派张飞袭击了荆州;又用兵符诈称曹仁求救,引出了襄阳守将

  夏侯惇,暗中叫关云长袭取了襄阳。

  第五十二回:诸葛亮智辞鲁肃

  赵子龙计取桂阳

  【情节梳理填空】

  周瑜欲与玄德、诸葛亮决战,鲁肃劝阻,往荆州讨荆州九郡。

  鲁肃向刘备讨荆州,孔明借口荆襄九郡是刘表地盘,刘表虽死,其子刘琦尚

  在,刘备以叔辅侄,等到公子刘琦百年以后才能交换荆州为由,将鲁肃哄骗了回

  去。孙权取合肥不下,周瑜派程普助战。

  刘备取得了荆州、襄阳以及南郡后,伊籍献策推荐了马氏五人,乡里谚语所

  说的“马氏五常,白眉最良”指的是马良,五史兄弟中还有一个后来让诸葛亮挥泪

  斩首的是马谡。

  玄德命刘琦回襄阳养病,命关云长守荆州。刘备用马良之计,自领大军南征

  零陵、武陵、桂阳、长沙。诸葛亮设计先占了零陵,又派赵云前去攻打桂阳郡,太守赵范出降,赵云拒娶赵范寡嫂为妻。

  【阅读研讨探究】

  思考题1:刘备曾多次夸赞赵云赵子龙“子龙真丈夫也

  !(请说说赵云在取

  了桂阳郡以后和郡守赵范交往中是如何体现“真丈夫(的气概的。

  参考答案:赵云在攻取了桂阳郡以后,与郡守赵范以兄弟相称,但是赵范却

  欲将其

  寡嫂樊氏嫁与赵云,赵云大怒,当刘备问及此事时,赵云认为与赵范既结

  为兄弟,再娶其嫂乃为乱人伦之举,同时妇人再嫁本就是失节之事,而赵范刚刚

  投降,其心难测。赵云绝不能因一妇人而耽误刘备的大业。

  故刘备认为赵云是“真

  丈夫”

  第五十三回:关云长义释黄汉升孙仲谋大战张文远

  【情节梳理填空】

  张飞攻取武陵,关云长取长沙,不杀马下黄忠(字汉升)。黄忠次日射关羽

  盔缨,报关羽不杀之恩。长沙太守韩玄认为黄忠结连刘备,正要斩杀黄忠,却被

  一直对韩玄不满的魏延(字文长)所杀,继而降关公。刘备亲往黄忠家探之,黄

  忠降备。

  孙权攻打合淝,守将张辽识破了孙权的里应外合之计,导致孙权大败,太史

  慈中箭而亡。临终长叹“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矢志全忠孝,东莱太史慈:姓名昭远塞,弓马震雄师;北海酬恩日,神亭酣战时。临终言壮志,千古共嗟咨!)

  刘琦病亡,云长守襄阳,鲁肃二讨荆州。

  【阅读研讨探究】

  思考题1:结合“战长沙”的相关情节分析关羽和黄忠的形象。

  参考答案:长沙一战中,黄忠与关羽大战时马失前蹄,跌倒在地,关羽义释

  黄忠,让他换马再战。(义释黄忠,光明磊落,绝不乘人之危)

  长沙太守韩玄将他的青马送与黄忠,并令其射死关羽。黄忠心下不忍,几次

  虚射后只射中关羽盔缨以报关羽不杀知恩。(黄忠知恩报恩,一样是豪杰所为。)

  韩玄大怒,欲杀黄忠,这时魏延杀了韩玄开城投降。后来刘备亲往黄忠家探

  视,黄忠才投降刘备,并求葬韩玄尸首。(黄忠亦是忠肝义胆,故与云长英雄相

  惜。)

