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墨客文档网!

新时期群众工作面临的挑战2篇

文章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08-02 11:54:01

篇一:新时期群众工作面临的挑战

  

  作者:周楠

  作者机构:中共河南省委党校河南行政学院党史教研部,河南郑州450001出版物刊名:求知导刊

  页码:27-29页

  年卷期:2017年

  第31期

  主题词:中国共产党;群众工作;挑战

  摘要:中国共产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开展的群众工作均有着不同的主题,也面临着不同的挑战和问题.在新时代新阶段,党的群众工作的环境、对象和方式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在工作开展过程中也存在诸多的挑战和问题.

篇二:新时期群众工作面临的挑战

  

  word现阶段群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我们党所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正处在一个极为重要的改革攻坚期和战略机遇期,这不但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重要阶段,也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好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关键阶段。在这样一个大变化、大变革和大挑战的时代背景下,新时期的群众工作也面临着以下新情况、新特点、新挑战:

  一、主体多元。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由于管理体制、经济成分、经营方式的变化和开展,造就了新时期多元化的群众主体。这一构成多元的群众主体,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开展、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社会价值观念诉求的不断分化和群众某某意识的不断增强,会相应地生发出一些矛盾和问题。由此给执政党和政府在整合社会各阶层利益的实践中具体如何定位“群众〞和坚持群众路线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和巨大的挑战。

  二、目标繁复。过去的群众工作,主要是围绕政治问题而展开,当然其中也会涉与其他问题,但政治利益始终是居于中心地位的。然而新时期的群众工作,如此主要围绕经济问题而展开,经济利益居于中心地位,但同时也还涉与群众的政治权利和文化权益。因此,这就使人民群众在政治、思想、经济生活中的各种矛盾问题相互交织,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突出、更为复杂,需要调整的关系和解决的问题更为复杂和综合。

  三、隔膜加深。干群之间原本应该是鱼水关系,彼此之间应该是思想一致、感情融洽。但由于少局部干部的腐败以与基层党组织在执行党的政策中出现的偏差,有时相当程度上伤害了群众的朴实情感,引起了群众的误解和不信任。特别是一些群众因经济生活贫困没有得到很好解决而产生抵触情绪,也有群众因社会财富分配不公而导致心理失衡,使新时期有的地方的干群之间的矛盾有扩大趋势,甚至成为社会冲突、事变的导火索。这无疑加大了群众工作的难度。

  1/word四、共识滞后。阶层分化使形成社会共识带来困难,这样的结果使得在各种思潮互相激荡下的社会思想信仰、文化取向、道德伦理、生活方式、价值准如此呈现出多元化甚至去主流化趋势。在难以形成社会共识的情况下,以何种共同性较强的核心价值观来团结公众、振奋人心和凝聚力量,就成为至今未曾破题的崭新而复杂的课题。显而易见,如果不能在实践中解答好这个课题,贯彻群众路线和做群众工作的实效性就一定会遭遇到困难和挑战。

  五、规X失效。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开展和社会的进步,某某法制建设的进程也在加速推进,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某某意识有了显著的增强。但在一些群众懂得用党的方针、政策致富和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同时,也有一些群众不习惯也不愿用法律和道德来规X和约束自己的言行,往往以非理性的行为来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这无形之中也给党的群众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和阻力。

  六、处置粗放。群众工作涉与的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因而这是一门极其高超的艺术。作为我们党的制胜法宝,其必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验的积累而不断得到补充和完善。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一些群众工作的好机制、好方法还没有被许多领导干部所掌握,局部同志至今继续沿用过去机械、粗暴的工作态度和简单、单一的工作方法,未能充分认识群众工作的重要性,依然采取强迫命令的方式,甚至出现过激行为,这不仅不利于做好新时期的群众工作,反而还会引发新的矛盾、激起新的事端和形成新的对抗。

  隔膜加深的原因:

