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墨客文档网!

【教育规划】武清区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文章来源:网友投稿 时间:2023-05-18 08:54:02

【教育规划】武清区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十一五”期间,是武清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今后五年,武清将全面实施以城市化为主导率先发展战略,建设成为京津之间最具实力和竞争力地区,实现全区经济社会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规划】武清区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供大家参考。

【教育规划】武清区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教育规划】武清区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十一五”期间,是武清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今后五年,武清将全面实施以城市化为主导率先发展战略,建设成为京津之间最具实力和竞争力地区,实现全区经济社会建设的全面跃升。教育在推进现代化进程中肩负着重要的使命。为了保持全区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好的服务于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制定本规划。

一、“十五”期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成就

“十五”期间,武清教育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现代化步伐明显加快,教育整体水平迈上新台阶。

——各级各类教育持续、快速、健康发展。36岁幼儿入园率达到91.23%,比“九五”末提高了7.1个百分点。近50%的农村幼儿园达到《天津市农村幼儿园基本标准》。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和毕业率分别达到100%100%99.75%,流动人口子女入学率达到100%,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96%以上。义务教育完成率达到99.1%,比“九五”末提高了2.9个百分点。创建市级小学素质教育示范校52所,优质初中校7所。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超过90%,比“九五”末提高了10个百分点。杨村一中被评为全市首批示范性高中校,城关中学、河西务中学、杨村三中、南蔡村中学、大良中学晋升为区属重点中学。职业教育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优化了专业设置,推进了联合办学,实施了普职融通,区内职业学校招生人数逐年递增,“十五”末超过1900人,毕业生当年就业率达到96%,武清职专和雍阳中专被认定为首批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成人教育在改革创新中不断发展,深入实施了大培训工程、跨世纪青年培训工程、农民和职工素质教育工程、燎原计划“百、千、万”工程,累计完成培训60万人次,大力实施了“红色证书”工程并取得初步成效。

——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明显提高。学校布局调整取得重大突破,全区共新建村小教学楼19万平方米,累计投资1.5亿元,撤并学校 112所,楼房化程度达到43%。城区教育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着眼于改善武清投资环境,投资2.2亿元兴建了英华国际学校,投资近5000万元建成了杨村六中、杨村八小等示范性学校,预计投资6600余万元的亨通花园“两校一园”建设工程完成主体建设,投资4600余万元兴建了青少年活动中心主体楼青少年宫,预计投资7600余万元的青少年活动中心二期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实施了“双高普九”工程,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基本达到了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标准。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设备装备工程正在顺利推进,装备了首批85学校的设备,有效提高了义务教育办学水平。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全区中小学微机装备总量达到11000台,生机比达到101,所有中学和中心小学都按标准开设了信息技术课,建成了区教育信息中心,完成了13所学校的校园网建设,实现了城区及周边四街道的宽带校校通。社会力量办学发展步伐加快,吸引社会资金近3000万元建设了7所高中校的后勤设施,明显改善了高中校的食宿条件,建成了27处民办幼儿园。

——素质教育全面深入实施。以育人为本,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的头等大事来抓,深入实施了“做文明学生、争文明班级、建文明校园”、“思想道德示范区”、“告别不良行为、争做文明市民”等德育工程,充分发挥学科德育的主渠道作用,强化了管理育人、环境育人和活动育人,深入开展了“知区情、爱家乡、做贡献”主题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加强了师生的形势任务教育和热爱家乡教育,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已经逐步形成。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目标,深入实施了改革课堂教学的“六优工程”(优化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优化课堂结构、优化教学媒体、优化教学反馈),开展了“四级课”认定和“百节优质课”评选活动,落实了教师教学基本功测试制度,立足“新课程、新理念、新变化”这一主题,深入推进了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从而促进了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认真落实“健康第一”思想,全面加强了学校体育工作,竞技体育水平和群众体育水平取得“双提高”,在历年全市中小学田径运动会上成绩优良。语民、科普和艺术教育取得新进展。

