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墨客文档网!

全面依法治国教案的教学过程4篇

文章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07-03 09:54:02

篇一:全面依法治国教案的教学过程

  

  码

  码

  学科

  年级

  政治

  九年级

  总课时数

  册

  次

  全册

  是依法治国,所以此框题是这一课的中心。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帮助学生理解依法治国的含义和基本要求;

  2、能力目标:让学生学会运用“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3、情感态度价值目标:培养学生学法、懂法、守法、护法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依法治国的含义和基本要求。

  要让学生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有一定的难度,需加以引导和探讨。

  教学准备

  教具学具

  补充材料

  教具学具:录像、漫画

  补充材料:1、法律短片《侵犯了消费者的权益》

  2、漫画:点拨王P56—12题:2003年10月25日,13岁的孙海独自在一家小商店中用12元钱购买了一只无产品质量合格证的某品牌保暖袋,随后用拳头将袋打热,放入贴身裤腰处取暖。不料这个温度高至60摄氏度的保暖袋没落至其右小腿上,留下了长20厘米、宽10厘米的创面。经治疗,用去医药费近3000元。事发一月后,当地消费者协会进行调解无果。孙海的父亲逐向法院起诉,要求店主王某赔偿医疗费、交通费和精神损失费等。

  教学流程

  码

  学科

  年级

  政治

  九年级

  总课时数

  册

  次

  全册

  -8-

  教学难点

  解决法制不完全的措施

  教学准备

  教具学具

  补充材料

  幻灯片若干张

  材料一:熊德明(女):重庆市云阳县人镇龙泉村农民

  2003年熊德明的一名“实话”引发了全社会对欠薪问题的关注。

  2003年10月27日温家宝总理路过龙泉村,熊德明“向总理说了实话”,反映丈夫的2300元工钱被拖欠。总理当即指示地方政府要解决好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六个小时之内好就拿到了被欠的工钱。熊德明一句“实话”直接促使重庆市开展百日欠薪大检查活动。北京市政府部门也宣布:今后凡是严重拖欠民工工资的企业将被赶出北京建筑市场。江苏广东湖北等地也相继出台政策维护民工权益。

  材料二:2007年9月24日,中央决定,由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对陈良宇同志的问题立案检查,免去陈良宇同志上市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停止其担任的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委员职务。据调查,陈良宇同志涉及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违规使用社保资金、为一些不法企业主谋取利益、袒护有严重违纪违法问题的身边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亲属谋取不正当利益等严重违纪问题,造成了恶劣的政治影响。

  材料三:肖扬的发言:2007年3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在第五次全国行政审判工作会议上表示,人民法院正积极推进行政案件管辖制度的改革和完善,通过加大指定管辖、异地审理的力度,防止和排除地方非法干预,为行政案件依法独立公正审理提供制度保障。被公众形象地称为“民告官”的行政审判,通过异地审理的方式,能有效地克服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

  材料四:图片以假买“假”

  -9-

  教学流程

  码

  学科

  年级

  政治

  九年级

  总课时数

  册

  次

  全册

  -12-

  第

  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

  学生活动

  预设

  设计意图

  执教者个

  性化调整

  一、新课导入

  二、讲授新课

  1、首先挑选部分同学分成两组,代表正反双方,组织辩论会,主题为“依法治国是政府和国家的事,与百姓有无关系”。

  2、教师对辩论会进行归纳总结,得出结论“依法治不仅是政府和国家的事,也与老百姓密切相关”。

  3、学生做P97的问题。

  4、联系上一框节《喜中有忧》,警示大家依法治国阻力重重,但我们应承担自己的责任。

  5、呈现P97“阅读角”

  6、教师归纳总结:我们应学习法律知识,树立法律意识,依法规范我们的行

  学生独立完成,再举手发言

  两方在教师的评判下展开激烈的辩论。

  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寓教于乐。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社会责任感意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依法治国是

  -13-

  三、小

  结

  四、课堂练习

  为,保护合法权利,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由学生朗读该材料,并让学生各抒已见,谈感受。

  我们共同的责任,进一步提出号召和呼吁,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

  板书设计

  我们共同的责任:

  1、依法治国不仅是国家的事,也是老百姓的事。

  2、依法治国喜中有忧,我们应承担责任。

  3、呼吁:我们要学习法律知识,树立法律意识,依法规范我们的行为,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14-