  一、干部制度改革

  现阶段党的建设中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是党的领导干部日益严重地脱离人民群众的倾向,形成这样的问题与党现行的干部制度中存在的弊端密切相关。五、六十年代尚有不少从底层干起升任高级干部的例子,而现在几乎已经不可能,脱离实际、背离民意地发号施令越来越多。在政治体制改革的框架下思考党的建设,最具有现实重要性的是党的干部制度改革,选什么人,用什么人的问题直接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我们常说党面临的长期执政和改革开放两个方面的考验,终究考验的是什么?其实最根本的考验就是党的干部与人民群众关系。党的领导干部是不是和人民群众心联着心,终究是在领导人民还是在统治人民,决定着2/word党的先进性和能否代表广阔人民群众利益的问题,也是关系到党执政地位合法性的大问题。关于这方面党的理论已经非常丰富,近年来开展的教育和发布的各类宣言式报告已经大大超过必要的限度,现在的关键是怎样在体制和制度层面上来解决这一问题。人民把权力赋于党的领导干部,如果没有相应的制度安排确保在长期执政和改革开放条件下党的领导干部不脱离人民群众,始终保持鱼水情深,那么,现行宪法确定的根本政治制度就会难以为继。换一句话说,现行的宪法体制需要有一套与时代开展相适应能够确保党的干部始终不脱离人民群众的体制和制度来保障。

  二、在发挥人民群众反腐败作用中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的反腐倡廉建设中,一些地方并没有很好地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有些同志口头上讲要相信和依靠群众,但没有实实在在的行动,在积极发挥群众作用的问题上,不讨论、不研究,不出实招,不下真工夫,脱离群众的现象比拟严重,突出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一是对群众缺少深入有效的宣传发动,使不少群众没有深刻认识到自己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重大责任和重要作用。反腐败斗争在很大程度上处于自发状态,远没有形成群众广泛参与反腐败斗争的主动局面。有不少群众认为反腐败斗争是党和政府的事情,自己力量小,不可能在反腐败斗争中起多大的作用,因而在行动上不积极、不主动。目前,多数群众除了对消极腐败现象表示不满和愤怒外,缺乏实际斗争的主动性。

  二是确定反腐败斗争的对策措施,没有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方法。由于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不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不研究群众的经验,不同群众商量着办事,结果一些地方的反腐败斗争思路不清,工作不得要领,抓不住主要矛盾,成效甚微。

  三是群众参与反腐败斗争的渠道不宽不畅。说不宽,是指一些地方群众参与斗争的手段单一,渠道狭窄,方法途径上缺乏创新和研究,没有形成一个简捷、便利、高效的3/word群众参与机制。说不畅,是指在目前有限的群众参与渠道中,还存在着不少严重的问题。如举报,有的同志对群众举报很不重视,可听可不听,可办可不办,全凭主观兴趣;更有甚者,有的人还把群众的检举信息泄露给被检举人,使举报者遭到打击报复。郭光允就因为举报程维高的问题,被打击报复,疾病缠身。

  四是没有按照人民群众的强烈意愿,贯彻“从严治党〞“从严治政〞的方针,对腐败分子的惩处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在一些地方,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某某不究的现象相当突出,特别是涉与领导干部的案子,有罪不判,或者重罪轻判的现象非常明显。

  这些问题和现象的存在,对当前反腐败斗争的深入进展是极为不利的。一方面,它会严重伤害群众的反腐败积极性,影响群众对党和政府的反腐败斗争的理解和判断;另一方面,它会严重妨碍反腐败斗争的健康开展。反腐败斗争艰巨复杂,又事关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要赢得这场严重政治斗争的胜利,必须群策群力,充分发挥各级领导和广阔人民群众两个方面的积极性。

  三、“五大不公感〞诱发大的社会事件:一是分配不公感;二是机会不公感;三是起点不公感;四是参与不公感;五是话语权不公感

  这些不公感的情绪如果长期积累,就会降低人与社会、民众与党和政府、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和谐度,甚至受这些情绪左右,进而让一些孤立的、个体的、局部的矛盾演变为大规模、群体性的事件,给社会稳定带来损害。

  从当前发生的一些群体性事件来看,起因往往都很简单,甚至是一个民事纠纷,根本谈不上是社会矛盾,但最终却导致了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从一定意义上说,群体性事件中的情绪因素要大于矛盾纠纷本身,一些参与者甚至是凭着感觉走到了事件当中,在情绪的发酵下积聚了破坏的力量。