——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党建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推进,开展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增强三个意识、提高三个能力”、“弘扬危改精神大讨论”、“找差距、促实践,凝聚发展动力”、“同心抗击非典、共铸时代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等一系列教育活动,增强了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号召力。不断规范干部队伍管理,实行了基层校长竞争上岗、干部试用期制度和干部离任审计制度,教育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为全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师德建设取得新进展,实施了“师表工程”,开展了“沟通行动”和“三育人”活动,制定并落实了《武清区教育系统关于加强干部教师队伍建设的有关规定》。深入开展了学习型系统建设活动并取得明显成效。大力推进教师队伍管理制度改革,依法制定并实施了教职工全员岗位聘任制、教师竞争上岗、教职工校内职级制和高中校激励机制等改革措施,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新型教职工队伍管理机制,有效调动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不断加强学历教育、继续教育、骨干教师培训和校本培训。全区幼儿专任教师大专率达到54%,比“九五”末提高了24个百分点;小学专任教师大专率达到65%,比“九五”末提高了30个百分点;初中、高中专任教师大本率分别达到63%90%,分别比“九五”末提高了5328个百分点;29%的高中专任教师达到研究生水平,比“九五”末提高了24个百分点。评选出特级教师4人、市级学科带头人10人、区级学科带头人100人。加强信息技术培训,8570名教师取得计算机高级证书。积极引进人才,共聘用应届毕业生909人,其中外埠128人。选派36名骨干教师支持甘肃礼县教育。教师的工作条件和政治经济待遇不断得到改善。

——依法治教工作稳步扎实推进。全面完成了“四五”普法工作,加强了《行政许可法》的培训和宣传,全体干部教师法律素质进一步提升。深入开展了校长讲法、以案说法等活动,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的作用,不断加强中小学法制教育,全区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率逐年递减。全面推行了“一校一章程”制度。进一步健全了校务公开工作制度和重大事项教代会审议制度,全区校务公开工作达标率在90%以上。教育督导工作扎实开展,制定并落实了《素质教育评估方案》和《小学办学水平督导评估方案》,完成了第一轮中小学办学水平督导评估工作。学校安全工作不断加强,深入开展了学校幼儿园及校园周边环境整治行动。认真落实维护稳定责任制,扎实推进依法信访,进一步完善了领导干部信访接待日制度。中小学财务管理日益规范,推行了“一证两卡、两签两查”和“五统一、五不准”收费管理制度,落实了“一费制”收费办法,实施了教育收费公示制度,强化了教育收费监督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撤消了基层学校的三级会计单位,实行了财会工作的两级管理,加强了财务审计工作。

二、“十一五”期间教育发展面临的形势

未来五到十年,武清教育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科学发展观赋予社会发展新的定位,教育的全局性、先导性、基础性战略地位更加突出。国家强调经济快速发展必须与社会全面进步互相协调,必须用更大的精力、更多的财力优先发展教育,为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保障。

——区域之间竞争日趋激烈,经济对教育的依存度和认同感愈显突出,提高人力资源水平已经成为各地首选战略,特别是周边地区加快了教育现代化进程,对武清教育在全市乃至京津地区的地位和作用形成新的挑战。武清教育能否在京津之间形成新的优势,提升辐射功能,直接关系到武清在区域竞争中的地位。

——“十一五”期间,是武清推进率先发展的关键战略机遇期,人力资源开发和需求呈现出规模扩大和层次提高并重的势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对不同层次人才的数量和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建设和谐武清,实现把武清建设成为京津之间最具实力和竞争力地区的宏伟目标,对教育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深化教育改革和加快发展,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困难。教育体制、机制和制度改革进入攻坚阶段,难度明显加大。教育经费不足仍然是制约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任务还很重。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与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相适应。教师的学历层次和综合素质亟待提高。素质教育的要求还没有得到全面落实,特别是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还需要进一步增强,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着眼于武清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应是武清教育加快发展,主动迎接经济社会大发展、大挑战的五年;应是加强教育创新,增强教育发展实力和活力的五年;应是注重教育内涵发展,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的五年;应是注重教育均衡协调发展,创新优势,跨入教育发展新阶段的五年。

三、“十一五”期间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科教兴区”和“人才强教”战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紧紧抓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确立教育在全区现代化建设中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为总目标,以着力打造教育强区为总抓手,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个中心,坚持高标准发展,追求高水平质量,为建设和谐武清和实现全区经济社会建设新的全面跃升提供更加有力的智力支持、人才保证和教育环境支撑。

(二)2010年目标:基本建成与武清城市化进程相适应的高水平教育强区。基本建成与武清产业结构和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相适应的,高质量均衡化的基础教育体系,高标准的职业教育体系,开放灵活并富有特色的终身教育体系。促进教育更加公平,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对现代化建设的服务能力和人才支持、智力贡献能力显著增强,综合竞争力和对外辐射能力明显提高,更加适应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更加适应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的需要。

具体指标是:

——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体系。有效提供06岁婴幼儿学前教育服务,36岁幼儿入园率达到94%以上,36岁轻度特殊需要儿童受教育率达到90%