篇二:全面依法治国教案的教学过程

  

  《坚持依法治国》教案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目标:

  深刻认识依法治国对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作用,树立法制观念;在现实生活中能够依法办事,维护法律和宪法的尊严。

  2、知识与能力目标:

  知道依法治国的含义和基本要求,理解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我国的基本方略;清楚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地位,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核心;了解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及依法治国对国家机关和对公民的要求。

  3、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够结合案例,分析、体会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提高从法律角度分析和思考现实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法制与法治、人治与法治关系的认识,提高全面把握依法治国内涵的能力。

  教学重点

  依法治国的内涵;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教学难点

  依法治国的内涵,分清法制与法治、法治与人治、法律与人情、法律与权力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生讨论:篮球比赛有什么规则?如果没有这些规则会出现什么局面?

  师引入: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而在众多的规则中,法律是保证社会有序运行的最强有力的规则。法律,既像指挥家那双充满魅力的手,指挥着社会这个巨大的乐队,奏出安定与和谐的音符;又像正义的使者,抑恶扬善,维护着国家与人民的权益。正因为如此,1999年3月九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了《宪法》,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弹指一挥间,法治走过11年。法治,正用其特有的方式,改变中国,改变13亿中国人的生活。我们今天就来认识我国的治国方略:依法治国。

  二、新课讲授

  1、师:同学们阅读课本内容,思考什么是依法治国?

  学生:回答(略)。

  2、师:为了更好地理解依法治国的内涵,请同学们回答下述问题:

  依法治国的领导者(中国共产党)。

  依法治国的主体(广大人民群众)。

  依法治国的依据(宪法和法律)。

  依法治国的对象(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

  依法治国的目标(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依法治国的本质(治理国家的基本方法是依靠法律,运用法律,是崇尚体现广大人民群众意志的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

  3、师: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依法治国就要从根本上反对和杜绝人治,我们说的“法治”就是针对“人治”而言的。同学们阅读课本P73小字内容和P74的知识链接,讨论并思考你认为“法治”和“人治”有什么区别?

  学生:回答(略)。

  点拨:“法治”和“人治”的区别就在于,在法律和个人的意志发生冲突时,是法律的权威高于个人还是个人意志高于法律权威。“法治”崇尚法律的权威,“人治”崇尚个人意志。

  4、师:我国的治国方略是依法治国,讲究“法治”;其目的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那“法治”与“法制”两者有什么区别?

  生:回答(略)。

  点拨:法制,通常理解是指国家的法律和制度,而法治是相对人治而言。有了较完备的法律制度,却以权压法,以言代法,仍不是法治,还是人治。只有依法管理国家的公共事务和各个环节,把国家的行政权力纳入法制轨道,才是真正的法治国家。

  5、师:那作为一个法治国家,法治的标志是什么?我国依法治国的核心又是什么?

  生:宪法是法治的标志。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核心。

  师:为什么宪法能成为法治的标志?为什么依法治国把依宪治国作为核心?宪法究竟有什么重要性?其地位和意义又是什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后回答。

  生:回答(略)。

  师:请同学们现在总结宪法的特征或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区别所在。

  生:回答(略)。

  师:这些特征能说明什么结论?

  生:回答(略)。

  师:课本从规定内容、法律效力两个方面说明了宪法的特征,从而阐明了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这一观点,明确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真正理解宪法的首要、中心的地位,使国家和公民的最高规范。因此,树立宪法权威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关键。宪法是法治的基础,是法治的核心。

  6、师:同学们,假如生活中没有法律?……

  生:回答(略)。

  师:由此可知,依法治国首先要——

  学生:有法可依。

  师:是不是有了法律就实现依法治国了?如生活中乱闯红灯、拾钱不还、故意违反法律、有法不依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又告诉我们什么?依法治国除了做到有法可依之外,还要做到什么?

  生:有法必依。

  师:有法必依不仅仅是对普通公民的要求,更是对立法机关、司法机关的要求,那对于司法机关、执法机关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生:执法必严。

  师: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生:回答(略)。

  师:执法必严,体现在什么地方?