  4/word

  而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一些深层次的社会矛盾从过去的静态变成了现在的动态。比如当前社会客观上存在体制内的人和体制外的人,由于体制不同所带来的社会福利的差异,加剧了社会心态的分化。例如在机关退休的人员,比在企业退休的人员的社会保障水平要高,尽管国家已经屡次上调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但差距还是很大,因此企业人员心中存在一定的情绪,生长不公平感。

  另外,垄断行业的高福利与其他行业形成鲜明反差,带来的是不同行业之间的不公平感,等等。当情绪从个体蔓延到群体,从一个群体蔓延到关联群体,由此带来的社会矛盾必然表现出高度的敏感性和一定的对抗性,一旦矛盾转化为事件,其带来的破坏结果也是严重的。

  政府方面应该看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是社会各群体最容易形成的共识。党和政府也一再强调,必须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从这个意义上说,维护权益本身不是社会矛盾,党委政府与社会各群体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但从具体情况看,“维权〞过程确实又容易产生矛盾,或用激烈的方式来表现。

  比如,环保与开展客观上就是一对不太好处理的矛盾。反映到社会领域,常常是群众为了保护环境不让上新项目,尽管项目通过了环评,但当地群众担心环境受到影响仍然不同意开工,政府如果强行上马就容易引发群众与政府之间的对抗,这个矛盾已经屡次表现出来,需要引起高度重视。这个类型的矛盾容易是跨地区、跨群体的。但从根本上说,这类矛盾是可调和的,关键是处理的方法要得当,处理的程序要透明。

  防止群体性事件升级的好方法,是尽快查清真相,与时披露相关信息,领导干部要靠前指挥,果断区分善意和恶意,善意表达要引导解决,恶意破坏要坚决打击。

  以上问题可以总结为三点:

  当前,党的作风建设总体上是好的,党群关系是好的,但由于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发生了根本变化,党面临长期、复杂、严峻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使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作风建设遇到许多新情况、出现许多新问题。目前一些领导干部在做群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一是不愿做群众工作。有的领导干部心里没有群众,对群众生活漠不关心,对群众困难视而不见,很少深入实际、深入基层,做群众工作马虎应付,敷衍了事,就算下到基层了解情况,也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不愿接近群众,不主动找群众谈心,了解群众所想所盼。

  二是不敢做群众工作。有的领导干部不敢面对群众,嫌麻烦、怕负责,能躲如此躲,能避如此避,害怕触与矛盾,害怕受到群众指责投诉,感到“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怕稍有不慎激化矛盾,引火烧身,影响到自己的前途,于是碰到问题绕着走,明哲保身,处于不作为状态;有的面对矛盾和问题畏难发愁,遇到突发性、群体性事件惊慌失措,甚至处置失当,激化矛盾,使工作遭受严重损失等。

  三是不会做群众工作。有的领导干部对做群众工作虽然怀有热情,也确实很想把工作做好,但实践中却束手无策,有心无力,总是说老方法不能用,软方法不管用,硬方法不5/word敢用;有的领导干部不熟悉政策法规,处理矛盾与问题时犹豫不决,模棱两可,迟迟不能作出处理方法,或是主观臆断,错误处理,导致有失公平,激化矛盾;有的领导干部不掌握群众心理,不了解群众愿望,不熟悉群众语言,工作方法简单、态度生硬、作风粗暴,引起群众的抵触和反感。这些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是一些领导干部没有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宗旨意识不牢,群众观念淡薄,对群众缺乏感情,脱离了群众,疏远了百姓。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我们就有可能失去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将受到严峻的挑战。

  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

  党的群众路线是我党处理和对待党和群众关系问题的根本态度和领导方法。“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党联系人民群众的正确途径和方法。新时期做好群众工作,既要继承以往的优良传统,也必须正视新情况新问题,创新观念,创新方式。

  1、牢记宗旨意识,对群众要有感情。群众观点的强弱,实质上是对群众感情问题,是世界观和宗旨意识问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是我们了解民间疾苦、解决群众实际问题的情感根底。对领导干部来说,对群众的感情,是衡量领导干部是否始终站在最广阔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的一把标尺。领导干部对人民群众的感情越深,做好群众工作的自觉性就越强,就会真正站在人民群众利益的基点上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就会自觉与群众结合,并由衷地产生责任感、使命感;就会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倾全力解决群众的困难;就会把群众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份内事,把为民办事当成一种快乐、一种满足。同时,领导干部与群众建立了感情,就会得到群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一些涉与群众切身利益而又暂时无法解决的困难,群众就能体谅,矛盾就容易化解,问题就容易解决。“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领导干部只有把自己的感情、利益和命运与老百姓严密联系在一起,才能把群众的事情办好,才能更好地更有利地维护群众利益。