——优质、均衡的普及义务教育。努力实现每所学校的办学高水平、育人高质量,小学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分别达到100%100%99.8%,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98.5%以上,义务教育完成率达到99.4%以上。

——高标准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达到95%以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比例达到11,高中阶段学生基本能够享受优质教育。

——大力发展成人教育。完成“红色证书”培训2.2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5万人左右,社区居民培训率达到80%以上。每年完成各类培训10万人次左右。

——有计划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使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4年以上。

——实现教师队伍的整体优化。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精良、敬业爱生、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全区幼儿园和小学专任教师基本达到大专以上学历,初中专任教师大本率达到82%以上,高中专任教师全部达到本科学历(其中取得研究生学位的达到一定比例),新增中小学教师达到本科以上学历,力争打造出一支1500人左右的骨干教师队伍。

(三)2020年展望:教育总体水平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形成更加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基础教育形成城乡教育一体化,在普及程度和教育质量上达到国际一流水平,职业教育更加发达,全面建成现代化学习型城市。

四、“十一五”期间教育发展的主要任务

为保证“十一五”教育事业发展目标的实现,要着力实施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十一项工程”。

(一)高质量普及基础教育工程

对全区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免收杂费,实行经济困难学生教育保障政策,建立“身边希望工程”基金,确保每一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完成学业,确保困难学生和残障儿童都能享受“两免一补”政策,确保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享有与本地孩子同等的就学机会。全面推进义务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项目,完成义务教育教学装备建设,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校舍场地、教学装备、师资队伍、学校管理等方面,基本达到现代化标准。大力推进小班化教学。多渠道、多形式发展06岁早期和学前教育,力争形成以社区为基础、以示范性幼儿园为中心、正规与非正规教育相结合、灵活多样的区域性学前教育服务网络。进一步提高普通高中办学水平,大力加强优质高中建设,增强示范性高中的辐射力和影响力,更好的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二)职业教育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充分利用国家在天津建设职业教育改革示范区的契机,确立“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整合资源,积极创建示范性职业学校,努力实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推进职业指导与创业中心建设,提高职业教育水平,为劳动者接受职业教育创造条件。贴紧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办学,实行多样、灵活、开放的办学模式,把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结合起来,加强实践教学和就业能力的培养。实行灵活的学制和学习方式,逐步推行学分制等弹性学习制度,为受教育者半工半读、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等创造条件。围绕我区支柱产业和骨干行业,加强与行业、企业、科研和技术推广单位的合作,推广“订单式”培养模式,加强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探索针对岗位群需要的、以能力为本的教学模式。面向市场,不断开发新专业,改革课程设置,调整教学内容。大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严格实施劳动就业准入制度,发展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完善学历证书、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机制。加强对下岗失业人员、进城务工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

(三)终身学习体系构建工程

着眼于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围绕创建学习型社会,以实施开放而富有特色的社区教育为重点,为加快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搞好服务。构建学校与社区双向互动的机制,向社会公众开放优质教育资源。以更新知识和提高技能为重点,开展创建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单位、学习型家庭活动。进一步发挥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在终身教育体系中的作用。进一步改革和发展成人教育,实施农村成校建设上台阶工程,完善成人教育三级办学网络,强化成人教育的服务功能,大力推进“农科教结合”,积极创新、努力拓宽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渠道。运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等现代媒体和远程教育手段,努力提高成人教育培训的覆盖面。广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大力实施“351”工程。

(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程

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观念,切实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全面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重点加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区情教育、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诚信教育、纪律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推进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实践育人、环境育人、网络育人、班级育人、家庭育人,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系。积极推进德育的学科化建设、主体化实践和网络化运用。大力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舆论环境、文化环境和法制环境。进一步健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良性互动的德育工作新机制,以学校为龙头,充分发挥学校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作用;进一步办好家长学校,以家庭为基础,不断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和水平;以社区为依托,积极搭建社会教育工作平台。建立和完善学生道德素质状况监测评估制度,探索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综合评估方法。

(五)教学质量提升工程

强化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为学生潜能的充分发挥创造宽松的环境。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目标,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广泛开展校本教研,深化改革课堂教学的“六优工程”。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巩固小学课程改革,推进初中课程改革,启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全面落实课程计划,进一步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强化过程管理,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总结和推广研究性学习、网络化学习等方面的优秀教学实践成果。构建以学生自主设计为主的实验体系。提高外语教学水平。充分发挥教学工作评价体系的指导作用,促进教学常规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六)高水平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工程