  学生:违法必究。

  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论你是高官,还是平民,只要违反法律就一定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任何人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反之,不但会使受到侵犯的合法权利得不到法律的保护和救济,使被破坏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得不到恢复,而且会损害法律的尊严,使法律失信于民。

  三、课堂延伸

  为了建设节约型社会,促进可持续发展,近日,中央电视台推出了“我为节约献计策”征集活动和“建设节约型社会公益广告征集大赛”,获奖作品将在中央电视台播出。

  1、请你提出两条有关“节约”的锦囊妙计。

  2、请写一条公益广告。

篇三:全面依法治国教案的教学过程

  

  课题:认识依法治国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知道依法治国的含义、本质、根本目的及基本要求

  ②理解并掌握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③理解实施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

  情景感悟、案例分析、阅读讨论交流、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懂得在推进依法治国的同时,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②增强守法的意识

  重点难点:

  1、重点:依法治国的含义、本质、根本目的、基本要求

  2、难点:理解实施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媒体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

  教师活动内容形式

  环节

  导入

  一、情景感悟,导入新课

  内容形式

  意图

  学生活动

  设计

  阅读、讨论、设置问题情新课

  春秋时期,鲁国国王出巡,遇一羊群失窃案,久查未决。忽有交流,然后全境,激发兴人来告发,使案成功告破。国王下令奖赏告发人。该人却要求开恩,从轻处罚窃羊贼,因为那人是他父亲。“什么?你竟敢告你父亲?”国王怒道。“我认为你告父即不孝父母,不孝即不忠,不忠自

  己的父亲,即犯国法,犯法则死!”国王说道。可怜的告发人被揪出去杀了。

  班交流

  趣并导入新课学习

  思考:国王的判案是“人治”还是“法治”?

  过渡:

  在封建社会里,由于受“家天下”思想的影响,皇帝的话就是金科玉律,那是一个“人治”的社会。现在文明进入到现代社会,那现代社会又是一个怎样的社会呢?现代社会是一个“法治”的社会。

  学习二、学习新课

  新课

  (一)你说我说大家说:用线将下列我们的生活与所对应的的相关法律连起来。

  上学

  教育法、义务教育法

  就业

  劳动法

  连线并畅谈生结婚登记

  婚姻法

  活与法

  驾驶车辆

  道路交通安全法

  上饭店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摸彩票中奖

  民法、税法

  立遗嘱

  继承法

  教师小结:

  公民的生活离不开法。

  师:生活中能没有法吗?

  (二)感悟体验

  1、仔细观察文本插图,比较并结合“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家

  有家规,国有国法”等格言,谈自己的感想。

  体生动地说

  活离不开法律

  图片形象具

  没有法的危害,从而证明我们的生

  生活离不开法律

  从反面去谈学生体会到

  在大家说的过程中,使

  明了“规矩”师:这说明了遵守家规、校规、公共场所活动规矩的重要性。

  举例谈没有法

  2、名言阅读

  的后果

  的重要性

  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

  ——王符

  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师:说明了大到国家的治理,小到我们个人的日常生活都离不开法律法规的规范和约束。

  (三)阅读文本,梳理知识点

  1、什么是依法治国?

  2、依法治国的核心、本质、根本目的、基本要求分别是什么?

  3、坚持依法治国的意义是什么?

  4、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什么要依法治国?

  (区分:依法治国的领导者是中国共产党、主体是人民群众、法是宪法、核心是依宪治国)

  (四)材料阅读

  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大于1982年修改了宪法,以

  后又通过四个宪法修正案。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200多件现行有效的法律和200多件关于法律问题的决定,国务院制围绕提供的知定了650多件现行有效的行政法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识点逐一在文

  了7500多件现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中勾画出答表大会制定了600多件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以宪法为核心的案,然后在全法律体系框架已经建成,社会生活的各个主要方面基本实现了有法可依。

  材料二:依法行政,是指国家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据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权限,在法律规定的职权范围内,对国

  这一组材料训练学生的班交流

  生区分知识点

  阅读思考交流

  注意帮助学

  观察比较思考,然后全班

  交流

  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各项社会事务,依法进行有效管理活动。它要求一切国家行政机关和工作人员都必须

  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充分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行政职能,作到既不失职,又不越权,更不能非法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依法行政的范围,包括行政立法、行