  2、正确把握时代赋予群众观点的新理念、新定位。党的执政地位在客观上使党与群众处于领导与被领导、管理与被管理的相互关系之中。如何在长期执政中始终保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变,就成为问题的核心与关键所在。在贯彻群众路线的理念上,要改变那些认为党的组织和领导干部是“主导者〞和“支配者〞,而群众如此是“被动者〞和仅仅只是需要“深入〞的对象这样的错误观念。必须切实纠正群众“落后〞的陈旧观念,树立与群众平等的思想,肃清封建等级观念的余毒,突出人民群众是开展主体的观念,与时俱进地树立群众工作的新理念。关注民生是我们党的性质所决定的。面对诸多民生问题,党对“群众路线〞的认识应当更加自觉,并注入更多的民生因素。由于党的领导本质是领导和保证人民群众当家作主,而群众工作又蕴含在整个政治体系运作之中,因此,从根本上树立群众工作的新理念,就成为新形势下执行和落实党的群众路线的关键所在。

  6/word3、充分发挥群众在开展中的主体作用和创造精神。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既表现为在革命和建设中发挥出的巨大现实推动作用,同时又表现在其所潜藏和蕴含着的主动性和创造力上。显然,只有实现两者的有效结合,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展现。我们党历来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并积极为群众实践创造条件。应当说,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实践中,许多经验都是人民群众首先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而我们党所开创和领导的改革开放事业,所进展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以与各方面的体制改革,就是要把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旧体制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为有效激发和调动人民群众的创造潜力和创新精神、进一步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开辟广阔道路,这应当成为我们党新时期群众路线的一个新取向。

  4、完善某某形式以扩大群众有序的政治参与。社会主义某某政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群众只有真正地参与政治,才能实现当家作主的愿望。从一定意义上说,有无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形式以与这种形式是否充分、完善,这在推进社会主义某某进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让人民群众在更加广泛的领域、更深层面和更多形式上有序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的管理,这不仅使人民当家作主在本质上得以坚持和固守,而且以实际形式获得了真实的表现,使人民的意愿和要求得以落实和满足。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某某政治建设的不断深化,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意识不断增强,要求我们党必须从现阶段中国某某政治的现状出发,科学、合理地设计出表现中国特色的实现某某的具体路径和制度,从而能够有效地引导群众有序地参与政治与社会管理,保障公民的某某权利,落实依法治国的根本方略,而这也是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标志。

  5、以制度建设来切实保障群众路线落到实处。群众路线是党的制度性要求,坚持和贯彻群众路线,必须依靠制度建设来加以保证。特别是在开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要保证群众路线的真正实施,就应该在党内把群众路线的根本精神和主要内容具体化,用切实可行的制度把群众路线的要求确立下来。党作为掌握着国家权力的执政党,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就要承受群众对党员干部的监视,并建立起一整套制度来确保这种监视能有多种途径且切实有效地进展。这就要求在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前提下,党要通过拓宽各方面渠道来主动按规定承受来自人民群众的监视,而群众对领导干部的监视建议、投诉、意见也都可以用法制来保证其经由安全有效的途径传送到党内。

  7/word6、运用某某方法,尊重群众意愿。运用某某的方法,是我们党的群众观点,坚持执政为民的根本制度保证。某某制度是代表最广阔人民群众利益的政治制度和工作机制。领导干部要养成集思广益的某某习惯。运用某某的方法,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主客体两相情愿。同志早就说过:“要联系群众,就要按照群众的需要和自愿。〞“这里是两条原如此:一条是群众的实际上的需要,而不是我们脑子里头幻想出来的需要;一条③是群众的自愿,由群众自己下决心,而不是由我们代替群众下决心。〞满足群众的需要越多,激发群众的自愿越广,群众就越愿意跟党走,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就越密切。群众的需要是多方面的,而且是动态开展的。正如同志所说:“我们的事业在开展,社会在进步,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也在开展。实现群众的愿望,满足群众的需要,维护群众的利益,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开展的过程。我们要细心体察群众愿望和利益要求的变化,使我们的工作更好地、④更有力地表现群众的利益。〞满足群众的需要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根本目的。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与时俱进所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方面需要。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归根到底是促进人的全面开展。尊重群众的自愿,就是要通过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等途径,激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自觉自愿而又有序地为实现自己的需要而奋斗。为此,领导干部既要敏锐体察群众的需要,尊重群众的自愿,更要努力在推进科学开展的实践中不断满足群众的需要,并努力使两者始终有机统一起来。