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全面实施体育课程标准,深化体育课堂教学改革,推动群众性体育活动广泛深入持久开展,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认真落实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落实中小学课外文体活动工程和“2+1”项目。以体校和体育运动项目传统校为龙头,进一步完善优秀体育人才培养训练网络,建成区级传统校小学15所、初中10所、高中5所,市级传统校小学10所、初中5所、高中35所,确保竞技体育成绩在农口区县的领先地位。完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体系和校园防病体系。大力加强学校美育工作,优化学校艺术教育环境,提高艺术教育课程开课率和教学质量,使每个学生都能接受良好的艺术教育。

(七)教育品牌创建工程

强化品牌意识,推进品牌学校建设与城乡基础教育的协调发展,以提升教育质量为着力点,以创建品牌学校为切入点,以引进品牌为增长点,以城区为重点,全力打造涵盖各级各类教育的品牌群体,积极构建起以城区为龙头,以强镇(乡)、强校为依托的武清教育强区。创建30所左右市级小学素质教育示范校、8所左右市级现代化小学、12所以上优质初中校。推进杨村一中办学水平进入全市同类校前列。突出双语教学和国际化特色,把英华学校建成市级优质学校。力争使25%乡镇成校达到市级示范校标准。

(八)高标准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根据武清城市化发展对教育的要求,围绕城区总体建设规划,科学规划建设好与城区发展相匹配的教育基础设施,推进教育的适度超前发展。搞好与城区新增居民区相配套的教育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切实解决好入城人口子女的就学问题。统筹教育资源,促进教育的集约型发展,通过多渠道投入的方式,争取建设以中等教育为主的综合教育园区。实施职业教育布局结构调整项目,对城区内各类职业教育资源实施有效重组,把园区内的综合培训中心建设成为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与成人高等教育共同发展,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相互融通的基础应用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全面完成青少年活动中心建设。

从有利于提高教育整体运行质量和办学效益,有利于推进城市现代化、城乡一体化和农村城镇化的进程出发,适应“一轴两带,八大组团”的城市发展格局和全区路网建设带来的新的发展形势,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积极构筑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教育硬环境,在中心城区以外的七大组团建成一批高标准的小学和初中,基本完成新一轮学校布局调整。完成第三批和第四批高标准村小教学楼建设,使全区学校总数降至200所左右,全区校舍楼房化率达到70%以上。逐步对平房校舍的初中校进行改造调整,力争实现初中校舍楼房化。

(九)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工程

高标准配置信息技术教室和多媒体教室,适时补充装备微机,使全区生机比稳定在101左右。加快实施“校校通”工程,力争到2007年全区学校70%以上以光纤方式接入天津教育科研宽带网,2010年完成以光纤方式实现“校校通”学校的“校园网”建设。以“管理通、资源通、教学通”为抓手,广泛推进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普及,全面提高运用信息技术的意识、能力和水平。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加强网络背景下教与学的研究,推动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积极构建互联互通的教育信息资源库,建成区级教育网站和二级远程教育资源库,共享和普及高水平教育教学成果。

(十)干部队伍和教师队伍建设工程

进一步提高教育干部队伍建设水平。着眼于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全面实施教育干部执政能力培训工程,进一步加强教育干部队伍德才素质建设,不断提高教育干部领导发展的能力。调整和优化教育干部的年龄结构和专业知识结构,加速提高教育干部专业素质水平。进一步深化教育干部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构建现代教育干部建设体系,努力创建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新机制,完善基层校长竞争上岗和中层干部考核任用机制,加强后备教育干部选拔和培养工作。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建设监督体系,构建起有效的党员和教育干部监督管理运行机制。

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以弘扬民族精神和高尚师德为主旋律,切实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深入贯彻落实《武清区教育系统关于加强干部教师队伍建设的有关规定》,大力弘扬敬业、爱生、奉献的精神。逐步建立以教育为基础、以制度为核心、以考核评估为手段,与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相结合的师德教育工作新机制。深入实施学习创新行动,适应教师终身学习需要,努力创建适应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的开放的现代教师教育格局,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继续实施学历达标工程,提高在职教师学历层次。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新师德为重点,加大校本培训力度,推进新一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深入实施“名师工程”,形成培养、培训、使用和管理一体化的骨干教师建设体系,深入落实骨干教师奖励办法,实行骨干教师动态管理。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形成激励、竞争、择优的良性用人机制。规范编制管理,按照精干高效要求科学设置学校机构和岗位,完善教师职务结构比例,强化教师聘后管理。健全完善科学、规范的教师考核制度。加大教职工校内职级制的落实力度,适度拉大职级间的收入差距,并努力实现教师“职务工资”向“岗位工资”的过渡。建立完善人才市场,积极推进教育人才流动。依法实施教师资格制度,完善优秀人才的选拔和使用新机制,面向社会遴选优秀教师,积极引进市内外优秀教师。建立并落实城镇中小学教师到乡村任教服务期制度。