  政执法、行政司法都要依法进行,其核心是行政执法。

  材料三:方工

  51岁

  职务: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副检察长

  事迹:主办和参与过近3000件刑事案件的审查和起诉工作,无一错案。先后主持经办了成克杰、李纪周受贿案等大要案的公诉工作。

  座右铭: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扎扎实实做事,公公正正执法

  小组阅读交

  材料四:胡长清的主要违纪违法事实有:经济上贪得无厌,利流,然后全班用职权便利及影响,大肆索贿受贿。胡长清大搞权钱交易,利用职权便利及影响,采取向有关部门负责人批条子、打招呼、下指令等手段,通过为他人解决贷款、建筑工程项目、营业执照、赴港定居、汽车过户等问题,多次收受、索要贿赂。从1997年至1999年7月,共计收受、索要周雪华(私营企业主,已

  被捕)等8人人民币153万元、港币75万元、美金3.5万元,以及价值140多万元的高级手表、钻戒等贵重物品。胡长清道德败坏,生活腐化、堕落,情节恶劣。

  材料五:最高法院依法组成合议庭,经复核认为,被告人王怀忠身为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人民币275交流

  握

  同时,加深学生对文本知识点的把

  万元,非法收受他人人民币230万元、澳币1万元,共计折合人民币517.1万元,为有关单位和个人谋取利益,其行为已构

  成受贿罪;王怀忠对价值人民币480.58万余元的财产不能说明合法来源,差额巨大,其行为已构成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王怀忠受贿数额特别巨大,并具有多次索贿的法定从重处罚情

  节,更为恶劣的是,王怀忠为逃避法律制裁,利用职权强令索取他人的巨额贿赂用于阻止有关部门对其涉嫌经济犯罪的查处,所犯受贿罪行极其严重,情节特别恶劣,社会危害性极大。

  一审判决、二审裁定认定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定罪准确,量刑适当,审判程序合法。遂依法核准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维持一审对被告人王怀忠决定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

  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的刑事裁定。

  探究:

  1、以上的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

  2、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有什么重要意义?

  过渡:

  社会没有法不幸,那么有法就万事打大吉了吗?不是,还必须

  有道德的力量来约束和规范人们的行为。

  (五)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1、案例探究《被告山杠爷》(文本案例)

  思考:

  ①山杠爷被依法逮捕感到很委屈,不少村民为山杠爷鸣不平.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②应该怎样做才能避免影片中悲剧生重演?

  师:山杠爷不懂得加强道德建设,不懂得要依法办事,说明普法;村民也是法盲,也要普法。总之,说明我国实施依法治国

  具有长期性与艰巨性。

  2、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学生阅读文本,概括二者的关系

  师明确:

  ①二者有共同的性质、任务和目标

  ②二者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和相互补充

  通过案例的分析,激发

  学生探

  究

  兴趣,从而自然过

  渡到对二者关系的探究

  阅读、思考、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锻炼学生概

  括能力,把握信息的能阅读文本,归力

  纳二者关系,然后全班交流

  结束三、课堂小结

  新课

  依法治国是现代文明的标志。我们要树立法的意识,做守法的公民,同时,我们也要以德治国,把二者作为我国的治国方略。

篇四:全面依法治国教案的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依法治国的含义。

  2、理解法治的意义,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3、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法治意识,自觉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法治的意义。

  难点: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法治意识,自觉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同学们,2017年10月18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今天,我们将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展开学习

  (二)讲授:

  我们首先了解一下什么是依法治国。

  1、依法治国的含义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

  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在总结长期治国理政经验基础上提出的治国基本方略。

  小结: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

  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社会因法治而进步。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法治中国,正在路上。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又是什么呢?

  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小结:法治既是崇高的社会理想,也是伟大的社会实践和长期的系统工程。依法治国总目标的实现要靠你靠我靠大家,让我们行动起来,一起建设法治国家。

  3、厉行法治

  教师提问:厉行法治,青少年怎样做?

  学生回答:学习法律知识;进行法治宣传;营造法治文化环境等。

  小结:作为现代社会公民,我们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加强法制宣

  传,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树立起“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等。

  结束语:同学们,建设法治中国,任重道远,让我们一起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抓住发展新机遇,应对发展新挑战,成就中国腾飞新奇迹!

推荐访问:全面依法治国教案的教学过程 依法治国 教学过程 教案

本文来源:https://www.cygypipe.com/jiaoansheji/23852.html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