  思考题2:分析孙权攻打合淝兵败的原因。

  参考答案:建安二十年,孙权亲率大军直扑合肥。此战东吴精锐尽出,十万

  大军竟为张辽的七千守军所破,连孙权本人也差点为曹军所俘,幸赖凌统、甘宁、吕蒙等人奋力死战,才得以脱身。

  此次战败,主要有二个原因:是孙权骄忽轻敌,自恃人马众多,结果连

  续遭到两次袭击。先挨当头一棒,挫了锐气,再遭衔尾一击;二是孙权恃勇好战。

  在第一次围合肥,就想率轻骑突敌,而两次遭袭都有孙权在场,且势如危卵。

  第五十四回:吴国太佛寺看新郎刘皇叔洞房续佳偶

  【情节梳理填空】

  鲁肃讨荆州,又被诸葛亮以图得西川后即奉还为由哄骗回去。

  甘夫人死,周

  瑜与孙权设下美人计,准备把刘备骗到江东。孔明将计就计,派赵云保驾,让刘

  备前往南徐娶亲。孙权继母吴国太、乔国老反对周瑜美人计。赵云用诸葛亮之计

  使得周瑜弄假成真。吴国太于甘露寺见玄德,大中其意。国太接玄德、赵云从馆

  驿搬入府中。玄德与孙权妹成亲。

  【阅读研讨探究】

  思考题1:结合有关情节,谈谈你对孙夫人的看法。

  参考答案:孙夫人,乃孙权之妹。刘备向东吴借荆州不还,周瑜上书孙权,教使“美人计,”进妹予刘备为夫人,诱其丧志而疏远属下。孙夫人才捷刚猛,有

  诸兄之风,身边侍婢百余人,皆亲自执刀侍立。不料在诸葛亮的锦囊妙计安排下,假婚成真姻;后来夫人更助刘备返蜀,于路上怒斥追袭的吴将。后刘备入益州,使赵云领留营司马,留守荆州。此时孙权闻知刘备西征,于是遣周善引领舟船以

  迎孙夫人,而夫人带着后主刘禅回吴,幸得赵云与张飞勒兵截江,方重夺刘禅。

  彝陵之战,刘备战败,有讹言传入吴中,道刘备已死,孙夫人伤心不已,望西痛

  哭,投江而死。

  思考题2:“宝剑落时山石断,金环响处火光生,两朝旺气皆天数。从此乾

  坤鼎足成。”说述何事?请简述之。

  参考答案:刘备在东吴相亲时段,身陷险境,于是问天买卦:若能回到荆州,成王者霸业,则砍断此石。刘备手起刀落,石块应声而断。

  孙权看见,亦掣剑暗自祷告,为夺回荆州,也问天买卦,竟然亦砍断此石。

  后来则有了十字纹“恨石。

  第五十五回:玄德智激孙夫人孔明二气周公瑾

  【情节梳理填空】

  孙权差人至柴桑郡报知周瑜玄德招亲弄假成真之事,瑜又用计,欲软禁刘备

  于东吴,然后以兵击之。

  玄德被声色所迷,子龙拆诸葛第二个锦囊,假称荆州告急(对备言操攻荆州),刘备与孙夫人以到江边祭祀为由,辞别国太,瞒着孙权离南徐而去。

  行至柴桑界口,周瑜派徐盛、丁奉堵截,孙权派陈武、潘璋赶来,均被孙夫

  人骂退。蒋钦、周泰又持吴侯剑至,已去多时。刘备离柴桑到刘郎浦,诸葛亮在

  江边接应刘备上船。周瑜带兵追杀时遇到了诸葛亮的伏兵,诸葛亮令军士高声羞

  辱周瑜“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周瑜此计又败,羞愧难当,气得箭

  疮复发,昏倒在船上。这是孔明二气周瑜。

  【经典情节复述】

  1、赔了夫人又折兵

  ①东吴孙权要向蜀索回荆州,周瑜定计,谎称欲将孙权妹妹嫁给刘备。②借

  以把刘备骗到东吴作人质,以便索回荆州。③刘备按诸葛亮的对策行事,到东吴

  成婚后偕同夫人逃出东吴。④周瑜带兵追赶,却被诸葛亮的伏兵打败。⑤诸葛亮

  令军士高声羞辱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

  2、锦囊妙计

  孙权用公瑾之计,引刘备入东吴招亲,要挟刘备交还荆州。诸葛亮在他临行

  前交给赵云三个用锦做成的袋子,吩咐说:“内封三条神妙计策,到时依次打开行

  事。”赵云和刘备、孙乾率五百军士到南徐,依锦囊妙计行事,第一个锦囊

  到东吴就拜会乔国老;第二个锦囊,刘备被孙权设计留下就对他谎称曹操大军压

  境;第三个锦囊,被东吴军队追赶就求孙夫人解围。因此破了公瑾计策,娶了孙

  权之妹逃回荆州,让东吴“赔了夫人又折

  兵”。

  【阅读研讨探究】

  思考题1:在刘备逃到刘郎浦的危难时刻,是谁救了他?简述这一精彩情节。

  参考答案:诸葛亮。刘备一行人马来到刘郎浦,见后面追兵将至,正慌乱间,忽见江边停了二十余艘商船。刘备与孙夫人上了船后,方才知道船中的商人,都

  是荆州水军,于是放下心来,待蒋钦等人马赶到,船已离岸很远了。正在这时,只见周瑜领水军追来,孔明令船靠岸,周瑜也追到岸上。这时,关羽突然杀出,周瑜抵挡不住,急忙上船。这时荆州士兵齐声高叫:“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

  又折兵。”周瑜大怒,昏倒在船上。

推荐访问:三国演义阅读指导讲义 讲义 演义 指导

本文来源:https://www.cygypipe.com/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28591.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