(十一)党建精神文明建设工程

加强党员队伍管理,积极探索党员教育管理的新机制和新方法,广泛开展党性实践活动,深化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切实增强党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切实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新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深入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积极构造党、政、工、青、妇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的精神文明建设新格局,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把教育系统创建成为全区精神文明建设的示范性阵地。创新行风建设模式,坚持关口下移的原则,深入落实全员抓行风的工作要求,开展更具实效性的行风建设自查整改活动,不断强化行风建设的长效机制,深入实施“沟通行动”,进一步加大纠风工作力度。

五、“十一五”期间教育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与制度保障

(一)改革教育投入体制。建立与公共财政体制相适应的教育财政制度,优化教育投资结构,完善和规范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教育投入体制。认真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各项措施,全面落实学校公用经费标准,依法保证财政性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努力提高各级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全面落实“三保”、“一扶助”,确保校舍建设和设备购置支出。落实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确保维持学校正常运转的公用经费支出。健全对教育经费使用的监管机制,提高教育投入效益。

(二)改革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农村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加强政府对教育的统筹管理力度,明确乡镇政府对义务教育的责任。进一步完善和加强政府统筹管理的职业教育体制。探索建立现代学校管理制度,理顺政府、社会与学校的关系,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探索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径。逐步建立一套以社区、家长参与为基本特征的对学校管理、校长权力、学校经济行为、办学方向及教育质量充分发挥作用的监督机制、约束机制、评估机制和保障机制。

(三)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坚持以发展非义务教育民办学校为重点,义务教育民办教育为补充的原则,推进制度创新,发展民办教育。加快开发和开放教育市场,提高聚纳和辐射功能。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办教育,努力培育教育资本市场,通过教育信贷、股份制等形式促进教育发展,逐步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新增学前教育机构和青少年活动场所的建设和经营。在高中阶段教育领域积极推进社会力量办学,尝试集团化办学,以名校带动民办校发展,深化高中阶段学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在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领域积极推进校企联合办学,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举办教育培训机构。初步形成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优势互补、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办学体制新格局。

(四)坚持依法治教。大力推进“五五”普法工作。加强教育法制建设,建立完善教师申诉制度、受教育者申诉制度,进一步推进新时期学校民主与法制建设进程。健全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深入落实学校章程制度,推进学校管理的法制化和规范化进程。建立基层劳动协调委员会。进一步完善校长负责、集体决策、党组织监督、教代会民主参与的学校管理制度,推进教代会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网络化建设。深入开展校长讲法和以案说法活动,全面提高广大师生学法、用法、守法的自觉性和能力,有效预防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加强和完善教育督导制度,规范教育督导机构和督导队伍建设,完善督导制度建设和督导网络建设。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坚持督政与督学相结合,强化对教育法律法规贯彻执行情况的督导评估,完成小学办学水平的新一轮督导评估,实施素质教育督导评估,建立教育工作年度综合督导评估制度。

(五)切实解决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安全工作,消除教育教学和生活服务设施的事故隐患,加大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力度,创建平安文明校园。切实把稳定作为改革、发展的前提和保障,认真落实维护稳定责任制,扎实推进依法信访,及时解决好群众信访反映的各种问题,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进一步巩固全系统稳定工作的良好态势。规范教育收费,坚持勤俭办学,加强财务管理。加大校务公开力度,形成党政工齐抓共管校务公开的格局,主动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全方位优化教育形象。建立学校扶贫解困基金,实现特困教职工帮扶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

(六)进一步推动全社会支持教育发展。各级政府要认真落实“科教兴区”战略,切实把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制定适合本地区的教育发展规划并精心组织实施,保持教育优先和适度超前发展。认真执行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狠抓教育各项政策的落实,维护师生合法权益。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认真履行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的职责,在全社会形成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环境,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形成推进教育发展的合力。加强对教育强区和人才强区战略的宣传,进一步强化全社会发展教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广泛动员社会各界通过各种方式支持教育发展,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崇尚教育、关心教育、支持教育的良好社会风尚。

推荐访问:武清区 教育 事业发展 【教育规划】武清区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本文来源:https://www.cygypipe.com/zhuantifanwen/jiaoyuzhengdun/15609.html

推荐内容