  7、重视培育更多具有自治性质的群众组织。群众组织在国家和社会之间起着极为重要的中介作用,它能自下而上地传送群众的各种各样的诉求,同时又能自上而下地送达党和国家对民众的具体要求。在改革开放利益呈多元化的今天,对于群众组织的中介作用尤其要加以重视。党的群众工作要重视和培育形式多样的群众组织,鼓励而不是压制,正确领导而不是放任自流,通过有意识的培育,使那些具有自主性、创造性与自治性的充满活力的群众组织不断涌现,由此可以开拓并疏通更多的利益表达渠道。党要密切与群众组织的联系,通过广泛地参与群众组织的活动,不断扩大和增强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和根底,提高党的形象和威望,培育群众对党的情感认同和政治归属。

  8、利用好媒体,积极回应群众的关切。在现代某某社会中,媒体是现代社会非常重要的信息传播载体。媒体既是社会公信力的代表,也是公众获取信息的最主要渠道。它是联系民众与政府的纽带和桥梁,是政府和公众相互沟通交流的重要平台,也是执政施政不可或缺的一种重要资源。目前,社会正处在转型期,一些矛盾和问题必须积极有序地加以化解。而党和政府化解矛盾的各项努力,公众诉求的顺畅表达,民意民智的不断聚集,都少不了发挥好媒体这个主渠道的功能。可以说,善用媒体,是一种智慧、一种自信,也是表现领导水平的一大平台。领导干部要利用新的工具、途径主动应对、善于应对,把应对媒体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作为赢得群众信任、理解和支持的重要手段。政府的政策只有通过媒体发布,利用媒体宣传,才能在最短时间内进入千家万户,得到理解、支持和拥护。执政党才能真正获得老百姓的认同。

  9、借助社会力量,协调各方矛盾。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我8/word国社会转型向纵深开展,社会利益趋于多样化,不同经济主体的具体利益诉求日趋个性化、复杂化。正确协调、妥善处理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化解利益矛盾和冲突,社会组织是政府职能转变的承接者,是沟通政府和群众的一座重要桥梁,能够发挥中转站的积极作用,有助于政府管理与基层群众的良性互动。社会组织是指在政府、市场、社会之间发挥服务、沟通、协调、公证、监视等作用的非政府、非赢利的社团、行业组织、社会中介组织、志愿者团体等。社会组织的实践明确,一方面,社会组织能够与时把成员对政府的利益诉求、愿望、批评、建议集中起来,然后转达给政府;另一方面,社会组织又能够把政府的相关处理意见转达给成员,从而推动了政府和群众的合作,有助于社会和谐。近年来,社会组织在保护群众利益、反映基层群众诉求、管理基层事物、组织群众参与政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因此,在化解利益矛盾和冲突时,应广泛吸纳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做好群众工作。

  10、不断探索和创新党的群众工作的新形式。由于网络具有大众性、开放性、便捷性和时效性等特点,因此网络现已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载体、了解民意的重要渠道和凝聚民智的重要方式。广阔人民群众通过网络真实客观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喜、所忧、所怨、所盼;而党委、政府如此可以利用网络最直接地听到社会各方面的反映,做到下情上达,上情下传,由此增进网民和干部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了解,从而使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联系更为严密。应当说,利用网络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是新形势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表现,也是党委、政府工作的创新之举。关注网络、重视网络、充分利用好网络,是各级党委政府深入群众、发扬某某、推动开展的一种崭新方式。毫无疑问,只要加以充分利用、完善和引导,互联网将为实现公众有序政治参与、政府汲取民间智慧提供一个重要平台,成为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建设性力量。

  9/9

推荐访问:新时期群众工作面临的挑战 新时期 群众 面临

本文来源:https://www.cygypipe.com/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29340.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